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2007年度高淳县初三语文第一次调研测试 语文试卷 题号 三总分 ()_()( 得分 (26分) 1.用课文原句填空。(①~⑦题必答,第⑧题四处任答两处)9分) ①求之不得,寤寐思服。_打四个字格 辗转反侧。(《关雎》) 打五个字格 ,悠然见南山。(陶渊明《饮酒》) ,直挂云帆济沧海。(李白《行路难》) ④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周敦颐《爱莲说》) 背灼炎天光。(白居易《观刈麦》) ⑥莫笑农家腊酒浑,打七个字栓 (陆游《游山西村》) ⑦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在新时期提出的一项长期的历史任务,请写出古诗词中能反 映农村环境恬静、优美、宁和的句子: ⑧“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以菊花盛开,香透长安为喻,表现起义农民推翻 封建王朝、改天换地的豪情壮志。我国古代诗文中还有许多抒发豪情壮志的名句,如《论语》 打七个字格 ”强调了读书人不可不抱负 远大,意志坚强:《望岳》中“ 打五个字栓 打五个字格 也表达了诗人杜甫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与豪情:辛弃疾在《破阵子》 中直接抒发建功立业的爱国激情和雄心壮志的词句是“打七个字格,扛 七个字格”;龚自珍在《己亥杂诗》中以落花自比,表达自己虽然辞官离京 却不忘报国壮志的诗句是 打七个字格 2.根据语境,写出相应的汉字或给加点字注音(4分) 高淳,名胜众多,古迹密布,风光旖()旎,景色迷人。江南秀美的景色在 这里集锦,苏皖灿烂的文化在这里交汇。石臼湖的浩han(),固城湖的清澈,游 山的苍翠,花山的秀丽,令身处其中的人们心旷神yi()。沧溪戏楼、东坝戏楼、 玉泉古寺、明清大街等古刹()名楼,让中外游客流连忘返。 浩han()心旷神y()旖 )旎古刹()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词使用恰当的一句是:(2分) A.电视连续剧《贞观长歌》在黄金时段播出后,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人们对它评头
2006~2007 年度高淳县初三语文第一次调研测试 语 文 试 卷 题号 一 二 三 总分 (一) (二) (三) 得分 一(26 分) 1.用课文原句填空。(①~⑦题必答,第⑧题四处任答两处)(9 分) ①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打四个字格 ,辗转反侧。(《关雎》) ② 打五个字格 ,悠然见南山。(陶渊明《饮酒》) ③ 打七个字格 ,直挂云帆济沧海。(李白《行路难》) ④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打六个字格 。(周敦颐《爱莲说》) ⑤ 打五个字格 ,背灼炎天光。(白居易《观刈麦》) ⑥莫笑农家腊酒浑, 打七个字格 。(陆游《游山西村》) ⑦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在新时期提出的一项长期的历史任务,请写出古诗词中能反 映农村环境恬静、优美、宁和的句子: , 。 ⑧ “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以菊花盛开,香透长安为喻,表现起义农民推翻 封建王朝、改天换地的豪情壮志。我国古代诗文中还有许多抒发豪情壮志的名句,如《论语》 中“ 打七个字格 , 打五个字格 ”强调了读书人不可不抱负 远大,意志坚强;《望岳》中“ 打五个字格 , 打五个字格 ” 也表达了诗人杜甫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与豪情;辛弃疾在《破阵子》 中直接抒发建功立业的爱国激情和雄心壮志的词句是“ 打七个字格 , 打 七个字格 ”;龚自珍在《己亥杂诗》中以落花自比,表达自己虽然辞官离京 却不忘报国壮志的诗句是“ 打七个字格 , 打七个格字 ”。 2.根据语境,写出相应的汉字或给加点字注音(4 分)。 高淳,名胜众多,古迹密布,风光旖.( )旎,景色迷人。江南秀美的景色在 这里集锦,苏皖灿烂的文化在这里交汇。石臼湖的浩 hàn( ),固城湖的清澈,游 山的苍翠,花山的秀丽,令身处其中的人们心旷神 yí( )。沧溪戏楼、东坝戏楼、 玉泉古寺、明清大街等古刹.( )名楼,让中外游客流连忘返。 浩 hàn( ) 心旷神 yí( ) 旖.( )旎 古刹.( )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词使用恰当的一句是:(2 分) ( ) A.电视连续剧《贞观长歌》在黄金时段播出后,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人们对它评头..
