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试卷共六大题,21小题,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基础知识(每小题3分,共18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的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A.挣扎/挣钱 标识/识别 殷勤/殷红 模具/机械模仿 B.挚友/擎起伺候/窥伺 着实/着魔悄悄/悄寂无声 C.沙砾/闪烁 希冀/羽翼 须臾/谀辞 拔擢/耀武扬威 D.收讫/迄今 强劲/劲风 濡染/蠕动 懈怠/百战不殆 I D(A. zheng/zheng, zhi/shi, yin/yan, mu/mo: B. zhi/ qing, ci/si zhuo/zhao, qiao/qiao; C. jido, ji/yi, e, shuo: D. qi, jing, ru, dai 2.下面语段中画线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两种截然不同的选择,两种格格不入的人生,有的成为伟人,有的成为罪人。也 许没有一个人在为官之初就想祸国殃民,他们几乎都是雄心勃勃,想做一番为国 利民的大事业,然而,人生的种种物质利欲的诱惑,往往使这些人背叛了信仰和 理想。这些为数不多的反面角色,给后人带来了警示。在人生的分水岭上,何去 何丛,可不能掉以轻心啊! A.格格不入 B.雄心勃勃 C.何去何从 以轻心 2、A(A项,格格不入:格格,阻碍,隔阂。形容彼此不协调,不相容。不合语 境,改为“大相径庭”。B项,雄心勃勃:形容雄心很大,很有理想。C何去何 从:在重大问题上采取什么态度,决定做不做或怎么做。D掉以轻心:指对问题 漫不经心,不当回事。) 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2009国庆阅兵直播在各地34辆彩车通过天安门广场中心区时,天安门广场 上将展开一幅面积近2万平方米左右的《江山如此多娇》的巨型国画 B.过度劳累为何引起健康透支?有关专家认为,最严重的问题不是加班,而是 巨大的压力导致休息时间也无法彻底放松心情所致 C.原香港中文大学校长、被誉为光纤之父的高锟教授获得2009年诺贝尔物理学 奖,这一殊荣源自他在有关光在纤维中的传输以用于光学通信方面做出的突破性 成就。 D.我国在2009年里再次出台促进农业发展的一系列激励政策、调控政策和财政 政策,极大地激发和调动了广大农民的积极性 3、C(A项“近”、“左右”重复;B句式杂糅,去掉“所致”;D项语序不 当,将“一系列”提至“促进”的前面。) 4.下列各句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个不容否认的事实 是 要尽快提高国民的科学素质,一个最重要的途径就是在更大的范围内建立公众热 爱科学、理解科学、接受科学的现代科普理念,培养和启蒙国民科学精神的因子, ①据有关部门的一份中国公众科学素养调查报告显示,中国公众达到基本科学素 养水平的比例尚不到2% ②从横向和总体上看,当前我国国民的科学素质不容乐观 ③这种竞争,最终又必然体现为国民科学素质的竞争。 ④虽然从“天狗蚀日”的迷信,到今天凡有井水处皆争看日全食,我们的国民科 学素养,已经有了一个质的提高
