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南通市高三第一次调研测试 语文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的学校、班级、姓 名、考试证号和考位号填写清楚,并认真核准答题卡表头及答题纸密封线内规 定填写或填涂的项目 2.第一卷选择题部分,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 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浄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 答在试卷上。 3.第二卷非选择题部分,必须用0.5mm黑色字迹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 写在答题纸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 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4.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不折叠、不破损。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 和答题纸一并交回。 本试卷分第一卷(选择题)和第二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一卷从第1页至第 4页,第二卷从第5页至第8页。全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第一卷(选择题共30分) 、(9分,每小题3分)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部相同的一组是 A.狡黠话匣挟持辖制瑕瑜互见 B.锃亮澄澈逞强乘机惩一警百 C.诘难拮据攻讦洁癖估屈聱牙 D.舟楫辑录汲取贫瘠嫉贤妒能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尽管赵本山的小品《策划》因涉嫌抄袭被不少观众指责为“炒冷饭”,但节目 播出后,小品中的台词“太有才了”、“白云飘飘”、“下自己的蛋让别人去说吧 等迅速走俏全国。 B.不辨是非难处世,不知荣辱不成人。清晰、明确的是非界限是一个人道德操 守的底线,是一个群体团结向上的基石,更是一个民族正气盎然、精神奋发 的标志。 C.经过一番重新洗牌之后,2007年中国足球顶级联赛3月3日粉墨登场。且不 论球市如何冷清,从足球本身而言,进入第四个年头的中超联赛的格局变化 还是值得关注
2007 年南通市高三第一次调研测试 语 文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的学校、班级、姓 名、考试证号和考位号填写清楚,并认真核准答题卡表头及答题纸密封线内规 定填写或填涂的项目。 2.第一卷选择题部分,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 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 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 答在试卷上。 3.第二卷非选择题部分,必须用 0.5mm 黑色字迹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 写在答题纸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 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4.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不折叠、不破损。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 和答题纸一并交回。 