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南通市高三第二次调研测试 语文 注意事项 考生在答题前请认真阅读本注意事项及各题答题要求 1.本试卷共6页,包含单项选择题(第1题~第10题,共10题)、非选择题(第11题~第 21题。共11题)两部分。本次考试时间为150分钟。考试结束后,请将答题卡和答题纸 并交回。 2.答题前,请您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试证号等用书写黑色字迹的0.5毫米签字笔填写在 答题纸及答题卡上。 3.请认真核对答题卡表头及答题纸密封线内规定填写或填涂的项目是否准确。4.作答非选 择题必须用书写黑色字迹的0.5毫米签字笔写在答题纸上的指定位置。在其它位置作答 律无效。作答选择题必须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 请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 、(9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A.荣膺(ying)裨益(bi) 悬崖削壁(xio)鳞次栉比(zhi) B.龟裂(jun) 混沌(hun)未雨绸缪(mou)家给人足(j) C.伛偻(l0u)遴选(ln)冥思苦想(ming)戮力同心(1) 股肱(gong)煊赫(xuan)量体裁衣( liang)追本溯源(shuo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榴莲是一种很奇特的南方水果,刚开始接触,很多人不喜欢它的气味,但时间长了 耳濡目染,慢慢地就会习惯,甚至嗜好品尝。 B.黄昏时分,暮色苍茫,朝山海关方向望去,只见一抹如烟似雾的淡影和四野的炊烟暮 霭融合在一起,像三春烟雨中的景色一样扑朔迷离 C.一部以南京大屠杀为背景的战争题材电影《南京!南京!》仅制作费投入就达8000万元 影片还没有开拍,已经被各大媒体炒得满城风雨。 D.李白在《拟古》中喊出了两句石破天惊的话:“日月终销毁,天地同枯槁。”他说出 了一个无可争议的事实:无论人生还是宇宙都有一个悲剧的结局。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句是 A.今年的4月22日是第38个世界地球日,我国的宣传主题是“善待地球—一从节约资 源做起”。确定这样一个主题,目的是唤起人类爱护地球、保护家园的意识和行为 B.2008年北京奥运会将全面运用人脸识别系统。人们在进入奥运场馆时会对其面部特征 进行快速核对,安全人员就可以在最短时间内发现各类“危险人物” C.称歌迷为“粉丝”本无恶意,却让人们有意无意地把歌迷当作某种舞台装置似的“物 件”,漠视他们也有自己的情感和对生命的期盼。 D.省统计局最近发布的分析报告显示,去年全省城镇单位从业人数与前年相比增加了50 万人,城镇单位在岗职工平均工资因而比前年增长14%。 语文试卷第1页(共6页
1 2007 年南通市高三第二次调研测试 语 文 注意事项 考生在答题前请认真阅读本注意事项及各题答题要求 1.本试卷共 6 页,包含单项选择题(第 1 题~第 lO 题,共 10 题)、非选择题(第 11 题~第 21 题。共 11 题)两部分。本次考试时间为 150 分钟。考试结束后,请将答题卡和答题纸 一并交回。 2.答题前,请您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试证号等用书写黑色字迹的 0.5 毫米签字笔填写在 答题纸及答题卡上。 3.请认真核对答题卡表头及答题纸密封线内规定填写或填涂的项目是否准确。4.作答非选 择题必须用书写黑色字迹的 O.5 毫米签字笔写在答题纸上的指定位置。在其它位置作答 一律无效。