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进行现场拍摄,做成短片 作业上交; 第十六章 场景与调度 自学内容:观影积累电影参考:《七武士》 4.1固定镜头 镜头调度;《王牌特工》百人斩一镜到底; 4.2运动镜头 《四百击》结尾运动长镜头;《罗拉快拍》 4.3长镜头美学 纵深调度;《公民凯恩》人物调度及走位; 4.4场景 《大象》视点与综合调度;《赎罪》空间游 4.5场面调度 走与综合场面调度等; 课堂作业: 知识点: 1.分析电影《童年往事》及《最好的时光》 1.固定镜头的拍摄技术特征、画面造型特点。 中时间长镜头的表达意义: 2.运动镜头的不同形式和表现功能。 2.分析电影《爱乐之城》场面调度中人物 3.长镜头的形式类型和美学表现特征。 调度、镜头调和综合调度的表现形式及其在 影片中的表现功能; 4.场面调度的基本形式和叙事表现功能。 课外作业: 1.请找一部情节性强的电影欣赏,看第一 遍时看故事,看第二遗时找出自己认为 精彩的段落,纪录其中的镜头运动并分 析其运动的形式和依据: 2. 带着摄影机去游走:寻找有表现意义的 有趣空间,以摄影机的视角进行探索和 表现,拍摄一段不长于3分钟的短视频 跟随纪录; 第十七章 节奏与风格 自学内容:提前观影《第五元素》《东京物 5.1视觉语言的修辞功能 语》《低俗小说》三部电影,在观看过程中 5.2电影节奏 注意电影节奏; 5.3电影风格 课堂作业: 1.视觉隐喻中的“强调”和“渲染”功能 知识点: 有哪些具体技巧手段?请举例说明: 1.视觉隐喻的不同表现手段。 2. 电影的时空结构包括哪三类?举例分 析: 2.电影当中的节奏由不同故事时空关系的结 3.不同风格的电影人会以哪些要素、技巧 构感所主导控制,重点理解区分三大类型的节 手段进行个人风格的塑造与区分? 奏感把握:a线性时间结构的大情节电影;b 课外作业: 时间关系淡化的散文诗电影:C时空交错的复 请从当代极具个人风格的电影人一一侯孝 杂结构电影: 贤、王家卫、昆汀塔伦蒂诺、斯皮尔伯格、 3.电影语言的不同风格及其代表电影人物与 阿莫多瓦、阿巴斯、安东尼奥尼、伍迪艾 作品体现。 伦、盖里奇等人中,选择一位进行其作品 及视听风格分析,不少于1000字。 第十八章鉴赏典范:实例分析 自学内容:本章内容全由学生课外阅读及 6.1《爱乐之城》:当代视听语言教科书模板 对比影片观摩完成。 6.2《饮食男女》:拉片视听分析的密码探索 课堂作业:无 知识点: 课外作业:以下作业二选一: 分析一部影片建立视听特点的基本方法,完成 1.个人作业:从最近上映的院线电影中选 从感性到理性的思考过程,注意从以下几个层 择一部,结合课堂所学内容,进行视听 次递增进行:故事层面一表意层面一技术层 语言分析,完成一篇不少于2500字的 分析影评; 面; 2. 小组作业(3-5人一组):选择《爱乐之 21
21 个,进行现场拍摄,做成短片 作业上交; 第十六章 场景与调度 4.1 固定镜头 4.2 运动镜头 4.3 长镜头美学 4.4 场景 4.5 场面调度 知识点: 1. 固定镜头的拍摄技术特征、画面造型特点。 2. 运动镜头的不同形式和表现功能。 3. 长镜头的形式类型和美学表现特征。 4. 场面调度的基本形式和叙事表现功能。 自学内容:观影积累电影参考:《七武士》 镜头调度;《王牌特工》百人斩一镜到底; 《四百击》结尾运动长镜头;《罗拉快拍》 纵深调度;《公民凯恩》人物调度及走位; 《大象》视点与综合调度;《赎罪》空间游 走与综合场面调度等; 课堂作业: 1. 分析电影《童年往事》及《最好的时光》 中时间长镜头的表达意义; 2. 分析电影《爱乐之城》场面调度中人物 调度、镜头调和综合调度的表现形式及其在 影片中的表现功能; 课外作业: 1. 请找一部情节性强的电影欣赏,看第一 遍时看故事,看第二遍时找出自己认为 精彩的段落,纪录其中的镜头运动并分 析其运动的形式和依据; 2. 带着摄影机去游走:寻找有表现意义的 有趣空间,以摄影机的视角进行探索和 表现,拍摄一段不长于 3 分钟的短视频 跟随纪录; 第十七章 节奏与风格 5.1 视觉语言的修辞功能 5.2 电影节奏 5.3 电影风格 知识点: 1. 视觉隐喻的不同表现手段。 2. 