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洛阳市2012届高三年级期中考试 语文试卷 第Ⅰ卷(阅读题,共70分) 甲必考题 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按照通行的说法,国学是一个相对于西学的概念,指中国本土固有之学术 早期的国学倡导者主要侧重传统的经史诸子之学,如章太炎认为国学内容包括诸 子、文史、制度、内典、宋明理学、中国历史六个方面,其代表作《国故论衡》 三卷,分论小学、文学、诸子。这可以说代表了上世纪初人们对国学的认识。上 世纪20年代初,梁启超、胡适应《清华周刊》之邀,分别开列出国学“最低限 度”必读书目各190种,涵盖了思想史、文学史、社会史以及文字音韵训诂之学 诸多方面,且不以古人著述为限。 梁、胡二人所开书目虽然繁多,但古典文论书目几乎阙如,只有梁启超 在190种必读书目的“随意涉览书类”中列入《文心雕龙》《苕溪渔隐丛话》《词 苑丛谈》《剧说》数种,并不将其视为国学的主要内容。当然这也有其客观原因。 方面,如前所述,古典文论在传统的图书分类中只是以“诗文评”的名目附录 于集部,因此在列出的各家文集中实已包含了古典文论的成分;另一方面,诸子、 史传中同样也体现了古人的文学思想,只是混杂在有关哲学、伦理、史学的论述 中,未能独立出来而已。而从主观方面来说,中国古典文论学科意识尚未形成, 更是导致上述状况的重要缘由。以是之故,尽管在梁、胡之后,仍有不少学人继 续开出国学书目,编辑出版国学丛书,但古典文论方面的典籍同样未得到应有的 关注。即使到了90年代初国学复兴,辽宁教育出版社出版由著名学者张岱年主 编的“国学丛书”时,仍是沿袭传统的理念,只不过加入了自然科学的内容。在 第一批20本书目中,我们甚至看不到文学的影子。 不过,随着国学内涵的具体化,中国古典文论终于被明确纳入国学的范 畴。1993年,北京大学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编辑出版《国学研究》,其约稿 范围涵盖了文学史、文字学、文献学、社会史、思想史、科技史、文化史等共 27个门类,“古典文论”为其中之一。此后,中国古典文论典籍开始进入国学 从书。如中华书局2002年出版的《国学入门丛书》12种中收入了王国维的《人 间词话》;北京国学时代文化传播股份有限公司于2003年推出《国学备览》电 子版,共81部古籍,其中属于古典文论有5部(《文心雕龙》《诗品》《二十 四诗品》《六一诗话》《人间词话》)。 尽管所占比重并不算大,但是应该看到,古典文论在整个国学体系中的 确占有一个特殊的位置。这主要表现在:首先,从实际的情况看,中国古典文论 并不限于某个特定的领域,而是跨越了经史子集,也就是说,在传统经学、史学、 诸子学和文学中都有古典文论的因子。譬如经学中的《周易》学、《诗经》学, 史学中王充的《论衡》、刘知几的《史通》,诸子学中的《论语》《孟子》《庄 子》等,都包含了不少古典文论的内容。集部就更不用说了。其次,从知识构成 系统看,古典文论正处在一个中间环节一一它是古人文学创作实践的理论总结, 又是古人晢学、美学思想在文学批评领域的具体显现。此外,我们还可以说,古 典文论一头连着传统的思想文化,另一头连着文学以外的其他古典艺术,尤其是 音乐、绘画、戏曲。由此说来,古典文论的这种特殊性一方面使得它在国学体系 中常常被边缘化,但另一方面,正是由于这种跨界性,古典文论又为普通人了解