本试卷共六大题,21 小题,满分为 150 分。考试时间 150 分钟。 一、基础知识(每小题 3 分,共 18 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的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 A.挣扎/挣钱 标识/识别 殷勤/殷红 模具/机械模仿 B.挚友/擎起 伺候/窥伺 着实/着魔 悄悄/悄寂无声 C.沙砾/闪烁 希冀/羽翼 须臾/谀辞 拔擢/ 耀武扬威 D.收讫/迄今 强劲/劲风 濡染/蠕动 懈怠/百战不殆 1、D(A.zhēng/zhèng,zhì/shí,yīn/yān,mú/mó; B.zhì/ qíng,cì/sì, zhuó/zháo,qiāo/qiǎo;C.jiǎo,jì/yì,ē,shuò;D.qì,jìng,rú,dài ) 2.下面语段中画线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两种截然不同的选择,两种格格不入的人生,有的成为伟人,有的成为罪人。也 许没有一个人在为官之初就想祸国殃民,他们几乎都是雄心勃勃,想做一番为国 利民的大事业,然而,人生的种种物质利欲的诱惑,往往使这些人背叛了信仰和 理想。这些为数不多的反面角色,给后人带来了警示。在人生的分水岭上,何去 何从,可不能掉以轻心啊! A.格格不入 B.雄心勃勃 C.何去何从 D.掉 以轻心 2、A(A 项,格格不入:格格,阻碍,隔阂。形容彼此不协调,不相容。不合语 境,改为“大相径庭”。B 项,雄心勃勃:形容雄心很大,很有理想。C 何去何 从:在重大问题上采取什么态度,决定做不做或怎么做。D 掉以轻心:指对问题 漫不经心,不当回事。) 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2009 国庆阅兵直播在各地 34 辆彩车通过天安门广场中心区时,天安门广场 上将展开一幅面积近 2 万平方米左右的《江山如此多娇》的巨型国画。 B.过度劳累为何引起健康透支?有关专家认为,最严重的问题不是加班,而是 巨大的压力导致休息时间也无法彻底放松心情所致。 C.原香港中文大学校长、被誉为光纤之父的高锟教授获得 2009 年诺贝尔物理学 奖,这一殊荣源自他在有关光在纤维中的传输以用于光学通信方面做出的突破性 成就。 D.我国在 2009 年里再次出台促进农业发展的一系列激励政策、调控政策和财政 政策,极大地激发和调动了广大农民的积极性。 3、C(A 项“近”、“左右”重复; B 句式杂糅,去掉“所致”; D 项语序不 当,将“一系列”提至“促进”的前面。) 4. 下列各句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一个不容否认的事实 是, 要尽快提高国民的科学素质,一个最重要的途径就是在更大的范围内建立公众热 爱科学、理解科学、接受科学的现代科普理念,培养和启蒙国民科学精神的因子。 ①据有关部门的一份中国公众科学素养调查报告显示,中国公众达到基本科学素 养水平的比例尚不到 2%。 ②从横向和总体上看,当前我国国民的科学素质不容乐观。 ③这种竞争,最终又必然体现为国民科学素质的竞争。 ④虽然从“天狗蚀日”的迷信,到今天凡有井水处皆争看日全食,我们的国民科 学素养,已经有了一个质的提高
