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2009学年度下学期期中调研考试 八年级语文试卷 总分 (三) 积累与运用(20分) 1、将词语中拼音所表示的汉字和错别字的改正字工整地写在田字格内(4分) (han)首低眉 (an)然失色 诚皇诚恐 粗制乱造 2、下列句子中画线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这行云流水般的歌声使所有在场的听众获得了极大的艺术享受 B.一方困难百方支援,被洪水冲得囊空如洗的灾区又重建了家园 C.这么好的天气去郊游,同学们可以在大自然中尽情地享受天伦之乐。 D.凡是优秀的演员,总能把剧中人物的内心世界表演得惟妙惟肖。 3、按要求默写(6分) ①刘禹锡的《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蕴含深刻哲理的句子是: ②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一诗摒弃了赠别诗常有的哀伤和悱恻,写得乐观开朗。其中劝慰 友人,最能表达诗人宽阔胸襟的两句是 ③“国家兴亡,匹夫有责”,所以诗人经常在诗词中表现出感国伤时的意味,请写出两句。 4.、今年5月10日是母亲节,班里准备在这天召开班会,班会的主题是“感谢母亲”。请你 按要求完成下列任务。(6分) 1)老师首先向同学们展示了这样一份调查结果统计表 项目 小学生 初中生 高中生 祝福母亲生日的 54% 91% 祝福同学生日的 92% 。。差值2% ①用简要的文字概述表格所反映的主要信息 (2分) ②作为初中生的我们,请根据表格内容,谈谈你的感受: 八年级语文·第1页共13页
八年级语文·第 1 页 共 13 页 2008-2009 学年度下学期期中调研考试 八年级语文试卷 一、积累与运用(20 分) 1、将词语中拼音所表示的汉字和错别字的改正字工整地写在田字格内(4 分 ) (hàn)首低眉 (àn )然失色 诚皇诚恐 粗制乱造 2、下列句子中画线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2 分 ) A.这行云流水般的歌声使所有在场的听众获得了极大的艺术享受。 B.一方困难百方支援,被洪水冲得囊空如洗的灾区又重建了家园。 C.这么好的天气去郊游,同学们可以在大自然中尽情地享受天伦之乐。 D.凡是优秀的演员,总能把剧中人物的内心世界表演得惟妙惟肖。 3、按要求默写(6 分) ①刘禹锡的《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蕴含深刻哲理的句子是: ②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一诗摒弃了赠别诗常有的哀伤和悱恻,写得乐观开朗。其中劝慰 友 人 , 最 能 表 达 诗 人 宽 阔 胸 襟 的 两 句 是 , “ , !” ③“国家兴亡,匹夫有责”,所以诗人经常在诗词中表现出感国伤时的意味,请写出两句。 “ , ! 4.、今年 5 月 10 日是母亲节,班里准备在这天召开班会,班会的主题是“感谢母亲”。请你 按要求完成下列任务。(6 分) (1)老师首先向同学们展示了这样一份调查结果统计表 项目 小学生 初中生 高中生 祝福母亲生日的 54% 66% 91% 祝福同学生日的 56% 86% 92% 差值 2% 20% 1% ①用简要的文字概述表格所反映的主要信息: (2 分) ②作为初中生的我们,请根据表格内容,谈谈你的感受: 一 二 三 总分 (一) (二) (三) (四)
(2分) (2)主持人要求每位同学说一句祝福母亲的话,并准备编辑成册,请你为这个册子设计一个 好听的名字。(6个字以内)(2分) 5、《西游记》里在护送唐僧去西天取经途中,机智灵活、疾恶如仇的是 憨态可掬、 好耍小聪明的是 ,法名是 忠诚老实、勤勤恳恳的是 。(2分) 二、阅读理解欣赏(44分) )阅读《赤壁》完成6~7题(4分)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6、诗歌开头为什么从一件不起眼的折戟写起?(2分) 7、选出对这首诗理解有误的一项。()(2分) A该诗开头从一件不起眼的折戟写起,很自然的引起后文对历史的咏叹。B“自将磨洗认前 朝”为后两句论史咏怀作铺垫,诗人心绪无法平静。 C诗人一反传统看法,认为若不是东风给周瑜以方便,胜者就可能是曹操,历史将重写。 