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2017年高考押题金卷语文试题 、本大题共8小题,共24分。阅读下面材料,完成1-8题 鸟虫篆文字大约产生和流行于春秋战国及秦汉两朝。它是对当时的社会用字 周之金文、秦之小篆、汉之缪篆的花写和美术化。郭沫若曾经说过,东周之后, 书史之性质变而为文饰,并称中国以文字为艺术品之习尚自此始。 人们爱美求美、追求新奇的心理,以及对定规的逆反情绪,反而激发出人们冲破 “定规”的热情,使一种原本规定在狭小范围内的艺术化文字,在之外的范围得 到发挥。秦汉时期印章是使命,神圣奇特,但又是人们普遍使用的凭信之物。作 为官印,规范森严,由不得自己去操心筹划;而作为私印,印章的主人理所当然 地要注意它明确的实用性,也理所当然地要重视象征着自己身份地位的“与己同 贵”印章的高妙艺术性。诸如对己用私印从钮制、形制、材质、制作手段等,乃 至于包括文字书体和艺术情趣诸方面都严加选择,从而自由地体现出印章主人及 制作者对美的追求和表达。这样,我们也就可以理解鸟虫篆文字何以能较多地出 现印章——明确地讲是出现在私印之中了。 鸟虫篆是对富有装饰图案美的篆字的美化。如果说,人们习惯于把篆字说成是每 个字即一幅画的“象形文字”的话,那么鸟虫篆则是极尽表达象形艺术之能 事,它不单是普通意义上的一字“象”一物,而是连字的每一个偏旁、部位,乃 至于一点一划都是从夔形、鸟迹等物象概括且夸张的千姿百态加以连缀组合的。 可见,鸟虫篆是一种追求华美奇妙情调的、经过浓妆艳饰的“精加工”的篆字 鸟虫篆印章总体来说是采用浓妆艳饰经过“精加工”的篆法,然而却是法无定法 而妙于审字度势、因印生法的。它很少有粗丑累赘的重复和令人厌倦的迂回盘回, 即使是同类文字的印章也是同字不同法的(如篆法的繁简、方圆;节奏的顺逆 缓急;制作的或铸、或凿、或琢),即使偶有同法,也是不同趣的(如风格的缜 密秀致或粗犷豪放)。此外,鸟虫篆印章的“精加工”,也仅仅是基于约定俗成 的文字“精加工”而已。入印的鸟虫篆是基于彼时社会通用的金文、小篆、缪篆 形体而花写的,它是演化为鸟虫篆的“谱”。鸟虫篆既有自由发挥的余地,但又 不能离谱,随意发挥。换句话说,鸟虫篆仍然是“字”,是美化和艺术化了的字, 鸟、虫、夔、鱼之类的羼入,在于强化丰富点画之美、形体之美、意境之美,而 不能改变它固有的“字”的属性,倘使字的属性彻头彻尾地为“画”所“消化” 和“吞食”,就有悖于追求闲雅的文字艺术化的初衷,反会使鸟虫篆印章陷入由 种种生物拼凑的、工艺性占据主导地位的图案。 鸟虫篆玺印,始兴于春秋而隆兴于两汉,后人对它的认识和尝试借鉴则是在明代 后叶。这时的篆刻家何震曾刻有“登之小雅”稍有鸟虫篆意味的印章,却被道技 俱佳的朱简斥之为“缪印”,可见当时人们对鸟虫篆印章的认识和理解是何等的 肤浅。自何震始,明末印人如甘旸、梁袭等数十家,都有鸟虫篆印章的篆刻,但 也仅是印人的偶尔为之。对鸟虫篆印章的热衷当以今世为最,追摹且发挥者比比 皆是,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百花齐放的盛况 1.下列对本文主旨的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A.鸟虫篆印章所使用的文字是对金文、小篆、缪篆等彼时社会用字的花写和美术 化 B.兴于春秋、源于私印的鸟虫篆印章,在篆法上基于约定俗成的文字而且因印生 法 C.鸟虫篆仍然是“字”,虽有生物图案的羼入,但不能因此改变它固有的“字 的属性
