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考试 高二年级语文试题卷 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80分钟 注意:请将答案写在答题卷上,写在试题卷上的无效 、选择题 1.下列词语中加框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熨(y)帖档(dang)案褒(bao)义词 果脯(f)蜜饯 B.一爿(pan)付(cin)度 涮( shuan)羊肉 怙(h)恶不悛 C.笑靥(ye) 顷(qing)刻 汗涔(cen)涔 饿殍(piao)遍野 迂讷(ne) 粗犷( kuang)刽(gui)子手 亘(geng)古不变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字音。A档(dang)案--dang:C顷(qing)刻-—-qing:D 粗犷( kuang) 2.下列词语中没有别字的一项是() A.撕杀 安详 至理名言怨天忧人 B.陨落浸渍重蹈覆撤打退堂鼓 C.抉择靡丽炉火纯青铺天盖地 D.兑换 耷拉针贬时弊笑容可鞠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字形。A撕杀一一厮杀;怨天忧人一一怨天尤人;B重蹈覆撤 重蹈覆辙;D针贬时弊—一—针砭时弊,笑容可鞠—一笑容可掬。 3.下列各句中,加框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上世纪60年代,海蜇多是沿海穷人才吃的食物.直到人们逐渐意识到海蜇的营养价值, 它才开始登堂入室,成为冷菜的“当家花旦” B.一个茕茕孑立又受到封建婚姻制度绑缚的弱女子,要对抗力量强大的封建宗族岂是容易之 事? C.小李在这个单位既无一技之长,又无实干精神,处于举足轻重的地位,员工们不免对他有 些鄙视
2017—2018 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考试 高二年级语文试题卷 试卷满分 100 分,考试时间 80 分钟 注意:请将答案写在答题卷上,写在试题卷上的无效。 一、选择题 1. 下列词语中加框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 熨(yù)帖 档(dǎng)案 褒(bāo)义词 果脯(fǔ)蜜饯 B. 一爿(pán) 忖(cǔn)度 涮(shuàn)羊肉 怙(hù)恶不悛 C. 笑靥(yè) 顷(qīng)刻 汗涔(cén)涔 饿殍(piǎo)遍野 D. 迂讷(nè) 粗犷(kuànɡ) 刽(guì)子手 亘(ɡèng)古不变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字音。A 档(dǎng)案——dàng; C 顷(qīng)刻——qǐng;D 粗犷(kuànɡ)——guǎng。 2. 下列词语中没有别字的一项是( ) A. 撕杀 安详 至理名言 怨天忧人 B. 陨落 浸渍 重蹈覆撤 打退堂鼓 C. 抉择 靡丽 炉火纯青 铺天盖地 D. 兑换 耷拉 针贬时弊 笑容可鞠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字形。A 撕杀——厮杀;怨天忧人——怨天尤人;B 重蹈覆撤—— 重蹈覆辙;D 针贬时弊——针砭时弊,笑容可鞠——笑容可掬。 3. 下列各句中,加框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A. 上世纪 60 年代,海蜇多是沿海穷人才吃的食物.直到人们逐渐意识到海蜇的营养价值, 它才开始登堂入室,成为冷菜的“当家花旦” B. 一个茕茕孑立又受到封建婚姻制度绑缚的弱女子,要对抗力量强大的封建宗族岂是容易之 事? C. 小李在这个单位既无一技之长,又无实干精神,处于举足轻重的地位,员工们不免对他有 些鄙视.
