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价依据:上机操作、提问与讨论、实践作业。 毕业要求3: 教学目标4:训练学生对Apple Final Cut X.Adobe 32具备操作各类高清摄像机、 Premiere Pro CC等剪辑软件的操作技能,促使其能够独 编辑系统、灯光照明和音频制作 立开展基础性的后期声画剪辑。 设备、电视切换设备的技能。 达成途径:通过教师演示、案例分析、学生操作、项目 考核的方式,促成学生加强练习,掌握专业软件的基本 应用。 评价依据:上机操作、提问与讨论、实践作业。 四、课程内容 教学内容 作业要求 第一章剪辑的任务与内涵 自学内容:视听语言的基本任务、艺术特征 1.12 剪辑:角色与内容 和使用原则,镜头内部诸构成元素及其作 1.13 剪辑的流程和任务 用。 知识点: 课堂作业: 1.剪辑技术的诞生与发展,从卢米埃尔到格里 1.分析与讨论:剪辑如何推动影视艺术向前 菲斯、爱森斯坦,到当代剪辑语言的确立。 发展?其演进的方式是什么? 2.剪辑与前期制作的关系,以镜头语汇和蒙太 2.分析与讨论:剪辑师的作用和地位如何? 奇思维贯穿影视创作的全流程。 应该如何在学习中将剪辑思维贯穿于制作 3.剪辑制作的内容和流程:剪辑筹备阶段、声 的全流程中? 画剪辑阶段、调色与输出阶段的工作内容和任 课外作业: 务。 1.观看剪辑艺术纪录片《Cutting The Edge》,撰写心得。 2.安装并调试非线性编辑软件。 第二章非线性编辑基础 自学内容:Adobe Premiere Pro CC和Apple 2.1认识非线性编辑软件 Final Cut X软件操作教程阅读与准备,视 2.2非线性编辑软件的基础操作 频教程准备。 知识点: 课堂作业: L.认识软件:Adobe Premiere Pro CC和Apple 1.非线性编辑软件的工程设置及界面设置 FinalCutX软件一基本功能、操作流程和界 2.音视频素材的导入、编辑与输出 面认识。 3.图文与特技、特效、基础调色练习 2.软件设置:非线性编辑软件的参数设置- 4.时间线输出 音视频基本参数模式,项目与工程设置,界面 课外作业: 设置。 1.剪辑案例作业一:基础声画剪辑 3基础剪辑:素材的导入与管理,监视器使用, 2.剪辑案例作业二:图文及特效运用 时间线编辑,声画锁定编辑与分离编辑,声轨 3.课程材料阅读《The Basic Cinematic 操作。 Techniques》 4.图文与效果:图片及字幕的制作,过渡特技 的使用,音视频特效制作,关键帧运用,基础 调色。 5.项目输出:音视频格式及其设置,转换器的 使用,光盘刻录。 第三章剪辑的流畅与匹配 自学内容:阅读材料《The Basic Cinematic 31
31 评价依据:上机操作、提问与讨论、实践作业。 毕业要求 3: 3.2 具备操作各类高清摄像机、 编辑系统、灯光照明和音频制作 设备、电视切换设备的技能。 教学目标 4:训练学生对 Apple Final Cut X, Adobe Premiere Pro CC 等剪辑软件的操作技能,促使其能够独 立开展基础性的后期声画剪辑。 达成途径:通过教师演示、案例分析、学生操作、项目 考核的方式,促成学生加强练习,掌握专业软件的基本 应用。 评价依据:上机操作、提问与讨论、实践作业。 四、课程内容 教学内容 作业要求 第一章 剪辑的任务与内涵 1.12 剪辑:角色与内容 1.13 剪辑的流程和任务 知识点: 1.剪辑技术的诞生与发展,从卢米埃尔到格里 菲斯、爱森斯坦,到当代剪辑语言的确立。 2.剪辑与前期制作的关系,以镜头语汇和蒙太 奇思维贯穿影视创作的全流程。 3.剪辑制作的内容和流程:剪辑筹备阶段、声 画剪辑阶段、调色与输出阶段的工作内容和任 务。 