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 免疫学原理 2.双阳性期随着在胸腺内的分化成熟,双阴性T细胞首先表达TCR的B链(?链基 因首先重排),尔后表达TCR的a链前体(pe-Ta chain或pTa,即33),此时的TCR也称前 TCR(pre-TCR或pTCR,由pTa和3链组成)。pTa及pTCR的表达可促进T细胞的进一步分 化,并诱导CD8分子和CD4分子基因的活化。T细胞首先表达CD8分子,CD8分子的出现 促进CD4分子的表达,CD4分子和CD8分子同时表达形成双阳性T细胞(图2:2)。双阳性 T细胞仍不能识别抗原也不具有任何功能。 在分化成熟过程中,B链的表达写否是一个决定T细胞命运的重大事件,:一且表达B 链,T细胞就得以继续分化成熟;否则分化就停止,最终导致TC邸的T细胞死亡。因而有 人称此现象为TCR的B选择(Bselection)。同样T细胞如不能表达pTa及pTCR,则T细胞的 分化就受阻,无法进一步分化成熟,可发生细胞调亡和克隆清除。同时,CD4和CD8分子的 表达,也可进一步促进TCR的表达。 3.单阳性期双阳性期T细胞在胸腺中再经二次选择过程,分化为CD4:T细胞或 CD8+T细胞,即单阳性T细胞。这是一类成熟T细胞,同时表达TCR和CD3分子,能识别抗 原、介导免疫应答并参与调节免疫。T细胞一且成熟,就随血流离开胸腺进人外周免疫器官 或外周血。 (二)胸腺中T细胞的选择 T细胞在胸腺内由双阳性T细胞分化为单阳性T细胞,才能最终分化为成熟的具有免 疫功能的T细胞。其中DC及其表达的MHCI类Ⅱ类分子起重要作用 1.阳性选择:双阳性T细胞(CD4·CD8+)在胸腺皮质、髓质交界处与胸腺基质细胞 (DC、M咂等)表面的MHCI类、Ⅱ类分子及其他因子相互作用,其TCR能识别NHCH类、H类 分子,并能与之结合(无论亲和力高或低)的T细跑克隆均被选择,进一步分化为单阳性T细 胞,此即阳性选择。阳性选择时,双阳性T细胞如与MHCI类分子作用,其CD4分子的表达 下调,直至完全抑制,而CD8分子表达上调,最终分化为CD8·T细胞:如与MHCⅡ类分子作 用,则CD8分子的表达下调,直至完全抑制,而CD4分子的表达上调,最终分化为CD4+T细 胞;而那些不能识别、结合MHCI类分子或Ⅱ类分子的T细胞则发生细胞调亡而被克隆清 除(图2-2) 阳性选择的生物学意义在于:赋予成熟的T细胞具有识别、结合MHC的能力,使T细 胞在识别抗原时显示MHC约束性(MHC retriction)。这是成熟T细胞的一个重要生物学特 性。T细胞识别M配分子递呈抗原肽的机制将在第八章中介绍。 2.阴性选择:经过阳性选择的CD4*T细胞或CD8+T细胞,既包括识别异己抗原的特 异克隆,也包括自身反应性克隆,前者系介导特异性免疫应答和维持机体免疫功能及生理平 衡所必需,后者则对机体有害。故经阳性选择的T细胞必须在胸腺中经历再次选择。凡是 能以其TCR识别胸腺基质细胞表面MHC分子或MHC分子-自身抗原肽并显示高亲和力的 T细胞克隆,可发生细胞凋亡面导致克隆清除(图2-2),只有那些与MHC分子呈现低或中 等亲和力,及那些不能识别自身抗原肽的T细胞克隆才能被留下,进一步分化为成熟的T细 胞,此即阴性选择。 阴性选择的生物学意义在于:清除了自身反应性T细胞克隆。这是成熟T细胞的又 重要生物学特性,称中枢耐多,是机体免疫系统不至于和自身组织和自身抗原起反应的一个 保护性机制
第二章免疫细胞 27 二T细胞抗原受体和T细胞抗原受体基因 T细胞表达T细胞抗原受体(Tcell receptor,TCR),以此识别抗原和介导免疫应答。TCR 的抗原识别特异性显示在细胞克隆水即同一克隆T细胞具有结构相同的TCR分子,识 别同一类抗原或同一类T细胞表位。TCR在同一个体内则组成多样性极为丰富的TCR谱 或受体语(repertoire),赋予个体对环境中数量众多、易于突变的病原体(抗原)进行识别和应 答的巨大潜力。 TCR分子分成两类,一类称TC,由Y、8两条肽链组成,在T细胞分化成熟中首先表 达。外周血中约5%~10%的T细胞表达TCR1:另一TC巴,由a3两条肽链组成,表达 稍晚。外周血中90%~95%的T细胞表达TCR2。 