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老师快乐语文决胜2010中考系列 专心、专注、专 掼蚤中才缗文措州央胜2010年中考,助推自主学习型状元(十) 北京市2010年高级中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语文冲刺满分专题讲座(精编版) 理解·感悟 约占36分 文言文阅读 (约占10分) ★题型示例★(见《考试说明》 以文言词语的含义为例: 2003年(《桃花源记》)解释下面词语(1)缘: (2)俨然 2004年(《出师表》)加点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此皆良实用心良苦B.晓畅军事家喻户 晓C.死节之臣节衣缩食D.计日而待千方百计 2005年(《醉翁亭记》)下列词语中“回”字与“峰回路转”中“回”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妙手回春B.蓦然回首C.回复短信D.回环往复 解释选段中加点的词语。(1)蔚然: (2)辄: 2006年(《岳阳楼记》)下列加点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樯倾楫摧 傾家荡产 忧谗畏 乐以忘忧C.去国怀乡 触目伤怀D.或异二者之为神情异常 解释下面加点词语的意思。(1)山岳潜形 (2)薄暮冥冥 (3)把酒临风 (4)予尝求古仁人之心尝: 2007年(《桃花源记》)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字的意思。(1)便要还家要 (2)欣然规往规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语句(实为词语考察)(1)才通人: (2便扶向路 2008年(《岳阳楼记》)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字的意思。(1)樯倾楫摧摧:(2)浮光跃 金金: (3)把酒临风把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语句(实为词语考察)(1)山岳潜形(2)长烟一空_(3)静影沉璧 2009年(《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1)舜发于畎亩之中发 (2)人恒过然后能改过: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语句。(实为词语考察) (1)饿其体肤 翻译 (2)行拂乱其所为翻译: 总结:从形式上看1.对比选择2.直接解释 从内容上看3.偶有古今义4.极少虚词 从选材出处看5.绝大多数都有注释6.没有注释的一定熟悉对比词 再以课文基本内容为例 2007年(《桃花源记》)请你用自己的话说出桃花源人与渔人的交谈都涉及了哪些内容。(3分答 2008年〔《岳阳楼记》)登楼者或“感极而悲”或“其喜洋洋”,这样的情怀分别源自他们怎样的人生经 历或思考?(用原文语句回答)答:“感极而悲”源自 “其喜洋洋”源自 2009年(《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阅读第②段,说出就“国”而言,“死于安乐”中的“安乐”指的是 什么。(3分)答 这样统计告诉我们:不瞎干活,不干瞎活。 ★考查内容★ 2.《曹刿论战》 《左传》 3.《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孟子》 4.《鱼我所欲也》 《孟子》 5.《扁鹊见蔡桓公》 《韩非子》 6.《邹忌讽齐王纳谏》 《战国策》 苏玉杰创新教学研究资料禁止非法传播! 信心+毅力+思考=成功1
苏老师快乐语文决胜 2010 中考系列 专心、专注、专业 苏玉杰创新教学研究资料禁止非法传播! 信心+毅力+思考=成功 1 苏玉杰中考语文特训决胜 2010 年中考,助推自主学习型状元(十) 北京市 2010 年高级中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语文冲刺满分专题讲座(精编版) 理解•感悟 约占 36 分 文言文阅读 (约占 10 分) ★题型示例★(见《考试说明》 以文言词语的含义为例: 2003 年(《桃花源记》)解释下面词语(1)缘:_____________(2)俨然:___________ 2004 年(《出师表》)加点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此皆良.实 用心良.苦 B.晓.畅军事 家喻户 晓.C.死节.之臣 节.衣缩食 D.计.日而待 千方百计. 2005 年(《醉翁亭记》)下列词语中“回”字与“峰回路转”中“回”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妙手回春 B.蓦然回首 C.回复短信 D.回环往复 解释选段中加点的词语。(1)蔚然:____________(2)辄.: 2006 年(《岳阳楼记》)下列加点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樯倾.楫摧 倾.家荡产 B.忧.谗畏 讥 乐以忘忧.C.去国怀.乡 触目伤怀.D.或异.二者之为 神情异.常 解释下面加点词语的意思。(1)山岳潜.形 潜: (2)薄.暮冥冥 薄: (3)把.酒临风 把: (4)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尝: 2007 年(《桃花源记》)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字的意思。(1)便要.还家 要:________________ (2)欣然规.