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2004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检测 九年级语文试卷 试卷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题号 总分 第I卷(选择题共23分) 3 值2 2 2 答案 寻分评卷人 、选出1-10题的正确答案,填在上表的相应位置。(23分)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殴伤(0u)掠起(lue) 徇情枉法(xn) 谆谆教诲(zhun) B.允许(rn)蜿蜒(won)无稽之谈(j) 提心吊胆(dioo) C.绰刀(cho)模型(mo) 大事渲染(xuan)锲而不舍(qe) D.庖官(bo)尴尬(g)相时而动(xing)转捩点(li) 2.词语中加点字解释不完全正确的是 A.谮害(诬陷,中伤) 虚张声势(扩大,夸张) B.媲美(匹敌,比得上) 恪遵功令(恭敬,谨慎) C.君子固穷(安守) 仗势倚情(倚仗) D.恃才放旷(依仗) 忙具衣冠(准备) 3.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是 A.他们打得你死我活,好像有不共戴天之仇。 B.人民组织起来和杀人放火、慘绝人寰的日寇英勇斗争 C.她妈妈一进来,我们全寝室的人不谋而合的站了起来。 D.听到这个消息,他觉得天在旋、地在转,头重脚轻,身子情不自禁地摇晃起来 4.对下列句子所用修辞方法的判断错误的一项是。 A.难道罗丹先生雕刻的《沉思者》《巴尔扎克》,不是和那大理石一样传之不朽吗?(反
1 2003-2004 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检测 九年级语文试卷 试卷满分 120 分,考试时间 120 分钟。 题号 一 二 三 四 五 总分 分数 第 I 卷(选择题 共 23 分) 得 分 评卷人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___。 A.殴.伤(ōu) 掠.起(lüè) 徇.情枉法(xún) 谆.谆教诲(zhūn) B.允.许(rǔn) 蜿.蜒(wān) 无稽.之谈(jī) 提心吊.胆(diào) C.绰.刀(chāo) 模.型(mó) 大事渲.染(xuàn) 锲.而不舍(qiè) D.庖.官(bāo) 尴尬.(gà) 相.时而动(xiàng) 转捩.点(lì) 2.词语中加点字解释不完全正确的是___。 A.谮.害(诬陷,中伤) 虚张.声势(扩大,夸张) B.媲.美(匹敌,比得上) 恪.遵功令(恭敬,谨慎) C.君子固.穷(安守) 仗势倚.情(倚仗) D.恃.才放旷(依仗) 忙具.衣冠(准备) 3.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是___。 A.他们打得你死我活,好像有不共戴天 ....之仇。 B.人民组织起来和杀人放火、惨绝人寰 ....的日寇英勇斗争。 C.她妈妈一进来,我们全寝室的人不谋而合 ....的站了起来。 D.听到这个消息,他觉得天在旋、地在转,头重脚轻,身子情不自禁 ....地摇晃起来。 4.对下列句子所用修辞方法的判断错误的一项是___。 A.难道罗丹先生雕刻的《沉思者》《巴尔扎克》,不是和那大理石一样传之不朽吗?(反 题 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分 值 2 2 2 2 2 2 2 3 3 3 答 案 一、选出 1-10 题的正确答案,填在上表的相应位置。(23 分) (23 分)