河南洛阳市 2012 届高三年级期中考试 语文试卷 第Ⅰ卷(阅读题,共 70 分) 甲 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 分,每小题 3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按照通行的说法,国学是一个相对于西学的概念,指中国本土固有之学术。 早期的国学倡导者主要侧重传统的经史诸子之学,如章太炎认为国学内容包括诸 子、文史、制度、内典、宋明理学、中国历史六个方面,其代表作《国故论衡》 三卷,分论小学、文学、诸子。这可以说代表了上世纪初人们对国学的认识。上 世纪 20 年代初,梁启超、胡适应《清华周刊》之邀,分别开列出国学“最低限 度”必读书目各 190 种,涵盖了思想史、文学史、社会史以及文字音韵训诂之学 诸多方面,且不以古人著述为限。 梁、胡二人所开书目虽然繁多,但古典文论书目几乎阙如,只有梁启超 在 190 种必读书目的“随意涉览书类”中列入《文心雕龙》《苕溪渔隐丛话》《词 苑丛谈》《剧说》数种,并不将其视为国学的主要内容。当然这也有其客观原因。 一方面,如前所述,古典文论在传统的图书分类中只是以“诗文评”的名目附录 于集部,因此在列出的各家文集中实已包含了古典文论的成分;另一方面,诸子、 史传中同样也体现了古人的文学思想,只是混杂在有关哲学、伦理、史学的论述 中,未能独立出来而已。而从主观方面来说,中国古典文论学科意识尚未形成, 更是导致上述状况的重要缘由。以是之故,尽管在梁、胡之后,仍有不少学人继 续开出国学书目,编辑出版国学丛书,但古典文论方面的典籍同样未得到应有的 关注。即使到了 90 年代初国学复兴,辽宁教育出版社出版由著名学者张岱年主 编的“国学丛书”时,仍是沿袭传统的理念,只不过加入了自然科学的内容。在 第一批 20 本书目中,我们甚至看不到文学的影子。 不过,随着国学内涵的具体化,中国古典文论终于被明确纳入国学的范 畴。1993 年,北京大学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编辑出版《国学研究》,其约稿 范围涵盖了文学史、文字学、文献学、社会史、思想史、科技史、文化史等共 27 个门类,“古典文论”为其中之一。此后,中国古典文论典籍开始进入国学 丛书。如中华书局 2002 年出版的《国学入门丛书》12 种中收入了王国维的《人 间词话》;北京国学时代文化传播股份有限公司于 2003 年推出《国学备览》电 子版,共 81 部古籍,其中属于古典文论有 5 部(《文心雕龙》《诗品》《二十 四诗品》《六一诗话》《人间词话》)。 尽管所占比重并不算大,但是应该看到,古典文论在整个国学体系中的 确占有一个特殊的位置。这主要表现在:首先,从实际的情况看,中国古典文论 并不限于某个特定的领域,而是跨越了经史子集,也就是说,在传统经学、史学、 诸子学和文学中都有古典文论的因子。譬如经学中的《周易》学、《诗经》学, 史学中王充的《论衡》、刘知几的《史通》,诸子学中的《论语》《孟子》《庄 子》等,都包含了不少古典文论的内容。集部就更不用说了。其次,从知识构成 系统看,古典文论正处在一个中间环节——它是古人文学创作实践的理论总结, 又是古人哲学、美学思想在文学批评领域的具体显现。此外,我们还可以说,古 典文论一头连着传统的思想文化,另一头连着文学以外的其他古典艺术,尤其是 音乐、绘画、戏曲。由此说来,古典文论的这种特殊性一方面使得它在国学体系 中常常被边缘化,但另一方面,正是由于这种跨界性,古典文论又为普通人了解
国学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切入点。从古典文论入手,向上可以深入体悟古典美学 哲学,向下可以具体赏析古典诗词文赋,更可以左右拓展,旁及传统文化和古典 艺术。 (摘编自《中国艺术报》2010年 5月26日期,张海明《中国古典文论的当代价值》) 1.下列关于原文第一、二两段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国学是一个相对于西学的概念,指中国本土固有之学术,章太炎的观点代表了 上世纪初人们对国学的认识。 