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评实践,培养影视文学的审美批判能力。 评价依据:作业、阅读与讨论 四、课程内容 教学内容 作业要求 第二十四章影视文学的概念及中国现代影 自学内容:什么是文学?什么是电影?中国 视文学的历史发展阶段与特色 电影发展的基本历史阶段。 1.14 影视文学的概念 课堂作业: 1.15 中国现代影视文学发展历史阶段与 1.思考什么是电影文学? 特色 2.中国现代电影文学的类型与特色是什 知识点: 么? 1.影视文学的概念。 3.中国现代电影文学发展的历史阶段如何 2.中国现代影视文学的诞生。 划分? 3.中国现代影视文学发展的历史阶段。 课外作业: 4.中国现代影视文学的类型及艺术特色。 1.完成本章小结 2.明确中国现代电影文学发展之历史脉络 第二十五章现代电影文学观念的形成及艺 自学内容:现代文学第一个十年的文学思 术形式的确立 潮、文学发展史及代表作家及作品 2.1现代电影文学观念的历史形成 课堂作业: 2.2现代电影文学创作的萌芽、发展及其艺术 1.现代电影文学观念是如何一步步形成? 确立 2.现代电影文学观念是如何处理电影本事 知识点: 和电影特性间的关系? 1.现代电影文学观念的:顾肯夫、徐卓呆、 3.早期出现了哪些电影理论著作?如何对 郑正秋、郑心南、陈趾青等人的著作及其观点: 其评价? 2.从最初的电影梗概说明、本事、小说到完 课外作业: 整的电影剧本《申屠氏》的出现:电影文学作 1.按照要求阅读早期电影本事: 为文学新体裁的确立。 2.思考早期电影本事在形式结构与内容 主题方面有何特色? 第二十六章三十年代左翼电影文学创作的 自学内容:现代文学第二个十年“三十年代 兴起与创作 文学思潮” 3.1左翼电影创作观对电影剧作的影响 课堂作业: 3.2“软性电影”与三十年代商业电影创作 1. 左翼电影文学观念是什么? 知识点: 2.三十年代代表性的电影剧作有哪些? 1.明星公司和联华公司的编剧及其代表作品 3.左翼文学观念如何影响电影剧作创作? 2.左翼电影剧作观念的确立 课外作业: 3.刘呐鸥、黄嘉谟等人的软性电影及商业电影 1.阅读作业:阅读电影剧作《狂流》《春蚕》 剧作 《三个摩登女性》《渔光曲》 第二十七章国统区与“孤岛”的电影剧作 自学内容:现代文学第二个十年“三十年代 4.1国统区的抗战电影运动 文学思潮” 4.2国统区的电影剧本创作特点 课堂作业: 4.3国统区的代表电影剧作家及其作品 1. 国统区电影剧作发展线索是什么? 4.4“孤岛”时期电影剧作概说 2.结合作品具体分析国统区电影剧作艺术 特色。 知识点: 1.从“七七事变”初期到武汉时期到重庆时 课外作业:阅读“抗战三部曲”《八百壮士》 期电影剧作创作情况 等剧作 36
36 批评实践,培养影视文学的审美批判能力。 评价依据: 作业、阅读与讨论 四、课程内容 教学内容 作业要求 第二十四章 影视文学的概念及中国现代影 视文学的历史发展阶段与特色 1.14 影视文学的概念 1.15 中国现代影视文学发展历史阶段与 特色 知识点: 1. 影视文学的概念。 2. 中国现代影视文学的诞生。 3. 中国现代影视文学发展的历史阶段。 4. 中国现代影视文学的类型及艺术特色。 自学内容:什么是文学?什么是电影?中国 电影发展的基本历史阶段。 课堂作业: 1.思考什么是电影文学? 2.中国现代电影文学的类型与特色是什 么? 3.中国现代电影文学发展的历史阶段如何 划分? 课外作业: 1.完成本章小结 2.明确中国现代电影文学发展之历史脉络 第二十五章 现代电影文学观念的形成及艺 术形式的确立 2.1 现代电影文学观念的历史形成 2.2 现代电影文学创作的萌芽、发展及其艺术 确立 知识点: 1. 现代电影文学观念的:顾肯夫、徐卓呆、 郑正秋、郑心南、陈趾青等人的著作及其观点; 2. 从最初的电影梗概说明、本事、小说到完 整的电影剧本《申屠氏》的出现;电影文学作 为文学新体裁的确立。 自学内容:现代文学第一个十年的文学思 潮、文学发展史及代表作家及作品 课堂作业: 1. 现代电影文学观念是如何一步步形成? 2. 现代电影文学观念是如何处理电影本事 和电影特性间的关系? 3. 早期出现了哪些电影理论著作?如何对 其评价? 课外作业: 1. 按照要求阅读早期电影本事; 2. 思考早期电影本事在形式结构与内容 主题方面有何特色? 第二十六章 三十年代左翼电影文学创作的 兴起与创作 3.1 左翼电影创作观对电影剧作的影响 3.2 “软性电影”与三十年代商业电影创作 知识点: 1. 