本试卷分第一卷(选择题)和第二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一卷从第 1 页至第 4 页,第二卷从第 5 页至第 8 页。全卷满分 150 分,考试时间 150 分钟。 第一卷(选择题 共 30 分) 一、(9 分,每小题 3 分)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部相同的一组是 A.狡黠. 话匣. 挟.持 辖.制 瑕.瑜互见 B.锃.亮 澄.澈 逞.强 乘.机 惩.一警百 C.诘.难 拮.据 攻讦. 洁.癖 估.屈聱牙 D.舟楫. 辑.录 汲.取 贫瘠. 嫉.贤妒能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尽管赵本山的小品《策划》因涉嫌抄袭被不少观众指责为“炒冷饭 ...”,但节目 播出后,小品中的台词“太有才了”、“白云飘飘”、“下自己的蛋让别人去说吧” 等迅速走俏..全国。 B.不辨是非难处世..,不知荣辱不成人。清晰、明确的是非界限..是一个人道德操 守的底线,是一个群体团结向上的基石,更是一个民族正气盎然、精神奋发 的标志。 C.经过一番重新洗牌之后,2007 年中国足球顶级联赛 3 月 3 日粉墨登 ...场.。且不 论球市如何冷清,从足球本身而言,进入第四个年头的中超联赛的格局变化 还是值得关注
D.目前,不少电视台热播的鉴宝类节目吸引了大批观众。但是,少数鉴宝专家 为了鼓动观众,对良莠不齐的真品、赝品,一味估出高价,严重扰乱了收藏 品市场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申报省级历史文化名城,是我市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南通的一项重大 工程。市委、市政府将申报工作作为优化城市环境、改善城市形象和提升城 市品位的有效载体。 B.要从根本上解决水资源利用效率低和严重的用水浪费,必须大力提倡节约用 水,建设节水型社会,这是保障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C.‘TIP长途,每分钟不到两角钱”、“手机新打法,接听全免费”…这些平时在 各种路牌、平面、媒体杂志以及电视上的通信产品广告中被广泛宣传的“超值” 服务,被国家发改委通报涉及价格违法 D.有人说,赋予我国传统节日以文化内涵,是古代民间社会长期演变、积淀的 结果,如今它被忽视、被遗忘,也是民间社会在市场经济影响下自然选择的 结果。 二、(12分,每小题3分) 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7题。 锦绣的森林 十三世纪中,教皇权势强盛,文化中心由罗马移向北欧,一种象征全盛的 教权的教堂建筑样式——哥特式在那里产生。 哥特式教堂建筑的岀现,使宗教艺术别开生面。其特色一言以蔽之,日“高”。 然而这与现代商业大都市的高层建筑的高不同,前者向天,后者着地。教堂建 筑高而尖,有向上超升之妙;商业建筑高而平,有着地堆积之感。故百几十层 的摩天阁虽然比哥特式的教堂高得多,但沉重地叠置在基地土并无崇高之美感。 反之,哥特式的教堂形似一簇怒放的春花,彷佛拼命地想从地上抽发岀来,向 天空生长;又如一簇火焰,势将上冲霄汉:所谓ˆ锦绣的森林ˆ是也。 形成这种样式崇高而秀丽特色的要素是柱头和尖头拱门。为求增加垂直的 效果,哥特式不用一根根的粗柱,改用一束束的细柱。又在屋顶土加尖高塔, 使柱束土的许多垂直线因尖高塔的引伸而向天延长,至于无穷无尽之境。柱束
D.目前,不少电视台热播的鉴宝类节目吸引了大批观众。但是,少数鉴宝专家 为了鼓动观众,对良莠不齐 ....的真品、赝品,一味估出高价,严重扰乱了收藏 品市场。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申报省级历史文化名城,是我市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南通的一项重大 工程。市委、市政府将申报工作作为优化城市环境、改善城市形象和提升城 市品位的有效载体。 B.要从根本上解决水资源利用效率低和严重的用水浪费,必须大力提倡节约用 水,建设节水型社会,这是保障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C.