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2009学年度上学期期终调研考试 七年级语文试卷 亲爱的同学们:为了检验我们一个学期来的学习效果,让我们握笔凝思,盘 点近期的收获,与老师一起来评判自己的得失,共同分享彼此的快乐吧! (三) 总分 、积累与运用(20分) 1、胸有诗书气自宏,一笔好字闯天下。将词语中拼音所表示的汉字和错别字的改 正字工整地写在田字格内(4分) hai人听闻 近在zhi尺 苦心孤怡 随声符和 2、下列句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我小心翼翼地伸出左脚去探那块岩石,而且踩到了它。 B、元宵节,街上呈现出一片喜气洋洋的景象。 C、六和塔以其端庄、古朴的美姿矗立在钱塘江边,真是巧夺天工啊。 D、作文竞赛中,我获得了一等奖,妈妈声色俱厉地表扬了我。 3、学校以“唤起每一位学生的自觉保护环境的意识”为主题征集爱护绿化的宣传 广告语,下列应征的广告语中,与征集主题不相符的一项是()(2分) A、小草正在成长,需要我们的爱。 B、我的美丽来自你的呵护。 C、严禁践踏草坪。 D、手下留情,足下留青。 4、按下面的要求,写出你所知道的诗句:(6分) ①读书需要灵感。宋代文学家朱熹在《观书有感》中借助自然现象说明了一 个道理,你能知道这首诗的后两句吗?请写出来。 2分) 七年级语文·第1页共10页
七年级语文·第 1 页 共 10 页 2008-2009 学年度上学期期终调研考试 七年级语文试卷 亲爱的同学们:为了检验我们一个学期来的学习效果,让我们握笔凝思,盘 点近期的收获,与老师一起来评判自己的得失,共同分享彼此的快乐吧! 一、积累与运用(20 分) 1、胸有诗书气自宏,一笔好字闯天下。将词语中拼音所表示的汉字和错别字的改 正字工整地写在田字格内(4 分 ) hài 人听闻 近在 zhǐ 尺 苦心孤怡 随声符和 2、下列句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2 分) A、我小心翼翼 ....地伸出左脚去探那块岩石,而且踩到了它。 B、元宵节,街上呈现出一片喜气洋洋 ....的景象。 C、六和塔以其端庄、古朴的美姿矗立在钱塘江边,真是巧夺天工 ....啊。 D、作文竞赛中,我获得了一等奖,妈妈声色俱厉 ....地表扬了我。 3、学校以“唤起每一位学生的自觉保护环境的意识”为主题征集爱护绿化的宣传 广告语,下列应征的广告语中,与征集主题不相符的一项是( )(2 分) A、小草正在成长,需要我们的爱。 B、我的美丽来自你的呵护。 C、严禁践踏草坪。 D、手下留情,足下留青。 4、按下面的要求,写出你所知道的诗句:( 6 分 ) ①读书需要灵感。宋代文学家朱熹在《观书有感》中借助自然现象说明了一 个道理,你能知道这首诗的后两句吗?请写出来。 ” (2 分) 一 二 三 总分 (一) (二) (三) (四)
②李玉同学刚升入初中,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他感觉学习没有什么困难,于是 学习有些松懈了。请你用《过松源晨炊漆公店》中的两句诗告诫他: ③抒发思乡之情是我国古代诗词曲中的一个经久不衰的主题,其中有许多名 句,请你任意写出两句:“ 。(2分) 5、“读万卷书、行千里路,”亲爱的同学,我们即将迎来一个寒假这是课外读书 的好时机.下面是一张好书推荐卡,请你从下面的篇目中向大家一本值得一读的好 书.(4分) 书目:《繁星·春水》《西游记》 《伊索寓言》 好书推荐卡 作品 作者 我印象最深的一个故事 (情节或一首诗歌) 我推荐的理由 6、请用一句话概括下面选段文字的主要内容。(22字以内,含标点。2分) 国务院发布公告,决定2008年5月19日至21日为全国哀悼日。经与国际 奥委会协商,北京奥组委决定,在此期间,北京奥运火炬将暂停传递,具体的传 递安排稍后将公布。