明星公司和联华公司的编剧及其代表作品 2. 左翼电影剧作观念的确立 3.刘呐鸥、黄嘉谟等人的软性电影及商业电影 剧作 自学内容:现代文学第二个十年“三十年代 文学思潮” 课堂作业: 1. 左翼电影文学观念是什么? 2. 三十年代代表性的电影剧作有哪些? 3. 左翼文学观念如何影响电影剧作创作? 课外作业: 1.阅读作业:阅读电影剧作《狂流》《春蚕》 《三个摩登女性》《渔光曲》 第二十七章 国统区与 “孤岛”的电影剧作 4.1 国统区的抗战电影运动 4.2 国统区的电影剧本创作特点 4.3 国统区的代表电影剧作家及其作品 4.4 “孤岛”时期电影剧作概说 知识点: 1. 从“七七事变”初期到武汉时期到重庆时 期电影剧作创作情况 自学内容:现代文学第二个十年“三十年代 文学思潮” 课堂作业: 1. 国统区电影剧作发展线索是什么? 2. 结合作品具体分析国统区电影剧作艺术 特色。 课外作业:阅读“抗战三部曲”《八百壮士》 等剧作
2.国统区的电影剧本创作特点:正面抗战、 取材广泛、现实主义创作方法、编导一身 3.史东山、何非光、阳翰生、孙瑜等人的电影 剧作 4.“孤岛时期”进步电影剧作及商业电影剧作 创作风潮 第二十八章四十年代电影文学发展 自学内容:现代文学第二个十年“三十年代 5.1进步电影的创作观念与特色 文学思潮” 5.2官办正统电影剧作 课堂作业: 5.3商业化电影剧作 1.国统区电影剧作发展线索是什么? 5.4代表人物及其代表作品 2.结合作品具体分析国统区电影剧作艺术 特色。 知识点: 1.现实主义、平易化的创作创作观念;社会 课外作业:阅读“抗战三部曲”《八百壮士》 批判与人文派的创作特色 等剧作 2.官办电影剧作的审查与意识形态宣传 3.旧有与突破:类型片的模式 4.史东山、蔡楚生、阳翰生、陈白尘欧阳予倩、 田汉等人的电影文学剧作 第六章叙述的一般理论:从文学到电影 自学内容:关于叙事学的一般原理 6.1书写叙事与舞台叙事 课堂作业: 6.2电影中的叙事与演示 1.文学作品与电影作品在叙事上的联结与 6.3影片的叙事体系 不同: 2.影片的叙事体系包含哪些元素? 知识点: 课外作业:阅读[加拿大]安德烈·戈德罗《从 1.书写叙事与舞台叙事:两种叙事基本模式 文学到影片一一叙事体系》商务印书馆 的比照与关系 (2010) 2.电影性在电影叙事中的体现与表达 3.画面造型、声音及声画关系、剪辑与蒙太 奇 第七章小说改编电影的探索与实践 自学内容:关于改编的一般理论 7.1电影改编的一般理论 课堂作业: 7.2夏衍的《祝福》忠实与创造之间 1. 如何看待鲁迅与夏衍的不同《祝福》: 7.3《早春二月》:革命与恋爱的诗意表达 2. 你认为改编的关键在什么地方? 知识点: 课外作业:扩展阅读孔小彬:《改编的逻辑》 1.电影改编的基本理论点:主题思想、忠实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7) 与创造、民族与风格 2.两个本文的对照《祝福》从文字到影像 3.两个文本的对照《二月》与《早春二月》 五、建议学时分配表 37
37 2. 国统区的电影剧本创作特点:正面抗战、 取材广泛、现实主义创作方法、编导一身 3.史东山、何非光、阳翰生、孙瑜等人的电影 剧作 4.“孤岛时期”进步电影剧作及商业电影剧作 创作风潮 第二十八章 四十年代电影文学发展 5.1 进步电影的创作观念与特色 5.2 官办正统电影剧作 5.3 商业化电影剧作 5.4 代表人物及其代表作品 知识点: 1. 现实主义、平易化的创作创作观念;社会 批判与人文派的创作特色 2. 官办电影剧作的审查与意识形态宣传 3. 旧有与突破:类型片的模式 4.史东山、蔡楚生、阳翰生、陈白尘欧阳予倩、 田汉等人的电影文学剧作 自学内容:现代文学第二个十年“三十年代 文学思潮” 课堂作业: 1. 国统区电影剧作发展线索是什么? 2. 结合作品具体分析国统区电影剧作艺术 特色。 课外作业:阅读“抗战三部曲”《八百壮士》 等剧作 第六章 叙述的一般理论:从文学到电影 6.1 书写叙事与舞台叙事 6.2 电影中的叙事与演示 6.3 影片的叙事体系 知识点: 1. 书写叙事与舞台叙事:两种叙事基本模式 的比照与关系 2. 电影性在电影叙事中的体现与表达 3. 画面造型、声音及声画关系、剪辑与蒙太 奇 自学内容:关于叙事学的一般原理 课堂作业: 1. 文学作品与电影作品在叙事上的联结与 不同; 2. 影片的叙事体系包含哪些元素? 