自学内容:视听语言的基本任务、艺术特征 和使用原则,镜头内部诸构成元素及其作 用。 课堂作业: 1.分析与讨论:剪辑如何推动影视艺术向前 发展?其演进的方式是什么? 2.分析与讨论:剪辑师的作用和地位如何? 应该如何在学习中将剪辑思维贯穿于制作 的全流程中? 课外作业: 1.观 看 剪 辑 艺 术 纪 录 片 《 Cutting The Edge》,撰写心得。 2.安装并调试非线性编辑软件。 第二章 非线性编辑基础 2.1 认识非线性编辑软件 2.2 非线性编辑软件的基础操作 知识点: 1.认识软件:Adobe Premiere Pro CC 和 Apple Final Cut X 软件——基本功能、操作流程和界 面认识。 2.软件设置:非线性编辑软件的参数设置—— 音视频基本参数模式,项目与工程设置,界面 设置。 3.基础剪辑:素材的导入与管理,监视器使用, 时间线编辑,声画锁定编辑与分离编辑,声轨 操作。 4.图文与效果:图片及字幕的制作,过渡特技 的使用,音视频特效制作,关键帧运用,基础 调色。 5.项目输出:音视频格式及其设置,转换器的 使用,光盘刻录。 自学内容:Adobe Premiere Pro CC 和 Apple Final Cut X 软件操作教程阅读与准备,视 频教程准备。 课堂作业: 1.非线性编辑软件的工程设置及界面设置 2.音视频素材的导入、编辑与输出 3.图文与特技、特效、基础调色练习 4.时间线输出 课外作业: 1.剪辑案例作业一:基础声画剪辑 2.剪辑案例作业二:图文及特效运用 3.课程材料阅读《The Basic Cinematic Techniques》 第三章 剪辑的流畅与匹配 自学内容:阅读材料《The Basic Cinematic
3.1剪辑流畅性的维持 Techniques》,影视片段分析拉片。 3.2剪辑中的镜头匹配 课堂作业: 知识点: 1.分析与讨论:电影《无间道》片段中的剪 1.镜头景别、摄影机角度与动作元素的关系: 辑流畅与匹配 差异性=剪辑的可能性。 2.分析与讨论:学生作品《狡猾的小偷》《革 2.“Cut On Action”:完整动作的分解与重组, 命钟声》片段中的剪辑流畅与匹配 动作流畅性的实现,拍摄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3.分析与讨论:电影《千与千寻》片段中的 剪辑流畅与匹配 建置镜头(Establishing Shot)的合理运用, 课外作业: 建置镜头与后续镜头空间感的维持。 1.小组作业:场景翻拍与剪辑 4.镜头的“流向”:前进式蒙太奇句子与后退 2.教学视频观看:ENG录音与声音的制作 式蒙太奇句子。 5.剪辑方向的维持:轴线关系的建立与“打 破”,运动方向的建立和改变。 6.如何防止动作与位置“穿帮”:前期设计与 后期修补。 第四章剪辑中的音乐音响 自学内容:观看指定教学视频:ENG录音与 4.1氛围的建构 声音的制作,复习视听语言中“听觉元素” 4.2节奏的处理 部分理论。 知识点: 课堂作业: 1.影视声音与氛围的营造:音乐的节奏性与画 l.分析与讨论:学生作品《One Night Stay》 面的互动、音乐、音响的选取原则,构建“声 《革命钟声》片段中的音乐与音响运用 场”的诸元素。 2.分析与讨论:电影《黑鹰坠落》《本杰明 2.影视音乐的运用:有源和无源的音乐,乐段 巴顿奇事》片段中的音乐与音响运用 课外作业: 的完整性,音乐的进、出技巧,音乐的中断, 小组作业:音乐节奏剪辑 音乐的气氛。 3音乐与音响的意象化运用:概念的植入、象 征的实现、“预言”涵义的承载。 附注:实验教学安排见《电视画面(1)》实验教学大纲 五、建议学时分配表 学时分配 序号 课程内容 对应教学目标 讲授 实 验 习题课 小计 剪辑的任务与内涵 0 0 目标1、目标2 2 非线性编辑基础 16 0 20 目标3、目标4 3 剪辑的流畅与匹配 4 8 0 12 目标1、目标2 4 剪辑中的音乐音响 4 8 0 12 目标1、目标2 合计 16 32 0 48 32