B.从章太灸的著作《国故论衡》可以看到早期的国学倡导者对国学的认识,即侧 重传统的经史诸子之学。 C.梁启超、胡适分别开列出国学“最低限度”必渎书目各190种,种类繁多, 涵盖很广,但并不将古典文论视为国学的主要内容。 D.上世纪20年代初,古典文论学科意识尚未形成,这是名家开列的国学必读书 目中没有将其纳入国学范畴的主观方面的原因。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古典文论在名家开出的国学必读书目中未能得到关注,原因就是传统的图书分 类中,古典文论是以“诗文评”的名目附录于集部,各家文集中实已包含了古典 文论的成分。 B.上世纪90年代至今,随着国学复兴,国学内涵的具体化,中国古典文论终于 被明确纳入国学的范畴。 C.古典文论在整个国学体系中所占比重并不算大,但的确占有一个特殊的位置, 其表现是多方面的 D.古典文论从知识构成系统看,它既是古人文学创作实践的理论总结,又是古人 哲学、美学思想在文学批评领域的具体显现。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古典文论一头连着传统的思想文化,另一头连着文学以外的其他古典艺术的 特殊性使得它在国学体系中常常被边缘化 B.古人的文学思想在诸子、史传中也有体现,只是混杂在有关哲学、伦理、史学 的论述中,未能独立出来,梁启超、胡适不将古典文论视为国学的主要内容,这 也是客观原因之 C.传统经学、史学、诸子学和文学中都有古典文论的因子,这些跨越了经史子集 的古典文论,就是国学内涵的具体化,在整个国学体系中占有一个特珠的位置 D.从古典文论入手,纵向可以探入体悟古典美学、哲学,可以具体赏析古典诗 词文赋,亦可横向拓展,旁及传统文化和古典艺术,这为普通人了解国学提供了 个很好的切入点。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安童,木华黎四世孙。世祖追录元勋,召入长宿卫,年方十三,位在百 僚上。母弘吉剌氏,昭睿皇后之姊。世祖一日见之,问及安童,对曰:“安童虽 幼,公辅器也。”世祖曰:“何以知之?”对曰:“每退朝必与老成人语,未尝 狎一年少,是以知之。”世祖悦。四年,执阿里不哥党千余,将置之法,安童侍 侧,帝语之曰:“朕欲置此属于死地,何如?”对曰:“人各为其主,陛下甫定 大难,遽以私憾杀人,将何以怀服未附?”帝惊曰:“卿年少,何从得老成语
国学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切入点。从古典文论入手,向上可以深入体悟古典美学、 哲学,向下可以具体赏析古典诗词文赋,更可以左右拓展,旁及传统文化和古典 艺术。 (摘编自《中国艺术报》2010 年 5 月 26 日期,张海明《中国古典文论的当代价值》) 1.下列关于原文第一、二两段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国学是一个相对于西学的概念,指中国本土固有之学术,章太炎的观点代表了 上世纪初人们对国学的认识。 B.从章太灸的著作《国故论衡》可以看到早期的国学倡导者对国学的认识,即侧 重传统的经史诸子之学。 C.梁启超、胡适分别开列出国学“最低限度”必渎书目各 190 种,种类繁多, 涵盖很广,但并不将古典文论视为国学的主要内容。 D.上世纪 20 年代初,古典文论学科意识尚未形成,这是名家开列的国学必读书 目中没有将其纳入国学范畴的主观方面的原因。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古典文论在名家开出的国学必读书目中未能得到关注,原因就是传统的图书分 类中,古典文论是以“诗文评”的名目附录于集部,各家文集中实已包含了古典 文论的成分。 