作答选择题必须用 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 请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 一、(9 分,每小题 3 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A.荣膺.(yīng) 裨.益(bì) 悬崖削.壁(xiāo) 鳞次栉.比(zhì) B.龟.裂(jūn) 混.沌(hùn) 未雨绸缪.(móu) 家给.人足(jǐ) C.伛偻.(lóu) 遴.选(lín) 冥.思苦想(míng) 戮.力同心(lù) D.股肱.(gōng) 煊.赫(xuān) 量.体裁衣(liàng) 追本溯.源(shuò)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榴莲是一种很奇特的南方水果,刚开始接触,很多人不喜欢它的气味,但时间长了, 耳濡目染 ....,慢慢地就会习惯,甚至嗜好品尝。 B.黄昏时分,暮色苍茫,朝山海关方向望去,只见一抹如烟似雾的淡影和四野的炊烟暮 霭融合在一起,像三春烟雨中的景色一样扑朔迷离 ....。 C.一部以南京大屠杀为背景的战争题材电影《南京!南京!》仅制作费投入就达 8000 万元。 影片还没有开拍,已经被各大媒体炒得满城风雨 ....。 D.李白在《拟古》中喊出了两句石破天惊 ....的话:“日月终销毁,天地同枯槁。”他说出 了一个无可争议的事实:无论人生还是宇宙都有一个悲剧的结局。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句是 A.今年的 4 月 22 日是第 38 个世界地球日,我国的宣传主题是“善待地球——从节约资 源做起”。确定这样一个主题,目的是唤起人类爱护地球、保护家园的意识和行为。 B.2008 年北京奥运会将全面运用人脸识别系统。人们在进入奥运场馆时会对其面部特征 进行快速核对,安全人员就可以在最短时间内发现各类“危险人物”。 C.称歌迷为“粉丝”本无恶意,却让人们有意无意地把歌迷当作某种舞台装置似的“物 件”,漠视他们也有自己的情感和对生命的期盼。 D.省统计局最近发布的分析报告显示,去年全省城镇单位从业人数与前年相比增加了 50 万人,城镇单位在岗职工平均工资因而比前年增长 14%。 语文试卷第 1 页(共 6 页)
二、(12分,每小题3分) 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7题 火星是太阳系中自然环境最接近地球的行星,火星上是否存在生命也一直是科学家们争 论的焦点。英国科学家日前表示,在火星的冻海层下,极有可能存在特殊的生命体。 英国科学家称,与地球不同,红色的火星并不具备磁吸力和厚密的大气层,宇宙中的各 种强辐射均可以直接散布在火星表面上。在这种情况下,细胞生命体很难在火星表面存活 但如果地球探测器能够在火星表面下挖,当达到科学家们宣称的冻海层下的土壤时,就极有 可能会发现特殊的生命体。科学家们在火星上已经发现了一些沼气(主要成分甲烷)和其他可 能存在生物活性的迹象,这些特征很像地球上洞穴中的一些特征,这很可能就是一个地底生 物圈活动的信号:它们附近地表硫酸盐、黄钾、铁、矾聚集的迹象,也会成为火星上夺在生 命的有力证据。 英国伦敦大学教授、该研究项日负贲人勒维斯·达特内尔说:“目前,一些处于休眠状 态的生命体仍然存活在火星表面以下,在这些区域,宇宙辐射的伤害作用非常低。在寻找火 星生命体时,很大程度上要首先找到火星上存在水份,但火星表面上水流的痕迹却是数十亿 年前留下的。在这种情况下,即使是最顽强的细胞生命,也无法在如此大量宇宙辐射的情况 下存活。此前我们已经发现火星表层下可能存在一个冻海,这也是今后发射探测器需要确认 的最激动人心的目标之 英国科学家还表示,火星大气里还含有大量的甲醛,高浓度的甲醛其实就是由甲烷氧化 而来,这也很可能会证明火星土壤里存在生命。科学家在火星表面上探测到的甲烷气体含量 不大.可能只有1亿分之1.05。科学家的这一结论基于专门用来测定火星大气成分的傅立 叶行星分光计的探测结果,它在火星上探测到一种不同于甲烷的气体——甲醛。