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第一中学2013届高三年级第一学期第二次月考 语文试题 第l卷(共70分) 、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正在消失的橡树林 美国一项独特的硏究分析表明:当今的橡树冮在逐渐减少,而且由于橡树的消失,整 整一类对森林生态系统起到关键作用的本土草本植物也消失了这一切均归咎于当地为禁止 火灾所做的努力。“几干年来,这里存在着丰富多彩的生态系统,可是这种生态系统的标志 性植物正在消失"。该硏究的发起人之一、生态学家托马斯·鲁尼说 尽管其他研究已经认识到东部和中西部的橡树正在减少,但是这项新研究首次注意到 橡树的消失对林下植物(在森林树木旁边或下面生长的植物)的影响。进行这样的研究难度很 大,因为科学家不具备必要的资料,无法将目前的林下植物跟以往的进行对比。 然而在1949年和1950年,生态学家约翰柯蒂斯及同事详细考察了威斯康星州南部 的橡树林。“柯蒂斯的著作是一本带有图解的记录。"该研究的发起人、威斯康星大学的大卫·罗 杰斯说。罗杰斯及同事怀疑,在越来越零碎的橡树林地里消失的不仅仅是树木。于是他们再 次考察了柯蒂斯考察过的150个林场。结果显示:在这50多年的时间里,红橡树的两个品 种减少了近50%,白橡树减少了不下31%‰。更惊人的是林下植物品种的变化。该研究小组 在最近一期《生态学》杂志上报道说:在柯蒂斯所记录的200种本土植物中,目前有15% 已经消失,同时非本土植物品种正在迁入。1950年,外来植物只存在于13个橡树林场 而今,76个林场岀现了外来植物。研究小组称:在美国东部和中西部其他诸州,橡树林的 林下植被可能也发生了同样的变化,那些地方的像树也在减少。罗杰斯说,本土植物为野火 鸡、昆虫等许多物种提供食物,所以它们对森林的生态系统的影响至关重要。 具有抗火能力的橡树需要阳光才能发芽和茁壮成长,然而较为古老的橡树被日光照射 投射下来的阴影促使枫树的幼苗生长却遮挡了小橡树需要的阳光。火灾可以除掉枫树幼苗
重庆市第一中学 2013 届高三年级第一学期第二次月考 语文试题 第 I 卷(共 70 分) 一、现代文阅读(9 分,每小题 3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正在消失的橡树林 美国一项独特的研究分析表明:当今的橡树正在逐渐减少,而且由于橡树的消失,整 整一类对森林生态系统起到关键作用的本土草本植物也消失了,这一切均归咎于当地为禁止 火灾所做的努力。“几千年来,这里存在着丰富多彩的生态系统,可是这种生态系统的标志 性植物正在消失”。该研究的发起人之一、生态学家托马斯·鲁尼说。 尽管其他研究已经认识到东部和中西部的橡树正在减少,但是这项新研究首次注意到 橡树的消失对林下植物(在森林树木旁边或下面生长的植物)的影响。进行这样的研究难度很 大,因为科学家不具备必要的资料,无法将目前的林下植物跟以往的进行对比。 然而在 1949 年和 1950 年,生态学家约翰·柯蒂斯及同事详细考察了威斯康星州南部 的橡树林。“柯蒂斯的著作是一本带有图解的记录。”该研究的发起人、威斯康星大学的大卫·罗 杰斯说。罗杰斯及同事怀疑,在越来越零碎的橡树林地里消失的不仅仅是树木。于是他们再 次考察了柯蒂斯考察过的 150 个林场。结果显示:在这 50 多年的时间里,红橡树的两个品 种减少了近 50%,白橡树减少了不下 31%。更惊人的是林下植物品种的变化。该研究小组 在最近一期《生态学》杂志上报道说:在柯蒂斯所记录的 200 种本土植物中,目前有 15% 已经消失,同时非本土植物品种正在迁入。1950 年,外来植物只存在于 13 个橡树林场; 而今,76 个林场出现了外来植物。研究小组称:在美国东部和中西部其他诸州,橡树林的 林下植被可能也发生了同样的变化,那些地方的像树也在减少。罗杰斯说,本土植物为野火 鸡、昆虫等许多物种提供食物,所以它们对森林的生态系统的影响至关重要。 具有抗火能力的橡树需要阳光才能发芽和茁壮成长,然而较为古老的橡树被日光照射 投射下来的阴影促使枫树的幼苗生长,却遮挡了小橡树需要的阳光。火灾可以除掉枫树幼苗
