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根据英国当代哲学家沃尔什的观点,近现代的历史哲学又分为两大类,一是思辨的历史哲学,一是分析的历史哲学。前者追究的是历史自身的发展规律,后者探寻的是史学自身的认识性质;前者属于本体论,后者属于认识论。思辨历史哲学的发展轨迹:维科《新科学》-康德、黑格尔、马克思德国思想家斯宾格勒、英国史学家汤因比维科《新科学》(1725):思辨历史哲学的起源,提出著名历史发展三部曲一一神的时代、英雄的时代和人的时代,此外还这几一系列“鼎足三分”的情形,是一套形而上学的历史哲学。孔德:现代社会科学和实证主义的奠基人,受到维科形而上学历史哲学的影响。于1882年提出另外一个三部曲,人类的心灵在反映世界时,需要经历三个阶段或三种形态:神学、形而上学和实证科学。斯宾格勒《西方的没落》:用哲学的语言讲历史,以哲学家的深遂目光透视整个人类历史,形成一整套自洽的宏大叙事,破除了根深蒂固的线性历史观,而代之以生命轮回式的历史观。在他看来,人类历史并非从古至今一脉相传,而是一个个从生到死、循环往复的过程。汤因比《历史研究》:用历史的语言讲哲学,将人类历史分为二十余个“文明”,如埃及文明、古希腊罗马文明、印第安文明、中国文明、印度文明、阿拉伯文明等,其中每一个文明都有自己的生命周期,从而形成自己独特的历史景观和文明形态。一切历史都是文学史现代史学的一大趋势,是向文学靠拢或回归。历史与文学的联系
而根据英国当代哲学家沃尔什的观点�近现代的历史哲学又分为 两大类�一是思辨的历史哲学�一是分析的历史哲学。前者追究的是 历史自身的发展规律�后者探寻的是史学自身的认识性质�前者属于 本体论�后者属于认识论。 思辨历史哲学的发展轨迹�维科《新科学》-康德、黑格尔、马克思- 德国思想家斯宾格勒、英国史学家汤因比 维科《新科学》�1725��思辨历史哲学的起源�提出著名历史发展三 部曲——神的时代、英雄的时代和人的时代�此外还这几一系列“鼎 足三分”的情形�是一套形而上学的历史哲学。 孔德�现代社会科学和实证主义的奠基人�受到维科形而上学历史哲 学的影响。于 1882 年提出另外一个三部曲�人类的心灵在反映世界 时�需要经历三个阶段或三种形态�神学、形而上学和实证科学。 斯宾格勒《西方的没落》�用哲学的语言讲历史�以哲学家的深邃目 光透视整个人类历史�形成一整套自洽的宏大叙事�破除了根深蒂固 的线性历史观�而代之以生命轮回式的历史观。在他看来�人类历史 并非从古至今一脉相传�而是一个个从生到死、循环往复的过程。 汤因比《历史研究》�用历史的语言讲哲学�将人类历史分为二十余 个“文明”�如埃及文明、古希腊罗马文明、印第安文明、中国文明、 印度文明、阿拉伯文明等�其中每一个文明都有自己的生命周期�从 而形成自己独特的历史景观和文明形态。 一切历史都是文学史 现代史学的一大趋势�是向文学靠拢或回归。历史与文学的联系
本就源远流长:中国古典史传往往具有鲜明生动的文学意味,无论正史还是野史都不妨当文学作品看待:如《史记》等。直到十九世纪初期,西方“历史学著作一直有两大占主导地位的传统:一种主要是学究式和古董式的,另一种则本质上是文学式的。”19世纪以孔德为先的实证主义大行其道,这样一种文学化或叙事化的史学传统才开始遭到质疑。历史学被专业化和科学化,研究历史、书写历史就等同于收集材料、考察材料,然后“如实直书”。然而,随着索绪尔语言学及其影响下的符号学【综合02名解】与结构主义在二战之后异军突起,现代史学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现代语言学的革命由瑞士语言学家索绪尔【综合04,07名解】开启,他的思想聚集在《普通语言学教程》(1916)的理论,语言是一套自足的符号系统或结构系统,人们并非用语言作为工具来传递思想,相反倒是人们的思想往往受制于语言的内在结构。通俗点说,不是人在说话,而是话在说人。后来这个“话”不仅指语言,也推而广之指人所寄寓的文化。一起说人们生活在由无知所构成的现实之中,不如说是生活在由语言及其意义所编织的文化网络之中。作为一门人文社会科学,史学同样既是一种寻求规律的实验科学,更是一种寻求意义的解释科学。索绪尔的语言学思想对20世纪下半叶的结构主义、结构主义、后现代主义思想家产生巨大影响,这一影响文通过“新历史主义”波及史学领域。“新历史主义”旗手:美国学者海登·怀特(HaydenWhite)及其“历