问) B.狂风抱起一层层巨浪,恶狠狠地把他们甩到悬崖上,把这些大块的翡翠摔成尘雾和碎 末。(拟人、借喻) C.旱烟袋终于走了,小姑年目送他。(借代) D.坝上坝下,刀切的一样,真平呀!(比喻) 没有语病且句意明确的一句是 A.有无自我批评的精神,是能够改正错误的关键。 B.在老师和同学的帮助下,使他学习成绩迅速提高。 C.妈妈嘱咐他一定要抽空去看看医生。 D.我们谈素质,往往偏重智育,其实,德育和美育也是不可或缺的。 6.下面的句子中,语言最得体的一项是 A.快退休的王老师在向同学们告别时深情地说:“十年寒窗今日别,谢谢同学们对我”。 B.某杂志社邀请某著名作家担任顾问,在聘书中写道:“您老荣幸地被聘请为我社的顾 问,我们感到无比的高兴。” C.周总理不幸逝世,噩耗传来,举国哀悼。 D.张老师,我们全班同学都很赏识您的教学方法。 7.下面语段空白处应填的句子是 每当夜幕将至的时候,山下亮起灿烂的万家灯火,山上闪烁着疏落的灯光 淡如烟,淡如雾,山野虚无,树也飘缈。 A.山上的黑暗被灯火照淡了,山下的黑暗被灯火照亮了 B.山下的黑暗被灯火照亮了,山上的黑暗被灯火照淡了 C.山下的灯火把黑暗照亮了,山上的灯火把黑暗照淡了 D.山上的灯火把黑暗照淡了,山下的灯火把黑暗照亮了 阅读下面的语段回谷后面的问题: 雨村听了也叹道:“这也是他们的孽障遭遇,亦非偶然,不然这冯渊如何偏只看上 了这英鄞这英莲受了拐子这几年折磨,才得了个路头,若果聚合了倒是件美事:偏又生出 这段事来|一且不要议论他人,只目今这官司如何剖断才好?”门子笑道:“老爷当年何 其明决,今日何反成个没主意的人了!小的听见老爷补升此任,系贾府王府之力:此薛蟠即 贾府之亲:老爷何不顺水行舟,做个人情将此案了结,日后也好去见贾王二公。”雨村道: “你说的何尝不是。但事关人命。蒙阜上隆恩起复委用正竭力图报之时岂可因私 枉法是实不忍为的。”门子听了冷笑道:“老爷说的自是正理,但如今世上是行不去 的!岂不闻古人说的‘大丈夫相时而动’,又说‘趋吉避凶者为君子’,依老爷这话不 但不能报效朝廷亦且自身不保:还要三思为妥。” 8.文中画线句子表明贾雨村心理活动正确的是 A.正中下怀,故作不忍 B.无所适从。 C.一心为权贵,心中又有些矛盾。 D.于心不忍,断然否决 2
2 问) B.狂风抱起一层层巨浪,恶狠狠地把他们甩到悬崖上,把这些大块的翡翠摔成尘雾和碎 末。(拟人、借喻) C.旱烟袋终于走了,小姑年目送他。(借代) D.坝上坝下,刀切的一样,真平呀!(比喻) 5.没有语病且句意明确的一句是___。 A.有无自我批评的精神,是能够改正错误的关键。 B.在老师和同学的帮助下,使他学习成绩迅速提高。 C.妈妈嘱咐他一定要抽空去看看医生。 D.我们谈素质,往往偏重智育,其实,德育和美育也是不可或缺的。 6. 下面的句子中,语言最得体的一项是 A.快退休的王老师在向同学们告别时深情地说:“十年寒窗今日别,谢谢同学们对我”。 B.某杂志社邀请某著名作家担任顾问,在聘书中写道:“您老荣幸地被聘请为我社的顾 问,我们感到无比的高兴。” C.周总理不幸逝世,噩耗传来,举国哀悼。 D.张老师,我们全班同学都很赏识您的教学方法。 7.下面语段空白处应填的句子是___。 每当夜幕将至的时候,山下亮起灿烂的万家灯火,山上闪烁着疏落的灯光;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淡如烟,淡如雾,山野虚无,树也飘缈。 