电影当中的节奏由不同故事时空关系的结 构感所主导控制,重点理解区分三大类型的节 奏感把握:a 线性时间结构的大情节电影;b 时间关系淡化的散文诗电影;c 时空交错的复 杂结构电影; 3. 电影语言的不同风格及其代表电影人物与 作品体现。 自学内容:提前观影《第五元素》《东京物 语》《低俗小说》三部电影,在观看过程中 注意电影节奏; 课堂作业: 1. 视觉隐喻中的“强调”和“渲染”功能 有哪些具体技巧手段?请举例说明; 2. 电影的时空结构包括哪三类?举例分 析; 3. 不同风格的电影人会以哪些要素、技巧、 手段进行个人风格的塑造与区分? 课外作业: 请从当代极具个人风格的电影人——侯孝 贤、王家卫、昆汀塔伦蒂诺、斯皮尔伯格、 阿莫多瓦、阿巴斯、安东尼奥尼、伍迪艾 伦、盖里奇等人中,选择一位进行其作品 及视听风格分析,不少于 1000 字。 第十八章 鉴赏典范:实例分析 6.1《爱乐之城》:当代视听语言教科书模板 6.2《饮食男女》:拉片视听分析的密码探索 知识点: 分析一部影片建立视听特点的基本方法,完成 从感性到理性的思考过程,注意从以下几个层 次递增进行:故事层面-表意层面-技术层 面; 自学内容:本章内容全由学生课外阅读及 对比影片观摩完成。 课堂作业:无 课外作业:以下作业二选一: 1. 个人作业:从最近上映的院线电影中选 择一部,结合课堂所学内容,进行视听 语言分析,完成一篇不少于 2500 字的 分析影评; 2. 小组作业(3-5 人一组):选择《爱乐之
城》或《饮食男女》中其中一个片段(不 少于2分钟)进行翻拍,上交内容包括: 片段分场景剧本(小组通过反复观看电 影片段完成)、分镜头剧本(在片段分 场景剧本的基础上)、最终短片作品 附注:实验教学安排见《视听语言》实验教学大纲 五、建议学时分配表 学时分配 序号 课程内容 对应教学目标 讲授 实验 习题课 小计 视觉语言 12 2 16 目标1、目标2 听觉语言 2 6 0 8 目标1、目标2 剪辑与蒙太奇 6 2 0 8 目标2、目标3 场景与调度 4 6 2 0 8 目标2、目标3 5 节奏与风格 6 0 0 6 目标1、目标2 6 鉴赏典范:实例分析 0 2 0 2 目标1、目标2 合计 36 8 4 48 六、教学方法 利用多媒体课件(PPT)进行讲授式、讨论式教学,每讲安排具体内容包括以下三大阶段七 个版块,细致入微地帮助学生安排好各项学习活动: 1.课前准备(理论先行→影视钩沉) 2.课程学习(教学课件→影视资料→课堂分析) 3.课后拓展(拓散分析一→自测练习) 七、课程考核内容及方式 1.考核方式:考试 2考核形式:平时考核(包括实践作业与考勤)与期末考试的综合考量 3成绩评定:采用百分制,按以下2项考核指标进行综合评定,其构成比例如下: 22
22 城》或《饮食男女》中其中一个片段(不 少于 2 分钟)进行翻拍,上交内容包括: 片段分场景剧本(小组通过反复观看电 影片段完成)、分镜头剧本(在片段分 场景剧本的基础上)、最终短片作品 附注:实验教学安排见《视听语言》实验教学大纲 五、建议学时分配表 序号 课程内容 学 时 分 配 对应教学目标 讲 授 实 验 习题课 小 计 1 视觉语言 12 2 2 16 目标 1、目标 2 2 听觉语言 6 0 2 8 目标 1、目标 2 3 剪辑与蒙太奇 6 2 0 8 目标 2、目标 3 4 场景与调度 6 2 0 8 目标 2、目标 3 5 节奏与风格 6 0 0 6 目标 1、目标 2 6 鉴赏典范:实例分析 鉴赏典范:实例分析 0 2 0 2 目标 1、目标 2 合 计 36 8 4 48 六、教学方法 利用多媒体课件(PPT)进行讲授式、讨论式教学,每讲安排具体内容包括以下三大阶段七 个版块,细致入微地帮助学生安排好各项学习活动: 1. 课前准备(理论先行→影视钩沉) 2. 课程学习(教学课件→影视资料→课堂分析) 3. 课后拓展(拓散分析→自测练习) 七、课程考核内容及方式 1.考核方式:考试 2.考核形式:平时考核(包括实践作业与考勤)与期末考试的综合考量 3.成绩评定:采用百分制,按以下 2 项考核指标进行综合评定,其构成比例如下:
平时考核成绩:占课程总成绩的40%:(其中考勤占10%,作业占30%) 期末考核成绩:占课程总成绩的60%; 八、推荐教材和教学参考书 教材:《影视视听语言》,张菁、关玲编著,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14年第2版。 参考书:《视听语言》,邵清风、李骏等著,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7年10月第1版。 撰写人:苟强诗周子渝 审核人: 学院分管领导签字(盖章): 年月日 23
23 平时考核成绩:占课程总成绩的 40%;(其中考勤占 10%,作业占 30%) 期末考核成绩:占课程总成绩的 60%; 八、推荐教材和教学参考书 教 材:《影视视听语言》,张菁、关玲编著,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14 年第 2 版。 参考书:《视听语言》,邵清风、李骏等著,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7 年 10 月第 1 版。 撰写人:苟强诗 周子渝 审核人: 学院分管领导签字(盖章): 年 月 日
4.《广播电视导论》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概况 课程代码:10420040 课程名称:广播电视导论 课程学分:2.5 课程学时:40(理论学时:40;实验(实践)学时:0) 课程性质:学科必修课(课程性质以2018版人才培养方案的要求为准) 开课部门:影视与动画学院影视艺术系 建议修读学期:2 建议先修课程:视听语言 适用专业(方向):广播电视编导 二、课程地位、作用与任务 广播电视导论是电视编导在掌握节目制作技能前必须熟练掌握的知识架构。通过不同类 型节目制作模式的学习,促使学生能够熟练掌握电视节目制作流程,重在对电视节目制作中 视听思维方法和创意策划制作能力的训练和运用。使学生掌握电视节目制作的基本理论和技 能,较为熟练地进行电视栏目策划方案的撰写,并能将策划方案以节目的形式呈现出来,在 项目完成和工作过程中培养学生作为电视编导的知识、能力与素养。 三、课程目标 (一)教学目标 通过不同类型节目制作模式的学习,促使学生能够熟练掌握电视节目制作流程,重在对 电视节目制作中视听思维方法和创意策划制作能力的训练和运用。 具体要求达到的特定教学目标包括: 1.教学目标1.掌握国内外广播电视行业最新前沿趋势(指标点5.1、5.2) 2.教学目标2.遵守广播影视职业道德和规范,承担与履行相应责任(指标点6.1、6.2) (二)本课程支撑的毕业要求 1.本课程支撑的毕业要求:毕业要求5、6 毕业要求5.掌握国内外广播、电影、电视、数字媒体艺术和技术的发展趋势,熟悉媒体行业 24
24 4.《广播电视导论》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概况 课程代码:10420040 课程名称:广播电视导论 课程学分:2.5 课程学时:40(理论学时:40;实验(实践)学时:0) 课程性质:学科必修课(课程性质以 2018 版人才培养方案的要求为准) 开课部门:影视与动画学院影视艺术系 建议修读学期:2 建议先修课程:视听语言 适用专业(方向):广播电视编导 二、课程地位、作用与任务 广播电视导论是电视编导在掌握节目制作技能前必须熟练掌握的知识架构。通过不同类 型节目制作模式的学习,促使学生能够熟练掌握电视节目制作流程,重在对电视节目制作中 视听思维方法和创意策划制作能力的训练和运用。使学生掌握电视节目制作的基本理论和技 能,较为熟练地进行电视栏目策划方案的撰写,并能将策划方案以节目的形式呈现出来,在 项目完成和工作过程中培养学生作为电视编导的知识、能力与素养。 三、课程目标 (一)教学目标 通过不同类型节目制作模式的学习,促使学生能够熟练掌握电视节目制作流程,重在对 电视节目制作中视听思维方法和创意策划制作能力的训练和运用。 具体要求达到的特定教学目标包括: 1.教学目标 1. 掌握国内外广播电视行业最新前沿趋势(指标点 5.1、5.2) 2.教学目标 2. 遵守广播影视职业道德和规范,承担与履行相应责任(指标点 6.1、6.2) (二)本课程支撑的毕业要求 1. 本课程支撑的毕业要求:毕业要求 5、6 毕业要求 5.掌握国内外广播、电影、电视、数字媒体艺术和技术的发展趋势,熟悉媒体行业