开辟出空地,便于橡子发芽,有助于橡树的生长。科学家认为,火灾还可以杀死橡树的病原 体。 曾经居住在美国东部和中西部橡树林中的土著人经常放火保树,这种行为能够提供橡 子—他们的主要食物之一。但是欧洲和美洲移民制止了放火行为,错误地认为放火烧林有 损于橡树。鲁尼说:“ˉ橡树林受到干扰才能保持健康的发展态势,放火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最 好办法之一。 此外,鹿不断吃掉幼芽和橡子,橡树也深受其害。许多狼和其他肉食动物却被猎捕殆 尽——没有它们的存在,这些地区的鹿群数量急剧增加。“形势是严酷的,·美国农业部森林 事务办的生态学家格雷戈里·诺瓦基指岀,“要想缓和这种严酷形势,需要积极的管理,例如 按照规定放火烧林和减少白尾鹿的数量。 1.下列关于橡树减少的原因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森林中存在着丰富多彩的生态系统,可是现在整整一类对森林生态系统起到关键作 用的本土草本植物消失了 B.橡树需要阳光才能发芽和茁壮成长,然而较为古老的橡树被日光照射投射下来的阴 影导致了小橡树缺乏生长所需的阳光 C.火灾对橡树生长有利,而欧洲和美洲移民制止了曾经居住在美国东部和中西部橡树 林中的土著人经常放火保树的行为。 D.许多狼和其他肉食动物被猎捕殆尽,白尾鹿的数量急剧增加,鹿不断吃掉橡树幼芽 和橡子,使橡树深受其害。 2.下列理解和分析,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0) A.生态学家约翰?柯蒂斯对橡树林进行了研究,首次注意到橡树的消失对林下植物的 影响 B.因为没有资料,科学家无法将目前的橡树林的林下植物和以往的进行对比,所以对 林下植物的研究难度很大 C.研究小组认为,美国东部和中西部其他诸州的橡树林同威斯康星州南部一样,其林 下植被数量在减少,非本土植物正在迁入。 D.罗杰斯认为,本土植物对森林的生态系统的影响至关重要,它们能为野火鸡、昆虫 等许多物种提供食物。 3.根据原文的内容,下列推断正确的是() A.由于缺乏放火烧林措施,非本土植物大量迁入,本土草本植物逐渐减少,这必将对 生态系统构成越来越严重的威胁。 B.经过50多年的时间,红橡树的两个品种减少了近50%,按照这样的速度,再过 50多年,红橡树将完全消失
开辟出空地,便于橡子发芽,有助于橡树的生长。科学家认为,火灾还可以杀死橡树的病原 体。 曾经居住在美国东部和中西部橡树林中的土著人经常放火保树,这种行为能够提供橡 子——他们的主要食物之一。但是欧洲和美洲移民制止了放火行为,错误地认为放火烧林有 损于橡树。鲁尼说:“橡树林受到干扰才能保持健康的发展态势,放火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最 好办法之一。” 此外,鹿不断吃掉幼芽和橡子,橡树也深受其害。许多狼和其他肉食动物却被猎捕殆 尽——没有它们的存在,这些地区的鹿群数量急剧增加。“形势是严酷的,”美国农业部森林 事务办的生态学家格雷戈里·诺瓦基指出,“要想缓和这种严酷形势,需要积极的管理,例如 按照规定放火烧林和减少白尾鹿的数量。” 1.下列关于橡树减少的原因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森林中存在着丰富多彩的生态系统,可是现在整整一类对森林生态系统起到关键作 用的本土草本植物消失了。 B.橡树需要阳光才能发芽和茁壮成长,然而较为古老的橡树被日光照射投射下来的阴 影导致了小橡树缺乏生长所需的阳光。 