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黄冈2014届高三5月适应性考试 语文A卷 、语文基础知识(共15分,共5小题,每小题3分)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精髓(sui) 弭谤(mi) 盛筵(yn) 少安毋躁 B.着落(zhao)档案(dang)巷道(hang 擢发难数( C.缉拿(j) 场院( chang)苇草(wi) 管窥蠡 测 D.遒劲(jn) 闷热(men) 殷红(yan) 拾级而上(she)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嘻闹 颤栗 畏葸不前 B.仓皇 宿怨 谛听 筚路蓝缕 禀赋 惫赖 掂量 长弘化碧 D.庇佑 蛰伏 蕴籍 勃然大怒 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光光滑滑的白石板路,生苔发绿的石砌小桥,老态龙钟的故园旧屋,鬓 发苍苍的沉重匾牌,都在诉说着水乡的厚重与大气。尤其那些高高低 低 的黑瓦白墙下面,只有鸬鹚铁铸一样 船头, 整天都 动不动,死死盯着“小桥,流水,人家”门前那些仨仨俩俩 喝茶 聊天的布衣老者,喷云吐雾出古镇的原始和淳朴。 A.良莠不齐挺立仿佛慢悠悠 B.参差不齐兀立似 乎慢腾腾 C.犬牙交错站立好像慢悠悠 D.错落有致矗立犹 如慢腾腾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据中央电视台的报道,教育部已于近期确定了高考改革方案,将打破“ 考定终身”的高考制度,部分科目如英语将实行一年多考制,以减弱学生高考压 力。 B.2013年南非前总统曼德拉逝世。他的杰出,不仅在于他把和解和宽容的 精神传播到非洲和世界各地,还在于他以非暴力方式创建了新南非。 C.凭借着在本届澳网比赛中的超强发挥,武汉姑娘李娜成为第一个晋级大满 贯决赛的亚洲球员,从而奠定了她中国体坛一姐的地位 D.亚洲相互协作与信任措施会议第四次峰会于2014年5月在中国上海举行, 峰会围绕以“加强对话、信任与协作,共建和平、稳定与合作的新亚洲”为主题 展开了讨论。 5.下面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 A.《边城》是沈从文的代表作品。小说以牧歌式的情调描绘出田园诗般的边 城世界。故事围绕翠翠与天保、傩送的爱情展开,最终失意的傩送在闯滩中身亡, 天保也远走他乡,翠翠独自在渡口等待。 B.“机关算尽太聪明,反算了卿卿性命”,这是《红楼梦》中评价王熙凤的 句子。她“毒设相思局”,害死了贾瑞:“弄权铁槛寺”,逼得张家的女儿和某 守备之子双双自尽
湖北省黄冈 2014 届高三 5 月适应性考试 语文 A 卷 一、语文基础知识(共 15 分,共 5 小题,每小题 3 分)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A.精髓(suǐ) 弭谤(mǐ) 盛筵(yán) 少安毋躁 (shāo) B.着落(zháo) 档案(dǎng) 巷道(hàng) 擢发难数(zhuó) C.缉拿(jī) 场院(cháng) 苇草(wěi) 管窥蠡(lí) 测 D.遒劲(jìn) 闷热(mēn) 殷红(yan) 拾级而上(shè)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缥缃 嘻闹 颤栗 畏葸不前 B.仓皇 宿怨 谛听 筚路蓝缕 C.禀赋 惫赖 掂量 长弘化碧 D.庇佑 蛰伏 蕴籍 勃然大怒 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光光滑滑的白石板路,生苔发绿的石砌小桥,老态龙钟的故园旧屋,鬓 发苍苍的沉重匾牌,都在诉说着水乡的厚重与大气。