鼓楼区九年级中考模拟测试卷语文 注意事 1.本试卷6页,共12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 2.考生答题全部答在答题卡上,答在本试卷上无效。 3.答选择题必须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请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 涂其他答案。答非选择题必须用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写在答题卡的指定位置,在其他位置 答题一律无效。 (25分) 用正楷字或行楷字抄写下面句子。(4分) 恰同学少年 口口口 2.用诗文原句填空。(9分) (1)气蒸云梦泽 (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2) ?烟波江上使人愁。 (崔颢《黄鹤楼》) (3)此夜曲中闻折柳 (李白《春夜洛城闻笛》) (4)锦江春色来天地, (杜甫《登楼》) (5)春潮带雨晚来急 (韦应物《滁州西涧》) (6)无限山河泪, (夏完淳《别云间》) (7) ,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 (范仲淹《苏幕遮》) (8) ,只有香如故 (陆游《卜算子·咏梅》) (9)春天 嫩柳枝折断有奇异的芬芳 (戴望舒《我用残损的手 掌》) 3.下列加点字读音两两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稽首—一编辑倔强一—咬文嚼字 B.祈祷—一秀颀蓦然一一神出鬼没 污秽——晦暗 跌宕一—锐不可当 D.狡黠——诘责 殷红一—奄奄一息 4找出句中错别字,将其订正在横线上。(2分) (1)有时流到很逼狭的境界,两岸丛山叠岭,绝壁断崖,江河流于其间,回环曲折,极其险竣。(《艰 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 订正:将 ”改成“ (2)过去,他好听书,也会说书;在荣赝这个尊称之后,当真看起书来。(《蒲柳人家》) 订正:将“ 改成 5.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
1 鼓楼区九年级中考模拟测试卷语文 注意事项: 1.本试卷 6 页,共 120 分。考试时间为 120 分钟。 2.考生答题全部答在答题卡上,答在本试卷上无效。 3.答选择题必须用 2B 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请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 涂其他答案。答非选择题必须用 0.5 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写在答题卡的指定位置,在其他位置 答题一律无效。 一(25 分) 1.用正楷字或行楷字抄写下面句子。(4 分) 恰同学少年 2.用诗文原句填空。(9 分) (1)气蒸云梦泽, 。 (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2) ?烟波江上使人愁。 (崔颢《黄鹤楼》) (3)此夜曲中闻折柳, 。 (李白《春夜洛城闻笛》) (4)锦江春色来天地, 。 (杜甫《登楼》) (5)春潮带雨晚来急, 。 (韦应物《滁州西涧》) (6)无限山河泪, 。 (夏完淳《别云间》) (7) ,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 (范仲淹《苏幕遮》) (8) ,只有香如故。 (陆游《卜算子·咏梅》) (9)春天, ,嫩柳枝折断有奇异的芬芳。 (戴望舒《我用残损的手 掌》) 3.下列加点字读音两两相同 ....的一项是( )(2 分) A.稽.首——编辑倔..强——咬文嚼.