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市2007年初中毕业、升学考试 语文试题 本卷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题号 卷面分 得分 注意事项: 1.本卷共8页,用钢笔或圆珠笔尖(蓝色或黑色)将答案直接写在试卷上。 2.答题前将密封线内的项目及座位号填写清楚 3.试卷总分含卷面分1分 温馨提示:仔仔细细审题,认认真真答卷 得分评卷人 语言积累与语言运用(20分) 1.下列加点词语书写及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帷幕顷刻(qing)奔丧(sang)根深蒂固藏污纳垢(gωu) B.诲暗枯涸(he)旁骛(wu)漠不关心惟妙惟肖(xiao) C.奥秘脚踝(huai)黄晕(yun)一视同仁毛骨悚然(s6ng) D.狼藉惩罚( cheng)狡黠(xia)暗然失色锲而不舍(qie) 2.阅读下面短文,按要求答题。(5分) 会读书的人都懂得征服书。即使先被书征服,最后还是要反过来把书征服 读书需要选择。只要不蓍选择,生什么事都不干光读别人的书也读不完。 那又有什么意义呢?读,失去了意义;书,也失去了存在的价值 读书的功夫要下在需要认真阅读、仔细品味的一类书上。这类书能满足你的 精神①(需要必要),激发你的才智,帮助你②(完美完善)自己。你要 征服的也是这样的书。多好的书也不是供香客朝拜的祀奉物。 当然,还有一部大书,毎个人都需要终生不懈地精读粗读苦读喜读,它就是生活 这部活书。读它不能代替读印刷的书; (1)文中①②两处应该选用的词语是(2分) ① (2)请修改文中画线句子的语病,把正确的句子写在下面的横线上。(1分)
徐州市 2007 年初中毕业、升学考试 语 文 试 题 本卷满分 120 分,考试时间 150 分钟 题号 一 二 三 四 卷面分 得分 注意事项: 1.本卷共 8 页,用钢笔或圆珠笔尖(蓝色或黑色)将答案直接写在试卷上。 2.答题前将密封线内的项目及座位号填写清楚。 3.试卷总分含卷面分 1 分。 温馨提示:仔仔细细审题,认认真真答卷。 一 语言积累与语言运用(20 分) 1.下列加点词语书写及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2 分) A.帷幕 顷刻(qǐng) 奔丧(sàng) 根深蒂固 藏污纳垢(gòu) B.诲暗 枯涸(hé) 旁骛(wù) 漠不关心 惟妙惟肖(xiāo) C.奥秘 脚踝(huái) 黄晕(yùn) 一视同仁 毛骨悚然(sǒng) D.狼藉 惩罚(chéng) 狡黠(xiá) 暗然失色 锲而不舍(qiè) 2.阅读下面短文,按要求答题。(5 分) 会读书的人都懂得征服书。即使先被书征服,最后还是要反过来把书征服。 读书需要选择。只要不善选择,一生什么事都不干,光读别人的书也读不完。 那又有什么意义呢?读,失去了意义;书,也失去了存在的价值。 读书的功夫要下在需要认真阅读、仔细品味的一类书上。这类书能满足你的 精神 ① (需要 必要),激发你的才智,帮助你 ② (完美 完善)自己。你要 征服的也是这样的书。多好的书也不是供香客朝拜的祀奉物。 当然,还有一部大书,每个人都需要终生不懈地精读粗读苦读喜读,它就是生活 这部活书。读它不能代替读印刷的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 (1)文中①②两处应该选用的词语是(2 分)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修改文中画线句子的语病,把正确的句子写在下面的横线上。(1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得分 评卷人
(3)请联系上文,结合语境,补写文尾的一句话。(2分 3.名著阅读(3分) 不幸的人,贫穷、孤独,世界不给他欢乐,他却创造了欢乐来给予世界! 他用他的苦难铸成欢乐,正如他那句豪言壮语说的,——那是可以总结他-生, 可以成为一切英勇心灵的箴言的 用痛苦换来是欢乐。 (1)选文“他”指的是 他是 造就的伟人 (2分) (2)通过阅读《名人传》,你感受到他身上具有怎样的精神品质?(1分) 4.综合实践。(2分) 日本人向来自负,但在中国文字面前却格外地谦恭。据说日本民间曾对汉字 选美,夺魁的是“梦″字,入选的佳丽还有“雪”、“柔“等等。日本人对汉字 的狂热痴迷由此可见一斑 汉字的音、形、义皆是独特魅力,足以让每一个接近它的人心旷神怡、浑然 忘我 作为中国人,我们更应该热爱汉字、写好汉字,相信你整张试卷的汉字都能 书写得工整美观 请你也给汉字“选美 选出一个你认为最美的汉字,并从“音、形、义”等方面说明其美的理由。(至少写出两点,语言简明、 连贯、得体) 答:汉字: 理由:① 5.默写古诗文名句或填写作家作品名称。(8分) (1)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君子好逑。(《诗经》 (2) ,自将磨洗认前朝。(杜牧《赤壁》) (3)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 (李煜《
(3)请联系上文,结合语境,补写文尾的一句话。(2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名著阅读(3 分) 一个不幸的人,贫穷、孤独,世界不给他欢乐,他却创造了欢乐来给予世界! 他用他的苦难铸成欢乐,正如他那句豪言壮语说的,——那是可以总结他一生, 可以成为一切英勇心灵的箴言的: “用痛苦换来是欢乐。” (1)选文“他”指的是_______________,他是_______________造就的伟人。 (2 分) (2)通过阅读《名人传》,你感受到他身上具有怎样的精神品质?(1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综合实践。(2 分) 日本人向来自负,但在中国文字面前却格外地谦恭。据说日本民间曾对汉字 选美,夺魁的是“梦”字,入选的佳丽还有“雪”、“柔“等等。日本人对汉字 的狂热痴迷由此可见一斑。 汉字的音、形、义皆是独特魅力,足以让每一个接近它的人心旷神怡、浑然 忘我。 作为中国人,我们更应该热爱汉字、写好汉字,相信你整张试卷的汉字都能 书写得工整美观。 请你也给汉字“选美”。 选出一个你认为最美的汉字,并从“音、形、义”等方面说明其美的理由。(至少写出两点,语言简明、 连贯、得体) 答:汉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理由: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默写古诗文名句或填写作家作品名称。(8 分) (1)关关雎鸠,在河之洲。______________________,君子好逑。(《诗经》) (2)______________________,自将磨洗认前朝。(杜牧《赤壁》) (3)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______________________。(李煜《__________ ____________》)