5月19日14时28分起,全国人民为四川汶川大地震遇难者 默哀3分钟。各地汽车、火车、舰船笛声长鸣,防空警报在各城市上空鸣响 二:阅读与欣赏:(44分) (一)阅读《次北固山下》,回答7-8题。(4分)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失,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7、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2分) 七年级语文·第2页共10页
七年级语文·第 2 页 共 10 页 ②李玉同学刚升入初中,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他感觉学习没有什么困难,于是 学习有些松懈了。请你用《过松源晨炊漆公店》中的两句诗告诫他: , 。 ③抒发思乡之情是我国古代诗词曲中的一个经久不衰的主题,其中有许多名 句,请你任意写出两句:“ 、 ”。 (2 分) 5、“读万卷书、行千里路,”亲爱的同学, 我们即将迎来一个寒假,这是课外读书 的好时机.下面是一张好书推荐卡,请你从下面的篇目中向大家一本值得一读的好 书.(4 分) 书目:《繁星·春水》 《西游记》 《伊索寓言》 好书推荐卡 作品 作者 我印象最深的一个故事 (情节或一首诗歌) 我推荐的理由 6、 请用一句话概括下面选段文字的主要内容。(22 字以内,含标点。2 分) 国务院发布公告,决定 2008 年 5 月 19 日至 21 日为全国哀悼日。经与国际 奥委会协商,北京奥组委决定,在此期间,北京奥运火炬将暂停传递,具体的传 递安排稍后将公布。5 月 19 日 14 时 28 分起,全国人民为四川汶川大地震遇难者 默哀 3 分钟。各地汽车、火车、舰船笛声长鸣,防空警报在各城市上空鸣响。 二:阅读与欣赏:(44 分) (一)阅读《次北固山下》,回答 7--8 题。(4 分)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失,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7、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 ...的一项是( )(2 分)
A、诗歌以对偶句开头,既显工丽,又觉跳脱,先写“客路”后写“行舟”,那 种人在江南、神驰故里的漂泊鞯旅之情已流露于字里行间。 B、第二联的“风正一帆悬”写得尤为精彩。诗正是通过这一小景,呈现了平野 开阔、大江泛舟、波平浪静等大景。 C、第三联写得妙绝。当残夜还未消退之时,一轮红日己从海上升起;当旧年尚 未逝去,江上已显露春意。两句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无比喜悦之情,令人想像到 诗人已被江南的美景所陶醉了 D、尾联写诗人正放舟于绿水之上,正向着青山之外的绿水进发,看到北归的大 雁正掠过晴空,想托雁儿捎信给在洛阳的家人,诉说自己内心深处的乡愁 8、品读全诗,发挥联想和想象,描绘第二联所展现的画面。(2分) (二)阅读《山市》选,回答9-14题。(14分) (1)奂山市,邑八景之一也,然数年恒不一见。(2)孙公子禹年与同人饮 楼上,忽见山头有孤塔耸起,高插青冥,相顾惊疑,念近中无此禅院。(3)无何, 见宫殿数十所,碧瓦飞甍,始悟为山市。(4)未几,高垣睥睨,连亘六七里,居 然城郭矣。(5)中有楼若者,堂著者,坊者,历历在目,以亿万计。(6)忽大 风起,尘气莽莽然,城市依稀而已。(7)既而风定天清,一切乌有,惟危楼一座, 直接霄汉。(8)楼五架,窗扉皆洞开;一行有五点明处,楼外天也。(9)层层指 数,楼愈高,则明渐少。(10)数至八层,裁如星点。(11)又其上,则黯然缥缈 不可计其层次矣。(12)而楼上人往来屑屑,或凭或立,不一状。(13)逾时,楼 渐低,可见其顶;又渐如常楼;又渐如高舍;倏忽如拳如豆,遂不可见。(14)又 七年级语文·第3页共10页
