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类化驱力的概念: 我们可以把不同的需要看作是不同的驱力来源。倘若有机体对从 事某种行为没有偏见的话,那就只需要把驱力的不同来源乘以现 有的习惯便可以了。 例如,我们可以预测到,一只饥饿的白鼠在习得某种反应后,饥 饿并不一定是它作出这种反应的前提条件。如果我们把禁食改为 禁水,这只白鼠仍然会继续作出这种反应,因为它现在是受一种 新的驱力来源的驱动。这就引出“类化驱力”的概念。 含义:通过某一种驱力形成的习惯,也可以被另一种驱力所驱动。 此外还包括另一层意思,即:各种不相关的驱力来源会有助于驱 力的增强,从而导致行为强度的增加。例如,一只饥饿的白鼠 如果还加上干渴、惊怕或其它驱力来源,会更有可能迅速作出反 应
1.类化驱力的概念: 我们可以把不同的需要看作是不同的驱力来源。倘若有机体对从 事某种行为没有偏见的话,那就只需要把驱力的不同来源乘以现 有的习惯便可以了。 例如,我们可以预测到,一只饥饿的白鼠在习得某种反应后,饥 饿并不一定是它作出这种反应的前提条件。如果我们把禁食改为 禁水,这只白鼠仍然会继续作出这种反应,因为它现在是受一种 新的驱力来源的驱动。这就引出“类化驱力”的概念。 含义:通过某一种驱力形成的习惯,也可以被另一种驱力所驱动。 此外还包括另一层意思,即:各种不相关的驱力来源会有助于驱 力的增强,从而导致行为强度的增加。例如,一只饥饿的白鼠, 如果还加上干渴、惊怕或其它驱力来源,会更有可能迅速作出反 应
2习惯(H) 驱力是非常一般的、不指向特定行为的;而习惯则是非常 具体的。事实上,行为的所有具体性都被归因于习惯。他通 过把刺激(S)和反应(R)写在习惯(H)的左下脚(H2) 来强调这一点。因此,习惯(Ha)表明了特定刺激引发特 定反应的倾向。 习惯只取决于强化的次数,而强化量,或强化延迟不是影响 学习的变量 习惯的形成是驱力还原的结果 减轻痛苦,免于饥饿,是用驱力还原进行强化的例子。 “T字实验
2.习惯(SHR) 驱力是非常一般的、不指向特定行为的;而习惯则是非常 具体的。事实上,行为的所有具体性都被归因于习惯。他通 过把刺激(S)和反应(R)写在习惯(H)的左下脚( SHR ) 来强调这一点。因此,习惯( SHR )表明了特定刺激引发特 定反应的倾向。 习惯只取决于强化的次数,而强化量,或强化延迟不是影响 学习的变量 习惯的形成是驱力还原的结果 减轻痛苦,免于饥饿,是用驱力还原进行强化的例子。 “T”字实验
实验证明(DH实验) 赫尔两个学生的实验
实验证明(DH实验) 赫尔两个学生的实验
对一级学习系统的修正—驱力刺激概念的提出 实验提出的挑战: 实验一: 实验二: =DX。AH R SR
对一级学习系统的修正——驱力刺激概念的提出 S ER =DS×SHR 实验提出的挑战: 实验一: 实验二:
(二)二级学习系统 SR EKXDX SR 克雷斯皮实验 克雷斯皮训练三组白鼠走通道,各组白鼠得到不同的强化量。第1组到目 的箱后只得到1粒食丸;第2组得到16粒食丸;第3组得到256粒食丸。经过 20次尝试之后,各组白鼠的操作水平明显地各不相同(见图)。原先,赫尔 在1942年认为,白鼠行为上的差异,是它们习惯强度上的差异的反映。也 就是说,食物多意味着强化的作用大一些,因而习惯形成得快一些。但后 来赫尔改变了自己的观点,因为克雷斯皮在白鼠尝试了20次之后,改变了 强化量,每一组都给16粒食九。结果如图3-2所示,白鼠的操作水平迅速 发生变化,各组白鼠都很快地调整了自己的奔跑速度。尤其是第1组和第3 组,其操作水平与原来的速度有很大的反差。 克雷斯皮由此得出结论:强化量本身并不影响学习或习惯的形成, 强化量是通过某种动机变量来影响操作水平的
(二)二级学习系统 S ER =K×D×SHR 克雷斯皮实验 克雷斯皮训练三组白鼠走通道,各组白鼠得到不同的强化量。第1组到目 的箱后只得到1粒食丸;第2组得到16粒食丸;第3组得到256粒食丸。经过 20次尝试之后,各组白鼠的操作水平明显地各不相同(见图)。原先,赫尔 在1942年认为,白鼠行为上的差异,是它们习惯强度上的差异的反映。也 就是说,食物多意味着强化的作用大一些,因而习惯形成得快一些。但后 来赫尔改变了自己的观点,因为克雷斯皮在白鼠尝试了20次之后,改变了 强化量,每一组都给16粒食九。结果如图3-2所示,白鼠的操作水平迅速 发生变化,各组白鼠都很快地调整了自己的奔跑速度。尤其是第1组和第3 组,其操作水平与原来的速度有很大的反差。 克雷斯皮由此得出结论:强化量本身并不影响学习或习惯的形成, 强化量是通过某种动机变量来影响操作水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