(4)巴东三峡巫峡长, 《三峡》) (5)王安石《凳飞来峰》中“ ”与杜甫“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有异曲同工之妙 得分评卷人 二古诗文阅读(19分) (一)比较阅读下面的两段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问题。(16分) [甲]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 计日以还。天大寒,观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了,不敢销逾 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 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 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 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 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 旅主人,日再食,无鮮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 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 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苦此 (节选自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乙] 邴原泣学 邴原少孤,数岁时,过书舍而泣。师曰:“童子何泣?”原曰:“孤者易伤, 贫者易感。夫书者,凡得学者,有亲也。一则愿其不孤,二则羡其得学,中心感 伤,故泣耳。”师恻然①日:“欲书可耳!″原日:“无钱资。”师日:“童子 苟有志,吾徒相教,不求资也。”于是遂就书。一冬之间,诵《孝经》《论语》 (明·李贽《初潭集》) 【注释】①恻然:怜悯的样子 6.解释下列加点的实词。(5分)
(4)巴东三峡巫峡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峡》) (5)王安石《凳飞来峰》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与杜甫“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有异曲同工之妙。 二 古诗文阅读(19 分) (一)比较阅读下面的两段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问题。(16 分) [甲]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 计日以还。天大寒,观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了,不敢销逾 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 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 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 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 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 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 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緼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 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苦此。 (节选自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乙] 邴原泣学 邴原少孤,数岁时,过书舍而泣。师曰:“童子何泣?”原曰:“孤者易伤, 贫者易感。夫书者,凡得学者,有亲也。一则愿其不孤,二则羡其得学,中心感 伤,故泣耳。”师恻然①曰:“欲书可耳!”原曰:“无钱资。”师曰:“童子 苟有志,吾徒相教,不求资也。”于是遂就书。一冬之间,诵《孝经》《论语》。 (明·李贽《初潭集》) 【注释】①恻然:怜悯的样子。 6.解释下列加点的实词。(5 分) 得分 评卷人