32 3.1 剪辑流畅性的维持 3.2 剪辑中的镜头匹配 知识点: 1.镜头景别、摄影机角度与动作元素的关系: 差异性=剪辑的可能性。 2.“Cut On Action”:完整动作的分解与重组, 动作流畅性的实现,拍摄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建置镜头(Establishing Shot)的合理运用, 建置镜头与后续镜头空间感的维持。 4. 镜头的“流向”:前进式蒙太奇句子与后退 式蒙太奇句子。 5. 剪辑方向的维持:轴线关系的建立与“打 破”,运动方向的建立和改变。 6. 如何防止动作与位置“穿帮”:前期设计与 后期修补。 Techniques》,影视片段分析拉片。 课堂作业: 1.分析与讨论:电影《无间道》片段中的剪 辑流畅与匹配 2.分析与讨论:学生作品《狡猾的小偷》《革 命钟声》片段中的剪辑流畅与匹配 3.分析与讨论:电影《千与千寻》片段中的 剪辑流畅与匹配 课外作业: 1.小组作业:场景翻拍与剪辑 2.教学视频观看:ENG 录音与声音的制作 第四章 剪辑中的音乐音响 4.1 氛围的建构 4.2 节奏的处理 知识点: 1.影视声音与氛围的营造:音乐的节奏性与画 面的互动、音乐、音响的选取原则,构建“声 场”的诸元素。 2.影视音乐的运用:有源和无源的音乐,乐段 的完整性,音乐的进、出技巧,音乐的中断, 音乐的气氛。 3.音乐与音响的意象化运用:概念的植入、象 征的实现、“预言”涵义的承载。 自学内容:观看指定教学视频:ENG 录音与 声音的制作,复习视听语言中“听觉元素” 部分理论。 课堂作业: 1.分析与讨论:学生作品《One Night Stay》 《革命钟声》片段中的音乐与音响运用 2.分析与讨论:电影《黑鹰坠落》《本杰明. 巴顿奇事》片段中的音乐与音响运用 课外作业: 小组作业:音乐节奏剪辑 附注:实验教学安排见《电视画面(1)》实验教学大纲 五、建议学时分配表 序号 课程内容 学 时 分 配 对应教学目标 讲 授 实 验 习题课 小 计 1 剪辑的任务与内涵 4 0 0 4 目标 1、目标 2 2 非线性编辑基础 4 16 0 20 目标 3、目标 4 3 剪辑的流畅与匹配 4 8 0 12 目标 1、目标 2 4 剪辑中的音乐音响 4 8 0 12 目标 1、目标 2 合 计 16 32 0 48
六、教学方法 本课程采用“讲授一实践—讲评”三位一体的教学方法,具体内容包括: 1.课堂讲授:针对剪辑理论搭建基本的逻辑体系和理论框架 2.实践环节:通过课内讨论、课外作业、实验项目,促进学生实际剪辑能力提升 3.课内讲评:通过对作业的分析讲评,指出值得改进之处 七、课程考核内容及方式 1.考核方式考试 2考核形式平时考核、期末考核、实验考核三种方式综合评定 3成绩评定采用百分制计分,按以下三项考核指标进行成绩综合评定,其构成比例如下: 平时考核成绩:占课程总成绩的40%:(其中考勤占20%,作业占80%) 期末考核成绩:占课程总成绩的30%; 课内实验成绩:占课程总成绩的40%。 八、推荐教材和散学参考书 教材:《看不见的剪辑》,鲍比.奥斯庭编著,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13年6月第1版。 参考书:《眨眼之间》,沃尔特.默奇编著,北京联合出版公司,2012年8月第1版. 参考书:《电影语言的语法》,丹尼艾尔.阿里洪编著,北京联合出版公司,2013年3月第1 版。 参考书:《电视画面编辑》,何苏六,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8年8月第1版。 参考书:《剪辑圣经:剪辑你的电影和视频(第二版)》,钱德勒编著,电子工业出版社,2013 年7月第1版。 撰写人:王珏殷邓瑶 审核人: 学院分管领导签字(盖章): 年月日 33