英国科学家 通过分析计算出火星空气大气的甲醛浓度为千万分之1.3,认为这些甲醛是由于甲烷的氧 化产生的,并估计每年火星上大约有250万吨甲烷被氧化产生为甲醛。勒维斯·达特内尔说 我认为非生物过程不可能制造这么大量的甲烷,唯一的可能是火星上存在生命。我的结论 是在火星的土壤里一定存在生命 4.下列关于“特殊的生命体”的说法,不准确的一项是 A.这种生命体是躲过宇宙辐射而得以存活的细胞 B.这种生命体可能存在于火星冻海层下的土壤中。 C.这种生命体能以体眠的状态存活在火星地表下 D.这种生命体的生物过程能够制造出大量的甲烷。 5.以下不属于英国科学家认为“火星的土壤里一定存在生命”所用证据的一项是 A.火星上有类似地球洞穴中特征的生物活性迹象。 B.火星的一些地表有硫酸盐、黄钾等聚集的迹象。 C.火星大气里含有浓度为千万分之1.3的甲醛。 D.火星表面上有数十亿年前留下的水流的痕迹 6.下列理解和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寻找火星生命的第一步能否成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能否发现水的存在。 B.宇宙中的各种强辐射不能穿透火星地表,是生命体可能存在于火星地表之下的前提。 C.大量的甲烷被氣化成甲醛,使得火星表面甲烷气体含量并不大,约1亿分之1.05 D.目前科学家没有在火星表面发现生命体。即使是最顽强的细胞生命 7.根据原文信息,以下推断不恰当的一项是 A.不具备磁吸力和厚密的大气层,是同为行星的火星与地球的自然环境的重要区别。 B.地球磁场和大气层,是阻挡宇宙的各种强辐射,保护地球生物的自然屏障。 ∂.选择以休眠的状态生活于土壤中,火星生物才能躲避宇宙辐射伤害。 D.目前,世界各国仍有一些科学家否认火星上有生命体的存在。 语文试卷第2页(共6页) 2
2 二、(12 分,每小题 3 分) 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4—7 题。 火星是太阳系中自然环境最接近地球的行星,火星上是否存在生命也一直是科学家们争 论的焦点。英国科学家日前表示,在火星的冻海层下,极有可能存在特殊的生命体。 英国科学家称,与地球不同,红色的火星并不具备磁吸力和厚密的大气层,宇宙中的各 种强辐射均可以直接散布在火星表面上。在这种情况下,细胞生命体很难在火星表面存活, 但如果地球探测器能够在火星表面下挖,当达到科学家们宣称的冻海层下的土壤时,就极有 可能会发现特殊的生命体。科学家们在火星上已经发现了一些沼气(主要成分甲烷)和其他可 能存在生物活性的迹象,这些特征很像地球上洞穴中的一些特征,这很可能就是一个地底生 物圈活动的信号:它们附近地表硫酸盐、黄钾、铁、矾聚集的迹象,也会成为火星上存在生 命的有力证据。 英国伦敦大学教授、该研究项目负责人勒维斯·达特内尔说:“目前,一些处于休眠状 态的生命体仍然存活在火星表面以下,在这些区域,宇宙辐射的伤害作用非常低。在寻找火 星生命体时,很大程度上要首先找到火星上存在水份,但火星表面上水流的痕迹却是数十亿 年前留下的。在这种情况下,即使是最顽强的细胞生命,也无法在如此大量宇宙辐射的情况 下存活。此前我们已经发现火星表层下可能存在一个冻海,这也是今后发射探测器需要确认 的最激动人心的目标之一。” 英国科学家还表示,火星大气里还含有大量的甲醛,高浓度的甲醛其实就是由甲烷氧化 而来,这也很可能会证明火星土壤里存在生命。科学家在火星表面上探测到的甲烷气体含量 不大.可能只有 1 亿分之 1.05。科学家的这一结论基于专门用来测定火星大气成分的傅立 叶行星分光计的探测结果,它在火星上探测到一种不同于甲烷的气体——甲醛。英国科学家 通过分析计算出火星空气大气的甲醛浓度为千万分之 1.3,认为这些甲醛是由于甲烷的氧 化产生的,并估计每年火星上大约有 250 万吨甲烷被氧化产生为甲醛。勒维斯·达特内尔说: “我认为非生物过程不可能制造这么大量的甲烷,唯一的可能是火星上存在生命。