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广播电台节目形态 课堂作业: 2.2电视节目形态 1.寻找最新广播电视节目创意 知识点: 2.讨论创新点 1.广播节目类型 2.电视节目类型 课外作业: 1.完成本章小结 2.提供原创创意 第二十一章广播电视与文化批评 自学内容:大众文化 3.1大众文化 课堂作业: 3.2空间文化 1.思考当下泛娱乐化现象 3.3消费文化 2.选择某一话题进行批评 知识点: 课外作业: 1.消费文化 1.完成本章小结 2.大众文化 2.深入研读相关文章,思考受众心理问题 第二十二章广播电视与受众 自学内容:受众概念 4.1广播电视受众概说 课堂作业: 4.2受众调查与内容生产 1.了解受众调查 知识点: 2.受众心理 1.受众概念 课外作业: 2. 受众调查 1.完成本章小结 2.做一份受众调查 第二十三章广播电视与法规 自学内容:广播电视法规 4.1国内广播电视法规 课堂作业: 4.2国内广播电视控制 1.了解广播电视法规 知识点: 2. 针对相关问题,解决思路 1.国内广播电视法规 2.国内广播电视控制 课外作业: 1.完成本章小结 2.提供原创创意 五、建议学时分配表 学时分配 序号 课程内容 对应教学目标 讲授 实验 习题课 小计 广播电视体制 8 目标5 广播电视节目形态 8 目标5 3 广播电视与文化批评 8 目标5 广播电视与受众 4 8 目标5 广播电视与法规 5 目标6 26
26 2.1 广播电台节目形态 2.2 电视节目形态 知识点: 1. 广播节目类型 2. 电视节目类型 课堂作业: 1. 寻找最新广播电视节目创意 2. 讨论创新点 课外作业: 1.完成本章小结 2.提供原创创意 第二十一章 广播电视与文化批评 3.1 大众文化 3.2 空间文化 3.3 消费文化 知识点: 1. 消费文化 2. 大众文化 自学内容:大众文化 课堂作业: 1.思考当下泛娱乐化现象 2.选择某一话题进行批评 课外作业: 1.完成本章小结 2.深入研读相关文章,思考受众心理问题 第二十二章 广播电视与受众 4.1 广播电视受众概说 4.2 受众调查与内容生产 知识点: 1. 受众概念 2. 受众调查 自学内容:受众概念 课堂作业: 1.了解受众调查 2. 受众心理 课外作业: 1.完成本章小结 2.做一份受众调查 第二十三章 广播电视与法规 4.1 国内广播电视法规 4.2 国内广播电视控制 知识点: 1. 国内广播电视法规 2. 国内广播电视控制 自学内容:广播电视法规 课堂作业: 1. 了解广播电视法规 2. 针对相关问题,解决思路 课外作业: 1.完成本章小结 2.提供原创创意 五、建议学时分配表 序号 课程内容 学 时 分 配 对应教学目标 讲 授 实 验 习题课 小 计 1 广播电视体制 8 目标 5 2 广播电视节目形态 8 目标 5 3 广播电视与文化批评 8 目标 5 4 广播电视与受众 8 目标 5 5 广播电视与法规 8 目标 6
合计 40 六、教学方法(本课程的主要教学方法) 本课程教学采用讲授和讨论相结合的方法。 在讲授部分中,引入案例分析、小组讨论、课堂演示的方法,使学生能够较为直观地 了解中外电影史各个时期作品创作特征和视听风格。 具体内容包括: 1.案例分析,引入国内外经典广播电视作品案例,分析其节目类型、创意、结构等内容, 模仿如何进行节目制作 2.小组讨论,引入学习小组,按照10人以内建立,每次课程抛出一个问题,学生讨论深 入研读 七、课程考核内容及方式 1.考核方式考试 2考核形式期末考核(平时考核、中期考核、期末考核、实验考核等方式综合评定) 3.成绩评定 平时考核成绩:占课程总成绩的40%;(其中考勤占30%,作业占10%,平时测验× ×%) 期末考核成绩:占课程总成绩的60%; 八、推荐教材和教学参考书 教材:《广播电视学导论》,常江编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16年第1版。 参考书:《广播电视学概论》,黄匡宇编著,暨南大学出版社,2014年第4版。 参考书:《当代广播电视学》,郭振之编著,复旦大学出版社,2012年第1版。 撰写人:李婷 审核人: 学院分管领导签字(盖章): 年月日 27