D.该楼盘前临碧水,背倚青山,环境十分优美,发售第一天就十室九空,销售场面十分火爆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査成语的运用。B茕茕孑立:形容无依无靠,非常孤单。符合语境。 A登堂入室:登上厅堂,进入内室。比喻学问或技能从浅到深,达到很高的水平。不能用于“海 蜇”;C举足轻重:只要脚移动一下,就会影响两边的轻重,指处于重要地位,一举一动都足以 影响全局。望文生义,褒贬无用:D十室九空:意思是十家有九家一无所有。形容人民大量死 亡或逃亡后的荒凉景象。不能用于楼盘销售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为了防止这次竞拍免遭再次流拍的结局,拍卖行可谓是绞尽脑汁,制订了一系列的对策, 但结果还是让人遗憾 B.“两会”结束后,总理会见了中外记者,回答了两个日本记者的问题,希望下阶段对日本 的访问将成为一次融冰之旅。 C.32年前,由于全国人民的大力支援和唐山人民自强不息的顽强精神,使得唐山的救灾和灾 后重建工作进展神速。 D.素质可以理解为人在先天条件的基础上,在家庭、社会的影响下,经过后天的教育所形成 的稳定的心理品格。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査病句的辨析能力。A语义重复,“防止”与“免遭”语意矛盾: B有歧义,“两个日本记者的问题”既可以理解为“由两个记者提出的问题”,也可理解为 “记者提出的两个问题”。C缺少主语,“由于……使得”使主语缺失,可保留其 5.填入横线上的句子,与上文衔接最恰当的一句是()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日臻完善,利用先进技术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以增强市场竞争力,已成 为各企业集团的共识。 A.这些产品不仅促使了消费结构的改变,同时也促进了科学技术的开发和应用。 B.这些产品不仅促进了科学技术的开发和应用,同时也促使了消费结构的改变。 C.高技术产品日益增多,这些产品不仅促进了消费结构的改变,同时也促进了科学技术的开 发和应用。 D.高技术产品日益增多,一方面这些产品促使了消费结构的改变,另一方面促进了科学技术 的开发和应用。 【答案】C
D. 该楼盘前临碧水,背倚青山,环境十分优美,发售第一天就十室九空,销售场面十分火爆。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成语的运用。B 茕茕孑立:形容无依无靠,非常孤单。符合语境。 A 登堂入室:登上厅堂,进入内室。比喻学问或技能从浅到深,达到很高的水平。不能用于“海 蜇”;C 举足轻重:只要脚移动一下,就会影响两边的轻重,指处于重要地位,一举一动都足以 影响全局。望文生义,褒贬无用;D 十室九空:意思是十家有九家一无所有。形容人民大量死 亡或逃亡后的荒凉景象。不能用于楼盘销售。 4.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为了防止这次竞拍免遭再次流拍的结局,拍卖行可谓是绞尽脑汁,制订了一系列的对策, 但结果还是让人遗憾. B. “两会”结束后,总理会见了中外记者,回答了两个日本记者的问题,希望下阶段对日本 的访问将成为一次融冰之旅。 C. 32 年前,由于全国人民的大力支援和唐山人民自强不息的顽强精神,使得唐山的救灾和灾 后重建工作进展神速。 D. 素质可以理解为人在先天条件的基础上,在家庭、社会的影响下,经过后天的教育所形成 的稳定的心理品格。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病句的辨析能力。A 语义重复,“防止”与“免遭”语意矛盾; B 有歧义,“两个日本记者的问题”既可以理解为“由两个记者提出的问题”,也可理解为 “记者提出的两个问题”。C 缺少主语,“由于……使得”使主语缺失,可保留其一。 5. 填入横线上的句子,与上文衔接最恰当的一句是( )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日臻完善,利用先进技术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以增强市场竞争力,已成 为各企业集团的共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A. 这些产品不仅促使了消费结构的改变,同时也促进了科学技术的开发和应用。 B. 这些产品不仅促进了科学技术的开发和应用,同时也促使了消费结构的改变。 C. 高技术产品日益增多,这些产品不仅促进了消费结构的改变,同时也促进了科学技术的开 发和应用。 D. 高技术产品日益增多,一方面这些产品促使了消费结构的改变,另一方面促进了科学技术 的开发和应用。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査语义的连贯性。A、B两项的主语“这些产品”在前文中没有提 及,在表达上显得突兀。D项中“一方面……另一方面……”此一并列复句的前后两个分句 主语相同,均为“这些产品”,须将主语提至关联词“一方面”之前。所以选C合适 6.填入下列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共和国的缔造者的在起草《宪法》和《独立宣言》时,曾向每一个美国人许下了诺言,今 天我们就是为了要求 诺言而汇集到我们国家的首都来的 ②唐诗、宋词是中国古代文学的辉煌乐章,阅读这些名篇佳作,可以从中 中国 古典文学的语言魅力,感受中国文化的风神韵味。 ③台湾的灾情牵动着大陆同胞的心,,连日来,大陆各界纷纷伸出援手,捐款捐物,据不完全 统计, 目前,大陆方面合计捐款已超过1.3亿元人民币 兑现 领略 截至B.实践 领会 截止 C.兑现 领会 截止D.实践 领略 截至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选用词语的能力。“兑现”多指使答应夺冠的事得以实现,“实践”是指履行 自己的诺言,结合语境,应用“兑现”;“领会"重在体会,“领略"重在了解、认识,从跟后文的搭配看,宜 用“领略”;“截止"表示到某个时间停止,强调“停止”;“截至"表示停止于某个时间,强调“时间"。文意强 调的是停止于某个时间,应选“截至”。所以本题选A 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框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犹且从事而问焉 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 B.鹏之徙于南冥也 月出于东山之上 C.久之,能以足音辨人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D.北冥有鱼,其名为鲲 为国者无使为积威胁之所劫哉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虚词的运用能力。A“且”的用法和意思都是连词“尚且、还” B“于”分别是:介词,到/介词,从:C“之”分别是:音节助词,无实意/助词,宾语前置 的标志。D“为”分别是:动词,是、叫/介词,被 8.