往 规:________________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语句(实为词语考察)(1)才通人: (2)便扶向路: 2008 年(《岳阳楼记》)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字的意思。(1)樯倾楫摧. 摧.: (2)浮光跃 金. 金.: (3)把.酒临风 把.: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语句(实为词语考察)(1)山岳潜形___(2)长烟一空__(3)静影沉璧________ 2009 年(《生于忧患 死于安乐》)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1)舜发.于畎亩之中 发: (2)人恒过.然后能改 过: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语句。(实为词语考察) (1)饿其体肤 翻译: (2)行拂乱其所为 翻译: 总结:从形式上看 1.对比选择 2.直接解释 从内容上看 3.偶有古今义 4.极少虚词 从选材出处看 5.绝大多数都有注释 6.没有注释的一定熟悉对比词 再以课文基本内容为例: 2007 年(《桃花源记》)请你用自己的话,说出桃花源人与渔人的交谈都涉及了哪些内容。(3 分)答: 2008 年(《岳阳楼记》)登楼者或“感极而悲”或“其喜洋洋”,这样的情怀分别源自他们怎样的人生经 历或思考?(用原文语句回答)答:“感极而悲 ”源自 “其喜洋洋”源自 2009 年(《生于忧患 死于安乐》)阅读第②段,说出就“国”而言,“死于安乐”中的“安乐”指的是 什么。(3 分)答: 。 这样统计告诉我们:不瞎干活,不干瞎活。 ★考查内容★ 2.《曹刿论战》 《左传》 3.《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孟子》 4.《鱼我所欲也》 《孟子》 5.《扁鹊见蔡桓公》 《韩非子》 6.《邹忌讽齐王纳谏》 《战国策》
苏老师快乐语文决胜2010中考系列 专心、专注、专 8.《陈涉世家》 司马迁 9.《出师表》 诸葛亮 10.《桃花源记》 陶渊明 郦道元 13.《陋室铭》 刘禹锡 15.《小石潭记》 柳宗元 18.《醉翁亭记》 欧阳修 19.《岳阳楼记》 范仲淹 0.《记承天寺夜游》 苏轼 21.《读<孟尝君传>》 王安石 22.《送东阳马生序》 宋濂 【附7:文言文考点重点】 《曹刿论战》(《左传》)(原文参见附5) 注解:1、间(jin):参与。2、鄙:鄙陋这里指目光短浅3、徧,通遍:遍及,普遍。4、孚(f):信任 为人所信服。5、狱:诉讼案件。6、靡(mi):倒下.6、 7、忠之属也:这是尽了本职的一类 事情。忠,尽力做好本分的事。8、可以一战:就是“可以之 可凭借这个条件打一仗,可:可以:以 凭借。9、遂:就10、逐:追赶,这里是追击的意思。 经典考题:问:请用自己的话说出“曹刿请见”的原因。(3分)(西城一模) 答案要点:①齐国入侵鲁国(齐师伐我)②鲁庄公要迎战(公将战)③统治者不能深谋远虑(肉食者鄙) 评分标准:本题3分,每个要点1分 问:文中划线句子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对刻画曹刿这个人物有什么作用?(东城一模) 答案参考:内容上写出“乡人”的不“间”与“肉食者”的“鄙”,这样从侧面刻画(或反面衬托)出曹 刿的远谋及乐“间”,从而使曹刿这一爱国并有远见的智谋者形象丰满真实。(意思对即可) 问:文中的哪些地方表现了曹刿的“远谋”?(怀柔一模) 答案参考:表现曹刿“远谋”的地方有:在战争之前,曹刿就预见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在实战过程中, 不急于进攻和追击,表现了他在战略上的深谋远虑。评分:战争之前、实战过程中两个要点各1分 《生于优患,死于安乐》(《孟子》)(原文参见附5) 注解1、发,起,指被任用。举,被举用,被选拔。2、于是人也:(把重大责任)给这个人。是,指示代 词,这。也,用在前半句末了,表示停顿一下,后半句将要解释。3、必先苦其心志:一定要先使他的内 心痛苦。苦,形容词作使动用法,使……痛苦。4、行拂乱其所为:所行不顺,使他所做的事颠倒错乱 拂,拂逆,不顺,违背。所为,所行。乱,使……错乱。5、动心忍性:使他的心惊动,使他的性情坚韧 起来。动,使……惊动。忍,使……坚忍。6、曾益其所不能:增加他所不能做的,使他增长才干。曾 通“增”,增加。所,助词,与“不能”组成名词性短语,指代不能达到的对象。7、恒:常常。8、然后 能改:这样以后才能改过。9、衡于虑:思虑堵塞。衡,通“橫”,堵塞,指不顺。10、入则无法家拂士 在国内,如果没有有法度的世臣和足以辅佐君主的贤士。入,在里面,指国内。法家,能坚持法度的大臣。 拂士,足以辅佐君主的贤士。拂,通“弼”,辅弼,辅佐。则,如果。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在国外,如果 没有敌对的国家或外来的祸患。出,在外面。指国外。敌国,势力、地位相等的国家。外患,外来的灾难 多指外部入侵。者,语气助词,表停顿。 《鱼我所欲也》(《孟子》)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 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 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 苏玉杰创新教学研究资料禁止非法传播! 信心+毅力+思考=成功2
