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学科基础课平台必修课 《高等数学C》课程教学大纲 Higher Mathematics C 课程编号:130704007 学时:80 学分:5 适用对象:生物、医药类 先修课程: 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 该课程可以支撑能力要求第(1)、(4)条以及素质要求第(3)条的达成。本课程是我校 生物、医药类等专业的一门必修的,重要的公共基础课,是为培养我校生物医学类学生的基本 数学素养以及学习后续课程服务的。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逐步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逻辑推理能力、空间想象能力、以及 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学生学习后续课程和进一步获得近代科学技 术知识莫定必要的数学基础。 二、教学目的与要求 教学目的: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使学生获得一元函数微积分学、多元函数微积分学、常 微分方程与差分方程等方面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运算技能,为后续课程的学习以及查 阅一些应用高等数学的医学参考文献莫定必要的数学基础。在课程的教学过程中,要通过各个 教学环节逐步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逻辑推理能力、空间想象能力、数学运算能力、数学 建模与实践能力以及自学能力。 基本要求: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使学生获得:1.函数与极限,理解和掌握函数的相关性质、 熟练掌握复合函数的复合过程、两个重要极限求极限的方法、闭区间上连续函数的性质、会运 用介值定理与零点定理推证一些简单命题:2.一元函数微积分学。熟练掌握导数的概念及其几 何意义、中值定理、原函数与不定积分概念及其关系、定积分的概念与几何意义、定积分的应 用以及微分方程和差分方程的概念,运算及初步应用:基本初等函数的导数基本公式、四则运 算法则以及复合函数的求导方法:3.常微分方程。了解微分方程的基本概念,掌握可分离变量 的方程、一阶线性方程的解法。理解可降阶高阶微分方程,掌握二阶常系数齐次线性方程的解 法。了解二阶常系数非齐次线性方程的特解的求法:4.向量代数和空间解析几何:5.多元函数 微积分学等方面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运算技能
1 1.学科基础课平台必修课 《高等数学 C》课程教学大纲 Higher Mathematics C 课程编号: 130704007 学时:80 学分:5 适用对象:生物、医药类 先修课程: 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 该课程可以支撑能力要求第(1)、(4)条以及素质要求第(3)条的达成。本课程是我校 生物、医药类等专业的一门必修的,重要的公共基础课,是为培养我校生物医学类学生的基本 数学素养以及学习后续课程服务的。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逐步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逻辑推理能力、空间想象能力、以及 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学生学习后续课程和进一步获得近代科学技 术知识奠定必要的数学基础。 