B.上世纪 90 年代至今,随着国学复兴,国学内涵的具体化,中国古典文论终于 被明确纳入国学的范畴。 C.古典文论在整个国学体系中所占比重并不算大,但的确占有一个特殊的位置, 其表现是多方面的。 D.古典文论从知识构成系统看,它既是古人文学创作实践的理论总结,又是古人 哲学、美学思想在文学批评领域的具体显现。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古典文论一头连着传统的思想文化,另一头连着文学以外的其他古典艺术的 特殊性使得它在国学体系中常常被边缘化。 B.古人的文学思想在诸子、史传中也有体现,只是混杂在有关哲学、伦理、史学 的论述中,未能独立出来,梁启超、胡适不将古典文论视为国学的主要内容,这 也是客观原因之一。 C.传统经学、史学、诸子学和文学中都有古典文论的因子,这些跨越了经史子集 的古典文论,就是国学内涵的具体化,在整个国学体系中占有一个特珠的位置。 D.从古典文论入手,纵向可以探入体悟古典美学、哲学,可以具体赏析古典诗 词文赋,亦可横向拓展,旁及传统文化和古典艺术,这为普通人了解国学提供了 一个很好的切入点。 二、古代诗文阅读(36 分) (一)文言文阅读(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4-7 题。 安童,木华黎四世孙。世祖追录元勋,召入长宿卫,年方十三,位在百 僚上。母弘吉剌氏,昭睿皇后之姊。世祖一日见之,问及安童,对曰:“安童虽 幼,公辅器也。”世祖曰:“何以知之?”对曰:“每退朝必与老成人语,未尝 狎一年少,是以知之。”世祖悦。四年,执阿里不哥党千余,将置之法,安童侍 侧,帝语之曰:“朕欲置此属于死地,何如?”对曰:“人各为其主,陛下甫定 大难,遽以私憾杀人,将何以怀服未附?”帝惊曰:“卿年少,何从得老成语
此言正与朕意合。”由是深重之。至元二年秋八月,拜光禄大夫、中书右丞相 辞曰:“今三方虽定,江南未附,臣以年少,谬膺重任,恐四方有轻朝廷心。 帝动容,有间曰:“朕思之熟矣,无以逾卿。”冬十月,召许衡至,传旨令衡入 省议事,衡以疾辞,安童即亲候其馆,与语良久,既还,念之不释者累日。八年, 陕西省臣建言,比因饥馑,盗贼滋横,若不显戮一二,无以示惩。敕中书详议 安童奏曰:“强、窃均死,恐非所宜,罪至死者,宜仍旧待报。”从之。十二年, 诏以行中书省枢密院事。从太子北平王出镇极边,在边十年。二十一年,从王归, 待罪阙下,帝即召见慰劳之,顿首谢曰:“臣奉使无状,有累圣德。”遂留寝殿, 语至四鼓乃出。二十三年,中书奏拟漕司诸官姓名,帝曰:“如平章、右丞等, 朕当亲择,余皆卿等职也。”安童奏曰:“比闻圣意欲倚近侍为耳目,臣猥承任 使,若所行非法,从其举奏,罪之轻重,惟陛下裁处。今近臣乃伺隙援引非类, 曰某居某官、某居某职,以所署奏目付中书施行。臣谓铨选之法,自有定制,其 尤无事例者,臣常废格°不行,虑其党有短臣者,幸陛下详察。”帝曰:“卿言 是也。今后若此者勿行,其妄奏者,即入言之。”三十年,以疾薨于京师乐安里 第 (选自《元史·列传第十三》,有删改) 【注】①废格:废止。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未尝狎一年少,是以知之 狎:亲近 B.衡以疾辞,安童即亲候其馆 辞:告辞 C.朕思之熟矣,无以逾卿 逾:超 D.盗贼滋横,若不显戮一二,无以示惩 显:公开 5.以下句子中,全都表明安童的深谋远虑的一组是(3分) ①陛下甫定大难,遽以私憾杀人,将何以怀服未附 ②比因饥馑,盗贼滋横,若不显戮一二,无以示惩。 ③强、窃均死,恐非所宜,罪至死者,宜仍旧待报 ④臣以年少,谬膺重任,恐四方有轻朝廷心 ⑤安童即亲候其馆,与语良久,既还,念之不释者累日 ⑥遂留寝殿,语至四鼓乃出 A①③④ B.