字 B.祈.祷——秀颀蓦..然——神出鬼没. C.污秽.——晦.暗 跌宕.——锐不可当. D.狡黠.——诘.责 殷.红——奄.奄一息 4.找出句中错别字,将其订正在横线上。(2 分) (1)有时流到很逼狭的境界,两岸丛山叠岭,绝壁断崖,江河流于其间,回环曲折,极其险竣。(《艰 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 订正:将“ ”改成“ ” (2)过去,他好听书,也会说书;在荣赝这个尊称之后,当真看起书来。(《蒲柳人家》) 订正:将“ ”改成“ ” 5.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2 分)
与其浪费精力去批评一千部坏书,不如多介绍一部好书。没有看见过小山的人不知道大山的伟 大:你如果引人看过喜马拉雅山,他再相信泰山是天下最高峰。把好书指点出来,读者自然能看出 坏书的坏。 A.当然 那么 决不会 B.诚然 那么 决不会 C.诚然 然而 定会 D.固然 但是 决不会 6.下列关于文学和文化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论语》是儒家的经典著作之一,是孔子和他的弟子们集体创作而成。 B.陶潜辞官后种豆南山,创作的《归园田居》引发了后世文人的无限怀想 C.夏洛克这一吝啬鬼形象,出自意大利人莎士比亚创作的《威尼斯商人》。 D.“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中的“洛阳”,位于洛水的南面 7.读图答题。(4分) 天气预报 穿衣提示 23℃ 0℃~25℃薄T恤,衬衫 15℃~19℃风衣,夹克衫 口最低温度 1514c 最高温度 10℃~14℃毛衣,大衣 6℃~9℃棉衣,冬大衣 3月14日3月15日3月16日 3月17日 (1)简要说明3月14日至3月17日天气的两个特点。(2分) (2)这样的天气会带给你怎样的感受?请用一句话描述,至少用一种修辞。(2分) 二(45分) (一)阅读下面古文,完成8-12题。(15分) 汪十四者,新安人也,不详其名字。性慷慨激烈,善骑射,有燕赵之风。时游西蜀,蜀中山川 险阻,多相聚为盗。凡经商往来于兹者,辄被劫掠。闻汪十四名,罗拜马前,愿作“护身符”。汪许 之,遂与数百人俱拥骑而行。闻山上嚆矢声,汪即弯弓相向,与箭锋相触,空中堕折。以故绿林甚 畏之,秋毫不敢犯,商贾尽得数倍利。 无几时,汪慨然曰:“吾老矣!不思归计。徒挟一弓一矢之勇,跋履山川,向猿猱°豺虎之地以 博名高,非丈夫之所贵也!”因决计归。归则以田园自娱,绝不问户外事。而曩时往来川中者,尽被 剽掠,山径不通。乃踉跄走新安,罗拜于门外曰:“愿乞壮士重过西川,使我辈弱者可强,贫者可富, 俾③啸聚之徒大不得志于我旅人也。壮士其许之乎?”是时汪十四雄心不死,遂许之曰:“诺!”大笑 出门挟弓矢连骑而去。于是重山叠岭之间,复有汪之马迹焉
2 与其浪费精力去批评一千部坏书,不如多介绍一部好书。没有看见过小山的人不知道大山 的伟 大;你如果引人看过喜马拉雅山,他再相信泰山是天下最高峰。把好书指点出来,读者自然能看出 坏书的坏。 A.当然 那么 决不会 B.诚然 那么 决不会 C.诚然 然而 一定会 D.固然 但是 决不会 6.下列关于文学和文化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2 分) A.《论语》是儒家的经典著作之一,是孔子和他的弟子们集体创作而成。 B. 陶潜辞官后种豆南山,创作的《归园田居》引发了后世文人的无限怀想。 C. 夏洛克这一吝啬鬼形象,出自意大利人莎士比亚创作的《威尼斯商人》。 D.“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中的“洛阳”,位于洛水的南面。 7.读图答题。(4 分) (1)简要说明 3 月 14 日至 3 月 17 日天气的两个特点。(2 分) (2)这样的天气会带给你怎样的感受?请用一句话描述,至少用一种修辞。(2 分) 二(45 分) (一)阅读下面古文,完成 8—12 题。