⑤无论时下还是未来的竞争,都已经是以科技实力和经济实力为主的综合国力竞 争 A.②①⑤③④ B ④①②⑤③ C.①④⑤③② D.⑤③④②① 4、D.(⑤解说首句“不容否认的事实”;③“这种竞争”指⑤中的“综合国力 竞争”;④②转折关系的复句,指出我国国民的科学素质状况①进一步具体说明 我国国民的科学素质状况,引出后文“要尽快提高国民的科学素质”。) 二、本大题7小题,共35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9小题 乐恢字伯奇,京兆长陵人也。其父,为县吏,得罪于令,收将杀之。恢 年十一,常俯伏寺门,昼夜号泣。令闻而矜之,即解出亲。恢长好经学,事博士 焦永。永为河东太守,恢随之官,闭庐精诵,不交人物。后永以事被考,诸弟子 皆以通关被系,恢独曒然不污于法,遂笃志为名儒。性廉直介立,行不合己者, 虽贵不与交。信阳侯阴就,数致礼请恢,恢绝不答。 后仕本郡吏,太守坐法诛,故人莫敢往,恢独奔丧行服。归,复为功曹, 选举不阿,请托无所容。同郡杨政数众毁恢,后举政子为孝廉,由是乡里归之。 辟司空牟融府,会蜀郡太守第五伦代融为司空,恢以与伦同郡,不肯留,荐颍川 杜安而退。诸公多其行,连辟之,遂皆不应。 后征拜议郎。会车骑将军窦宪出征匈奴,恢教上书谏争,朝廷称其忠。 入为尚书仆射。是时河南尹王调、洛阳令李阜与窦宪厚善,纵舍自由。恢劾奏调、 阜,并及司隶校尉。诸所刺举,无所回避,贵戚恶之。宪弟夏阳侯瑰欲往候恢, 恢谢不与通。宪兄弟放纵,而忿其不附己。妻每谏恢曰:“昔人有容身避害,何 必以言取怨?”恢叹曰:“吾何忍素餐立人之朝乎?”遂上疏谏曰:“臣闻百王之 失,皆由权移于下。诸舅不宜干政王室,以示天下之私。政失不救,其极不测 方今之宜,上以义自割,下以谦自引。”书奏不省。 时窦太后临朝和帝未亲万机恢以意不得行乃称疾乞骸骨窦宪因是风厉州 郡迫胁恢遂饮药死弟子繚絰挽者数百人庶众痛伤之后窦氏诛帝始亲事恢门生何 融等上书陈恢忠节除子己为郎中 (节选自《后汉书·乐恢传》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恢谢不与通 谢:感谢 B.令闻而矜之,即解出亲矜:怜悯 C.诸公多其行,连辟之 多:称赞 D.得罪于令,收将杀之 收:拘禁 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不相同的一组是( 分 A.请托无所容 鱼,我所欲也 B.恢以与伦同郡,不肯留 契丹与吾约为兄弟,而皆背 晋以归梁 C.窦宪因是风厉州郡迫胁 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 不如因善遇之 D.后永以事被考 赵王岂以一璧之故 欺秦邪? 7.下列句子分为四组,全都直接表现乐恢“耿介”性格的一组( 分
⑤无论时下还是未来的竞争,都已经是以科技实力和经济实力为主的综合国力竞 争。 A. ②①⑤③④ B. ④①②⑤③ C.①④⑤③② D.⑤③④②① 4、D.(⑤解说首句“不容否认的事实”;③“这种竞争”指⑤中的“综合国力 竞争”;④②转折关系的复句,指出我国国民的科学素质状况①进一步具体说明 我国国民的科学素质状况,引出后文“要尽快提高国民的科学素质”。) 二、本大题 7 小题,共 35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5~9 小题。 乐恢字伯奇,京兆长陵人也。其父,为县吏,得罪于令,收将杀之。恢 年十一,常俯伏寺门,昼夜号泣。令闻而矜之,即解出亲。恢长好经学,事博士 焦永。永为河东太守,恢随之官,闭庐精诵,不交人物。后永以事被考,诸弟子 皆以通关被系,恢独曒然不污于法,遂笃志为名儒。性廉直介立,行不合己者, 虽贵不与交。信阳侯阴就,数致礼请恢,恢绝不答。 后仕本郡吏,太守坐法诛,故人莫敢往,恢独奔丧行服。归,复为功曹, 选举不阿,请托无所容。