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省镇江中学高三诊断性考试 语文试题 第一卷 、基础知识(12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全对的一项 A、哺(f)育 对峙(zhi) 驻扎(zha)面面相觑(qu B、尽管(jin)歼(jian)灭模(m)范金蝉脱壳(qio) C、场( chang)院拓(ta)片太监(jian)一暴(p)十寒 D、答(da)应 症( zheng)结稍(shdo)息惟妙惟肖(xiao)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发轫寒喧老搭档人间辛酸识时务者为俊杰 B、谛听安详跑龙套一筹莫展不敢跃雷池一步 C、部署装璜度假村梦寐已求众人拾柴火焰高 D、恫吓贸然家具厂崭露头角糟糠之妻不下堂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全都恰当的一句是() A、他少年时代就告别亲友,作客他乡,这次回到故土,他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走亲访友。 春节期间他到我家来做客,我们相谈甚欢 B、他就是这么样的一个人:有事情要他帮忙,他总是找借口推脱:有责任要他负责 他总是找理由推托 C、小巨人姚明进入高手如林的NBA不久,就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相信他将越战越 勇,成为NBA的明日黄花 D、别犹豫了,俗话说一个巴掌拍不响,我们双方必须精诚合作,才能把这项造福镇江 的大工程做好 4、下列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深受全社会所欢迎,因为它既可以规范公民的道德行为 又可以进一步提高公民的道德水准 B、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必须站在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全面实现小 康,把农业放到整个国民经济大格局中统筹谋划。 C、作为对外开放程度较高的城市,镇江在一段时间内,在经济和文化领域都将会面临 系列挑战 D、本报派往卡塔尔采访多哈亚运会的记者共两位,到多哈三小时后,一人发回来一份 长篇讯稿 、古诗文阅读(26分) 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一7题。(9分,每小题2分) 张昭,字潜夫。自言汉常山王耳之后,世居濮州范县。祖楚平,寿张令。楚平生 直,即昭父也。初,楚平赴调长安,值巢寇乱,不知所终。直幼避地河朔,既寇,以 父失所在,时盗贼蜂起,道路榛梗,乃自秦抵蜀,徒行丐食,求父所在,积十年不能 得。乃发哀行服,躬耕海滨。青州王师范开学馆,延置儒士,再以书币招直,署宾职 师范降梁,直脱难北归,以《周易》、《春秋》教授,学者自远而至,时号逍遥先生 昭始十岁,能诵古乐府、咏史诗百余篇;未冠,遍读《九经》,尽通其义。处侪类 中,缓步阔视,以为马、郑不己若也。后至赞皇,遇程生者,专史学,以为专究经旨 不通今古,率多拘滞,繁而寡要;若极谈王霸,经纬治乱,非史不可。因出班、范《汉
