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一中 2010年高2011级期末考试 语文试题 语文试题卷考试时间150分钟。第一至三题为选择题,30分;第四至六题非选择题 120分,满分150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 2.答第一至第三题时,必须使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 改动,用橡皮擦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3.答第四至七题时,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答案书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 4.所有题目必须在答题卡上作答,在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第I卷 、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A.蹩(bie)进打烊(yang)倏(shu)忽 风声鹤唳(li) B.迂讷(ne) 璎珞(lu) 偏裨(p1) 如椽( chuan)大笔 C.账簿(b)便宜(bidn) 差拨(b6) 愜愜(xi)惶惶 D.拗(6o)开迤逦(l) 垓(9ai)心 窸窸窣窣(su0)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胁肩谄笑 缱绻 剜肉补疮 联袂 B.屯积居奇饿莩独挡一面 神龛 C.流觞曲水 神祇 犄角之势 宛转 D.额首称庆放诞抢呼欲绝 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两位日本大学生在聆听了重庆大轰炸幸存者控诉后,心情沉重地说:“这次在重庆 耳濡目染了日本对重庆大轰炸的历史真相,深感日本年轻一代也有责任反省。” B.雨后山村的旖旎风光令诗人怡然自得,于是创作了那首出神入化的《山居秋暝》 C.有一个异想天开的孩子,给委内瑞拉总统查尔斯写了一封信。信中说,因为每天早 晨要起大早上学,已经很久没有看到早晨的太阳了,他最大的梦想是让早晨的时间
重庆一中 2010 年高 2011 级期末考试 语 文 试 题 语文试题卷考试时间 150 分钟。第一至三题为选择题,30 分;第四至六题非选择题, 120 分,满分 150 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 2.答第一至第三题时,必须使用 2B 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 改动,用橡皮擦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3.答第四至七题时,必须使用 0.5 毫米黑色签字笔,将答案书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 上。 4.所有题目必须在答题卡上作答,在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第Ⅰ卷 一、本大题共 4 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12 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 A.蹩.(bié)进 打烊.(yánɡ) 倏.(shū)忽 风声鹤唳.(lì) B.迂讷.(nè) 璎珞.(luò) 偏裨.(pí) 如椽.(chuán)大笔 C.账簿.(bù) 便.宜(biàn) 差拨.(bó) 恓恓.(xī)惶惶 D.拗.(ǎo)开 迤逦.(lǐ) 垓.(ɡāi)心 窸窸窣窣.(suō)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 A.胁肩谄笑 缱绻 剜肉补疮 联袂 B.屯积居奇 饿莩 独挡一面 神龛 C.流觞曲水 神祇 犄角之势 宛转 D.额首称庆 放诞 抢呼欲绝 悚然 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 A.两位日本大学生在聆听了重庆大轰炸幸存者控诉后,心情沉重地说:“这次在重庆 耳濡目染 ....了日本对重庆大轰炸的历史真相,深感日本年轻一代也有责任反省。” B.雨后山村的旖旎风光令诗人怡然自得,于是创作了那首出神入化 ....的《山居秋暝》。 C.有一个异想天开 ....的孩子,给委内瑞拉总统查尔斯写了一封信。信中说,因为每天早 晨要起大早上学,已经很久没有看到早晨的太阳了,他最大的梦想是让早晨的时间