发展的前沿与动态。 毕业要求6熟悉党和国家关于文化事业的政策、法规,具有良好职业综合素养。 2.本课程支撑的指标点: (1)5.1掌握国内广播、影视、数字煤体艺术的前沿信息与动态。 (2)5.2掌握国外广播、影视、数字煤体艺术的前沿信息与动态。 (3)6.1熟悉党和国家关于文化、广播、电影、电视事业与产业、精神文明建设的各项方 针、政策和法规。 (3)6.2遵守广播影视职业道德和规范,承担与履行相应责任; (三)课程教学目标与半业要求对应表 《广播电视导论》课程教学目标与毕业要求的对应表 课程名称:广播电视导论 任课教师:李婷 课程性质:学科必修课 课程学分:2.5 课程支撑的半业要求 课程目标、达成途径、评价依据 毕业要求5: 教学目标:掌握国内外广播电视行业最新前沿趋势 5.1掌握国内广播、影视、数字媒 达成途径:通过掌握国内外广播电台发展趋势、电视节 目制作趋势、不同节目制作要点,训练学生综合运用传 体艺术的前沿信息与动态。 播学、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相关知识,生成文化产品创意 5.2掌握国外广播、影视、数字媒 的能力。 体艺术的前沿信息与动态。 评价依据:课堂笔记、提问和作业、课外作业和考试。 毕业要求6: 教学目标:遵守广播影视职业道德和规范,承担与履行 6.1熟悉党和国家关于文化、广 相应责任 达成途径:通过掌握国内广播电视行业法规等内容,训 播、电影、电视事业与产业、精 练学生制作节目时,思考受众心理能力。 神文明建设的各项方针、政策和 评价依据:课堂笔记、提问和作业、课外作业和考试。 法规。 6.2遵守广播影视职业道德和规 范,承担与履行相应责任; 四、课程内容 教学内容 作业要求 第十九章广播电视体制 自学内容:国内外广播电视体制 1.10 国内广播电视体制 课堂作业: 1.11 国外广播电视体制 1.国内外广播体制的影响 知识点: 课外作业: 1.国内广播电视体制 1.完成本章小结 2.国外广播电视体制 2.深入研读相关文章,展开讨论 第二十章 广播电视节目形态 自学内容:节目形态 25
25 发展的前沿与动态。 毕业要求 6.熟悉党和国家关于文化事业的政策、法规,具有良好职业综合素养。 2. 本课程支撑的指标点: (1)5.1 掌握国内广播、影视、数字媒体艺术的前沿信息与动态。 (2)5.2 掌握国外广播、影视、数字媒体艺术的前沿信息与动态。 (3)6.1 熟悉党和国家关于文化、广播、电影、电视事业与产业、精神文明建设的各项方 针、政策和法规。 (3)6.2 遵守广播影视职业道德和规范,承担与履行相应责任; (三)课程教学目标与毕业要求对应表 《广播电视导论》课程教学目标与毕业要求的对应表 课程名称:广播电视导论 任课教师:李婷 课程性质:学科必修课 课程学分:2.5 课程支撑的毕业要求 课程目标、达成途径、评价依据 毕业要求 5: 5.1 掌握国内广播、影视、数字媒 体艺术的前沿信息与动态。 5.2 掌握国外广播、影视、数字媒 体艺术的前沿信息与动态。 教学目标:掌握国内外广播电视行业最新前沿趋势 达成途径:通过掌握国内外广播电台发展趋势、电视节 目制作趋势、不同节目制作要点,训练学生综合运用传 播学、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相关知识,生成文化产品创意 的能力。 评价依据:课堂笔记、提问和作业、课外作业和考试。 毕业要求 6: 6.1 熟悉党和国家关于文化、广 播、电影、电视事业与产业、精 神文明建设的各项方针、政策和 法规。 6.2 遵守广播影视职业道德和规 范,承担与履行相应责任; 教学目标:遵守广播影视职业道德和规范,承担与履行 相应责任 达成途径:通过掌握国内广播电视行业法规等内容,训 练学生制作节目时,思考受众心理能力。 评价依据:课堂笔记、提问和作业、课外作业和考试。 四、课程内容 教学内容 作业要求 第十九章 广播电视体制 1.10 国内广播电视体制 1.11 国外广播电视体制 知识点: 1. 国内广播电视体制 2. 国外广播电视体制 自学内容:国内外广播电视体制 课堂作业: 1.国内外广播体制的影响 课外作业: 1.完成本章小结 2.深入研读相关文章,展开讨论 第二十章 广播电视节目形态 自学内容:节目形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