(15 分) 汪十四者,新安人也,不详其名字。性慷慨激烈,善骑射,有燕赵之风。时游西蜀,蜀中山川 险阻,多相聚为盗。凡.经商往来于兹者,辄被劫掠。闻汪十四名,罗拜马前,愿作“护身符”。汪许. 之,遂与数百人俱拥骑而行。闻山上嚆矢①声,汪即弯弓相向,与箭锋相触,空中堕折。以故.绿林甚 畏之,秋毫不敢犯,商贾尽得数倍利。 无几时,汪慨然曰:“吾老矣!不思归计。徒挟一弓一矢之勇,跋履山川,向猿猱②豺虎之地以 博名高,非丈夫之所贵也!”因.决计归。归则以田园自娱,绝不问户外事。而曩时往来川中者,尽被 剽掠,山径不通。乃踉跄走新安,罗拜于门外曰:“愿乞壮士重过西川,使我辈弱者可强,贫者可富, 俾③啸聚之徒大不得志于我旅人也。壮士其许之乎?”是时汪十四雄心不死,遂许之曰:“诺!”大笑 出门挟弓矢连骑而去。于是重山叠岭之间,复有汪之马迹焉
选自《虞初新志》) [注释]:①嚆矢:响箭,发射时声先于箭而到。②猱:猿类,身体便捷,善攀援。③俾:使, 8.用“/”划分句子停顿,划两处。(2分) 大笑出门挟弓矢连骑而去。 9.下列加点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分) A.凡经商往来于兹者 凡曝沙之鸟(《满井游记》) B.汪许之 高可二黍许(《核舟记》) C.以故绿林甚畏之广故数言欲亡(《陈涉世家》) 因决计归 未若柳絮因风起(《咏雪》) 10.用现代汉语解释下面句子。(4分) 徒挟一弓一矢之勇,跋履山川,向猿猱豺虎之地以博名高,非丈夫之所贵也! 11.文中哪几件事情表现了汪十四“慷慨激烈”的特点?请概括回答。(3分) 12.根据要求答题。(4分) (1)作者是如何表现汪十四“善骑射”特点的?(3分) (2)古诗词中有关骑射的描写很多,请默写一句。(1分) (二)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3-15题。(14分) 夏天的瓶供 周瘦鹃 凡是爱好花木的人,总想经常有花可看,尤其是供在案头,可以朝夕坐对,而使一室之内,也增加 了生气。供在案头的,当然最好是盆栽和盆景:如果条件不够,或佳品难得,那么有了瓶供,也可 以过过花瘾。 对于瓶供的爱好,古已有之。如宋代诗人张道洽《瓶梅》云: 寒水一瓶春数枝,清香不减小溪时。 横斜竹底无人见,莫与微云淡月知。 徐献可《书斋》云: 十日书斋九日扃°,春晴何处不闲行。 瓶花落尽无人管,留得残枝叶自生 方回惜《砚中花》云: 花担移来绵锈丛,小窗瓶水浸春风。 朝来不忍轻磨墨,研落香粘数点红。 这与我的情况恰恰相同,紫罗兰盦南窗下的书桌上,四时不断地供着一瓶花,瓶下恰有一方端
3 (选自《虞初新志》) [注释]:①嚆矢:响箭,发射时声先于箭而到。②猱:猿类,身体便捷,善攀援。③俾:使。 8.用“/”划分句子停顿,划两处。(2 分) 大 笑 出 门 挟 弓 矢 连 骑 而 去。 9.下列加点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2 分) A. 凡.经商往来于兹者 凡.曝沙之鸟(《满井游记》) B. 汪许.之 高可二黍许.(《核舟记》) C. 以故.绿林甚畏之广故.数言欲亡(《陈涉世家》) D. 因.决计归 未若柳絮因.风起(《咏雪》) 10.用现代汉语解释下面句子。(4 分) 徒挟一弓一矢之勇,跋履山川,向猿猱豺虎之地以博名高,非丈夫之所贵也! 11.文中哪几件事情表现了汪十四“慷慨激烈”的特点?请概括回答。(3 分) 12.根据要求答题。(4 分) (1)作者是如何表现汪十四“善骑射”特点的?(3 分) (2)古诗词中有关骑射的描写很多,请默写一句。(1 分) (二)阅读下面文章,完成 13—15 题。(14 分) 夏天的瓶供 周瘦鹃 凡是爱好花木的人,总想经常有花可看,尤其是供在案头,可以朝夕坐对,而使一室之内,也增加 了生气。供在案头的,当然最好是盆栽和盆景;如果条件不够,或佳品难得,那么有了瓶供,也可 以过过花瘾。 对于瓶供的爱好,古已有之。如宋代诗人张道洽《瓶梅》云: 寒水一瓶春数枝,清香不减小溪时。 横斜竹底无人见,莫与微云淡月知。 徐献可《书斋》云: 十日书斋九日扃①,春晴何处不闲行。 瓶花落尽无人管,留得残枝叶自生。 方回惜《砚中花》云: 花担移来绵锈丛,小窗瓶水浸春风。 朝来不忍轻磨墨,研落香粘数点红。 这.与我的情况恰恰相同,紫罗兰盦南窗下的书桌上,四时不断地供着一瓶花,瓶下恰有一方端