二、教学目的与要求 教学目的: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使学生获得一元函数微积分学、多元函数微积分学、常 微分方程与差分方程等方面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运算技能,为后续课程的学习以及查 阅一些应用高等数学的医学参考文献奠定必要的数学基础。在课程的教学过程中,要通过各个 教学环节逐步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逻辑推理能力、空间想象能力、数学运算能力、数学 建模与实践能力以及自学能力。 基本要求: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使学生获得:1.函数与极限,理解和掌握函数的相关性质、 熟练掌握复合函数的复合过程、两个重要极限求极限的方法、闭区间上连续函数的性质、会运 用介值定理与零点定理推证一些简单命题;2.一元函数微积分学。熟练掌握导数的概念及其几 何意义、中值定理、原函数与不定积分概念及其关系、定积分的概念与几何意义、定积分的应 用以及微分方程和差分方程的概念,运算及初步应用;基本初等函数的导数基本公式、四则运 算法则以及复合函数的求导方法;3.常微分方程。了解微分方程的基本概念,掌握可分离变量 的方程、一阶线性方程的解法。理解可降阶高阶微分方程,掌握二阶常系数齐次线性方程的解 法。了解二阶常系数非齐次线性方程的特解的求法;4.向量代数和空间解析几何; 5.多元函数 微积分学等方面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运算技能
三、教学内容 第一章函数、极限与连续 1.基本内容: 函数的概念:函数的基本性质:如有界性、单调性、周期性和奇偶性:反函数、复合函数 和隐函数的概念:基本初等函数的性质及其图形特征,初等函数的概念,简单应用问题的函数 关系的建立:数列极限与函数极限的定义和性质,函数的左、右极限,无穷小与无穷大:无穷 小的比较:极限的四则运算:极限存在的两个准则和两个重要极限:连续函数的概念,函数间 断点的分类:初等函数的连续性,闭区间上连续函数的性质(最大值最小值定理和介值定理)· 2.教学基本要求: 理解函数的概念:了解函数的有界性、单调性、周期性与奇偶性:能将简单实际问题中的 函数关系表达出来:理解复合函数、反函数、隐函数和分段函数的概念:掌握基本初等函数的 性质及其图形,理解初等函数的概念及应用:会建立简单应用问题的函数关系,熟悉几种常用 经济函数:了解数列极限和函数极限(包括左、右极限)的概念:了解无穷小的概念和基本性 质,掌握无穷小的阶的比较方法。了解无穷大的概念及其与无穷小的关系:了解极限的性质与 极限存在的两个准则,熟练掌握极限的四则运算法则,熟练掌握两个重要极限的应用:理解函 数连续性的概念(包括左、右连续)与函数间断的概念,掌握间断点的分类;了解连续函数的 性质和初等函数的连续性,了解闭区间上连续函数的性质(有界性定理、最大值与最小值定理 和介值定理)及其简单应用。 3.教学重点: 函数的概念:连续函数的性质:两个重要极限求极限:列出简单实际问题中的函数关系。 4.教学难点: 函数极限的-N,E-6定义:两个重要极限求极限 5.教学建议:采用讲授法、提问法、课堂讨论法开展本章课程的学习。 第二章导数与微分 1.基本内容: 导数的概念,导数的几何意义和经济意义,函数的可导性与连续性之间的关系:平面曲线 的切线和法线:基本初等函数的导数,导数的四则运算,反函数的导数,复合函数的求导法则: 导数的应用:高阶导数的概念,某些简单函数的阶导数:隐函数及参数方程所确定的函数的 导数:微分的概念,微分的四则运算,函数的线性化,利用微分进行近似计算,误差计算:一 阶微分形式的不变性微分在近似计算中的应用