A.山上的黑暗被灯火照淡了,山下的黑暗被灯火照亮了 B.山下的黑暗被灯火照亮了,山上的黑暗被灯火照淡了 C.山下的灯火把黑暗照亮了,山上的灯火把黑暗照淡了 D.山上的灯火把黑暗照淡了,山下的灯火把黑暗照亮了 阅读下面的语段回答后面的问题: 雨村听了也叹道:“这也是他们的孽障遭遇,亦非偶然,不然这冯渊如何偏只看上 了这英莲?这英莲受了拐子这几年折磨,才得了个路头,若果聚合了,倒是件美事;偏又生出 这段事来!——且不要议论他人,只目今这官司如何剖断才好?”门子笑道:“老爷当年何 其明决,今日何反成个没主意的人了!小的听见老爷补升此任,系贾府王府之力;此薛蟠即 贾府之亲:老爷何不顺水行舟,做个人情,将此案了结,日后也好去见贾王二公。”雨村道: “你说的何尝不是。但事关人命, 蒙皇上隆恩起复委用, 正竭力图报之时,岂可因私 枉法,是实不忍为的。”门子听了冷笑道:“老爷说的自是正理,但如今世上是行不去 的!岂不闻古人说的‘大丈夫相时而动’,又说‘趋吉避凶者为君子’,依老爷这话,不 但不能报效朝廷,亦且自身不保:还要三思为妥。” 8.文中画线句子表明贾雨村心理活动正确的是_________。 A.正中下怀,故作不忍。 B.无所适从。 C.一心为权贵,心中又有些矛盾。 D.于心不忍,断然否决
9.门子冷笑是在嘲讽贾雨村。 A.断案不公,忘恩负义 B.徇情枉法,辜负皇恩 C.老奸巨滑,假装正经。 D.官场之势,一窍不通。 10.贾雨村问门子“这官司如何剖断才好”的用意是。 A.谋深算,故意问门子,以达到某种目的 B.要报效朝廷,公正断案,征求下属意见 C.案情不清,进退为难,只得向门子请教 D.遇到故人,虚心请教,以示重用门子。 第Ⅱ卷(共97分) 得分评卷人 二、(23分) 根据原文将下面11-13题中的句子补充完整。(10分) 11.年少万兜鍪 12.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 13.杜甫《羌村(其三)》一诗中,叙述父老们话语的诗句 阅读下面文段,回答第14-18题(13分) 广既从大将军青击匈奴,既出塞,青捕虏知单于所居,乃自以精兵走之,而令广并于右 将军军,出东道。东道少回远,而大军行水草少,其势不屯行。广自请曰:“臣部为前将军, 今大将军乃徙令臣出东道,且臣结发而与匈奴战,今乃得一当单于,臣愿居前,先死单于。” 大将军亦阴受上诚,以为李广老,数奇,毋令当单于,恐不得所欲。而是时公孙敖新失侯, 为中将军从大将军,大将军亦欲使敖与俱当单于,故徙前将军广。广时知之,固自辞于大将 军,大将军不听,令长史封书与广之莫府,曰:“急诣部,如书。”广不谢大将军而起行,意 甚愠怒而就部,引兵与右将军食其合军出东道。军无导,或失道,后大将军。大将军与单于 接战,单于遁走,弗能得而还。南绝幕,遇前将军、右将军。广已见大将军,还入军。大将 军使长史持鞴醪遗广,因问广、食其失道状。青欲上书报天子军曲折。广未对,大将军使长 史急责广之幕府对簿。广曰,“诸校尉无罪,乃我自失道。吾今自上簿。”至莫府,广谓其麾 下曰:“广结发与匈奴大小七十余战,今幸从大将军出接单于兵,而大将军又徒广部行回远 而又迷失道,岂非天哉!且广年六十余矣,终不能复对刀笔之吏。”遂引刀自刭。广军士大 夫一军皆哭。百姓闻之,知与不知,无老壮皆为垂涕。而右将军独下吏,当死,赎为庶人
