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育才中学高2011级10月阶段性考试(语文试题卷) 语文试题卷共8页。考试时间150分钟。第1至10题为选择题,30分;第11至23 题为非选择题,120分。满分150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 2.答第1至10题时,必须使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 橡皮擦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3.答第11至23题时,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答案书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 4.所有题目必须在答题卡上作答,在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5.考试结束后,将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和后两词语的字形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重 zhong听脐j橙 肼手胝足 股脑儿 B.宜古gen癖好p 饥肠辘辘滥殇于此 C.推操sang僭越jn冥顽不灵言简意赅 D.偌大ru锃eng亮饿莩满地蜚短流长 2.下列词语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庄子之所以会以谬悠之说、荒唐之方、无端崖之辞来与这个世界周旋,其实是因他的多情 而脆弱,更因他那颗火热的心期盼一个光风养月的清平之世。 B.鲁迅先生在《阿Q正传》里对于国民的自欺欺人、麻木健忘、自轻自贱等劣根性的剖析 可谓是入木三分 C.育才中学的学生素质和综合实践能力在新的一轮课程改革中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长此以 往,重塑我育才形象,扬我行知精神将指日可待。 D.重温了萍水相逢的静秋和老三的那段无瑕的岁月与故事之后,我们都会回溯到我们的回忆 中去寻求某种慰藉。 3.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完了?”赵太爷不觉失声地说,“哪里全完得这么快呢? B.梁代萧统第一个把文学和历史区分开来。他在序言中提到他的文学定义,即“事出于深思, 义归乎翰藻”。 c.以《激情盛会,和谐亚洲》为主题的广州亚运会近日在居庸关长城北烽火台成功采集圣火, 圣火将从10月12日开始在广东省21个地级以上城市传递 D.最新上映的电影《狄仁杰之通天帝国》,云集了刘德华、李冰冰、刘嘉玲等大腕,颇能吸 引人眼球。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对于爱因斯坦而言,生与死的区别仅仅在于是不是在研究物理学问题,是不是在思索大自 然的统一结构,是不是在不断的接近自然 B.从格里高尔变形的故事中,引发我们思考人在大工业时代里的身心“异化”现象 C.《百年孤独》是一部描写西班牙后代布恩地亚家庭的兴衰和马贡多由繁荣、开拓到毁灭的
1 重庆市育才中学高 2011 级 10 月阶段性考试(语文试题卷 ) 语文试题卷共 8 页。考试时间 150 分钟。第 1 至 10 题为选择题,30 分;第 11 至 23 题为非选择题,120 分。满分 150 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 2.答第 1 至 10 题时,必须使用 2B 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 橡皮擦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3.答第 11 至 23 题时,必须使用 0.5 毫米黑色签字笔,将答案书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 4.所有题目必须在答题卡上作答,在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5.