2 三、教学内容 第一章 函数、极限与连续 1.基本内容: 函数的概念;函数的基本性质:如有界性、单调性、周期性和奇偶性;反函数、复合函数 和隐函数的概念;基本初等函数的性质及其图形特征,初等函数的概念,简单应用问题的函数 关系的建立;数列极限与函数极限的定义和性质,函数的左、右极限,无穷小与无穷大;无穷 小的比较;极限的四则运算;极限存在的两个准则和两个重要极限; 连续函数的概念,函数间 断点的分类;初等函数的连续性,闭区间上连续函数的性质(最大值最小值定理和介值定理)。 2.教学基本要求: 理解函数的概念;了解函数的有界性、单调性、周期性与奇偶性;能将简单实际问题中的 函数关系表达出来;理解复合函数、反函数、隐函数和分段函数的概念;掌握基本初等函数的 性质及其图形,理解初等函数的概念及应用;会建立简单应用问题的函数关系,熟悉几种常用 经济函数;了解数列极限和函数极限(包括左、右极限)的概念;了解无穷小的概念和基本性 质,掌握无穷小的阶的比较方法。了解无穷大的概念及其与无穷小的关系;了解极限的性质与 极限存在的两个准则,熟练掌握极限的四则运算法则,熟练掌握两个重要极限的应用;理解函 数连续性的概念(包括左、右连续)与函数间断的概念,掌握间断点的分类;了解连续函数的 性质和初等函数的连续性,了解闭区间上连续函数的性质(有界性定理、最大值与最小值定理 和介值定理)及其简单应用。 3.教学重点: 函数的概念;连续函数的性质;两个重要极限求极限;列出简单实际问题中的函数关系。 4.教学难点: 函数极限的ε-N,ε-δ定义;两个重要极限求极限。 5.教学建议:采用讲授法、提问法、课堂讨论法开展本章课程的学习。 第二章 导数与微分 1.基本内容: 导数的概念,导数的几何意义和经济意义,函数的可导性与连续性之间的关系;平面曲线 的切线和法线;基本初等函数的导数,导数的四则运算,反函数的导数,复合函数的求导法则; 导数的应用;高阶导数的概念,某些简单函数的 n 阶导数;隐函数及参数方程所确定的函数的 导数;微分的概念,微分的四则运算,函数的线性化,利用微分进行近似计算,误差计算;一 阶微分形式的不变性微分在近似计算中的应用
2.教学基本要求: 理解导数的概念,了解导数的几何意义与经济意义,理解函数的可导性与连续性之间的关 系:熟练掌握基本初等函数的导数公式:熟练掌握导数的四则运算法则:熟练掌握反函数求导 法则:熟练掌握复合函数求导法则:掌握隐函数求导法则与对数求导法则:掌握作为变化率的 导数在几何、物理尤其是在经济学中的应用:了解高阶导数的概念,会求二阶、三阶导数及一 些简单的阶导数:了解微分的概念,可导与可微,导数与微分的关系,熟练掌握求微分的方 法。 3.教学重点: 理解导数和微分概念,函数的可导性与连续性的关系:复合函数求导法则:隐函数求导: 求微分的方法 4.教学难点: 高阶导数概念,导数的几何意义:高阶导数,高阶微分的求解。 5.教学建议:采用讲授法、提问法、课堂讨论法开展本章课程的学习。 第三章导数的应用 1.基本内容: 熟练掌握罗尔定理,拉格朗日中值定理,柯西中值定理:洛必达法则:函数的单调性及其 判别法,曲线的凹凸性及其判别法,函数图形的拐点及其求法,函数的极值及其求法:函数最 大值和最小值的求法及其在抛射体运动、医药学和经济中的应用:渐近线,函数图形的描绘, 2.教学基本要求: 理解并会用罗尔定理,拉格朗日中值定理和泰勒中值定理:了解并会用柯西中值定理:理 解函数的极值概念,掌握用导数判断函数的单调性和求函数极值的方法,掌握函数最大值和最 小值的求法及其在抛射体运动和经济中的应用:会用导数判断函数图形的凹凸性,会求函数图 形的拐点,会求水平、铅直和斜渐近线,会描绘函数的图形:掌握用洛必达法则求未定式极限 的方法。 3.教学重点: 掌握函数的极值的计算方法,判断函数的增减性与函数图形的凹凸性,求函数图形的拐点 的方法。熟悉函数图形的描绘。 4.教学难点: 柯西定理、泰勒定理:曲率和曲率半径的计算:函数作图。 5,教学建议:采用讲授法、提问法、课堂讨论法开展本章课程的学习