1 考点 考号 姓名 2007 年省镇江中学高三诊断性考试 语 文 试 题 第一卷 一、基础知识(12 分,每小题 3 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全对的一项( ) A、哺.(fǔ)育 对峙(zhì) 驻扎( zhā) 面面相觑(qù) B、尽管(jǐn) 歼(jiān)灭 模(mú)范 金蝉脱壳(qiào) C、场(cháng)院 拓(tà)片 太监(jiān) 一暴(pù)十寒 D、答(dā)应 症(zhēng)结 稍(shào)息 惟妙惟肖(xiào)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 A、发轫 寒喧 老搭档 人间辛酸 识时务者为俊杰 B、谛听 安详 跑龙套 一筹莫展 不敢跃雷池一步 C、部署 装璜 度假村 梦寐已求 众人拾柴火焰高 D、恫吓 贸然 家具厂 崭露头角 糟糠之妻不下堂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全都恰当的一句是( ) A、他少年时代就告别亲友,作客..他乡,这次回到故土,他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走亲访友。 春节期间他到我家来做客..,我们相谈甚欢。 B、他就是这么样的一个人:有事情要他帮忙,他总是找借口推脱..;有责任要他负责, 他总是找理由推托..。 C、小巨人姚明进入高手如林的 NBA 不久,就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相信他将越战越 勇,成为 NBA 的明日黄花 ....。 D、别犹豫了,俗话说一个巴掌拍不响 .......,我们双方必须精诚合作,才能把这项造福镇江 的大工程做好。 4、下列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深受全社会所欢迎,因为它既可以规范公民的道德行为, 又可以进一步提高公民的道德水准。 B、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必须站在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全面实现小 康,把农业放到整个国民经济大格局中统筹谋划。 C、作为对外开放程度较高的城市,镇江在一段时间内,在经济和文化领域都将会面临 一系列挑战。 D、本报派往卡塔尔采访多哈亚运会的记者共两位,到多哈三小时后,一人发回来一份 长篇讯稿。 二、古诗文阅读(26 分) 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5 一 7 题。(9 分,每小题 2 分) 张昭,字潜夫。自言汉常山王耳之后,世居濮州范县。祖楚平,寿张令。楚平生 直,即昭父也。初,楚平赴调长安,值巢寇乱,不知所终。直幼避地河朔,既寇,以 父失所在,时盗贼蜂起,道路榛梗,乃自秦抵蜀,徒行丐食,求父所在,积十年不能 得。乃发哀行服,躬耕海滨。青州王师范开学馆,延置儒士,再以书币招直,署宾职。 师范降梁,直脱难北归,以《周易》、《春秋》教授,学者自远而至,时号逍遥先生。 昭始十岁,能诵古乐府、咏史诗百余篇;未冠,遍读《九经》,尽通其义。处侪类 中,缓步阔视,以为马、郑不己若也。后至赞皇,遇程生者,专史学,以为专究经旨, 不通今古,率多拘滞,繁而寡要;若极谈王霸,经纬治乱,非史不可。因出班、范《汉 -----------------------------------------------------------------------------------------------------------------------------------------------------------------------------------------------------------------------------------------------------------