②④⑥ C.②④⑤ D.①③⑤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元世祖想把一千多名叛党都杀掉,安童提出了反对意见,世祖从中看到了他过 人的政治眼光。 B.安童被授予光禄大夫、中书右丞相。他却推辞说,江南未定,自己年少就担当 重任,恐怕天下会轻视朝廷,但皇帝经过考虑后还是任用了他。 C.在选任官员一事上,安童建议皇上要防止侍臣不按制度办事,随意引荐坏人。 皇上赞同他的意见,并明确表示支持他的做法 D.元世祖把中下级官员的选拔权交给了安童等人,安童却认为举荐人才、定罪量 刑等工作,还是应该由皇帝亲自决定 7.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每小题5分,共10分) (1)“卿年少,何从得老成语,此言正与朕意合。”由是深重之 (2)其尤无事例者,臣常废格不行,虑其党有短臣者,幸陛下详察
此言正与朕意合。”由是深重之。至元二年秋八月,拜光禄大夫、中书右丞相。 辞曰:“今三方虽定,江南未附,臣以年少,谬膺重任,恐四方有轻朝廷心。” 帝动容,有间曰:“朕思之熟矣,无以逾卿。”冬十月,召许衡至,传旨令衡入 省议事,衡以疾辞,安童即亲候其馆,与语良久,既还,念之不释者累日。八年, 陕西省臣建言,比因饥馑,盗贼滋横,若不显戮一二,无以示惩。敕中书详议, 安童奏曰:“强、窃均死,恐非所宜,罪至死者,宜仍旧待报。”从之。十二年, 诏以行中书省枢密院事。从太子北平王出镇极边,在边十年。二十一年,从王归, 待罪阙下,帝即召见慰劳之,顿首谢曰:“臣奉使无状,有累圣德。”遂留寝殿, 语至四鼓乃出。二十三年,中书奏拟漕司诸官姓名,帝曰:“如平章、右丞等, 朕当亲择,余皆卿等职也。”安童奏曰:“比闻圣意欲倚近侍为耳目,臣猥承任 使,若所行非法,从其举奏,罪之轻重,惟陛下裁处。今近臣乃伺隙援引非类, 曰某居某官、某居某职,以所署奏目付中书施行。臣谓铨选之法,自有定制,其 尤无事例者,臣常废格①不行,虑其党有短臣者,幸陛下详察。”帝曰:“卿言 是也。今后若此者勿行,其妄奏者,即入言之。”三十年,以疾薨于京师乐安里 第。 (选自《元史•列传第十三》,有删改) 【注】①废格:废止。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未尝狎一年少,是以知之 狎:亲近 B.衡以疾辞,安童即亲候其馆 辞:告辞 C.朕思之熟矣,无以逾卿 逾:超 过 D.盗贼滋横,若不显戮一二,无以示惩 显:公开 5.以下句子中,全都表明安童的深谋远虑的一组是(3 分) ①陛下甫定大难,遽以私憾杀人,将何以怀服未附。 ②比因饥馑,盗贼滋横,若不显戮一二,无以示惩。 ③强、窃均死,恐非所宜,罪至死者,宜仍旧待报 ④臣以年少,谬膺重任,恐四方有轻朝廷心 ⑤安童即亲候其馆,与语良久,既还,念之不释者累日。 ⑥遂留寝殿,语至四鼓乃出 A.①③④ B.②④⑥ C.②④⑤ D.①③⑤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元世祖想把一千多名叛党都杀掉,安童提出了反对意见,世祖从中看到了他过 人的政治眼光。 B.安童被授予光禄大夫、中书右丞相。他却推辞说,江南未定,自己年少就担当 重任,恐怕天下会轻视朝廷,但皇帝经过考虑后还是任用了他。 C.在选任官员一事上,安童建议皇上要防止侍臣不按制度办事,随意引荐坏人。 皇上赞同他的意见,并明确表示支持他的做法。 D.元世祖把中下级官员的选拔权交给了安童等人,安童却认为举荐人才、定罪量 刑等工作,还是应该由皇帝亲自决定。 7.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每小题 5 分,共 10 分) (1)“卿年少,何从得老成语,此言正与朕意合。”