“IP 长途,每分钟不到两角钱”、“手机新打法,接听全免费”……这些平时在 各种路牌、平面、媒体杂志以及电视上的通信产品广告中被广泛宣传的“超值” 服务,被国家发改委通报涉及价格违法。 D.有人说,赋予我国传统节日以文化内涵,是古代民间社会长期演变、积淀的 结果,如今它被忽视、被遗忘,也是民间社会在市场经济影响下自然选择的 结果。 二、(12 分,每小题 3 分) 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4-7 题。 锦绣的森林 十三世纪中,教皇权势强盛,文化中心由罗马移向北欧,一种象征全盛的 教权的教堂建筑样式——哥特式在那里产生。 哥特式教堂建筑的出现,使宗教艺术别开生面。其特色一言以蔽之,曰“高”。 然而这与现代商业大都市的高层建筑的高不同,前者向天,后者着地。教堂建 筑高而尖,有向上超升之妙;商业建筑高而平,有着地堆积之感。故百几十层 的摩天阁虽然比哥特式的教堂高得多,但沉重地叠置在基地土并无崇高之美感。 反之,哥特式的教堂形似一簇怒放的春花,彷佛拼命地想从地上抽发出来,向 天空生长;又如一簇火焰,势将上冲霄汉:所谓“锦绣的森林”是也。 形成这种样式崇高而秀丽特色的要素是柱头和尖头拱门。为求增加垂直的 效果,哥特式不用一根根的粗柱,改用一束束的细柱。又在屋顶土加尖高塔, 使柱束土的许多垂直线因尖高塔的引伸而向天延长,至于无穷无尽之境。柱束
之间,不用壁而用尖头拱门形的窗。壁有板滞之感,足以减却向上之势,尖头 窗则增加了秀丽与祟高。教堂的内部,无数的尖头拱门交互错综于上,仰望时 似觉身在大森林中,而毫无屋顶压迫之感。总之,哥特式建筑全无墙壁,只有 细柱、尖窗和尖塔,几乎没有水平线,全体由垂直线构成。这种建筑形式萌芽 后,很快风行全欧,不但教堂建筑土用之,一般的建筑也都受这种样式的影响。 锦绣的森林ˆ般的哥特式教堂诞生,宗教建筑的发展就达于极点。这种式样 的杰作,多在北欧,德国的科隆大教堂为哥特式中的典范。这教堂工程历六世 纪之久,其工作之困难盖可想见。为了表现宗教的神秘相,建筑师把宗教的精 神翻译成视觉的形态,用形体来表现抽象的观念,于是否定了石材的力学的性 质,极度地使用结构的技法。哥特式冒险尝试而成功的另一例是意大利的米兰 大教堂。这教堂的形式,虽与科隆大教堂大同小异,但是北欧的大势与意大利 的传统的合并式样,可为建筑史上的一件特殊的纪念物。这教堂全部用白色大 理石为材料,据说,是意大利人欲与北方的阿尔卑斯山争高而建造的。 十六世纪,哥特式建筑无视建筑构成的约束一味冒险求高,终于陷入自灭 的运命。此时基督教势力也由于极度地扩张,达到了衰沉的时期。世间一切文 化相关联,政治、宗教、艺术,互相牵制而展进着,不可分离,哥特式建筑与 中世纪的封建制和教会权同时没落不正说明了这一点吗? (选自《丰子恺谈建筑》,有删改) 4.下列有关“锦绣的森林”的说法,不准确的一项是 A.建筑的整体外形高而尖,向上超升,仿佛从地上抽发出来向天空生长的 簇春花 B.置身教堂仰望,无数的尖头拱门交互错综于上,毫无屋顶压迫之感 C.建筑全体由垂直线构成,全无墙壁,只有细柱、尖窗和尖塔,没有水平线 D.用具体的视觉形象表现抽象的宗教观念与精神,体现宗教的神秘相
之间,不用壁而用尖头拱门形的窗。壁有板滞之感,足以减却向上之势,尖头 窗则增加了秀丽与崇高。教堂的内部,无数的尖头拱门交互错综于上,仰望时 似觉身在大森林中,而毫无屋顶压迫之感。总之,哥特式建筑全无墙壁,只有 细柱、尖窗和尖塔,几乎没有水平线,全体由垂直线构成。这种建筑形式萌芽 后,很快风行全欧,不但教堂建筑土用之,一般的建筑也都受这种样式的影响。 “锦绣的森林”般的哥特式教堂诞生,宗教建筑的发展就达于极点。这种式样 的杰作,多在北欧,德国的科隆大教堂为哥特式中的典范。这教堂工程历六世 纪之久,其工作之困难盖可想见。为了表现宗教的神秘相,建筑师把宗教的精 神翻译成视觉的形态,用形体来表现抽象的观念,于是否定了石材的力学的性 质,极度地使用结构的技法。哥特式冒险尝试而成功的另一例是意大利的米兰 大教堂。这教堂的形式,虽与科隆大教堂大同小异,但是北欧的大势与意大利 的传统的合并式样,可为建筑史上的一件特殊的纪念物。这教堂全部用白色大 理石为材料,据说,是意大利人欲与北方的阿尔卑斯山争高而建造的。 十六世纪,哥特式建筑无视建筑构成的约束一味冒险求高,终于陷入自灭 的运命。