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黄冈中学2012届高三适应性考试 语文试题 本试卷共8页,六大题23小题。本试卷共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祝考试顺利★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学校、班级、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指定位置,并 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选出答案后,用统一提供的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 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答在试题卷、草稿纸上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黑色墨水的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每题所对应的答题区域内。答 在试题卷、草稿纸上无效 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15分,每小题3分)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部相同的一项是() A.琥珀落泊舶来品薄利多销气势磅礴 B.惬意切中怯生生扶老挈幼锲而不舍 C.称道嗔怒撑门面瞋目而视瞠目结舌 D.炽烈桎梏栀子花博闻强识鳞次栉比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枢纽逸事禁鱼期韬光养晦唉声叹气 B.缔造殒石踩高跷贪赃枉法一张一弛 C.风靡坐镇耍伎俩大肆渲染秋后算帐 D.文身蛰伏座谈会令人费解和盘托出 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中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我高兴地得知,这幅分离很久的《富春山居图》 在台北 展出,这反映出 中华文化具有强大的向心力和凝聚力。 ②最新报告显示 2011年12月31日,我市共增加十种来汉越冬的候鸟,种类 包括蓑羽鹤、淡眉柳莺、针尾沙雉等。 ③美国总统奧巴马说,他已经命令美国国防部彻底调查此事,无论事件涉及到什么 人,射杀阿富汗平民的美军士兵都将受到法律的严惩。 A.终于合璧截至不遗余力 B.终于合并截至不折不扣 C.最终合并截止不折不扣 D.最终合璧截止不遗余力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阅览室中的书籍出现“开天窗”现象,我们可以从这一现象反映两个问题,一是阅读 者素质不高,二是管理力度不够。 B.《中国质量报》曾报道,食品专家基本可以断定“一滴香”是通过合成反应及化学品直 接调和的方法,营养作用十分有限,长期食用会损伤肝脏
湖北省黄冈中学 2012 届高三适应性考试 语 文 试 题 本试卷共 8 页,六大题 23 小题。本试卷共 150 分,考试用时 150 分钟。 ★ 祝考试顺利★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学校、班级、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指定位置,并 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选出答案后,用统一提供的 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 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答在试题卷、草稿纸上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黑色墨水的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每题所对应的答题区域内。