苏老师快乐语文决胜 2010 中考系列 专心、专注、专业 苏玉杰创新教学研究资料禁止非法传播! 信心+毅力+思考=成功 2 8.《陈涉世家》 司马迁 9.《出师表》 诸葛亮 10.《桃花源记》 陶渊明 11.《三峡》 郦道元 13.《陋室铭》 刘禹锡 15.《小石潭记》 柳宗元 18.《醉翁亭记》 欧阳修 19.《岳阳楼记》 范仲淹 20.《记承天寺夜游》 苏 轼 21.《读<孟尝君传>》 王安石 22.《送东阳马生序》 宋 濂 【附 7:文言文考点重点】 《曹刿论战》(《左传》)(原文参见附 5) 注解:1、.间(jiàn):参与。2、鄙 :鄙陋.这里指目光短浅.3、徧,通遍:遍及,普遍。4、孚(fú):信任, 为人所信服。 5、狱:诉讼案件。 6、靡(mǐ):倒下.6、弗:不。7、忠之属也:这是尽了本职的一类 事情。忠,尽力做好本分的事。8、可以一战:就是“可以之一战”,可凭借这个条件打一仗,可:可以;以: 凭借。 9、遂:就 10、逐:追赶,这里是追击的意思。 经典考题:问:请用自己的话说出“曹刿请见”的原因。(3 分)(西城一模) 答案要点:①齐国入侵鲁国 (齐师伐我)②鲁庄公要迎战(公将战) ③统治者不能深谋远虑(肉食者鄙) 评分标准:本题 3 分,每个要点 1 分。 问:文中划线句子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对刻画曹刿这个人物有什么作用?(东城一模) 答案参考:内容上写出“乡人”的不“间”与“肉食者”的“鄙”,这样从侧面刻画(或反面衬托)出曹 刿的远谋及乐“间”,从而使曹刿这一爱国并有远见的智谋者形象丰满真实。(意思对即可) 问:文中的哪些地方表现了曹刿的“远谋”?(怀柔一模) 答案参考:表现曹刿“远谋”的地方有:在战争之前,曹刿就预见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在实战过程中, 不急于进攻和追击,表现了他在战略上的深谋远虑。评分:战争之前、实战过程中两个要点各 1 分。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孟子》) (原文参见附 5) 注解 1、发,起,指被任用。举,被举用,被选拔。2、于是人也:(把重大责任)给这个人。是,指示代 词,这。也,用在前半句末了,表示停顿一下,后半句将要解释。 3、必先苦其心志:一定要先使他的内 心痛苦。苦,形容词作使动用法,使……痛苦。 4、行拂乱其所为:所行不顺,使他所做的事颠倒错乱。 拂,拂逆,不顺,违背。所为,所行。 乱,使……错乱。5、动心忍性:使他的心惊动,使他的性情坚韧 起来。 动,使……惊动。忍,使……坚忍。6、曾益其所不能:增加他所不能做的,使他增长才干。曾, 通“增”,增加。所,助词,与“不能”组成名词性短语,指代不能达到的对象。 7、恒:常常。 8、然后 能改:这样以后才能改过。 9、衡于虑:思虑堵塞。衡,通“横”,堵塞,指不顺。10、入则无法家拂士: 在国内,如果没有有法度的世臣和足以辅佐君主的贤士。入,在里面,指国内。法家,能坚持法度的大臣。 拂士,足以辅佐君主的贤士。拂,通“弼”,辅弼,辅佐。 则,如果。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在国外,如果 没有敌对的国家或外来的祸患。出,在外面。指国外。敌国,势力、地位相等的国家。外患,外来的灾难, 多指外部入侵。者,语气助词,表停顿。 《鱼我所欲也》(《孟子》) 鱼 , 我 所欲也, 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 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 我所欲也, 义 , 亦 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 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 者,故不为苟得 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 如使人之所 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
苏老师快乐语文决胜2010中考系列 专心、专注、专 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通"避",下同)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 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 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 屑也 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 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 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注解1、得兼:即“兼得”,同时获得。2、取:选取,求取。3、荀得:苟且取得。这里是苟且偷生的意思。 4、患:祸患,灾难。5、辟:通“避”,躲避。6、如使:如果,假使。7、凡可以得生者:一切可以得到生 存的办法。者,……的办法。8、何不用也:什么手段不可用呢?9、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通过某种办法 就可以得到生存,但有的人不用。是,指示代词,指某种办法。10、非独:不单,不仅。11、勿丧:不丢 掉,不丧失。丧:丢失。12、呼尔而与之:意思是:(没有礼貌地)吆喝着给他(吃)。尔,助词。13、蹴: 用脚踢。14、不屑:因轻视而不肯接受,认为不值得,指不愿意接受。