北京市 2017 年高考押题金卷语文试题 一、本大题共 8 小题,共 24 分。阅读下面材料,完成 1-8 题。 鸟虫篆文字大约产生和流行于春秋战国及秦汉两朝。它是对当时的社会用字── 周之金文、秦之小篆、汉之缪篆的花写和美术化。郭沫若曾经说过,东周之后, 书史之性质变而为文饰,并称中国以文字为艺术品之习尚自此始。 人们爱美求美、追求新奇的心理,以及对定规的逆反情绪,反而激发出人们冲破 “定规”的热情,使一种原本规定在狭小范围内的艺术化文字,在之外的范围得 到发挥。秦汉时期印章是使命,神圣奇特,但又是人们普遍使用的凭信之物。作 为官印,规范森严,由不得自己去操心筹划;而作为私印,印章的主人理所当然 地要注意它明确的实用性,也理所当然地要重视象征着自己身份地位的“与己同 贵”印章的高妙艺术性。诸如对己用私印从钮制、形制、材质、制作手段等,乃 至于包括文字书体和艺术情趣诸方面都严加选择,从而自由地体现出印章主人及 制作者对美的追求和表达。这样,我们也就可以理解鸟虫篆文字何以能较多地出 现印章──明确地讲是出现在私印之中了。 鸟虫篆是对富有装饰图案美的篆字的美化。如果说,人们习惯于把篆字说成是每 一个字即一幅画的“象形文字”的话,那么鸟虫篆则是极尽表达象形艺术之能 事,它不单是普通意义上的一字“象”一物,而是连字的每一个偏旁、部位,乃 至于一点一划都是从夔形、鸟迹等物象概括且夸张的千姿百态加以连缀组合的。 可见,鸟虫篆是一种追求华美奇妙情调的、经过浓妆艳饰的“精加工”的篆字。 鸟虫篆印章总体来说是采用浓妆艳饰经过“精加工”的篆法,然而却是法无定法 而妙于审字度势、因印生法的。它很少有粗丑累赘的重复和令人厌倦的迂回盘回, 即使是同类文字的印章也是同字不同法的(如篆法的繁简、方圆;节奏的顺逆、 缓急;制作的或铸、或凿、或琢),即使偶有同法,也是不同趣的(如风格的缜 密秀致或粗犷豪放)。此外,鸟虫篆印章的“精加工”,也仅仅是基于约定俗成 的文字“精加工”而已。入印的鸟虫篆是基于彼时社会通用的金文、小篆、缪篆 形体而花写的,它是演化为鸟虫篆的“谱”。鸟虫篆既有自由发挥的余地,但又 不能离谱,随意发挥。换句话说,鸟虫篆仍然是“字”,是美化和艺术化了的字, 鸟、虫、夔、鱼之类的羼入,在于强化丰富点画之美、形体之美、意境之美,而 不能改变它固有的“字”的属性,倘使字的属性彻头彻尾地为“画”所“消化” 和“吞食”,就有悖于追求闲雅的文字艺术化的初衷,反会使鸟虫篆印章陷入由 种种生物拼凑的、工艺性占据主导地位的图案。 鸟虫篆玺印,始兴于春秋而隆兴于两汉,后人对它的认识和尝试借鉴则是在明代 后叶。这时的篆刻家何震曾刻有“登之小雅”稍有鸟虫篆意味的印章,却被道技 俱佳的朱简斥之为“缪印”,可见当时人们对鸟虫篆印章的认识和理解是何等的 肤浅。自何震始,明末印人如甘旸、梁袠等数十家,都有鸟虫篆印章的篆刻,但 也仅是印人的偶尔为之。对鸟虫篆印章的热衷当以今世为最,追摹且发挥者比比 皆是,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百花齐放的盛况。 1.下列对本文主旨的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A.鸟虫篆印章所使用的文字是对金文、小篆、缪篆等彼时社会用字的花写和美术 化。 B.兴于春秋、源于私印的鸟虫篆印章,在篆法上基于约定俗成的文字而且因印生 法。 C.鸟虫篆仍然是“字”,虽有生物图案的羼入,但不能因此改变它固有的“字” 的属性
D.以追求文字艺术化为初衷的鸟虫篆玺印往往会避开工艺性占据主导地位的图 案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秦汉时期的私印不同于规范森严的官印,它能体现出印章主人及制作者对美的 追求和表达。 B.鸟虫篆极尽表达象形艺术之能事,利用概括、夸张等手法,将华美奇妙的情调 渗透在文字之中。 C.鸟虫篆印章的篆法妙于审字度势、因印生法,所刻印章一般不会出现累赘重复 或情趣相同的情况。 D.鸟虫篆是对金文、小篆等花写而成的,其追求的最高境界就是点画之美、形体 之美、意境之美。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郭沫若认为,中国从东周开始就有了以文字为艺术品的习尚,这与鸟虫篆的出 现有着直接的关系。 B.无论是钮制、形制、材质还是制作手段,秦汉时期的私印都有独到之处,这也 折射出人们爱美求美的心理。 