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旅游学的研究对象、任务、方法 旅游学是现代新兴的一门综合性边缘学科。旅游学概论就是对 旅游学的概括论述。 第一节旅游的概念极其基本特征 旅游活动是综合性很强的社会现象,由于对旅游现象的认识不 同,形成几种关于旅游的定义,但至今没有统一、公认的定义
第一章 旅游学的研究对象、任务、方法 旅游学是现代新兴的一门综合性边缘学科。旅游学概论就是对 旅游学的概括论述。 第一节 旅游的概念极其基本特征 旅游活动是综合性很强的社会现象,由于对旅游现象的认识不 同,形成几种关于旅游的定义,但至今没有统一、公认的定义
一、旅游定义的分类 对旅游的定义可以从两个角度入手: 1、概念性(理论性)定义:它是对 各种旅游现象作综合性概括和抽象而 得出的定义,它适合于一般性地理解旅游现象。这种定义区别于特 殊旅游现象:如求知旅游、观光旅游、探险旅游等,是特殊旅游共 有的属性,也是日常思维中使用最广泛的定义法。 2、技术性(实践性)定义:多是为了调查和统计的目的,根据 人们外出目的和在外逗留时间及其他标准来划定旅游者的定义方法
一、旅游定义的分类 对旅游的定义可以从两个角度入手: 1、概念性(理论性)定义:它是对 各种旅游现象作综合性概括和抽象而 得出的定义,它适合于一般性地理解旅游现象。这种定义区别于特 殊旅游现象:如求知旅游、观光旅游、探险旅游等,是特殊旅游共 有的属性,也是日常思维中使用最广泛的定义法。 2、技术性(实践性)定义:多是为了调查和统计的目的,根据 人们外出目的和在外逗留时间及其他标准来划定旅游者的定义方法
主要针对旅游者时,采用此方法。 (二)国内外学者对旅游内涵 的不同认识 “旅游”的定义最早出现在1800 年的英国《牛津词典》上,定义为: 离开居住地,外出远行,又返回家中。 我国古代文献中早有“观光”一词。两千年前的《易经》观卦 中有:“观国之光,利用宾于王”的诗句;《左传》中也有“观光 上国”。目前,我国台湾地区、日本和韩国都曾使用“观光”一词 ,表示旅游活动,旅游管理机构称做“观光局
(二)国内外学者对旅游内涵 的不同认识 “旅游”的定义最早出现在1800 年的英国《牛津词典》上,定义为: 离开居住地,外出远行,又返回家中。 我国古代文献中早有“观光”一词。两千年前的《易经》观卦 中有:“观国之光,利用宾于王”的诗句;《左传》中也有“观光 上国”。目前,我国台湾地区、日本和韩国都曾使用“观光”一词 ,表示旅游活动,旅游管理机构称做“观光局”。 主要针对旅游者时,采用此方法
新中国成立后,为统一管理旅游活动, 1964年我国成立了“中国旅行游览事业管理 局”。观今所通用的“旅游”一词是“旅行”与 “游览”的合成词。“旅游”一词最为广泛的包含了各种旅游现象 目前国际上权威的旅游定义有以下几种: 1、1942年具有代表性的瑞士学者汉泽克尔和克拉普夫教授:“旅 游是非定居者的旅行和暂时居留而引起的现象和关系的总和。这些
新中国成立后,为统一管理旅游活动, 1964年我国成立了“中国旅行游览事业管理 局”。观今所通用的“旅游”一词是“旅行”与 “游览”的合成词。“旅游”一词最为广泛的包含了各种旅游现象 。 目前国际上权威的旅游定义有以下几种: 1、1942年具有代表性的瑞士学者汉泽克尔和克拉普夫教授:“旅 游是非定居者的旅行和暂时居留而引起的现象和关系的总和。这些
人不会导致长期定居,并且不从事任何 赚钱的活动。”这个定义的优点是不把 旅游看成是某种单纯的活动,并且指出 旅游会发广泛的社会关系。定义的缺 点是排除了商务旅游,使得在旅游活动 中一种定义的表现形式被排除。70年代该定义被“旅游科学专 家国际联合会”采用,称作“艾斯特定义(IASET)” 2、1966年法国学者让-梅特森:“旅游是一种消闲活动,它 包 括旅游或在离开定居地点较远的地方逗留。其目的在于消遣、 休息或是为了丰富他的经历和文化教养
人不会导致长期定居,并且不从事任何 赚钱的活动。”这个定义的优点是不把 旅游看成是某种单纯的活动,并且指出 旅游会引发广泛的社会关系。定义的缺 点是排除了商务旅游,使得在旅游活动 中一种定义的表现形式被排除。70年代该定义被“旅游科学专 家国际联合会”采用,称作“艾斯特定义(IASET)”. 2、1966年法国学者让-梅特森:“旅游是一种消闲活动,它 包 括旅游或在离开定居地点较远的地方逗留。其目的在于消遣、 休息或是为了丰富他的经历和文化教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