15、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如果不 辨别它是否合乎礼与义就接受优厚的俸禄。16、所识穷乏者得我与:所认识的穷困贫苦的人感激我得,通 “德”,恩惠,这里是感激的意思。17、乡为身死而不受:从前(为了“礼义”),宁愿死也不接受(施舍) 乡,通“向”,原先,从前。18、已:停止,放弃。19、本心:本来的思想,即义。20、是故:因此。 经典考题:问:本文反复论证了一个什么观点?主要用了哪些论证方法?(3分)答:本文论证的观点:人在 “生”与“义”不能兼顾时,应该舍生取义(1分),主要用了比喻论证、举例论证和对比论证等论证方法。 (答到任意2点即可,2分)。 问:文段“乡为身死而不受”一组句子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2分).答:对比论证法。强 调了人不能失去“本心”(论证了舍生取义的观点)。(2分) 问:“鱼”与“熊掌”在文中分别比喻什么?,文章以鱼与熊掌设喻的目的是什么?答:“鱼”比喻“生”, “熊掌”比喻“义”。文章以鱼与熊掌设喻,其目的是引出舍生取义的命题,同时暗含“生”与“义”孰轻 孰重的关系。 《扁鹊见蔡桓公》(《韩非子》) 扁鹊见蔡桓公,立有间,扁鹊曰:君有疾在腠理,不治将恐深。恒桓侯曰:¨寡人无疾。¨扁鹊 出,桓侯日:“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居十日,扁鹊复见曰:“君之病在肌肤,不治将益深。咂桓侯 不应。扁鹊出,桓侯又不悦。居十日,扁鹊复见曰:“君之病在肠胃,不治将益深。桓侯又不应。 扁鹊岀,桓侯又不悦。居十日,扁鹊望桓侯而还走。桓侯故使人问之,扁鹊曰:疾在腠理,汤熨 之所及也;在肌肤,针石之所及也;在肠胃,火齐之所及也;在骨髓,司命之所属,无奈何也。 今在骨髓,臣是以无请矣。“居五日,桓公体痛,使人索扁鹊,已逃秦矣,桓侯遂死。 注解1、有间(jian):一会儿。2、腠(cou)理:皮肤的纹理。3、好(hdo):喜欢。4、居:停,过。5 益:更加。6:还(xuan)走:转身就走,还,通“旋”,回转,走,小步快跑。7:故:特意。8:属:管, 掌握。9:奈何:怎么办、怎么样。10:无请,不再请求,意思是不再说话。11:索:寻找。12:遂:于是 就。13、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医生喜欢给没病的人治病,以此显示自己的本领。14、扁鹊望桓侯而还走: 扁鹊远远看见桓侯转身就跑。15、今在骨髓,臣是以无请也:现在(您的病)在骨髓里,因此我就不再请求 给您治病了 阝忌讽齐王纳谏》(《战国策》) 注解:1、形貌昳丽:容貌光艳美丽。昳:美丽。2、窥镜:照镜子。3、我孰与城北徐公美:我与城北徐 公相比哪一个美。孰与,用于比较。孰,疑问代词,谁,哪一个。徐公,人名。4、及:赶上,比得上。5 不自信:不相信自己(美)。宾语前置用法。6、孰视之:仔细地察看他。孰,同“熟”(shu),仔细。之,指 城北徐公。7、弗如远甚:远不如徐公美。8、暮寝而思之:夜晚躺在床上思考这件事情。暮,夜晚。寝, 躺,卧。之,代词,指妻、妾、客“美我”一事。9、私:动词,偏爱。10、王之蔽甚矣:被动句,大王 苏玉杰创新教学研究资料禁止非法传播! 信心+毅力+思考=成功3
苏老师快乐语文决胜 2010 中考系列 专心、专注、专业 苏玉杰创新教学研究资料禁止非法传播! 信心+毅力+思考=成功 3 何 不 用 也?使人 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 (通"避",下同)患者何不为 也?由是则生而 有 不 用 也;由是 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 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非独贤者有是 心 也 , 人皆有之 ,贤者能勿丧耳。 一 箪 食 ,一豆羹 ,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 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 之,乞人不 屑也。 万 钟 则 不辩礼义 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 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 得我与?乡 为 身 死 而不受, 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 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 身死而不受,今 为 所 识 穷乏者得 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 之谓失其本心。 注解 1、得兼:即“兼得”,同时获得。2、取:选取,求取。3、苟得:苟且取得。这里是苟且偷生的意思。 4、患:祸患,灾难。5、辟:通“避”,躲避。6、如使:如果,假使。7、凡可以得生者:一切可以得到生 存的办法。者,……的办法。8、何不用也:什么手段不可用呢?9、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通过某种办法 就可以得到生存,但有的人不用。是,指示代词,指某种办法。10、非独:不单,不仅。11、勿丧:不丢 掉,不丧失。丧:丢失。12、呼尔而与之:意思是:(没有礼貌地)吆喝着给他(吃)。尔,助词。13、蹴: 用脚踢。14、不屑:因轻视而不肯接受,认为不值得,指不愿意接受。15、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如果不 辨别它是否合乎礼与义就接受优厚的俸禄。