D在这首咏史诗中,作者关注的重点是赤壁之战,以两位美女的命运来反映赤壁之战对东吴 政治军事形势的重大影响 (二)阅读《送东阳马生序》(节选),完成下列8-12题。(13分)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 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 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 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 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 八年级语文·第2页共13页
八年级语文·第 2 页 共 13 页 (2 分) (2)主持人要求每位同学说一句祝福母亲的话,并准备编辑成册,请你为这个册子设计一个 好听的名字。(6 个字以内)(2 分) 5、《西游记》里在护送唐僧去西天取经途中,机智灵活、疾恶如仇的是 ;憨态可掬、 好耍小聪明的是 ,法名是 ;忠诚老实、勤勤恳恳的是 。(2 分) 二、阅读理解欣赏(44 分) (一)阅读《赤壁》完成 6~7 题(4 分)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6、诗歌开头为什么从一件不起眼的折戟写起?(2 分) 7、选出对这首诗理解有误..的一项。( )(2 分) A 该诗开头从一件不起眼的折戟写起,很自然的引起后文对历史的咏叹。B “自将磨洗认前 朝”为后两句论史咏怀作铺垫,诗人心绪无法平静。 C 诗人一反传统看法,认为若不是东风给周瑜以方便,胜者就可能是曹操,历史将重写。 D 在这首咏史诗中,作者关注的重点是赤壁之战,以两位美女的命运来反映赤壁之战对东吴 政治军事形势的重大影响。 (二)阅读《送东阳马生序》(节选),完成下列 8-12 题。(13 分)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 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 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 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 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
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 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 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 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8、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4分) ①录毕,走送之( ②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③媵人持汤沃灌( ④左佩刀,右备容臭( 9、下列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组是()(2分) A.「烨然若神人 B.「腰白玉之环 判若两人 腰缠万贯 C.「右备容臭 D.「主人日再食 臭气相投 再接再厉 10、下列表述中,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2分) 略无慕艳意”、“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表现作者在艰苦的环境中一心向学的精神 B.描写富家子弟的豪华,是为了突出对自己穷酸生活的遗憾。 C.作者以“勤且艰”的求学经历,勉励马生勤奋学习。 文段内容告诉了我们这样一个道理:精神上的富足,能够战胜物质上的贫困 1、翻译下面句子。(3分) ①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 译 ②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译 12、思索作者的求学经历,就你感受最深的一点,谈谈所获得的启示。(2分) (三)阅读《定格一种倒下的姿势》,完成下列13-17题。(13分) 迄今没有见到为他们留下的影像定格他们倒在废墟里的姿势。也许根本就没有人为他们 留下过影像。但是,随着搜救人员一点点挖开瓦砾、水泥和砖块,我们依旧记住了这样一种倒 下的姿势: 八年级语文·第3页共13页