七年级语文·第 3 页 共 10 页 A、诗歌以对偶句开头,既显工丽,又觉跳脱,先写“客路”后写“行舟”,那 种人在江南、神驰故里的漂泊羇旅之情已流露于字里行间。 B、第二联的“风正一帆悬”写得尤为精彩。诗正是通过这一小景,呈现了平野 开阔、大江泛舟、波平浪静等大景。 C、第三联写得妙绝。当残夜还未消退之时,一轮红日已从海上升起;当旧年尚 未逝去,江上已显露春意。两句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无比喜悦之情,令人想像到 诗人已被江南的美景所陶醉了。 D、尾联写诗人正放舟于绿水之上,正向着青山之外的绿水进发,看到北归的大 雁正掠过晴空,想托雁儿捎信给在洛阳的家人,诉说自己内心深处的乡愁。 8、品读全诗,发挥联想和想象,描绘第二联所展现的画面。(2 分) (二)阅读《山市》选,回答 9--14 题。 (14 分) (1)奂山山市,邑八景之一也,然数年恒不一见。(2)孙公子禹年与同人饮 楼上,忽见山头有孤塔耸起,高插青冥,相顾惊疑,念近中无此禅院。(3)无何, 见宫殿数十所,碧瓦飞甍,始悟为山市。(4)未几,高垣睥睨,连亘六七里,居 然城郭矣。(5)中有楼若者,堂若者,坊若者,历历在目,以亿万计。(6)忽大 风起,尘气莽莽然,城市依稀而已。(7)既而风定天清,一切乌有,惟危楼一座, 直接霄汉。(8)楼五架,窗扉皆洞开;一行有五点明处,楼外天也。(9)层层指 数,楼愈高,则明渐少。(10)数至八层,裁如星点。(11)又其上,则黯然缥缈, 不可计其层次矣。(12)而楼上人往来屑屑,或凭或立,不一状。(13)逾时,楼 渐低,可见其顶;又渐如常楼;又渐如高舍;倏忽如拳如豆,遂不可见。(14)又
闻有早行者,见山上人烟市肆,与世无别,故又名“鬼市云 9.本文选自 》,作者是清代文学家 分) 10.解释下列加点的词。(2分) 高插青冥: 人烟市肆: 11.选出加点词意思不相近的一项()(2分) A.无何,见宫殿数十所 B.倏忽如拳如豆,遂不可见 C.逾时,楼渐低,可见其顶 D.未几,高垣睥睨,连亘六七里 12.用现代汉语翻译句子。(4分) (1)奂山山市,邑八景之一也,然数年恒不一见。 译文 (2)楼上人往来屑屑,或凭或立,不一状 译文 13.“山市”从开始到最后是怎样一步步变化的?(用文中原句回答)(2分) 初生阶段:有孤塔耸起 发展阶段: 高潮阶段 14.为什么那时候的人把“山市”又称为“鬼市”?(2分)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15--19题。(13分) 然而我的惩罚终于轮到了,在我们离别得很久之后,我已经是中年。我不幸 偶而看了一本外国的讲论儿童的书,才知道游戏是儿童最正当的行为,玩具是儿 童的天使。于是二十年来毫不忆及的幼小时候对于精神的虐杀的这一幕,忽地在 眼前展开,而我的心也仿佛同时变了铅块,很重很重地堕下去了。 但心又不竟堕下去而至于断绝,他只是很重很重地堕着,堕着 我也知道补过的方法的:送他风筝,赞成他放,劝他放,我和他一同放。我 们嚷着,跑着,笑着。—然而他其时已经和我一样,早已有了胡子了 我也知道还有一个补过的方法的:去讨他的宽恕,等他说,“我可是毫不怪你 七年级语文·第4页共10页