16、所识穷乏者得我与:所认识的穷困贫苦的人感激我.得,通 “德”,恩惠,这里是感激的意思。17、乡为身死而不受:从前(为了“礼义”),宁愿死也不接受(施舍)。 乡,通“向”,原先,从前。18、已:停止,放弃。19、本心:本来的思想,即义。20、是故:因此。 经典考题:问:本文反复论证了一个什么观点?主要用了哪些论证方法?(3 分)答:本文论证的观点:人在 “生”与“义”不能兼顾时,应该舍生取义(1 分),主要用了比喻论证、举例论证和对比论证等论证方法。 (答到任意 2 点即可,2 分)。 问:文段“乡为身死而不受”一组句子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2 分).答:对比论证法。强 调了人不能失去“本心”(论证了舍生取义的观点)。(2 分) 问:“鱼”与“熊掌”在文中分别比喻什么? ,文章以鱼与熊掌设喻的目的是什么?答:“鱼”比喻“生”, “熊掌”比喻“义”。文章以鱼与熊掌设喻,其目的是引出舍生取义的命题,同时暗含“生”与“义”孰轻 孰重的关系。 《扁鹊见蔡桓公》(《韩非子》) 扁鹊见蔡桓公, 立有间,扁鹊曰: “君有疾在腠理,不治将恐深。 ”桓侯曰: “寡人无疾。 ”扁鹊 出,桓侯曰: “医之好治不病以 为功。”居十日, 扁鹊复见曰:“君 之病在肌肤,不治将益深。 ”桓侯 不应。扁鹊出 ,桓侯又不悦。居十日,扁鹊复 见曰:“君之病在 肠胃,不治将益深。 ”桓侯又不应。 扁 鹊 出 ,桓侯又 不悦。居十日,扁鹊望桓侯而还走。桓侯故使人问之,扁鹊曰:“疾在腠理,汤熨 之 所 及 也;在肌 肤,针石之所及也;在肠胃,火 齐之所及也;在骨髓,司命之所 属,无奈何也。 今 在 骨 髓,臣是 以无请矣。”居五 日,桓公体痛,使人索扁鹊,已 逃秦矣,桓侯遂死。 注解 1、有间(jiàn):一会儿。2、腠(còu)理:皮肤的纹理。3、好(hào):喜欢。4、居:停,过。5、 益:更加。6:还(xuán)走:转身就走, 还,通“旋”,回转,走,小步快跑。7:故:特意。8:属:管, 掌握。9:奈何:怎么办、怎么样。10:无请,不再请求,意思是不再说话。11:索:寻找。12:遂:于是、 就。13、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医生喜欢给没病的人治病,以此显示自己的本领。14、扁鹊望桓侯而还走: 扁鹊远远看见桓侯转身就跑。15、今在骨髓,臣是以无请也:现在(您的病)在骨髓里,因此我就不再请求 给您治病了。 《邹忌讽齐王纳谏》(《战国策》) 注解:1、形貌昳丽:容貌光艳美丽。昳:美丽。 2、窥镜:照镜子。3、我孰与城北徐公美:我与城北徐 公相比哪一个美。孰与,用于比较。孰,疑问代词,谁,哪一个。徐公,人名。4、及:赶上,比得上。 5、 不自信:不相信自己(美)。宾语前置用法。6、孰视之:仔细地察看他。孰,同“熟”(shú),仔细。之,指 城北徐公。 7、弗如远甚:远不如徐公美。8、暮寝而思之:夜晚躺在床上思考这件事情。暮,夜晚。寝, 躺,卧。之,代词,指妻、妾、客“美我”一事。 9、私:动词,偏爱。10、王之蔽甚矣:被动句,大王
苏老师快乐语文决胜2010中考系列 专心、专注、专 受蒙蔽很厉害。蔽,蒙蔽,这里指受蒙蔽。 经典考题:问:本文的结尾说:“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邹忌功不可没 请你具体说说邹忌功在何处。(海淀期末) 答案示例:邹忌以自己的家事喻指齐王的国事,巧妙劝谏齐威王,让齐威王认识到自己被偏爱自己的人、 害怕自己的大臣以及有求于自己的人蒙蔽已经很严重了,醒悟到纳谏除弊的必要性。(或:邹忌以自己受蒙 蔽推想到国君受蒙蔽,并以此巧妙劝谏齐威王认识到自己受蒙蔽之深的事实和纳谏除弊的必要性。) (邹忌以己推人1分,邹忌让齐王认识到自己受蔽之深并决心纳谏除弊1分,邹忌巧妙劝谏1分,意思对 即可) 问:邹忌能够成功劝谏的原因有哪些?(丰台一模 答案要点:忠君爱国、善于思考,善于讽谏,遇到明君。说明:4个要点,每个1分 问:用自己的话概括邹忌讽谏的结果。(石景山一模) 答案参考:①齐威王接受邹忌的谏言(善),②悬赏求谏(乃下令),③纳谏除弊(先是门庭若市后是虽欲 言无可进者),④使齐国强盛(皆朝于齐)。评分:共4分。每个要点1分 问:文段写齐威王的态度只用一个“善”字,而写发布命令的内容、群臣进谏的情况、修明政治的结果却 较详细。这样写有何好处?(3分)(燕山) 答案示例:因为写了后者,齐威王的一个“善”字就抵得了一大段描写。这一略一详,略得余味无穷,详 得具体生动(3分,意思对即可)。 问:邹忌劝谏齐威王的高明之处在哪里?(2分)(外地09中考) 答案示例:邹忌以日常生活小事设喻,由己及君,由家事到国事,以小见大,说服力强,让人易于接受 评分:共2分。意思对即可 问:本文中的“王之蔽甚矣”是一种谏,《曹刿论战》中的“忠之属也”也是一种谏,《捕蛇者说》中的“以 俟夫观人风者得焉”,可以认为是另一种形式的谏,进谏者都关注到了民意或民生。对此你是怎么理解的? (2分)(外地中考) 答案说明:开放性试题,学生言之成理即可。邹忌希望齐王广开言路、曹刿希望庄公取信于民、柳宗元希 望统治者能关心民众疾苦 《陈涉世家》(司马迁) 陈胜者,阳城人也,字涉。吴广者,阳夏人也,字叔。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辍耕之垄上 怅恨久之,日:苟富贵,无相忘。"佣者笑而应日:“若为佣耕,何富贵也?"陈涉太息日:“嗟乎 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諺戌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会天大 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陈胜、吴广乃谋日:“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 国可乎?