由是深重之。 (2)其尤无事例者,臣常废格不行,虑其党有短臣者,幸陛下详察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8-9题。 始闻秋风 刘禹锡 昔看黄菊与君别,今听玄蝉我却回。 五夜飕飑枕前觉,一年颜状镜中来。 马思边草拳毛动,雕眄青云睡眼开。 天地肃清堪四望,为君扶病上高台。 [注]①刘禹锡是中唐诗人,因参与王叔文变法,失败后被贬边地远郡,此诗是诗 人晚年在贬地所作。②飕飑:形容风声。③拳,弯曲。 8.诗中塑造了一个什么样的抒情主人公形象?请简要分析。(5分) 9.请分析诗歌三、四联分别是怎样抒情言志的。(6分) (三)名句名篇默写(6分) 10.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每空1分,共6分) (1)若夫日出而林霏开, 晦明变化者 。(欧阳 修《醉翁亭记》) (2)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 (牡牧《阿房宫赋》) ,五十弦翻塞外声, 。(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 甫赋壮词以寄之》) 乙必考题 请考生在第三、四两大题选定其中一大题作答。只能做所选定大题内的小题,不 得选做另一个大题内的小题。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大题计分。第(1)个多 项选择题写在答题卷上。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上班的诀窍 (德)路·席波赖特著肖通译 “哈姆森先生,这是新来的同事诺伊鲍尔先生,先让他同您在一个办公 室里办公。他需要全面了解这儿各部门的情况,请您多关照他,指点他,对他说 明一切情况。 哈姆森见老板信赖地把新同事托付给他,不禁受宠若惊,唯唯诺诺地说 道:“我一定照办。” 他同新同事离开了老板的办公室。 “喂,诺伊鲍尔先生,让我们来参观一下企业吧,这样您就会熟悉企业 的情况了。 “参观企业?”新同事不解地问道。 是啊,要是我们坐办公室累了,想放松一下,到处游荡,那就说参观 企业。我们离开工作岗位,老板见了当然不会高兴,可我们总会找出一个理由 什么理由呢?”诺伊鲍尔饶有兴趣地问 您来学学吧。譬如,就说要商量和检査一些事情。当然有时确实是真 的,有些事也可以检査两三次。不过您别忘了把文件夹啦、账簿啦、货单啦诸如 此类的东西带在身边,做出办公事的样子。这一来,您就可以在仓库里呆上几小
(二)古代诗歌阅读(11 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 8-9 题。 始闻秋风① 刘禹锡 昔看黄菊与君别,今听玄蝉我却回。 五夜飕飗②枕前觉,一年颜状镜中来。 马思边草拳③毛动,雕眄青云睡眼开。 天地肃清堪四望,为君扶病上高台。 [注]①刘禹锡是中唐诗人,因参与王叔文变法,失败后被贬边地远郡,此诗是诗 人晚年在贬地所作。②飕飗:形容风声。③拳,弯曲。 8.诗中塑造了一个什么样的抒情主人公形象?请简要分析。(5 分) 9.请分析诗歌三、四联分别是怎样抒情言志的。(6 分) (三)名句名篇默写(6 分) 10.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每空 1 分,共 6 分) (1)若夫日出而林霏开, ,晦明变化者, 。(欧阳 修《醉翁亭记》) (2)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 , 。(牡牧《阿房宫赋》) (3) ,五十弦翻塞外声, 。