论足,大加赞赏 B.“八荣八耻”的社会主义荣辱观言简意赅,寓意深远,把构建和谐社会的理念体现 得淋漓尽致 C.辩论会上,选手们唇枪舌剑,夸夸其谈,他们精彩的表现赢得了同学们阵阵掌声。 D.参观完南京青少年科技活动中心,同学们不禁为科技馆处心积虑的设计惊叹不已。 4.选出下列各组语句中句意明确、没有语病的一句。(2分) A、一个人能否有作为,取决于他是否受过良好教育,是否有远大理想,是否刻苦努力,还 要看机遇怎样。 B、这种将企业各方的权利义务用合同、章程等方式加以明确,对于职工行使民主权利无疑 是一种基本保障。 C、电影就要放映了,观众们争先恐后地鱼贯入场 D、我们兄弟手足情深,怎能丢下残疾的哥哥和弟弟去观看精彩的篮球赛呢? 在“我也追‘星”的综合性学习活动中,同学们收集到以下资料,请按提示完成5-6题。 5.文学名著中塑造的人物形象常常是我们崇拜的对象,罗曼·罗兰的《名人传》为我们叙 述了三位名人苦难坎坷的一生,请选择其中的一位,说说你崇拜的理由。(3分) 人物: 理由 6.有位同学展示了他在网上搜集的一则消息 狂追刘德华13年的贫困女歌迷杨丽娟(媒体报道时曾用化名林娟)上周日终于赴港参加了 刘德华的歌友会,而其父在第二天凌晨跳海自杀。如今,杨丽娟已成功得见偶像刘德华,可是却 不满足于只与偶像留影纪念,隔日,其父跳海自杀,留下遗愿,竟是希望刘德华再见女儿一面. 从杨某某和她父母的身上,我们看到追星风气确实已给人们的生活带来很大冲击。作为中学 生的你觉得应该怎样正确追“星“,说说你的看法,字数在50字左右。(2分) 7.阅读下面这首词,按要求回答问题。(4分)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干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1)“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历来受到人们的赞赏,请描述诗句所展现的 画面 2)品读全诗,说说这首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论足..,大加赞赏。 B. “八荣八耻”的社会主义荣辱观言简意赅,寓意深远,把构建和谐社会的理念体现 得淋漓尽致 ....。 C.辩论会上,选手们唇枪舌剑,夸夸其谈 ....,他们精彩的表现赢得了同学们阵阵掌声。 D.参观完南京青少年科技活动中心,同学们不禁为科技馆处心积虑 ....的设计惊叹不已。 4.选出下列各组语句中句意明确、没有语病的一句。(2 分) ( ) A、一个人能否有作为,取决于他是否受过良好教育,是否有远大理想,是否刻苦努力,还 要看机遇怎样。 B、这种将企业各方的权利义务用合同、章程等方式加以明确,对于职工行使民主权利无疑 是一种基本保障。 C、电影就要放映了,观众们争先恐后地鱼贯入场。 D、我们兄弟手足情深,怎能丢下残疾的哥哥和弟弟去观看精彩的篮球赛呢? 在“我也追‘星’”的综合性学习活动中,同学们收集到以下资料,请按提示完成 5—6 题。 5.文学名著中塑造的人物形象常常是我们崇拜的对象,罗曼·罗兰的《名人传》为我们叙 述了三位名人苦难坎坷的一生,请选择其中的一位,说说你崇拜的理由。(3 分) 人物: 理由: 6.有位同学展示了他在网上搜集的一则消息: 狂追刘德华 13 年的贫困女歌迷杨丽娟(媒体报道时曾用化名林娟)上周日终于赴港参加了 刘德华的歌友会,而其父在第二天凌晨跳海自杀。如今,杨丽娟已成功得见偶像刘德华,可是却 不满足于只与偶像留影纪念,隔日,其父跳海自杀,留下遗愿,竟是希望刘德华再见女儿一面…… 从杨某某和她父母的身上,我们看到追星风气确实已给人们的生活带来很大冲击。作为中学 生的你觉得应该怎样正确追“星“,说说你的看法,字数在 50 字左右。(2 分) 7.阅读下面这首词,按要求回答问题。(4 分)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1)“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历来受到人们的赞赏,请描述诗句所展现的 画面。 2)品读全诗,说说这首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二(44分 (一)阅读下面三段文言文,完成8一10题。(13分) 甲文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余因得遍观群书。……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 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盖余之 勤且艰若此。 