尤其那些高高低 低、 的黑瓦白墙下面,只有鸬鹚铁铸一样 船头, 整天都 一动不动,死死盯着“小桥,流水,人家”门前那些仨仨俩俩,在 喝茶 聊天的布衣老者,喷云吐雾出古镇的原始和淳朴。 A.良莠不齐 挺立 仿佛 慢悠悠 B.参差不齐 兀立 似 乎 慢腾腾 C.犬牙交错 站立 好像 慢悠悠 D.错落有致 矗立 犹 如 慢腾腾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据中央电视台的报道,教育部已于近期确定了高考改革方案,将打破“一 考定终身”的高考制度,部分科目如英语将实行一年多考制,以减弱学生高考压 力。 B.2013 年南非前总统曼德拉逝世。他的杰出,不仅在于他把和解和宽容的 精神传播到非洲和世界各地,还在于他以非暴力方式创建了新南非。 C.凭借着在本届澳网比赛中的超强发挥,武汉姑娘李娜成为第一个晋级大满 贯决赛的亚洲球员,从而奠定了她中国体坛一姐的地位。 D.亚洲相互协作与信任措施会议第四次峰会于 2014 年 5 月在中国上海举行, 峰会围绕以“加强对话、信任与协作,共建和平、稳定与合作的新亚洲”为主题 展开了讨论。 5.下面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 ) A.《边城》是沈从文的代表作品。小说以牧歌式的情调描绘出田园诗般的边 城世界。故事围绕翠翠与天保、傩送的爱情展开,最终失意的傩送在闯滩中身亡, 天保也远走他乡,翠翠独自在渡口等待。 B.“机关算尽太聪明,反算了卿卿性命”,这是《红楼梦》中评价王熙凤的 句子。她“毒设相思局”,害死了贾瑞;“弄权铁槛寺”,逼得张家的女儿和某 守备之子双双自尽
C.“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意思是说,人民在第一位,国家其次,君 在最后。孟子认为为政者要保障人民的权利,若君主无道,人民有权推翻政权。 D.哈姆莱特是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者的典型形象,他组织戏班子演了一出 《捕鼠机》,通过这场奇特的“戏中戏”,最终证实了克劳狄斯杀兄娶嫂、篡位 夺权的罪行。 现代文(论述类文本)阅读(共9分,共3小题,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6-8题 中国古代社会的节日休假 中国是一个有着悠久节日传统的国家。其中的节假,是指给节日放假 节假日的设置,使节日和假日这两种本不相同的事物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以节为假的做法,在我国大约始于两千年前的汉代,其中冬至和夏至各 休假五日,是目前所知最早的放假的节日。唐代是我国节日发展史上的重要环节 节日数量众多,节俗活动丰富,开元七年令则以国家法令的形式将二十馀个节日 规定为国家法定假日,并给予四十天左右的假期。节日放假普遍制度化了。唐代 节假制度深刻地影响着后世。比如宋代神宗元丰五年(1082),礼部厘定官员休 假制度,就规定了长达七十六天的节假日。不仅汉族政权如此,少数民族政权也 在很大程度上延续了普遍以节为假的做法,并纳入令式,形成节日休假的制度化。 不过,明清时期,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空前加强,对于官吏的管理也十分严格, 这在时间管理制度上的一个体现就是压缩假日的数量和长度。相应的,放假的节 日也大大减少了。 透过不同朝代的节日休假,可以发现节假日问题一直受到中国古代社会 的重视,而在给哪些节日放假以及假期长度方面,不同朝代有着不同的规定。由 于节日是公共社会活动日,是文化传统的载体,因此官方给予假期的节日数量越 多,节假时间越长,就说明社会公共生活和文化传统的受重视程度越髙,社会开 放程度也越高,对社会成员尤其是国家公务人员的管理强度则越低,他们拥有的 可供个人自由支配的私人时间就越多,个人的自由度也就越大。 