肯和世人一样,因此临终之时,他吩咐儿子自己的丧事一切从简。 第Ⅱ卷(表述题共116分) 注意事项:第Ⅱ卷用黑色钢笔或签字笔答在答卷上。 四、(共23分) 18.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及奂迁汉阳太守,将行,冉乃与弟步赍麦酒,于道侧设坛以待之。(4分) (2)今子远适千里,会面无期,故轻行相候,以展诀别。(3分) (3)冉首自劾退,诏书特原不理罪。(3分) 19.阅读下面一首诗歌,回答问题。(8分) 灞上秋居(马戴) 灞原风雨定,晚见雁行频。 落叶他乡树,寒灯独夜人 空园白露滴,孤壁野僧邻。 寄卧郊扉久,何年致此身。 (1)诗歌的首联描写了怎样的一幅画面?渲染了一种什么样的氛围?(4分) (2)“落叶他乡树,寒灯独夜人”一联值得玩味,请你作简要赏析。(4分) 20.默写(5分,每题1分,错一空该题不得分。) 鸟倦飞而知还。景翳翳以将入, (2)潦水尽而寒潭清 访风景于崇阿 奚惆怅而独悲? 知来者之可追。 (4)外无期功强近之亲, ,形影相吊 (5) 秋水共长天一色。渔舟唱晚
肯和世人一样,因此临终之时,他吩咐儿子自己的丧事一切从简。 第Ⅱ卷(表述题 共 116 分) 注意事项:第Ⅱ卷用黑色钢笔或签字笔答在答卷上。 四、(共 23 分) 18.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及奂迁汉阳太守,将行,冉乃与弟步赍麦酒,于道侧设坛以待之。(4 分) (2)今子远适千里,会面无期,故轻行相候,以展诀别。(3 分) (3)冉首自劾退,诏书特原不理罪。(3 分) 19.阅读下面一首诗歌,回答问题。(8 分) 灞上秋居 (马 戴) 灞原风雨定,晚见雁行频。 落叶他乡树,寒灯独夜人。 空园白露滴,孤壁野僧邻。 寄卧郊扉久,何年致此身。 (1)诗歌的首联描写了怎样的一幅画面?渲染了一种什么样的氛围?(4 分) (2)“落叶他乡树,寒灯独夜人”一联值得玩味,请你作简要赏析。(4 分) 20.默写(5 分,每题 1 分,错一空该题不得分。) (1)_________________,鸟倦飞而知还。景翳翳以将入,_________________。 (2)潦水尽而寒潭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访风景于崇阿。 (3)_________________,奚惆怅而独悲? _________________,知来者之可追。 (4)外无期功强近之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形影相吊。 (5)_________________,秋水共长天一色。渔舟唱晚,_________________
五、现代文(文学类)阅读(22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21-24题 秋日的灯盏 (朱以撒 ①秋天来了,山里闪动着风吹过的暗影。叶片开始有秩序地脱离枝条,原先紧挨在一起 的两片树叶,一片先下来了,另一片落下来的时候,再也见不到它旧日的邻居。交接的日子 来临,一些矮小的灌木丛里,浆果外表抹上了一层紫黑,一只翠绿的螳螂举着带锯的刀,轻 轻划了一下,浆水霎时奔涌而出,紫透了枝下的土皮 ②稻子已经进仓,秋风下瑟瑟摇曳的是从农夫指缝里漏下的一枝金黄。农夫已经走远, 不会回头,注定这一穗金黄要坚持到秋日的最后,被人遗漏、忘却,不能和亿万弟兄一道进 入温暖的谷仓,此时它的美超过一切。在我看来,缘于遗忘而独立存在,虚构岀岑寂田野的 动人一幕。