乙文欧阳公四岁而孤,家贫无资。太夫人以荻画地,教以书字。多诵古人篇章。及其 稍长,而家无书读,就闾里士人家借而读之,或因而抄录。以至昼夜忘寝食,惟读书是务。 自幼所作诗赋文字,下笔已如成人 丙文今诸生学于太学,县官日有廪稍之供,父母岁有裘葛之遗,无冻馁之患矣;坐大厦 之下诵《诗》《书》,无奔走之劳矣;有司业、博土为之师,未有问而不告,求而不得者也; 凡所宜有之书皆集于此。不必若余之手录,假诸人而后见也。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 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过哉? 《送东阳马生序》(节选) 8.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4分) (1)媵人持汤沃灌 (2)无从致书以观 (3)欧阳公四岁而孤 (4)父母岁有裘葛之遗 9.选出下列各项加点字用法不相同的一项(2分) (1)A.无从致书以观B.以书假余C.太夫人以荻画地 (2)A.每假借于藏书之家B.告之于帝 所恶有甚于死者 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两个句子。(4分) (1)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2)以至昼夜忘寝食,惟读书是务。 11.[甲][乙][两]三段选文告诉我们怎样的道理?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你的认识。(3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2-16题。(14分) 谁来为最大的恐怖主义买单
二 (44 分) (一)阅读下面三段文言文,完成 8 一 10 题。(13 分) 甲文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余因得遍观群书。……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 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盖余之 勤且艰若此。 乙文 欧阳公四岁而孤,家贫无资。太夫人以荻画地,教以书字。多诵古人篇章。及其 稍长,而家无书读,就闾里士人家借而读之,或因而抄录。以至昼夜忘寝食,惟读书是务。 自幼所作诗赋文字,下笔已如成人。 丙文 今诸生学于太学,县官日有廪稍之供,父母岁有裘葛之遗,无冻馁之患矣;坐大厦 之下诵《诗》《书》,无奔走之劳矣;有司业、博士为之师,未有问而不告,求而不得者也; 凡所宜有之书皆集于此。不必若余之手录,假诸人而后见也。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 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过哉? 《送东阳马生序》(节选) 8.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4 分) (1)媵人持汤.沃灌 (2)无从致.书以观 (3)欧阳公四岁而孤. (4)父母岁.有裘葛之遗 9.选出下列各项加点字用法不相同的一项(2 分) (1)A.无从致书以.观 B.以.书假余 C.太夫人以.荻画地 ( ) (2)A.每假借于.藏书之家 B.告之于.帝 C.所恶有甚于.死者 ( ) 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两个句子。(4 分) (1)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2)以至昼夜忘寝食,惟读书是务。 11.[甲][乙][丙]三段选文告诉我们怎样的道理?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你的认识。(3 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 12—16 题。(14 分) 谁来为最大的恐怖主义买单