3 9.门子冷笑是在嘲讽贾雨村____。 A.断案不公,忘恩负义。 B.徇情枉法,辜负皇恩。 C.老奸巨滑,假装正经。 D.官场之势,一窍不通。 10.贾雨村问门子“这官司如何剖断才好”的用意是___。 A.谋深算,故意问门子,以达到某种目的。 B.要报效朝廷,公正断案,征求下属意见。 C.案情不清,进退为难,只得向门子请教。 D.遇到故人,虚心请教,以示重用门子。 第Ⅱ卷(共 97 分) 得 分 评卷人 根据原文将下面 11-13 题中的句子补充完整。(10 分) 11.年少万兜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杜甫《羌村(其三)》一诗中,叙述父老们话语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文段,回答第 14--18 题(13 分) 广既从大将军青击匈奴,既出塞,青捕虏知单于所居,乃自以精兵走之,而令广并于右 将军军,出东道。东道少回远,而大军行水草少,其势不屯行。广自请曰:“臣部为前将军, 今大将军乃徙令臣出东道,且臣结发而与匈奴战,今乃得一当单于,臣愿居前,先死单于。” 大将军亦阴受上诫,以为李广老,数奇,毋令当单于,恐不得所欲。而是时公孙敖新失侯, 为中将军从大将军,大将军亦欲使敖与俱当单于,故徙前将军广。广时知之,固自辞于大将 军,大将军不听,令长史封书与广之莫府,曰:“急诣部,如书。”广不谢大将军而起行,意 甚愠怒而就部,引兵与右将军食其合军出东道。军无导,或失道,后大将军。大将军与单于 接战,单于遁走,弗能得而还。南绝幕,遇前将军、右将军。广已见大将军,还入军。大将 军使长史持糒醪遗广,因问广、食其失道状。青欲上书报天子军曲折。广未对,大将军使长 史急责广之幕府对簿。广曰,“诸校尉无罪,乃我自失道。吾今自上簿。”至莫府,广谓其麾 下曰:“广结发与匈奴大小七十余战,今幸从大将军出接单于兵,而大将军又徒广部行回远, 而又迷失道,岂非天哉!且广年六十余矣,终不能复对刀笔之吏。”遂引刀自刭。广军士大 夫一军皆哭。百姓闻之,知与不知,无老壮皆为垂涕。而右将军独下吏,当死,赎为庶人。 二、(23 分)
14.本文选自《 》,作者是 (2分) 15.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4分) A.军无导,或失道,后大将军 C.遂引刀自刭 B.南绝幕,遇前将军、右将军 D.因问广、食其失道状 16.加点词词义、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 杀数人,胡虏益解 A1匈奴军乃解去 诸校尉无罪,乃我自失道 乃自以精兵走之 而大将军又徒广部行回远 C{子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汉军罢,弗能追 事实,广军几没,罢归 17.下列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引兵与/右将军食其合军/出东道 B.大将军/使长史/持鞴醪遗广 C.青捕虏/知单于所居 D.而大将军/又徒广部/行回远 18.翻译下面文言句子。(2分) 百姓闻之,知与不知,无老壮皆为垂涕 得分评卷人 三、(15分) 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19-23题。 父亲,你是座耸立的山 ①小镇的汽车站到了。父亲放下肩上一直背着的我的行李,说道:“到学校给家里写 信。”这是走了十几里山路后父亲说的第一句话。我答应了声,木讷的父亲就再没开口,只 是默默地看车来的方向,手中拿着我简单的行李。我从侧面看了一眼父亲,内心一阵酸楚。 父亲太苍老了,但我却要离家远行去读大学,他那已经布满皱纹的脸上又不知要爬上几道皱 纹了,我这长子能给这个家带来什么,弟妹小,母亲身体又不好。父亲肩上的担子……我忍