3 2.教学基本要求: 理解导数的概念,了解导数的几何意义与经济意义,理解函数的可导性与连续性之间的关 系;熟练掌握基本初等函数的导数公式;熟练掌握导数的四则运算法则;熟练掌握反函数求导 法则;熟练掌握复合函数求导法则;掌握隐函数求导法则与对数求导法则;掌握作为变化率的 导数在几何、物理尤其是在经济学中的应用;了解高阶导数的概念,会求二阶、三阶导数及一 些简单的 n 阶导数;了解微分的概念,可导与可微,导数与微分的关系,熟练掌握求微分的方 法。 3.教学重点: 理解导数和微分概念,函数的可导性与连续性的关系;复合函数求导法则;隐函数求导; 求微分的方法。 4.教学难点: 高阶导数概念,导数的几何意义;高阶导数,高阶微分的求解。 5.教学建议:采用讲授法、提问法、课堂讨论法开展本章课程的学习。 第三章 导数的应用 1.基本内容: 熟练掌握罗尔定理,拉格朗日中值定理,柯西中值定理;洛必达法则;函数的单调性及其 判别法,曲线的凹凸性及其判别法,函数图形的拐点及其求法,函数的极值及其求法;函数最 大值和最小值的求法及其在抛射体运动、医药学和经济中的应用;渐近线,函数图形的描绘。 2.教学基本要求: 理解并会用罗尔定理,拉格朗日中值定理和泰勒中值定理;了解并会用柯西中值定理;理 解函数的极值概念,掌握用导数判断函数的单调性和求函数极值的方法,掌握函数最大值和最 小值的求法及其在抛射体运动和经济中的应用;会用导数判断函数图形的凹凸性,会求函数图 形的拐点,会求水平、铅直和斜渐近线,会描绘函数的图形;掌握用洛必达法则求未定式极限 的方法。 3.教学重点: 掌握函数的极值的计算方法,判断函数的增减性与函数图形的凹凸性,求函数图形的拐点 的方法。熟悉函数图形的描绘。 4.教学难点: 柯西定理、泰勒定理;曲率和曲率半径的计算;函数作图。 5.教学建议:采用讲授法、提问法、课堂讨论法开展本章课程的学习
第四章不定积分 1.基本内容: 原函数和不定积分的概念,不定积分的基本性质,基本积分公式:不定积分的换元积分法 与分部积分法:有理函数和简单无理函数的不定积分,以及可化为有理函数的积分 2.教学基本要求: 理解原函数的概念、理解不定积分的概念:熟练掌握不定积分的基本性质与基本积分公式: 熟练掌握计算不定积分的凑微分法、换元积分法和分部积分法:会求有理函数的不定积分。 3.教学重点: 不定积分的概念,性质,基木积分公式,换元积分法,分部积分法。 4.教学难点: 不定积分的计算, 5.教学建议:采用讲授法、提问法、课堂讨论法开展本章课程的学习。 第五章定积分 1.基本内容: 定积分的概念与定积分的近似计算:定积分的性质,定积分中值定理:积分上限的函数及 其导数,牛顿一莱布尼茨公式:定积分的换元积分法与分部积分法:无穷限的广义积分,无界 函数的广义积分:定积分的几何应用:微元法,平面图形的面积,旋转体的体积,平行截面面 积已知的离体的体积:积分在经济分析中的应用。 2.教学基本要求 理解定积分的概念和性质:熟练掌握定积分的换元积分法和分部积分法:理解变上限的定 积分作为其上限的函数及其求导定理,熟悉牛顿一菜布尼茨公式:会利用定积分计算平面图形 的面积和旋转体的体积,会利用定积分求解一些简单的经济应用问题:了解广义积分收敛与发 散的概念,掌握计算广义积分的基本方法。 3.教学重点: 定积分的概念,性质,基本积分公式,换元积分法,分部积分法:广义积分,定积分在几 何学中的应用。 4.教学难点: 定积分的换元法与分部积公法及应用:反常积分。利用微元法求解面积、体积。 5,教学建议:采用讲授法、提问法、课堂讨论法开展本章课程的学习。 第六章常微分方程与差分方程
4 第四章 不定积分 1.基本内容: 原函数和不定积分的概念,不定积分的基本性质,基本积分公式;不定积分的换元积分法 与分部积分法;有理函数和简单无理函数的不定积分,以及可化为有理函数的积分。 2.教学基本要求: 理解原函数的概念、理解不定积分的概念;熟练掌握不定积分的基本性质与基本积分公式; 熟练掌握计算不定积分的凑微分法、换元积分法和分部积分法;会求有理函数的不定积分。 3.教学重点: 不定积分的概念,性质,基本积分公式,换元积分法,分部积分法。 4.教学难点: 不定积分的计算。 5.教学建议:采用讲授法、提问法、课堂讨论法开展本章课程的学习。 第五章 定积分 1.基本内容: 定积分的概念与定积分的近似计算;定积分的性质,定积分中值定理;积分上限的函数及 其导数,牛顿-莱布尼茨公式;定积分的换元积分法与分部积分法;无穷限的广义积分,无界 函数的广义积分;定积分的几何应用:微元法,平面图形的面积,旋转体的体积,平行截面面 积已知的离体的体积;积分在经济分析中的应用。 2.教学基本要求: 理解定积分的概念和性质;熟练掌握定积分的换元积分法和分部积分法;理解变上限的定 积分作为其上限的函数及其求导定理,熟悉牛顿—莱布尼茨公式;会利用定积分计算平面图形 的面积和旋转体的体积,会利用定积分求解一些简单的经济应用问题;了解广义积分收敛与发 散的概念,掌握计算广义积分的基本方法。 3.教学重点: 定积分的概念,性质,基本积分公式,换元积分法,分部积分法;广义积分,定积分在几 何学中的应用。 4.教学难点: 定积分的换元法与分部积公法及应用;反常积分。利用微元法求解面积、体积。 5.教学建议:采用讲授法、提问法、课堂讨论法开展本章课程的学习。 第六章 常微分方程与差分方程
