轴伸长的部位叫做“根颈”(地中茎)。胚芽鞘着生处叫做胚芽鞘节,第一完全叶着生位置叫做 茎节第一节。胚芽鞘与主茎之间的第一个节间,叫第一节间,余者节位依次类推。 2.茎的形态与生长 (1)玉米茎的高度因品种、土壤、气候和栽培条件不同有很大差异。低于2m的为矮 秆型,2.Ⅷm以上的为高秆型,2~2.7m的为中秆型。生产上采用的杂交种一般植株为中矮秆 (2)节数15~24个节,其中3~7个茎节位于地面以下。第1~4节较紧密,节间很 短,仅0.1~0.5cm,从第5节间开始伸长。节间的粗度由茎基部向顶端节间粗度逐渐变细:而 节间长度从茎基部到顶端逐渐变长。 玉米茎节数目至拔节期已经形成。拔节后则主要是由居间分生组织增长,使节间不断伸长。 各节间伸长的顺序是从下向上逐渐进行。至雄穗开花期,茎的高度不再增加。玉米的维管束无 次生形成层,不能进行次生增粗生长,但可以借助初生分生组织进行增粗,使茎加粗。玉米茎 秆的增长速度,一般小喇叭口期以前增长速度慢:从大喇叭口期到抽雄期増长速度最快;从抽 雄到开花期,增长速度减慢。 3.茎的功能 (1)运输水分和养分(2)支撑叶片,使之均匀分布,便于光合作用的进行。(3)贮藏 养分,后期可将部分前期贮存的养分转运到子粒中去。(4)果穗发生和支持器官。 4.玉米茎的结构功能特点 (1)具有向光性和负向地性,当植株倒伏后,它又能够弯曲向上生长,使植株重新站起 来,减少损失。(2)玉米茎秆多汁,髓部充实而疏松,富含水分和矿物质。(3)茎的基部节 上的腋芽长成的侧枝称分蘖。一般情况下,分蘖结穗的经济意义不大。但许多青饲玉米具有多 分蘖是青体高产的特征 (三)叶的形态与功能 1.叶的形态特征 (1)玉米叶的组成玉米完全叶由为叶鞘、叶片、叶舌、叶环(叶枕)四部分组成。 叶鞘包着节间,有保护茎秆和贮藏养分的作用。叶片着生于叶鞘顶部的叶环之上,是光合作用 的主要器官;叶片中央纵贯一条主脉,主脉两侧平行分布着许多侧脉;叶片边缘带有波状皱纹 玉米叶舌着生于叶鞘和叶片交接处,紧贴茎秆,有防止雨水、病菌、害虫侵入叶鞘内侧的作用 玉米多数叶片正面有茸毛,只有基部第1~6片叶(早熟种少,晚熟种多)是光滑无毛的,这一 特征可以作为判断玉米叶位的参考。如:5光6毛或6光7毛 (2)玉米叶片数量着生在茎节上,互生排列。一生中主茎出现的叶片数目因品种而 不同,早熟品种通常为14~16片,中熟品种17~19片,晚熟品种20~24片。 (3)玉米叶片的解剖特征玉米叶片的横断面可分为表皮、叶肉及维管束。叶子的上 下表皮都布满气孔。上表皮每平方厘米约有5600个气孔,下表皮约有8000个。上表皮还有
轴伸长的部位叫做“根颈”(地中茎)。胚芽鞘着生处叫做胚芽鞘节,第一完全叶着生位置叫做 茎节第一节。胚芽鞘与主茎之间的第一个节间,叫第一节间,余者节位依次类推。 2.茎的形态与生长 (1)玉米茎的高度 因品种、土壤、气候和栽培条件不同有很大差异。低于 2m 的为矮 秆型,2.7m 以上的为高秆型,2~2.7m 的为中秆型。生产上采用的杂交种一般植株为中矮秆 型。 (2)节数 15~24 个节,其中 3~7 个茎节位于地面以下。第 1~4 节较紧密,节间很 短,仅 0.1~0.5cm,从第 5 节间开始伸长。