4 14.本文选自《______________》,作者是_________。(2 分) 15.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4 分) A. 军无导,或.失道,后大将军_____ C. 遂引刀自刭._____ B. 南绝幕.,遇前将军、右将军_____ D. 因.问广、食其失道状_____ 16.加点词词义、用法相同的一组是____。(3 分) 杀数人,胡虏益解. 匈奴军乃解.去 诸校尉无罪,乃.我自失道 乃.自以精兵走之 而.大将军又徒广部行回远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汉军罢.,弗能追 事实,广军几没,罢.归 17. 下列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____。(2 分) A. 引兵与/右将军食其合军/出东道 B. 大将军/使长史/持糒醪遗广 C. 青捕虏/知单于所居 D. 而大将军/又徒广部/行回远 18.翻译下面文言句子。(2 分) 百姓闻之,知与不知,无老壮皆为垂涕。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得 分 评卷人 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19-23题。 父亲,你是座耸立的山 ①小镇的汽车站到了。父亲放下肩上一直背着的我的行李,说道:“到学校给家里写 信。”这是走了十几里山路后父亲说的第一句话。我答应了声,木讷的父亲就再没开口,只 是默默地看车来的方向,手中拿着我简单的行李。我从侧面看了一眼父亲,内心一阵酸楚。 父亲太苍老了,但我却要离家远行去读大学,他那已经布满皱纹的脸上又不知要爬上几道皱 纹了,我这长子能给这个家带来什么,弟妹小,母亲身体又不好。父亲肩上的担子……我忍 三、(15 分) A. B. C . C . D
不住又看了眼父亲瘦小有些干枯的身体,我担心他会被艰辛的生活压垮。车来了,我跳上汽 车,父亲在扎得结实的行李上又仔细地察看一遍,挨个儿拍了拍,才递给我。我站在车门口 等着父亲还有什么话,但他只是眯着眼睛,看了我几眼,终于没说一句话。车开了,父亲还 站在那儿,直到变成了一个黑点,被汽车掀起的漫天尘土裹住。 ②放寒假了,又回到了熟悉的山村熟悉的家。山村的生活依然重复单调,平平静静。父 亲去山上干活还没回来,母亲正在屋内张罗着给鸡喂食。我没有听从母亲的话坐在屋里,找 了把锄头上山去找父亲 ③村子四周都是山,山上向阳的一面开垦着许多梯田。我忘了问父亲在哪座山上,只得 一个个山去寻找。我爬上一道山梁,站在高处向四周张望,见对面一个山脊上有一个人正躬 着腰。那背影是我十分熟悉的,远远看去,父亲显得那么瘦小,要不是正挥着锄头,真疑心 那不过是山上的一棵树,一块石头,一点也不起眼。我走过去,父亲直起腰看清是我,笑着 问:“回来啦?回来啦。”回去吧?不,锄一会儿吧。”父亲便没再坚持,我又像从前在家 一样跟在父亲旁边锄起地。山坡上很静,我们都没有说话,像从前干活一样,能听见有节奏 的锄地声 ④天渐渐黑了,山脚边的村子里炊烟袅袅,传来女人唤鸡和狗吠的声音。父亲站起身 抹了抹额头上的汗,拍拍身上的尘土,说道:“回去吧。”我扛起锄头,沿着小路,慢慢向山 脚走去。父亲走得很慢,头上的咖啡色毡帽上有些尘土,我几次想替他掸去,但终于停住了 手,我不想打搅正在专心走路的父亲。 ⑤几年过去了,到了四年级,研究生考试开始报名了。