考试结束后,将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本大题共 4 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12 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和后两词语的字形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重.zhòng 听 脐.jì橙 胼手胝足 一股脑儿 B.亘.古 gèn 癖.好 pǐ 饥肠辘辘 滥殇于此 C.推搡.sāng 僭.越 jiàn 冥顽不灵 言简意赅 D.偌.大 ruò 锃.zèng 亮 饿莩满地 蜚短流长 2.下列词语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庄子之所以会以谬悠之说、荒唐之方、无端崖之辞来与这个世界周旋,其实是因他的多情 而脆弱,更因他那颗火热的心期盼一个光风霁月 ....的清平之世。 B.鲁迅先生在《阿 Q 正传》里对于国民的自欺欺人、麻木健忘、自轻自贱等劣根性的剖析 可谓是入木三分 ....。 C.育才中学的学生素质和综合实践能力在新的一轮课程改革中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长此以 ... 往.,重塑我育才形象,扬我行知精神将指日可待。 D.重温了萍水相逢 ....的静秋和老三的那段无瑕的岁月与故事之后,我们都会回溯到我们的回忆 中去寻求某种慰藉。 3.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完了?”赵太爷不觉失声地说,“哪里全完得这么快呢?” B.梁代萧统第一个把文学和历史区分开来。他在序言中提到他的文学定义,即“事出于深思, 义归乎翰藻”。 C.以《激情盛会,和谐亚洲》为主题的广州亚运会近日在居庸关长城北烽火台成功采集圣火, 圣火将从 10 月 12 日开始在广东省 21 个地级以上城市传递。 D.最新上映的电影《狄仁杰之通天帝国》,云集了刘德华、李冰冰、刘嘉玲等大腕,颇能吸 引人眼球。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对于爱因斯坦而言,生与死的区别仅仅在于是不是在研究物理学问题,是不是在思索大自 然的统一结构,是不是在不断的接近自然。 B.从格里高尔变形的故事中,引发我们思考人在大工业时代里的身心“异化”现象。 C.《百年孤独》是一部描写西班牙后代布恩地亚家庭的兴衰和马贡多由繁荣、开拓到毁灭的
历史 D.初读《阿Q正传》,我们会忍俊不禁地笑起来;但再读一遍,我们就会咂出一点不是笑的 成分。 二、阅读下文,完成57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3分,共9分) 何为国学(方克立 何为国学?学术界有各种不同的看法,从上个世纪起就争论不休。有的学者认为,国学 这个概念太笼统、太模糊,从“科学”的意义上说本不可用(学无分中西”),作为一个时代 约定俗成的概念又边界不清,因此建议不用或“缓行”。然而,事实上这个概念已广泛流行, 我们不可能视而不见,与其建议不用或“缓行”,不如在约定俗成的意义上争取对其内涵和外 延达成基本的共识。在我看来,学界目前所讲的“国学”,就其指称对象和时空范围来说,多 数学者实际上已取得基本一致的看法,即以其指称中国传统的学术文化。这就是狭义的国学 概念。广义的国学是“一国所有之学”,还包括西学和马克思主义传入后的中国近现代学术文 化,与海外“中国学”或“汉学”研究的对象、范围大体相同 将国学界定为中国传统的学术文化,其实也是一个相当笼统、内涵十分丰富复杂的概念, 略同于“古学”“旧学”或“国故学”,是中国传统学术文化之总和、总称。我们通常说的国 学,是指近代分科之学形成之前的经、史、子、集“四部”之学,传统的义理、考据、辞章 经世之学,或者如马一浮先生所言“六艺统四部”,“国学者六艺之学也”。中国古代的学问是 通人之学”,主张天地人贯通、文史哲贯通、儒释道贯通、真善美贯通、道学政贯通…而 以成人之道为中心。“通”是以类分为前提的,中国传统学术分类集中体现在图书典籍分类中 汉书艺文志》将中国古代的书籍分为六艺、诸子、诗赋、兵书、数术、方技六类,《隋书 经籍志》形成了经、史子集四部分类法的雏形,以后不断调整、完善,至清代编定《四 库全书总目》,已形成一套完整的中国传统学问的知识系统。 台湾诗人余光中说:国学是一座山,我等不过是蚍蜉而己。