浆果、稻穗这样兀立风寒中的灯盏,秋日的过去就是它们生命的过去,许多美艳 走到这里,自然变得素洁起来,像戏台上的名角戏装卸下,铅华洗去,走在街市上,纯乎一 个普通的中年妇女。 ③暗夜里,车驶过同样岑寂的山村,简陋的土墙开设的小窗口透出昏黄的光,一家人聚 在严实的屋内,守着炉火,内心踏实起来,谷仓是照耀一家人美好心情的不灭灯盏,隔着芳 香的木板,里边躺着一家人的生存希望——从舂日开始萌发,夏阳曝晒,现在终于落实下来。 当时是那么漫长,好像一盏秦时的灯,要擎到汉时才被真实地点亮,中间这么多的交替、衔 接、奔跑——的确,我看过那些最终不能点亮灯盏的农耕人家,秋日远去,寒冬到来,是那 么黯然神伤地蹲着,敲打着春日吃进泥层中的犁耙,要问个究竟。丰稔的人家如实地享受着 秋曰的馈赠,闲聊时记起舂夏那些有趣的细枝未节,唇齿开合中带着舒适的滋润。看来,只 有希望不落虛空,眉宇间才笑得起来。 ④一本书在经过春风、夏雨的重叠,终于在深秋的最后几日结束了文字的蔓延。这个文 人松了一口气,好几次他像一个持灯者,火舌飘忽不定,他的心时浮时沉,晴明阴晦在瘦削 的脸庞上隐现。夜半推开窗门,所有家庭的灯盏都熄灭了,自己却还在夜色里跋涉——这大
五、现代文(文学类)阅读(22 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 21-24 题 秋日的灯盏 (朱以撒) ①秋天来了,山里闪动着风吹过的暗影。叶片开始有秩序地脱离枝条,原先紧挨在一起 的两片树叶,一片先下来了,另一片落下来的时候,再也见不到它旧日的邻居。交接的日子 来临,一些矮小的灌木丛里,浆果外表抹上了一层紫黑,一只翠绿的螳螂举着带锯的刀,轻 轻划了一下,浆水霎时奔涌而出,紫透了枝下的土皮。 ②稻子已经进仓,秋风下瑟瑟摇曳的是从农夫指缝里漏下的一枝金黄。农夫已经走远, 不会回头,注定这一穗金黄要坚持到秋日的最后,被人遗漏、忘却,不能和亿万弟兄一道进 入温暖的谷仓,此时它的美超过一切。在我看来,缘于遗忘而独立存在,虚构出岑寂田野的 动人一幕。浆果、稻穗这样兀立风寒中的灯盏,秋日的过去就是它们生命的过去,许多美艳 走到这里,自然变得素洁起来,像戏台上的名角戏装卸下,铅华洗去,走在街市上,纯乎一 个普通的中年妇女。 ③暗夜里,车驶过同样岑寂的山村,简陋的土墙开设的小窗口透出昏黄的光,一家人聚 在严实的屋内,守着炉火,内心踏实起来,谷仓是照耀一家人美好心情的不灭灯盏,隔着芳 香的木板,里边躺着一家人的生存希望——从春日开始萌发,夏阳曝晒,现在终于落实下来。 当时是那么漫长,好像一盏秦时的灯,要擎到汉时才被真实地点亮,中间这么多的交替、衔 接、奔跑——的确,我看过那些最终不能点亮灯盏的农耕人家,秋日远去,寒冬到来,是那 么黯然神伤地蹲着,敲打着春日吃进泥层中的犁耙,要问个究竟。丰稔的人家如实地享受着 秋日的馈赠,闲聊时记起春夏那些有趣的细枝末节,唇齿开合中带着舒适的滋润。看来,只 有希望不落虚空,眉宇间才笑得起来。 ④一本书在经过春风、夏雨的重叠,终于在深秋的最后几日结束了文字的蔓延。这个文 人松了一口气,好几次他像一个持灯者,火舌飘忽不定,他的心时浮时沉,晴明阴晦在瘦削 的脸庞上隐现。夜半推开窗门,所有家庭的灯盏都熄灭了,自己却还在夜色里跋涉——这大