但我却犯起了踌躇,左思右想总 下不了决心,眼前老是晃动着父亲那双疲惫的眼睛,还有几个年幼正在上学的弟妹的满是热 切盼望的眼睛,然而放弃多年的心血……我有些濒于绝望了,但我终于决定回家去征求父亲 的意见。父亲对我的突然回家只略微有些惊讶,却没有问。吃过晚饭,收拾好后,父亲和我 坐在厨房里的桌边,母亲在一旁纳着鞋底,小弟弟坐在旧桌边做他的作业。我艰难地开口了 我想读研究生,特地回家来商量,我只是担心……”我没有说下去,看着眼前苍老的双亲 看看古旧被烟熏得昏暗的墙壁,我突然想骂自己。父亲长时间地沉默着,脸险上仍是那平静的 表情,母亲停止了纳鞋,一会儿看看我,一会儿看看父亲,嘴张了几下终于没说。屋子里一 阵凝固般地寂静,我的心悲哀起来,为父亲也为自己。 ⑧父亲打破了沉默,声音很安详:“考吧,别担心家里。”我刚想张嘴,父亲又说:“读 书是好事,不能误了。坐了一天车,早点歇吧。”母亲纳鞋的声音又响起来了,屋内又沉默 了。我没有再说什么,站起来向里屋走去
5 不住又看了眼父亲瘦小有些干枯的身体,我担心他会被艰辛的生活压垮。车来了,我跳上汽 车,父亲在扎得结实的行李上又仔细地察看一遍,挨个儿拍了拍,才递给我。我站在车门口, 等着父亲还有什么话,但他只是眯着眼睛,看了我几眼,终于没说一句话。车开了,父亲还 站在那儿,直到变成了一个黑点,被汽车掀起的漫天尘土裹住。 ②放寒假了,又回到了熟悉的山村熟悉的家。山村的生活依然重复单调,平平静静。父 亲去山上干活还没回来,母亲正在屋内张罗着给鸡喂食。我没有听从母亲的话坐在屋里,找 了把锄头上山去找父亲。 ③村子四周都是山,山上向阳的一面开垦着许多梯田。我忘了问父亲在哪座山上,只得 一个个山去寻找。我爬上一道山梁,站在高处向四周张望,见对面一个山脊上有一个人正躬 着腰。那背影是我十分熟悉的,远远看去,父亲显得那么瘦小,要不是正挥着锄头,真疑心 那不过是山上的一棵树,—块石头,一点也不起眼。我走过去,父亲直起腰看清是我,笑着 问:“回来啦?”“回来啦。”“回去吧?”“不,锄一会儿吧。”父亲便没再坚持,我又像从前在家 一样跟在父亲旁边锄起地。山坡上很静,我们都没有说话,像从前干活一样,能听见有节奏 的锄地声。 ④天渐渐黑了,山脚边的村子里炊烟袅袅,传来女人唤鸡和狗吠的声音。父亲站起身, 抹了抹额头上的汗,拍拍身上的尘土,说道:“回去吧。”我扛起锄头,沿着小路,慢慢向山 脚走去。父亲走得很慢,头上的咖啡色毡帽上有些尘土,我几次想替他掸去,但终于停住了 手,我不想打搅正在专心走路的父亲。 ⑤几年过去了,到了四年级,研究生考试开始报名了。但我却犯起了踌躇,左思右想总 下不了决心,眼前老是晃动着父亲那双疲惫的眼睛,还有几个年幼正在上学的弟妹的满是热 切盼望的眼睛,然而放弃多年的心血……我有些濒于绝望了,但我终于决定回家去征求父亲 的意见。父亲对我的突然回家只略微有些惊讶,却没有问。吃过晚饭,收拾好后,父亲和我 坐在厨房里的桌边,母亲在一旁纳着鞋底,小弟弟坐在旧桌边做他的作业。我艰难地开口了: “我想读研究生,特地回家来商量,我只是担心……”我没有说下去,看着眼前苍老的双亲, 看看古旧被烟熏得昏暗的墙壁,我突然想骂自己。父亲长时间地沉默着,脸上仍是那平静的 表情,母亲停止了纳鞋,一会儿看看我,一会儿看看父亲,嘴张了几下终于没说。屋子里一 阵凝固般地寂静,我的心悲哀起来,为父亲也为自己。 ⑧父亲打破了沉默,声音很安详:“考吧,别担心家里。”我刚想张嘴,父亲又说:“读 书是好事,不能误了。坐了一天车,早点歇吧。”母亲纳鞋的声音又响起来了,屋内又沉默 了。我没有再说什么,站起来向里屋走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