不仅国学是山,而且其中的 每一类都是一座山。就其内容之宏博而言,事实确实如此。就以四部中的“子部”来说,《四 库全书总目》又分为十四类,其中每一类都内涵丰富,比如“医家”,最近出版的一部《中国 中医古籍总目》,收录历代中医古籍13000余种,说它是“一座山”并非夸张之言 国学不是一个学科,而是一个学科体系,一个不同于现代学科体系的传统学科体系。国 学有自己独特的学术分类,现代学科体系是从它转型发展而来的,因此就学术内涵来说,二 者存在大量交叉重合。如果将国学与文、史、哲并列设立为一级学科,似乎连逻辑上的种属 关系都忽略了,其学科内容势必也要大大窄化,难以使人们对国学有一个全面的认识。这实 际上不是提高而是降低了国学的地位 对于作为中华民族文化根源和血脉的国学,我们一方面要心存敬意,另一方面又要以分 析的态度、开放的态度和前瞻的态度来对待它,创建适应时代需要的新国学,让它在当代中 国先进文化建设和积极参与人类文明对话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5.下列关于“国学”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从“学无分中西”意义上说,国学这个概念太笼统太模糊又边界不清,所以有学者主张慎 用,而事实上它已广泛流行
2 历史。 D.初读《阿 Q 正传》,我们会忍俊不禁地笑起来;但再读一遍,我们就会咂出一点不是笑的 成分。 二、阅读下文,完成 5—7 题(本大题共 3 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9 分) 何为国学(方克立) 何为国学?学术界有各种不同的看法,从上个世纪起就争论不休。有的学者认为,国学 这个概念太笼统、太模糊,从“科学”的意义上说本不可用(“学无分中西”),作为一个时代 约定俗成的概念又边界不清,因此建议不用或“缓行”。然而,事实上这个概念已广泛流行, 我们不可能视而不见,与其建议不用或“缓行”,不如在约定俗成的意义上争取对其内涵和外 延达成基本的共识。在我看来,学界目前所讲的“国学”,就其指称对象和时空范围来说,多 数学者实际上已取得基本一致的看法,即以其指称中国传统的学术文化。这就是狭义的国学 概念。广义的国学是“一国所有之学”,还包括西学和马克思主义传入后的中国近现代学术文 化,与海外“中国学”或“汉学”研究的对象、范围大体相同。 将国学界定为中国传统的学术文化,其实也是一个相当笼统、内涵十分丰富复杂的概念, 略同于“古学”、“旧学”或“国故学”,是中国传统学术文化之总和、总称。我们通常说的国 学,是指近代分科之学形成之前的经、史、子、集“四部”之学,传统的义理、考据、辞章、 经世之学,或者如马一浮先生所言“六艺统四部”,“国学者六艺之学也”。中国古代的学问是 “通人之学”,主张天地人贯通、文史哲贯通、儒释道贯通、真善美贯通、道学政贯通……而 以成人之道为中心。“通”是以类分为前提的,中国传统学术分类集中体现在图书典籍分类中。 《汉书•艺文志》将中国古代的书籍分为六艺、诸子、诗赋、兵书、数术、方技六类,《隋书• 经籍志》形成了经、史、子、集四部分类法的雏形,以后不断调整、完善,至清代编定《四 库全书总目》,已形成一套完整的中国传统学问的知识系统。 台湾诗人余光中说:国学是一座山,我等不过是蚍蜉而已。不仅国学是山,而且其中的 每一类都是一座山。就其内容之宏博而言,事实确实如此。就以四部中的“子部”来说,《四 库全书总目》又分为十四类,其中每一类都内涵丰富,比如“医家”,最近出版的一部《中国 中医古籍总目》,收录历代中医古籍 13000 余种,说它是“一座山”,并非夸张之言。 国学不是一个学科,而是一个学科体系,一个不同于现代学科体系的传统学科体系。国 学有自己独特的学术分类,现代学科体系是从它转型发展而来的,因此就学术内涵来说,二 者存在大量交叉重合。如果将国学与文、史、哲并列设立为一级学科,似乎连逻辑上的种属 关系都忽略了,其学科内容势必也要大大窄化,难以使人们对国学有一个全面的认识。这实 际上不是提高而是降低了国学的地位。 对于作为中华民族文化根源和血脉的国学,我们一方面要心存敬意,另一方面又要以分 析的态度、开放的态度和前瞻的态度来对待它,创建适应时代需要的新国学,让它在当代中 国先进文化建设和积极参与人类文明对话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5.下列关于“国学”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从“学无分中西”意义上说,国学这个概念太笼统太模糊又边界不清,所以有学者主张慎 用,而事实上它已广泛流行