此时基督教势力也由于极度地扩张,达到了衰沉的时期。世间一切文 化相关联,政治、宗教、艺术,互相牵制而展进着,不可分离,哥特式建筑与 中世纪的封建制和教会权同时没落不正说明了这一点吗? (选自《丰子恺谈建筑》,有删改) 4.下列有关“锦绣的森林”的说法,不准确的一项是 A.建筑的整体外形高而尖,向上超升,仿佛从地上抽发出来向天空生长的一 簇春花。 B.置身教堂仰望,无数的尖头拱门交互错综于上,毫无屋顶压迫之感。 C.建筑全体由垂直线构成,全无墙壁,只有细柱、尖窗和尖塔,没有水平线。 D.用具体的视觉形象表现抽象的宗教观念与精神,体现宗教的神秘相
5.下列理解和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教皇权势强盛,欧洲文化中心北移,使宗教建筑艺术发展到极点,别开生面 的哥特式教堂应运而生 B.哥特式教堂屋顶的尖高塔,使柱束的垂直线得以引伸而向天延长,至于无穷, 切合了向上超升的宗教观念。 C.否定石材的力学的性质,极度地使用结构的技法,最终哥特式建筑在一味冒 险求高中获得成功。 D.据说,为与阿尔卑斯山争高,意大利人兼容并蓄建造的米兰大教堂,成了建 筑史上的一件特殊的纪念物 6.对最后一段中作者所表达的观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十六世纪,哥特式建筑与基督教势力同时达到衰沉期,这并不是偶然的巧合。 B.基督教势力的极度扩张促使教堂建筑一味求髙,是哥特式建筑自灭的外因。 C.无视建筑构成的约束,违背客观规律,是哥特式建筑走向衰亡的自身原因。 D.世间一切文化相互关联,不可分离,哥特式建筑与教权的同兴同衰就是明证 7.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以下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面对被誉为“锦绣的森林”的哥特式教堂,即使不是基督徒,也会赞叹其秀美 与崇高 B.普通的民用建筑受哥特式教堂建筑的影响,窗户往往采用尖头拱门的形式 C.商业建筑大量采用板滞的墙壁,减却向上之势,即使高可摩天,也不能给人 崇高的美感。 D.哥特式教堂的建筑样式,不仅影响了民用建筑,而且也会影响到其他的艺术 形式。 三、(9分,每小题3分) 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0题。 事有必至;理有固然。惟天下之静者,乃能见微而知著。月晕而风,础润而雨, 人人知之。人事之推移,理势之相因,其疏阔而难知,变化而不可测者,孰与 天地阴阳之事,而贤者有不知,其故何也?好恶乱其中,而利害夺其外也! 昔者,山正源见王衍曰:“误天下苍生者,必此人也!郭汾阳见卢杞日:呲此 人得志,吾子孙无遗类矣『自今而言之,其理固有可见者。以吾观之,王衍之为 人,容貌言语,固有以欺世而盗名者。然不忮①不求,与物浮沉。使晋无惠帝 仅得中主,虽衍百干,何从而乱天下乎?卢杞之奸,固足以败国
5.下列理解和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教皇权势强盛,欧洲文化中心北移,使宗教建筑艺术发展到极点,别开生面 的哥特式教堂应运而生。 B.哥特式教堂屋顶的尖高塔,使柱束的垂直线得以引伸而向天延长,至于无穷, 切合了向上超升的宗教观念。 C.否定石材的力学的性质,极度地使用结构的技法,最终哥特式建筑在一味冒 险求高中获得成功。 D.据说,为与阿尔卑斯山争高,意大利人兼容并蓄建造的米兰大教堂,成了建 筑史上的一件特殊的纪念物。 6.对最后一段中作者所表达的观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十六世纪,哥特式建筑与基督教势力同时达到衰沉期,这并不是偶然的巧合。 B.基督教势力的极度扩张促使教堂建筑一味求高,是哥特式建筑自灭的外因。 C.无视建筑构成的约束,违背客观规律,是哥特式建筑走向衰亡的自身原因。 D.世间一切文化相互关联,不可分离,哥特式建筑与教权的同兴同衰就是明证。 7.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以下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面对被誉为“锦绣的森林”的哥特式教堂,即使不是基督徒,也会赞叹其秀美 与崇高。 