答 在试题卷、草稿纸上无效。 4.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一、(15 分,每小题 3 分)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部相同的一项是( ) A.琥珀. 落泊. 舶.来品 薄.利多销 气势磅礴. B.惬.意 切.中 怯.生生 扶老挈.幼 锲.而不舍 C.称.道 嗔.怒 撑.门面 瞋.目而视 瞠.目结舌 D.炽.烈 桎.梏 栀.子花 博闻强识. 鳞次栉.比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枢纽 逸事 禁鱼期 韬光养晦 唉声叹气 B.缔造 殒石 踩高跷 贪赃枉法 一张一弛 C.风靡 坐镇 耍伎俩 大肆渲染 秋后算帐 D.文身 蛰伏 座谈会 令人费解 和盘托出 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中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我高兴地得知,这幅分离很久的《富春山居图》 在台北 展出,这反映出 中华文化具有强大的向心力和凝聚力。 ②最新报告显示, 2011 年 12 月 31 日,我市共增加十种来汉越冬的候鸟,种类 包括蓑羽鹤、淡眉柳莺、针尾沙雉等。 ③美国总统奥巴马说,他已经命令美国国防部 彻底调查此事,无论事件涉及到什么 人,射杀阿富汗平民的美军士兵都将受到法律的严惩。 A.终于 合璧 截至 不遗余力 B.终于 合并 截至 不折不扣 C.最终 合并 截止 不折不扣 D.最终 合璧 截止 不遗余力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阅览室中的书籍出现“开天窗”现象,我们可以从这一现象反映两个问题,一是阅读 者素质不高,二是管理力度不够。 B.《中国质量报》曾报道,食品专家基本可以断定“一滴香”是通过合成反应及化学品直 接调和的方法,营养作用十分有限,长期食用会损伤肝脏
C.“感动中国”将镜头对准生动的现实生活,聚焦于推动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主体力量 解读了平凡中的伟大 D.节前,拖欠农民工工资等劳资纠纷纷纷进入高发期,为了避免让“流血讨薪”的惨剧 不再发生,九部委联合发力,紧急部署,要求确保农民工工资节前按时足额支付 5.以下有关文学名著的表述中,正确的一项是 A.《三国演义》中的人物、事件复杂,但作者处理得井井有条,许多情节给读者留下深刻 印象,如刘关张桃园三结义、关羽过五关斩六将、张飞大意失荆州、诸葛亮七擒孟获及 刘备白帝城托孤等。 B.《祝福》《药》《阿Q正传》均为鲁迅小说集《呐喊》中的作品。在《阿Q正传》中,作 者塑造了一个贫穷、落后、不觉悟的流浪雇农阿Q形象,其性格中最触目的部分即“精 神胜利法” C.曹禺的四幕话剧《雷雨》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悲剧名篇,最后的结局是:四凤、周 冲、周萍三个年青人在雷雨之夜死去,侍萍和繁漪因这一系列变故而发疯,家破人亡的 周朴园饮弹自尽 D.为了复仇,哈姆莱特误杀了恋人奥菲利娅的父亲,致使奥菲利娅精神恍惚落水而死 克劳狄斯挑拨奥菲利娅的哥哥同哈姆莱特比剑决斗,并在暗中准备了毒剑和毒酒,想借 机除掉哈姆莱特。最后,哈姆莱特与奸王同归于尽。 、(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6-8题 谈传世 常常有人问我:为什么我们的古典名著一直流传不衰,而现在的一些比较优秀的长篇小 说,作者花了好大气力,流传却很困难,多则一两年,少则一两个月,就再也不大为人提起 了?还有人进一步追问:从小说艺术发展的眼光来看,今天小说的技术手段,比起中世纪来 不知丰富了多少,高明了多少,可为什么在赢得读者和流传程度上,现今的作品反而赶不上 古典名著呢? 