砚,花瓣往往落在砚上,我也往往不忍磨墨,生怕玷污了它,足见惜花人的心理,是约略相同的。 说到夏天的瓶供,我是与盆供并重的。从园子里的细种莲花开放之后,就陆续采来供在爱莲堂 中央的桌子上,如洒金、层台、大绿、粉千叶等,都是难得的名种。我轮替地用一只古铜大圆瓶、 只雍正黄瓷大胆瓶和一只紫红瓷窑变的扁方瓶来插供,以花的颜色来配瓶的颜色,务求其调和悦 目。单单插了莲花还不够,更要采三片小样的莲叶来搭配着,花二朵或三朵,配上了三片叶子,插 得有高有低,有直有欹,必须像画家笔下画出来的一样。倘有一朵花先谢了,剩下一只小莲蓬,仍 然留在瓶里,再去采一朵半开的花来补缺,这样要连续插供到细种莲花全部开完后为止。在这一个 多月的时间里,我把这一大瓶高花大叶的莲花,用树根几或红木几高供中央,总算不辜负了“爱莲 堂”这块老招牌;而上面挂着的,恰又是林伯希老画师所画的一幅《爱莲图》,更觉相映成趣。 除了瓶供的莲花之外,还有瓶供的菖兰。菖兰的色彩是多种多样的,有白、红、淡黄、深黄、 洒金、茄紫诸色:而我园中有一种深紫而有绒光的,更为富丽。我也将花与瓶的颜色互相配合,互 相衬托,花以三枝、五枝或七枝为规律,再插上几片叶,高低疏密,都须插得适当,看上去自有画 意。有时瓶用得腻了,便改用一只明代欧瓷的长方形小型水盘,插上三五枝小样的菖兰,衬以绿叶 配上大小拳石两块,更觉幽雅入画了。 我爱用水盘插花,觉得比用瓶来插花,更有趣味。除了菖兰,无论大丽、月季、蜀葵等,都是 夏天常见的,都可用水盘来插:;不过叶子也需要,再用拳石或书带草来一衬托,那是更富于诗情画 意了。爱莲堂里有一只长方形的白石大水盘,下有红木几座,落地安放着。我盘的右边竖了一块二 尺高的英石奇峰,像个独秀峰模样,盘中盛满了水,散满了碧绿的小浮萍。清早到园子里,采了大 石缸中刚开放的大红色睡莲二三朵,和小样的莲叶三五张,回来放在水盘里,就好像把一个小小的 莲塘,搬到了屋子里来,徘徊观赏,真的是“心上莲花朵朵开”了。每天傍晚,只要把闭拢了的花 朵撩起来,放在露天的浅水盆中过夜,明天早上,花依然开放,依然放到水盘里。天天这样做,可 以持续三四天 (选自《花前新记》,江苏人民出版社1958年版 [注释]①扃:门关着 13.概括回答什么是瓶供。(2分) 14.阅读文中三首绝句,回答问题。(8分) (1)文中加点字“这”指代的内容是()(2分) A.移来绵锈丛 B.瓶水浸春风 C.不忍轻磨墨 D.研落数点红 (2)“小窗瓶水浸春风”一句中“浸”有何妙处?(3分) (3)作者连续引用这三首绝句,在文中有何作用?(3分) 15.作者对瓶供插花的讲究,与苏州园林栽种和修剪树木有异曲同工之妙。根据下面材料,说说两者
4 砚,花瓣往往落在砚上,我也往往不忍磨墨,生怕玷污了它,足见惜花人的心理,是约略相同的。 说到夏天的瓶供,我是与盆供并重的。从园子里的细种莲花开放之后,就陆续采来供在爱莲堂 中央的桌子上,如洒金、层台、大绿、粉千叶等,都是难得的名种。我轮替地用一只古铜大圆瓶、 一只雍正黄瓷大胆瓶和一只紫红瓷窑变的扁方瓶来插供,以花的颜色来配瓶的颜色,务求其调和悦 目。单单插了莲花还不够,更要采三片小样的莲叶来搭配着,花二朵或三朵,配上了 三片叶子,插 得有高有低,有直有欹,必须像画家笔下画出来的一样。倘有一朵花先 谢了,剩下一只小莲蓬,仍 然留在瓶里,再去采一朵半开的花来补缺,这样要连续插供到细种莲花全部开完后为止。在这一个 多月的时间里,我把这一大瓶高花大叶的莲花,用树根几或红木几高供中央,总算不辜负了“爱莲 堂”这块老招牌;而上面挂着的,恰又是林伯希老画师所画的一幅《爱莲图》,更觉相映成趣。 除了瓶供的莲花之外,还有瓶供的菖兰。菖兰的色彩是多种多样的,有白、红、淡黄、深黄、 洒金、茄紫诸色;而我园中有一种深紫而有绒光的,更为富丽。