透过不同朝代的节日休假,还可以发现节假制度的实行使节日与假日形 成了明显的互动关系。一方面,被纳入国家休假制度的节日总是在民俗生活或国 家层面具有重要地位的节日,而且节日的地位越重要,放假的时间越长;因此, 往往可以根据一个节日是否放假,以及放假时间的长短来判断它在国家层面和社 会层面的重要性程度。另一方面,由于假日往往只是部分节日的身份,那些放假 的节日的重要性就得到突显;不仅如此,放假还具有提示意义,并可以为社会成 员从事约定俗成的节日活动提供不可或缺的时间,这无疑就维护和加强了该节的 重要性程度。 过节和休假并非仅仅是中国古代社会的时间制度安排,节日与假日的区 别与互动关系也并非只在中国古代社会才存在。在当代,一方面,随着工业化和 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社会中大多数人都被纳入就业组织或教育组织之中,受国家 休假制度影响的人数量众多,节日作为群体公共活动时间,它的存续需要社会成 员的共同参与,也因而需要社会成员拥有无需工作和学习的同一个时间,因此节 日对休假制度的依赖性越来越大。另一方面,当代中国的节日体系更加复杂,既 有全国性节日,又有区域性节日;既包括传统节日,又包含诸多现代节日纪念日 还有许多外来节日和新兴节日。不同的节日又具有不同的内涵。因此,在节假日 的设置方面,给哪些节日在什么时间设置多长时间的假,就需要基于社会需要和
C.“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意思是说,人民在第一位,国家其次,君 在最后。孟子认为为政者要保障人民的权利,若君主无道,人民有权推翻政权。 D.哈姆莱特是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者的典型形象,他组织戏班子演了一出 《捕鼠机》,通过这场奇特的“戏中戏”,最终证实了克劳狄斯杀兄娶嫂、篡位 夺权的罪行。 二、现代文(论述类文本)阅读(共 9 分,共 3 小题,每小题 3 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 6-8 题。 中国古代社会的节日休假 中国是一个有着悠久节日传统的国家。其中的节假,是指给节日放假。 节假日的设置,使节日和假日这两种本不相同的事物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以节为假的做法,在我国大约始于两千年前的汉代,其中冬至和夏至各 休假五日,是目前所知最早的放假的节日。唐代是我国节日发展史上的重要环节, 节日数量众多,节俗活动丰富,开元七年令则以国家法令的形式将二十馀个节日 规定为国家法定假日,并给予四十天左右的假期。节日放假普遍制度化了。唐代 节假制度深刻地影响着后世。比如宋代神宗元丰五年(1082),礼部厘定官员休 假制度,就规定了长达七十六天的节假日。不仅汉族政权如此,少数民族政权也 在很大程度上延续了普遍以节为假的做法,并纳入令式,形成节日休假的制度化。 不过,明清时期,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空前加强,对于官吏的管理也十分严格, 这在时间管理制度上的一个体现就是压缩假日的数量和长度。相应的,放假的节 日也大大减少了。 透过不同朝代的节日休假,可以发现节假日问题一直受到中国古代社会 的重视,而在给哪些节日放假以及假期长度方面,不同朝代有着不同的规定。由 于节日是公共社会活动日,是文化传统的载体,因此官方给予假期的节日数量越 多,节假时间越长,就说明社会公共生活和文化传统的受重视程度越高,社会开 放程度也越高,对社会成员尤其是国家公务人员的管理强度则越低,他们拥有的 可供个人自由支配的私人时间就越多,个人的自由度也就越大。 透过不同朝代的节日休假,还可以发现节假制度的实行使节日与假日形 成了明显的互动关系。