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际关系是人们社会关系的一种。社会关系一般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人与 人之间的生产关系,在阶级社会中表现为阶级关系;由于人们所处的阶级地 位不同,因此形成了不同的政治态度、信仰与观点,因此,人与人之间的阶级 关系表现为政治关系。生产关系、阶级关系、政治关系是一种深刻的社会关系
文件格式: DOC大小: 74.5KB页数: 20
一、态度的定义及其特性 (一)态度的定义 所谓态度指个体自身对社会存在所持有的一种具有一定结构和比较稳定的内在心理状态。对此界定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理解
文件格式: DOC大小: 1.33MB页数: 28
一、行为主义学派的社会心理学观及其进展 二、认知学派的社会心理学观(包括场论)及其新进展 三、精神分析学派的社会心理学观及其进展 四、符号相互作用学派的社会心理学观及其进展
文件格式: DOC大小: 268KB页数: 17
我们已经讲述了社会化。社会化的结果,就个体方面而言,是个人人格和自 我意识的形成;就社会方面而言,则是“那些要想使社会正常延续就必须做的事” 或者说要想使社会正常运转就必须具有的功能的被履行、被落实,换言之、也就 是社会角色的被承担和扮演。社会角色是沟通和衔接个人和社会的桥梁。在奉章 中,我们就来对它作一点分析
文件格式: DOC大小: 58.5KB页数: 15
个体社会化的结果之一是形成自我意识。自我意识是人类特有的高级心理活动 形式。它是社会的产物,反过来又作用于社会,指导个体适应社会生活,并对周 围社会生活环境产生积极的影响和作用:因此,自我意识成为社会心理学关心的 主题之一。本章将着重讨论自我意识的涵义、自我意识的发生和发展,自我过程 3方面的问题
文件格式: DOC大小: 42KB页数: 11
一、社会化的定义 西方著名的社会心理学家E·弗洛姆把社会化定义为:“社会化诱导社会的 成员去做那些要想使社会正常延续就必须做的事”,是“使社会和文化得以延续 的手段”。前苏联社会心理学家安德列耶娃认为,社会化是一个两方面的过程, 一方面是个体通过加入社会环境、社会关系系统的途径掌握社会经验的过程,另 一方面是个体对社会关系系统的积极再现的过程
文件格式: DOC大小: 54.5KB页数: 16
一、社会认知的定义 社会认知是个体在与他人的交往过程中;观察了解他人并形成判断的 一种心理活动。由于社会心理学对于社会认知的研究着眼于对人及人与人关 系的知觉感受,、因而不少社会心理学文献称之为社会知觉或人际知觉、社 会知觉的刺激来源于社会客体。社会客体的涵义十分广泛,既包括他人、群 体、人际关系,也包括认知主体自身
文件格式: DOC大小: 48.5KB页数: 10
一、社会心理学是怎样发展起来的 二、社会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 三、用什么方法去研究社会心理现象
文件格式: DOC大小: 77.5KB页数: 24
第一讲儿童语言获得理论的研究现状 第二讲关于“语觉是人类第六种感知觉”命题 的论证 第三讲语觉功能的生理基础及先天性 第四讲基于语觉的儿童语言获得理论 第五讲言语能力的先天性与感知性 第六讲语觉论对当前主要儿童语言获得理论的继承与发展
文件格式: PPT大小: 499KB页数: 44
一、什么是性格 性格是人们较熟悉的心理现象,也是人类较早进行研究的心理现象之一。早在春秋时期,我国古代 教育家孔子就论述过他的学生的各种性格特征。论语中就记录了孔子对学生性格的描述:“闵子待侧, 誾誾如也子路,行行如也冉有、子贡,侃侃如也。”“柴也愚,参也鲁,师也辟,由也喭。”1他还把人 分为庸人、士人、君子、贤人、圣人,每种人有不同的性格
文件格式: DOC大小: 91.5KB页数: 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