C.鸟虫篆印章中同字不同法的艺术效果往往要依靠篆法的繁简、方圆,节奏的顺 逆、缓急,具体制作方法等来体现。 D.虽然鸟虫篆玺印兴起较早,但对它的认识和尝试则是在明代后叶,而对鸟虫篆 印章的热衷当以今世为最。 材料二:曾几何时,面对不义之举我们义愤填膺,大声(吼/喊)出“站住”“抓 贼”等震憾心灵的声音,让正义的力量扼断那双罪恶之手的腕骨。从何时起,我 们变得胆小懦弱,(粗鲁/粗哑)的言语只留给了身边的亲人与朋友。“”不是 放之四海皆准的真理,面对不法之徒,沉默是对他们的一种纵容,对善良人群的 一种犯罪。 大声喊叫会让一个长期压抑的人生理和心理都能够得到一次前所未有的解放,就 如同一场酣畅淋漓的痛哭可以消解内心(郁结/淤积)的块垒,而很少有人发现 大声说话也是内心情感的一种宣泄。活出你的个性,大声地说出你的心声,你的 生活可能会是另一种面貌,那时你就会觉得天原来可以这样湛蓝,水可以这样碧 绿,鸟鸣可以这样清脆,来去匆匆的人群,脸上写满了充实的忙碌和对未来生活 的憧憬 4.文中加点的词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震憾懦弱B.宣泄义愤填膺 C.清脆块垒D.湛蓝酣畅淋漓 5.依次选用文中括号里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A.吼粗哑淤积 B.喊粗哑郁结 C.吼粗鲁郁结 D.喊粗鲁淤积 6.在文中两处横线上依次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A.说话是银,沉默是金阳光灿烂在心中 B.沉默是最难驳倒的论辩阳光灿烂在心中 C.沉默是最难驳倒的论辩心中阳光灿烂 D.说话是银,沉默是金心中阳光灿烂
D.以追求文字艺术化为初衷的鸟虫篆玺印往往会避开工艺性占据主导地位的图 案。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秦汉时期的私印不同于规范森严的官印,它能体现出印章主人及制作者对美的 追求和表达。 B.鸟虫篆极尽表达象形艺术之能事,利用概括、夸张等手法,将华美奇妙的情调 渗透在文字之中。 C.鸟虫篆印章的篆法妙于审字度势、因印生法,所刻印章一般不会出现累赘重复 或情趣相同的情况。 D.鸟虫篆是对金文、小篆等花写而成的,其追求的最高境界就是点画之美、形体 之美、意境之美。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郭沫若认为,中国从东周开始就有了以文字为艺术品的习尚,这与鸟虫篆的出 现有着直接的关系。 B.无论是钮制、形制、材质还是制作手段,秦汉时期的私印都有独到之处,这也 折射出人们爱美求美的心理。 C.鸟虫篆印章中同字不同法的艺术效果往往要依靠篆法的繁简、方圆,节奏的顺 逆、缓急,具体制作方法等来体现。 D.虽然鸟虫篆玺印兴起较早,但对它的认识和尝试则是在明代后叶,而对鸟虫篆 印章的热衷当以今世为最。 材料二:曾几何时,面对不义之举我们义愤填膺,大声(吼/喊)出“站住”“抓 贼”等震憾心灵的声音,让正义的力量扼断那双罪恶之手的腕骨。从何时起,我 们变得胆小懦弱,(粗鲁/粗哑)的言语只留给了身边的亲人与朋友。“”不是 放之四海皆准的真理,面对不法之徒,沉默是对他们的一种纵容,对善良人群的 一种犯罪。 大声喊叫会让一个长期压抑的人生理和心理都能够得到一次前所未有的解放,就 如同一场酣畅淋漓的痛哭可以消解内心(郁结/淤积)的块垒,而很少有人发现 大声说话也是内心情感的一种宣泄。活出你的个性,大声地说出你的心声,你的 生活可能会是另一种面貌,那时你就会觉得天原来可以这样湛蓝,水可以这样碧 绿,鸟鸣可以这样清脆,来去匆匆的人群,脸上写满了充实的忙碌和对未来生活 的憧憬,。 4.文中加点的词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震憾 懦弱 B.宣泄 义愤填膺 C.清脆 块垒 D.湛蓝 酣畅淋漓 5.依次选用文中括号里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A.吼 粗哑 淤积 B.喊 粗哑 郁结 C.吼 粗鲁 郁结 D.喊 粗鲁 淤积 6.在文中两处横线上依次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A.说话是银,沉默是金 阳光灿烂在心中 B.沉默是最难驳倒的论辩 阳光灿烂在心中 C.沉默是最难驳倒的论辩 心中阳光灿烂 D.说话是银,沉默是金 心中阳光灿烂