B.目前学界所言的“国学”,实际上是狭义的国学概念,就其指称对象和时空范围来说,指 称的是中国传统的学术文化。 C.广义的国学的研究对象、范围,除中国传统学术文化外还包括传入中国的近现代学术文 化中的西学和马克思主义。 D.通常所说的国学,是指近代分科之学形成之前的“四部”之学,传统的义理、考据、辞章 经世之学,或者“六艺之学 6.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当务之急不是国学这个概念是不用还是“缓行的问题,而是在约定俗成的意义上争取对其 内涵和外延达成基本的共识。 B.狭义的国学概念既是一个相当笼统,同时内涵又十分丰富复杂的概念,是近代分科之学形 成之前的中国传统学术文化之总和、总称。 C.以成人之道为中心的中国古代的学问其实就是“通人之学”,包括天地人贯通、文史哲贯通 儒释道贯通、真善美贯通、道学政贯通等等。 D.“通”是中国传统学术分类的前提,这种分类到《隋书经籍志》时形成了经、史、子、集 四部这样一套完整体现中国传统学问知识系统的分类法。 7.根据原文信息,下列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A.《四库全书总目》包括经、史、子、集四部,每部又分为若干类,譬如“医家”,收录历 代中医古籍一万三千余部,可归入“集”部 B.国学是一个不同于现代体系的传统学科体系,将国学与文学、史学、哲学等并列设立为一 级学科的做法是不正确的,因为国学的地位更高,影响力更大 C.现代学科体系与国学存在大量交叉重合的现象,这是现代学科相互渗透的结果,说明现代 学科具有很强的交融性。 D.对于中国的国学,我们唯一正确的态度就是既要对它心存敬意,又要对它进行分析、开放、 前瞻、批判和创新,从而创建适应我们时代需要的新国学。 三、(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3分,共9分) 阅读下文,完成第8-10题。 乐恢字伯奇,京兆长陵人也。其父,为县吏,得罪于令,收将杀之。恢年十一,常俯伏 寺门,昼夜号泣。令闻而矜之,即解出亲。恢长好经学,事博士焦永。永为河东太守,恢随之 官,闭庐精诵,不交人物。后永以事被考,诸弟子皆以通关被系,恢独曒然不污于法,遂笃 志为名儒。性廉直介立,行不合己者,虽贵不与交。信阳侯阴就,数致礼请恢,恢绝不答。 后仕本郡吏,太守坐法诛,故人莫敢往,恢独奔丧行服。归,复为功曹,选 举不阿,请托无所容。同郡杨政数众毁恢,后举政子为孝廉,由是乡里归之。辟司空牟融
3 B.目前学界所言的“国学”,实际上是狭义的国学概念,就其指称对象和时空范围来说,指 称的是中国传统的学术文化。 C.广义的国学的研究对象、范围,除中国传统学术文化外,还包括传入中国的近现代学术文 化中的西学和马克思主义。 D.通常所说的国学,是指近代分科之学形成之前的“四部”之学,传统的义理、考据、辞章、 经世之学,或者“六艺之学”。 6.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当务之急不是国学这个概念是不用还是“缓行”的问题,而是在约定俗成的意义上争取对其 内涵和外延达成基本的共识。 B.狭义的国学概念既是一个相当笼统,同时内涵又十分丰富复杂的概念,是近代分科之学形 成之前的中国传统学术文化之总和、总称。 C.以成人之道为中心的中国古代的学问其实就是“通人之学”,包括天地人贯通、文史哲贯通、 儒释道贯通、真善美贯通、道学政贯通等等。 D.“通”是中国传统学术分类的前提,这种分类到《隋书•经籍志》时形成了经、史、子、集 四部这样一套完整体现中国传统学问知识系统的分类法。 7.根据原文信息,下列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 A.《四库全书总目》包括经、史、子、集四部,每部又分为若干类,譬如“医家”,收录历 代中医古籍一万三千余部,可归入“集”部。 B.国学是一个不同于现代体系的传统学科体系,将国学与文学、史学、哲学等并列设立为一 级学科的做法是不正确的,因为国学的地位更高,影响力更大。 C.现代学科体系与国学存在大量交叉重合的现象,这是现代学科相互渗透的结果,说明现代 学科具有很强的交融性。 D.对于中国的国学,我们唯一正确的态度就是既要对它心存敬意,又要对它进行分析、开放、 前瞻、批判和创新,从而创建适应我们时代需要的新国学。 