书》十余义商榷,乃授昭《荀纪》、《国志》等,后又尽得十三史,五七年间,能驰骋 上下数千百年事。又注《十代兴亡论》。处乱世,躬耕负米以养亲。 后唐庄宗入魏,河朔游士,多自效军门,昭因至魏,携文数十轴谒兴唐尹张宪 宪家富文籍,每与昭燕语,讲论经史要事,恨相见之晚,即署府推官。同光初,奏授 真秩,加监察御史里行。宪为北京留守,昭亦从至晋阳。庄宗及难,闻邺中兵士推戴 明宗,宪部将符彦超合戍将应之。昭谓宪日:“得无奉表劝进为自安之计乎?”宪日:“我 本书生,见知主上,位至保厘,乃布衣之极。苟腼颜求生,何面目见主于地下?”昭曰: “此古人之志也,公能行之,死且不朽矣。”相泣而去,宪遂死之,时论重昭能成宪之 时有害昭者,昭日:“明诚所至,期不再生,主辱臣亡,死而无悔。”众执以送彦 超,彦超曰:“推官正人,无得害之。” 长兴二年,丁内艰,赙绢布五十匹,米麦五十石。昭性至孝,明宗闻其居丧哀毁 复赐以钱币。服除,改职方员外郎、知制诰,充史馆修撰。上言乞复本朝故事,置观 察使察民疾苦,御史弹事,谏官月给谏纸。并从之。又奏请劝农耕及置常平仓等数 宋初,拜吏部尚书。乾德元年郊祀,昭为卤簿使,奏复宫阙、庙门、郊坛夜警晨 严之制。礼毕,进封郑国公,与翰林承旨陶谷同掌选。谷尝诬奏事,引昭为证,昭免 冠抗论。太祖不说,遂三拜章告老,以本官致仕,改封陈国公。开宝五年,卒,年七 十九。 (节选自《宋史·列传第二十二》) 5、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在文中的意思,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率多拘滞,繁而寡要要:要领 B、多自效军门效:献,尽力 C、又奏请劝农耕及置常平仓等数事劝:勉励 以本官致仕致仕:登上仕途 6、文中“恨相见之晚”中的“之”字,与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之”字意义和用法相同 的一项是:() A、窃怜爱之,愿令得补黑衣之数 B、悍吏之来吾乡,叫嚣乎东西 C、夫晋,何厌之有? D、顷之,烟炎张天 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张昭的父亲在动乱的年代,共计十年,千里寻父,历尽艰辛,终究没有能够找到父 亲,于是为父亲办丧事。王师范邀请儒生,连续几次用书籍和钱财来请张昭的父亲, 他才去了。 B、张昭年少时就才华横溢,鹤立鸡群。后来更遇名师,得到程生的指点,于是学问得 到极大的提高 C、张宪也是一位饱学之士,对张昭有知遇之恩。后来张宪部下联合戍将准备兵变,张 昭试探张宪的打算,他对张宪能成古人之义表示赞同。 D、宋朝初年,张昭官拜吏部尚书,又进封郑国公。因为同僚陶谷胡乱奏事,并且强拉 着他作证,他坚持原则,结果太宗很不高兴
2 书》十余义商榷,乃授昭《荀纪》、《国志》等,后又尽得十三史,五七年间,能驰骋 上下数千百年事。又注《十代兴亡论》。处乱世,躬耕负米以养亲。 后唐庄宗入魏,河朔游士,多自效军门,昭因至魏,携文数十轴谒兴唐尹张宪。 宪家富文籍,每与昭燕语,讲论经史要事,恨相见之晚,即署府推官。同光初,奏授 真秩,加监察御史里行。宪为北京留守,昭亦从至晋阳。庄宗及难,闻邺中兵士推戴 明宗,宪部将符彦超合戍将应之。昭谓宪日:“得无奉表劝进为自安之计乎?”宪日:“我 本书生,见知主上,位至保厘,乃布衣之极。苟腼颜求生,何面目见主于地下?”昭曰: “此古人之志也,公能行之,死且不朽矣。”相泣而去,宪遂死之,时论重昭能成宪之 节。 时有害昭者,昭日:“明诚所至,期不再生,主辱臣亡,死而无悔。”众执以送彦 超,彦超曰:“推官正人,无得害之。”…… 长兴二年,丁内艰,赙绢布五十匹,米麦五十石。昭性至孝,明宗闻其居丧哀毁, 复赐以钱币。服除,改职方员外郎、知制诰,充史馆修撰。上言乞复本朝故事,置观 察使察民疾苦,御史弹事,谏官月给谏纸。并从之。又奏请劝农耕及置常平仓等数 事。…… 宋初,拜吏部尚书。乾德元年郊祀,昭为卤簿使,奏复宫阙、庙门、郊坛夜警晨 严之制。礼毕,进封郑国公,与翰林承旨陶谷同掌选。谷尝诬奏事,引昭为证,昭免 冠抗论。太祖不说,遂三拜章告老,以本官致仕,改封陈国公。