7.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多少年来,老张作为街道办事处主任,勤勤恳恳,兢兢业业,任劳任怨,处理 事情公平公正,是无可厚非的。 B.高考前,学校专门安排了一次讲座,聘请相关专家就高考中应该注意的问题对 学生进行了具体而微的指导,使学生受益匪浅 C.在大好形势下,执黑棋一方走得非常不冷静,先是走出两手昏棋,几手后竟然 又鬼使神差地走出一着让人看不懂的败棋。 D.为了买一架钢琴,妻子结婚后就开始攒钱,如今,钢琴已经买回家了,闲暇时 妻子会坐下来弹着玩玩,其乐融融。 8.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句是() A.国家旅游局已开通“我要投诉举报”平台和“12301”服务热线,希望社会各 界积极提供各类违法违规行为的线索 B.实施全面二孩政策,将直接带动住房、教育、家政等方面,刺激扩大相关领域 的投资,并且还能增加就业机会。 C.中国发展的世界意义绝不只是共享中国发展的成功经验,从而帮助更多发展中 国家摆脱贫困,更是让世界享用价廉物美的制造业产品。 D.有人认为语文课堂教师应全面放手,有人认为学生的学习能力毕竟有限,应形 成“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对此我不敢苟同。 1.A(“感同身受”心里很感激,就象自己亲身领受到一样。指虽未亲身经历, 但感受就同亲身经历过一样。“感人至深”指受到的感动特别深。“实事求是” 指从实际情况出发,不夸大,不缩小,正确地对待和处理问题。通常指按照事物 的实际情况办事。“求真务实”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求真”就是指依据解放 思想、与时俱进的思想路线,去不断地认识事物的本质,把握事物的规律;“务 实”,则是要在这种规律性认识的指导下,去做、去实践。这个成语符合语境 不瘟不火,指戏曲不沉闷乏味,也不急促,恰到好处。也可指表演既不沉闷,也 不火爆。不温不火,性格温和,销售行情不火爆。) 2.B(A“对祖先的缅怀和感恩”C加大了……执法装备的质量D“故意刁难”语 意重复) 3.B4.A5.B 6.A(像-相) 7.C(起动:机器、仪表、电气设备等开始工作。启动:法令、规划、方案等开 始实施或进行。抹杀:一概不计,完全购销。扼杀:比喻压制、摧残使不能存在 或发展。徘徊:比喻事物在某个范围内来回波动。徜徉:闲游,安闲自在地步行。) 8.D(注意事理逻辑) 本大题共7小题,共24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3题。 送李材叔知柳州序① 曾巩 谈者谓南越偏且远,其风气与中州②异。故官者皆不欲久居,往往车船未行,辄 已屈指计归日。又咸小其官,以为不足事。其逆自为虑如此,故其至皆倾摇解弛 无忧且勤之心。其习俗从古而尔不然何自越与中国通已千余年而名能抚循其民者 不过数人邪?故越与闽、蜀,始俱为夷,闽、蜀皆已变,而越独尚陋,岂其俗不 可更与?盖吏者莫致其治教之意也。噫!亦其民之不幸也已