ˉ陈胜日:天下苦秦久矣。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扶苏以数谏故 上使外将兵。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士 卒,楚人怜之。或以为死,或以为亡。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 吴广以为然。乃行卜。卜者知其指意,日:“足下事皆成,有功。然足下卜之鬼乎!陈胜、吴广喜, 念鬼,日:“此教我先威众耳。”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卒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 固以怪之矣。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夜篝火,狐鸣呼日“大楚兴,陈胜王”卒皆夜惊恐。旦 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 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将尉醉,广故数言欲亡,忿恚尉,令辱之,以激怒其众。尉果 笞广。尉剑挺,广起,夺而杀尉。陈胜佐之,并杀两尉。召令徒属曰:“公等遇雨,皆已失期,失 期当斩。藉弟令毋斩,而戍死者固十六七。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徒属皆曰:“敬受命。"乃诈称公子扶苏、项燕,从民欲也。袒右,称大楚。为坛而盟,祭以尉首 陈胜自立为将军,吴广为都尉。攻大泽乡,收而攻蕲。蕲下,乃令符离人葛婴将 铚、郧、苦、柘、谯,皆下之。行收兵。比至陈,车六七百乘,骑千余,卒数万人。攻陈,陈守 苏玉杰创新教学研究资料禁止非法传播! 信心+毅力+思考=成功4
苏老师快乐语文决胜 2010 中考系列 专心、专注、专业 苏玉杰创新教学研究资料禁止非法传播! 信心+毅力+思考=成功 4 受蒙蔽很厉害。蔽,蒙蔽,这里指受蒙蔽。 经典考题:问:本文的结尾说:“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邹忌功不可没。 请你具体说说邹忌功在何处。(海淀期末) 答案示例:邹忌以自己的家事喻指齐王的国事,巧妙劝谏齐威王,让齐威王认识到自己被偏爱自己的人、 害怕自己的大臣以及有求于自己的人蒙蔽已经很严重了,醒悟到纳谏除弊的必要性。(或:邹忌以自己受蒙 蔽推想到国君受蒙蔽,并以此巧妙劝谏齐威王认识到自己受蒙蔽之深的事实和纳谏除弊的必要性。) (邹忌以己推人 1 分,邹忌让齐王认识到自己受蔽之深并决心纳谏除弊 1 分,邹忌巧妙劝谏 1 分,意思对 即可) 问:邹忌能够成功劝谏的原因有哪些?(丰台一模) 答案要点:忠君爱国、善于思考,善于讽谏,遇到明君。说明:4 个要点,每个 1 分。 问:用自己的话概括邹忌讽谏的结果。(石景山一模) 答案参考:①齐威王接受邹忌的谏言(善),②悬赏求谏(乃下令),③纳谏除弊(先是门庭若市后是虽欲 言无可进者),④使齐国强盛(皆朝于齐)。 评分:共 4 分。每个要点 1 分。 问:文段写齐威王的态度只用一个“善”字,而写发布命令的内容、群臣进谏的情况、修明政治的结果却 较详细。这样写有何好处?(3 分)(燕山) 答案示例:因为写了后者,齐威王的一个“善”字就抵得了一大段描写。这一略一详,略得余味无穷,详 得具体生动(3 分,意思对即可)。 问:邹忌劝谏齐威王的高明之处在哪里?(2 分)(外地 09 中考) 答案示例:邹忌以日常生活小事设喻,由己及君,由家事到国事,以小见大,说服力强,让人易于接受。 评分:共 2 分。意思对即可。 问:本文中的“王之蔽甚矣”是一种谏,《曹刿论战》中的“忠之属也”也是一种谏,《捕蛇者说》中的“以 俟夫观人风者得焉”,可以认为是另一种形式的谏,进谏者都关注到了民意或民生。对此你是怎么理解的? (2 分)(外地中考) 答案说明:开放性试题,学生言之成理即可。邹忌希望齐王广开言路、曹刿希望庄公取信于民、柳宗元希 望统治者能关心民众疾苦。 《陈涉世家》(司马迁) 陈胜者,阳城人也,字涉。吴广者,阳夏人也,字叔。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辍耕之垄上, 怅恨久之,曰 :“苟富贵,无相 忘。”佣者笑而 应曰:“若为佣耕 ,何富贵也?”陈涉太息曰:“嗟 乎, 燕 雀 安 知鸿鹄之 志哉!” 二 世 元年七 月,发闾左讁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会天大 雨 , 道 不通,度 已失期。失期,法皆斩。陈胜、吴广乃谋曰:“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 国可乎? ”陈胜曰:“天下苦秦久矣。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 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扶苏以数谏故 , 上 使 外 将兵。今 或闻无罪,二世杀之。百姓多闻 其贤,未知其死也。项燕为楚将 ,数有功,爱士 卒 ,楚人怜之。或以 为死,或以为亡 。今诚以吾众诈自称 公子扶苏、项燕 ,为天下唱 ,宜多应者。” 吴广以为然。乃行卜。卜者知其指 意,曰:“足下事皆成,有功。然足下卜之鬼乎!”陈 胜、吴广喜, 念鬼,曰:“此教我先威众耳。”乃丹书帛曰 “陈胜王”,置人 所罾鱼腹中。卒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 , 固以怪之矣 。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 祠中,夜篝火 ,狐鸣呼曰“大楚兴,陈胜王 ”。卒皆夜惊 恐。旦 日 , 卒 中往往语 ,皆指目陈胜。 吴 广 素爱人 ,士卒多为用者。将尉醉,广故 数言欲亡,忿恚尉,令辱之,以 激怒其众。尉果 笞 广 。 尉剑挺, 广起,夺而杀尉。陈胜佐之,并杀两尉。召令徒属曰:“公等遇雨,皆已失期,失 期当斩。藉弟令毋 斩,而戍死者固十六七。且壮士不死即 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 乎!” 徒属皆曰: “敬受命。 ”乃诈称公子扶苏、项燕,从民欲也。袒右,称大楚。为坛而盟,祭以尉首。 陈 胜 自 立为将军 ,吴广为都尉。攻大泽乡,收而 攻蕲。蕲下,乃令符离人葛婴将 兵徇蕲以东。攻 铚、 酂、苦、柘 、谯,皆下之。行收兵。比至陈,车六七百乘,骑千余,卒数万人。攻陈,陈守
