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川公司一中2009年—2100学年第一学期高二语文期中试题 说明: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50分。考试时间 150分钟 第I卷(30分) 、(12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鼓瑟(se)虾(ha)蟆崩摧(cui)自牧归(gui)荑 B、槌(chu1)床哽咽(ye)踯(zhi)躅创( chuang)伤 C、祠(c1)堂钟磬(qing)窈(yao)然长歌当(dang)哭 D、庐冢( zhong)歆(xin)羡纶(ln)巾 铿(keng)然有声 2、下列词语书写有错误的一项是( A.噩耗流言蜚语臆断深思慎取B.豆蔻消声匿迹溺爱余韵徐歇 C.姽垣殒身不恤坍弛虔诚祈祷D.暮霭备尝艰辛谬误舞榭歌台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王刚考取了北京大学,李阳被上海交大录取,从上幼儿园起就一直没有分开过的一 对要好的同学就这样劳燕分飞 B、无论是司马迁“苟活”,还是屈原“赴死”,后人谈到他们,都充满溢美之词 C、刘和珍等青年在反动政府门前表现出来的沉勇友爱、无所不为的精神,令人敬佩 D、我厌恶那些号称铁石心肠的强者,蔑视他们一路旗开得胜的骄横。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语意明确的一项是() A、王维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努力创造的具有鲜明个性的意境,丰富和提高了山水诗 的表现技巧,对诗歌发展做出了贡献
金川公司一中 2009 年—2100 学年第一学期高二语文期中试题 说明:本试卷分第 I 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 150 分。考试时间 150 分钟。 第 I 卷(30 分) 一、(12 分,每小题 3 分) 1、下列词语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鼓瑟.( sè) 虾.(há)蟆 崩摧.(cuī) 自牧归.(guī)荑 B、槌.(chuí)床 哽咽.(yè) 踯.(zhí) 躅 创.(chuàng) 伤 C、祠.(cí) 堂 钟磬.(qìng) 窈.(yǎo)然 长歌当.(dàng)哭 D、庐冢.(zhǒng) 歆.(xīn) 羡 纶.(lún)巾 铿.(kēng)然有声 2、下列词语书写有错误的一项是( ) A. 噩耗 流言蜚语 臆断 深思慎取 B. 豆蔻 消声匿迹 溺爱 余韵徐歇 C. 垝垣 殒身不恤 坍弛 虔诚祈祷 D. 暮霭 备尝艰辛 谬误 舞榭歌台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王刚考取了北京大学,李阳被上海交大录取,从上幼儿园起就一直没有分开过的一 对要好的同学就这样劳燕分飞 ....。 B、无论是司马迁“苟活”,还是屈原“赴死”,后人谈到他们,都充满溢美之词 ....。 C、刘和珍等青年在反动政府门前表现出来的沉勇友爱、无所不为 ....的精神,令人敬佩。 D、我厌恶那些号称铁石心肠的强者,蔑视他们一路旗开得胜 ....的骄横。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语意明确的一项是( ) A、王维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努力创造的具有鲜明个性的意境,丰富和提高了山水诗 的表现技巧,对诗歌发展做出了贡献
B、文学经典是历史的回声,是审美体验的延伸,也是后代作家超越自我的精神刻度, 作家只有在与经典大师的竞争中,才能拓展文学的想象空间,为未来提供崭新的审美体 C、读完李煜的《虞美人》,读者就会被词作所谱写的回忆梦幻曲所感染,使读者感到余 味无穷,不忍释手。 D、根据“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数据显示看,国民阅读量少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对比 阅读率较高的国家可以发现,主要是从小没有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7题(9分,每小题3分) 曹操《短歌行》(其一)中有“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四句。 