节间的粗度由茎基部向顶端节间粗度逐渐变细;而 节间长度从茎基部到顶端逐渐变长。 玉米茎节数目至拔节期已经形成。拔节后则主要是由居间分生组织增长,使节间不断伸长。 各节间伸长的顺序是从下向上逐渐进行。至雄穗开花期,茎的高度不再增加。玉米的维管束无 次生形成层,不能进行次生增粗生长,但可以借助初生分生组织进行增粗,使茎加粗。玉米茎 秆的增长速度,一般小喇叭口期以前增长速度慢;从大喇叭口期到抽雄期增长速度最快;从抽 雄到开花期,增长速度减慢。 3.茎的功能 (1)运输水分和养分(2)支撑叶片,使之均匀分布,便于光合作用的进行。(3)贮藏 养分,后期可将部分前期贮存的养分转运到子粒中去。(4)果穗发生和支持器官。 4.玉米茎的结构功能特点 (1)具有向光性和负向地性,当植株倒伏后,它又能够弯曲向上生长,使植株重新站起 来,减少损失。(2)玉米茎秆多汁,髓部充实而疏松,富含水分和矿物质。(3)茎的基部节 上的腋芽长成的侧枝称分蘖。一般情况下,分蘖结穗的经济意义不大。但许多青饲玉米具有多 分蘖是青体高产的特征。 (三)叶的形态与功能 1.叶的形态特征 (1)玉米叶的组成 玉米完全叶由为叶鞘、叶片、叶舌、叶环(叶枕)四部分组成。 叶鞘包着节间,有保护茎秆和贮藏养分的作用。叶片着生于叶鞘顶部的叶环之上,是光合作用 的主要器官;叶片中央纵贯一条主脉,主脉两侧平行分布着许多侧脉;叶片边缘带有波状皱纹。 玉米叶舌着生于叶鞘和叶片交接处,紧贴茎秆,有防止雨水、病菌、害虫侵入叶鞘内侧的作用。 玉米多数叶片正面有茸毛,只有基部第 1~6 片叶(早熟种少,晚熟种多)是光滑无毛的,这一 特征可以作为判断玉米叶位的参考。如:5 光 6 毛或 6 光 7 毛。 (2)玉米叶片数量 着生在茎节上,互生排列。一生中主茎出现的叶片数目因品种而 不同,早熟品种通常为 14~16 片,中熟品种 17~19 片,晚熟品种 20~24 片。 (3)玉米叶片的解剖特征 玉米叶片的横断面可分为表皮、叶肉及维管束。叶子的上 下表皮都布满气孔。上表皮每平方厘米约有 5600 个气孔,下表皮约有 8000 个。上表皮还有一
些特殊的大型细胞,称运动细胞。这些细胞壁薄,液泡很大,有控制叶面水分蒸腾的作用。在 表皮以为叶肉组织,由薄壁细胞组成。叶肉维管東有特别发达的维管束鞘。维管束鞘细胞内含 许多特殊化的叶绿体,这是C4作物的重要特征。 (4)各叶面积在植株上分布玉米一生主茎各节位叶面积的大小因品种而异。但所有 品种各叶面积在植株上分布都是中部最大。一般果穗叶及其上下叶(棒三叶)叶片最长、最宽, 叶面积最大,单叶干重最高。这种叶面积分布有利于果穗干物质的积累 2.叶的分组与功能 玉米全株叶片可根据着生节位、特征和生理功能划分为四组 (1)基部叶组(根叶组) 般着生在地下稍许伸长的茎节上。是从出苗至拔节期逐 渐伸展形成的。叶片光合产物主要供给根系生长 (2)下部叶组(茎(雄)叶组)着生在地面以上的数个茎节上。是从拔节期至大喇叭 口期(雌穗小花分化)伸展形成的。叶片光合产物主要供给茎秆,其次满足雄穗生长发育的需要。 (3)中部叶组(穗叶组)着生在果穗节及其上下几个茎节上。是从大喇叭口期至孕 穗期伸展形成的。叶片光合产物主要供给雌穗生长发育。 (4)上部叶组(粒叶组)着生在雄穗以下几个茎节上。是从孕穗至开花期伸展形成 的。