课外作业:阅读[加拿大]安德烈·戈德罗《从 文学到影片——叙事体系》商务印书馆 (2010) 第七章 小说改编电影的探索与实践 7.1 电影改编的一般理论 7.2 夏衍的《祝福》忠实与创造之间 7.3 《早春二月》:革命与恋爱的诗意表达 知识点: 1. 电影改编的基本理论点:主题思想、忠实 与创造、民族与风格 2. 两个本文的对照《祝福》从文字到影像 3. 两个文本的对照《二月》与《早春二月》 自学内容:关于改编的一般理论 课堂作业: 1. 如何看待鲁迅与夏衍的不同《祝福》; 2. 你认为改编的关键在什么地方? 课外作业:扩展阅读孔小彬:《改编的逻辑》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7) 五、建议学时分配表
学时分配 序号 课程内容 对应教学目标 讲授 实验 习题课 小计 影视文学的概念及中国现 代影视文学的历史发展阶 目标1、目标2、 1 4 0 0 4 段与特色 目标3 现代电影文学观念的形成 目标1、目标2、 2 及艺术形式的确立 0 0 4 目标3 三十年代左翼电影文学创 目标1、目标2、 3 作的兴起与创作 8 0 8 目标3 国统区与“孤岛”的电影 目标1、目标2、 4 剧作 8 0 0 8 目标3 四十年代电影文学发展 8 目标1、目标2、 5 0 8 目标3 叙述的一般理论:从文学到 0 0 4 目标2、目标3 电影 7 小说改编电影的探索与实 4 0 0 4 目标2、目标3 合计 40 0 0 40 六、教学方法 本课程采用“讲授—一阅读一汇报“的教学方法,具体内容包括: 1.课堂讲授:通过电影文学发展现实及理论发展,构建本课程学生应掌握的历史框架与理 论观点 2.阅读环节:结合课堂讲授的知识理论,将影视文学作品阅读作为学生重点阅读材料进行 鉴赏 3.课内汇报:通过学生自身的阅读汇报交流,提升文学素养与创作实践素质 七、课程考核内容及方式 1.考核方式考试 2考核形式平时考核、期末考核等方式综合评定 3成绩评定采用百分制或五级计分制,按以下3项考核指标进行成绩综合评定,其构成比 例如下 平时考核成绩:占课程总成绩的40%; 38
38 序号 课程内容 学 时 分 配 对应教学目标 讲 授 实 验 习题课 小 计 1 影视文学的概念及中国现 代影视文学的历史发展阶 段与特色 4 0 0 4 目标 1、目标 2、 目标 3 2 现代电影文学观念的形成 及艺术形式的确立 4 0 0 4 目标 1、目标 2、 目标 3 3 三十年代左翼电影文学创 作的兴起与创作 8 0 0 8 目标 1、目标 2、 目标 3 4 国统区与 “孤岛”的电影 剧作 8 0 0 8 目标 1、目标 2、 目标 3 5 四十年代电影文学发展 8 0 0 8 目标 1、目标 2、 目标 3 6 叙述的一般理论:从文学到 电影 4 0 0 4 目标 2、目标 3 7 小说改编电影的探索与实 践 4 0 0 4 目标 2、目标 3 合 计 40 0 0 40 六、教学方法 本课程采用“讲授——阅读——汇报“的教学方法,具体内容包括: 1. 课堂讲授:通过电影文学发展现实及理论发展,构建本课程学生应掌握的历史框架与理 论观点 2. 阅读环节:结合课堂讲授的知识理论,将影视文学作品阅读作为学生重点阅读材料进行 鉴赏 3. 课内汇报:通过学生自身的阅读汇报交流,提升文学素养与创作实践素质 七、课程考核内容及方式 1.考核方式 考试 2.考核形式 平时考核、期末考核等方式综合评定 3.成绩评定 采用百分制或五级计分制,按以下 3 项考核指标进行成绩综合评定,其构成比 例如下 平时考核成绩:占课程总成绩的 40%;
期末考核成绩:占课程总成绩的30%; 阅读与汇报:占课程总成绩的30%; 八、推荐教材和教学参考书 教材:《中外文学名著的影视改编》,张宗伟编著,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2年第1版。 参考书:《中国现代电影文学史》,周晓明编著,高等教育研究出版社,1985年第1版。 参考书:《中国电影专业史研究:电影编剧卷》,张巍编著,中国电影出版社,2006年第1 版。 参考书:《中国的电影改编》,汪流著,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95年第1版。 参考书:《中国当代影视文学导论》,梁振华著,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年第1版。 撰写人:苟强诗 审核人: 学院分管领导签字(盖章): 年月日 39