停下半小时 D.对于这样一个初出道的青年学者,我们当然不能苛刻要求了,不能一言以蔽之,抓 住他很多言论中的一句不十分正确的话就否认了他的主要方面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伦敦公共交通的便捷让大多数人改变了开着小车满街跑的习惯,降低了汽车尾气的 排放总量,缓解了市政道路拥堵的状况 B.刘亮程的《一个人的村庄》、梭罗的《瓦尔登湖》等中外散文佳作,都具有积极的 思想倾向,因而文笔清新自然,又充满思辨色彩,耐人咀嚼。 C.去敦煌不全是为了莫高窟,其实心里惦念了很久的,是茫茫大漠中那座神奇的鸣沙 山。当地人告诉我,倾听沙子呜呜的鸣响最好是在晴朗干爽的风天的黄昏较为合适 D.教育叙事研究中的故事可以是在教育活动中有意义的实践行为、经验等,并对其进 行研究、反思,发掘其中的教育思想。 二、(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6-8题 对称性破缺”让我们存在 ①10月7日,2008年诺贝尔物理学奖揭晓,三名科学家因为在“对称性破缺”硏究中 做出的贡献而获奖。他们是美籍日裔科学家南部阳-·郎和日本科学家小林诚、益川敏英。在 此之前。诺贝尔奖已经有四次都颁给了破缺领域。 ②尽管“对称性破缺”听起来有点陌生,但“对称”却是人们所熟知的现象。一片雪花 具有对称的结构,而且从镜子里看去和在镜子外看上去并没有什么区别。类似的现象在粒子 物理学中叫做“镜像对称”。此外还有两种对称,分别是“电荷对称”和“时间对称”,前 者指的是粒子和反粒子虽然带电情况相反,性质却相同。如果有一个小球在一个密闭的容器 里弹来弹去,旁边有一个摄影师把它录下来,然后不管录像带是正着放还是倒着放,不告诉 你的话你从画面上是区别不出来两种放法的,这就是“时间对称"。当然,这个概念针对的 是微观世界中粒子的性质。 ③当物理学家考察微观世界的时候,他们发现很多时候,这些对称性都是破缺的。最早 在对称性破缺领域获得诺贝尔物理奖的是华人科学家李政道和杨振宁。他们发现镜像对称在 四种基本力之一的弱相互作用中是破缺的,由此获得1957年的诺贝尔奖。1964年,美国物 理学家克罗宁和菲奇发现有一种粒子不遵守电荷对称他们于1980年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
停下半小时。 D.对于这样一个初出道的青年学者,我们当然不能苛刻要求了,不能一言以蔽之 .....,抓 住他很多言论中的一句不十分正确的话就否认了他的主要方面。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 A.伦敦公共交通的便捷让大多数人改变了开着小车满街跑的习惯,降低了汽车尾气的 排放总量,缓解了市政道路拥堵的状况。 B.刘亮程的《一个人的村庄》、梭罗的《瓦尔登湖》等中外散文佳作,都具有积极的 思想倾向,因而文笔清新自然,又充满思辨色彩,耐人咀嚼。 C.去敦煌不全是为了莫高窟,其实心里惦念了很久的,是茫茫大漠中那座神奇的鸣沙 山。当地人告诉我,倾听沙子呜呜的鸣响最好是在晴朗干爽的风天的黄昏较为合适。 D.教育叙事研究中的故事可以是在教育活动中有意义的实践行为、经验等,并对其进 行研究、反思,发掘其中的教育思想。 二、(9 分,每小题 3 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 6—8 题。 “对称性破缺”让我们存在 ①10 月 7 日,2008 年诺贝尔物理学奖揭晓,三名科学家因为在“对称性破缺”研究中 做出的贡献而获奖。他们是美籍日裔科学家南部阳一郎和日本科学家小林诚、益川敏英。在 此之前。诺贝尔奖已经有四次都颁给了破缺领域。 ②尽管“对称性破缺”听起来有点陌生,但“对称”却是人们所熟知的现象。一片雪花 具有对称的结构,而且从镜子里看去和在镜子外看上去并没有什么区别。