7.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多少年来,老张作为街道办事处主任,勤勤恳恳,兢兢业业,任劳任怨,处理 事情公平公正,是无可厚非的。 B.高考前,学校专门安排了一次讲座,聘请相关专家就高考中应该注意的问题对 学生进行了具体而微的指导,使学生受益匪浅。 C.在大好形势下,执黑棋一方走得非常不冷静,先是走出两手昏棋,几手后竟然 又鬼使神差地走出一着让人看不懂的败棋。 D.为了买一架钢琴,妻子结婚后就开始攒钱,如今,钢琴已经买回家了,闲暇时 妻子会坐下来弹着玩玩,其乐融融。 8.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句是() A.国家旅游局已开通“我要投诉举报”平台和“12301”服务热线,希望社会各 界积极提供各类违法违规行为的线索。 B.实施全面二孩政策,将直接带动住房、教育、家政等方面,刺激扩大相关领域 的投资,并且还能增加就业机会。 C.中国发展的世界意义绝不只是共享中国发展的成功经验,从而帮助更多发展中 国家摆脱贫困,更是让世界享用价廉物美的制造业产品。 D.有人认为语文课堂教师应全面放手,有人认为学生的学习能力毕竟有限,应形 成“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对此我不敢苟同。 1.A(“感同身受”心里很感激,就象自己亲身领受到一样。指虽未亲身经历, 但感受就同亲身经历过一样。“感人至深”指受到的感动特别深。“实事求是” 指从实际情况出发,不夸大,不缩小,正确地对待和处理问题。通常指按照事物 的实际情况办事。“求真务实”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求真”就是指依据解放 思想、与时俱进的思想路线,去不断地认识事物的本质,把握事物的规律;“务 实”,则是要在这种规律性认识的指导下,去做、去实践。这个成语符合语境。 不瘟不火,指戏曲不沉闷乏味,也不急促,恰到好处。也可指表演既不沉闷,也 不火爆。不温不火,性格温和,销售行情不火爆。) 2.B(A“对祖先的缅怀和感恩”C 加大了……执法装备的质量 D“故意刁难”语 意重复) 3.B 4.A 5.B 6.A(像-相) 7.C(起动:机器、仪表、电气设备等开始工作。启动:法令、规划、方案等开 始实施或进行。抹杀:一概不计,完全购销。扼杀:比喻压制、摧残使不能存在 或发展。徘徊:比喻事物在某个范围内来回波动。徜徉:闲游,安闲自在地步行。) 8.D(注意事理逻辑) 二、本大题共 7 小题,共 24 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9~13 题。 送李材叔知柳州序① 曾巩 谈者谓南越偏且远,其风气与中州②异。故官者皆不欲久居,往往车船未行,辄 已屈指计归日。又咸小其官,以为不足事。其逆自为虑如此,故其至皆倾摇解弛, 无忧且勤之心。其习俗从古而尔不然何自越与中国通已千余年而名能抚循其民者 不过数人邪?故越与闽、蜀,始俱为夷,闽、蜀皆已变,而越独尚陋,岂其俗不 可更与?盖吏者莫致其治教之意也。噫!亦其民之不幸也已
彼不知由京师而之越,水陆之道皆安行,非若闽溪、峡江、蜀栈之不测。则均之 吏于远,此非独优欤?其风气吾所谙之,与中州亦不甚异。起居不违其节,未尝 有疾。苟违节,虽中州宁能不生疾邪?其物产之美,果有荔子、龙眼、蕉、柑、 橄榄,花有素馨、山丹、含笑之属,食有海之百物,累岁之酒醋,皆绝于天下 人少斗讼,喜嬉乐。吏者唯其无久居之心,故谓之不可。如其有久居之心,奚不 可邪? 古之人为一乡一县,其德义惠爱尚足以薰蒸渐泽,今大者专一州,岂当小其官而 不事邪?令其得吾说而思之,人咸有久居之心,又不小其官,为越人涤其陋俗而 驱于治,居闽、蜀上。无不幸之叹,其事出千余年之表,则其美之巨细可知也。 然非其材之颖然迈于众人者不能也。官于南者多矣,予知其材之颖然迈于众人, 能行吾说者,李材叔而已。 材叔又与其兄公翊仕同年,同用荐者为县,入秘书省,为著作佐郎。今材叔为柳 州,公翊为象州,皆同时,材又相若也。则二州交相致其政,其施之速、势之便 可胜道也夫!其越之人幸也夫!其可贺也夫! (选自《曾巩集·卷四》) 【注】①李材叔:名献卿。