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而始恨郑公不在世 恨:遗憾 C.夫《春秋》之所以讳者,恶也恶:厌恶 D.与此戾矣 戾:违背 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夫君之使臣,与臣之事君者何?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B.是启其怠且忌矣。 得过且过。 C.以其书可见也。 以沛公言报项王。 D.乃天下不敢言而然也。 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10.下列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本文赞扬了魏郑公以诚信持己事君,不欺于万世,大公至正的崇高品德,并肯定了诤谏 书存的重要意义 B.本文肯定了伊尹、周公因敢于诤谏而成为良相,名垂后世:对桀、纣、幽、厉、始皇等 不能纳谏进行了批判,还对唐太宗晚年因魏征去世不再纳谏而导致“辽东之败”深表遗憾 C.本文以太宗从谏、郑公好谏起始,以颂郑公之贤作结,从正反两方面阐述了把诤谏之事 载入史册所产生的积极的政治意义和深远的历史影响。 D.本文的语言表达晓畅、平易,使用了不少疑问句和反问句,又有长短句的交错使用,句 式的多变使文章产生了一种很强的音律感。 第Ⅱ卷
B.而始恨郑公不在世 恨:遗憾 C.夫《春秋》之所以讳者,恶也 恶:厌恶 D.与此戾矣 戾:违背 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夫君之使臣,与臣之事君者何?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B.是启其怠且忌矣。 得过且过。 C.以其书可见也。 以沛公言报项王。 D.乃天下不敢言而然也。 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10.下列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本文赞扬了魏郑公以诚信持己事君,不欺于万世,大公至正的崇高品德,并肯定了诤谏 书存的重要意义。 B.本文肯定了伊尹、周公因敢于诤谏而成为良相,名垂后世;对桀、纣、幽、厉、始皇等 不能纳谏进行了批判,还对唐太宗晚年因魏征去世不再纳谏而导致“辽东之败”深表遗憾。 C.本文以太宗从谏、郑公好谏起始,以颂郑公之贤作结,从正反两方面阐述了把诤谏之事 载入史册所产生的积极的政治意义和深远的历史影响。 D.本文的语言表达晓畅、平易,使用了不少疑问句和反问句,又有长短句的交错使用, 句 式的多变使文章产生了一种很强的音律感。 第Ⅱ卷
四、(本大题共3小题,共22分) 11.用斜线()给下面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线的句子断句,并把第三大题文言文中划线的句子 翻译成现代汉语。 (1)断句(2分) 孟子去齐,充虞路问曰:“夫子若有不豫色然。前日虞闻诸夫子曰:‘君子不怨天,不尤人。”” 曰:“彼一时,此一时也。五百年必有王者兴,其间必有名世者。由周而来七百有余年矣以 其数则过矣以其时考之则可矣。夫天未欲平治天下也,如欲平治天下,当今之世,舍我其谁 也?吾何为不豫哉?” (2)翻译: ①则谏诤之无传,乃此数君之所以益暴其恶于后世而已矣。(3分) 译文: ②然则焚稿者非欤?(2分) 译文: ③以诚信 而事其君,而不欺乎万世者,郑公也。(3分) 译文: 12.阅读下面的词,回答问题。(6分) 采桑子【清】纳兰性德① 谁翻乐府凄凉曲?风也萧萧。雨也萧萧,瘦尽灯花又一宵 不知何事萦怀抱,醒也无聊。醉也无聊,梦也何曾到谢桥②! 注释:①纳兰性德,字容若,清初著名词人。婚后三年,妻卢氏亡故,此诗作于其妻亡故 后。②“谢桥”,代指谢娘所在之地。谢娘者,於唐宋诗词通常泛指所恋之美人
四、(本大题共 3 小题,共 22 分) 11.用斜线(/)给下面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线的句子断句,并把第三大题文言文中划线的句子 翻译成现代汉语。 (1)断句(2 分) 孟子去齐,充虞路问曰:“夫子若有不豫色然。前日虞闻诸夫子曰:‘君子不怨天,不尤人。’” 曰:“彼一时,此一时也。五百年必有王者兴,其间必有名世者。由周而来七百有余年矣以 其数则过矣以其时考之则可矣。夫天未欲平治天下也,如欲平治天下,当今之世,舍我其谁 也?吾何为不豫哉?” (2)翻译: ①则谏诤之无传,乃此数君之所以益暴其恶于后世而已矣。(3 分) 译文: ②然则焚稿者非欤?(2 分) 译文: ③以诚信持己,而事其君,而不欺乎万世者,郑公也。(3 分) 译文: 12.阅读下面的词,回答问题。(6 分) 采桑子 【清】纳兰性德① 谁翻乐府凄凉曲?风也萧萧。雨也萧萧,瘦尽灯花又一宵。 不知何事萦怀抱,醒也无聊。醉也无聊,梦也何曾到谢桥②! 注释:① 纳兰性德,字容若,清初著名词人。婚后三年,妻卢氏亡故,此诗作于其妻亡故 后。② “谢桥”,代指谢娘所在之地。谢娘者,於唐宋诗词通常泛指所恋之美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