(1)无从致书以观 (2)四支僵劲不能动 (3)腰白玉之环 (4)中心感伤 (5)孤者易伤 7.下列各组词句中加点字意思完全相同的一项是(2分) A.①负箧曳屣 ②曳屋许许声 B.①凡得学者,有亲也②余因得遍观群书 C.①益慕圣贤之道 ②增益其所不能 D.①贫者易感 ②寒暑易节 8.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三个句子。(6分) (1)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译文: (2)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译文 (3)童子苟有志,吾徒相教,不求资也。 译文 9.甲文中“余幼时即嗜学”的“嗜”字和乙文中“ 字均表现出宋 濂和邴元强烈的求学愿望。(1分) 0.请具体说明甲、乙两文内容的异同。(2分) 答:相同之处: 不同之处 (二)阅读下面一首宋词,按要求回答问题。(3分) 浣溪沙晏殊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11.词中作者借助曲、酒、夕阳、落花、燕子及自己的观察与感受,抒写对生 活的体验,对人生思考,做到了 结合,浑然一体。(1分) 12.“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是千古名句,试简析这两句好在哪里。 (2分) 答 得分|评卷人 三现代文阅读(25分) (一)(12分) 徐州汉画像石
(1)无从致.书以观_____________________(2)四支.僵劲不能动____________ _________(3)腰.白玉之环_____________________(4)中.心感伤___________ __________ (5)孤.者易伤_____________________ 7.下列各组词句中加点字意思完全相同的一项是(2 分) 【 】 A.①负箧曳.屣 ②曳.屋许许声 B.①凡得.学者,有亲也 ②余因得.遍观群书 C.①益.慕圣贤之道 ②增益.其所不能 D.①贫者易.感 ②寒暑易.节 8.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三个句子。(6 分) (1)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童子苟有志,吾徒相教,不求资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甲文中“余幼时即嗜学”的“嗜”字和乙文中“__________”字均表现出宋 濂和邴元强烈的求学愿望。(1 分) 10.请具体说明甲、乙两文内容的异同。(2 分) 答:相同之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 不同之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下面一首宋词,按要求回答问题。(3 分) 浣溪沙 晏殊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11.词中作者借助曲、酒、夕阳、落花、燕子及自己的观察与感受,抒写对生 活的体验,对人生思考,做到了______________结合,浑然一体。(1 分) 12.“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是千古名句,试简析这两句好在哪里。 (2 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 现代文阅读(25 分) (一)(12 分) 徐州汉画像石 得分 评卷人
汉画像石是徐州汉代文化的一枝奇葩。它通过石刻艺术画面,充分展现出汉 代人的精神世界和日常生活,内容丰富多彩,画面生动形象,具有珍贵的历史价 值。徐州是我国四个汉画像石集中地之一,目前已发现汉画像石墓20余座,通 过普查共征集零散汉画像石400多块,已建立汉画像石艺术馆。其中茅村汉画 像石墓、白集汉画像石墓,分别列为省、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市属沛县、邳州、 睢宁等县级博物馆都收藏保存一批汉画像石。 徐州汉画像石墓葬和汉画像石的题材及绘画、雕刻艺术,有一个发展过程。 早期的画像石墓规模较小,题材比较简单,画面也比较粗糙。如沛县栖山的汉画 像石墓群,每座墓葬只用数块长方形石板竖砌成棺,画面多为平面阴线,雕刻穿 壁纹、铺首衔环等图案。东汉时期,汉画像石墓葬的形式,逐渐被王侯贵族采用, 出现了如茅村、白集、燕子埠、九女墩等大型的画像石墓葬。茅村汉画像石墓室 内建筑面积70余平方米,共有画像石19方,分别镶嵌在墓门、前中后三室石 壁上,是徐州汉画像石墓的代表。 徐州汉画像石题材广泛。概括起来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反映当时人们的封 建迷信思想和对神仙世界的向往。画面上有表龙、白虎、朱雀、玄武等祥禽瑞兽 图像;有民间传说中的炼石补天,伏羲、女娲人首蛇身相交;有玉兔捣药,神仙 羽人,昆仑山上的西王母;有九头人面兽,三足乌,九华灯,灵芝,麒麟等人们 想像的神仙世界。第二类是反映当时现实生活的画像。其中包括皇亲国戚、贵族 豪富的生活场面,如车骑出行、打猎、宴饮、对奕、乐舞、迎送宾客、楼堂建筑
汉画像石是徐州汉代文化的一枝奇葩。它通过石刻艺术画面,充分展现出汉 代人的精神世界和日常生活,内容丰富多彩,画面生动形象,具有珍贵的历史价 值。徐州是我国四个汉画像石集中地之一,目前已发现汉画像石墓 20 余座,通 过普查共征集零散汉画像石 400 多块,已建立汉画像石艺术馆。其中茅村汉画 像石墓、白集汉画像石墓,分别列为省、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市属沛县、邳州、 睢宁等县级博物馆都收藏保存一批汉画像石。 徐州汉画像石墓葬和汉画像石的题材及绘画、雕刻艺术,有一个发展过程。 早期的画像石墓规模较小,题材比较简单,画面也比较粗糙。如沛县栖山的汉画 像石墓群,每座墓葬只用数块长方形石板竖砌成棺,画面多为平面阴线,雕刻穿 壁纹、铺首衔环等图案。东汉时期,汉画像石墓葬的形式,逐渐被王侯贵族采用, 出现了如茅村、白集、燕子埠、九女墩等大型的画像石墓葬。茅村汉画像石墓室 内建筑面积 70 余平方米,共有画像石 19 方,分别镶嵌在墓门、前中后三室石 壁上,是徐州汉画像石墓的代表。 徐州汉画像石题材广泛。概括起来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反映当时人们的封 建迷信思想和对神仙世界的向往。画面上有表龙、白虎、朱雀、玄武等祥禽瑞兽 图像;有民间传说中的炼石补天,伏羲、女娲人首蛇身相交;有玉兔捣药,神仙 羽人,昆仑山上的西王母;有九头人面兽,三足乌,九华灯,灵芝,麒麟等人们 想像的神仙世界。第二类是反映当时现实生活的画像。其中包括皇亲国戚、贵族 豪富的生活场面,如车骑出行、打猎、宴饮、对奕、乐舞、迎送宾客、楼堂建筑 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