一方面,被纳入国家休假制度的节日总是在民俗生活或国 家层面具有重要地位的节日,而且节日的地位越重要,放假的时间越长;因此, 往往可以根据一个节日是否放假,以及放假时间的长短来判断它在国家层面和社 会层面的重要性程度。另一方面,由于假日往往只是部分节日的身份,那些放假 的节日的重要性就得到突显;不仅如此,放假还具有提示意义,并可以为社会成 员从事约定俗成的节日活动提供不可或缺的时间,这无疑就维护和加强了该节的 重要性程度。 过节和休假并非仅仅是中国古代社会的时间制度安排,节日与假日的区 别与互动关系也并非只在中国古代社会才存在。在当代,一方面,随着工业化和 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社会中大多数人都被纳入就业组织或教育组织之中,受国家 休假制度影响的人数量众多,节日作为群体公共活动时间,它的存续需要社会成 员的共同参与,也因而需要社会成员拥有无需工作和学习的同一个时间,因此节 日对休假制度的依赖性越来越大。另一方面,当代中国的节日体系更加复杂,既 有全国性节日,又有区域性节日;既包括传统节日,又包含诸多现代节日纪念日, 还有许多外来节日和新兴节日。不同的节日又具有不同的内涵。因此,在节假日 的设置方面,给哪些节日在什么时间设置多长时间的假,就需要基于社会需要和
国家需要从文化、社会、经济、政治等方面进行综合考量,中国古代的节日体假 制度则可以提供一些历史的借鉴。 (有删改) 6.下列关于“中国古代社会的节日休假”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节日传统在中国历史悠久,以节为假在我国大约始于两千年前的汉代,其 中冬至和夏至各休假五日,是目前所知最早的放假的节日 B.明清时期,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空前加强,对于官吏的管理也十分严格, 放假的节日大大减少了。 C.节日是文化传统的载体,官方给予假期的节日数量越多,节假时间越长, 就说明文化传统的受重视程度越高,社会开放程度也越高 D.节日与假日的区别与互动关系并非只在中国古代社会才存在,因为过节和 休假并非仅仅是中国古代社会的时间制度安排 7.下列理解和分析,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节假日的设置使节日和假日这两种本不相同的事物紧密地联系在一起。透 过不同朝代的节日休假,可以发现节假制度的实行使节日与假日形成了明显的互 动关系 B.唐代是我国节日发展史上的重要环节,节日数量众多,节俗活动丰富,节 日放假普遍制度化了。最长的假期有四十天左右。 C.透过不同朝代的节日休假,可以发现节假日问题一直受到中国古代社会 的重视。假日是节日的身份,那些放假的节日的重要性因而得到突显 D.放假具有提示意义,并可以为社会成员从事国家规定的节日活动提供不可 或缺的时间,这无疑就维护和加强了该节的重要性程度。 8.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唐代节假制度深刻地影响着后世。宋代和明清的假日数量和长度的压缩即 是受唐代影响的结果 B.往往可以根据一个节日是否放假,以及放假时间的长短来判断它在国家层 面和社会层面的重要性程度,因此,节日的地位越重要,放假的时间越长 C.节日对休假制度的依赖性越来越大,是因为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加 快,节日作为群体公共活动时间,它的存续需要社会成员的共同参与,也因而需 要社会成员拥有无需工作和学习的同一个时间 在节假日的设置方面,需要基于社会需要和国家需要从文化、社会、经济 政治等方面进行分别考量,中国古代的节日休假制度可以为今天提供一些历史的 借鉴 、古诗文阅读(共34分,共7小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9分,每小题3分) 魏文侯以卜子夏、田子方为师。