三、(本大题共 3 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9 分) 阅读下文,完成第 8--10 题。 乐恢字伯奇,京兆长陵人也。其父,为县吏,得罪于令,收将杀之。恢年十一,常俯伏 寺门,昼夜号泣。令闻而矜之,即解出亲。恢长好经学,事博士焦永。永为河东太守,恢随之 官,闭庐精诵,不交人物。后永以事被考,诸弟子皆以通关被系,恢独曒然不污于法,遂笃 志为名儒。性廉直介立,行不合己者,虽贵不与交。信阳侯阴就,数致礼请恢,恢绝不答。 后仕本郡吏,太守坐法诛,故人莫敢往,恢独奔丧行服。归,复为功曹,选 举不阿,请托无所容。同郡杨政数众毁恢,后举政子为孝廉,由是乡里归之。辟司空牟融府
会蜀郡太守第五伦代融为司空,恢以与伦同郡,不肯留,荐颍川杜社安而退。诸公多其行,连辟 之,恢皆不应。 后征拜议郎。会车骑将军窦宪出征匈奴,恢数上书谏争,朝廷称其忠。入为尚 书仆射。是时河南尹王调、洛阳令李阜与窦宪厚善,纵舍自由。恢劾奏调、阜,并及司隶校尉。 诸所刺举,无所回避,贵戚恶之。宪弟夏阳侯瑰欲往候恢,恢谢不与通。宪兄弟放纵,而忿其 不附己。妻每谏恢日:“昔人有容身避害,何必以言取怨?”恢叹日:“吾何忍素餐立人之朝 乎?”遂上疏谏日:“臣闻百王之失,皆由权移于下。诸舅不宜干政王室,以示天下之私。政 失不救,其极不测。方今之宜,上以义自割,下以谦自引。”书奏不省。 时窦太后临朝,和帝未亲万机。恢以意不得行,乃称疾乞骸骨。窦宪因是风厉 州郡迫胁,恢遂饮药死。弟子鏮絰( cui die穿丧服)挽者数百人,庶众痛伤之。后窦氏诛, 帝始亲事,恢门生何融等上书陈恢忠节,除子己为郎中。 (节选自《后汉书乐恢传》) 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令闻而矜之,即解出亲 矜:同情 B.诸所刺举,无所回避 刺:指责 C.吾何忍素餐立人之朝 素:平素一向 D.政失不救,其极不测 极:结果 9.下列句子分为四组,全都直接表现乐恢“耿介”性格的一组 ①后永以事被考,诸弟子皆以通关被系,恢独嗷然不污于法②故人莫敢往,恢独奔丧行 服③吾何忍素餐立人之朝乎④宪兄弟放纵,而忿其不附己⑥诸舅不宜干政王室,以示 天下之私 ⑥恢以意不得行,乃称疾乞骸骨 A.①④⑤ B.②④⑥ C.②③ D.①② 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4 会蜀郡太守第五伦代融为司空,恢以与伦同郡,不肯留,荐颍川杜安而退。诸公多其行,连辟 之,恢皆不应。 后征拜议郎。会车骑将军窦宪出征匈奴,恢数上书谏争,朝廷称其忠。入为尚 书仆射。是时河南尹王调、洛阳令李阜与窦宪厚善,纵舍自由。恢劾奏调、阜,并及司隶校尉。 诸所刺举,无所回避,贵戚恶之。宪弟夏阳侯瑰欲往候恢,恢谢不与通。宪兄弟放纵,而忿其 不附己。妻每谏恢曰:“昔人有容身避害,何必以言取怨?”恢叹曰:“吾何忍素餐立人之朝 乎?”遂上疏谏曰:“臣闻百王之失,皆由权移于下。诸舅不宜干政王室,以示天下之私。政 失不救,其极不测。方今之宜,上以义自割,下以谦自引。”书奏不省。 时窦太后临朝,和帝未亲万机。恢以意不得行,乃称疾乞骸骨。窦宪因是风厉 州郡迫胁,恢遂饮药死。弟子縗絰(cuī dié穿丧服)挽者数百人,庶众痛伤之。后窦氏诛, 帝始亲事,恢门生何融等上书陈恢忠节,除子己为郎中。 (节选自《后汉书·乐恢传》) 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令闻而矜.之,即解出亲 矜:同情 B.诸所刺.举,无所回避 刺:指责 C.吾何忍素.餐立人之朝 素:平素 一向 D.政失不救,其极.不测 极:结果 9.下列句子分为四组,全都直接表现乐恢“耿介”性格的一组 ①后永以事被考,诸弟子皆以通关被系,恢独曒然不污于法 ②故人莫敢往,恢独奔丧行 服 ③吾何忍素餐立人之朝乎 ④宪兄弟放纵,而忿其不附己⑤诸舅不宜干政王室,以示 天下之私 ⑥恢以意不得行,乃称疾乞骸骨 A.①④⑤ B.②④⑥ C.②③ ⑥ D.①②⑤ 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乐恢为人至孝。父亲因得罪了县令而被关押,年幼的乐恢昼夜痛哭不已,他的行为最终打 动了县令,从而救出了自己的父亲 B.老师焦永“以事被考”后,乐恢“不污于法”,拒绝为他托关系找门路;不去依附窦宪 都说明了他正直和不畏权贵的性格。 C.妻子劝他要明哲保身,不要因为言论而招致怨恨,从侧面烘托出了他忠于职守的性格。 D.乐恢认为国舅们不应干涉国政,同时认为当前,应以大义为重,在掌权者应辞职,在下者 应谦逊行事,才能救得政失。 