我的结论 是在火星的土壤里一定存在生命。” 4.下列关于“特殊的生命体”的说法,不准确的一项是 A.这种生命体是躲过宇宙辐射而得以存活的细胞。 B.这种生命体可能存在于火星冻海层下的土壤中。 C.这种生命体能以体眠的状态存活在火星地表下。 D.这种生命体的生物过程能够制造出大量的甲烷。 5.以下不属于英国科学家认为“火星的土壤里一定存在生命”所用证据的一项是 A.火星上有类似地球洞穴中特征的生物活性迹象。 B.火星的一些地表有硫酸盐、黄钾等聚集的迹象。 C.火星大气里含有浓度为千万分之 1.3 的甲醛。 D.火星表面上有数十亿年前留下的水流的痕迹。 6.下列理解和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寻找火星生命的第一步能否成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能否发现水的存在。 B.宇宙中的各种强辐射不能穿透火星地表,是生命体可能存在于火星地表之下的前提。 C.大量的甲烷被氧化成甲醛,使得火星表面甲烷气体含量并不大,约 1 亿分之 1.05。 D.目前科学家没有在火星表面发现生命体。即使是最顽强的细胞生命。 7.根据原文信息,以下推断不恰当的一项是 A.不具备磁吸力和厚密的大气层,是同为行星的火星与地球的自然环境的重要区别。 B.地球磁场和大气层,是阻挡宇宙的各种强辐射,保护地球生物的自然屏障。 C.选择以休眠的状态生活于土壤中,火星生物才能躲避宇宙辐射伤害。 D.目前,世界各国仍有一些科学家否认火星上有生命体的存在。 语文试卷第 2 页(共 6 页)
、(9分,每小题3分) 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0题。 韩褒,字弘业,颍川颍阳人也。褒少有志尚,好学而不守章句。其师怪问之,对曰:“ 字之间,常奉训诱,至于商较异同,请从所妤。”师因此奇之。及长,涉猎经史,深沈有远 略。时周文帝为剌史,素闻其名,待以客礼。及贺拔岳为侯莫陈悦所害,诸将遣使迎周文 周文问以去留之计,褒曰:“此天授也,何可疑乎!”周文纳焉。大统初,迁行台左丞。 出为北雍州刺史。州带北山,多有盗贼。褒密访之,并豪右所为也,而阳不之知。厚加 礼遇,谓曰:“刺史起自书生,安知督盜?所赖卿等共分其忧耳。”乃悉召杰黠少年素为乡里 患者,置为主帅,分其地界,有盗发而不获者,以故纵论。于是诸被署者莫不惶惧,皆首伏 日:“前盗发者,并某等为之。”所有徒侣,皆列其姓名,或亡命隐匿者,亦悉言其所在。 褒乃取盗名簿藏之,因大榜州门曰:“自知行盗者,可急来首,即除其罪。尽今月不首者 显戮其身,籍没妻子,以赏前首者。”旬日之间,诸盗威悉首尽。褒取名簿勘之,一无差异, 并原其罪,许以自新,由是群盗屏息。入为给事黄门侍郎,迁侍中 累迁汾州刺史。先是,齐寇教人,人废耕桑,前后剌史,莫能防扦。褒至,适会寇来, 乃不下属县。人既不备。以故多被抄掠。齐人喜于不觉,以为州先未集兵,今还必不能追蹑, 由是益懈,不为营垒。褒已先勒精锐,伏北山中,分据险阻,邀其归路。乘其众怠,纵伏击 之,尽获其众。故事,获生口者,并送京师,褒因是奏日:“所获贼众,不足为多,俘而辱 之,但益其忿耳。请一切放还,以德报怨。”有诏许焉。自此抄兵颇息 褒历事三帝,以忠厚见知。武帝深相敬重,常以师道处之,每入朝见,必有诏令坐,然 始论政事。 (节选自《北史》列传第五十八) 8.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在文中的意思,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涉猎经史,深沈有远略 涉猎:广泛地阅读 B.乃悉召杰黠少年素为乡里患者,置为主帅主帅:军队的最高统帅 C.并原其罪。许以自新,由是群盗屏息 屏息:此处指不敢作乱 D.故事,获生口者,并送京师 故事:先例,成法 9.