1.基本内容: 了解微分方程的基本概念。掌握可分离变量的方程、一阶线性方程的解法。理解可降阶高阶微 分方程,掌握二阶常系数齐次线性方程的解法。了解二阶常系数非齐次线性方程的特解的求法, 掌握微分方程与差分方程在经济学中的应用 四、教学环节与学时分配 章节 主要内容 各教学环节学时分配 备注 讲实讨习课其小 授验论题外它计 函数、极限与连续 28 导数与微分 12 导数的应用 8 四 不定积分 6 五 定积分 10 六 常微分方程与差分方程 合计 80 五、教学中应注意的问愿: 无 六、实验/实践内容: 七、考核方式: 采用闭卷考试形式。内容包括基本概念,基础理论,分析计算,题型分为填空、选择、计 算或解答题,证明等方式,题目的难易程度要视学生的实际情况而定。中 总评成绩:平时学习过程的考核占30%,理论闭卷考试成绩占70%,其中平时学习过程包 括平时作业(占总成绩的20%),考勤(占总成绩的5%),课堂表现及课后互动(占总成绩的5%), 八、教材及主要参考书: 1、选用教材: 《医用高等数学》廖新元主编,普通高等学校“十二五”精品规划教材,复旦大学出版社, 2011年3月 2、主要参考书: 【1)《高等数学》(医药类)吴赣昌主编,大学数学立体化教材,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 年3月。 [2☑《经济应用数学基础:微积分》,赵树堰,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年7月。 3)《高等数学》(上下册第六版)同济大学主编,高等教有出版社,2007年
5 1.基本内容: 了解微分方程的基本概念。掌握可分离变量的方程、一阶线性方程的解法。理解可降阶高阶微 分方程,掌握二阶常系数齐次线性方程的解法。了解二阶常系数非齐次线性方程的特解的求法, 掌握微分方程与差分方程在经济学中的应用。 四、教学环节与学时分配 章 节 主要内容 各教学环节学时分配 备注 讲 授 实 验 讨 论 习 题 课 外 其 它 小 计 一 函数、极限与连续 28 二 导数与微分 12 三 导数的应用 8 四 不定积分 6 五 定积分 10 六 常微分方程与差分方程 16 合 计 80 五、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无 六、实验/实践内容: 无 七、考核方式: 采用闭卷考试形式。内容包括基本概念,基础理论,分析计算,题型分为填空、选择、计 算或解答题,证明等方式,题目的难易程度要视学生的实际情况而定。 总评成绩:平时学习过程的考核占 30%,理论闭卷考试成绩占 70%,其中平时学习过程包 括平时作业(占总成绩的 20%),考勤(占总成绩的 5%),课堂表现及课后互动(占总成绩的 5%)。 八、教材及主要参考书: 1、选用教材: 《医用高等数学》廖新元主编,普通高等学校“十二五”精品规划教材,复旦大学出版社, 2011 年 3 月。 2、主要参考书: [1]《高等数学》(医药类)吴赣昌主编,大学数学立体化教材,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 年 3 月。 [2] 《经济应用数学基础:微积分》,赵树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 年 7 月。 [3] 《高等数学》(上下册第六版) 同济大学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