C.火灾对橡树生长有利,而欧洲和美洲移民制止了曾经居住在美国东部和中西部橡树 林中的土著人经常放火保树的行为。 D.许多狼和其他肉食动物被猎捕殆尽,白尾鹿的数量急剧增加,鹿不断吃掉橡树幼芽 和橡子,使橡树深受其害。 2.下列理解和分析,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生态学家约翰?柯蒂斯对橡树林进行了研究,首次注意到橡树的消失对林下植物的 影响。 B.因为没有资料,科学家无法将目前的橡树林的林下植物和以往的进行对比,所以对 林下植物的研究难度很大。 C.研究小组认为,美国东部和中西部其他诸州的橡树林同威斯康星州南部一样,其林 下植被数量在减少,非本土植物正在迁入。 D.罗杰斯认为,本土植物对森林的生态系统的影响至关重要,它们能为野火鸡、昆虫 等许多物种提供食物。 3.根据原文的内容,下列推断正确的是( ) A.由于缺乏放火烧林措施,非本土植物大量迁入,本土草本植物逐渐减少,这必将对 生态系统构成越来越严重的威胁。 B.经过 50 多年的时间,红橡树的两个品种减少了近 50%,按照这样的速度,再过 50 多年,红橡树将完全消失
C.如果要保持橡树林健康发展的态势,可以利用橡树本身的特点,对橡树林采取经常 放火、定期砍伐等措施 D.白尾鹿的增多严重威胁了橡树林的生长。目前,要想尽快减少白尾鹿的数量,必须 采用禁猎狼和其他肉食动物的方法。 二、古诗文阅读(31分) (一)文言文阅读(17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钟高意 钟离意字子阿,会稽山阴人也。少为郡督邮。时部县亭长有受人酒礼者,府下记案考 之。意封还记,入言于太守曰:“《春秋》先内后外,《诗》云刑于寡妻,以御于家邦',明 政化之本,由近及远。今宜先清府内,且阔略远县细微之愆。”太守甚贤之,遂任以县事。 建武十四年,会稽大疫,死者万数,意乃身自经给医药,所部多蒙全济。 举孝廉,再迁,辟大司徒侯霸府。诏部徒诣河内,时冬寒,徒病不能行。路过弘农, 意辋移属其使作徒衣,县不得已与之,而上书言状,意亦具以闻。光武得奏,以视霸,日 君所使掾何乃仁于用心,诚良吏也!"意遂于道解徒桎梏,恣所欲过,与克期俱至,无或违 者。还,以病免。 后除暇丘令。吏有檀建者,盗窃县内,意屏人问状,建叩头服罪,不忍加刑,遺令长 休。建父闻之,为建设酒,谓曰:“吾闻无道之君以刃残人,有道之君以义行诛。子罪,命 也。"遂令建进药而死。二十五年,迁堂邑令。民防广为父报仇,系狱,其母病死,广哭泣 不食。意怜伤之,乃听广归家,使得殡敛。丞掾皆争,意曰:“罪自我归,义不累下。"遂遣 之。广敛母讫,果还入狱。意密以状闻,广竟得以减死论。 显宗即位征为尚书。时交趾太守张恢,坐臧千金,征还伏法,以资物簿入大司农,诏 班赐群臣。意得珠玑,悉以委地而不拜赐。帝怪而问其故。对曰:臣闻孔子忍渴于盗泉之 水,曾参回车于胜母之闾,恶其名也。此臧秽之宝,诚不敢拜。帝嗟叹日:清乎尚书之言! 乃更以库钱三十万赐意。转为尚书仆射。 (《后汉书·钟离意传》有改动) ①掾:即掾吏,属官
C.如果要保持橡树林健康发展的态势,可以利用橡树本身的特点,对橡树林采取经常 放火、定期砍伐等措施。 D.白尾鹿的增多严重威胁了橡树林的生长。目前,要想尽快减少白尾鹿的数量,必须 采用禁猎狼和其他肉食动物的方法。 二、古诗文阅读(31 分) (一)文言文阅读(17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4—7 题。 钟离意 钟离意字子阿,会稽山阴人也。少为郡督邮。时部县亭长有受人酒礼者,府下记案考 之。意封还记,入言于太守曰:“《春秋》先内后外,《诗》云‘刑于寡妻,以御于家邦’,明 政化之本,由近及远。今宜先清府内,且阔略远县细微之愆。”太守甚贤之,遂任以县事。 建武十四年,会稽大疫,死者万数,意乃身自经给医药,所部多蒙全济。 