每过段干木之庐必式。四方贤士多归之。 使乐羊伐中山,克之;以封其子击。文侯问于群臣曰:“我何如主?” 皆曰:“仁君。”任座曰:“君得中山,不以封君之弟而以封君之子,何谓仁君! 文侯怒,任座趋出。次问翟璜,对曰:“仁君。”文侯曰:“何以知之?”对曰 臣闻君仁则臣直。向者任座之言直,臣是以知之。”文侯悦,使翟璜召任座而 反之,亲下堂迎之,以为上客。 文侯与田子方饮,文侯曰:“钟声不比乎?左高。”田子方笑。文侯曰 “何笑?”子方曰:“臣闻之,君明乐官,不明乐音。今君审于音,臣恐其聋于 官也。”文侯曰:“善
国家需要从文化、社会、经济、政治等方面进行综合考量,中国古代的节日体假 制度则可以提供一些历史的借鉴。 (有删改) 6.下列关于“中国古代社会的节日休假”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 A.节日传统在中国历史悠久,以节为假在我国大约始于两千年前的汉代,其 中冬至和夏至各休假五日,是目前所知最早的放假的节日。 B.明清时期,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空前加强,对于官吏的管理也十分严格, 放假的节日大大减少了。 C.节日是文化传统的载体,官方给予假期的节日数量越多,节假时间越长, 就说明文化传统的受重视程度越高,社会开放程度也越高。 D.节日与假日的区别与互动关系并非只在中国古代社会才存在,因为过节和 休假并非仅仅是中国古代社会的时间制度安排。 7.下列理解和分析,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节假日的设置使节日和假日这两种本不相同的事物紧密地联系在一起。透 过不同朝代的节日休假,可以发现节假制度的实行使节日与假日形成了明显的互 动关系。 B.唐代是我国节日发展史上的重要环节,节日数量众多,节俗活动丰富,节 日放假普遍制度化了。最长的假期有四十天左右。 C.透过不同朝代的节日休假,可以发现节假日问题一直受到中国古代社会 的重视。假日是节日的身份,那些放假的节日的重要性因而得到突显。 D.放假具有提示意义,并可以为社会成员从事国家规定的节日活动提供不可 或缺的时间,这无疑就维护和加强了该节的重要性程度。 8.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唐代节假制度深刻地影响着后世。宋代和明清的假日数量和长度的压缩即 是受唐代影响的结果。 B.往往可以根据一个节日是否放假,以及放假时间的长短来判断它在国家层 面和社会层面的重要性程度,因此,节日的地位越重要,放假的时间越长。 C.节日对休假制度的依赖性越来越大,是因为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加 快,节日作为群体公共活动时间,它的存续需要社会成员的共同参与,也因而需 要社会成员拥有无需工作和学习的同一个时间。 D.在节假日的设置方面,需要基于社会需要和国家需要从文化、社会、经济、 政治等方面进行分别考量,中国古代的节日休假制度可以为今天提供一些历史的 借鉴。 三、古诗文阅读(共 34 分,共 7 小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9~12 题。(9 分,每小题 3 分) 魏文侯以卜子夏、田子方为师。每过段干木之庐必式。四方贤士多归之。 使乐羊伐中山,克之;以封其子击。文侯问于群臣曰:“我何如主?” 皆曰:“仁君。”任座曰:“君得中山,不以封君之弟而以封君之子,何谓仁君!” 文侯怒,任座趋出。次问翟璜,对曰:“仁君。”文侯曰:“何以知之?”对曰: “臣闻君仁则臣直。向者任座之言直,臣是以知之。”文侯悦,使翟璜召任座而 反之,亲下堂迎之,以为上客。 文侯与田子方饮,文侯曰:“钟声不比乎?左高。”田子方笑。文侯曰: “何笑?”子方曰:“臣闻之,君明乐官,不明乐音。今君审于音,臣恐其聋于 官也。”文侯曰:“善