开宝五年,卒,年七 十九。 (节选自《宋史•列传第二十二》) 5、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在文中的意思,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率多拘滞,繁而寡要. 要:要领 B、多自效.军门 效:献,尽力 C、又奏请劝.农耕及置常平仓等数事 劝:勉励 D、以本官致仕.. 致仕:登上仕途 6、文中“恨相见之晚”中的“之”字,与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之”字意义和用法相同 的一项是: ( ) A、窃怜爱之,愿令得补黑衣之.数 B、悍吏之.来吾乡,叫嚣乎东西 C、夫晋,何厌之.有? D、顷之,烟炎张天 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张昭的父亲在动乱的年代,共计十年,千里寻父,历尽艰辛,终究没有能够找到父 亲,于是为父亲办丧事。王师范邀请儒生,连续几次用书籍和钱财来请张昭的父亲, 他才去了。 B、张昭年少时就才华横溢,鹤立鸡群。后来更遇名师,得到程生的指点,于是学问得 到极大的提高。 C、张宪也是一位饱学之士,对张昭有知遇之恩。后来张宪部下联合戍将准备兵变,张 昭试探张宪的打算,他对张宪能成古人之义表示赞同。 D、宋朝初年,张昭官拜吏部尚书,又进封郑国公。因为同僚陶谷胡乱奏事,并且强拉 着他作证,他坚持原则,结果太宗很不高兴
第一卷答题区域 题号1234567 答案 第二卷 请把上面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祖楚平,寿张令。楚平生直,即昭父也 (2)相泣而去,宪遂死之,时论重昭能成宪之节 译 9、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5分) 咏柳 曾巩 乱条犹未变初黄,倚得东风势便狂 解把飞花蒙日月,不知天地有清霜。 (1)这首诗题为“咏柳”,实际上托物寓意。请细加揣摩,分析其寓意 寓意: (2)第四句“不知天地有清霜”如果改为“不知秋后有清霜”于文意也可通。你觉 得哪一种更好些?请简述理由。 答案 10、名篇名句默写:(6分) 在诗词创作中袭用前人成句的例子,不可胜数,下面是陈毅元帅的一首诗 淮河晚眺 九四三年春 柳岸沙明对夕晖,长天淮水鹜争飞。云山入眼碧空尽,我欲骑鲸跋浪归 诗中就分别化用了初唐诗人王勃的 》中的名句 "和盛唐诗人 的《黄鹤楼 送孟浩然之广陵》中的名句 三、现代文阅读(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3题
3 第一卷答题区域 题号 1 2 3 4 5 6 7 答案 第二卷 8、请把上面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 分) (1)祖楚平,寿张令。楚平生直,即昭父也。 译: (2)相泣而去,宪遂死之,时论重昭能成宪之节。 译: 9、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5 分) 咏 柳 曾巩 乱条犹未变初黄,倚得东风势便狂。 解把飞花蒙日月,不知天地有清霜。 (1)这首诗题为“咏柳”,实际上托物寓意。请细加揣摩,分析其寓意。 寓意: 。 (2)第四句“不知天地有清霜”如果改为“不知秋后有清霜”于文意也可通。你觉 得哪一种更好些?请简述理由。 答案: 。 10、名篇名句默写:(6 分) 在诗词创作中袭用前人成句的例子,不可胜数,下面是陈毅元帅的一首诗: 淮河晚眺 一九四三年春 柳岸沙明对夕晖,长天淮水鹜争飞。云山入眼碧空尽,我欲骑鲸跋浪归。 诗 中 就 分 别 化 用 了 初 唐 诗 人 王 勃 的 《 _________________ 》 中 的 名 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盛唐诗人_________________的《黄鹤楼 送孟浩然之广陵》中的名句"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三、现代文阅读(14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1—13 题