叶片光合产物主要供给子粒生长发育。 3.“生长中心”与“供长中心叶”。 (1)“生长中心”玉米在某一时期形成的叶片,为建成特定器官奠定了基础,也就 形成了不同节位叶片之间大体上的分工。玉米在某一生育时期的主要生长器官,可称之为“生 长中心”(如根、茎、穗、粒等器官), (2)“供长中心叶”为生长中心器官提供光合产物的主要叶片,可称之为“供长中 心叶”(如根、茎、穗、粒叶组等) 通过观察叶片的伸展过程,判断玉米的生长时期,掌握生长中心,从生长中心着眼,从 供长中心叶入手,采取相应的调控措施,达到高产之目的。 玉米生殖器官的形态特征与建成 (一)花序的形态与分化过程 玉米是雌雄同株异位、异花授粉作物,天然杂交率95%以上。 1.雄花序 又称雄穗,圆锥花序,着生于茎秆顶端。由主轴、分枝、小穗和小花组成。主轴有4~ 11行成对小穗。主轴中、下部有15~25个分枝,上有2行成对小穗 (1)雄小穗构成每对雄小穗中,一为有柄小穗,位于上方,一为无柄小穗,位于下 方。每个雄小穗基部两侧各着生一个颖片(护颖),两颖片间生长两朵雄花。每朵雄性花由一片 内稃(内颖),一片外稃(外颖)及3个雄蕊组成。每个雄蕊的花丝顶端着生一个花药。1个正常 雄穗,能产生1500万~3000万个花粉粒
些特殊的大型细胞,称运动细胞。这些细胞壁薄,液泡很大,有控制叶面水分蒸腾的作用。在 表皮以为叶肉组织,由薄壁细胞组成。叶肉维管束有特别发达的维管束鞘。维管束鞘细胞内含 许多特殊化的叶绿体,这是 C4 作物的重要特征。 (4)各叶面积在植株上分布 玉米一生主茎各节位叶面积的大小因品种而异。但所有 品种各叶面积在植株上分布都是中部最大。一般果穗叶及其上下叶(棒三叶)叶片最长、最宽, 叶面积最大,单叶干重最高。这种叶面积分布有利于果穗干物质的积累。 2.叶的分组与功能 玉米全株叶片可根据着生节位、特征和生理功能划分为四组: (1)基部叶组(根叶组) 一般着生在地下稍许伸长的茎节上。是从出苗至拔节期逐 渐伸展形成的。叶片光合产物主要供给根系生长。 (2)下部叶组(茎(雄)叶组) 着生在地面以上的数个茎节上。是从拔节期至大喇叭 口期(雌穗小花分化)伸展形成的。叶片光合产物主要供给茎秆,其次满足雄穗生长发育的需要。 (3)中部叶组(穗叶组) 着生在果穗节及其上下几个茎节上。是从大喇叭口期至孕 穗期伸展形成的。叶片光合产物主要供给雌穗生长发育。 (4)上部叶组(粒叶组) 着生在雄穗以下几个茎节上。是从孕穗至开花期伸展形成 的。叶片光合产物主要供给子粒生长发育。 3. “生长中心”与“供长中心叶”。 (1)“生长中心” 玉米在某一时期形成的叶片,为建成特定器官奠定了基础,也就 形成了不同节位叶片之间大体上的分工。玉米在某一生育时期的主要生长器官,可称之为“生 长中心” (如根、茎、穗、粒等器官), (2)“供长中心叶” 为生长中心器官提供光合产物的主要叶片,可称之为“供长中 心叶”(如根、茎、穗、粒叶组等)。 通过观察叶片的伸展过程,判断玉米的生长时期,掌握生长中心,从生长中心着眼,从 供长中心叶入手,采取相应的调控措施,达到高产之目的。 三、玉米生殖器官的形态特征与建成 (一) 花序的形态与分化过程 玉米是雌雄同株异位、异花授粉作物,天然杂交率 95%以上。 1.