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北京市高级中等学校招生考试 语文试卷 学校 姓名 准考证号 本试卷共12页,共五道大题,21道小题,满分120分。考 试时间150分钟。 在试卷和答题卡上准确填写学校名称、姓名和准考证号。 3. 试题答案一律填涂或书写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在答题卡上,选择题用2B铅笔作答,其他试题用黑色字迹 签字笔作答 5 考试结束,将本试卷、答题卡和草稿纸一并交回。 基础·运用(共21分) 1.欧阳询的字点画工妙,骨硬肉丰。古人评价其字的笔画“(斜钩)”具有“险而劲”的 特点。请你欣赏下面欧阳询的《九成宫醴泉铭》选帖,完成(1)一(2)题。(共5分) (1)欧阳询的这幅字帖属于 体(字 德功撫營皇“,学 宣隔 (斜钩)”体现了“劲而险”的特点。(2分) (2)下面是古人评价书法的四句话。根据这 庵海億方 幅字帖的特点,判断其中属于评价欧阳询《九 成宫醴泉铭》书法作品的一项是(3分) 人内兆逯在 A.如云鹄游天,群鸿戏海,行间茂密,实亦 隶终始乎1mm数的 越:;立 余,于今为天下第一。 C.如深山至人,硬瘦清寒,而神气充腴 青文式年 能令王者屈膝,非他刻可方驾也。 D.字之体势,一笔而成,偶有不连,而血脉 不断,及其连者,气脉通于隔行
2017 年北京市高级中等学校招生考试 语 文 试 卷 学校 姓名 准考证号 考 生 须 知 1. 本试卷共 12 页,共五道大题,21 道小题,满分 120 分。考 试时间 150 分钟。 2. 在试卷和答题卡上准确填写学校名称、姓名和准考证号。 3. 试题答案一律填涂或书写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4. 在答题卡上,选择题用 2B 铅笔作答,其他试题用黑色字迹 签字笔作答。 5. 考试结束,将本试卷、答题卡和草稿纸一并交回。 基础·运用(共 21 分) 1. 欧阳询的字点画工妙,骨硬肉丰。古人评价其字的笔画“(斜钩)”具有“险而劲”的 特点。请你欣赏下面欧阳询的《九成宫醴泉铭》选帖,完成(1)—(2)题。(共 5 分) (1)欧阳询的这幅字帖属于 体(字 体),其中“武”字第 笔的“ (斜钩)”体现了“劲而险”的特点。(2 分) (2)下面是古人评价书法的四句话。根据这 幅字帖的特点,判断其中属于评价欧阳询《九 成宫醴泉铭》书法作品的一项是(3 分) A. 如云鹄游天,群鸿戏海,行间茂密,实亦 难过。 B. 翰林苏子瞻书法娟秀,虽用墨太丰而韵有 余,于今为天下第一。 C. 如深山至人,硬瘦清寒,而神 气充腴, 能令王者屈膝,非他刻可方驾也。 D. 字之体势,一笔而成,偶有不连,而血脉 不断,及其连者,气脉通于隔行
2.名人故居是北京的历史文化名片。参观这些故居,是了解历史、感悟文化、汲取精神营 养的重要途径,请你根据要求,完成(1)一(4)题。(共10分) (1)下面是名人故居分布图。请你根据提示语,判断途中【甲】处是哪一位名人的故居。 (1分) 宋庆龄 故居 Q敬 鲁迅 【甲】 李大钊 故居 北 名人故居分布图 提示语:《骆驼祥子》描写社会各色人物,展现北平生活画卷。 答 (2)在鲁迅博物馆,四位同学观看了《朝花夕拾》的展品,联想这部散文集,颇有感触 下面是他们分别在参观记录本上写下的感受,其中比喻句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百草园见证了鲁迅美好的童年岁月,拔何首乌、摘覆盆子、捕鸟……那多彩的生活 场景,好像色彩斑斓的图画,然我沉醉其 B.长妈妈给童年的鲁迅讲故事,还为 他买《山海经》……这些小事如同涓涓细 流,流淌在鲁迅的记忆里,也让我看到了 15” 个普通人的淳朴与善良 C.藤野先生的无私帮助和真诚关怀 对于遭遇困境的鲁迅来说,犹如冬日的暖 阳,这样的老师让我肃然起敬
2. 名人故居是北京的历史文化名片。参观这些故居,是了解历史、感悟文化、汲取精神营 养的重要途径,请你根据要求,完成(1)—(4)题。(共 10 分) (1)下面是名人故居分布图。请你根据提示语,判断途中【甲】处是哪一位名人的故居。 (1 分) 提示语:《骆驼祥子》描写社会各色人物,展现北平生活画卷。 答: (2)在鲁迅博物馆,四位同学观看了《朝花夕拾》的展品,联想这部散文集,颇有感触。 下面是他们分别在参观记录本上写下的感受,其中比喻句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3 分) A. 百草园见证了鲁迅美好的童年岁月,拔何首乌、摘覆盆子、捕鸟……那多彩的生活 场景,好像色彩斑斓的图画,然我沉醉其 中。 B. 长妈妈给童年的鲁迅讲故事,还为 他买《山海经》……这些小事如同涓涓细 流,流淌在鲁迅的记忆里,也让我看到了 一个普通人的淳朴与善良。 C. 藤野先生的无私帮助和真诚关怀, 对于遭遇困境的鲁迅来说,犹如冬日的暖 阳,这样的老师让我肃然起敬