八年级语文·第 3 页 共 13 页 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 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 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 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8、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4 分) ①录毕,走.送之( ) ②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 ) ③媵人持汤沃.灌( ) ④左佩刀,右备容臭.( ) 9、下列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2 分) A. 烨然若.神人 B. 腰.白玉之环 判若.两人 腰.缠万贯 C. 右备容臭. D. 主人日再.食 臭.气相投 再.接再厉 10、下列表述中,不符合 ...文意的一项是( )(2 分) A.“略无慕艳意”、“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表现作者在艰苦的环境中一心向学的精神。 B.描写富家子弟的豪华,是为了突出对自己穷酸生活的遗憾。 C.作者以“勤且艰”的求学经历,勉励马生勤奋学习。 D.文段内容告诉了我们这样一个道理:精神上的富足,能够战胜物质上的贫困。 11、翻译下面句子。(3 分) ①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 译: ②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译: 12、 思索作者的求学经历,就你感受最深的一点,谈谈所获得的启示。(2 分) (三)阅读《定格一种倒下的姿势》,完成下列 13-17 题。(13 分) 迄今没有见到为他们留下的影像,定格他们倒在废墟里的姿势。也许根本就没有人为他们 留下过影像。但是,随着搜救人员一点点挖开瓦砾、水泥和砖块,我们依旧记住了这样一种倒 下的姿势:
21岁的幼儿园老师瞿万容,被扒岀废墟时,人们看到她扑在地上,用后背牢牢挡住 块塆塌的水泥板,紧紧护住自己怀里的一个孩子。 孩子只受了轻伤,呼吸很平稳,而年轻的女老师,却因为头部和背部骨折,早已停 这一幕,定格在“5·12汶川大地震”后的第二天,人们扒开绵竹市遵道镇欢 欢幼儿园废墟时的那一刻 在地震刹那间摧毁我们的家园后,从城市的碎片下,不止一处,人们看到这种凝固 的姿势。5月13日22时12分,震后第二天,德阳市看到了这种姿势。在汉旺镇东汽 中学的废墟下,年近50岁的教导主任谭干秋,张开双臂趴在课桌上,身下死死地护着4个学 生。他的后脑被楼板砸得深深凹下去,但4个学生都活了下来 5月14日7时,震后第三天,崇州市看到了这种姿势。当一夜未眠的搜救人员从怀 远镇中学塆塌的教学楼下找到吴忠洪的遗体时,这位45岁的英语老师背部向上弓曲着,双手 撑地,身下是两名已经死去的学生 5月14日早上,震后第三天,什邡市看到了这种姿势。搜救人员在龙居中心小学的 废墟里刨岀一个死去的女孑,她同样正努力护着3个孩子,而她的头已被砸下的重物削去 半。幸存师生仔细辨认,才认出那是学校最年轻的女老师向丽。 5月14日10时,震后第三天,绵阳市看到了这种姿势。在平武县南坝小学塌下的 一根钢筋水泥横梁下,48岁的代课女老师杜正香趴在瓦砾里,头朝着门的方向,双手死死地 各拉住一个孩子,胸前还护着3个孩子 汶川县也看到了这种姿势。当那里的幸存者们徒手搬开垮塌的映秀镇小学教学楼的 一角时,他们惊呆了:29岁的男老师张米亚跪扑在废墟上,双臂紧紧搂着两个孩子。孩子都 八年级语文·第4页共13页