子击出,遭田子方于道,下车伏谒。子方不为礼。子击怒,谓子方曰: “富贵者骄人乎?贫贱者骄人乎?”子方曰:“亦贫贱者骄人耳,富贵者安敢骄 人!国君而骄人则失其国,大夫而骄人则失其家。失其国者未闻有以国待之者也, 失其家者未闻有以家待之者也。夫士贫贱者,言不用,行不合,则纳履而去耳, 安往而不得贫贱哉!”子击乃谢之。 文侯谓李克曰:“先生尝有言曰:‘家贫思良妻,国乱思良相。’今所 置非成则璜,二子何如?”对曰:“卑不谋尊。疏不谋戚。臣在阙门之外,不敢 当命。”文侯曰:“先生临事勿让!”克曰:“君弗察故也。居视其所亲,富视 其所与,达视其所举,穷视其所不为,贫视其所不取。五者足以定之矣,何待克 哉!”文侯曰:“先生就舍,吾之相定矣。”李克出,见翟璜。翟璜曰:“今者 闻君召先生而卜相,果谁为之?”克曰:“魏成。”翟璜忿然作色曰:“西河守 吴起,臣所进也。君内以邺为忧,臣进西门豹。君欲伐中山,臣进乐羊。中山已 拔,无使守之,臣进先生。君之子无傅,臣进屈侯鲋。以耳目之所听睹记,臣何 负于魏成!”李克曰:“子言克于子之君者。岂将比周以求大官哉?君问相于克, 克之对如是。所以知君之必相魏成者,魏成食禄千钟,什九在外,什一在内;是 以得卜子夏、田子方、段干木。此三人者,君皆师之;子所进五人者,君皆臣之 子恶得与魏成比也!”翟璜逡巡再拜曰:“璜,鄙人也,失对,愿卒为弟子!” (节选自《资治通鉴·周纪一》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侯怒,任座趋出 趋:跑,疾走 B.钟声不比乎 比:和谐,协调 C.子击乃谢之 谢:感谢,酬谢 D.先生就舍,吾之相定矣 就:归于,趋向 10.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都能表现魏文侯善于“纳谏”的一组是( ①魏文侯以卜子夏、田子方为师②使翟璜召任座而反之,亲下堂迎之, 以为上客 ③钟声不比乎?左高 ④“今君审于音,臣恐其聋 于官也。”文侯曰:“善 ⑤亦贫贱者骄人耳,富贵者安敢骄人⑥先生就舍,吾之相定矣 A.①③⑥ B.①④⑤ C.②③⑤ D.②④⑥ 1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魏文侯礼贤下士,他每次经过名士段干木的住宅,都要在车上俯首行礼。 各地的贤才德士很多都前来归附他。 B.在国师田子方看来,国君对人骄傲就将亡国,大夫对人骄傲就将失去封地。 惟有贫贱之士无所畏惧,不在乎什么“言不用,行不合”。 C.在如何识别人上,李克向文侯提供了五项标准,文侯对此不以为然,并让 李克回家休息。 D.翟璜曾向李克探听国相的人选,当得知国相人选不是自己时,勃然大怒, 继而历数自己的功劳,认为自己比魏成强。 12.请把第三大题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共9分) 1)臣闻君仁则臣直。向者任座之言直,臣是以知之。(3分) (2)今君审于音,臣恐其聋于官也。(2分) (3)居视其所亲,富视其所与,达视其所举,穷视其所不为,贫视其所不取 (分)
子击出,遭田子方于道,下车伏谒。子方不为礼。子击怒,谓子方曰: “富贵者骄人乎?贫贱者骄人乎?”子方曰:“亦贫贱者骄人耳,富贵者安敢骄 人!国君而骄人则失其国,大夫而骄人则失其家。失其国者未闻有以国待之者也, 失其家者未闻有以家待之者也。夫士贫贱者,言不用,行不合,则纳履而去耳, 安往而不得贫贱哉!”子击乃谢之。 文侯谓李克曰:“先生尝有言曰:‘家贫思良妻,国乱思良相。’今所 置非成则璜,二子何如?”对曰:“卑不谋尊。疏不谋戚。臣在阙门之外,不敢 当命。”文侯曰:“先生临事勿让!”克曰:“君弗察故也。居视其所亲,富视 其所与,达视其所举,穷视其所不为,贫视其所不取。五者足以定之矣,何待克 哉!”文侯曰:“先生就舍,吾之相定矣。”李克出,见翟璜。