33 六、教学方法 本课程采用“讲授——实践——讲评”三位一体的教学方法,具体内容包括: 1.课堂讲授:针对剪辑理论搭建基本的逻辑体系和理论框架 2.实践环节:通过课内讨论、课外作业、实验项目,促进学生实际剪辑能力提升 3.课内讲评:通过对作业的分析讲评,指出值得改进之处 七、课程考核内容及方式 1.考核方式 考试 2.考核形式 平时考核、期末考核、实验考核三种方式综合评定 3.成绩评定 采用百分制计分,按以下三项考核指标进行成绩综合评定,其构成比例如下: 平时考核成绩:占课程总成绩的 40%;(其中考勤占 20%,作业占 80%) 期末考核成绩:占课程总成绩的 30%; 课内实验成绩:占课程总成绩的 40%。 八、推荐教材和教学参考书 教 材:《看不见的剪辑》,鲍比.奥斯庭 编著,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13 年 6 月第 1 版。 参考书:《眨眼之间》,沃尔特.默奇 编著,北京联合出版公司,2012 年 8 月第 1 版. 参考书:《电影语言的语法》,丹尼艾尔.阿里洪 编著,北京联合出版公司,2013 年 3 月第 1 版。 参考书:《电视画面编辑》,何苏六,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8 年 8 月第 1 版。 参考书:《剪辑圣经:剪辑你的电影和视频(第二版)》,钱德勒 编著,电子工业出版社,2013 年 7 月第 1 版。 撰写人:王珏殷 邓瑶 审核人: 学院分管领导签字(盖章): 年 月 日
6.《影视文学导论》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概况 课程代码:10420060 课程名称:影视文学导论 课程学分:2.5 课程学时:40(理论学时:40) 课程性质:学科必修 开课部门:影视与动画学院 建议修读学期:3 建议先修课程:中外电影史、视听语言 适用专业(方向):广播电视编导 二、课程地位、作用与任务 本课程是学科必修课程,是影视专业提升文学艺术素养教育的重要课程之一,是在跨学 科视域下,对文学、电影、电影文学在艺术形式、创作特点及其之间关系、历史发展脉络、 文本创作、文本鉴赏与批评等进行学理性思考,从而在多元艺术形式的关照下,理解与掌握 影视文学自身的艺术性质、艺术特色、以及在影视艺术创作中的地位、作用及其意义。通过 课程学习,使学生能够明确其历史发展线索,掌握影视文学这一新兴体裁的艺术特色、创作、 改编的原则与鉴赏批评技能,为后续影视创作电影良好的文学艺术基础。 三、课程目标 (一)教学目标 本课程具体要求达到的特定教学目标包括: 1.教学目标1.掌握影视本学基本的艺术形式与艺术特征,提升影视文学鉴赏与批评能力(指 标点1) 2教学目标2.建构影视文学发展的历史脉络,掌握其发展的基本规律情况,通过文学阅读, 具备影视文学鉴赏与批评能力(指标点2) 3.教学目标3.掌握影视文学创作的基本理论知识与写作原则,并融入到创作之中(指标点 1) (二)本课程支撑的毕业要求 1.本课程支撑的毕业要求: 毕业要求1:掌握广播电视艺术学、电影学、文学、美学等学科的基本理论和知识,并 34