举孝廉,再迁,辟大司徒侯霸府。诏部徒诣河内,时冬寒,徒病不能行。路过弘农, 意辄移属其使作徒衣,县不得已与之,而上书言状,意亦具以闻。光武得奏,以视霸,曰: “君所使掾①何乃仁于用心,诚良吏也!”意遂于道解徒桎梏,恣所欲过,与克期俱至,无或违 者。还,以病免。 后除暇丘令。吏有檀建者,盗窃县内,意屏人问状,建叩头服罪,不忍加刑,遣令长 休。建父闻之,为建设酒,谓曰:“吾闻无道之君以刃残人,有道之君以义行诛。子罪,命 也。”遂令建进药而死。二十五年,迁堂邑令。民防广为父报仇,系狱,其母病死,广哭泣 不食。意怜伤之,乃听广归家,使得殡敛。丞掾皆争,意曰:“罪自我归,义不累下。”遂遣 之。广敛母讫,果还入狱。意密以状闻,广竟得以减死论。 显宗即位,征为尚书。时交阯太守张恢,坐臧千金,征还伏法,以资物簿入大司农,诏 班赐群臣。意得珠玑,悉以委地而不拜赐。帝怪而问其故。对曰:“臣闻孔子忍渴于盗泉之 水,曾参回车于胜母之闾,恶其名也。此臧秽之宝,诚不敢拜。”帝嗟叹曰:“清乎尚书之言!” 乃更以库钱三十万赐意。转为尚书仆射。 (《后汉书·钟离意传》有改动) ①掾:即掾吏,属官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且阔略远县细微之愆 愆:过失。 B.辟大司徒侯霸府 辟:征召 C.意怜伤之,乃听广归家怜伤:悲伤。 D.广竟得以减死论 论:定罪。 5.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直接表明钟离意“仁于用心”的一组是(3分) ①意乃身自经给医药,所部多蒙全济②举孝廉,再迁,辟大司徒侯霸府 ③意遂于道解徒桎梏,恣所欲过④乃听广归家,使得殡敛 ⑤此臧秽之宝,诚不敢拜 ⑥遂令建进药而死 A.①②⑤ B.②④⑥ C.①③④ D.③⑤⑥ 6.下列对原文的叙述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钟离意为督邮时,向太守提出了“明政化之本,由近及远”的建议,受到太守的赞许, 于是被委任管理县里的事务。由于钟离意勤政爱民真抓实干,会稽百姓在大疫中大多数受到 救济。 B.钟离意在大司徒侯霸幕府时,在遣送囚徒到河内正值冬寒,就动员当时所在的弘农 县给囚徒制做棉衣,弘农县令迫不得已给囚徒做了棉衣,但写信向光武帝汇报了此事 C.钟离意押解囚徒时敢于打开囚徒枷锁,听任他们随意走动:不给盗窃犯檀建加刑, 遣送他长期回家休假:;把罪犯防广放回家去给母亲办理丧事等。他的仁爱和宽容,使罪犯受 到了感化 D.钟离意担任尚书,破获了交趾太守张恢的贪赃枉法案,由于办案有功,显宗下诏把 没收的钱物赏赐给群臣,钟离意非但不谢皇恩,反而把所赏放在地上不予接受,表现出一身 正气 7.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君所使掾何乃仁于用心,诚良吏也4分) (2)悉以委地而不拜赐(4分 (二)古代诗词阅读(8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8、9题。 鹧鸪天·送人辛弃疾 唱彻《阳关》泪未干,功名馀事且加餐。浮天水送无穷树,带雨云埋一半山。今古恨, 几千般,只应离合是悲欢?江头未是风波恶,别有人间行路难。 8.“浮天水送无穷树,带雨云埋一半山”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有什么作用?(4 分) 9.整首词最主要的情感基调是什么?词中哪几句表明了这种情感?请列举出来。(4 分) 10.