初看这问题,似乎问得有点傻,不值一提,但真要把它说清楚,还不那么容易。我想了 想觉得这问题与今天的写作并非毫无关系一些名著的传世其实是能够给我们很多启发的。 若从漫长的历史时空来看,文学发展的总趋势是从低级向高级、从简单向复杂,但文学的历 史终究不是进化的历史,而是变化的历史。从古及今,文章变化万万干,各擅其妙,难分高 下。故而,一时代有一时代的文学,硬要互相攀比是不明智的。古典名著再传世,也取代不 了当代小说的需要和位置。当代正在发展中,谁能说当代小说中的杰出之作就一定不传世 呢 不过,现今的学者一般认为,小说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即生活故事化阶段、人物性格 化阶段和人物内心审美化阶段。这大致是不错的。可这并不意味着,后一阶段是对前一阶段 的扬弃,后者一定高于前者。故事化也好,性格化也好,心灵审美化也好,完全可以并行不 悖,或发挥各自优势,或三管齐下,或-管独胜,没有必要过分地抑此扬彼。读者的层面甚 复杂,需要也极多样,几乎任何一种审美形态的东西,都能在今天的中国找到它的对应。就 说《水浒传》吧,它传世的一个重要秘密,是其深厚的群众基础和强烈的民间性,那些英雄 的传奇故事早就在老百姓口头上传递着,连呼保义、玉麒麟之类的诨号,也早已有之。它的
C.“感动中国”将镜头对准生动的现实生活,聚焦于推动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主体力量, 解读了平凡中的伟大。 D.节前,拖欠农民工工资等劳资纠纷纷纷进入高发期,为了避免让“流血讨薪”的惨剧 不再发生,九部委联合发力,紧急部署,要求确保农民工工资节前按时足额支付。 5.以下有关文学名著的表述中,正确的一项是 A.《三国演义》中的人物、事件复杂,但作者处理得井井有条,许多情节给读者留下深刻 印象,如刘关张桃园三结义、关羽过五关斩六将、张飞大意失荆州、诸葛亮七擒孟获及 刘备白帝城托孤等。 B.《祝福》《药》《阿 Q 正传》均为鲁迅小说集《呐喊》中的作品。在《阿 Q 正传》中,作 者塑造了一个贫穷、落后、不觉悟的流浪雇农阿 Q 形象,其性格中最触目的部分即“精 神胜利法”。 C.曹禺的四幕话剧《雷雨》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悲剧名篇,最后的结局是:四凤、周 冲、周萍三个年青人在雷雨之夜死去,侍萍和繁漪因这一系列变故而发疯,家破人亡的 周朴园饮弹自尽。 D.为了复仇,哈姆莱特误杀了恋人奥菲利娅的父亲,致使奥菲利娅精神恍惚落水而死。 克劳狄斯挑拨奥菲利娅的哥哥同哈姆莱特比剑决斗,并在暗中准备了毒剑和毒酒,想借 机除掉哈姆莱特。最后,哈姆莱特与奸王同归于尽。 二、(9 分,每小题 3 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 6—8 题。 谈 传 世 雷 达 常常有人问我:为什么我们的古典名著一直流传不衰,而现在的一些比较优秀的长篇小 说,作者花了好大气力,流传却很困难,多则一两年,少则一两个月,就再也不大为人提起 了?还有人进一步追问:从小说艺术发展的眼光来看,今天小说的技术手段,比起中世纪来 不知丰富了多少,高明了多少,可为什么在赢得读者和流传程度上,现今的作品反而赶不上 古典名著呢? 初看这问题,似乎问得有点傻,不值一提,但真要把它说清楚,还不那么容易。我想了 想,觉得这问题与今天的写作并非毫无关系,一些名著的传世其实是能够给我们很多启发的。 若从漫长的历史时空来看,文学发展的总趋势是从低级向高级、从简单向复杂,但文学的历 史终究不是进化的历史,而是变化的历史。从古及今,文章变化万万千,各擅其妙,难分高 下。故而,一时代有一时代的文学,硬要互相攀比是不明智的。古典名著再传世,也取代不 了当代小说的需要和位置。当代正在发展中,谁能说当代小说中的杰出之作就一定不传世 呢? 不过,现今的学者一般认为,小说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即生活故事化阶段、人物性格 化阶段和人物内心审美化阶段。这大致是不错的。可这并不意味着,后一阶段是对前一阶段 的扬弃,后者一定高于前者。故事化也好,性格化也好,心灵审美化也好,完全可以并行不 悖,或发挥各自优势,或三管齐下,或一管独胜,没有必要过分地抑此扬彼。读者的层面甚 复杂,需要也极多样,几乎任何一种审美形态的东西,都能在今天的中国找到它的对应。就 说《水浒传》吧,它传世的一个重要秘密,是其深厚的群众基础和强烈的民间性,那些英雄 的传奇故事早就在老百姓口头上传递着,连呼保义、玉麒麟之类的诨号,也早已有之。它的