(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 甫赋壮词以寄之》) 乙 必考题 请考生在第三、四两大题选定其中一大题作答。只能做所选定大题内的小题,不 得选做另一个大题内的小题。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大题计分。第(1)个多 项选择题写在答题卷上。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 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上班的诀窍 (德)路·席波赖特 著 肖通 译 “哈姆森先生,这是新来的同事诺伊鲍尔先生,先让他同您在一个办公 室里办公。他需要全面了解这儿各部门的情况,请您多关照他,指点他,对他说 明一切情况。” 哈姆森见老板信赖地把新同事托付给他,不禁受宠若惊,唯唯诺诺地说 道:“我一定照办。” 他同新同事离开了老板的办公室。 “喂,诺伊鲍尔先生,让我们来参观一下企业吧,这样您就会熟悉企业 的情况了。” “参观企业?”新同事不解地问道。 “是啊,要是我们坐办公室累了,想放松一下,到处游荡,那就说参观 企业。我们离开工作岗位,老板见了当然不会高兴,可我们总会找出一个理由 的。” “什么理由呢?”诺伊鲍尔饶有兴趣地问。 “您来学学吧。譬如,就说要商量和检查一些事情。当然有时确实是真 的,有些事也可以检查两三次。不过您别忘了把文件夹啦、账簿啦、货单啦诸如 此类的东西带在身边,做出办公事的样子。这一来,您就可以在仓库里呆上几小
时。我们私下里说说,有几个仓库保管员喜欢打牌,常常需要找个玩牌的伙伴。 如此消磨时间,您觉得怎样?” “真有意思。”诺伊鲍尔说。 “喏,这是您的办公桌。”哈姆森说,“这儿有咖啡。喝咖啡嘛,本来只 能在休息时间喝,否则顾客来了,看见我们在喝咖啡,就会留下不好的印象,为 此我们想出了一个专门的办法。您瞧,很简单:我们把办公桌右下方的抽屉腾空, 抽出来,放上咖啡杯,人一来,马上关上。抽屉里铺了吸墨水纸,即使咖啡泼了 出来,也没有问题。我们私下里说说,我们同样可以喝酒。当然在上班时喝酒是 禁止的,这是大家都清楚的。不过有时有人过生日,或者觉得不畅快,需要提提 神,那他就把酒杯和酒瓶也放在抽屉里。” “这真实用。”诺伊鲍尔说。 还有一个内部的小秘密。您瞧,这扇门里有一个小房间,那是储藏室, 谁也不会闯进去的。呆在里面,倒也叫人感到挺舒服的。如果我们之中有谁喝多 了感到不舒服,那他就干脆躺到里面的羊毛毯上睡觉。您可知道这句妙言:办公 室里睡觉是最舒服的睡觉。当然,这是不能让老板知道的……” “这我明白。”新同事说。 哈姆森真是一位乐于助人的同事,他把一切情况都说明了。“有一点我 提请您注意:如果您早上睡过了头,就千万别赶来上班。弄得气喘吁吁的跑来, 倒可能会迟到几分钟。迟到给人的印象不好。您可以这么办:干脆打个电话来, 说您在医生或牙医那儿看病,要来得迟一点。您与其迟来一刻钟,倒不如迟来3 个小时。您要去理发或者干诸如此类的事,也可照此办理。我们在上班时间理发, 这是因为我们的头发也是在上班时间长长的。” 这种见解是合乎逻辑的 是啊,难道不是这么回事吗?您要是知道了这些上班的小诀窍,就能 在这儿混得很好。” “嗯,我已学到了各种诀窍,多谢您的关照。” “嘿,这是我理应做的,我们是同事嘛。不过,您能对我说说,您是怎 样搞到这份差事的?为什么要您熟悉各部门的情况呢?通常这儿雇的人只做某 一件事。” 诺伊鲍尔说:“要我熟悉各部门的情况,是因为老板一退休,我就要接 替他。那位老板是我的岳父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小说主要通过语言描写集中刻画了主人公哈姆森上班吃喝玩乐、工作时间睡 觉、迟到撒谎的工作状态 B.