名篇名句默写(6分) (1)丛菊两开他日泪 (杜甫《秋兴八首(其一)》) (2)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 (李白《蜀道难》) (3)七十者衣帛食肉, ,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孟子《寡人 之于国也》) (4)木受绳则直,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荀况《劝学》) (5)据亿丈之城 ,以为固。(贾谊《过秦论》) (6)元嘉草草,封狼居胥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 古》) 三、文学类作品阅读(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3题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且阔略远县细微之愆 愆:过失。 B.辟大司徒侯霸府 辟:征召。 C.意怜伤之,乃听广归家怜 伤:悲伤。 D.广竟得以减死论 论:定罪。 5.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直接表明钟离意“仁于用心”的一组是(3 分) ①意乃身自经给医药,所部多蒙全济 ②举孝廉,再迁,辟大司徒侯霸府 ③意遂于道解徒桎梏,恣所欲过 ④乃听广归家,使得殡敛 ⑤此臧秽之宝,诚不敢拜 ⑥遂令建进药而死 A.①②⑤ B.②④⑥ C.①③④ D.③⑤⑥ 6.下列对原文的叙述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钟离意为督邮时,向太守提出了“明政化之本,由近及远”的建议,受到太守的赞许, 于是被委任管理县里的事务。由于钟离意勤政爱民真抓实干,会稽百姓在大疫中大多数受到 救济。 B.钟离意在大司徒侯霸幕府时,在遣送囚徒到河内正值冬寒,就动员当时所在的弘农 县给囚徒制做棉衣,弘农县令迫不得已给囚徒做了棉衣,但写信向光武帝汇报了此事。 C.钟离意押解囚徒时敢于打开囚徒枷锁,听任他们随意走动;不给盗窃犯檀建加刑, 遣送他长期回家休假;把罪犯防广放回家去给母亲办理丧事等。他的仁爱和宽容,使罪犯受 到了感化。 D.钟离意担任尚书,破获了交阯太守张恢的贪赃枉法案,由于办案有功,显宗下诏把 没收的钱物赏赐给群臣,钟离意非但不谢皇恩,反而把所赏放在地上不予接受,表现出一身 正气。 7.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 分) (1)君所使掾何乃仁于用心,诚良吏也!(4 分) (2)悉以委地而不拜赐(4 分) (二)古代诗词阅读(8 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 8、9 题。 鹧鸪天·送人 辛弃疾 唱彻《阳关》泪未干,功名馀事且加餐。浮天水送无穷树,带雨云埋一半山。今古恨, 几千般,只应离合是悲欢?江头未是风波恶,别有人间行路难。 8.“浮天水送无穷树,带雨云埋一半山”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有什么作用?(4 分) 9.整首词最主要的情感基调是什么?词中哪几句表明了这种情感?请列举出来。(4 分) 10.名篇名句默写(6 分) (1)丛菊两开他日泪,________________。(杜甫《秋兴八首(其一)》) (2)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________________。(李白《蜀道难》) (3)七十者衣帛食肉,________________,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孟子《寡人 之于国也》) (4)木受绳则直,________________,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荀况《劝学》) (5)据亿丈之城,________________,以为固。(贾谊《过秦论》) (6)元嘉草草,封狼居胥,________________。(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 古》) 三、文学类作品阅读(16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1~13 题