雄花序 又称雄穗,圆锥花序,着生于茎秆顶端。由主轴、分枝、小穗和小花组成。主轴有 4~ 11 行成对小穗。主轴中、下部有 15~25 个分枝,上有 2 行成对小穗。 (1)雄小穗构成 每对雄小穗中,一为有柄小穗,位于上方,一为无柄小穗,位于下 方。每个雄小穗基部两侧各着生一个颖片(护颖),两颖片间生长两朵雄花。每朵雄性花由一片 内稃(内颖),一片外稃(外颖)及 3 个雄蕊组成。每个雄蕊的花丝顶端着生一个花药。1 个正常 雄穗,能产生 1500 万~3000 万个花粉粒
(2)雄花开花特点玉米雄穗抽出2~5d开始开花。顺序是从主轴中上部开始,然后 向上向下同时进行。各分枝的小花开放顺序同主轴。一个雄穗从开花到结束,一般需7~10d, 长者达11~13d。天气晴朗时,以上午开花最多,下午显著减少,夜间更少。玉米雄穗开花的 最适温度是20~28℃,温度低于18℃或高于38℃时,雄花不开放。开花最适相对湿度为65%~ 90% 2.雌花序 雌花序又称雌穗,肉穗花序,受精结实后即为果穗。 1)玉米雌穗结实特点是:1)腰穗性。雌穗由茎秆中部叶腋中的腋芽发育而成,果穗位 于茎秆腰部(中部)。2)潜在的多穗性。玉米除上部4~6节外,全部叶腋中都能形成腋芽, 地上节上的腋芽进行穗分化到早期阶段停止,不能发育成果穗,只有上部1~2个腋芽正常发 育形成果穗。3)主茎结实性。推广品种的基部节(地下节)的腋芽不发育或形成分蘖,但分蘖 般不能成穗。玉米的果穗为变态的侧茎,果穗柄为缩短的茎秆,节数随品种而异,各节着生 1片仅具叶鞘的变态叶即苞叶,包着果穗,起保护作用 (2)果穗的构成由穗轴和雌小穗构成。穗轴白色或紫红色,重量占果穗总重量的 20%~25%。穗轴节很密,每节着生两个无柄小穗,成对排列。每小穗内有两朵小花,上位花结 实,下位花退化,故果穗上的行粒数为偶数,一般为12~18行,亦有8~30行的。每穗粒数 有200~800粒或更多些,一般多为300~500粒。果穗的粒行数、行粒数和穗粒数的多少,均 因品种和栽培条件而异。 (3)雌小穗构成基部两侧各着生一个革质的短而稍宽的颖片(护颖),颖片内有两个 小花,其中一个退化的小花,仅留有膜质的内外稃(颖)和退化的雌、雄蕊痕迹。另外一个结实 小花,包括内外稃(颖)和一个雌蕊及退化的雄蕊。雌蕊由子房、花柱和柱头组成。通常将花柱 和柱头总称为花丝。花丝顶端分叉,密布茸毛分泌黏液,有黏着外来花粉的作用,花丝任何部 位都有接受花粉的能力 (4)雌穗的吐丝与授粉雌穗一般比同株雄穗开始开花晚2~5d,亦有同时开花的。 个雌穗从开始抽丝到全部抽出,需5~7d。花丝长度15~30cm,若长期得不到受精,可延长至 50cm左右。同一雌穗上,一般位于雌穗基部往上1/3处的小花先抽丝,然后向上下伸展,顶部 小花的花丝最晚抽出,当粉源不足时,易发生顶部花丝得不到授粉而造成禿顶的现象。有些苞 叶长的品种,基部花丝要伸得很长才能露出苞叶,抽丝很晩,也影响授粉,造成果穗基部缺粒。 所以开花后期人工辅助授粉很重要。 玉米雄花序的花粉传到雌穗小花的柱头上叫授粉。微风时,散粉范围约1m,风力较大时, 可传播500~1000m。花粉落到花丝在适宜条件下10min即发芽,30min形成花粉管。2h左右, 花粉管进入子房,抵达胚乳,进行双受精。从花丝接收花粉到受精结束一般需要18~24h,从 花粉管进入子房至完成受精作用需2~4h。花丝在受精后停止伸长,2~3d变褐枯萎 3.雄、雌穗分化进程