34 6.《影视文学导论》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概况 课程代码:10420060 课程名称:影视文学导论 课程学分:2.5 课程学时:40(理论学时:40) 课程性质:学科必修 开课部门:影视与动画学院 建议修读学期:3 建议先修课程:中外电影史、视听语言 适用专业(方向):广播电视编导 二、课程地位、作用与任务 本课程是学科必修课程,是影视专业提升文学艺术素养教育的重要课程之一,是在跨学 科视域下,对文学、电影、电影文学在艺术形式、创作特点及其之间关系、历史发展脉络、 文本创作、文本鉴赏与批评等进行学理性思考,从而在多元艺术形式的关照下,理解与掌握 影视文学自身的艺术性质、艺术特色、以及在影视艺术创作中的地位、作用及其意义。通过 课程学习,使学生能够明确其历史发展线索,掌握影视文学这一新兴体裁的艺术特色、创作、 改编的原则与鉴赏批评技能,为后续影视创作电影良好的文学艺术基础。 三、课程目标 (一)教学目标 本课程具体要求达到的特定教学目标包括: 1.教学目标1. 掌握影视本学基本的艺术形式与艺术特征,提升影视文学鉴赏与批评能力(指 标点 1) 2.教学目标 2. 建构影视文学发展的历史脉络,掌握其发展的基本规律情况,通过文学阅读, 具备影视文学鉴赏与批评能力(指标点 2) 3.教学目标 3. 掌握影视文学创作的基本理论知识与写作原则,并融入到创作之中(指标点 1) (二)本课程支撑的毕业要求 1. 本课程支撑的毕业要求: 毕业要求 1:掌握广播电视艺术学、电影学、文学、美学等学科的基本理论和知识,并
能运用于影视艺术创作与制作中。 毕业要求2:具有较宽广的人文知识、良好的文化艺术素养与影视鉴赏与批评能力。 2.本课程支撑的指标点: (1)指标点1.1:掌握广播电视艺术学、电影学、文学、美学等学科的基本理论和知识, 能够将其应用于广播影视艺术问题的理论思考与解决之中。 (2)指标点1.2:能够将广播电视艺术学、电影学、文学、美学等学科的基本理论和知识 指导具体的广播影视节目创作实践。 (3)指标点2.1:具有综合的人文知识和艺术素养,形成较为敏感的艺术辨识力。 (4)指标点22:能够运用综合的人文知识和艺术素养,对具体的广播影视作品进行鉴赏 与批评。 (三)课程教学目标与毕业要求对应表(示例如下:) 《食品标准与法规》课程教学目标与半业要求的对应表 课程名称:影视文学导论 任课教师:苟强诗 课程性质:专业必修 课程学分:2.5 课程支撑的毕业要求 课程目标、达成途径、评价依据 毕业要求1: 教学目标:在跨学科视域下,针对文学与电影之间的艺 1.1掌握广播电视艺术学、电影 术关联,培养学生对影视文学基本理论和知识的掌握, 学、文学、美学等学科的基本理 能够将其运用到影视文学以及广播影视艺术问题,例如 论和知识,能够将其应用于广播 电影文学的形式结构、艺术特色、电影改编等问题的思 影视艺术问题的理论思考与解决 考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之中。 达成途径:通过掌握影视文学的历史发展脉络、影视文 学的艺术特色与形式结构、重要文本的创作历史背景、 艺术流派、审美与功能主张等基础知识与理论,能够思 考与解决影视文学艺术发展中的实际问题。 评价依据:提问和讨论、阅读与作业。 毕业要求1: 教学目标:掌握影视文学创作或改编的创作原则与电影 1.2能够将广播电视艺术学、电影 特性,具备影视文本写作技能。 学、文学、美学等学科的基本理 达成途径:通过对影视文学艺术类型之艺术特色的讲解 论和知识指导具体的广播影视节 与分析,阅读与讨论,使学生掌握影视文学创作或改编 目创作实践。 的创作原则与电影特性,从而能够运用影视文学创作的 基本原则进行具体的文本创作或改编。 评价依据:讲授、讨论和提问,阅读与作业。 半业要求2: 教学目标:增加影视文学阅读经验、积淀文学艺术素养, 2.1具有综合的人文知识和艺术 形成敏感的影视文学辨识力。 