39 期末考核成绩:占课程总成绩的 30%; 阅读与汇报:占课程总成绩的 30%; 八、推荐教材和教学参考书 教 材:《中外文学名著的影视改编》,张宗伟编著,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2 年第 1 版。 参考书:《中国现代电影文学史》,周晓明编著,高等教育研究出版社,1985 年第 1 版。 参考书:《中国电影专业史研究:电影编剧卷》,张巍编著,中国电影出版社,2006 年第 1 版。 参考书:《中国的电影改编》,汪流著,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95 年第 1 版。 参考书:《中国当代影视文学导论》,梁振华著,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 年第 1 版。 撰写人: 苟强诗 审核人: 学院分管领导签字(盖章): 年 月 日
7.《电视编辑(2)〉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概况 课程代码:10450093 课程名称:电视编辑(2) 课程学分:3.0 课程学时:48(理论学时:16;实验(实践)学时:32) 课程性质:专业必修 开课部门:影视与动画学院 建议修读学期:3 建议先修课程:艺术概论、中外电影史、视听语言、广播电视导论、摄像基础(1)、摄像 考查(1)、电视编辑(1)入、影视表演基础 适用专业(方向上:广播电视编导 二、课程地位、作用与任务 本课程为专业核心课程之一,在学生具备艺术的基本概念及视听语言常识的基础上,通 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加深学生对于影视语言尤其是蒙太奇语言的理解和掌握。 为后续创作类课程奠定基础,与同期开设的拍摄与制作课程群形成“摄一制”完整的制作 教学链条。 本课程在前期剪辑软件初步训练、镜头的常规运用、剪辑的基本原则、类型化蒙太奇运 用等方面的教学和练习的基础上,继续深化剪辑语言对时空、场景、动作的处理,使学生能 够较为熟练地掌握不同场面的剪辑手法和蒙太奇语言,形成较为完整的影视蒙太奇思维。在 “讲授一创作一讲评”模式下通过不同的元素练习,培养扎实的编辑基本功。 三、课程目标 (一)教学目标 本课程具体要求达到的特定教学目标包括: 1.教学目标1.掌握基本的视频剪辑技术技能(指标点3) 2教学目标2.建构影视剪辑蒙太奇思维能力(指标点3) 3.教学目标3.将剪辑思维逐步融合到创作之中(指标点1) (二)本课程支撑的半业要求 1.本课程支撑的毕业要求: 40
40 7.《电视编辑(2)》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概况 课程代码:10450093 课程名称:电视编辑(2) 课程学分:3.0 课程学时:48(理论学时:16;实验(实践)学时:32) 课程性质:专业必修 开课部门:影视与动画学院 建议修读学期:3 建议先修课程:艺术概论、中外电影史、视听语言、广播电视导论、摄像基础(1)、摄像 考查(1)、电视编辑(1)、影视表演基础 适用专业(方向):广播电视编导 二、课程地位、作用与任务 本课程为专业核心课程之一,在学生具备艺术的基本概念及视听语言常识的基础上,通 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加深学生对于影视语言尤其是蒙太奇语言的理解和掌握。 为后续创作类课程奠定基础,与同期开设的拍摄与制作课程群形成“摄——制”完整的制作 教学链条。 本课程在前期剪辑软件初步训练、镜头的常规运用、剪辑的基本原则、类型化蒙太奇运 用等方面的教学和练习的基础上,继续深化剪辑语言对时空、场景、动作的处理,使学生能 够较为熟练地掌握不同场面的剪辑手法和蒙太奇语言,形成较为完整的影视蒙太奇思维。在 “讲授——创作——讲评”模式下通过不同的元素练习,培养扎实的编辑基本功。 三、课程目标 (一)教学目标 本课程具体要求达到的特定教学目标包括: 1.教学目标 1. 掌握基本的视频剪辑技术技能(指标点 3) 2.教学目标 2. 建构影视剪辑蒙太奇思维能力(指标点 3) 3.教学目标 3. 将剪辑思维逐步融合到创作之中(指标点 1) (二)本课程支撑的毕业要求 1. 本课程支撑的毕业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