类似的现象在粒子 物理学中叫做 “镜像对称”。此外还有两种对称,分别是“电荷对称”和“时间对称”,前 者指的是粒子和反粒子虽然带电情况相反,性质却相同。如果有一个小球在一个密闭的容器 里弹来弹去,旁边有一个摄影师把它录下来,然后不管录像带是正着放还是倒着放,不告诉 你的话你从画面上是区别不出来两种放法的,这就是“时间对称”。当然,这个概念针对的 是微观世界中粒子的性质。 ③当物理学家考察微观世界的时候,他们发现很多时候,这些对称性都是破缺的。最早 在对称性破缺领域获得诺贝尔物理奖的是华人科学家李政道和杨振宁。他们发现镜像对称在 四种基本力之一的弱相互作用中是破缺的,由此获得 1957 年的诺贝尔奖。1964 年,美国物 理学家克罗宁和菲奇发现有一种粒子不遵守电荷对称,他们于 1980 年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
1960年前后,南部阳一郎开始硏究对称性破缺,并提岀了“亚原子物理中的对称性自发破 缺机制"。他提出的这一机制可能会解答一个令人迷惑的问题:物质的质量从何而来? ④组成我们这个世界的所有的基本粒子以及自然界中四种基本力中的三种都被纳入了 粒子物理学的“标准模型”,但“标准模型”无法回答物质的质量是从哪里来的。而且,奇 怪的是,粒子与粒子之间的质量差别还非常巨大,有的粒子很重,而光子却没有质量。 ⑤英国物理学家希格斯在南部阳一郎之后提岀了一种解释,现在被寄予厚望。我们先来 打一个形象的比方:如果把一支铅笔笔尖朝下竖立在圆桌中心,那么,铅笔和圆桌沿铅笔的 中轴在各个方向上都是对称的。但这样状态的铅笔是不稳定的,它一旦倒下,这种对称性就 丧失了。不过,这样一来,这支铅笔的状态就稳定了——它没有办法再向哪里倒了,它已 经达到了能量最低的状态 ⑥在宇宙诞生的时刻,希格斯提出的理论中的"希格斯场”是完美对称的(就像那支竖 立的铅笔),所有的粒子都没有质量。但希格斯场是不稳定的,它在宇宙早期的时候失去能 量了,这些能量被粒子们接收,哪种粒子接受到的能量多,哪种粒子就重一些。“希格斯场 理论预言了希格斯玻色子的存在希格斯玻色子也正是不久前启动的大型强孑对撞机LHC) 要寻找的目标之一。“标准模型”预言了6种基本粒子的存在,现在唯有希格斯玻色子尚未 被发现,诺贝尔奖也许在不远的未来等待着希格斯 ⑦如果说南部阳一郎可能帮助解释了物质为何有质量的话那么小林诚和益川敏英的工 作则可能解释了我们为什么至今还存在。观测表明,我们这个宇宙是物质为主的,这就产生 了一个问题:为什么宇宙中的反物质远少于物质对于这个问题,目前还没有完整的答案, 但对称性破缺是解决问题的关键之一。 ⑧物理学理论显示,宇宙创生之时,应有等量的物质和反物质制造出来,二者相遇便会 湮灭,化为能量。但果真如此的话,我们所看到的星系、恒星,包括我们自身便都不会存在
1960 年前后,南部阳一郎开始研究对称性破缺,并提出了“亚原子物理中的对称性自发破 缺机制”。他提出的这一机制可能会解答一个令人迷惑的问题:物质的质量从何而来? ④组成我们这个世界的所有的基本粒子以及自然界中四种基本力中的三种都被纳入了 粒子物理学的“标准模型”,但“标准模型”无法回答物质的质量是从哪里来的。而且,奇 怪的是,粒子与粒子之间的质量差别还非常巨大,有的粒子很重,而光子却没有质量。 ⑤英国物理学家希格斯在南部阳一郎之后提出了一种解释,现在被寄予厚望。我们先来 打一个形象的比方:如果把一支铅笔笔尖朝下竖立在圆桌中心,那么,铅笔和圆桌沿铅笔的 中轴在各个方向上都是对称的。但这样状态的铅笔是不稳定的,它一旦倒下,这种对称性就 丧失了。不过,这样一来,这支铅笔的状态就稳定了——它没有办法再向哪里倒了,它已 经达到了能量最低的状态。 ⑥在宇宙诞生的时刻,希格斯提出的理论中的“希格斯场”是完美对称的(就像那支竖 立的铅笔),所有的粒子都没有质量。但希格斯场是不稳定的,它在宇宙早期的时候失去能 量了,这些能量被粒子们接收,哪种粒子接受到的能量多,哪种粒子就重一些。“希格斯场” 理论预言了希格斯玻色子的存在,希格斯玻色子也正是不久前启动的大型强子对撞机(LHC) 要寻找的目标之一。“标准模型”预言了 62 种基本粒子的存在,现在唯有希格斯玻色子尚未 被发现,诺贝尔奖也许在不远的未来等待着希格斯。 ⑦如果说南部阳一郎可能帮助解释了物质为何有质量的话,那么小林诚和益川敏英的工 作则可能解释了我们为什么至今还存在。观测表明,我们这个宇宙是物质为主的,这就产生 了一个问题:为什么宇宙中的反物质远少于物质?对于这个问题,目前还没有完整的答案, 但对称性破缺是解决问题的关键之一。 ⑧物理学理论显示,宇宙创生之时,应有等量的物质和反物质制造出来,二者相遇便会 湮灭,化为能量。但果真如此的话,我们所看到的星系、恒星,包括我们自身便都不会存在