本就源远流长�中国古典史传往往具有鲜明生动的文学意味�无论正 史还是野史都不妨当文学作品看待�如《史记》等。直到十九世纪初 期�西方“历史学著作一直有两大占主导地位的传统�一种主要是学 究式和古董式的�另一种则本质上是文学式的。” 19 世纪以孔德为先的实证主义大行其道�这样一种文学化或叙 事化的史学传统才开始遭到质疑。历史学被专业化和科学化�研究历 史、书写历史就等同于收集材料、考察材料�然后“如实直书”。 然而�随着索绪尔语言学及其影响下的符号学【综合 02 名解】 与结构主义在二战之后异军突起�现代史学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 现代语言学的革命由瑞士语言学家索绪尔【综合 04�07 名解】开启� 他的思想聚集在《普通语言学教程》�1916�的理论�语言是一套自 足的符号系统或结构系统�人们并非用语言作为工具来传递思想�相 反倒是人们的思想往往受制于语言的内在结构。通俗点说�不是人在 说话�而是话在说人。后来这个“话”不仅指语言�也推而广之指人 所寄寓的文化。一起说人们生活在由无知所构成的现实之中�不如说 是生活在由语言及其意义所编织的文化网络之中。作为一门人文社会 科学�史学同样既是一种寻求规律的实验科学�更是一种寻求意义的 解释科学。 索绪尔的语言学思想对 20 世纪下半叶的结构主义、结构主义、 后现代主义思想家产生巨大影响�这一影响又通过“新历史主义”波 及史学领域。 “新历史主义”旗手�美国学者海登·怀特(Hayden White)及其“历
史诗学”1973年问世的新历史主义代表作《元历史》(Metahistory):文史不分家,历史与文学之间的楚河汉界并不存在。历史首先是艺术,用学术方式再现过去的每一次努力都是一次“诗化行为”(PoeticAct)。历史是一种经过构思、想象及编撰的文本,而作为文本的历史同文学等其他文本并无根本差别,它们归根结底都是借助语言而形成的叙事或建构。依据海登·怀特“历史诗学”,历史的要义不在于发生的事实,而在于书写的文本。德国“新康德主义”哲学家:“新康德主义”哲学家威廉·狄尔泰、威廉·文德尔班、亨利希·李凯尔特等提出“历史主义”,以区别自然科学所研究的世界和历史所研究的世界:前者针对的冷冰冰的普遍规律,而后者针对的是活生生的个别事实及其意义。总之,在后现代史学看来,历史与文学、事实与虚构、主观与客观等界限,并不是完全对立和分开的。这种认识对人们理解历史的丰富蕴含,提供了全新的思路与启发。此外这种趋势似乎回归古老的叙事传统,重新将历史作为“故事”和“讲述“来看待了。避免“新史学“走向极端:虽然历史知识现在已经不可能具有绝对的客观性和科学性,但我们并不能因此放弃对真实性的责任,不能由此走向另一极端一一“现实并不存在,唯有语言才存在。”(福柯)历史应该是身外之物和心造之象的融会,它和新闻一样,既关涉发生的事实,更牵扯言说的叙事。小结
史诗学” 1973 年问世的新历史主义代表作《元历史》�Metahistory��文史不 分家�历史与文学之间的楚河汉界并不存在。历史首先是艺术�用学 术方式再现过去的每一次努力都是一次“诗化行为”�Poetic Act�。历 史是一种经过构思、想象及编撰的文本�而作为文本的历史同文学等 其他文本并无根本差别�它们归根结底都是借助语言而形成的叙事或 建构。依据海登·怀特“历史诗学”�历史的要义不在于发生的事实� 而在于书写的文本。 德国“新康德主义”哲学家�“新康德主义”哲学家威廉·狄尔泰、 威廉·文德尔班、亨利希·李凯尔特等提出“历史主义”�以区别自 然科学所研究的世界和历史所研究的世界�前者针对的冷冰冰的普遍 规律�而后者针对的是活生生的个别事实及其意义。 总之�在后现代史学看来�历史与文学、事实与虚构、主观与客 观等界限�并不是完全对立和分开的。这种认识对人们理解历史的丰 富蕴含�提供了全新的思路与启发。此外这种趋势似乎回归古老的叙 事传统�重新将历史作为“故事”和“讲述“来看待了。 避免“新史学“走向极端�虽然历史知识现在已经不可能具有绝 对的客观性和科学性�但我们并不能因此放弃对真实性的责任�不能 由此走向另一极端——“现实并不存在�唯有语言才存在。”�福柯� 历史应该是身外之物和心造之象的融会�它和新闻一样�既关涉发生 的事实�更牵扯言说的叙事。 小结