翟璜曰:“今者 闻君召先生而卜相,果谁为之?”克曰:“魏成。”翟璜忿然作色曰:“西河守 吴起,臣所进也。君内以邺为忧,臣进西门豹。君欲伐中山,臣进乐羊。中山已 拔,无使守之,臣进先生。君之子无傅,臣进屈侯鲋。以耳目之所听睹记,臣何 负于魏成!”李克曰:“子言克于子之君者。岂将比周以求大官哉?君问相于克, 克之对如是。所以知君之必相魏成者,魏成食禄千钟,什九在外,什一在内;是 以得卜子夏、田子方、段干木。此三人者,君皆师之;子所进五人者,君皆臣之。 子恶得与魏成比也!”翟璜逡巡再拜曰:“璜,鄙人也,失对,愿卒为弟子!” (节选自《资治通鉴·周纪一》)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侯怒,任座趋出 趋:跑,疾走 B.钟声不比乎 比:和谐,协调 C.子击乃谢之 谢:感谢,酬谢 D.先生就舍,吾之相定矣 就:归于,趋向 10.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都能表现魏文侯善于“纳谏”的一组是( ) ①魏文侯以卜子夏、田子方为师 ②使翟璜召任座而反之,亲下堂迎之, 以为上客 ③钟声不比乎?左高 ④“今君审于音,臣恐其聋 于官也。”文侯曰:“善。” ⑤亦贫贱者骄人耳,富贵者安敢骄人⑥先生就舍,吾之相定矣 A.①③⑥ B.①④⑤ C.②③⑤ D.②④⑥ 1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魏文侯礼贤下士,他每次经过名士段干木的住宅,都要在车上俯首行礼。 各地的贤才德士很多都前来归附他。 B.在国师田子方看来,国君对人骄傲就将亡国,大夫对人骄傲就将失去封地。 惟有贫贱之士无所畏惧,不在乎什么“言不用,行不合”。 C.在如何识别人上,李克向文侯提供了五项标准,文侯对此不以为然,并让 李克回家休息。 D.翟璜曾向李克探听国相的人选,当得知国相人选不是自己时,勃然大怒, 继而历数自己的功劳,认为自己比魏成强。 12.请把第三大题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共 9 分) (1)臣闻君仁则臣直。向者任座之言直,臣是以知之。(3 分) (2)今君审于音,臣恐其聋于官也。(2 分) (3)居视其所亲,富视其所与,达视其所举,穷视其所不为,贫视其所不取。 (4 分)
13.请用斜线(/)给下面文言短文中画线的部分断句。(断句不超过6处)(3 分) 谢太傅盘桓东山时,与孙兴公诸人泛海戏。风起浪涌孙、干诸人色并遽 便唱使还太博神情方王昑啸不言舟人以公貌闲意说犹去不止。既风转急,浪猛, 诸人皆喧动不坐。公徐曰:“如此,将无归?”众人即承响而回。于是审其量, 足以镇安朝野。 (选自《世说新语·雅量》 14.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8分) 送日本国僧敬龙归 唐·韦庄 扶桑已在渺茫中,家在扶桑东更东 此去与师谁共到,一船明月一帆风 淮上与友人别 唐·郑谷 扬子江头杨柳春,杨花愁杀渡江人。 数声风笛离亭晚,君向潇湘我向秦。 (1)试比较两首送别诗在思想感情上的不同点。(4分) (2)《淮上与友人别》一诗是如何表达别情的?(4分) 15.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限填其中的5个小题作答,如答题超 过5个,按所答的前5个小题计分)(5分) 1)何方圜之能周兮? ?(屈原《离骚》) (2) ,唯见江心秋月白。(白居易《琵琶行》) (3) ,塞上风云接地阴。(杜甫《秋兴八首》其一) (4)金樽清酒斗十千, 。(李白《行路难》) ,尽西风,季鹰归未?(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6)渔舟唱晚, ;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王勃《滕王阁序》) (7)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庄周《遣遥游》) (8) ,梦入芙蓉浦。