②中州:中原地区,黄河中下游河南的古称。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非若闽溪、峡江、蜀栈之不测测:预料 B.则均之吏于远吏:官吏 C.其事出千余年之表表:年表 D.予知其材之颖然迈于众人颖:出众 10.下列句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3分) A.谈者谓南越偏且远命如南山石,四体康且直 B.闽、蜀皆已变,而越独尚陋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 C.彼不知由京师而之越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 D.则其美之巨细可知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 11、给文中划线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其习俗从古/而尔不然/何自越与中国通已千余年/而名能抚循/其民者不过数 人邪? B.其习俗从古/而尔不然/何自越与中国通已/千余年而名能抚循其民者/不过数 人邪? C.其习俗从古而尔/不然/何自越与中国通已千余年/而名能抚循其民者/不过数 人邪? D.其习俗从古而尔/不然/何自越与中国通已/千余年而名能抚循/其民者不过数 人邪? 12.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作者揭露自古以来官场对南越的偏见,感慨越人的不幸,并认为南越落后的主 要原因是偏远鄙陋。 B.南越交通便利,风俗气候与中原相近,只是人们不愿久居,才传言说那里落 C.古人治理乡县,能够以道德仁爱来教化百姓,无论治理之地是大是小,都应 当如此
彼不知由京师而之越,水陆之道皆安行,非若闽溪、峡江、蜀栈之不测。则均之 吏于远,此非独优欤?其风气吾所谙之,与中州亦不甚异。起居不违其节,未尝 有疾。苟违节,虽中州宁能不生疾邪?其物产之美,果有荔子、龙眼、蕉、柑、 橄榄,花有素馨、山丹、含笑之属,食有海之百物,累岁之酒醋,皆绝于天下。 人少斗讼,喜嬉乐。吏者唯其无久居之心,故谓之不可。如其有久居之心,奚不 可邪? 古之人为一乡一县,其德义惠爱尚足以薰蒸渐泽,今大者专一州,岂当小其官而 不事邪?令其得吾说而思之,人咸有久居之心,又不小其官,为越人涤其陋俗而 驱于治,居闽、蜀上。无不幸之叹,其事出千余年之表,则其美之巨细可知也。 然非其材之颖然迈于众人者不能也。官于南者多矣,予知其材之颖然迈于众人, 能行吾说者,李材叔而已。 材叔又与其兄公翊仕同年,同用荐者为县,入秘书省,为著作佐郎。今材叔为柳 州,公翊为象州,皆同时,材又相若也。则二州交相致其政,其施之速、势之便, 可胜道也夫!其越之人幸也夫!其可贺也夫! (选自《曾巩集•卷四》) 【注】①李材叔:名献卿。②中州:中原地区,黄河中下游河南的古称。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非若闽溪、峡江、蜀栈之不测 测:预料 B.则均之吏于远 吏:官吏 C.其事出千余年之表 表:年表 D.予知其材之颖然迈于众人 颖:出众 10.下列句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3 分) A.谈者谓南越偏且远 命如南山石,四体康且直 B.闽、蜀皆已变,而越独尚陋 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 C.彼不知由京师而之越 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 D.