下面六句话,分别编成四组,全都表现韩褒“深沈有远略”的一组是 ①褒少有志尚,好学而不守章句 ②褒密访之,并豪右所为也,而阳不之知 ③所有徒侣,皆列其姓名 ④褒至,适会寇来,乃不下属县 ⑤先勒精锐,伏北山中,分据险阻 ⑥每人朝见,必有诏令坐,然始论政事 A.①③⑥B.①②⑤C.③④⑥D.②④⑤ 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少年韩褒就有志向与追求,对于学习也有不凡的见解。在恭谨地接受老师教诲的同时, 也能按照自己的心意有所偏好 B.北雍州多盗贼出没,韩褒任刺史期间,先深入调査摸清了情况,又明榜昭告公布自首 期限,再采用以毒攻毒的方法。最终制服盗贼。 C.宽以待人是韩褒为官的特点,为人的品质。在北雍州,他能宽恕诸盗贼的罪过,给予 改过自新的机会:在汾州,更是以德报怨,放还俘虏。 D.韩褒历经北朝三个君主时期,以忠诚厚道而闻名。武帝每每朝见时,先下诏让他坐下 然后才议论朝政,恭敬如执弟子礼。 语文试卷第3页(共6页)
3 三、(9 分,每小题 3 分) 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8—10 题。 韩褒,字弘业,颍川颍阳人也。褒少有志尚,好学而不守章句。其师怪问之,对曰:“文 字之间,常奉训诱,至于商较异同,请从所好。”师因此奇之。及长,涉猎经史,深沈有远 略。时周文帝为刺史,素闻其名,待以客礼。及贺拔岳为侯莫陈悦所害,诸将遣使迎周文。 周文问以去留之计,褒曰:“此天授也,何可疑乎!”周文纳焉。大统初,迁行台左丞。 出为北雍州刺史。州带北山,多有盗贼。褒密访之,并豪右所为也,而阳不之知。厚加 礼遇,谓曰:“刺史起自书生,安知督盗?所赖卿等共分其忧耳。”乃悉召杰黠少年素为乡里 患者,置为主帅,分其地界,有盗发而不获者,以故纵论。于是诸被署者莫不惶惧,皆首伏 日:“前盗发者,并某等为之。”所有徒侣,皆列其姓名,或亡命隐匿者,亦悉言其所在。 褒乃取盗名簿藏之,因大榜州门曰:“自知行盗者,可急来首,即除其罪。尽今月不首者, 显戮其身,籍没妻子,以赏前首者。”旬日之间,诸盗咸悉首尽。褒取名簿勘之,一无差异, 并原其罪,许以自新,由是群盗屏息。入为给事黄门侍郎,迁侍中。 累迁汾州刺史。先是,齐寇数人,人废耕桑,前后刺史,莫能防扦。褒至,适会寇来, 乃不下属县。人既不备。以故多被抄掠。齐人喜于不觉,以为州先未集兵,今还必不能追蹑, 由是益懈,不为营垒。褒已先勒精锐,伏北山中,分据险阻,邀其归路。乘其众怠,纵伏击 之,尽获其众。故事,获生口者,并送京师,褒因是奏日:“所获贼众,不足为多,俘而辱 之,但益其忿耳。请一切放还,以德报怨。”有诏许焉。自此抄兵颇息。 褒历事三帝,以忠厚见知。武帝深相敬重,常以师道处之,每入朝见,必有诏令坐,然 始论政事。 (节选自《北史》列传第五十八) 8.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在文中的意思,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涉猎经史,深沈有远略 涉猎:广泛地阅读 B.乃悉召杰黠少年素为乡里患者,置为主帅 主帅:军队的最高统帅 C.并原其罪。许以自新,由是群盗屏息 屏息:此处指不敢作乱 D.故事,获生口者,并送京师 故事:先例,成法 9.下面六句话,分别编成四组,全都表现韩褒“深沈有远略”的一组是 ①褒少有志尚,好学而不守章句 ②褒密访之,并豪右所为也,而阳不之知 ③所有徒侣,皆列其姓名 ④褒至,适会寇来,乃不下属县 ⑤先勒精锐,伏北山中,分据险阻 ⑥每人朝见,必有诏令坐,然始论政事 A.①③⑥ B.①②⑤ C.③④⑥ D.②④⑤ 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少年韩褒就有志向与追求,对于学习也有不凡的见解。在恭谨地接受老师教诲的同时, 也能按照自己的心意有所偏好。 B.北雍州多盗贼出没,韩褒任刺史期间,先深入调查摸清了情况,又明榜昭告公布自首 期限,再采用以毒攻毒的方法。最终制服盗贼。 C.宽以待人是韩褒为官的特点,为人的品质。在北雍州,他能宽恕诸盗贼的罪过,给予 改过自新的机会;在汾州,更是以德报怨,放还俘虏。 D.韩褒历经北朝三个君主时期,以忠诚厚道而闻名。武帝每每朝见时,先下诏让他坐下, 然后才议论朝政,恭敬如执弟子礼。 语文试卷第 3 页(共 6 页)