D.《朝花夕拾》在平静的叙述中富有深长的韵味,如同一首热烈而激昂的乐曲,令我 回味无穷 (3)下面是参观郭沫若故居后,一位同学写的参观记录和他未完成的一副对联。请你根据 他的参观记录,在对联处写出词语,将这副对联补充完整。(2分) 【参观记录】 时间:2017年4月13日 地点:郭沫若故居 郭沫若,四川乐山人 我国伟大的文学家。《女神》是他的第一本诗集,出版于1921年8月。《女神》开一 代新诗风,是中国自由诗的代表作。 他还是一位史学大家,潜心研究甲骨文 他制作的《屈原》是历史剧的先锋之作。 【对联】 上联:诗坛领袖, 新诗风,《女神》为自由诗典范 下联:话剧大家,改变老故事,《②》乃历史剧先锋 答 (4)校学生会准备举办介绍名人故居的专题展览,下面这段文字是为展览拟写的前言, 从上下文看,前两句中有一处标点符号使用不当,后三句中有一个句子两处表达欠妥,请你 分别找出来并加以修改。(4分) ①盛春时节,漫步京城,吸引你的是争艳的百花,还是静穆的名人故居。②轻唤一阵阵 袭人的花香只会令你享受身心的愉悦,而徜徉于一座座名人故居,却会让你经受精神的洗礼 ③走近为理想信念而不懈奋斗的李大钊,我们敬佩他的革命志向:走近为民族解放而四处奔 走的宋庆龄,我们赞叹她的爱国情怀;走近为唤醒民众而笔耕不辍的鲁迅,我们钦佩他的斗 争精神……④这些名人故居的静穆,仿佛在诉说着他们的平凡人生,展示着他们的崇高精神。 ⑤走进故居,亲近名人,去了解他们的人生,去传承他们的精神吧! 标点符号修改: 句子修改 默写(共6分) (1)山重水复疑无路 。(陆游《游山西村》)(1分) (2)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范仲淹《岳阳楼记》) (1分)
D. 《朝花夕拾》在平静的叙述中富有深长的韵味,如同一首热烈而激昂的乐曲,令我 回味无穷。 (3)下面是参观郭沫若故居后,一位同学写的参观记录和他未完成的一副对联。请你根据 他的参观记录,在对联处写出词语,将这副对联补充完整。(2 分) 【参观记录】 时间:2017 年 4 月 13 日 地点:郭沫若故居 郭沫若,四川乐山人 我国伟大的文学家。《女神》是他的第一本诗集,出版于 1921 年 8 月。《女神》开一 代新诗风,是中国自由诗的代表作。 他还是一位史学大家,潜心研究甲骨文。 他制作的《屈原》是历史剧的先锋之作。 【对联】 上联:诗坛领袖, ① 新诗风,《女神》为自由诗典范 下联:话剧大家,改变老故事,《 ② 》乃历史剧先锋 答: (4)校学生会准备举办介绍名人故居的专题展览,下面这段文字是为展览拟写的前言, 从上下文看,前两句中有一处标点符号使用不当,后三句中有一个句子两处表达欠妥,请你 分别找出来并加以修改。(4 分) ①盛春时节,漫步京城,吸引你的是争艳的百花,还是静穆的名人故居。②轻唤一阵阵 袭人的花香只会令你享受身心的愉悦,而徜徉于一座座名人故居,却会让你经受精神的洗礼。 ③走近为理想信念而不懈奋斗的李大钊,我们敬佩他的革命志向;走近为民族解放而四处奔 走的宋庆龄,我们赞叹她的爱国情怀;走近为唤醒民众而笔耕不辍的鲁迅,我们钦佩他的斗 争精神……④这些名人故居的静穆,仿佛在诉说着他们的平凡人生,展示着他们的崇高精神。 ⑤走进故居,亲近名人,去了解他们的人生,去传承他们的精神吧! 标点符号修改: 句子修改: 3. 默写(共 6 分) (1)山重水复疑无路, 。(陆游《游山西村》 )(1 分) (2)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范仲淹《岳阳楼记》 ) (1 分)