综上,现代史学的新发展或新动向可以归结为三个命题: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一切历史都是思想史和一切历史都是文学史。斯宾格勒等颠覆了历史的统一性;年鉴学派颠覆了历史的核心体制论;后现代历史颠覆了西方中心论。这些不属于上述三个命题的史学理论的颠覆传统史观的新理论也在现代史学的研究领域产生了极大影响。新闻传播史研究史学研究的新趋势目前似乎没有影响到新闻传播史的研究:新闻传播史领域在历史研究上依然践行实证主义,在历史观念上仍然遵奉爱德华·萨义德的“东方学”或“东方主义”。任何学科包含新闻传播学,都可以分为三个不同的层次,即知识、理论和思想。知识自然构成每个学科的基础,理论可谓系统化和条理化的只是,而思想则是理论中提炼的精华。新闻传播史的研究不应仅仅局限于只是及其积累的层面,同时也应向理论与思想的层面拓展。新闻传播史研究的新方向:1.新闻传播史绝非通常理解的既往之事,已成定居,绝非同现实毫不相干僵死之物;相反,新闻传播史的一切内涵,包括其立意、旨趣、问题与解释、形态与功能等都属于当下此刻,属于生成演化中的新闻传播实践;从当代性的角度把握新闻传播史的真谛一一新闻传播史不属于消亡的过去而归于生动的现实。2.除了自然科学式的研究和社会科学式的研究外,补充人文学科式的研究。人文科学式的新闻传播史研究及其要义,首先包括与人的内心相通的思想、灵感、想象、体悟等所谓“主观性”的东西,它们赋予
综上�现代史学的新发展或新动向可以归结为三个命题�一切历史都 是当代史、一切历史都是思想史和一切历史都是文学史。 斯宾格勒等颠覆了历史的统一性�年鉴学派颠覆了历史的核心体制论� 后现代历史颠覆了西方中心论。这些不属于上述三个命题的史学理论 的颠覆传统史观的新理论也在现代史学的研究领域产生了极大影响。 新闻传播史研究 史学研究的新趋势目前似乎没有影响到新闻传播史的研究�新闻 传播史领域在历史研究上依然践行实证主义�在历史观念上仍然遵奉 爱德华·萨义德的“东方学”或“东方主义”。 任何学科包含新闻传播学�都可以分为三个不同的层次�即知识、 理论和思想。知识自然构成每个学科的基础�理论可谓系统化和条理 化的只是�而思想则是理论中提炼的精华。新闻传播史的研究不应仅 仅局限于只是及其积累的层面�同时也应向理论与思想的层面拓展。 新闻传播史研究的新方向�1.新闻传播史绝非通常理解的既往之 事�已成定居�绝非同现实毫不相干僵死之物�相反�新闻传播史的 一切内涵�包括其立意、旨趣、问题与解释、形态与功能等都属于当 下此刻�属于生成演化中的新闻传播实践�从当代性的角度把握新闻 传播史的真谛——新闻传播史不属于消亡的过去而归于生动的现实。 2.除了自然科学式的研究和社会科学式的研究外�补充人文学科式的 研究。人文科学式的新闻传播史研究及其要义�首先包括与人的内心 相通的思想、灵感、想象、体悟等所谓“主观性”的东西�它们赋予
历史活力与魅力。其次还在于追求某种人生的意义,具体说来就是所谓理想、价值、精神的境界、生命的张力等。方法论:首先,自然应该在基础性的知识方面不断求新求准,不断开拓未知的领域。其次,应该进一步研究全球新闻传播史的一系列发展规律、演进脉络及深层动因等。最后,当然也是最重要的还是在以上研究的基础上,应该追求、铸就、张扬一种新闻传播史的人文价值与理想。第二章现代传播探源:从洪荒时代到文艺复兴第一节历史与新闻史尼采在其《不合时宜的考察》第二部(1874)中,区分了三种历史学:即纪念碑的、尚古的与批判的历史学。就新闻史研究而论,大抵囿于纪念碑的历史学,鲜有进抵批判的境界。新闻史的意义所在:揭示人类新闻活动的深层底蕴,勾画传播行为与文明发展的深切关系,用哲学的眼力透过历史的进程,挖掘精神活动在信息交流中的意义。也就是说,把新闻传播史置于广博的历史背景下考察,并力图揭示新闻传播活动与社会变迁的关联。总之,历史包括新闻传播史的意义与价值,既在于西塞罗所说的“如果你不了解在你出生以前发生的事情,你始终只能是个孩子”又在于司马迁所说的“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
历史活力与魅力。其次还在于追求某种人生的意义�具体说来就是所 谓理想、价值、精神的境界、生命的张力等。 方法论� 首先�自然应该在基础性的知识方面不断求新求准�不断开拓未知的 领域。 其次�应该进一步研究全球新闻传播史的一系列发展规律、演进脉络 及深层动因等。 最后�当然也是最重要的还是在以上研究的基础上�应该追求、铸就、 张扬一种新闻传播史的人文价值与理想。 第二章 现代传播探源�从洪荒时代到文艺复兴 第一节 历史与新闻史 尼采在其《不合时宜的考察》第二部�1874�中�区分了三种历 史学�即纪念碑的、尚古的与批判的历史学。 就新闻史研究而论�大抵囿于纪念碑的历史学�鲜有进抵批判的境界。 新闻史的意义所在�揭示人类新闻活动的深层底蕴�勾画传播行 为与文明发展的深切关系�用哲学的眼力透过历史的进程�挖掘精神 活动在信息交流中的意义。也就是说�把新闻传播史置于广博的历史 背景下考察�并力图揭示新闻传播活动与社会变迁的关联。 总之�历史包括新闻传播史的意义与价值�既在于西塞罗所说的 “如果你不了解在你出生以前发生的事情�你始终只能是个孩子”� 又在于司马迁所说的“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