B.普通的民用建筑受哥特式教堂建筑的影响,窗户往往采用尖头拱门的形式。 C.商业建筑大量采用板滞的墙壁,减却向上之势,即使高可摩天,也不能给人 崇高的美感。 D.哥特式教堂的建筑样式,不仅影响了民用建筑,而且也会影响到其他的艺术 形式。 三、(9 分,每小题 3 分) 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8-10 题。 事有必至;理有固然。惟天下之静者,乃能见微而知著。月晕而风,础润而雨, 人人知之。人事之推移,理势之相因,其疏阔而难知,变化而不可测者,孰与 天地阴阳之事,而贤者有不知,其故何也?好恶乱其中,而利害夺其外也! 昔者,山正源见王衍曰:“误天下苍生者,必此人也!”郭汾阳见卢杞曰:“此 人得志,吾子孙无遗类矣!”自今而言之,其理固有可见者。以吾观之,王衍之为 人,容貌言语,固有以欺世而盗名者。然不忮①不求,与物浮沉。使晋无惠帝, 仅得中主,虽衍百千,何从而乱天下乎?卢杞之奸,固足以败国
然而不学无文,容貌不足以动人,言语不足以眩世,非德宗之鄙暗,亦何从而 用之?由是言之,二公之料二子,亦容有未必然也! 今有人,口诵孔、老之言,身履夷、齐之行,收召好名之士、不得志之人 相与造作言语,私立名字,以为颜渊、孟轲复出,而阴贼险狠,与人异趣。是 王衍、卢杞合而为一人也,其祸岂可胜言哉?夫面垢不忘洗,衣垢不忘浣,此人 之至情也。今也不然,衣臣虏之衣,食犬彘之食,囚首丧面,而谈诗书,此岂 其情也哉?凡事之不近人情者,鲜不为大奸慝②,竖刁、易牙、开方是也。以盖 世之名,而济其未形之患。虽有万愿治之主,好贤之相,犹举而用之。则其为 天下患,必然而无疑者,非特二子之比也 孙子曰:“善用兵者,无赫赫战功。”使斯人而不用也,则语言为过,而斯人 有不遇之叹孰知祸之至于此哉?不然,天下将被其祸,而吾获知言之名,悲夫! (选自苏洵《辩奸论》) 注:①忮(zhi}:嫉妒。②慝(te):奸邪、邪恶。 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月晕而风,础润而雨 润:滋润 B.亦容有未必然也 容:也许、或许 C.身履夷、齐之行 履:实行、实践 D.以盖世之名,而济其未形之患 济:促成 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①惟天下之静者,乃能见微而知著 ②今少卿乃教以推贤进士 ①非德宗之鄙暗,亦何从而用之 ②夫晋,何厌之有 C.①固有以欺世而盗名者 ②吾尝跛而望矣 ①而阴贼险狠,与人异趣
然而不学无文,容貌不足以动人,言语不足以眩世,非德宗之鄙暗,亦何从而 用之?由是言之,二公之料二子,亦容有未必然也! 今有人,口诵孔、老之言,身履夷、齐之行,收召好名之士、不得志之人, 相与造作言语,私立名字,以为颜渊、孟轲复出,而阴贼险狠,与人异趣。是 王衍、卢杞合而为一人也,其祸岂可胜言哉?夫面垢不忘洗,衣垢不忘浣,此人 之至情也。今也不然,衣臣虏之衣,食犬彘之食,囚首丧面,而谈诗书,此岂 其情也哉?凡事之不近人情者,鲜不为大奸慝②,竖刁、易牙、开方是也。以盖 世之名,而济其未形之患。虽有万愿治之主,好贤之相,犹举而用之。则其为 天下患,必然而无疑者,非特二子之比也。 孙子曰:“善用兵者,无赫赫战功。”使斯人而不用也,则语言为过,而斯人 有不遇之叹孰知祸之至于此哉?不然,天下将被其祸,而吾获知言之名,悲夫! (选自苏洵《辩奸论》) 注:①忮(zhì):嫉妒。②慝(tè):奸邪、邪恶。 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月晕而风,础润.而雨 润:滋润 B.亦容.有未必然也 容:也许、或许 C.身履.夷、齐之行 履:实行、实践 D.以盖世之名,而济.其未形之患 济:促成 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①惟天下之静者,乃.能见微而知著 ②今少卿乃.教以推贤进士 B.①非德宗之.鄙暗,亦何从而用之 ②夫晋,何厌之.有 C.①固有以欺世而.盗名者 ②吾尝跛而.望矣 D.①而阴贼险狠,与.人异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