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2革兰氏染色法 KOH法鉴别革兰氏阴性菌和阳性菌 山东理工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微生物学教研组 2019.02
实验2 革兰氏染色法 KOH法鉴别革兰氏阴性菌和阳性菌 山东理工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微生物学教研组 2019. 02 1
提纲 G也本罪)大爱 1.实验目的 2.实验原理 3.实验材料 4.实验步骤 5.注意事项
提纲 2 1. 实验目的 2. 实验原理 3. 实验材料 4. 实验步骤 5. 注意事项
1、实验目的 的本翼工大置 学习并掌握细菌的革兰氏染色法及其原理; 了解KOH法快速鉴别革兰氏阴性菌和阳性菌; 巩固显微镜油镜操作技术及无菌操作技术。 3
1、实验目的 3 • 学习并掌握细菌的革兰氏染色法及其原理; • 了解KOH法快速鉴别革兰氏阴性菌和阳性菌; • 巩固显微镜油镜操作技术及无菌操作技术
2、实验原理 G也本R)大罩 什么是革兰氏染色法? ◆细菌经过 初染-媒染-脱色-复染 紫 红 ◆如果细菌细胞不被脱色而保留初染紫颜色者, 称为革兰氏阳性菌(G+), ◆若被脱色,而染上复染剂的红颜色者,称为革 兰氏阴性菌(G·)。 ◆问题:为什么两类细菌染色结果不同?
2、实验原理 4 什么是革兰氏染色法? ◆细菌经过 初染-媒染-脱色-复染 紫 红 ◆如果细菌细胞不被脱色而保留初染紫颜色者, 称为革兰氏阳性菌(G+), ◆若被脱色,而染上复染剂的红颜色者,称为革 兰氏阴性菌(G-)。 ◆问题:为什么两类细菌染色结果不同?
2、实验原理 出本翼2大军 革兰氏染色反应的机制: 细胞壁结构和组成的差异 )G细菌:细胞壁厚,肽聚糖含量高、层次多、交联紧密,无类脂 脱色时失水网孔缩小,初染的结晶紫碘复合物留在壁内(紫色),复染后呈紫 红色。 b)G细菌:细胞壁薄、肽聚糖含量低、层次少、交联疏松,有类脂外膜 脱色时类脂外膜迅速溶解,薄而松散的肽聚糖层不能阻挡结晶紫碘复合物的溶 出,脱色后退为无色,复染后呈现红色
2、实验原理 革兰氏染色反应的机制: 细胞壁结构和组成的差异 a) G+细菌:细胞壁厚,肽聚糖含量高、层次多、交联紧密,无类脂 脱色时失水网孔缩小,初染的结晶紫-碘复合物留在壁内(紫色),复染后呈紫 红色。 b)G-细菌:细胞壁薄、肽聚糖含量低、层次少、交联疏松,有类脂外膜 脱色时类脂外膜迅速溶解,薄而松散的肽聚糖层不能阻挡结晶紫-碘复合物的溶 出,脱色后退为无色,复染后呈现红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