CD3是成熟T细胞又一特征性表面标志,和TCR共同表达在T细胞表面,形成TCR-CD3 复合体。本节以TC2为例讨论TCR分子及TCR基因: (一)T细胞抗原受体 1.TCR分子:TCR为异二聚体,由a链45000~60000(45~60kD)、B链40000-50000 (40~50kD)组成,每条链可分为可变区(Va、VB)、恒定区(Ca、C邱)、跨膜区和胞质区,其特点 为胞质区特别短,氨基酸残基数分别为5个(a链)和4个(B链)(图2-3)。在a链和B链的 跨膜区中分别含有2个(Lys,Ag)和一个(Ls)带正电荷的氨基酸,可与CD3分子的跨膜区 中带负电荷的氨基酸(y链的Gu或8、e链的Asp)非共价结合稳定TCR-CD3复合体。 外 粉限 质区 图2-3TCR-CD3结构 CD3分子胞质区的长形方框代表免疫受体酪氨酸激活基序(TAM),为信号转导所必需 TCR属免疫球蛋白超家族,和免疫球蛋白一样其抗原特异性存在于V区。V区的氨基 酸序列分析表明,Va、V3各有3个高变区,也称互补决定区(CDRs),即CDR1、CDR2和CDR3 以CDR3变异最大,直接决定了TCR的抗原结合特异性。TCR在识别MHC抗原肽复合体 时,CDR1和CDR2识别MHC分子抗原结合槽中由a螺旋组成的侧壁,而CDR3则直接与拉 原肽发生相互作用。最近有学者报道,CDRI、CDR2亦参与对抗原肽的识别。此外,TCR VB 链上还存在CDR4结构,是TCR识别超抗原的部位
28 免疫学原理 2.CD3分子:CD3分子系异六聚体,由作、和(少数为5)6条肽链组成。每条肽 链可分为膜外区、跨膜区和胞质区3部分(图2-3)。CD3分子的跨膜区带有负电荷,便于和 TCR的跨膜区(带正电荷)非共价结合、形成TCR-CD3复合体。CD3分子的结构特点为胞质 区特别长,尤其是:和n链的氨基酸残基数分别为113个和155个。CD3分子的每条肽链均 含有I~3保守的共同序列一免疫受体酪氦酸激活基序(immuoreceptor tyrsine-based activa- tion motif,TAM)(图2-3),为转导抗原刺激值号所必需,尤其是K链分子TAM的磷酸化对T 细胞的活化尤为重要(参见第八章)。 少数T细胞(约10%)其CD3分子由作、和切六条肽链组成。5和n链为同一基因的 两种不同拼接形式;5链由第1~8个外显子编码;7链缺失第8外显子,由第1~7个外显子 和第9个外显子编码;两者在氨基酸水平的差异主要存在于胞质区,)链比5链多42个氨基 酸残基,而且)链只有2个TAM(参见图6-1)。 可以把TCR-CD3看作为抗原受体复合系统,其中TCR为识别和结合抗原的亚单位;CD3 为信号转导亚单位,能将TCR接受的抗原刺激信号通过6条肽链的胞质区经T①转导至 细胞内,使T细胞活化 (二)TCR基因 TCRa链和B链的基因及8链和Y链的基因分别位于人的第14对和第7对染色体(表 2-1)同免疫球蛋白一样,TCR各条肽链的合成(TCR基因的表达)也遵循“二个基因一条肽 链”的规则,即每条肽链均由可变区(V区)基因和恒定区(C区)基因编码;V区基因须经过 基因重排,才具有转录、表达功能。每个T细胞均有TCR的α链、3链、8链和Y链基因,在分 化成熟过程,6链和Y链的基因首先重排和表达,a链、B基因表达稍晚。一旦6链、Y链基 因重排成功并开始表达;此时,α链、3链基因重排就被抑制。故对于每一特定的T细胞,或 表达TCR1(6链Y链)或表达TCR2(a链,B链)。本节主要讨论TCR的a链、3链基因。 1.胚系基因:未分化成熟的前T细胞中,TCR基因作为胚系基因(gemmline gene)存在。 此时,TCR基因由多个分隔的基因片段组成,其中Va基因由y片段和J片段(joining seg- ments)组成:Vp基因由y片段、D片段(dive西ysgnt)和J片段组成:无论是V片段还是D 片段或J片段本身又包括若干小片段(表2-1、图2-4)。胚系基因处于分隔状态,无转录活 性,需经基因重排,才具有转录、表达功能。 2.基因重排:卷因重排(ene rearrangement)又称.DNA.重排或体细胞重组(somatic re- combination),指T细胞在分化成熟过程中,V区基因由分隔的、无转录活性的基因片段在特 异性重组酶的作用下连接成一个完整的、有转录功能的活性基因的过程(图25),重排 表2-1人TCR基因家族 某因片段数 基因 染色体 D c g链 14 50 70 14 3 3 3链 7 13 2 Y链 14 *8链基因位于Va和之间