则其美之巨细可知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 11、给文中划线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其习俗从古/而尔不然/何自越与中国通已千余年/而名能抚循/其民者不过数 人邪? B.其习俗从古/而尔不然/何自越与中国通已/千余年而名能抚循其民者/不过数 人邪? C.其习俗从古而尔/不然/何自越与中国通已千余年/而名能抚循其民者/不过数 人邪? D.其习俗从古而尔/不然/何自越与中国通已/千余年而名能抚循/其民者不过数 人邪? 12.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作者揭露自古以来官场对南越的偏见,感慨越人的不幸,并认为南越落后的主 要原因是偏远鄙陋。 B.南越交通便利,风俗气候与中原相近,只是人们不愿久居,才传言说那里落 后。 C.古人治理乡县,能够以道德仁爱来教化百姓,无论治理之地是大是小,都应 当如此
D.唐宋八大家,是中国唐代韩愈、柳宗元和宋代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 黄庭坚、曾巩八位散文家的合称。他们先后掀起的古文革新浪潮,使诗文发展的 陈旧面貌焕然一新 13.把文中划横线的两个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其逆自为虑如此,故其至皆倾摇解弛,无忧且勤之心。(4分) (2)令其得吾说而思之,人咸有久居之心,又不小其官,为越人涤其陋俗而驱 于治,居闽、蜀上。(6分) 9.B考査对文言实词词义的理解能力。理解B做官,应是名词用作动词。 10.D项。考査对文言虚词词义的理解能力。理解B 解析:A项连词,表并列,又;B项连词,表转折;C项动词,去、往;D项不同, 第一个连词,表假设,译为那么,第二个连词,表并列,译为就。) 11.C项。考查文言文断句。能力层级为B级 解析:其习俗从古而尔,不然,何自越与中国通已千余年,而名能抚循其民者, 不过数人邪? 技巧通读文段明大意;实词、句法多联系;借助虚词定首位:句式、活用要明确 文史知识不容忽视。 12.C项。考查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以及文学常识的积累。分 析综合能力C、识记A 解析:A项,文中作者将南越的落后归罪于吏者,“盖吏者莫致其治教之意也”; B项,不是交通便利,只是虽“偏且远”但“水陆之道皆安行”;不是“人们” 不愿久居,而是官员。D项,不是黄庭坚,是王安石 13、(1)他们预先替自己考虑到这样的地步,所以他们到任后,全都动摇懈怠, 没有忧虑民生和勤勉办事的心思。(主要得分点:逆,预先;自为,为自,替自 己;倾摇,动遥;解弛,通懈,松懈,松驰。) (2)如果他们能得知我的主张而思索一番,人人都有长期供职(或长期居住) 的想法,又不认为官职小,替南越百姓荡涤不好的习俗,引导他们达到文明开化, 超过福建、四川。(主要得分点:令,如果,假设;得,得知、明白、听闻、获 悉;小,认为小,轻视,把它看得低一等;涤,荡涤,洗刷,改变;驱,引导 居……上,处在……之上,超过,超越。) 考査对浅易文言文的理解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理解及语言表达B 参考译文 一般人都说南越偏僻又遥远,那里的风俗习惯与中原不一相同。所以派去做官的 人都不打算长期在那里供职,往往车船还没出发,就已经扳着手指头在计算返回 的日期。他们又都嫌那里的官职小,认为不值得认真去做。他们预先替自己考虑 到这样的地步,所以他们到任后,全都动摇懈怠,没有忧虑民生和勤勉办事的心 思。这种风气自古以来就这样,若不是这样,为什么从南越同中原地区交往以来 已经一千多年了,但是说得上能够安抚那里百姓的官员,不超过几个人呢?所以 南越同福建、四川一样,最初都是蛮夷之地,福建、四川都已经变先进了,而唯 独南越这么不开化,难道那里的风俗不能改变吗?大概是因为官员没能尽到治理 教化的心意啊!唉!这也是南越百姓的不幸啊。 那些到南越做官的人不知道从京师开封去到南越,水上陆上的道路都能安全行 走,不像福建的溪流、三峡一段的长江、四川的栈道危险难料,那么同样是到远 地做官,南越这里不是特别优越吗?那里的风俗气候是我熟悉的,同中原相比也 不是差别很大。日常生活不违背季节,就不会生病。如果违背了节候,即使在中