①2004年12月26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岛附近海域强烈地震引发海啸造成了各国15 万多人的死亡。也许随着时间的推移和求援工作的展开,这次灾难的死伤人数还会上升,财 物受损还会扩大。这场灾难再次验证了一句名言,自然才是最大的和终极的恐怖主义 ②从表面上看,这次的地震和海啸好像是与人类无关,但细细考察和分析,席卷东南亚、 南亚沿海的印尼、斯里兰卡、泰国、马尔代夫、马来西亚、印度等国家的大灾难背后不乏人 祸的因素,而且这是大自然在借这种威力向人类发出又一次强烈的警告。 ③人类对这次大灾难年要负的责任是助纣为虐,因为全球变暖导致的海平面升高、海水 污染、珊瑚礁损害等都造成了沿海生态的脆弱,沿岸居民抗灾防灾能力的减弱。海啸、海浪、 风暴和台风等自然的威力在脆弱的生态和人类面前比以往要强大得多,其肆虐、逞凶和毁灭 人类的程度也要比过去巨大得多 ④人类生活、工业生产所使用的石油及其他燃料和能源排放到大气和自然中的结果是使 全球变暖,全球变暖的结果是使海平面升高。大量的科学硏究证明,20世纪全球海平面 汇等O的便光用断,到04年要把步0出厘来时含个 ⑤海平面上升的结果必然使沿海国家更容易遭受海啸、海浪、风暴和台风等的破坏,从 沿海居民的住宅、交通和基础设施到农田、工厂企业,从本地居民到旅游者,无不受到危 害。更为可怕的是,海平面升高的危害不只是地震海啸,而是将要淹没马尔代夫这样的国家。 同样,这种家园和栖息地被淹没的危险还直逼有1700万人口的孟加拉国,那里的居民只生 活在高出海平面约米的陆地。即使海水还不至于淹没那里人们的家园,但逐渐升高的海平 面也必然污染他们的淡水系统,使他们的生存面临威胁。 ⑥那么,谁应为这次的自然恐怖主义负责?消耗了全球最多能源的美国,二氧化碳排放 量也占世界第一,为全球排放总量的1/4,但是,却死活不肯签署“京都议定书”,理由是 会束缚美国经济的发展,影响美国经济竞争力。由此可见,人类既是大自然恐怖主义的帮凶 又在不同的经济实力下遭受不等量的损害与生命和健康损失同时还要不平等地为大自然恐 怖主义的后果付出不同的买单费 ⑦如果每个人、每个国家都为自己所居住的这块栖息地负起责任,在面对大自然这个最 大的恐怖主义时,人类才有能力应对它,当然最好的结局是人类减少自己的助纣为虐行为 避免“恐怖主义“的产生和出现 (摘自2005年3月28日《语文报》) 12.第③段说“人类对这次大灾难所要负的责任是助纣为虐”。简要概括“大灾难”和“助 纣为虐”分别指的是什么?(2分) 13.第④段划线的句子有何作用?请简要说明(3分) 14.“按目前全球各个国家对石化等能源的使用情况推算”一句能删去吗?为什么?(3分) 15.阅读第⑤段,说说海平面上升会造成哪些危害?(3分) 16.结合全文说说为什么“自然才是最大的和终极的恐怖主义”?你同意这种说法吗?为什 么?(3分)
①2004 年 12 月 26 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岛附近海域强烈地震引发海啸造成了各国 15 万多人的死亡。也许随着时间的推移和求援工作的展开,这次灾难的死伤人数还会上升,财 物受损还会扩大。这场灾难再次验证了一句名言,自然才是最大的和终极的恐怖主义。 ②从表面上看,这次的地震和海啸好像是与人类无关,但细细考察和分析,席卷东南亚、 南亚沿海的印尼、斯里兰卡、泰国、马尔代夫、马来西亚、印度等国家的大灾难背后不乏人 祸的因素,而且这是大自然在借这种威力向人类发出又一次强烈的警告。 ③人类对这次大灾难年要负的责任是助纣为虐,因为全球变暖导致的海平面升高、海水 污染、珊瑚礁损害等都造成了沿海生态的脆弱,沿岸居民抗灾防灾能力的减弱。海啸、海浪、 风暴和台风等自然的威力在脆弱的生态和人类面前比以往要强大得多,其肆虐、逞凶和毁灭 人类的程度也要比过去巨大得多。 ④人类生活、工业生产所使用的石油及其他燃料和能源排放到大气和自然中的结果是使 全球变暖,全球变暖的结果是使海平面升高。大量的科学研究证明,20 世纪全球海平面已 平均上升了 10-20 厘米,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委员会最新的报告指出,按目前全球各个 国家对石化等能源的使用情况推算,到 2100 年,海平面还要上涨 9-88 厘米。 ⑤海平面上升的结果必然使沿海国家更容易遭受海啸、海浪、风暴和台风等的破坏,从 沿海居民的住宅、交通和基础设施到农田、工厂企业,从本地居民到旅游者,无一不受到危 害。更为可怕的是,海平面升高的危害不只是地震海啸,而是将要淹没马尔代夫这样的国家。 同样,这种家园和栖息地被淹没的危险还直逼有 1700 万人口的孟加拉国,那里的居民只生 活在高出海平面约一米的陆地。即使海水还不至于淹没那里人们的家园,但逐渐升高的海平 面也必然污染他们的淡水系统,使他们的生存面临威胁。 ⑥那么,谁应为这次的自然恐怖主义负责?