第二章免疫细胞 29 L1 VA Ln Von Del J81 C61 D82 182 毯-1一题上骨一☐—团-口- 人类TC保日,8链林因(14号染色休) 4n=-501 LI Va Ln Van 5-醫一人皇一隧 -IIF-了口O0-十g LI VoI L2 V82 L3 Yh3 D6123J8121 C&L4 VA4 1籁一1一题一一 -小-1-—□一-藏 人资T8:链基闲(7号染色体) L1V,1 5-一藏水-一骏 图2-4人类TCR基因(胚系基因)结构 注:L前导序列:mh增强子;沉默子 0 胚系DM 5 了D-楼(重) VD连接(重排) 重样的NM 5 初始RNA转录体 新生肚能 ↓加上,贴禁化 TCRB链 酸■口 图2-5 TCR VB徒基因重排
30 免疫学原理 时,VB基因先进行DJ连接(某一D片段与某一J片段相连),再进行V、D连接(相连的DJ 片段与某一V片段相连)形成VD片段。由此产生一个有转录活性的VB基因(VD基因). 后者再与C区基因相连,形成一个完整的B链功能基因(图2-5)。邺基因的成功重排,可 诱导Va基因的重排。Va基因无D片段,直接进行V、J连接(某一V片段和某一J片段相 连)形成V叮片段。重排后有转录话性的Va基因(Ⅵ基因)再与C区基因相连,形成一个完 整的a链功能基因。 一旦完成基因重排,TCR基因即开始转录和表达,T细胞继续分化成熟。如果TCR基因 不能成功地进行重排,即无法表达TCR(就T细胞本身而言,不能表达TCR就意味着不能识 别抗原,无免疫功能),该细胞就不能进一步分化成熟,可发生细胞凋亡而被清除。 TCR的V区基因重排只发生在T细胞分化的早期,因为特异性重组酶的活性只出现在 早期,其活性具有严格的时限性和组织细胞特异性。故T细胞在分化成熟过程中只能进行 一次有效的基因重排,保证了一个T细胞克隆只能表达一种特异性TCR,只显示一种抗原识 别特异性。 3.等位排斥:同免疫球蛋白基因一样(见第三章),TCR的VB、Va基因重排过程中也存 在着等位排斥(allelic exclusion)现象。一条染色体上的TCR基因重排时,可抑制另一条染色 体上的TCR基因重排。只有当第一条染色体上的TCR基因重排出错即无法有效重排时,第 二条染色体上的基因方可进行重排。等位排斥的生物学意义在于保证了一个T细胞克隆只 能产生一种功能性的TCR基因,表达一种特异性TCR。如两条染色体上的TCR基因均不能 有效重排,该T细胞就发生凋亡。 4.TCR多样性和CDR3:TCR基因的重排为一随机过程,不同T细胞经过基因重排,可 表达不同特异性的TCR,在克隆水平显示各自的特异性,在个体水平则呈现丰富的多样性 (diversity)。TCR的多样性由a链和3链的V区决定,Va和B各有3个CDR,但只有CDR3 直接和抗原相互作用,故TCR的多样性主要由CDR3决定。从基因水平分析,CDR1、CDR2 仅由V基因片段编码,而V3的CDR3由V-D-J3个基因片段编码,Va的CD则由VJ两个 基因片段编码(表2-2)。多个基因片段编码增加了CDR3的变异,加之重排过程中的N区 核苷酸插入和连接机动性也集中在CDR3区,这些都丰富了CDR3的多样性。 表2-2TCR多样性和CDR3 变异米源 CDRI CDR2 CDR3 案码的基因片段 V-J.V-D-J 连接机动性 N区核苷酸插入 5.TCR多样性的产生机制:TCR多样性(个体水平)最终可达到105~108,形成容量 庞大的TC谱,赋予个体几乎是无限的抗原识别和应答能力,保证个体在多变环境中能和 外来抗原(病原体)发生有效的免疫应答。下面简述TCR多样性的产生机制。 (1)多个胚系基因片段的参与:TCR的胚系基因由多个分隔的基因片段组成(表2 3),它们的随机组合为多样性的产生提供了遗传学基础。 (2)V叮和VDJ连接(重排)多样性:基因重排系一随机过程,不同的T细胞克隆经基因 重排、发生不同基因片段的连接,产生特定的V(VDJ)基因和Va()基因,表达特异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