苏老师快乐语文决胜2010中考系列 专心、专注、专 令皆不在,独守丞与战谯门中。弗胜,守丞死,乃入据陈。数日,号令召三老、豪杰与皆来会计 事。三老、豪杰皆曰:“将军身被坚执锐,伐无道,诛暴秦,复立楚国之社稷,功宜为王。"陈涉乃 立为王,号为张楚。当此时,诸郡县苦秦吏者,皆刑其长吏,杀之以应陈涉 注解:1、尝:曾经。2、佣耕:被雇佣去给人耕地。佣,受人雇佣的人。3、辍:停止。4、之:去、往 5、怅:失望。6、荀:如果。7、无:不会。8、若:你。9、太息:长叹。10、燕雀:泛指小鸟。这里比喻 见识短浅的人。鸿:大雁。鸿鹄:天鹅。这里用“鸿鹄”比喻志向远大的人。11、发闾左:征调贫民百姓。 闾左,秦时贵右贱左,富者居住在闾右,贫者居在闾左所以,闾左为贫苦人民。12、謫:同“谪”,强迫。 13、屯:驻扎。14、皆次当行(hong):按照征发的编排次序,都应当前往。当,值 编次。15、会: 适逢,恰巧遇到。16、度(du0):估计。17、失期:误期,过了期限。18、亡:逃走。19、举大计:发动 大事。指起义。举,发动。20、等死:同样是死。21、死国:为国家大事而死。死:为…而死。这里的 死”是“死国可乎”中的“死”22、苦秦:即“苦于秦”,苦于秦朝(的统治)。苦:苦于。23、数(shu ω)谏:屡次进谏。24、将(jng)兵:统率军队。25、怜:爱戴。26、唱:同“倡”,首发、倡导。27、念 鬼:考虑卜鬼的事。念,考虑、思索。28、威众:威服众人。29、之:去、往30、次所:行军时临时驻扎 的地方。31、间令:暗使32、指目:指指点点,互相以目示意。33、忿恚(hu):使……恼怒。忿:愤怒 恚:恼怒。34、社稷:“社”是土地神,“稷”是谷神。后来社稷就用做国家的代称。35、刑:惩罚。 《出师表》(诸葛亮)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臣不懈 于内,忠志之土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 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 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氵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愚以为 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日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愚以为 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 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 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 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 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 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 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 祎、允之任也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 祎、允等之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臣不胜受恩 感激 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 注解:1、恢弘:发扬扩大。恢,大。弘,大,宽。这里是动词,也做“恢宏”。2、妄自菲薄:随意看轻自 己。妄,随意。菲薄,微薄,轻视。3、引喻失义:讲话不当。引喻,称引、比喻。喻:譬如.失义,失当, 违背大义。4、陟:提升。罚:惩罚。臧:表扬。否:批评。臧否:善恶,陟罚臧否:奖善惩恶。5、作奸 犯科:干不正当的事违犯法令。作奷,干坏事。科,科条,法令。6、简:挑选。拔:提升。遗:给予。7 悉:全部。8、裨:补。阙:通“缺”缺点,疏漏。9、性行淑均:性格品德善良平正。淑,善良。均,公 苏玉杰创新教学研究资料禁止非法传播! 信心+毅力+思考=成功5