消耗了全球最多能源的美国,二氧化碳排放 量也占世界第一,为全球排放总量的 1/4,但是,却死活不肯签署“京都议定书”,理由是 会束缚美国经济的发展,影响美国经济竞争力。由此可见,人类既是大自然恐怖主义的帮凶, 又在不同的经济实力下遭受不等量的损害与生命和健康损失,同时还要不平等地为大自然恐 怖主义的后果付出不同的买单费。 ⑦如果每个人、每个国家都为自己所居住的这块栖息地负起责任,在面对大自然这个最 大的恐怖主义时,人类才有能力应对它,当然最好的结局是人类减少自己的助纣为虐行为, 避免“恐怖主义“的产生和出现。 (摘自 2005 年 3 月 28 日《语文报》) 12.第③段说“人类对这次大灾难所要负的责任是助纣为虐”。简要概括“大灾难”和 “助 纣为虐”分别指的是什么?(2 分) 13.第④段划线的句子有何作用?请简要说明(3 分) 14.“按目前全球各个国家对石化等能源的使用情况推算”一句能删去吗?为什么?(3 分) 15.阅读第⑤段,说说海平面上升会造成哪些危害? (3 分) 16.结合全文说说为什么“自然才是最大的和终极的恐怖主义”?你同意这种说法吗?为什 么?(3 分)
(三)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7-22题。(17分 洁净之莲张佐香 ①莲是我挚爱的意象。在我居住的水乡,有水的地方就有莲的倩影。天性使然,莲看上 去要比所有的水生植物美得多。我爱的是莲的优美和慧心。 ②湾碧水之上,莲亭亭如盖。整个莲塘像一块绿色的陆地,一层层的远去。间或,有 枝枝或白或粉的花,在翡翠般油绿发亮的叶间忽隐忽现。杨万里的“接天莲叶无穷碧”写 尽了莲盛开时大气磅礴的美丽,而我则尤爱月光下的白荷。我疑心那白荷的皎洁晶莹是由月 华浸染而成的。(A我仿佛看见莲瓣怯生生地伸岀手掌收集四周的露水和月光。莲于恬静的 岁月中给了田园生活一个精致的点缀 ③莲塘流动着令人心神摇荡的优渼美。走过莲塘的人,谁都无法拒绝无法躲避。只有沉浸 其中。文人墨客用无比倾慕的眼神和姿态为莲写诗作词绘画,以至于千年之后我依然能从墨 迹中感受到他们在莲面前无法自拔的情形。爱莲写莲莲之人,借莲歌咏自己心志清远,性 格高洁,莲使他们的日常生活得到了艺术升华。 ④莲盛开在古今中外的诗文与画幅中,皆为洁净清爽之意。法国印象派画家莫奈在垂暮 之年,把莲塘上众多美的瞬间和形象用颜料固定在画布上,让它们永留人间。清淡素雅的莲 是他追求至美的理想主题。他最终力竭倒在了莲池旁,躺在了他心爱的莲的怀抱,亘古与莲 相依相伴。莫奈与莲的情感相融,魂魄相交,他洞穿了人世的芜杂纷繁,进入了幻化的深处 那是自我的世界,也是无我的世界。混沌散开,污浊逸去,心中的莲瓣缓缓展开。无喜无忧 无生无死。如此境界,物我两忘 ⑤众生缘何沉醉于莲如斯!莲是天界与尘世交会顿悟的产物,莲有慧眼,我们见到的佛 和菩萨都坐在莲花宝座上,面目慈祥,普度众生。莲的萌生和绽放给人一种茅塞顿开的菩提
(三)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 17—22 题。(17 分) 洁净之莲 张佐香 ①莲是我挚爱的意象。在我居住的水乡,有水的地方就有莲的倩影。天性使然,莲看上 去要比所有的水生植物美得多。我爱的是莲的优美和慧心。 ②一湾碧水之上,莲亭亭如盖。整个莲塘像一块绿色的陆地,一层层的远去。间或,有 一枝枝或白或粉的花,在翡翠般油绿发亮的叶间忽隐忽现。杨万里的“接天莲叶无穷碧”写 尽了莲盛开时大气磅礴的美丽,而我则尤爱月光下的白荷。我疑心那白荷的皎洁晶莹是由月 华浸染而成的。(A)我仿佛看见莲瓣怯生生地伸出手掌收集四周的露水和月光。莲于恬静的 岁月中给了田园生活一个精致的点缀。 ③莲塘流动着令人心神摇荡的优美。走过莲塘的人,谁都无法拒绝无法躲避。只有沉浸 其中。文人墨客用无比倾慕的眼神和姿态为莲写诗作词绘画,以至于千年之后我依然能从墨 迹中感受到他们在莲面前无法自拔的情形。爱莲写莲画莲之人,借莲歌咏自己心志清远,性 格高洁,莲使他们的日常生活得到了艺术升华。 ④莲盛开在古今中外的诗文与画幅中,皆为洁净清爽之意。法国印象派画家莫奈在垂暮 之年,把莲塘上众多美的瞬间和形象用颜料固定在画布上,让它们永留人间。清淡素雅的莲 是他追求至美的理想主题。他最终力竭倒在了莲池旁,躺在了他心爱的莲的怀抱,亘古与莲 相依相伴。莫奈与莲的情感相融,魂魄相交,他洞穿了人世的芜杂纷繁,进入了幻化的深处。 那是自我的世界,也是无我的世界。混沌散开,污浊逸去,心中的莲瓣缓缓展开。无喜无忧, 无生无死。如此境界,物我两忘。 ⑤众生缘何沉醉于莲如斯!莲是天界与尘世交会顿悟的产物,莲有慧眼,我们见到的佛 和菩萨都坐在莲花宝座上,面目慈祥,普度众生。莲的萌生和绽放给人一种茅塞顿开的菩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