四、(23分) 11.请把上面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 (1)此天授也,何可疑乎!(2分) (2)刺史起自书生,安知督盗?所赖卿等共分其忧耳。(3分) (3)先是,齐寇数人,人废耕桑,前后刺史,莫能防扦。(4分) △▲▲ 12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祖席 韩愈 淮南悲木落,而我独伤秋。 况与故人别,那堪羁宦愁 荣华今异路,风雨苦同忧。 莫以宜春②远,江山多胜游。 【注】①祖席:饯别的宴席。元和初,王涯因其甥皇甫浞触犯宰相而受牵连被贬,韩愈 与王涯是同年进土,兼有与皇甫浞之谊,因而写《祖席》二首相赠,此其一。(多宜春:地 名,今属江西袁水流域。 (1)中国古典诗词往往以虚字传神。请简要分析第二联以“况与”与“那堪”相呼应,表 达了诗人内心哪些复杂的感情。(4分) (2)“莫以宜春远,江山多胜游”与王勃的名句“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一样,都表达 了对友人的深情。根据你的理解,结合诗人所表达的情感,说说你更喜欢哪一句。(4分) ▲▲▲ 13.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分) (1)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 。(韩愈《师说》) ,蓝田日暖玉生烟。此情可待成追忆 。(李商隐《锦瑟》) (3)千古江山 舞榭歌台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4)往者不可谏, (《论语·微子》) 五、(22分) 请阋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17题。 柔软 朱以撤 ①暮秋经过这一大片河滩的沙石地,效果比春日好多了。已经通体枯黄的芦苇枝条,头 上都顶着一丛丛的银灰色芦花。时光使毎一株芦苇的生命都达到极致,以柔软的姿态出现, 毛茸、蓬松,还有一种轻如蝉翼的分量。顺从着风力,像铺展开来的云层,夕阳打在一部分 芦花上边,看着有些恍惚。这些全然在自然环境中生生死死的植物,走到生命的终端,可以
4 四、(23 分) 11.请把上面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9 分) (1)此天授也,何可疑乎!(2 分) ▲▲▲ (2)刺史起自书生,安知督盗?所赖卿等共分其忧耳。(3 分) ▲▲▲ (3)先是,齐寇数人,人废耕桑,前后刺史,莫能防扦。(4 分) ▲▲▲ 12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 分) 祖席① 韩愈 淮南悲木落,而我独伤秋。 况与故人别,那堪羁宦愁。 荣华今异路,风雨苦同忧。 莫以宜春②远,江山多胜游。 【注】①祖席:饯别的宴席。元和初,王涯因其甥皇甫浞触犯宰相而受牵连被贬,韩愈 与王涯是同年进士,兼有与皇甫浞之谊,因而写《祖席》二首相赠,此其一。(多宜春:地 名,今属江西袁水流域。 (1)中国古典诗词往往以虚字传神。请简要分析第二联以“况与”与“那堪”相呼应,表 达了诗人内心哪些复杂的感情。(4 分) ▲▲▲ (2)“莫以宜春远,江山多胜游”与王勃的名句“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一样,都表达 了对友人的深情。根据你的理解,结合诗人所表达的情感,说说你更喜欢哪一句。(4 分) ▲▲▲ 13.