苏老师快乐语文决胜 2010 中考系列 专心、专注、专业 苏玉杰创新教学研究资料禁止非法传播! 信心+毅力+思考=成功 5 令 皆 不 在,独守 丞与战谯门中。弗胜,守丞死, 乃入据陈。数日,号令召三老、 豪杰与皆来会计 事 。三老、豪杰 皆曰:“将军身被坚执锐 ,伐无道 ,诛暴秦,复立 楚国之社稷,功 宜为王。”陈涉乃 立 为 王 ,号为张 楚。当此时,诸郡县苦秦吏者, 皆刑其长吏,杀之以应陈涉。 注解:1、尝:曾经。 2、佣耕:被雇佣去给人耕地。佣,受人雇佣的人。3、辍:停止。4、 之:去、往。 5、怅:失望。6、苟:如果。7、无:不会。8、若:你。9、太息:长叹。10、燕雀:泛指小鸟。这里比喻 见识短浅的人。鸿:大雁。 鸿鹄:天鹅。这里用“鸿鹄”比喻志向远大的人。11、发闾左:征调贫民百姓。 闾左,秦时贵右贱左,富者居住在闾右,贫者居在闾左,所以,闾左为贫苦人民。12、讁:同“谪”,强迫。 13、屯:驻扎。14、皆次当行(háng):按照征发的编排次序,都应当前往。当,值。 次,编次。15、会: 适逢,恰巧遇到。16、度(duó):估计。17、失期:误期,过了期限。18、亡:逃走。19、举大计:发动 大事。指起义。 举,发动。20、等死:同样是死。21、死国:为国家大事而死。死:为.......而死。这里的 “死”是“死国可乎”中的“死”22、苦秦:即“苦于秦”,苦于秦朝(的统治)。苦:苦于。23、数(shu ò)谏:屡次进谏。 24、将(jiàng)兵:统率军队。25、怜:爱戴。 26、唱:同“倡”,首发、倡导。27、念 鬼:考虑卜鬼的事。念,考虑、思索。28、威众:威服众人。29、之:去、往 30、次所:行军时临时驻扎 的地方。31、间令:暗使 32、指目:指指点点,互相以目示意。33、忿恚(huì):使……恼怒。忿:愤怒。 恚:恼怒。34、社稷:“社”是土地神,“稷”是谷神。后来社稷就用做国家的代称。35、刑:惩罚。 《出师表》(诸葛亮) 先 帝 创 业未半而 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 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 卫之臣不懈 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 恢 弘 志 士之气; 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 忠谏之路也。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 以 昭 陛 下平明之 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侍 中 、侍郎 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愚以为 宫 中 之 事,事无 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 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将 军 向宠, 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 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 宠为督:愚以为 营 中 之 事,悉以 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 所。 亲 贤 臣,远 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 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先帝在时,每 与 臣 论 此事,未 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 、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 死节之臣,愿陛 下 亲 之 、信之, 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臣 本 布衣, 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 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 鄙,猥自枉屈, 三顾臣于草庐 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 , 奉 命 于 危难之间 ,尔来 二十有一年矣。 先 帝 知臣谨 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 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 以伤先帝之明, 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 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 祎、 允 之任也。 愿陛下托 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 祎、允等之 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臣不胜受恩 感激! 今 当 远 离,临表 涕零,不知所言。 注解:1、恢弘:发扬扩大。恢,大。弘,大,宽。这里是动词,也做“恢宏”。2、妄自菲薄:随意看轻自 己。妄,随意。菲薄,微薄,轻视。3、引喻失义:讲话不当。引喻,称引、比喻。喻:譬如. 失义,失当, 违背大义。4、陟:提升。罚:惩罚。臧:表扬。否:批评。 臧否:善恶,陟罚臧否:奖善惩恶。5、作奸 犯科:干不正当的事违犯法令。作奸,干坏事。科,科条,法令。6、简:挑选。拔:提升。遗:给予。7、 悉:全部。8、裨:补。阙:通“缺” 缺点,疏漏。.9、性行淑均:性格品德善良平正。淑,善良。均,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