七年级语文·第 4 页 共 10 页 闻有早行者,见山上人烟市肆,与世无别,故又名“鬼市”云。 9.本文选自《 》,作者是清代文学家 。(2 分) 10.解释下列加点的词。(2 分) 高插青冥..: 人烟市肆.: 11.选出加点词意思不相近的一项( )(2 分) A.无何..,见宫殿数十所 B.倏忽..如拳如豆,遂不可见 C.逾时..,楼渐低,可见其顶 D.未几..,高垣睥睨,连亘六七里 12.用现代汉语翻译句子。(4 分) (1)奂山山市,邑八景之一也,然数年恒不一见。 译文: (2) 楼上人往来屑屑,或凭或立,不一状。 译文: 13.“山市”从开始到最后是怎样一步步变化的?(用文中原句回答)(2 分) 初生阶段:有孤塔耸起 发展阶段: 高潮阶段: 14.为什么那时候的人把“山市”又称为“鬼市”?(2 分) (三)。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 15--19 题。(13 分) 然而我的惩罚终于轮到了,在我们离别得很久之后,我已经是中年。我不幸 偶而看了一本外国的讲论儿童的书,才知道游戏是儿童最正当的行为,玩具是儿 童的天使。于是二十年来毫不忆及的幼小时候对于精神的虐杀的这一幕,忽地在 眼前展开,而我的心也仿佛同时变了铅块,很重很重地堕下去了。 但心又不竟堕下去而至于断绝,他只是很重很重地堕着,堕着。 我也知道补过的方法的:送他风筝,赞成他放,劝他放,我和他一同放。我 们嚷着,跑着,笑着。——然而他其时已经和我一样,早已有了胡子了。 我也知道还有一个补过的方法的:去讨他的宽恕,等他说,“我可是毫不怪你
啊。”那么,我的心一定就轻松了,这确是一个可行的方法。有一回,我们会面的 时候,是脸上都已添刻了许多“生”的辛苦的条纹,而我的心很沉重。我们渐渐 谈起儿时的旧事来,我便叙述到这一节,自说少年时代的胡涂。“我可是毫不怪你 啊。”我想,他要说了,我即刻便受了宽恕,我的心从此也宽松了吧。 ‘有过这样的事吗?”他惊异地笑着说就像旁听着别人的故事一样。他什么 也不记得了。 全然忘却,毫无怨恨,又有什么宽恕之可言呢?无怨的恕,说谎罢了。 我还能希求什么呢?我的心只得沉重着。 15.文中所说的“精神的虐杀的这一幕”,具体指什么?(2分) 16.对课文内容解说有误的一项是()(2分) A.我向来不爱放风筝,原因是我认为这是没出息孩子所做的玩艺 B.弟弟体弱多病非常喜欢风筝,看放风筝时欢呼跳跃,他的这些在我看来都是 笑柄,可鄙的 C.我发现了弟弟的秘密一一自己动手做风筝,我即刻给他毁掉了。 D我中年时看到了一本儿童教育书时意识到了自己的错误,十分懊恼,终于 向弟弟道歉,求得了弟弟的宽恕。 17.“我”曾设想过哪两种补过的方法?“我”为什么无法补过,心只得沉重着?(3 18.“我的心也仿佛同时变了铅块,很重很重地堕下去了”此句用了什么修辞手 法?有什么表达效果?(3分) 19.对于中学生上网玩,社会上说法也是不一的,你是如何看待这件事的?(3 七年级语文·第5页共10页
七年级语文·第 5 页 共 10 页 啊。”那么,我的心一定就轻松了,这确是一个可行的方法。有一回,我们会面的 时候,是脸上都已添刻了许多“生”的辛苦的条纹,而我的心很沉重。我们渐渐 谈起儿时的旧事来,我便叙述到这一节,自说少年时代的胡涂。“我可是毫不怪你 啊。”我想,他要说了,我即刻便受了宽恕,我的心从此也宽松了吧。 “有过这样的事吗?”他惊异地笑着说.就像旁听着别人的故事一样。他什么 也不记得了。 全然忘却,毫无怨恨,又有什么宽恕之可言呢?无怨的恕,说谎罢了。 我还能希求什么呢?我的心只得沉重着。 15.文中所说的“精神的虐杀的这一幕”,具体指什么?(2 分) 16..对课文内容解说有误的一项是( ) (2 分) A.我向来不爱放风筝,原因是我认为这是没出息孩子所做的玩艺。 B.弟弟体弱多病非常喜欢风筝,看放风筝时欢呼跳跃,他的这些在我看来都是 笑柄,可鄙的。 C.我发现了弟弟的秘密——自己动手做风筝,我即刻给他毁掉了。 D.我中年时看到了一本儿童教育书时意识到了自己的错误,十分懊恼,终于 向弟弟道歉,求得了弟弟的宽恕。 17.“我”曾设想过哪两种补过的方法? “我”为什么无法补过,心只得沉重着?(3 分) 18.“我的心也仿佛同时变了铅块,很重很重地堕下去了”此句用了什么修辞手 法?有什么表达效果?(3 分) 1 9.对于中学生上网玩,社会上说法也是不一的,你是如何看待这件事的? (3 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