27 合 计 40 六、教学方法(本课程的主要教学方法) 本课程教学采用讲授和讨论相结合的方法。 在讲授部分中,引入案例分析、小组讨论、课堂演示的方法,使学生能够较为直观地 了解中外电影史各个时期作品创作特征和视听风格。 具体内容包括: 1. 案例分析,引入国内外经典广播电视作品案例,分析其节目类型、创意、结构等内容, 模仿如何进行节目制作 2. 小组讨论,引入学习小组,按照 10 人以内建立,每次课程抛出一个问题,学生讨论深 入研读 七、课程考核内容及方式 1.考核方式 考试 2.考核形式 期末考核(平时考核、中期考核、期末考核、实验考核等方式综合评定) 3.成绩评定 平时考核成绩:占课程总成绩的 40%;(其中考勤占 30%,作业占 10%,平时测验× ×%) 期末考核成绩:占课程总成绩的 60%; 八、推荐教材和教学参考书 教 材:《广播电视学导论》,常江编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16 年第 1 版。 参考书:《广播电视学概论》,黄匡宇编著,暨南大学出版社,2014 年第 4 版。 参考书:《当代广播电视学》,郭振之编著,复旦大学出版社,2012 年第 1 版。 撰写人:李婷 审核人: 学院分管领导签字(盖章): 年 月 日
28
5.〈电视编辑(1))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概况 课程代码:10450042 课程名称:电视编辑(1) 课程学分:3.0 课程学时:48(理论学时:16;实验(实践)学时:32) 课程性质:专业必修 开课部门:影视与动画学院 建议修读学期:2 建议先修课程:艺术概论、中外电影史、视听语言 适用专业(方向):广播电视编导 二、课程地位、作用与任务 本课程为专业核心课程之一,在学生具备艺术的基本概念及视听语言常识的基础上,通 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加深学生对于影视语言尤其是蒙太奇语言的理解和掌握。 为后续创作类课程莫定基础,与同期开设的拍摄与制作课程群形成“摄一制”完整的制作 教学链条。 本课程通过剪辑软件初步训练、镜头的常规运用、剪辑的基本原则、类型化蒙太奇运用 等方面的教学和练习,使学生能够初步掌握影视语言的基本特征,独立运用专业软件展开基 础的影视后期剪辑,较为熟练地完成流畅性的剪辑,对景别、角度、动作进行初步的处理, 逐步形成一定的影视蒙太奇思维。在“讲授一创作—讲评”模式下通过不同的元素练习, 培养扎实的编辑基本功。 三、课程目标 (一)教学目标 本课程具体要求达到的特定教学目标包括: 1教学目标1.掌握基本的视频剪辑技术技能(指标点3) 2.教学目标2.建构影视剪辑蒙太奇思维能力(指标点3) 3.教学目标3.将剪辑思维逐步融合到创作之中(指标点1) (二)本课程支撑的毕业要求 29
29 5.《电视编辑(1)》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概况 课程代码:10450042 课程名称:电视编辑(1) 课程学分:3.0 课程学时:48(理论学时:16;实验(实践)学时:32) 课程性质:专业必修 开课部门:影视与动画学院 建议修读学期:2 建议先修课程:艺术概论、中外电影史、视听语言 适用专业(方向):广播电视编导 二、课程地位、作用与任务 本课程为专业核心课程之一,在学生具备艺术的基本概念及视听语言常识的基础上,通 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加深学生对于影视语言尤其是蒙太奇语言的理解和掌握。 为后续创作类课程奠定基础,与同期开设的拍摄与制作课程群形成“摄——制”完整的制作 教学链条。 本课程通过剪辑软件初步训练、镜头的常规运用、剪辑的基本原则、类型化蒙太奇运用 等方面的教学和练习,使学生能够初步掌握影视语言的基本特征,独立运用专业软件展开基 础的影视后期剪辑,较为熟练地完成流畅性的剪辑,对景别、角度、动作进行初步的处理, 逐步形成一定的影视蒙太奇思维。在“讲授——创作——讲评”模式下通过不同的元素练习, 培养扎实的编辑基本功。 三、课程目标 (一)教学目标 本课程具体要求达到的特定教学目标包括: 1.教学目标 1. 掌握基本的视频剪辑技术技能(指标点 3) 2.教学目标 2. 建构影视剪辑蒙太奇思维能力(指标点 3) 3.教学目标 3. 将剪辑思维逐步融合到创作之中(指标点 1) (二)本课程支撑的毕业要求
1.本课程支撑的毕业要求: 毕业要求1:掌握广播电视艺术学、电影学、文学、美学等学科的基本理论和知识,并 能运用于影视艺术创作与制作中。 毕业要求3:综合掌握广播影视节目创作与制作的各项能力与技术,能够承担具体的创 作实践环节。 3.本课程支撑的指标点: (1)指标点1.1:掌握广播电视艺术学、电影学、文学、美学等学科的基本理论和知识, 能够将其应用于广播影视艺术问题的理论思考与解决之中。 (2)指标点1.2:能够将广播电视艺术学、电影学、文学、美学等学科的基本理论和知识 指导具体的广播影视节目创作实践。 (3)指标点31:掌握广播影视编导、策划、写作、评论、摄影、摄像、编辑、主持、表 演、数字制作和跨媒体项目制作的技术。 (4)指标点32:具备操作各类高清摄像机、编辑系统、灯光照明和音频制作设备、电视 切换设备的技能。 (三)课程教学目标与半业要求对应表 《电视编辑(1)》课程教学目标与毕业要求的对应表 课程名称:电视编辑(1) 任课教师:王珏殷邓瑶 课程性质:专业必修 课程学分:3.0 课程支撑的半业要求 课程目标、达成途径、评价依据 毕业要求1: 教学目标1:在广播电视艺术学的视域下,培养学生对 1.1掌握广播电视艺术学、电影 影视语言的基本理论和实践的掌握,运用于剪辑元素训 学、文学、美学等学科的基本理 练的实践创作,培养其思考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论和知识,能够将其应用于广播 达成途径:通过理论讲授环节搭建剪辑语汇的框架体系, 影视艺术问题的理论思考与解决 设置多项元素剪辑训练环节,通过“讲授一创作一 之中。 讲评”的方式培养学生消化理论,练习技能,融入创作 的能力。 评价依据:提问与讨论、实践作业。 毕业要求1: 教学目标2:培养学生在实践创作中运用视听语言和剪 1.2能够将广播电视艺术学、电 辑理论的初步能力。 影学、文学、美学等学科的基本 达成途径:从广播电视艺术学领域中梳理影视语言、剪 理论和知识指导具体的广播影视 辑理论相关内容,搭建起剪辑理论体系框架,通过分析 节目创作实践。 经典场景片段,以及设置多项元素剪辑训练环节,培养 学生消化理论,练习技能,融入创作的能力。 评价依据:提问与讨论、实践作业。 毕业要求3: 教学目标3:培养学生使用专业非线性编辑软件展开视 3.1掌握广播影视编导、策划、 频后期制作的能力,以及运用蒙太奇思维开展剪辑的能 写作、评论、摄影、摄像、编辑、 力。 主持、表演、数字制作和跨媒体 达成途径:通过上机操作的实践教学环节,训练学生对 项目制作的技术。 非线性编辑各流程板块的操作;通过场景分析、分镜头 设计等环节,加深其对蒙太奇手法的理解。 30
30 1. 本课程支撑的毕业要求: 毕业要求 1:掌握广播电视艺术学、电影学、文学、美学等学科的基本理论和知识,并 能运用于影视艺术创作与制作中。 毕业要求 3:综合掌握广播影视节目创作与制作的各项能力与技术,能够承担具体的创 作实践环节。 3. 本课程支撑的指标点: (1)指标点 1.1:掌握广播电视艺术学、电影学、文学、美学等学科的基本理论和知识, 能够将其应用于广播影视艺术问题的理论思考与解决之中。 (2)指标点 1.2:能够将广播电视艺术学、电影学、文学、美学等学科的基本理论和知识 指导具体的广播影视节目创作实践。 (3)指标点 3.1:掌握广播影视编导、策划、写作、评论、摄影、摄像、编辑、主持、表 演、数字制作和跨媒体项目制作的技术。 (4)指标点 3.2:具备操作各类高清摄像机、编辑系统、灯光照明和音频制作设备、电视 切换设备的技能。 (三)课程教学目标与毕业要求对应表 《电视编辑(1)》课程教学目标与毕业要求的对应表 课程名称:电视编辑(1) 任课教师:王珏殷 邓瑶 课程性质:专业必修 课程学分:3.0 课程支撑的毕业要求 课程目标、达成途径、评价依据 毕业要求 1: 1.1 掌握广播电视艺术学、电影 学、文学、美学等学科的基本理 论和知识,能够将其应用于广播 影视艺术问题的理论思考与解决 之中。 教学目标 1:在广播电视艺术学的视域下,培养学生对 影视语言的基本理论和实践的掌握,运用于剪辑元素训 练的实践创作,培养其思考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达成途径:通过理论讲授环节搭建剪辑语汇的框架体系, 设置多项元素剪辑训练环节,通过“讲授——创作—— 讲评”的方式培养学生消化理论,练习技能,融入创作 的能力。 评价依据:提问与讨论、实践作业。 毕业要求 1: 1.2 能够将广播电视艺术学、电 影学、文学、美学等学科的基本 理论和知识指导具体的广播影视 节目创作实践。 教学目标 2:培养学生在实践创作中运用视听语言和剪 辑理论的初步能力。 达成途径:从广播电视艺术学领域中梳理影视语言、剪 辑理论相关内容,搭建起剪辑理论体系框架,通过分析 经典场景片段,以及设置多项元素剪辑训练环节,培养 学生消化理论,练习技能,融入创作的能力。 评价依据:提问与讨论、实践作业。 毕业要求 3: 3.1 掌握广播影视编导、策划、 写作、评论、摄影、摄像、编辑、 主持、表演、数字制作和跨媒体 项目制作的技术。 教学目标 3:培养学生使用专业非线性编辑软件展开视 频后期制作的能力,以及运用蒙太奇思维开展剪辑的能 力。 达成途径:通过上机操作的实践教学环节,训练学生对 非线性编辑各流程板块的操作;通过场景分析、分镜头 设计等环节,加深其对蒙太奇手法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