我也将花与瓶的颜色互相配合,互 相衬托,花以三枝、五枝或七枝为规律,再插上几片叶,高低疏密,都须插得适当,看上去自有画 意。有时瓶用得腻了,便改用一只明代欧瓷的长方形小型水盘,插上三五枝小样的菖兰,衬以绿叶, 配上大小拳石两块,更觉幽雅入画了。 我爱用水盘插花,觉得比用瓶来插花,更有趣味。除了菖兰,无论大丽、月季、蜀葵等,都是 夏天常见的,都可用水盘来插;不过叶子也需要,再用拳石或书带草来一衬托,那是更富于诗情画 意了。爱莲堂里有一只长方形的白石大水盘,下有红木几座,落地安放着。我盘的右边竖了一块二 尺高的英石奇峰,像个独秀峰模样,盘中盛满了水,散满了碧绿的小浮萍。清早到园子里,采了大 石缸中刚开放的大红色睡莲二三朵,和小样的莲叶三五张,回来放在水盘里,就好像把一个小小的 莲塘,搬到了屋子里来,徘徊观赏,真的是“心上莲花朵朵开”了。每天傍晚,只要把闭拢了的花 朵撩起来,放在露天的浅水盆中过夜,明天早上,花依然开放,依然放到水盘里。天天这样做,可 以持续三四天。 (选自《花前新记》,江苏人民出版社 1958 年版) [注释]①扃:门关着。 13.概括回答什么是瓶供。(2 分) 14.阅读文中三首绝句,回答问题。(8 分) (1)文中加点字“这”指代的内容是( )(2 分) A.移来绵锈丛 B.瓶水浸春风 C.不忍轻磨墨 D.研落数点红 (2)“小窗瓶水浸春风”一句中“浸”有何妙处?(3 分) (3)作者连续引用这三首绝句,在文中有何作用?(3 分) 15.作者对瓶供插花的讲究,与苏州园林栽种和修剪树木有异曲同工之妙。根据下面材料,说说两者
有哪些相通之处。(4分) 苏州园林栽种和修剪树木也着眼在画意。高树与低树俯仰生姿。落叶树与常绿树相间,花时不 同的多种花树相间,这就一年四季不感到寂寞。没有修剪得像宝塔那样的松柏,没有阅兵式似的道 旁树:因为依据中国画的审美观点看,这是不足取的。有几个园里有古老的藤萝,盘曲嶙峋的枝干 就是一幅好画。开花的时候满眼的珠光宝气,使游览者感到无限的繁华和欢悦,可是没法说出来 (节选自叶圣陶《苏州园林》) (三)阅读下面材料,完成16-20题。(16分) 【材料一】 稷下学宫创办于公元前四世纪中叶的齐国,延续了一百三十多年 稷下学宫以极高的礼遇召集各地人才,让他们自由地发展学派,平等地参与争鸣,造就了学术 思想的一片繁荣。没有它,各种文化也在,诸子百家也在,却无法进入一种既高度自由又高度精致 的和谐状态。因为世上有很多文化,自由而不精致:又有很多文化,精致而不自由。稷下学宫以尊 重为基础,把这两者统一了 稷下学宫是开放的,但也不是什么人想来就能来。世间那些完全不分等级和品位的争辩,都算 不上“百家争鸣”。因为只要有几个不是“家”而冒充“家”的人进来搅局,那些真正的“家”必然 不知所措、讷讷难言。这样,不必多久,学宫也就变成了一个以嗓门论是非的闹市,就像我们今天 不少传媒的“文化版面”一样 稷下学宫是齐国朝廷建立的,它所面临的最大难题是:如何摆脱朝廷控制而成为一所独立自由 的学术机构。 学宫里的学者不任官职,因此不必对自己的言论负行政责任。古籍中记载他们“不任 职而论国事”“不治而议论”“无官守,无言责”。统治者的取舍并不影响各派学者的社会地位和言论 自由,稷下学宫里的争鸣也就有了平等的基础。彼此可以争得很激烈,似乎已经水火难容,但最后 还是共生互补 学术争论的最高境界,就在于各派充分的展开自己的观点之后,又遇到了充分的驳难。结果,谁也 不是彻底的胜利者或失败者,各方都“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了,同上一个等级 (选自余秋雨《中华文脉》,有删改) 【材料二】 我们谈徐悲鸿先生的“人和”,与他的“天时”不可分,因为民国初年的文艺精英,都给他遇见了 徐先生的“人和”,也与他的“地利”不可分,因为民国时期的文化艺术中心,前已说及。所以没有 他的“天时”“地利”,他的“人和”便无从谈起。 譬如第一个赏识提携他的有力人物,是康有为。康有为当年住在上海,今天乡下年轻人到上海, 哪里去找康有为这样的大人物? 徐先生留洋巴黎,因为买各种艺术品,钱花光了,打电话给驻法国公使要学费,公使马上给他 寄过去一一今天哪里去找这样的事?