历来对此四句的理解不甚相同,多数人认为这是比喻犹豫不定的人才在三国鼎立的局面 下一时无所适从。笔者认为,诗中的乌鹊当偏指乌鸦,《汉语大词典》释“乌鹊”,其 义即指“乌鸦”。“乌”与王业有关,曹操这里所慨叹的当指统一全国的王业未能成就。 清代的王尧衢阐释这首诗说:“以‘明明如月’而恨不能拾取,遂忧之不忘,则其 暗奸天位之心久矣。……月明则星稀,非乌鹊飞之时也,以故绕树三匝而无所依托,则 英雄无用武之地矣。……孟德以倾汉为心,其借口周公,不异王莽。”(《三曹资料汇编》 第28页,中华书局1980年版)这说明了曹操以乌鹊南飞而无所依托来比喻自己不能完 全夺取占有汉家的王业 苏轼《赤壁赋》有意引用《短歌行》的诗句并云:“‘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 曹孟德之诗乎?……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舢 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故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受苏轼的影 响,在《三国演义》中,罗贯中便有意安排曹操横槊赋诗的故事情节,并借小说中人物 刘馥之口阐释这四句诗:“‘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此不吉之言 也。”罗贯中显然以“乌鹊南飞”等句象征曹操南征失败,未能实现统一大业。毛宗岗
B、文学经典是历史的回声,是审美体验的延伸,也是后代作家超越自我的精神刻度, 作家只有在与经典大师的竞争中,才能拓展文学的想象空间,为未来提供崭新的审美体 验。 C、读完李煜的《虞美人》,读者就会被词作所谱写的回忆梦幻曲所感染,使读者感到余 味无穷,不忍释手。 D、根据“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数据显示看,国民阅读量少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对比 阅读率较高的国家可以发现,主要是从小没有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5-----7 题(9 分,每小题 3 分) 曹操《短歌行》(其一)中有“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四句。 历来对此四句的理解不甚相同,多数人认为这是比喻犹豫不定的人才在三国鼎立的局面 下一时无所适从。笔者认为,诗中的乌鹊当偏指乌鸦,《汉语大词典》释“乌鹊”,其一 义即指“乌鸦”。“乌”与王业有关,曹操这里所慨叹的当指统一全国的王业未能成就。 清代的王尧衢阐释这首诗说:“以‘明明如月’而恨不能拾取,遂忧之不忘,则其 暗奸天位之心久矣。……月明则星稀,非乌鹊飞之时也,以故绕树三匝而无所依托,则 英雄无用武之地矣。……孟德以倾汉为心,其借口周公,不异王莽。”(《三曹资料汇编》 第 28 页,中华书局 1980 年版)这说明了曹操以乌鹊南飞而无所依托来比喻自己不能完 全夺取占有汉家的王业。 苏轼《赤壁赋》有意引用《短歌行》的诗句并云:“‘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 曹孟德之诗乎?……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舢 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故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受苏轼的影 响,在《三国演义》中,罗贯中便有意安排曹操横槊赋诗的故事情节,并借小说中人物 刘馥之口阐释这四句诗:“‘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此不吉之言 也。”罗贯中显然以“乌鹊南飞”等句象征曹操南征失败,未能实现统一大业。毛宗岗