我们的存在说明宇宙早期物质和反物质的对称被打破了。1973年,小林诚和益川敏英提出 小林——益川理论”.认为造成宇宙中粒子多于反粒子的原因是夸克的反应衰变速率不 同。他们还预言了存在6种夸克。这些夸克在之后的二十多年里陆续被物理实验所证 ⑨现在,物理学家相信,宇宙每产生100亿个反物质粒子的同时,就有一个额外物质粒 子的偏离,正是这样的偏离导致的对称性破缺才使得我们今天的宇宙得以存活,使我们得以 存在 5.下面的物理现象,属于粒子物理学研究对象的一组是 A.一片雪花具有对称的结构,从镜子里看和在镜子外看没有什么区别 B.播放一个小球在密闭的容器里弹来弹去的录像,从画面上无从判别是正着放还是倒 着放。 C.粒子和反粒子虽然带电情况相反,性质却相同。 D.一支铅笔笔尖朝下竖立在圆桌中心,则铅笔和圆桌沿铅笔的中轴在各个方向上都对 6.下面的说法,与原文文意不吻合的一项是 A.“小林一一益川理论”解释了宇宙中粒子多于反粒子的原因,他们二人预言的6种 夸克,也陆续被物理实验证实其存在的真实性。 B.“铅笔实验”表明:对称状态往往是不稳定的状态:丧失对称性,同时降低能量, 才能获得稳定 C.英国物理学家希格斯认为,粒子与粒子之间的质量差异源于它们宇宙早期接受能量 的多少 D.华人科学家李政道和杨振宁发现了镜像对称在弱相互作用中的破缺,而南部阳一郎 据此提出了“亚原子物理中的对称性自发破缺机制”。 7.根据文意,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物理学家们多次因为在破缺领域的研究成果而获得诺贝尔奖,这表明在粒子物理学 的“三个对称”领域,极有可能都存在对称破缺现象。 B.“对称性破缺”是粒子物理学非常重要的研究课题,一旦解开了它的奥秘,我们就 能完整地回答为什么宇宙中反物质远远少于物质的问题。 C.大型强子对撞机(IMC)如果能寻找到希格斯玻色子,希格斯就很有可能获得诺贝 尔奖。这表明物理学家们的预言非常需要获得物理实验的证明 D.如果宇宙中产生的粒子具有严格对称的性质而不存在破缺,我们今天的世界就将不 复存在:因此,我们这个宇宙的存在其实十分偶然和幸运
我们的存在说明宇宙早期物质和反物质的对称被打破了。1973 年,小林诚和益川敏英提出 “小林——益川理论”.认为造成宇宙中粒子多于反粒子的原因是夸克的反应衰变速率不 同。他们还预言了存在 6 种夸克。这些夸克在之后的二十多年里陆续被物理实验所证 实。 ’ . ⑨现在,物理学家相信,宇宙每产生 100 亿个反物质粒子的同时,就有一个额外物质粒 子的偏离,正是这样的偏离导致的对称性破缺才使得我们今天的宇宙得以存活,使我们得以 存在。 5.下面的物理现象,属于粒子物理学研究对象的一组是 ( ) A.一片雪花具有对称的结构,从镜子里看和在镜子外看没有什么区别。 B.播放一个小球在密闭的容器里弹来弹去的录像,从画面上无从判别是正着放还是倒 着放。 C.粒子和反粒子虽然带电情况相反,性质却相同。 D.一支铅笔笔尖朝下竖立在圆桌中心,则铅笔和圆桌沿铅笔的中轴在各个方向上都对 称。 6.下面的说法,与原文文意不吻合的一项是 ( ) A.“小林一—益川理论”解释了宇宙中粒子多于反粒子的原因,他们二人预言的 6 种 夸克,也陆续被物理实验证实其存在的真实性。 B.“铅笔实验”表明:对称状态往往是不稳定的状态;丧失对称性,同时降低能量, 才能获得稳定。 C.英国物理学家希格斯认为,粒子与粒子之间的质量差异源于它们宇宙早期接受能量 的多少。 D.华人科学家李政道和杨振宁发现了镜像对称在弱相互作用中的破缺,而南部阳一郎 据此提出了“亚原子物理中的对称性自发破缺机制”。 7.根据文意,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物理学家们多次因为在破缺领域的研究成果而获得诺贝尔奖,这表明在粒子物理学 的“三个对称”领域,极有可能都存在对称破缺现象。 B.“对称性破缺”是粒子物理学非常重要的研究课题,一旦解开了它的奥秘,我们就 能完整地回答为什么宇宙中反物质远远少于物质的问题。 C.大型强子对撞机(IMC)如果能寻找到希格斯玻色子,希格斯就很有可能获得诺贝 尔奖。这表明物理学家们的预言非常需要获得物理实验的证明。 D.如果宇宙中产生的粒子具有严格对称的性质而不存在破缺,我们今天的世界就将不 复存在;因此,我们这个宇宙的存在其实十分偶然和幸运