同郡杨政数众毁恢,后举政子为孝廉,由是乡里归之。 辟司空牟融府,会蜀郡太守第五伦代融为司空,恢以与伦同郡,不肯留,荐颍川 杜安而退。诸公多其行,连辟之,遂皆不应。 后征拜议郎。会车骑将军窦宪出征匈奴,恢数上书谏争,朝廷称其忠。 入为尚书仆射。是时河南尹王调、洛阳令李阜与窦宪厚善,纵舍自由。恢劾奏调、 阜,并及司隶校尉。诸所刺举,无所回避,贵戚恶之。宪弟夏阳侯瑰欲往候恢, 恢谢不与通。宪兄弟放纵,而忿其不附己。妻每谏恢曰:“昔人有容身避害,何 必以言取怨?”恢叹曰:“吾何忍素餐立人之朝乎?”遂上疏谏曰:“臣闻百王之 失,皆由权移于下。诸舅不宜干政王室,以示天下之私。政失不救,其极不测。 方今之宜,上以义自割,下以谦自引。”书奏不省。 时窦太后临朝和帝未亲万机恢以意不得行乃称疾乞骸骨窦宪因是风厉州 郡迫胁恢遂饮药死弟子縗絰挽者数百人庶众痛伤之后窦氏诛帝始亲事恢门生何 融等上书陈恢忠节除子己为郎中。 (节选自《后汉书·乐恢传》)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恢谢不与通 谢:感谢 B.令闻而矜之,即解出亲 矜:怜悯 C.诸公多其行,连辟之 多:称赞 D.得罪于令,收将杀之 收:拘禁 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不相同的一组是( )(3 分) A.请托无所容 鱼,我所欲也 B.恢以与伦同郡,不肯留 契丹与吾约为兄弟,而皆背 晋以归梁 C.窦宪因是风厉州郡迫胁 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 不如因善遇之 D.后永以事被考 赵王岂以一璧之故 欺秦邪? 7.下列句子分为四组,全都直接表现乐恢“耿介”性格的一组( )(3 分)
①后永以事被考,诸弟子皆以通关被系,恢独曒然不污于法 ②故人莫敢往,恢独奔丧行服 ③吾何忍素餐立人之朝乎 ④宪兄弟放纵,而忿其不附己 ⑤诸舅不宜干政王室,以示天下之私 ⑥恢以意不得行,乃称疾乞骸骨 A.①④⑤ B.②④⑥ C.②③⑥ D.①②⑤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来(3分) 高考资源 A.乐恢为人至孝。父亲因得罪了县令而被关押,年幼的乐恢昼夜痛哭不 已,他的行为让县令动了恻隐之心,最后父亲得以释放 B.蜀郡太守第五伦与乐恢是同郡,所以当第五伦取代牟融为司空时,乐 恢在推荐了杜安之后,坚决请退,表现了他为人正直的一面。 C.老师焦永“以事被考”后,乐恢“不污于法”,拒绝为他托关系找门 路;窦宪兄弟放纵,乐恢恨他们不依附自己,故不与他们交往 D.河南尹、洛阳令与权贵窦宪相互勾结,为非作歹,乐恢不畏权贵,上 书弹劾。乐恢还上书弹劾窦宪兄弟,因窦太后的庇护,劝谏不但没有成效,自己 反而被迫害而死 9.断句和翻译(10分) (1)用“/”给下面的文段断句(4分) 时窦太后临朝和帝未亲万机恢以意不得行乃称疾乞骸骨窦宪因是风厉州郡 迫胁恢遂饮药死弟子繚絰挽者数百人庶众痛伤之后窦氏诛帝始亲事恢门生何融 等上书陈恢忠节除子己为郎中 (2)翻译下面句子。 ①永为河东太守,恢随之官,闭庐精诵,不交人物。(3分) ②会车骑将军窦宪出征匈奴,恢数上书谏争,朝廷称其忠。(3 分) 5.A解析:谢:谢绝。 6.C解析:A助词,与后边动词组成名词性所字结构。B.和、同,介词。C.因 为,介词/趁、趁着,介词。D.意义均为“因为”,均用作介词。 7.D 8.C解析:“乐恢恨他们不依附自己”有误,说反了。 9.