(3)在我国大西北,有历史名城,有塞外边关,有异域文化,有大漠风光……许多流传千 古的诗句都与它们相关。其中,你读过的两句诗是 。(每句诗中允许有一个不会写的字用拼音代 替)(2分) (4)李白在《行路难》中用“ ”两句诗来表达实 现人生理想的坚定信念。(2分) 文言文阅读(共9分) 阅读《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完成47题。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 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 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故日,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 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 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4.下列各组加点词句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分) A.天时不如地利自云先是闻秦时乱 B.地利不如人和至若春和景明 C.环二攻之而不胜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D.池非不深也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用现代汉语翻译词句。(2分 委而去之 翻译 6.依据全文对“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的理解恰 当的一项是(2分) 【甲】只要有规定的边疆界线,有限要的山河,有强大的武力,就能使人民安居乐业,巩固 国防,威慑天下 【乙】使人们定居下来保证他们不迁徙,靠划定边界是不行的:巩固国防靠山河的险峻是不 行的:威慑天下靠武力强大是不行的。 7.结合上下文和下面的【链接材料】,简要说明这段文字共同体现了怎样的思想。(3分) 【链接材料】
(3)在我国大西北,有历史名城,有塞外边关,有异域文化,有大漠风光……许多流传千 古 的 诗 句 都 与 它 们 相 关 。 其 中 , 你 读 过 的 两 句 诗 是 “ , ”。(每句诗中允许有一个不会写的字用拼音代 替)(2 分) (4)李白在《行路难》中用“ , ”两句诗来表达实 现人生理想的坚定信念。(2 分) 二、文言文阅读(共 9 分) 阅读《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完成 4-7 题。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 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 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故日,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 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 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4.下列各组加点词句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 分) A. 天时.不如地利 自云先是闻秦时.乱 B. 地利不如人和. 至若春和.景明 C. 环二攻之而不胜. 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D. 池.非不深也 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5.用现代汉语翻译词句。(2 分) 委而去之 翻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依据全文对“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的理解恰 当的一项是(2 分) 【甲】只要有规定的边疆界线,有限要的山河,有强大的武力,就能使人民安居乐业,巩固 国防,威慑天下。 【乙】使人们定居下来保证他们不迁徙,靠划定边界是不行的;巩固国防靠山河的险峻是不 行的;威慑天下靠武力强大是不行的。 7.结合上下文和下面的【链接材料】,简要说明这段文字共同体现了怎样的思想。(3 分) 【链接材料】