三、(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0题 王丹,字仲回,京兆下邽人也。哀帝、平帝时,仕州郡。王莽时,连征不至。家累千金, 隐居养志,好施周急。每岁农时,辄载酒肴于田间,候勤者而劳之。其堕懒者,耻不致丹, 皆兼功自厉邑聚相率,以致殷富其轻黷游荡废业为患煮辄晓其父兄使默责之没煮则赚寰 钱财帮助别人办理丧事)给亲自将护。其有遭丧忧者.辄待丹为办,乡邻以为常。行之十余 年,其化大洽,风俗以笃 丹资性方洁,疾恶强豪。时河南太守同郡陈遵,关西之大侠也。其友人丧亲,遵为护丧 事,赙助甚丰。丹乃怀缣匹,陈之于主人前,曰:“如丹此缣,出自机杼。”遵闻而有惭色。 自以知名,欲结交于丹,丹拒而不许。 会前将军邓禹西征关中,军粮乏,丹率宗族上表二干斛。禹表丹领左冯翊,称疾不视 事,兔归。后征为太子少傅。 时大司徒侯霸欲与交友,及丹被征,遺子昱候于道。昱迎拜车下,丹下答之。昱曰:“家 公欲与君结交,何为见拜”丹日:“君房①有是言,丹未之许也。” 丹子有同门生丧亲,家在中山,白丹欲往奔慰。结侣将行,丹怒而挞之,令寄缣以祠 焉。或问其故,丹曰:“交道之难,未易言也。世称管、鲍,次则王、贡,张、陈凶其终, 萧、朱隙其末②,故知全之者鲜矣。”时人服其言。 客初有荐土于丹者,因选举之,而后所举者陷罪,丹坐以免。客惭惧自绝,而丹终无 所言。寻复征为太子太傅,乃呼客谓曰:“子之自绝,何量丹之薄也?”不为设食以罚之,相 待如旧。其后逊位,卒于家。 (《后汉书卷二十七》) 注:①君房:侯霸的字。②次则正、贡,张、陈凶其终,萧、朱隙其末:吉、贡禹均 为后汉昭宣时琅邪人,二人志同道合。张耳、陈余,两人初为刎颈之交,后兵戎相见 萧育、朱博,初萧育举荐朱博,后有隙,不能相终 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其化大洽,风俗以笃 笃:淳厚 B.禹表丹领左冯翊,称疾不视事视事:探视
三、(9 分,每小题 3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8—10 题。 王丹,字仲回,京兆下邽人也。哀帝、平帝时,仕州郡。王莽时,连征不至。家累千金, 隐居养志,好施周急。每岁农时,辄载酒肴于田间,候勤者而劳之。其堕懒者,耻不致丹, 皆兼功自厉。邑聚相率,以致殷富。其轻黠游荡废业为患者辄晓其父兄使黜责之没者则赙(拿 钱财帮助别人办理丧事)给亲自将护。其有遭丧忧者.辄待丹为办,乡邻以为常。行之十余 年,其化大洽,风俗以笃。 丹资性方洁,疾恶强豪。时河南太守同郡陈遵,关西之大侠也。其友人丧亲,遵为护丧 事,赙助甚丰。丹乃怀缣一匹,陈之于主人前,曰:“如丹此缣,出自机杼。”遵闻而有惭色。 自以知名,欲结交于丹,丹拒而不许。 会前将军邓禹西征关中,军粮乏,丹率宗族上表二千斛。禹表丹领左冯翊,称疾不视 事,免归。后征为太子少傅。 时大司徒侯霸欲与交友,及丹被征,遣子昱候于道。昱迎拜车下,丹下答之。昱曰:“家 公欲与君结交,何为见拜?”丹曰:“君房①有是言,丹未之许也。” 丹子有同门生丧亲,家在中山,白丹欲往奔慰。结侣将行,丹怒而挞之,令寄缣以祠 焉。或问其故,丹曰:“交道之难,未易言也。世称管、鲍,次则王、贡,张、陈凶其终, 萧、朱隙其末②,故知全之者鲜矣。”时人服其言。 客初有荐士于丹者,因选举之,而后所举者陷罪,丹坐以免。客惭惧自绝,而丹终无 所言。寻复征为太子太傅,乃呼客谓曰:“子之自绝,何量丹之薄也?”不为设食以罚之,相 待如旧。其后逊位,卒于家。 (《后汉书•卷二十七》) 注:①君房:侯霸的字。②次则正、贡,张、陈凶其终,萧、朱隙其末:吉、贡禹均 为后汉昭宣时琅邪人,二人志同道合。张耳、陈余,两人初为刎颈之交,后兵戎相见。 萧育、朱博,初萧育举荐朱博,后有隙,不能相终。 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 A.其化大洽,风俗以笃. 笃:淳厚 B.禹表丹领左冯翊,称疾不视事.. 视事:探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