(1)时窦太后临朝/和帝未亲万机/恢以意不得行/乃称疾乞骸骨/窦宪因是风 厉州郡迫胁/恢遂饮药死/弟子繚絰挽者数百人/庶众痛伤之/后窦氏诛/帝始亲事 恢门生何融等上书陈恢忠节/除子己为郎中。(每错3个扣1分,扣完为止。 (2)①译文:焦永做了河东太守,乐恢跟随他到了官府,(他)闭门精心诵读, 不与(外界)人物交往。(关键字:“为”;“交”) ②译文:正赶上车骑将军窦宪要出征匈奴,乐恢多次上书谏命,朝廷称道他的忠 心。(关键字:“会”;“数”) 【参考译文】 乐恢字伯奇,京城长陵人。他的父亲是县里的小吏,得罪了县令,(县令)拘禁 了他并要把他杀死。乐恢当时十一岁,常常伏在官署门前昼夜不停地放声大哭
①后永以事被考,诸弟子皆以通关被系,恢独曒然不污于法 ②故人莫敢往,恢独奔丧行服 ③吾何忍素餐立人之朝乎 ④宪兄弟放纵,而忿其不附己 ⑤诸舅不宜干政王室,以示天下之私 ⑥恢以意不得行,乃称疾乞骸骨 A.①④⑤ B.②④⑥ C.②③⑥ D.①②⑤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来(3 分): 高考资源 A.乐恢为人至孝。父亲因得罪了县令而被关押,年幼的乐恢昼夜痛哭不 已,他的行为让县令动了恻隐之心,最后父亲得以释放。 B.蜀郡太守第五伦与乐恢是同郡,所以当第五伦取代牟融为司空时,乐 恢在推荐了杜安之后,坚决请退,表现了他为人正直的一面。 C.老师焦永“以事被考”后,乐恢“不污于法”,拒绝为他托关系找门 路;窦宪兄弟放纵,乐恢恨他们不依附自己,故不与他们交往。 D.河南尹、洛阳令与权贵窦宪相互勾结,为非作歹,乐恢不畏权贵,上 书弹劾。乐恢还上书弹劾窦宪兄弟,因窦太后的庇护,劝谏不但没有成效,自己 反而被迫害而死。 9.断句和翻译(10 分) (1)用“/”给下面的文段断句 (4 分) 时窦太后临朝和帝未亲万机恢以意不得行乃称疾乞骸骨窦宪因是风厉州郡 迫胁恢遂饮药死弟子縗絰挽者数百人庶众痛伤之后窦氏诛帝始亲事恢门生何融 等上书陈恢忠节除子己为郎中 (2)翻译下面句子。 ①永为河东太守,恢随之官,闭庐精诵,不交人物。(3 分) ②会车骑将军窦宪出征匈奴,恢数上书谏争,朝廷称其忠。(3 分) 5.A 解析:谢:谢绝。 6.C 解析:A 助词,与后边动词组成名词性所字结构。 B.和、同,介词。C.因 为,介词/趁、趁着,介词。D.意义均为“因为”,均用作介词。 7.D 8.C 解析:“乐恢恨他们不依附自己”有误,说反了。 9.(1)时窦太后临朝/和帝未亲万机/恢以意不得行/乃称疾乞骸骨/窦宪因是风 厉州郡迫胁/恢遂饮药死/弟子縗絰挽者数百人/庶众痛伤之/后窦氏诛/帝始亲事 /恢门生何融等上书陈恢忠节/除子己为郎中。(每错 3 个扣 1 分,扣完为止。) (2)①译文:焦永做了河东太守,乐恢跟随他到了官府,(他)闭门精心诵读, 不与(外界)人物交往。(关键字:“为”;“交”) ②译文:正赶上车骑将军窦宪要出征匈奴,乐恢多次上书谏命,朝廷称道他的忠 心。(关键字:“会”;“数”) 【参考译文】 乐恢字伯奇,京城长陵人。他的父亲是县里的小吏,得罪了县令,(县令)拘禁 了他并要把他杀死。乐恢当时十一岁,常常伏在官署门前昼夜不停地放声大哭