5 有哪些相通之处。(4 分) 苏州园林栽种和修剪树木也着眼在画意。高树与低树俯仰生姿。落叶树与常绿树相间,花时不 同的多种花树相间,这就一年四季不感到寂寞。没有修剪得像宝塔那样的松柏,没有阅兵式似的道 旁树:因为依据中国画的审美观点看,这是不足取的。有几个园里有古老的藤萝,盘曲嶙峋的枝干 就是一幅好画。开花的时候满眼的珠光宝气,使游览者感到无限的繁华和欢悦,可是没法说出来。 (节选自叶圣陶《苏州园林》) (三)阅读下面材料,完成 16—20 题。(16 分) 【材料一】 稷下学宫创办于公元前四世纪中叶的齐国,延续了一百三十多年。 稷下学宫以极高的礼遇召集各地人才,让他们自由地发展学派,平等地参与争鸣,造就了学术 思想的一片繁荣。没有它,各种文化也在,诸子百家也在,却无法进入一种既高度自由又高度精致 的和谐状态。因为世上有很多文化,自由而不精致;又有很多文化,精致而不自由。稷下学宫以尊 重为基础,把这两者统一了。 稷下学宫是开放的,但也不是什么人想来就能来。世间那些完全不分等级和品位的争辩,都算 不上“百家争鸣”。因为只要有几个不是“家”而冒充“家”的人进来搅局,那些真正的“家”必然 不知所措、讷讷难言。这样,不必多久,学宫也就变成了一个以嗓门论是非的闹市,就像我们今天 不少传媒的“文化版面”一样。 稷下学宫是齐国朝廷建立的,它所面临的最大难题是:如何摆脱朝廷控制而成为一所独立自由 的学术机构。 _________学宫里的学者不任官职,因此不必对自己的言论负行政责任。古籍中记载他们“不任 职而论国事”“不治而议论”“无官守,无言责”。统治者的取舍并不影响各派学者的社会地位和言论 自由,稷下学宫里的争鸣也就有了平等的基础。彼此可以争得很激烈,似乎已经水火难容,但最后 还是共生互补。 学术争论的最高境界 .........,就在于各派充分的展开自己的观点之后,又遇到了充分的驳难。结果,谁也 不是彻底的胜利者或失败者,各方都“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了,同上一个等级。 (选自余秋雨《中华文脉》,有删改) 【材料二】 我们谈徐悲鸿先生的“人和”,与他的“天时”不可分,因为民国初年的文艺精英,都给他遇见了; 徐先生的“人和”,也与他的“地利”不可分,因为民国时期的文化艺术中心,前已说及。所以没有 他的“天时”“地利”,他的“人和”便无从谈起。 譬如第一个赏识提携他的有力人物,是康有为。康有为当年住在上海,今天乡下年轻人到上海, 哪里去找康有为这样的大人物? 徐先生留洋巴黎,因为买各种艺术品,钱花光了,打电话给驻法国公使要学费,公使马上给他 寄过去——今天哪里去找这样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