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 分) (1)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 。(韩愈《师说》) (2) ,蓝田日暖玉生烟。此情可待成追忆, 。(李商隐《锦瑟》) (3)千古江山, 。舞榭歌台,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4)往者不可谏, 。(《论语·微子》) 五、(22 分) 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4—17 题。 柔 软 朱以撒 ①暮秋经过这一大片河滩的沙石地,效果比春日好多了。已经通体枯黄的芦苇枝条,头 上都顶着一丛丛的银灰色芦花。时光使每一株芦苇的生命都达到极致,以柔软的姿态出现, 毛茸、蓬松,还有一种轻如蝉翼的分量。顺从着风力,像铺展开来的云层,夕阳打在一部分 芦花上边,看着有些恍惚。这些全然在自然环境中生生死死的植物,走到生命的终端,可以
说已修成正果了。再过一些时日。许多芦花将随风飘散,风把它们的子孙携到夭涯海角,开 始新一轮的生命旅程 ②如果不是有事,真想停下车来,剪一束芦花,带它们回家。 ③一种毫无人工介入痕迹的植物,要走到这一步,可以想见生存的艰辛。血气方刚时不 会有这样的感悟。精钢百炼终能化为绕指柔。青年时代结柬后,我越发喜爱柔软之物;比较 松竹梅的坚硬,我更对芦苇有好感。柔欤是一切生命际遇中最原始之性,以适应著称。如果 语文试卷第4页(共6页) 这一大片芦苇改插旗杆,美感肯定是另一类。柔软的腹中,显然潜藏着生存的策略。否则, 无数次狂风从此处扫过,早已荡然无存。当一个人坚硬的笔尖与这些柔软之物猝然相遇时, 的确有一种顺服的美感升起。 ④有时返回老家,会到离家不远的一个庵里走走。仅仅一墙之隔,把嘈杂的市声隔在另 一个世界里。眼前清幽静谧,有袅袅暗香浮动。有一位在我少年时出家的妇人在这里度着晚 年。当年她住在我家隔璧。静静修行。家中收拾、涮洗得一尘不染,从不与街邻有瓜葛,也 不高声大嗓。一个人诚心向善。许多言行就简洁而且低调了。那个时节,人性中充满着冲撞、 对峙的坚硬,她看起来就越发轻柔了。有的人是不可改造的,她的柔性就是如此,尽管事佛 的仪式停了下来,但是她的内心一定在继续着,没有放弃。她以一种柔软的形态,不动声色 地继续自己的精神生活,相比成群结队的人甩动着有力的臂膀疾行,她的徐缓迟疑一眼可见。 她干脆住到庵里,心境环境更为默契。几十年过去,有不少人如风中树摧折委地,而更多像 她这般柔软的人留存了下来。 ⑤肉体是物质的,物质是时光的信物,时光最终让生命破绽百出,这是没有疑义的。 ⑥不珍惜生命,只能从自身寻找答案。我认识的长者多半以教书为业。这些上一辈的教 书先生。此时已垂垂老矣。当年他们将智慧和知识传递给众门徒时,站在讲台上,一副挥洒 自如状,善于板书的右手。在黑板上三下两下,文字奔涌而出。静坐下边的听讲者,会心对 视,充满钦佩。一个场景改变了.肯定是与这个生命的能力相关联—一过度的劳心、劳力, 满不在乎地透支青年时期的生命,结果许多疾患都热闹地集合到了人生的晩景。这个最需要 安息静养的时日,变得举家不宁。一位师长坐在床上,盖着被子吃鱼,与我断断续续地说话, 品咂鱼骨后信手就扔在床下。这个举动,我判断已经超出了正常的范围,我的心里难过起来。 由此完全可以追溯到他当年的生活目标,把自己当作一匹不知倦返的马,承载生理限度以外 的劳作,促使自己成为一名硬汉。当年不按生命科学的规则蛮干.如今病痛缠身。我们常说 人赋有睿智,不会在一块石头上绊倒两次,实际上我们已经多次被绊倒。淮南王刘安说得痛 快:“鹤寿千岁,以极其游;蜉蝣朝生而暮死,而尽其乐。”把两种毫无可比性的生命放在 起,让我们看到不同的生命过程,不同的生存方式,都能尽其圆满。想来,遵循生之规则 者,善莫大焉。 ⑦除了对生之规则的敬畏外,对于自然界外在情绪上显示出的风水、阳光、雨露,我都 持抱敬畏之心。我向来在强大的自然力量面前采取顺应的策略。我在芦苇丛里欣赏到的随风 俯仰舒展自如的美感。这种姿态一直让我迷醉。是否都要像遮挡风沙的木麻黄那般伤痕累累? 每个人的答案显然是不同的。它窥探着我们隐秘的内心。很庆幸的是,我们居住在这个滨海 城市,靠山而临水,风起而水涌.周而复始地使我们直接体验到生之规则,不能不说是大自 然有意的昭示与启迪。 ⑧此时,应该看得清晰一些了吧。 (原文有改动) 14.文中说“柔软是一切生命际遇中最原始之性”,请根据文意回答,芦苇的“原始之性” 是什么。(4分) ▲▲▲