县令听到之后,非常同情他,就放出了他的父亲。长大后,乐恢喜好经学,跟随 博士焦永学习。焦永做了河东太守,乐恢跟随他到了官府,(他)闭门精心诵读, 不与(外界)人物交往。后来,焦永因事被劾查,其他弟子因为替焦永疏通关系 被拘禁,乐恢保持自己的清白而不玷污法律,立志成为有名的儒生。 后来在本郡做官,太守因犯法被杀,朋友中没有谁敢前往奔丧,只有乐恢为他服 丧。回来后,又做了功曹,推选、举荐从不偏袒,别人的请求、托付也从来没有 接受。同郡的杨政多次当众诋毁乐恢,后来(乐恢)举荐了杨政的儿子做了孝廉, 从此乡里的人都归附他。被征辟到司空牟融的府中,正赶上蜀郡太守第五伦代替 牟融做司空,乐恢因为与第五伦是同乡,(乐恢)不肯留下来,在举荐了颍川杜 安之后辞去官职。许多人都称赞他的行为,接连几次征辟他,他都没有答应。 后来征召他做了议郎。正赶上车骑将军窦宪要出征匈奴,乐恢多次上书谏命,朝 廷称道他的忠心。入朝为尚书仆射。这时,河南尹王调、洛阳令李阜和窦宪关系 密切,放纵家人胡作非为。乐恢弹劾王调、李阜以及司隶校尉。众多指责、荐举 (的事实),令(他们)无法回答,无从逃避,显贵的外戚们非常厌恶他。窦宪 的弟弟夏阳侯窦瑰想要问候乐恢,乐恢谢绝了他,不与他交往。窦宪兄弟两个行 为放纵,又愤恨乐恢不依附自己。妻子常常劝谏乐恢说:“古人有用保全自身来 躲避灾祸(的说法),你何必用自己的言论来招致别人的怨恨呢?”乐恢慨叹地 说:“我怎么能够容忍朝廷中那些尸位素餐之人呢?”于是上书劝谏说:“我听 说众多帝王的过失,都是由于权利下移造成的。国舅们不应该干预王室的事情, 以此显示天下是个人的天下。政治有了过失,如果不加补救,其结果不可预测。 当下应该做的是,帝王应以大义为重断绝这种联系,国舅应以谦逊为主自我反 思。”上书没有取得效果。 此时,窦太后临朝,和帝没有亲政,乐恢因为主张没有能够施行,于是称病回乡 窦宪因为这一缘故,迅速而又严厉地告知各州郡对乐恢进行逼迫、威胁。乐恢最 后饮药而死。(死后)穿丧服哀丧的弟子有几百人,广大百姓非常悲痛。后来, 窦氏被诛杀,和帝即位,乐恢的门生何融等上书陈述乐恢的忠心、气节,(和帝) 赐予乐恢的儿子乐己为郎中 10.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2)题。 岁 暮 杜甫 岁暮远为客,边隅还用兵。烟尘犯雪岭,鼓角动江城。 天地日流血,朝廷谁请缨?济时敢爱死?寂寞壮心惊! [注]①本诗作于唐代宗广德元年(763)末,时杜甫客居阆州(今四川阆 中)。②雪岭:又名雪山,在成都(今四川成都)西。雪岭临近松州、维州、保州(均 在今四川成都西北),杜甫作本诗时,三州已被吐蕃攻占 (1)诗人为什么会发出“寂寞壮心惊”的感慨?请结合全诗作简要分析。(3 分) 答 (2)这首诗使用了多种表达技巧,请举出两种并作赏析。(4分)
县令听到之后,非常同情他,就放出了他的父亲。长大后,乐恢喜好经学,跟随 博士焦永学习。焦永做了河东太守,乐恢跟随他到了官府,(他)闭门精心诵读, 不与(外界)人物交往。后来,焦永因事被劾查,其他弟子因为替焦永疏通关系 被拘禁,乐恢保持自己的清白而不玷污法律,立志成为有名的儒生。 后来在本郡做官,太守因犯法被杀,朋友中没有谁敢前往奔丧,只有乐恢为他服 丧。回来后,又做了功曹,推选、举荐从不偏袒,别人的请求、托付也从来没有 接受。同郡的杨政多次当众诋毁乐恢,后来(乐恢)举荐了杨政的儿子做了孝廉, 从此乡里的人都归附他。被征辟到司空牟融的府中,正赶上蜀郡太守第五伦代替 牟融做司空,乐恢因为与第五伦是同乡,(乐恢)不肯留下来,在举荐了颍川杜 安之后辞去官职。许多人都称赞他的行为,接连几次征辟他,他都没有答应。 后来征召他做了议郎。正赶上车骑将军窦宪要出征匈奴,乐恢多次上书谏命,朝 廷称道他的忠心。入朝为尚书仆射。这时,河南尹王调、洛阳令李阜和窦宪关系 密切,放纵家人胡作非为。乐恢弹劾王调、李阜以及司隶校尉。众多指责、荐举 (的事实),令(他们)无法回答,无从逃避,显贵的外戚们非常厌恶他。窦宪 的弟弟夏阳侯窦瑰想要问候乐恢,乐恢谢绝了他,不与他交往。窦宪兄弟两个行 为放纵,又愤恨乐恢不依附自己。