诺伊鲍尔“不解”“饶有采趣”的反应和他“有意思”“真实用”等等的响 应哈姆森“指点”的细节,一步步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向前发展。 C.为了报答老板的“信赖”,认真完成老板“关照他,指点他”的指示,哈姆 森竭尽所能的讲说“上班的诀窍”,帮助新同事尽快融入新环境。 D.老板信赖下属员工,老员工满怀关爱地指点新员工,上下同心,同事之间互相 信任,这家公司的工作气氛和谐 E.哈姆森真诚地想要帮助新同事能在公司“混得很好”,对此,诺伊鲍尔是满 怀感激地表示“多谢关照”的。 (2)小说开头部分写老板跟啥姆森的对话,这样写有什么作用?请倚要分析。(6 分)
时。我们私下里说说,有几个仓库保管员喜欢打牌,常常需要找个玩牌的伙伴。 如此消磨时间,您觉得怎样?” “真有意思。”诺伊鲍尔说。 “喏,这是您的办公桌。”哈姆森说,“这儿有咖啡。喝咖啡嘛,本来只 能在休息时间喝,否则顾客来了,看见我们在喝咖啡,就会留下不好的印象,为 此我们想出了一个专门的办法。您瞧,很简单:我们把办公桌右下方的抽屉腾空, 抽出来,放上咖啡杯,人一来,马上关上。抽屉里铺了吸墨水纸,即使咖啡泼了 出来,也没有问题。我们私下里说说,我们同样可以喝酒。当然在上班时喝酒是 禁止的,这是大家都清楚的。不过有时有人过生日,或者觉得不畅快,需要提提 神,那他就把酒杯和酒瓶也放在抽屉里。” “这真实用。”诺伊鲍尔说。 “还有一个内部的小秘密。您瞧,这扇门里有一个小房间,那是储藏室, 谁也不会闯进去的。呆在里面,倒也叫人感到挺舒服的。如果我们之中有谁喝多 了感到不舒服,那他就干脆躺到里面的羊毛毯上睡觉。您可知道这句妙言:办公 室里睡觉是最舒服的睡觉。当然,这是不能让老板知道的……” “这我明白。”新同事说。 哈姆森真是一位乐于助人的同事,他把一切情况都说明了。“有一点我 提请您注意:如果您早上睡过了头,就千万别赶来上班。弄得气喘吁吁的跑来, 倒可能会迟到几分钟。迟到给人的印象不好。您可以这么办:干脆打个电话来, 说您在医生或牙医那儿看病,要来得迟一点。您与其迟来一刻钟,倒不如迟来 3 个小时。您要去理发或者干诸如此类的事,也可照此办理。我们在上班时间理发, 这是因为我们的头发也是在上班时间长长的。” “这种见解是合乎逻辑的。” “是啊,难道不是这么回事吗?您要是知道了这些上班的小诀窍,就能 在这儿混得很好。” “嗯,我已学到了各种诀窍,多谢您的关照。” “嘿,这是我理应做的,我们是同事嘛。不过,您能对我说说,您是怎 样搞到这份差事的?为什么要您熟悉各部门的情况呢?通常这儿雇的人只做某 一件事。” 诺伊鲍尔说:“要我熟悉各部门的情况,是因为老板一退休,我就要接 替他。那位老板是我的岳父。”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 分) A.小说主要通过语言描写集中刻画了主人公哈姆森上班吃喝玩乐、工作时间睡 觉、迟到撒谎的工作状态。 B.诺伊鲍尔“不解”“饶有采趣”的反应和他“有意思”“真实用”等等的响 应哈姆森“指点”的细节,一步步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向前发展。 C.为了报答老板的“信赖”,认真完成老板“关照他,指点他”的指示,哈姆 森竭尽所能的讲说“上班的诀窍”,帮助新同事尽快融入新环境。 D.老板信赖下属员工,老员工满怀关爱地指点新员工,上下同心,同事之间互相 信任,这家公司的工作气氛和谐。 E.哈姆森真诚地想要帮助新同事能在公司“混得很好”,对此,诺伊鲍尔是满 怀感激地表示“多谢关照”的。 (2)小说开头部分写老板跟啥姆森的对话,这样写有什么作用?请倚要分析。(6 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