对这一节加以评论道:“苏子瞻《赤壁赋》亦引此四句,以为孟德之困于周郎,盖南飞 而无可依,正应其南征而无所得耳。”结合毛氏的评语可以看出罗贯中有意把“乌”意 象与王业联系起来。再如清赵翼《赤壁》诗云:“乌鹊南飞无魏地,大江东去有周郎。” 也表达了类似的看法。 《短歌行》究竟写于何时,因乏史料佐证,目前难以确定。《赤壁赋》、《三国演义》 《赤壁》诗说它写于赤壁之战时,尽管是出于文学家的想像和推测,但他们都有将“乌 鹊”与统一全国的王业联系起来的倾向,将“乌鹊南飞”等句视为曹操王业未能成就的 征兆的意图是明显的。 5、对文中“历来对此四句的理解不甚相同”一句的作用,理解不当的一项是 A、为下文的议论树立批驳的靶子 B、表明下面议论的必要性。 C、提示议论这个问题的背景。 D、引出作者所持的观点。 6、以下不属于作者提出自己观点的根据的一项是 A、历来多认为,这是比喻犹豫不定的人才在三国鼎立的局面下一时无所适从 B、《汉语大词典》释“乌鹊”,其一义即指“乌鸦”。 C、古代文学中乌鸦的出现可以预示王业的归属 D、王尧衢、苏轼、罗贯中和赵翼对这几句诗的阐释和引用 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赤壁赋》、《三国演义》、《赤壁》诗把《短歌行》的写作时间定为赤壁之战时,这是 文学家的想像和推测。 B、毛宗岗的评论旨在揭示《赤壁赋》中引用《短歌行》的意图和罗贯中有意安排曹操 横槊赋诗这一情节的目的 C、作者对《短歌行》“乌鹊南飞”等句的理解与苏轼、罗贯中、赵翼的观点完全一致
对这一节加以评论道:“苏子瞻《赤壁赋》亦引此四句,以为孟德之困于周郎,盖南飞 而无可依,正应其南征而无所得耳。”结合毛氏的评语可以看出罗贯中有意把“乌”意 象与王业联系起来。再如清赵翼《赤壁》诗云:“乌鹊南飞无魏地,大江东去有周郎。” 也表达了类似的看法。 《短歌行》究竟写于何时,因乏史料佐证,目前难以确定。《赤壁赋》、《三国演义》、 《赤壁》诗说它写于赤壁之战时,尽管是出于文学家的想像和推测,但他们都有将“乌 鹊”与统一全国的王业联系起来的倾向,将“乌鹊南飞”等句视为曹操王业未能成就的 征兆的意图是明显的。 5、对文中“历来对此四句的理解不甚相同”一句的作用,理解不当的一项是 A、为下文的议论树立批驳的靶子。 B、表明下面议论的必要性。 C、提示议论这个问题的背景。 D、引出作者所持的观点。 6、以下不属于作者提出自己观点的根据的一项是 A、历来多认为,这是比喻犹豫不定的人才在三国鼎立的局面下一时无所适从。 B、《汉语大词典》释“乌鹊”,其一义即指“乌鸦”。 C、古代文学中乌鸦的出现可以预示王业的归属。 D、王尧衢、苏轼、罗贯中和赵翼对这几句诗的阐释和引用。 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赤壁赋》、《三国演义》、《赤壁》诗把《短歌行》的写作时间定为赤壁之战时,这是 文学家的想像和推测。 B、毛宗岗的评论旨在揭示《赤壁赋》中引用《短歌行》的意图和罗贯中有意安排曹操 横槊赋诗这一情节的目的。 C、作者对《短歌行》“乌鹊南飞”等句的理解与苏轼、罗贯中、赵翼的观点完全一致
D、在本文中,作者不仅对《短歌行》中“乌鹊南飞”等句的理解发表了自己的看法 而且阐明“乌”作为王业的意象由来已久。 三、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8---10题。(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8题 杜甫,字子美,少贫不自振,客吴、越、齐、赵间。李邕奇其材,先往见之。举 进士不中第,困长安。天宝十三载,玄宗朝献太清宫,飨庙及郊,甫奏赋三篇。帝奇之 使待制集贤院,命宰相试文章,擢河西尉,不拜,改右卫率府胄曹参军。数上赋颂,因 高自称道,且言:“先臣恕、预以来,承儒守官十一世,迨审言,以文章显中宗时。臣 赖续业,自七岁属辞,且四十年,然衣不盖体,常寄食于人,窃恐转死沟壑,伏惟天子 哀怜之。若令执先臣故事,拔泥涂之久辱,则臣之述作,虽不足鼓吹六经,扬雄、枚皋 可个及也。有臣如此,陛下其忍弃之?” 节选自《新唐书·杜甫传》 李白字太白,其先隋末以罪徙西域,神龙初,遁还,客巴西。天宝初,白往见贺 知章,知章见其文,叹曰:“子谪仙人也!”言于玄宗。召见金銮殿,论当世事,奏颂一 篇。帝赐食,亲为调羹,有诏供奉翰林。白犹与饮徒醉于市。帝坐沉香亭子,意有所感, 欲得白为乐章,召入,而时白已醉。稍解,援笔成文,婉丽精切无留思。帝爱其才,数 宴见。白尝侍帝,醉,使高力士脱靴。力士素贵,耻之,遂擿其诗以激杨贵妃,帝欲官 白,妃辄沮止。白自知不为亲近所容,益骜放不自修。恳求还山,帝赐金放还。白浮游 四方,尝乘舟与崔宗之自采石至金陵,著宫锦袍坐舟中,旁若无人。 一节选自《新唐书·李白传》 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少贫不自振振:振作 B、自七岁属辞,且四十年辞:辞别