遥远的炊烟 鲁先圣 只要在乡村生活过,有谁不怀念村庄上空那袅袅升起的炊烟?袅袅的炊烟,在房屋的 脊梁上盘旋,在树梢的鸟巢旁飘荡,在胡同的拐角里踱步,最后都凝聚成片片朦胧的烟霞 那温暖的烟霞里,有母亲的呼唤,有奶奶的目光,也有父亲洪钟般的声音。 有多久没有看到过炊烟了?城市里没有炊烟,城市里用的是液化气,即使有了些许的 炊烟,也是有害气体,是不会让人留恋的。况且,城市里的人们,也没有时间留意炊烟,大 家都匆匆忙忙,谁会有时间在意稍纵即逝的炊烟?炊烟只属于宁静的乡村,只属于浑厚的黄 土地。 只有在停下匆匆步履的时候,只有在心灵归于淡雅和安静的时候,那袅袅的炊烟才会 从久远的记忆中升起来,瞬间就弥漫了你整个的心灵,它像一幅美丽的水墨画,让人有不尽 的遐想 童年的时候,炊烟是娘做好的可口的饭菜。伙伴们成群结队去村外的田野里玩耍,去 村头的小河里嬉戏。高兴起来,忘记了时间,忘记了回家。这个时候不知道谁说一声,我家 房顶上没有烟了,娘做好饭了。大家立刻都齐刷刷地把目光投向村里,纷纷寻找自己家的房 顶。不久前还裊袅升起着的炊烟,都已经渐渐散尽了,娘把饭都做好了。大家自然都收了心, 赶快追逐着跑向村里,跑回自己的家里,那里有娘可口的饭菜等着啊。再不回家,娘就要到 村口呼唤儿子了 炊烟是汉子们心底的温暖。太阳升起来了,汉子们赶着牲口,拉着牛车,说说笑笑地 到村外的田地里劳作。到了中午,汉子们累了的时候,村里的炊烟也升起来了。这个时候 大家纷纷卸下牲口,在地头坐下,点了一支烟,大家的目光都朝着通往村里的小路。在那条 小路上,渐渐地,成群结队的妇女,提着饭菜从村里的炊烟里走来了。汉子们的疲劳顿时消 失了,那不尽的温暖扑面而来
遥远的炊烟 鲁先圣 只要在乡村生活过,有谁不怀念村庄上空那袅袅升起的炊烟?袅袅的炊烟,在房屋的 脊梁上盘旋,在树梢的鸟巢旁飘荡,在胡同的拐角里踱步,最后都凝聚成片片朦胧的烟霞。 那温暖的烟霞里,有母亲的呼唤,有奶奶的目光,也有父亲洪钟般的声音。 有多久没有看到过炊烟了?城市里没有炊烟,城市里用的是液化气,即使有了些许的 炊烟,也是有害气体,是不会让人留恋的。况且,城市里的人们,也没有时间留意炊烟,大 家都匆匆忙忙,谁会有时间在意稍纵即逝的炊烟?炊烟只属于宁静的乡村,只属于浑厚的黄 土地。 只有在停下匆匆步履的时候,只有在心灵归于淡雅和安静的时候,那袅袅的炊烟才会 从久远的记忆中升起来,瞬间就弥漫了你整个的心灵,它像一幅美丽的水墨画,让人有不尽 的遐想。 童年的时候,炊烟是娘做好的可口的饭菜。伙伴们成群结队去村外的田野里玩耍,去 村头的小河里嬉戏。高兴起来,忘记了时间,忘记了回家。这个时候不知道谁说一声,我家 房顶上没有烟了,娘做好饭了。大家立刻都齐刷刷地把目光投向村里,纷纷寻找自己家的房 顶。不久前还袅袅升起着的炊烟,都已经渐渐散尽了,娘把饭都做好了。大家自然都收了心, 赶快追逐着跑向村里,跑回自己的家里,那里有娘可口的饭菜等着啊。再不回家,娘就要到 村口呼唤儿子了。 炊烟是汉子们心底的温暖。太阳升起来了,汉子们赶着牲口,拉着牛车,说说笑笑地 到村外的田地里劳作。到了中午,汉子们累了的时候,村里的炊烟也升起来了。这个时候, 大家纷纷卸下牲口,在地头坐下,点了一支烟,大家的目光都朝着通往村里的小路。在那条 小路上,渐渐地,成群结队的妇女,提着饭菜从村里的炊烟里走来了。汉子们的疲劳顿时消 失了,那不尽的温暖扑面而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