勾践说于国人曰:“寡人不知其力之不足也,而又与大国执仇,以暴露百姓之骨于中原, 此则寡人之罪也。寡人请更。”于是葬死者,问伤者,养生者:吊有忧,贺有喜;送往者, 迎来者:去民之所恶,补民之不足。……非其身之所种则不食,非其夫人之所织则不衣。十 年不收于国,民俱有三年之食。国之父兄请曰:“昔者夫差耻吾君于诸侯之国,今越国亦 矣,请报之。”……果行,国人皆劝。父勉其子,兄勉其弟,妇勉其夫,曰:“孰是君也 而可无死乎?”是故败吴于囿°,又败之于没,又郊败之 (选自《国语·勾践灭吴》) 注:①“勾践”春秋时期越国国君。他曾被吴王夫差打败。②“更”改正。③“节”节制 ④“劝”勉励。⑤“孰是君也,而可无死乎”谁有我们这么好的国君啊,能不为他拼死作战 吗?⑥“囿”古地名。⑦“没”古地名 名著阅读(10分) 8.下面是一副曾悬挂在山东曲阜孔府内的对联。这副对联可以让我们从多方面了解到孔子的 思想。请你从上、下联中各选择一个方面,并分别以【链接材料】一则语录中的相关内容为 例,简要说出你的认识。(4分) 上联:居家当思清内外别尊卑重勤俭择朋友有益于已 下联:处世尤宜慎言语守礼法远小人亲君子无愧于心 【链接材料】 ①子曰:子曰:“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主忠信。无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 (《论语·学而》) ②有子曰:“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 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论语·学而》) ③子夏问孝。子曰:“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 (《论语·为政》) ④或谓孔子曰:“子奚不为政?”子曰:“《书》云:孝乎惟孝,友于兄弟,施于有政。” 是亦为政,奚其为为政?”(《论语·为政》) ⑤林放问礼之本。子曰:“大哉问!礼,与其奢也,宁俭:丧,与其易也,宁戚。”(《论 语·八佾》) ⑥子曰:“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论语·里仁》)
勾践①说于国人曰:“寡人不知其力之不足也,而又与大国执仇,以暴露百姓之骨于中原, 此则寡人之罪也。寡人请更②。”于是葬死者,问伤者,养生者;吊有忧,贺有喜;送往者, 迎来者;去民之所恶,补民之不足。……非其身之所种则不食,非其夫人之所织则不衣。十 年不收于国,民俱有三年之食。国之父兄请曰:“昔者夫差耻吾君于诸侯之国,今越国亦节③ 矣,请报之。”…… 果行,国人皆劝④。父勉其子,兄勉其弟,妇勉其夫,曰:“孰是君也, 而可无死乎⑤?”是故败吴于囿⑥,又败之于没⑦,又郊败之。 (选自《国语·勾践灭吴》) 注:①“勾践”春秋时期越国国君。他曾被吴王夫差打败。②“更”改正。③“节”节制。 ④“劝”勉励。⑤“孰是君也,而可无死乎”谁有我们这么好的国君啊,能不为他拼死作战 吗?⑥“囿”古地名。⑦“没”古地名。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名著阅读(10 分) 8.下面是一副曾悬挂在山东曲阜孔府内的对联。这副对联可以让我们从多方面了解到孔子的 思想。请你从上、下联中各选择一个方面,并分别以【链接材料】一则语录中的相关内容为 例,简要说出你的认识。(4 分) 上联:居家当思清内外别尊卑重勤俭择朋友有益于已 下联:处世尤宜慎言语守礼法远小人亲君子无愧于心 【链接材料】 子曰:子曰:“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主忠信。无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 ( 《论语•学而》 ) 有子曰:“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 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 《论语•学而》 ) 子夏问孝。子曰:“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 ( 《论语•为政》 ) ④或谓孔子曰:“子奚不为政?”子曰:“《书》云:孝乎惟孝,友于兄弟,施于有政。” 是亦为政,奚其为为政?”( 《论语•为政》 ) ⑤林放问礼之本。子曰:“大哉问!礼,与其奢也,宁俭;丧,与其易也,宁戚。”( 《论 语•八佾》 ) ⑥子曰:“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论语•里仁》 ) 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