诗意地栖居 我是个疏于跑街的人,可一日上街却惊异地发现,小城那古巷密集的一块地方已 夷为平地。昔日那挤挤挨挨的老房子、古民居已成了碎砖瓦砾,还有数十处断墙颓垣。 那几条有着很好听很书卷气很古雅名字的小巷将她苍白破败的面庞无奈地向着夏日的 艳阳。(1) 曾在淅淅沥沥的小雨中寻访、叩问过小巷。这些三、四米宽的小巷,纵横交错如 网络,幽静深邃若清谷。是清砖是黛瓦是粉墙,有黑黑亮亮写满沧桑的旧式木排门, 有斑驳如枚枚古钱暗绿色的苔藓,还有不知经历了多少朝代黄了又青、青了又黄却仍 在小院墙头上在四季风雨中摇曳出一派袅娜的城市中已罕见的狗尾巴草。那曾经在小 院内向外探出那满面明媚粉红的老桃树呢?那曾经吸引着无数孩子目光到夏日就结满 了橙黄橙黄果儿的大杏树呢?那排列整齐、纹理清晰有如图书馆书列的小巷墙壁上那 密密的小青砖呢?抚摸着他们曾经想,若是这秦砖汉瓦有记忆的话,怕是会讲出若干 鲜明诡谲的过往人事,随便抽出一册泛黄的线装书,怕也写满了唐诗宋词吧!这座小 城毕竟是有着两千多年历史的古城呢。在有月亮或是没有月亮布淸星星的夜晩,在小 巷的石板路上走走,很容易就走进了千百年的历史走进了悠悠的岁月。(2) 小时候,住在机关大院宿舍的我们是多么地钦羡住在这些小巷中的同学们啊,每 家有院子,院子里有天井有大树。我有一个女同学家中甚至是三进的院落,足够我们 捉迷藏打游击了。到了端午、七夕、中秋这些节日,小巷深院就更呈出现她的诱人风 情:垂在门边上的是绿绿的苦艾,飘在门楣上的是红红的带穗的喜迎,粽子的清香在 风中送出老远,院子里的小方桌上还有面捏的小白兔是红豆做的眼睛,还有炸得金黄 黄的藕饼肥硕硕的老菱……(3) 而这一切都成了“曾经”,我的眼前是一块空地,那显现或隐藏着小城历史的砖瓦 墙壁尽管破碎却带着两千年的记忆缄默不语,烈日中一群人聚集在那儿正在将哪家大 院拆下来的门窗,那雕梁画栋的木片木条论斤处理。一旧句涌上心头:断碣残碑,只 赢得,几杵疏钟,半江渔火,两行秋雁,一枕清霜……可这儿连半点“渔火”也未曾 留下,风乍起,这秋霜再也找不到它多年的栖身之所了。还有秋雁春燕。(4分) 诚然,时代在前进,日子是向前走的,旧的不去新的不来。问了几个人,都说是 古巷这块要进行旧城改造,造成何样不得而知。(5) 不得而知。海得格尔呼吁的“诗意地栖居”又顽固地盘桓在心头,想想这么一座 始于西汉有着两千多年历史的小城,曾经走过范仲淹、行过施耐庵脚步的古巷,回荡 着唐诗宋词吟哦声的这块土地,都是清一色的钢筋水泥火柴盒了—一小巷树影婆娑间 的月色与阳台上那一览无余的月光毕竟有着不一样的质感。没有了“明月松间照,清 泉石上流”之类的意境,即使都是三星、四星级的宾馆,活着也少了许多的韵味。(6) 现代华丽是美,古朴典雅也是美。改造与发展是为了让人们过上更好的日子,然 而,好日子又不该仅仅是物质享受复制式的进步,从一定意义上讲精神和文化在人类 历史进步的长河中更为重要。我是多么衷心地期望着古典与新潮在我热爱的这块土地 上的融合,期盼着历史与人文有机地嬗递与链接——哪怕是留一条秦砖汉瓦的古巷或 是建筑出有民族特色保留古民居韵味的住宅,这方面不乏成功的范例。让古巷的清丽 月色与广场的七彩霓虹高楼的泛光灯火交相辉映,让五千年文明古国文化的芳香在我 们今日的生活中依然飘逸,让生活在电脑网络、信息高速公路上忙碌的人们仍然可以 看见星空月色听得春雨的淅沥嗅得冬雪的甘甜。拥有厚重深沉的文化根基,感受历史 传统和古典的优美,才能在享有现代物质生活的同时在精神的家园中“诗意地栖居”。 (7) 11、第二节中,作者为什么说“在有月亮或是没有月亮布满星星的夜晚,在小巷的石 板路上走走,很容易就走进了千百年的历史走进了悠悠的岁月”?(4分) 答 12、“诗意地栖居”在文中指的是什么?以此为题目有何作用?(6分) 4