素养,形成较为敏感的艺术辨识 达成途径:通过经典影视文本的阅读与分析,使学生切 力。 实感受经典影视文学的艺术魅力,于交流中提升审美感 受及表达能力,形成敏锐的艺术感受力。 评价依据:作业、阅读与讨论 毕业要求2: 教学目标:掌握基本的文艺理论知识,具备有效的影视 22能够运用综合的人文知识和 文学阅读技能,掌握影视艺术鉴赏的方法与原则,提升 艺术素养,对具体的广播影视作 鉴赏与批评能力。 品进行鉴赏与批评。 达成途径:通过课堂讲授基本文艺理论知识与流派,运 用相应艺术理论,通过阅读指定艺术文本,进行鉴赏与 35
35 能运用于影视艺术创作与制作中。 毕业要求 2:具有较宽广的人文知识、良好的文化艺术素养与影视鉴赏与批评能力。 2. 本课程支撑的指标点: (1) 指标点 1.1:掌握广播电视艺术学、电影学、文学、美学等学科的基本理论和知识, 能够将其应用于广播影视艺术问题的理论思考与解决之中。 (2) 指标点 1.2:能够将广播电视艺术学、电影学、文学、美学等学科的基本理论和知识 指导具体的广播影视节目创作实践。 (3) 指标点 2.1:具有综合的人文知识和艺术素养,形成较为敏感的艺术辨识力。 (4) 指标点 2.2:能够运用综合的人文知识和艺术素养,对具体的广播影视作品进行鉴赏 与批评。 (三)课程教学目标与毕业要求对应表(示例如下:) 《食品标准与法规》课程教学目标与毕业要求的对应表 课程名称:影视文学导论 任课教师:苟强诗 课程性质:专业必修 课程学分:2.5 课程支撑的毕业要求 课程目标、达成途径、评价依据 毕业要求 1: 1.1 掌握广播电视艺术学、电影 学、文学、美学等学科的基本理 论和知识,能够将其应用于广播 影视艺术问题的理论思考与解决 之中。 教学目标:在跨学科视域下,针对文学与电影之间的艺 术关联,培养学生对影视文学基本理论和知识的掌握, 能够将其运用到影视文学以及广播影视艺术问题,例如 电影文学的形式结构、艺术特色、电影改编等问题的思 考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达成途径:通过掌握影视文学的历史发展脉络、影视文 学的艺术特色与形式结构、重要文本的创作历史背景、 艺术流派、审美与功能主张等基础知识与理论,能够思 考与解决影视文学艺术发展中的实际问题。 评价依据:提问和讨论、阅读与作业。 毕业要求 1: 1.2 能够将广播电视艺术学、电影 学、文学、美学等学科的基本理 论和知识指导具体的广播影视节 目创作实践。 教学目标:掌握影视文学创作或改编的创作原则与电影 特性,具备影视文本写作技能。 达成途径:通过对影视文学艺术类型之艺术特色的讲解 与分析,阅读与讨论,使学生掌握影视文学创作或改编 的创作原则与电影特性,从而能够运用影视文学创作的 基本原则进行具体的文本创作或改编。 评价依据: 讲授、讨论和提问,阅读与作业。 毕业要求 2: 2.1 具有综合的人文知识和艺术 素养,形成较为敏感的艺术辨识 力。 教学目标:增加影视文学阅读经验、积淀文学艺术素养, 形成敏感的影视文学辨识力。 达成途径:通过经典影视文本的阅读与分析,使学生切 实感受经典影视文学的艺术魅力,于交流中提升审美感 受及表达能力,形成敏锐的艺术感受力。 评价依据:作业、阅读与讨论 毕业要求 2: 2.2 能够运用综合的人文知识和 艺术素养,对具体的广播影视作 品进行鉴赏与批评。 教学目标: 掌握基本的文艺理论知识,具备有效的影视 文学阅读技能,掌握影视艺术鉴赏的方法与原则,提升 鉴赏与批评能力。 达成途径:通过课堂讲授基本文艺理论知识与流派,运 用相应艺术理论,通过阅读指定艺术文本,进行鉴赏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