人物、故事、价值立场,已跟我们民族文化的精神传统焊接在一起,化为血肉,无法拆解了。 它不传世谁传世 今天的生活中也有很多编都编不出来的传说和事迹,我们的作者不也可以利用它们重起 楼阁,精深加工,从民间土壤上建起大厦吗?弄得好,虽未必传世,却也能赏心悦目。有时 我看某些公安题材小说,编的人很吃力,但并不动人,比起某些罪犯的想象力来,不知逊色 了多少。我当然并不主张照搬生活,而是主张把根子深深扎进民间,到那里去充分吸吮民间 生活本身的遗传性资源。 这几年创作上的—个趋向是回归故事,让小说回到小说,崇尚故事性的影视业对文学的 索取又在助长着这种倾向。这似乎是大势所趋。听故事是人的天性,小说的基本层面本来就 是讲故事。问题在于怎么讲,会不会讲。古典名著的讲故事,一是突出人物,二是饱含细节, 三是富有文化底蕴,这是它立于不败之地的根本。人是魂,没有比平添几个不朽的文学形象 更令人神往的了。世事无论多么新鲜,都会转眼即逝,惟有人物,可以长期存活。现在的某 些小说,故事之内无人物,人物身上无细节,故事之外无意蕴,剩下的就只能是一个事件过 程的空壳子了,作者怎样玩叙述圈套也掩不住贫乏的内质。这自然就谈不上流传与否的问题 了。现在讲故事的人和讲故事的机会越来越多了,可惜好故事并不多,于是想到,不妨多看 看古典名著,或能让人清醒:故事框架里该立个什么人,人的骨头上该长些什么肉,它们一 起该撑起多大的审美空间。 (选自2012年3月2日《作家文摘》,有删节) 6.下列对于古典名著流传不衰原因的分析,最恰当的一项是 A.古典名著能够传世是因为它们完全能够满足不同时代读者的审美需求 古典名著都是以民间传说为创作基础,有其深厚的群众性和强烈的民间性。 C.古典名著有着引人入胜的故事情节,正好迎合了读者爱听故事的天性 D.古典名著讲故事时注意突出人物,细节也很丰富,且富有文化底蕴 7.下列对于当代小说的认识,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许多当代小说创作的技术手段比古典名著更为丰富高明,但流传性却比不上古典名著。 B.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文学,当代小说也有古典名著取代不了的需要和位置 C.当代小说中的杰出作品也有传世的可能,没有必要将当代小说与古典名著硬性攀比 D.当代小说强调故事性,但故事往往与人物脱节,只是一个事件过程的空壳子罢了 下列对文章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准确的一项是 A.生活故事化、人物性格化和人物内心审美化这三个阶段可以并行不悖,相辅相成 B.当代生活并不缺少传说和事迹,缺少的是对民间生活本身的遗传性资源的充分吸收 C.崇尚故事性的影视业对文学创作回归故事的创作倾向起到了一种良性的引导作用 D.当代作家在创作中应该借鉴古典名著成功的经验,进一步提升作品的艺术价值。 三、(34分) (一)文言文阅读(21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 尹师鲁墓志铭 欧阳修 师鲁,河南人,姓尹氏,讳洙。然天下之士识与不识皆称之曰师鲁,盖其名重当世。 而世之知师鲁者,或推其文学,或高其议论,或多其材能。至其忠义之节,处穷达,临祸福