4 诗意地栖居 张晓惠 我是个疏于跑街的人,可一日上街却惊异地发现,小城那古巷密集的一块地方已 夷为平地。昔日那挤挤挨挨的老房子、古民居已成了碎砖瓦砾,还有数十处断墙颓垣。 那几条有着很好听很书卷气很古雅名字的小巷将她苍白破败的面庞无奈地向着夏日的 艳阳。(1) 曾在淅淅沥沥的小雨中寻访、叩问过小巷。这些三、四米宽的小巷,纵横交错如 网络,幽静深邃若清谷。是清砖是黛瓦是粉墙,有黑黑亮亮写满沧桑的旧式木排门, 有斑驳如枚枚古钱暗绿色的苔藓,还有不知经历了多少朝代黄了又青、青了又黄却仍 在小院墙头上在四季风雨中摇曳出一派袅娜的城市中已罕见的狗尾巴草。那曾经在小 院内向外探出那满面明媚粉红的老桃树呢?那曾经吸引着无数孩子目光到夏日就结满 了橙黄橙黄果儿的大杏树呢?那排列整齐、纹理清晰有如图书馆书列的小巷墙壁上那 密密的小青砖呢?抚摸着他们曾经想,若是这秦砖汉瓦有记忆的话,怕是会讲出若干 鲜明诡谲的过往人事,随便抽出一册泛黄的线装书,怕也写满了唐诗宋词吧!这座小 城毕竟是有着两千多年历史的古城呢。在有月亮或是没有月亮布满星星的夜晚,在小 巷的石板路上走走,很容易就走进了千百年的历史走进了悠悠的岁月。(2) 小时候,住在机关大院宿舍的我们是多么地钦羡住在这些小巷中的同学们啊,每 家有院子,院子里有天井有大树。我有一个女同学家中甚至是三进的院落,足够我们 捉迷藏打游击了。到了端午、七夕、中秋这些节日,小巷深院就更呈出现她的诱人风 情:垂在门边上的是绿绿的苦艾,飘在门楣上的是红红的带穗的喜迎,粽子的清香在 风中送出老远,院子里的小方桌上还有面捏的小白兔是红豆做的眼睛,还有炸得金黄 黄的藕饼肥硕硕的老菱……(3) 而这一切都成了“曾经”,我的眼前是一块空地,那显现或隐藏着小城历史的砖瓦 墙壁尽管破碎却带着两千年的记忆缄默不语,烈日中一群人聚集在那儿正在将哪家大 院拆下来的门窗,那雕梁画栋的木片木条论斤处理。一旧句涌上心头:断碣残碑,只 赢得,几杵疏钟,半江渔火,两行秋雁,一枕清霜……可这儿连半点“渔火”也未曾 留下,风乍起,这秋霜再也找不到它多年的栖身之所了。还有秋雁春燕。(4 分) 诚然,时代在前进,日子是向前走的,旧的不去新的不来。问了几个人,都说是 古巷这块要进行旧城改造,造成何样不得而知。(5) 不得而知。海得格尔呼吁的“诗意地栖居”又顽固地盘桓在心头,想想这么一座 始于西汉有着两千多年历史的小城,曾经走过范仲淹、行过施耐庵脚步的古巷,回荡 着唐诗宋词吟哦声的这块土地,都是清一色的钢筋水泥火柴盒了——小巷树影婆娑间 的月色与阳台上那一览无余的月光毕竟有着不一样的质感。没有了“明月松间照,清 泉石上流”之类的意境,即使都是三星、四星级的宾馆,活着也少了许多的韵味。(6) 现代华丽是美,古朴典雅也是美。改造与发展是为了让人们过上更好的日子,然 而,好日子又不该仅仅是物质享受复制式的进步,从一定意义上讲精神和文化在人类 历史进步的长河中更为重要。我是多么衷心地期望着古典与新潮在我热爱的这块土地 上的融合,期盼着历史与人文有机地嬗递与链接——哪怕是留一条秦砖汉瓦的古巷或 是建筑出有民族特色保留古民居韵味的住宅,这方面不乏成功的范例。让古巷的清丽 月色与广场的七彩霓虹高楼的泛光灯火交相辉映,让五千年文明古国文化的芳香在我 们今日的生活中依然飘逸,让生活在电脑网络、信息高速公路上忙碌的人们仍然可以 看见星空月色听得春雨的淅沥嗅得冬雪的甘甜。拥有厚重深沉的文化根基,感受历史、 传统和古典的优美,才能在享有现代物质生活的同时在精神的家园中“诗意地栖居”。 (7) 11、第二节中,作者为什么说“在有月亮或是没有月亮布满星星的夜晚,在小巷的石 板路上走走,很容易就走进了千百年的历史走进了悠悠的岁月”? (4 分) 答: 。 12、“诗意地栖居”在文中指的是什么?以此为题目有何作用? (6 分)