D.唐宋八大家,是中国唐代韩愈、柳宗元和宋代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 黄庭坚、曾巩八位散文家的合称。他们先后掀起的古文革新浪潮,使诗文发展的 陈旧面貌焕然一新。 13.把文中划横线的两个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其逆自为虑如此,故其至皆倾摇解弛,无忧且勤之心。(4 分) (2)令其得吾说而思之,人咸有久居之心,又不小其官,为越人涤其陋俗而驱 于治,居闽、蜀上。(6 分) 9.B 考查对文言实词词义的理解能力。理解 B 做官,应是名词用作动词。 10.D 项。考查对文言虚词词义的理解能力。理解 B 解析:A 项连词,表并列,又;B 项连词,表转折;C 项动词,去、往;D 项不同, 第一个连词,表假设,译为那么,第二个连词,表并列,译为就。) 11.C 项。考查文言文断句。能力层级为 B 级 解析:其习俗从古而尔,不然,何自越与中国通已千余年,而名能抚循其民者, 不过数人邪? 技巧通读文段明大意;实词、句法多联系;借助虚词定首位;句式、活用要明确; 文史知识不容忽视。 12.C 项。考查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以及文学常识的积累。分 析综合能力 C、识记 A 解析:A 项,文中作者将南越的落后归罪于吏者,“盖吏者莫致其治教之意也”; B 项,不是交通便利,只是虽“偏且远”但“水陆之道皆安行”;不是“人们” 不愿久居,而是官员。D 项,不是黄庭坚,是王安石。 13、(1)他们预先替自己考虑到这样的地步,所以他们到任后,全都动摇懈怠, 没有忧虑民生和勤勉办事的心思。(主要得分点:逆,预先;自为,为自,替自 己;倾摇,动遥;解弛,通懈,松懈,松驰。) (2)如果他们能得知我的主张而思索一番,人人都有长期供职(或长期居住) 的想法,又不认为官职小,替南越百姓荡涤不好的习俗,引导他们达到文明开化, 超过福建、四川。(主要得分点:令,如果,假设;得,得知、明白、听闻、获 悉;小,认为小,轻视,把它看得低一等;涤,荡涤,洗刷,改变;驱,引导; 居……上,处在……之上,超过,超越。) 考查对浅易文言文的理解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理解及语言表达 B 参考译文 一般人都说南越偏僻又遥远,那里的风俗习惯与中原不一相同。所以派去做官的 人都不打算长期在那里供职,往往车船还没出发,就已经扳着手指头在计算返回 的日期。他们又都嫌那里的官职小,认为不值得认真去做。他们预先替自己考虑 到这样的地步,所以他们到任后,全都动摇懈怠,没有忧虑民生和勤勉办事的心 思。这种风气自古以来就这样,若不是这样,为什么从南越同中原地区交往以来 已经一千多年了,但是说得上能够安抚那里百姓的官员,不超过几个人呢?所以 南越同福建、四川一样,最初都是蛮夷之地,福建、四川都已经变先进了,而唯 独南越这么不开化,难道那里的风俗不能改变吗?大概是因为官员没能尽到治理 教化的心意啊!唉!这也是南越百姓的不幸啊。 那些到南越做官的人不知道从京师开封去到南越,水上陆上的道路都能安全行 走,不像福建的溪流、三峡一段的长江、四川的栈道危险难料,那么同样是到远 地做官,南越这里不是特别优越吗?那里的风俗气候是我熟悉的,同中原相比也 不是差别很大。日常生活不违背季节,就不会生病。如果违背了节候,即使在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