妻子常常劝谏乐恢说:“古人有用保全自身来 躲避灾祸(的说法),你何必用自己的言论来招致别人的怨恨呢?”乐恢慨叹地 说:“我怎么能够容忍朝廷中那些尸位素餐之人呢?”于是上书劝谏说:“我听 说众多帝王的过失,都是由于权利下移造成的。国舅们不应该干预王室的事情, 以此显示天下是个人的天下。政治有了过失,如果不加补救,其结果不可预测。 当下应该做的是,帝王应以大义为重断绝这种联系,国舅应以谦逊为主自我反 思。”上书没有取得效果。 此时,窦太后临朝,和帝没有亲政,乐恢因为主张没有能够施行,于是称病回乡。 窦宪因为这一缘故,迅速而又严厉地告知各州郡对乐恢进行逼迫、威胁。乐恢最 后饮药而死。(死后)穿丧服哀丧的弟子有几百人,广大百姓非常悲痛。后来, 窦氏被诛杀,和帝即位,乐恢的门生何融等上书陈述乐恢的忠心、气节,(和帝) 赐予乐恢的儿子乐己为郎中。 10.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2)题。 岁 暮 ① 杜甫 岁暮远为客,边隅还用兵。烟尘犯雪岭②,鼓角动江城。 天地日流血,朝廷谁请缨?济时敢爱死?寂寞壮心惊! [注]①本诗作于唐代宗广德元年(763)末,时杜甫客居阆州(今四川阆 中)。②雪岭:又名雪山,在成都(今四川成都)西。雪岭临近松州、维州、保州(均 在今四川成都西北),杜甫作本诗时,三州已被吐蕃攻占。 (1)诗人为什么会发出“寂寞壮心惊”的感慨?请结合全诗作简要分析。(3 分) 答: (2)这首诗使用了多种表达技巧,请举出两种并作赏析。(4 分)
10.(1)边境发生战争,时局艰危,朝中无人为国分忧:岁末暮年,漂泊异乡, 政治上被冷落,孤独寂寞;诗人崇髙的责仼感、强烈的爱国感情与其艰难的处境, 报国愿望难以实现形成巨大反差。 (2)借代,如“烟尘”代边境战争;与后文“鼓角”相应,从视角和听觉两方 面突出了战争的紧张,渲染了时局的艰危。用典,如,“请缨”,典出《汉书·终 军传》;在诗句中暗示朝中无人为国分忧,借以表达诗人对国事的深深忧虑。 【诗歌鉴赏】唐代宗广德元年(763),杜甫五十二岁。这一年他在梓州,听说官 军大胜叛军,便写下了著名的《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诗。此后他到阆州,他又听 到了吐蕃进犯的消息,于是杜甫心忧天下,写下了这首《岁暮》诗。首联诗人交 待其客居他乡,在岁暮之际,听到了边境上传来外族入侵的消息。大唐刚刚经历 了安史之乱,内忧尚未完全平息,外患又接踵而至。所以首联语气看似平淡,却 包含了诗人忧国忧民的沉痛!颔联“烟尘”和“鼓角”借代指战争,战事推到了 雪岭,紧张的鼓角声使一向安静的江城骚动了起来。颈联作者目睹了战争的血腥 和惨烈,对唐朝君臣发出质问:“朝廷谁请缨?”面对强敌,作者怀疑朝中还会 有人请缨杀敌吗?尾联“济时敢爱死?”既是对全天下人的呐喊,特别是朝臣的 忠告,又是对自己的鼓励,真正忠君爱国的人,是把自己的生死置之度外的。但 “寂寞壮心惊”,点出了诗人此时的心境。诗人一方面远离朝廷的境遇,无法为 国分忧,无法施展抱负,徒有报国之心,另一方面诗人自己也是“岁暮”之人, 虽然想杀敌报国,但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啊,只能独自寂寞。 