(2)雄花开花特点 玉米雄穗抽出 2~5d 开始开花。顺序是从主轴中上部开始,然后 向上向下同时进行。各分枝的小花开放顺序同主轴。一个雄穗从开花到结束,一般需7~10d, 长者达 11~13d。天气晴朗时,以上午开花最多,下午显著减少,夜间更少。玉米雄穗开花的 最适温度是20~28℃,温度低于18℃或高于38℃时,雄花不开放。开花最适相对湿度为65%~ 90%。 2.雌花序 雌花序又称雌穗,肉穗花序,受精结实后即为果穗。 (1)玉米雌穗结实特点是:1)腰穗性。雌穗由茎秆中部叶腋中的腋芽发育而成,果穗位 于茎秆腰部(中部)。2)潜在的多穗性。玉米除上部 4~6 节外,全部叶腋中都能形成腋芽, 地上节上的腋芽进行穗分化到早期阶段停止,不能发育成果穗,只有上部 1~2 个腋芽正常发 育形成果穗。3)主茎结实性。推广品种的基部节(地下节)的腋芽不发育或形成分蘖,但分蘖 一般不能成穗。玉米的果穗为变态的侧茎,果穗柄为缩短的茎秆,节数随品种而异,各节着生 1 片仅具叶鞘的变态叶即苞叶,包着果穗,起保护作用。 (2)果穗的构成 由穗轴和雌小穗构成。穗轴白色或紫红色,重量占果穗总重量的 20%~25%。穗轴节很密,每节着生两个无柄小穗,成对排列。每小穗内有两朵小花,上位花结 实,下位花退化,故果穗上的行粒数为偶数,一般为 12~18 行,亦有 8~30 行的。每穗粒数 有 200~800 粒或更多些,一般多为 300~500 粒。果穗的粒行数、行粒数和穗粒数的多少,均 因品种和栽培条件而异。 (3)雌小穗构成 基部两侧各着生一个革质的短而稍宽的颖片(护颖),颖片内有两个 小花,其中一个退化的小花,仅留有膜质的内外稃(颖)和退化的雌、雄蕊痕迹。另外一个结实 小花,包括内外稃(颖)和一个雌蕊及退化的雄蕊。雌蕊由子房、花柱和柱头组成。通常将花柱 和柱头总称为花丝。花丝顶端分叉,密布茸毛分泌黏液,有黏着外来花粉的作用,花丝任何部 位都有接受花粉的能力。 (4)雌穗的吐丝与授粉 雌穗一般比同株雄穗开始开花晚2~5d,亦有同时开花的。一 个雌穗从开始抽丝到全部抽出,需 5~7d。花丝长度 15~30cm,若长期得不到受精,可延长至 50cm 左右。同一雌穗上,一般位于雌穗基部往上 1/3 处的小花先抽丝,然后向上下伸展,顶部 小花的花丝最晚抽出,当粉源不足时,易发生顶部花丝得不到授粉而造成秃顶的现象。有些苞 叶长的品种,基部花丝要伸得很长才能露出苞叶,抽丝很晚,也影响授粉,造成果穗基部缺粒。 所以开花后期人工辅助授粉很重要。 玉米雄花序的花粉传到雌穗小花的柱头上叫授粉。微风时,散粉范围约1m,风力较大时, 可传播 500~1000m。花粉落到花丝在适宜条件下 10min 即发芽,30min 形成花粉管。2h 左右, 花粉管进入子房,抵达胚乳,进行双受精。从花丝接收花粉到受精结束一般需要 18~24h,从 花粉管进入子房至完成受精作用需 2~4h。花丝在受精后停止伸长,2~3d 变褐枯萎。 3.雄、雌穗分化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