5 说已修成正果了。再过一些时日。许多芦花将随风飘散,风把它们的子孙携到天涯海角,开 始新一轮的生命旅程。 ②如果不是有事,真想停下车来,剪一束芦花,带它们回家。 ③一种毫无人工介入痕迹的植物,要走到这一步,可以想见生存的艰辛。血气方刚时不 会有这样的感悟。精钢百炼终能化为绕指柔。青年时代结束后,我越发喜爱柔软之物;比较 松竹梅的坚硬,我更对芦苇有好感。柔软是一切生命际遇中最原始之性,以适应著称。如果 语文试卷第 4 页(共 6 页) 这一大片芦苇改插旗杆,美感肯定是另一类。柔软的腹中,显然潜藏着生存的策略。否则, 无数次狂风从此处扫过,早已荡然无存。当一个人坚硬的笔尖与这些柔软之物猝然相遇时, 的确有一种顺服的美感升起。 ④有时返回老家,会到离家不远的一个庵里走走。仅仅一墙之隔,把嘈杂的市声隔在另 一个世界里。眼前清幽静谧,有袅袅暗香浮动。有一位在我少年时出家的妇人在这里度着晚 年。当年她住在我家隔壁。静静修行。家中收拾、涮洗得一尘不染,从不与街邻有瓜葛,也 不高声大嗓。一个人诚心向善。许多言行就简洁而且低调了。那个时节,人性中充满着冲撞、 对峙的坚硬,她看起来就越发轻柔了。有的人是不可改造的,她的柔性就是如此,尽管事佛 的仪式停了下来,但是她的内心一定在继续着,没有放弃。她以一种柔软的形态,不动声色 地继续自己的精神生活,相比成群结队的人甩动着有力的臂膀疾行,她的徐缓迟疑一眼可见。 她干脆住到庵里,心境环境更为默契。几十年过去,有不少人如风中树摧折委地,而更多像 她这般柔软的人留存了下来。 ⑤肉体是物质的,物质是时光的信物,时光最终让生命破绽百出,这是没有疑义的。 ⑥不珍惜生命,只能从自身寻找答案。我认识的长者多半以教书为业。这些上一辈的教 书先生.此时已垂垂老矣。当年他们将智慧和知识传递给众门徒时,站在讲台上,一副挥洒 自如状,善于板书的右手。在黑板上三下两下,文字奔涌而出。静坐下边的听讲者,会心对 视,充满钦佩。一个场景改变了.肯定是与这个生命的能力相关联——过度的劳心、劳力, 满不在乎地透支青年时期的生命,结果许多疾患都热闹地集合到了人生的晚景。这个最需要 安息静养的时日,变得举家不宁。一位师长坐在床上,盖着被子吃鱼,与我断断续续地说话, 品咂鱼骨后信手就扔在床下。这个举动,我判断已经超出了正常的范围,我的心里难过起来。 由此完全可以追溯到他当年的生活目标,把自己当作一匹不知倦返的马,承载生理限度以外 的劳作,促使自己成为一名硬汉。当年不按生命科学的规则蛮干.如今病痛缠身。我们常说 人赋有睿智,不会在一块石头上绊倒两次,实际上我们已经多次被绊倒。淮南王刘安说得痛 快:“鹤寿千岁,以极其游;蜉蝣朝生而暮死,而尽其乐。”把两种毫无可比性的生命放在 一起,让我们看到不同的生命过程,不同的生存方式,都能尽其圆满。想来,遵循生之规则 者,善莫大焉。 ⑦除了对生之规则的敬畏外,对于自然界外在情绪上显示出的风水、阳光、雨露,我都 持抱敬畏之心。我向来在强大的自然力量面前采取顺应的策略。我在芦苇丛里欣赏到的随风 俯仰舒展自如的美感。这种姿态一直让我迷醉。是否都要像遮挡风沙的木麻黄那般伤痕累累? 每个人的答案显然是不同的。它窥探着我们隐秘的内心。很庆幸的是,我们居住在这个滨海 城市,靠山而临水,风起而水涌.周而复始地使我们直接体验到生之规则,不能不说是大自 然有意的昭示与启迪。 ⑧此时,应该看得清晰一些了吧。 (原文有改动) 14.文中说“柔软是一切生命际遇中最原始之性”,请根据文意回答,芦苇的“原始之性” 是什么。(4 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