从常见文言句式的角度看,下面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语义的连贯性。A、B 两项的主语“这些产品”在前文中没有提 及,在表达上显得突兀。D 项中“一方面……另一方面……”此一并列复句的前后两个分句, 主语相同,均为“这些产品”,须将主语提至关联词“一方面”之前。所以选 C 合适。 6. 填入下列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①共和国的缔造者的在起草《宪法》和《独立宣言》时,曾向每一个美国人许下了诺言,今 天我们就是为了要求 _____________诺言而汇集到我们国家的首都来的。 ②唐诗、宋词是中国古代文学的辉煌乐章,阅读这些名篇佳作,可以从中____________中国 古典文学的语言魅力,感受中国文化的风神韵味。 ③台湾的灾情牵动着大陆同胞的心,,连日来,大陆各界纷纷伸出援手,捐款捐物,据不完全 统计,_______________目前,大陆方面合计捐款已超过 1.3 亿元人民币。 A. 兑现 领略 截至 B. 实践 领会 截止 C. 兑现 领会 截止 D. 实践 领略 截至 【答案】A ............... 7.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框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犹且从事而问焉 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 B. 鹏之徙于南冥也 月出于东山之上 C. 久之,能以足音辨人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D.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 为国者无使为积威胁之所劫哉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虚词的运用能力。A“且”的用法和意思都是连词“尚且、还”; B“于”分别是:介词,到/介词,从;C“之”分别是:音节助词,无实意/助词,宾语前置 的标志。D“为”分别是:动词,是、叫/介词,被。 8. 从常见文言句式的角度看,下面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①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②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 ③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 ④大王来何操? A.①与②不相同,③与④不相同。B.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不相同 C.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也相同。D.①与②不相同,③与④相同。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文言文的句式。①与②相同,都是定语后置句:③是判断句 ④是宾语前置句。所以选B 9.下列加框词活用现象不完全相同的一项() A.下江陵,顺流而东也 上食埃土,下饮黄泉 B.况吾与子渔樵于江诸之上 晋军函陵 C.吾得兄事之 日削月割,以趋于亡 D.李牧连却之 项伯杀人,臣活之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文言文的词类活用。A“东”名词作动词,向东行:“上”名词 作状语。B都是名词作动词,分别是:打鱼砍柴;驻扎。C都是名词作状语,分别是:像对待 兄长一样;一天天。D都是使动用法,分别是:使……后退;使……活。 10.下列加框词语的意义和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A.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B.可谓智力孤危。 C.臣之进退,实为狼狈。D.引以为流觞曲水。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文言文的古今异义现象。C狼狈古今意义相同,都是困顿窘迫。A行李 古义:出使的人;今义:出门所带的包裹。B“智力”古义:智慧和力量;今义:指运用智慧解决问题的能 力。D“以为古义:“以之为”的省略,翻译为“把……作为”;今义:认为。 11.下列对古诗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雕栏玉砌应犹在 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虞美人》) A.上阕第一句写眼前实景,春花秋月本是两种美好的事物,指代一年中的良辰美景,可是对 于亡国君主李煜来说,却勾起他对往事的伤心怀念 B.下阕起始两句是实写故国的样子:“雕栏玉砌”还在,可是“朱颜”已改。物是人非的故
①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②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 ③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 ④大王来何操? A. ①与②不相同,③与④不相同。 B. 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不相同。 C. 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也相同。 D. ①与②不相同,③与④相同。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文言文的句式。①与②相同,都是定语后置句;③是判断句; ④是宾语前置句。所以选 B。 9. 下列加框词活用现象不完全相同的一项( ) A. 下江陵,顺流而东也 上食埃土,下饮黄泉 B. 况吾与子渔樵于江诸之上 晋军函陵 C. 吾得兄事之 日削月割,以趋于亡 D. 李牧连却之 项伯杀人,臣活之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文言文的词类活用。A“东”名词作动词,向东行;“上”名词 作状语。B 都是名词作动词,分别是:打鱼砍柴;驻扎。C 都是名词作状语,分别是:像对待 兄长一样;一天天。D 都是使动用法,分别是:使……后退;使……活。 10. 下列加框词语的意义和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 A. 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B. 可谓智力孤危。 C. 臣之进退,实为狼狈。 D. 引以为流觞曲水。 【答案】C 11. 下列对古诗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 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虞美人》) A. 上阕第一句写眼前实景,春花秋月本是两种美好的事物,指代一年中的良辰美景,可是对 于亡国君主李煜来说,却勾起他对往事的伤心怀念。 B. 下阕起始两句是实写故国的样子:“雕栏玉砌”还在,可是“朱颜”已改。物是人非的故