D、在本文中,作者不仅对《短歌行》中“乌鹊南飞”等句的理解发表了自己的看法, 而且阐明“乌”作为王业的意象由来已久。 三、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 8---10 题。(9 分,每小题 3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4~8 题。 杜甫,字子美,少贫不自振.,客吴、越、齐、赵间。李邕奇.其材,先往见之。举 进士不中第,困长安。天宝十三载,玄宗朝献太清宫,飨庙及郊,甫奏赋三篇。帝奇之, 使待制集贤院,命宰相试文章,擢河西尉,不拜,改右卫率府胄曹参军。数上赋颂,因 高自称道,且言:“先臣恕、预以来,承儒守官十一世,迨审言,以文章显中宗时。臣 赖续业,自七岁属辞.,且四十年,然衣不盖体,常寄食于人,窃恐转死沟壑,伏惟天子 哀怜之。若令执先臣故事,拔泥涂之久辱,则臣之述作,虽不足鼓吹六经,扬雄、枚皋, 可企及也。有臣如此,陛下其忍弃之?” ——节选自《新唐书•杜甫传》 李白字太白,其先隋末以罪徙西域,神龙初,遁还,客巴西。天宝初,白往见贺 知章,知章见其文,叹曰:“子谪仙人也!”言于玄宗。召见金銮殿,论当世事,奏颂一 篇。帝赐食,亲为调羹,有诏供奉翰林。白犹与饮徒醉于市。帝坐沉香亭子,意有所感, 欲得白为乐章,召入,而时白已醉。稍解,援笔成文,婉丽精切无留思。帝爱其才,数 宴见。白尝侍帝,醉,使高力士脱靴。力士素贵,耻之,遂擿其诗以激.杨贵妃,帝欲官 白,妃辄沮止。白自知不为亲近所容,益骜放不自修。恳求还山,帝赐金放还。白浮游 四方,尝乘舟与崔宗之自采石至金陵,著宫锦袍坐舟中,旁若无人。 ——节选自《新唐书•李白传》 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少贫不自振. 振:振作 B、自七岁属辞.,且四十年 辞:辞别
C、李邕奇其材奇:感到惊奇 D、遂擿其诗以激杨贵妃激:激怒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A、①数上赋颂,因高自称道 ②因为长句,歌以赠之 B、①召入,而时白已醉 ②出污泥而不染 C、①有臣如此,陛下其忍弃之? ②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D、①遂擿其诗以激杨贵妃 ②还军霸上,以待大王来 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杜甫年少时生活贫困,但是很有才能。他客居在吴越等地,李邕很看重他的才能, 第一个去看望他。后来他参加进士考试没有中,滞留在了长安 B、李白诗名远扬,被贺知章称为“神仙下凡”。后李白得到玄宗的厚爱,被授予官职, 可是他狂骜不驯,常常和酒友到闹市上喝得烂醉。 C、杜甫为了摆脱贫困,一心想“执先臣故事,拔泥涂之久辱”而“数上赋颂”,一方 面这是古代文人欲就功名事业、积极进取的表现,另一方面也体现了杜甫郁郁不得志的 愁苦思想 D、李白文采出众,志向高远,然而政治头脑过于简单,壮志终至成空。在宫中,李白 竞“使高力士脱靴”,表现出他性格的天真、孤傲。后来他云游四方,还经常旁若无人 地身穿宫廷的锦袍坐在船中 第Ⅱ卷(120分) 四、(33分) 11、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若令执先臣故事,拔泥涂之久辱,则臣之述作,虽不足鼓吹六经,扬雄、枚皋 可企及也 答
C、李邕奇.其材 奇:感到惊奇 D、遂擿其诗以激.杨贵妃 激:激怒 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A、①数上赋颂,因.高自称道 ②因.为长句,歌以赠之 B、①召入,而.时白已醉 ②出污泥而.不染 C、①有臣如此,陛下其.忍弃之? ②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D、①遂擿其诗以.激杨贵妃 ②还军霸上,以.待大王来 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杜甫年少时生活贫困,但是很有才能。他客居在吴越等地,李邕很看重他的才能, 第一个去看望他。后来他参加进士考试没有中,滞留在了长安。 B、李白诗名远扬,被贺知章称为“神仙下凡”。后李白得到玄宗的厚爱,被授予官职, 可是他狂骜不驯,常常和酒友到闹市上喝得烂醉。 C、杜甫为了摆脱贫困,一心想“执先臣故事,拔泥涂之久辱”而“数上赋颂”,一方 面这是古代文人欲就功名事业、积极进取的表现,另一方面也体现了杜甫郁郁不得志的 愁苦思想。 D、李白文采出众,志向高远,然而政治头脑过于简单,壮志终至成空。在宫中,李白 竟“使高力士脱靴”,表现出他性格的天真、孤傲。后来他云游四方,还经常旁若无人 地身穿宫廷的锦袍坐在船中。 第Ⅱ卷(120 分) 四、(33 分) 11、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若令执先臣故事,拔泥涂之久辱,则臣之述作,虽不足鼓吹六经,扬雄、枚皋, 可企及也。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