人物、故事、价值立场,已跟我们民族文化的精神传统焊接在一起,化为血肉,无法拆解了。 它不传世谁传世? 今天的生活中也有很多编都编不出来的传说和事迹,我们的作者不也可以利用它们重起 楼阁,精深加工,从民间土壤上建起大厦吗?弄得好,虽未必传世,却也能赏心悦目。有时 我看某些公安题材小说,编的人很吃力,但并不动人,比起某些罪犯的想象力来,不知逊色 了多少。我当然并不主张照搬生活,而是主张把根子深深扎进民间,到那里去充分吸吮民间 生活本身的遗传性资源。 这几年创作上的一个趋向是回归故事,让小说回到小说,崇尚故事性的影视业对文学的 索取又在助长着这种倾向。这似乎是大势所趋。听故事是人的天性,小说的基本层面本来就 是讲故事。问题在于怎么讲,会不会讲。古典名著的讲故事,一是突出人物,二是饱含细节, 三是富有文化底蕴,这是它立于不败之地的根本。人是魂,没有比平添几个不朽的文学形象 更令人神往的了。世事无论多么新鲜,都会转眼即逝,惟有人物,可以长期存活。现在的某 些小说,故事之内无人物,人物身上无细节,故事之外无意蕴,剩下的就只能是一个事件过 程的空壳子了,作者怎样玩叙述圈套也掩不住贫乏的内质。这自然就谈不上流传与否的问题 了。现在讲故事的人和讲故事的机会越来越多了,可惜好故事并不多,于是想到,不妨多看 看古典名著,或能让人清醒:故事框架里该立个什么人,人的骨头上该长些什么肉,它们一 起该撑起多大的审美空间。 (选自 2012 年 3 月 2 日《作家文摘》,有删节) 6.下列对于古典名著流传不衰原因的分析,最恰当的一项是 A.古典名著能够传世是因为它们完全能够满足不同时代读者的审美需求。 B.古典名著都是以民间传说为创作基础,有其深厚的群众性和强烈的民间性。 C.古典名著有着引人入胜的故事情节,正好迎合了读者爱听故事的天性。 D.古典名著讲故事时注意突出人物,细节也很丰富,且富有文化底蕴。 7.下列对于当代小说的认识,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许多当代小说创作的技术手段比古典名著更为丰富高明,但流传性却比不上古典名著。 B.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文学,当代小说也有古典名著取代不了的需要和位置。 C.当代小说中的杰出作品也有传世的可能,没有必要将当代小说与古典名著硬性攀比。 D.当代小说强调故事性,但故事往往与人物脱节,只是一个事件过程的空壳子罢了。 8.下列对文章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准确的一项是 A.生活故事化、人物性格化和人物内心审美化这三个阶段可以并行不悖,相辅相成。 B.当代生活并不缺少传说和事迹,缺少的是对民间生活本身的遗传性资源的充分吸收。 C.崇尚故事性的影视业对文学创作回归故事的创作倾向起到了一种良性的引导作用。 D.当代作家在创作中应该借鉴古典名著成功的经验,进一步提升作品的艺术价值。 三、(34 分) (一)文言文阅读(21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9—12 题。 尹师鲁墓志铭 欧阳修 师鲁,河南人,姓尹氏,讳洙。然天下之士识与不识皆称之曰师鲁,盖其名重当世。 而世之知师鲁者,或推其文学,或高其议论,或多其材能。至其忠义之节,处穷达,临祸福
无愧于古君子,则天下之称师鲁者未必尽知之。 师鲁为文章,简而有法。博学强记,通知今古,长于《春秋》。其与人言,是是非非, 务穷尽道理乃已,不为苟止而妄随,而人亦罕能过也。遇事无难易,而勇于敢为,其所以见 称于世者,亦所以取嫉于人,故其卒穷以死 师鲁少举进士及第,为绛州正平县主簿、河南府户曹参军、邵武军判官。迁山南东道 掌书记、知伊阳县。王文康公荐其才,召试,充馆阁校勘,迁太子中允。天章阁待制范公贬 饶州,谏官、御史不肯言。师鲁上书,言仲淹臣之师友,愿得俱贬。贬监郢州酒税,又徙唐 州。遭父丧,服除,复得太子中允、知河南县。赵元昊反,陕西用兵,大将葛怀敏奏起为经 略判官。其后诸将败于好水,韩公降知秦州,师鲁亦徙通判濠州。久之,韩公奏,得通判秦 州。迁知泾州,又知渭州,兼泾原路经略部署。又知潞州,为政有惠爱,潞州人至今思之。 累迁官至起居舍人,直龙图阁。 师鲁当天下无事时独喜论兵,为《叙燕》、《息戍》二篇行于世。其为兵制之说,述战守 胜败之要,尽当今之利害。又欲训土兵代戍卒,以减边用,为御戎长久之策,皆未及施为 而元昊臣,西兵解严,师鲁亦去而得罪矣。然则天下之称师鲁者,于其材能,亦未必尽知之 初,师鲁在渭州,将吏有违其节度者,欲按军法斩之而不果。其后吏至京师,上书讼师 鲁以公使钱贷部将,贬崇信军节度副使,徙监均州酒税。得疾,无医药,舁至南阳求医。疾 革,隐几而坐,顾稚子在前,无甚怜之色,与宾客言,终不及其私。享年四十有六以卒。 (节选自《欧阳修集·居士集卷二十七》)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或高其议论,或多其材能 多:赞美 B.处穷达,临祸福 穷:困窘 C.而人亦罕能过也 过:指责、批评 D.上书讼师鲁以公使钱贷部将 贷:借出、借给 10.以下各组句子中,能分别直接表现师鲁“博学强记”和“勇于敢为”的一组是() (3分) A.①或推其文学,或高其议论 ②欲按军法斩之而不果 B.①通知今古,长于《春秋 ②言仲淹臣之师友,愿得俱贬 C.①为《叙燕》、《息戍》二篇行于世 ②又知潞州,为政有惠爱 D.①与宾客言,终不及其私 ②西兵解严,师鲁亦去而得罪矣 1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天下的士人无论认识还是不认识他的都称呼他为“师鲁”,可见尹师鲁的名声被当时人 看重。但对于其材能和品节,人们却未必能完全了解。 B.尹师鲁考中进士后为官多年,仕途并不很顺利,多次被调动官职、贬官,有时还不得 已辞去官职,其中原因既有因言获罪,也有“遭父丧”,还有小人诬陷。 C.尹师鲁在天下太平时喜欢谈论军事,曾著文阐述了作战、防守成败的关键,因此在赵 元昊反叛时,他被大将葛怀敏举荐为经略判官。 D.尹师鲁在潞州任职,可谓勤政爱民,后来潞州百姓还很怀念他;在渭州任职时的所作 所为,堪称秉公执法,后被人借事中伤,遭贬官。 12.把文言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
无愧于古君子,则天下之称师鲁者未必尽知之。 师鲁为文章,简而有法。博学强记,通知今古,长于《春秋》。其与人言,是是非非, 务穷尽道理乃已,不为苟止而妄随,而人亦罕能过也。遇事无难易,而勇于敢为,其所以见 称于世者,亦所以取嫉于人,故其卒穷以死。 师鲁少举进士及第,为绛州正平县主簿、河南府户曹参军、邵武军判官。迁山南东道 掌书记、知伊阳县。王文康公荐其才,召试,充馆阁校勘,迁太子中允。天章阁待制范公贬 饶州,谏官、御史不肯言。师鲁上书,言仲淹臣之师友,愿得俱贬。贬监郢州酒税,又徙唐 州。遭父丧,服除,复得太子中允、知河南县。赵元昊反,陕西用兵,大将葛怀敏奏起为经 略判官。其后诸将败于好水,韩公降知秦州,师鲁亦徙通判濠州。久之,韩公奏,得通判秦 州。迁知泾州,又知渭州,兼泾原路经略部署。又知潞州,为政有惠爱,潞州人至今思之。 累迁官至起居舍人,直龙图阁。 师鲁当天下无事时独喜论兵,为《叙燕》、《息戍》二篇行于世。其为兵制之说,述战守 胜败之要,尽当今之利害。又欲训土兵代戍卒,以减边用,为御戎长久之策,皆未及施为。 而元昊臣,西兵解严,师鲁亦去而得罪矣。然则天下之称师鲁者,于其材能,亦未必尽知之 也。 初,师鲁在渭州,将吏有违其节度者,欲按军法斩之而不果。其后吏至京师,上书讼师 鲁以公使钱贷部将,贬崇信军节度副使,徙监均州酒税。得疾,无医药,舁至南阳求医。疾 革,隐几而坐,顾稚子在前,无甚怜之色,与宾客言,终不及其私。享年四十有六以卒。 (节选自《欧阳修集•居士集卷二十七》)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或高其议论,或多.其材能 多:赞美 B.处穷.达,临祸福 穷:困窘 C.而人亦罕能过.也 过:指责、批评 D.上书讼师鲁以公使钱贷.部将 贷:借出、借给 10.以下各组句子中,能分别直接表现师鲁“博学强记”和“勇于敢为”的一组是( ) (3 分) A.①或推其文学,或高其议论 ②欲按军法斩之而不果 B.①通知今古,长于《春秋》 ②言仲淹臣之师友,愿得俱贬 C.①为《叙燕》、《息戍》二篇行于世 ②又知潞州,为政有惠爱 D.①与宾客言,终不及其私 ②西兵解严,师鲁亦去而得罪矣 1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天下的士人无论认识还是不认识他的都称呼他为“师鲁”,可见尹师鲁的名声被当时人 看重。但对于其材能和品节,人们却未必能完全了解。 B.尹师鲁考中进士后为官多年,仕途并不很顺利,多次被调动官职、贬官,有时还不得 已辞去官职,其中原因既有因言获罪,也有“遭父丧”,还有小人诬陷。 C.尹师鲁在天下太平时喜欢谈论军事,曾著文阐述了作战、防守成败的关键,因此在赵 元昊反叛时,他被大将葛怀敏举荐为经略判官。 D.尹师鲁在潞州任职,可谓勤政爱民,后来潞州百姓还很怀念他;在渭州任职时的所作 所为,堪称秉公执法,后被人借事中伤,遭贬官。 12.把文言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9 分)