半年的灯火费得太多了。在乡村写作,笔下的蔬笋气明显与上一个章节慢了一个节奏。似乎 都有这样的感觉,在乡村里完成的这一部分,像是夕阳余晖下归栏的牲口,脚步细碎,神色 安然,被深浓起来的薄纱笼罩。也应该有一个相近的阅读环境—村头老樟树下,寂静萧然 的风雨亭里,简约朴素的廊桥上。选择环境阅读是一种智慧,删去书写者身上的种种附加, 也放弃了自己种种目的性,此时,书页打开,字句联袂而起,人融了进去。有几次我读到一 些残本,残本毁弃了创作者的背景材料,如在异地骤遇了陌生人,没有既往的历史记录,没 有阴影和光圈,使阅读时每一字句都像秋风里吹过的干果,水分滤去,肉质干脆。秋风残照 下的人、文要比湿润阳舂时可靠,它的冷峻是此前未有的情节,浓缩着艳丽的汁水,到了这 个节气的文人笔下,我们说韵味,其中一部分就是由朴实无华来承担的。 ⑤渐渐形成一个晚秋爱好者。尚在砚边的余墨被风吹干,兑点水,作·幅草草小品,透 视着笔底漫不经心的挥洒状态,万木萧疏,百草枯黄,一个在秋冈中穿行的漫游者,心事清 癯。一些被春日枝繁叶茂遮蔽的疤痕,一些少年时代持抱不放的爱恋,不是展现了,就是放 弃了。季节使人、物发生了多大的变化啊,幻想的春日和无比实在的秋日——有理由说,春 日秋日的笔下文辞一定是不同色泽的,尽管出自一人之手。我仍然记得秋日里修订春日写下 的一叠文稿,落笔如刀斧,删尽繁枝缛叶——这就是文字的命运,像许多果实那样,春夏的 花枝招展,只有到了秋日,是否存在才能确认 ⑥有一些灯盏没能亮到秋日,与生俱来的命数,使它们止步于初秋。刘安说,不与夏虫 语寒,不与曲人语道。因为生命中缺乏言说的条件,回放曾经在春日里生机无限的花朵,不 禁追问起空间的历程究竟隐伏着多少玄机狂时光槜带着无数浮沉不定的生物匆匆行进时 伤逝之美也在同时上演——使一个走到秋日下的人,那些郁积着浓艳和空洞的春愁,此时一 笔勾销 21.作者为什么说“农夫指缝里漏下的一枝金黄此时的美超过一切”?(4分) 答
半年的灯火费得太多了。在乡村写作,笔下的蔬笋气明显与上一个章节慢了一个节奏。似乎 都有这样的感觉,在乡村里完成的这一部分,像是夕阳余晖下归栏的牲口,脚步细碎,神色 安然,被深浓起来的薄纱笼罩。也应该有一个相近的阅读环境——村头老樟树下,寂静萧然 的风雨亭里,简约朴素的廊桥上。选择环境阅读是一种智慧,删去书写者身上的种种附加, 也放弃了自己种种目的性,此时,书页打开,字句联袂而起,人融了进去。有几次我读到一 些残本,残本毁弃了创作者的背景材料,如在异地骤遇了陌生人,没有既往的历史记录,没 有阴影和光圈,使阅读时每一字句都像秋风里吹过的干果,水分滤去,肉质干脆。秋风残照 下的人、文要比湿润阳春时可靠,它的冷峻是此前未有的情节,浓缩着艳丽的汁水,到了这 个节气的文人笔下,我们说韵味,其中一部分就是由朴实无华来承担的。 ⑤渐渐形成一个晚秋爱好者。尚在砚边的余墨被风吹干,兑点水,作一幅草草小品,透 视着笔底漫不经心的挥洒状态,万木萧疏,百草枯黄,一个在秋风中穿行的漫游者,心事清 癯。一些被春日枝繁叶茂遮蔽的疤痕,一些少年时代持抱不放的爱恋,不是展现了,就是放 弃了。季节使人、物发生了多大的变化啊,幻想的春日和无比实在的秋日――有理由说,春 日秋日的笔下文辞一定是不同色泽的,尽管出自一人之手。我仍然记得秋日里修订春日写下 的一叠文稿,落笔如刀斧,删尽繁枝缛叶——这就是文字的命运,像许多果实那样,春夏的 花枝招展,只有到了秋日,是否存在才能确认。 ⑥有一些灯盏没能亮到秋日,与生俱来的命数,使它们止步于初秋。刘安说,不与夏虫 语寒,不与曲人语道。因为生命中缺乏言说的条件,回放曾经在春日里生机无限的花朵,不 禁追问起空间的历程,究竟隐伏着多少玄机:在时光携带着无数浮沉不定的生物匆匆行进时, 伤逝之美也在同时上演——使一个走到秋日下的人,那些郁积着浓艳和空洞的春愁,此时一 笔勾销。 21.作者为什么说“农夫指缝里漏下的一枝金黄”“此时的美超过一切”?(4 分) 答:
22.文中第3段在表达上有哪些特色?有什么表达效果?(6分) 答 23.“秋日的灯盏”在文中指什么?为何称之为“灯盏”?(6分) 答 24.本文隐含作者对生命追求过程的思考,请结合全文探究并分条加以概述。(6分) 答 六、语言运用题(11分) 25.《林教头风雪山神庙》和《边城》分别刻画了林冲和翠翠两个人物形象。请各用一个单 句对这两个形象作简要概括。要求对形象的理解正确,表达简明通顺,每句不超过2: 字。(4分) (1)林冲是一位 (2)翠翠是一位 26.请根据下列语句,给“博客”下定义。要求:必须为单句,语序合理,不得丢掉语句中 的信息。(可增删词语)(4分) ①博客是一种简便的网站内容管理系统 ②博客的内容按时间顺序排列,并且在不断更新 ③博客能通过评论等形式实现作者与读者的交流。 ④博客能提供符合通用标准的内容提要 定义: 27.根据下面提示,在横线上填写恰当的词语。世上有各种各样的人,我们常将之喻为动物, 比如兢兢业业的人,我们称其为孺子牛;不明事理的人,我们称其为糊涂虫。下面各种 人如何称呼呢?(3分) ①见风使舵的人 ②随声附和的人 ③痴心妄想的人 ④代人受过的人 ⑤恩将仇报的人 ⑥外强中干的人 七、作文(60分) 28.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在《现代汉语规范词典》里,“转身”有下列意思:转动身体,改变方向;借指时间极短 转身,本是一具体动作行为,但蕴含其中的或许是处事方式的转变,或许是人生态度的转变, 或许是事物发展情态的转变…著名诗人、散文家李汉荣先生说:“旭日一转身变成落日, 青丝一转身变成白发,爱情一转身变成婚姻,诗歌一转身变成散文,羊群一转身就变成毛
22.文中第 3 段在表达上有哪些特色?有什么表达效果?(6 分) 答: 23.“秋日的灯盏”在文中指什么?为何称之为“灯盏”?(6 分) 答: 24.本文隐含作者对生命追求过程的思考,请结合全文探究并分条加以概述。(6 分) 答: 六、语言运用题(11 分) 25.《林教头风雪山神庙》和《边城》分别刻画了林冲和翠翠两个人物形象。请各用一个单 句对这两个形象作简要概括。要求对形象的理解正确,表达简明通顺,每句不超过 25 字。(4 分) (1)林冲是一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翠翠是一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6.请根据下列语句,给“博客”下定义。要求:必须为单句,语序合理,不得丢掉语句中 的信息。(可增删词语)(4 分) ①博客是一种简便的网站内容管理系统。 ②博客的内容按时间顺序排列,并且在不断更新。 ③博客能通过评论等形式实现作者与读者的交流。 ④博客能提供符合通用标准的内容提要。 定义: 27.根据下面提示,在横线上填写恰当的词语。世上有各种各样的人,我们常将之喻为动物, 比如兢兢业业的人,我们称其为孺子牛;不明事理的人,我们称其为糊涂虫。下面各种 人如何称呼呢?(3 分) ①见风使舵的人 ②随声附和的人 ③痴心妄想的人 ④代人受过的人 ⑤恩将仇报的人 ⑥外强中干的人 七、作文(60 分) 28.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 800 字的文章。(60 分) 在《现代汉语规范词典》里,“转身”有下列意思:转动身体,改变方向;借指时间极短。 转身,本是一具体动作行为,但蕴含其中的或许是处事方式的转变,或许是人生态度的转变, 或许是事物发展情态的转变…… 著名诗人、散文家李汉荣先生说:“旭日一转身变成落日, 青丝一转身变成白发,爱情一转身变成婚姻,诗歌一转身变成散文,羊群一转身就变成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