答 13、下面对这篇文章的分析与理解错误的两项是()(4分) A、本文对城市改造中,把古巷夷为平地的作法表现出了不满,无奈,对古巷充满了无 限的怀念:对清一色的钢筋水泥建筑持否定的态度。 B、“而这一切都成了‘曾经’”,意思是说,作者曾经在小雨中寻访、叩问过小巷,现 在“我的眼前是一块空地”,再也见不到小巷了。在结构上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C、在第(3)节中作者回忆小时候的往事及情景,是为了表现自己对小巷的怀念和依 恋,以此来表达对小巷的纪念。 D、作者认为“哪怕是留一条秦砖汉瓦的古巷或是建筑出有民族特色保留古民居韵味的 住宅”,现代人就能“诗意地栖居”。 E、这篇散文关注生活,针砭时弊,充满人文关怀。描写充满诗意,叙述要言不繁,结 构紧凑,语言多用长句,表现出较强的逻辑性, 四、语言运用:(8分) 14、为了使新闻播报更加平易自然,编辑准备在每条新闻之间加上一些承上启下的话 请你帮助他们在下面的三条新闻之间设计两段这样的话,要求衔接自然,转换巧妙 ①伊拉克的一架美军军用直升飞机神秘坠毁,机上包括机组人员在内的25名美军士兵 无一生还,飞机失事的原因可能是恶劣的天气,也有可能是反美武装的火箭袭击。(据 美联社报道) 衔接语一: ②因旅馆费用及发票问题与会议中方联系人发生争执时一外籍男子出手,女博士后在 美无端遭打被拘。(据新华社报道) 衔接语二: ③美国女大学生情定重庆农民,春节后准备举行婚礼,婚后两人将继续在大连打工,(据 《城市晚报》报道) 五、作文:(40分) 15、阅读下面一首小诗,根据要求作文。 老是把自己当做珍珠 就时时有被埋没的痛苦 把自己当作泥土吧 让众人把你踩成一条路 要求:以“珍珠与泥土”为话题,自拟题目,自定立意,写一篇不少于700字的 文章
5 答: 13、下面对这篇文章的分析与理解错误的两项是( ) (4 分) A、本文对城市改造中,把古巷夷为平地的作法表现出了不满,无奈,对古巷充满了无 限的怀念;对清一色的钢筋水泥建筑持否定的态度。 B、“而这一切都成了‘曾经’”,意思是说,作者曾经在小雨中寻访、叩问过小巷,现 在“我的眼前是一块空地”,再也见不到小巷了。在结构上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C、在第(3)节中作者回忆小时候的往事及情景,是为了表现自己对小巷的怀念和依 恋,以此来表达对小巷的纪念。 D、作者认为“哪怕是留一条秦砖汉瓦的古巷或是建筑出有民族特色保留古民居韵味的 住宅”,现代人就能“诗意地栖居”。 E、这篇散文关注生活,针砭时弊,充满人文关怀。描写充满诗意,叙述要言不繁,结 构紧凑,语言多用长句,表现出较强的逻辑性。 四、语言运用:(8 分) 14、为了使新闻播报更加平易自然,编辑准备在每条新闻之间加上一些承上启下的话, 请你帮助他们在下面的三条新闻之间设计两段这样的话,要求衔接自然,转换巧妙。 ①伊拉克的一架美军军用直升飞机神秘坠毁,机上包括机组人员在内的 25 名美军士兵 无一生还,飞机失事的原因可能是恶劣的天气,也有可能是反美武装的火箭袭击。(据 美联社报道) 衔接语一: ②因旅馆费用及发票问题与会议中方联系人发生争执时一外籍男子出手,女博士后在 美无端遭打被拘。(据新华社报道) 衔接语二: ③美国女大学生情定重庆农民,春节后准备举行婚礼,婚后两人将继续在大连打工,(据 《城市晚报》报道) 五、作文:(40 分) 15、阅读下面一首小诗,根据要求作文。 老是把自己当做珍珠 就时时有被埋没的痛苦 把自己当作泥土吧 让众人把你踩成一条路 要求:以“珍珠与泥土”为话题,自拟题目,自定立意,写一篇不少于 700 字的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