(1)其与人言,是是非非,务穷尽道理乃已。(3分) (2)其所以见称于世者,亦所以取嫉于人,故其卒穷以死。(3分) (3)将吏有违其节度者,欲按军法斩之而不果。(3分) 13.用斜线(/)给下面短文中画线的部分断句。(断句不超过6处)(3分) 士不以利移不为患改孝敬忠信之事立虽死而不悔智而用私 不如愚而用公故日巧伪不如拙诚。学问不倦,所以治己也;教诲不厌,所以 治人也。(刘向《说苑》) (二)古代诗歌鉴赏(8分) 14.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淇上送赵仙舟 王维 相逢方一笑,相送还成泣 祖帐已伤离,荒城复愁入。 天寒远山净,日暮长河急。 解缆君已遥,望君空伫立。 (1)请用几个短语概括这首诗中诗人所经历的情感阶段。诗人在表达感情时使用了多种艺 术手法,请选择其中一种,结合具体诗句简要分析。(4分) (2)本诗最后一句在《唐文粹》中是“望君犹伫立”,你认为是“犹”字好,还是“空” 字更好?为什么?(4分) (三)名句名篇默写(5分) 15.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限选其中的5小题作答,若多答按其所答前5小 题评分)(5分) (1)子曰:“ 思而不学则殆。”(《论语·为政》) (2)风之积也不厚, 庄子《逍遥游》) (3)长太息以掩涕兮, 。(屈原《离骚》) (4) 善假于物也。(荀子《劝学》) (5)苟全性命于乱世, 。(诸葛亮《出师表》) 失向来之烟霞。(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7)月出于东山之上, (苏轼《赤壁赋》) (8)楚天千里清秋, (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1)其与人言,是是非非,务穷尽道理乃已。(3 分) (2)其所以见称于世者,亦所以取嫉于人,故其卒穷以死。(3 分) (3)将吏有违其节度者 ,欲按军法斩之而不果。(3 分) 13.用斜线(/)给下面短文中画线的部分断句。(断句不超过 6 处)(3 分) 士 不 以 利 移 不 为 患 改 孝 敬 忠 信 之 事 立 虽 死 而 不 悔 智 而 用 私 不 如 愚 而 用 公 故 曰 巧 伪 不 如 拙 诚。学问不倦,所以治己也;教诲不厌,所以 治人也。 (刘向《说苑》) (二)古代诗歌鉴赏(8 分) 14.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 分) 淇上送赵仙舟 王 维 相逢方一笑,相送还成泣。 祖帐已伤离,荒城复愁入。 天寒远山净,日暮长河急。 解缆君已遥,望君空伫立。 (1)请用几个短语概括这首诗中诗人所经历的情感阶段。诗人在表达感情时使用了多种艺 术手法,请选择其中一种,结合具体诗句简要分析。(4 分) (2)本诗最后一句在《唐文粹》中是“望君犹伫立”,你认为是“犹”字好,还是“空” 字更好?为什么?(4 分) (三)名句名篇默写(5 分) 15.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限选其中的 5 小题作答,若多答按其所答前 5 小 题评分)(5 分) (1) 子曰:“ ,思而不学则殆。”(《论语·为政》) (2) 风之积也不厚, 。(庄子《逍遥游》) (3) 长太息以掩涕兮, 。(屈原《离骚》) (4) ,善假于物也。(荀子《劝学》) (5) 苟全性命于乱世,__________________。(诸葛亮《出师表》) (6) ,失向来之烟霞。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7) 月出于东山之上, 。(苏轼《赤壁赋》) (8) 楚天千里清秋, 。(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