四、(本大题3小题,共22分) 11.(1)用斜线(给下面文言文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断句(4分) 中山君飨都士,大夫司马子期在焉。羊羹不遍,司马子期怒而走于楚,说楚王伐中山,中 山君亡。有二人挈戈而随其后者,中山君顾谓二人:“子奚为者也?”二人对日:“臣有父, 尝饿且死,君下壶飧饵之。臣父且死,日:“中山有事,汝必死之。’故来死君也。”中山 君喟然而仰叹日:“与不期众少其于当厄怨不期深浅其于伤心吾以 杯羊奠亡国以二壸飧得士三人 (选自《战国策》) (2)将第三大题中划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①诸公多其行,连辟之,遂皆不应。(3分) ②会车骑将军窦宪出征匈奴,恢数上书谏争,朝廷称其忠。(3分) 12.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楚江怀古唐·马戴 露气寒光集,微阳下楚丘。猿啼洞庭树,人在木兰舟。 广泽生明月,苍山夹乱流。云中君不见,竟夕自悲秋 注释 ①唐宜宗大中初年,诗人因直言由山西太原幕府掌书记,贬为龙阳(今湖南汉寿)县尉,写 下了《楚江怀古》三首,这是其中的第一首。②云中君:云神。“云中君”为《楚辞· 九歌》篇名,此处指代诗人屈原 (1)“广泽生明月,苍山夹乱流”是晚唐诗中的名句,请从动、静角度分析这两句诗的表达 效果。(4分) (2)全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请作简要分析。(2分) 13.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和文学常识的空缺部分。(6分) (1)天下云集响应, 。(贾谊《过秦论》)
5 A.乐恢为人至孝。父亲因得罪了县令而被关押,年幼的乐恢昼夜痛哭不已,他的行为最终打 动了县令,从而救出了自己的父亲。 B.老师焦永“以事被考”后,乐恢“不污于法”,拒绝为他托关系找门路;不去依附窦宪, 都说明了他正直和不畏权贵的性格。 C.妻子劝他要明哲保身,不要因为言论而招致怨恨,从侧面烘托出了他忠于职守的性格。 D.乐恢认为国舅们不应干涉国政,同时认为当前,应以大义为重,在掌权者应辞职,在下者 应谦逊行事,才能救得政失。 四、(本大题 3 小题,共 22 分) 11.(1)用斜线(/)给下面文言文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断句(4 分) 中山君飨都士,大夫司马子期在焉。羊羹不遍,司马子期怒而走于楚,说楚王伐中山,中 山君亡。有二人挈戈而随其后者,中山君顾谓二人:“子奚为者也?”二人对曰:“臣有父, 尝饿且死,君下壶飧饵之。臣父且死,曰:‘中山有事,汝必死之。’故来死君也。”中山 君喟然而仰叹曰:“与_不_期_众_少_其_于_当_厄_怨_不_期_深_浅_其_于_伤_心_吾_以_一_ 杯_羊_羹_亡_国_以_一_壶_飧_得 士_二_人。” (选自《战国策》) (2)将第三大题中划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 分) ①诸公多其行,连辟之,遂皆不应。(3 分) ②会车骑将军窦宪出征匈奴,恢数上书谏争,朝廷称其忠。(3 分) 12.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6 分) 楚江怀古 唐•马戴 露气寒光集,微阳下楚丘。猿啼洞庭树,人在木兰舟。 广泽生明月,苍山夹乱流。 云中 君不见,竟夕自悲秋。 注释: ①唐宣宗大中初年,诗人因直言由山西太原幕府掌书记,贬为龙阳(今湖南汉寿)县尉,写 下了《楚江怀古》三首,这是其中的第一首。 ② 云中 君:云神。“ 云中 君”为《楚辞• 九歌》篇名,此处指代诗人屈原。 (1)“广泽生明月,苍山夹乱流”是晚唐诗中的名句,请从动、静角度分析这两句诗的表达 效果。(4 分) 。 (2)全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请作简要分析。(2 分) 。 13.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和文学常识的空缺部分。(6 分) (1)天下云集响应, 。(贾谊《过秦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