1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任选3题,多选按前3题计分)(6 分) (1) ,风霜高洁,水落而 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 (欧阳修《醉翁亭记》) (2)淇则有岸,隰则有 (《诗经·氓》) (3)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李商隐《锦瑟》) (4)多情应笑我,早生华 发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11.(1)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2)总角之宴言笑晏晏 (3)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4)人生如梦 尊还酹江 、论述类文章阅读(16分)
答: 10.(1)边境发生战争,时局艰危,朝中无人为国分忧;岁末暮年,漂泊异乡, 政治上被冷落,孤独寂寞;诗人崇高的责任感、强烈的爱国感情与其艰难的处境, 报国愿望难以实现形成巨大反差。 (2)借代,如“烟尘”代边境战争;与后文“鼓角”相应,从视角和听觉两方 面突出了战争的紧张,渲染了时局的艰危。用典,如,“请缨”,典出《汉书·终 军传》;在诗句中暗示朝中无人为国分忧,借以表达诗人对国事的深深忧虑。 【诗歌鉴赏】唐代宗广德元年(763),杜甫五十二岁。这一年他在梓州,听说官 军大胜叛军,便写下了著名的《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诗。此后他到阆州,他又听 到了吐蕃进犯的消息,于是杜甫心忧天下,写下了这首《岁暮》诗。首联诗人交 待其客居他乡,在岁暮之际,听到了边境上传来外族入侵的消息。大唐刚刚经历 了安史之乱,内忧尚未完全平息,外患又接踵而至。所以首联语气看似平淡,却 包含了诗人忧国忧民的沉痛!颔联“烟尘”和“鼓角”借代指战争,战事推到了 雪岭,紧张的鼓角声使一向安静的江城骚动了起来。颈联作者目睹了战争的血腥 和惨烈,对唐朝君臣发出质问:“朝廷谁请缨?”面对强敌,作者怀疑朝中还会 有人请缨杀敌吗?尾联“济时敢爱死?”既是对全天下人的呐喊,特别是朝臣的 忠告,又是对自己的鼓励,真正忠君爱国的人,是把自己的生死置之度外的。但 “寂寞壮心惊”,点出了诗人此时的心境。诗人一方面远离朝廷的境遇,无法为 国分忧,无法施展抱负,徒有报国之心,另一方面诗人自己也是“岁暮”之人, 虽然想杀敌报国,但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啊,只能独自寂寞。 1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任选 3 题,多选按前 3 题计分)(6 分) (1) , ,风霜高洁,水落而 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 (欧阳修《醉翁亭记》) (2)淇则有岸,隰则有 泮。 , 。 (《诗经·氓》) (3) ,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李商隐《锦瑟》) (4)多情应笑我,早生华 发。 , 。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11.(1)野芳发而幽香 佳木秀而繁阴(2)总角之宴 言笑晏晏 (3)沧海月明珠有泪 蓝田日暖玉生烟 (4)人生如梦 一尊还酹江 月 三、论述类文章阅读(16 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