八年级语文·第 4 页 共 13 页 21 岁的幼儿园老师瞿万容,被扒出废墟时,人们看到她扑在地上,用后背牢牢挡住 一块垮塌的水泥板,紧紧护住自己怀里的一个孩子。 孩子只受了轻伤,呼吸很平稳,而年轻的女老师,却因为头部和背部骨折,早已停 止呼吸。 这一幕,定格在“5·12 汶川大地震”后的第二天,人们扒开绵竹市遵道镇欢 欢幼儿园废墟时的那一刻。 在地震刹那间摧毁我们的家园后,从城市的碎片下,不止一处,人们看到这种凝固 的姿势。 5 月 13 日 22 时 12 分,震后第二天,德阳市看到了这种姿势。在汉旺镇东汽 中学的废墟下,年近 50 岁的教导主任谭千秋,张开双臂趴在课桌上,身下死死地护着 4 个学 生。他的后脑被楼板砸得深深凹下去,但 4 个学生都活了下来。 5 月 14 日 7 时,震后第三天,崇州市看到了这种姿势。当一夜未眠的搜救人员从怀 远镇中学垮塌的教学楼下找到吴忠洪的遗体时,这位 45 岁的英语老师背部向上弓曲着,双手 撑地,身下是两名已经死去的学生。 5 月 14 日早上,震后第三天,什邡市看到了这种姿势。搜救人员在龙居中心小学的 废墟里刨出一个死去的女子,她同样正努力护着 3 个孩子,而她的头已被砸下的重物削去一 半。幸存师生仔细辨认,才认出那是学校最年轻的女老师向丽。 5 月 14 日 10 时,震后第三天,绵阳市看到了这种姿势。在平武县南坝小学塌下的 一根钢筋水泥横梁下,48 岁的代课女老师杜正香趴在瓦砾里,头朝着门的方向,双手死死地 各拉住一个孩子,胸前还护着 3 个孩子。 汶川县也看到了这种姿势。当那里的幸存者们徒手搬开垮塌的映秀镇小学教学楼的 一角时,他们惊呆了:29 岁的男老师张米亚跪扑在废墟上,双臂紧紧搂着两个孩子。孩子都
还活着,这位平时爱唱歌的老师却已经离我们而去。他紧抱着孩子的手臂已经僵硬,为了救出 孩子,救援人员不得不含泪将手臂锯断 这样一种倒下的姿势,定格在他们生命的最后一瞬,尽管不能以影像的形式流传, 却足以在人们心间永久驻留。 这样一种倒下的姿势,定格了他们在这世上的最后一次努力,那就是用自己的生命 去换取他人 在这最后的瞬间,我相信没有功利的考量,来不及是非的权衡,而只有人性深处的 本真,以及人类心中永不泯灭的爱。再强大的自然伟力,也摧毁不了它。这种爱,足以战胜自 然的伟力,为生命支撑起一块的空间,尽管狭小局促,甚至狼狈,但是无比壮美 13、文章标题“定格一种倒下的姿势”有哪两重含义?(2分) 14、揣摩加点词的表达效果。(4分) (1)老师们倒下的姿势,基本上都有“紧紧护住”、“死死护着”、“死死拉着”这样的动 作,请你说说这些词语的作用。 (2)第6段中“他紧抱着孩子的手臂已经僵硬,为了救出孩子,救援人员不得不含泪将手臂 锯断。”这句话的加点词体现了救援人员怎样的心情? 15、请你说说对第10段中“这种爱,足以战胜自然的伟力,为生命支撑起一块的空间,尽管 狭小局促,甚至狼狈,但是无比壮美。”这句话的理解。(3分) 16、读完全文,请你给文中一位最让你感动的老师或老师群体写一句颁奖词。(要突出人物的 特点,有一定的文采,不超过60字)(4分) 八年级语文·第5页共13页
八年级语文·第 5 页 共 13 页 还活着,这位平时爱唱歌的老师却已经离我们而去。他紧抱着孩子的手臂已经僵硬,为了救出 孩子,救援人员不得不含泪将手臂锯断。 这样一种倒下的姿势,定格在他们生命的最后一瞬,尽管不能以影像的形式流传, 却足以在人们心间永久驻留。 这样一种倒下的姿势,定格了他们在这世上的最后一次努力,那就是用自己的生命 去换取他人。 在这最后的瞬间,我相信没有功利的考量,来不及是非的权衡,而只有人性深处的 本真,以及人类心中永不泯灭的爱。再强大的自然伟力,也摧毁不了它。这种爱,足以战胜自 然的伟力,为生命支撑起一块的空间,尽管狭小局促,甚至狼狈,但是无比壮美。 13、文章标题“定格一种倒下的姿势”有哪两重含义?(2 分) 14、揣摩加点词的表达效果。(4 分) (1)老师们倒下的姿势,基本上都有“紧紧护住”、“死死护着”、“死死拉着”这样的动 作,请你说说这些词语的作用。 (2)第 6 段中“他紧抱着孩子的手臂已经僵硬,为了救出孩子,救援人员不得不含泪 .....将手臂 锯断。”这句话的加点词体现了救援人员怎样的心情? 15、请你说说对第 10 段中“这种爱,足以战胜自然的伟力,为生命支撑起一块的空间,尽管 狭小局促,甚至狼狈,但是无比壮美。”这句话的理解。(3 分) 16、读完全文,请你给文中一位最让你感动的老师或老师群体写一句颁奖词。(要突出人物的 特点,有一定的文采,不超过 60 字)(4 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