(周邦彦《苏幕遮》 四、现代文(文学类实用类文本)阅读(共20分,共4小题) 老房子与蒲公英 永新人 春节前大弟回了一趟老家。一个族弟的小孩结婚,找到了他,他回去随 礼,顺便喝杯喜酒。 说是族弟,其实早在五服之外了,因为我家自曾祖至父亲一辈都是单传。 在这个村上没有血缘亲近的人了,远房的邻居也就当族亲来往。 大弟回来说,我家的老房子不行了,长期没人住,年久失修,还多处漏 雨,怕是要坍塌了。说着说着,大弟脸色凝重,神情戚然。 我又何尝不是。这栋两层二十间大瓦房,是父母带着几个姐姐像燕子垒 窝一样,一砖一瓦一草一木用双手垒起来的。这当中他们吃了多少苦流了多少汗 只有星星知道,月亮知道。 记得那时候,我只有十岁左右,早上起来,经常见不到大人。他们天没 亮就走了,去五十里开外的深山扛木头。回来的时候,我们多半已经睡了,只依 稀听到卸下木头的咣当声,然后就是他们像牛一样饮水的咕噜声
13.请用斜线(/)给下面文言短文中画线的部分断句。(断句不超过 6 处)(3 分) 谢太傅盘桓东山时,与孙兴公诸人泛海戏。风起浪涌孙、王诸人色并遽 便唱使还太博神情方王吟啸不言舟人以公貌闲意说犹去不止。既风转急,浪猛, 诸人皆喧动不坐。公徐曰:“如此,将无归?”众人即承响而回。于是审其量, 足以镇安朝野。 (选自《世说新语·雅量》) 14.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8 分) 送日本国僧敬龙归 唐·韦庄 扶桑已在渺茫中,家在扶桑东更东。 此去与师谁共到,一船明月一帆风。 淮上与友人别 唐·郑谷 扬子江头杨柳春,杨花愁杀渡江人。 数声风笛离亭晚,君向潇湘我向秦。 (1)试比较两首送别诗在思想感情上的不同点。(4 分) (2)《淮上与友人别》一诗是如何表达别情的?(4 分) 15.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限填其中的 5 个小题作答,如答题超 过 5 个,按所答的前 5 个小题计分)(5 分) (1)何方圜之能周兮? ?(屈原《离骚》) (2) ,唯见江心秋月白。(白居易《琵琶行》) (3) ,塞上风云接地阴。(杜甫《秋兴八首》其一) (4)金樽清酒斗十千, 。(李白《行路难》) (5) ,尽西风,季鹰归未?(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6)渔舟唱晚, ;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王勃《滕王阁序》) (7)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庄周《遣遥游》) (8) ,梦入芙蓉浦。(周邦彦《苏幕遮》) 四、现代文(文学类实用类文本)阅读(共 20 分,共 4 小题) 老房子与蒲公英 永新人 春节前大弟回了一趟老家。一个族弟的小孩结婚,找到了他,他回去随 礼,顺便喝杯喜酒。 说是族弟,其实早在五服之外了,因为我家自曾祖至父亲一辈都是单传。 在这个村上没有血缘亲近的人了,远房的邻居也就当族亲来往。 大弟回来说,我家的老房子不行了,长期没人住,年久失修,还多处漏 雨,怕是要坍塌了。说着说着,大弟脸色凝重,神情戚然。 我又何尝不是。这栋两层二十间大瓦房,是父母带着几个姐姐像燕子垒 窝一样,一砖一瓦一草一木用双手垒起来的。这当中他们吃了多少苦流了多少汗, 只有星星知道,月亮知道。 记得那时候,我只有十岁左右,早上起来,经常见不到大人。他们天没 亮就走了,去五十里开外的深山扛木头。回来的时候,我们多半已经睡了,只依 稀听到卸下木头的咣当声,然后就是他们像牛一样饮水的咕噜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