国,不由勾起主人公的万端愁绪 C.“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诗句以水喻愁,显示出愁思如春水汪洋恣肆, 泻千里:又如春水之不舍昼夜,长流不断,无穷无尽。赋予无形的愁以质感和具象。 D.词作者把即景抒怀和抚今追昔自然交织在一起,形成心潮的波澜起伏而抒发感情。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能力。B“下阕起始两句是实写故国的样子” 错,应该是虚写。“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尽管“故国不堪回首”,可又不能不 回首”。这两句就是具体写“回首”“故国”的—一故都金陵华丽的宫殿大概还在,只是 那些丧国的宫女朱颜已改。这里暗含着李后主对国土更姓,山河变色的感慨!“只是”二字, 极为沉重,传达出物是人非的无限怅惘。“朱颜”一词在这里固然具体指往日宫中的红粉佳 人,但同时又是过去一切美好事物、美好生活的象征 何时了”充满哀怨;“知多少”感慨无穷:“又东风”织进复杂的心情…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第下列小题。 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至鸿门,谢曰:“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将军战河北,臣 战河南,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得复见将军于此。今者有小人之言,令将军与臣有郤。” 项王曰:“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不然,籍何以至此?”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项王、 项伯东向坐,亚父南向坐一一亚父者,范增也。沛公北向坐,张良西向侍。范增数目项王, 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项王默然不应。范增起,出,召项庄,谓曰:“君王为人不忍。若 入前为寿,寿毕,请以剑舞,因击沛公于坐,杀之。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庄则入为寿 寿毕,曰:“君王与沛公饮,军中无以为乐,请以剑舞。”项王曰:“诺。”项庄拔剑起舞, 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庄不得击 12.下列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戮力:合力B.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意:料想 C.令将军与臣有郤郤:同“隙”,缝隙D.若属皆且为所虏若属:你们这些人 1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得复见将军于此 不拘于时,学于余 B.常以身翼蔽沛公 以有尺寸之地 C.若属皆且为所虏 不与培螻为类 D.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 吾尝终日而思矣
国,不由勾起主人公的万端愁绪。 C.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诗句以水喻愁,显示出愁思如春水汪洋恣肆, 一泻千里;又如春水之不舍昼夜,长流不断,无穷无尽。赋予无形的愁以质感和具象。 D. 词作者把即景抒怀和抚今追昔自然交织在一起,形成心潮的波澜起伏而抒发感情。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能力。B“下阕起始两句是实写故国的样子” 错,应该是虚写。“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尽管“故国不堪回首”,可又不能不 “回首”。这两句就是具体写“回首”“故国”的——故都金陵华丽的宫殿大概还在,只是 那些丧国的宫女朱颜已改。这里暗含着李后主对国土更姓,山河变色的感慨!“只是”二字, 极为沉重,传达出物是人非的无限怅惘。“朱颜”一词在这里固然具体指往日宫中的红粉佳 人,但同时又是过去一切美好事物、美好生活的象征。 “何时了”充满哀怨;“知多少”感慨无穷;“又东风”织进复杂的心情……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第下列小题。 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至鸿门,谢曰:“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将军战河北,臣 战河南,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得复见将军于此。今者有小人之言,令将军与臣有郤。” 项王曰:“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不然,籍何以至此?”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项王、 项伯东向坐,亚父南向坐——亚父者,范增也。沛公北向坐,张良西向侍。范增数目项王, 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项王默然不应。范增起,出,召项庄,谓曰:“君王为人不忍。若 入前为寿,寿毕,请以剑舞,因击沛公于坐,杀之。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庄则入为寿。 寿毕,曰:“君王与沛公饮,军中无以为乐,请以剑舞。”项王曰:“诺。”项庄拔剑起舞, 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庄不得击。 12. 下列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 戮力:合力 B. 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 意:料想 C. 令将军与臣有郤 郤:同“隙”,缝隙 D. 若属皆且为所虏 若属:你们这些人 13.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得复见将军于此 不拘于时,学于余 B. 常以身翼蔽沛公 以有尺寸之地 C. 若属皆且为所虏 不与培塿为类 D. 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 吾尝终日而思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