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她不愿来,我就过去,倒要看看,小小年纪到底是受谁指使干这种丧心病狂 的事。 12在广场,当凯莉站在蒙娜丽莎面前,结果却并没有按着原来的计划走下去, 蒙娜丽莎显然刚刚垂死地挣扎过,脸上毫无血色,但看到凯莉,却一下子兴奋起 来,“求你,以真主的名义,请您亲手把那颗铜钉交给我吧!”到了这个时候, 她还在提要求,凯莉带着愤慨与不屑,问:“凭什么?” 13接下来,凯莉简直无法理解,蒙娜丽莎竟然弱弱地说:“我想有个妈妈。” 还好有普雷第在,这位谙熟拉马拉文化的慈善服务者解释,在这个地区,铜钉代 表母爱,你把铜钉交到她手里,就代表着你对她女儿一般的爱。接着,普雷第还 指着铜钉上面的字母“M”说,看,这就是证明。 14蒙娜丽莎所做的一切,当然不是为了真的要凯莉做母亲,而是想让杜米斯难 民营的其他孩子看到凯莉送她铜钉的情景,哪怕这一切都是假的,因为这些年来, 大多数孩子都被远方来的白人资助甚至收养了,但蒙娜丽莎却因太丑而变得愈发 孤单。 15她太需要我们的爱了,凯莉拿着手里的第三幅画对男友说:“《蒙娜丽莎的 微笑》也抵不过她的真情。”我以真主的名义发 (本文有删改) 1)下列对这篇小说内容的理解,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蒙娜丽莎的微笑》拟题含蓄蕴藉,让我们立刻想起意大利著名画家达·芬 奇的经典画作,文章多次提到画作,均指为小女孩蒙娜丽莎画的画 B.第②段关于小女孩的神态和外貌描写,勾画出一个朴实而又遭受过磨难的小 女孩的形象。设下悬念,引发读者的阅读兴趣。为后文写出小女孩的悲惨遭遇与 她对被关爱的渴望做铺垫。 C.凯莉被铜钉刺到以后愤怒的举动,改变了她对小女孩的恻隐之心,她后悔没 听男友的建议,认为她以德报怨,结果发现事情的真相也和她料想的不一样 D.小女孩蒙娜丽莎因为太丑而变得愈发孤单,她送图钉给凯莉并不是真的想让 凯莉做妈妈,而是满足自己的虚荣心。 E.小说主题耐人寻味,叙述了凯莉与小女孩逐渐接触的事情,小女孩的形象也 逐渐丰满,寄寓了作者深深的同情,也令读者深思。 (2)小说塑造了一个怎样的小女孩形象?请结合三幅《蒙娜丽莎的微笑》分析 (6分) (3)凯莉在文中起到什么作用?(6分) (4)小说结尾凯莉说“《蒙娜丽莎的微笑》也抵不过她的真情。”她为什么这 样说,结合小说内容和主题谈谈你的理解。(8分) 四、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15题。 鬼姜花 刘心武 我问小岑,那是什么花?他告诉我,是鬼姜花 小岑和小汤两口子,来我温榆斋书房所在的村子,开了家小饭馆。从饭馆窗户望 出去,就是田地,晚玉米收割尽了,地边上一丛丛高高的黄花,在秋阳照耀下灿 烂悦目
既然她不愿来,我就过去,倒要看看,小小年纪到底是受谁指使干这种丧心病狂 的事。 12 在广场,当凯莉站在蒙娜丽莎面前,结果却并没有按着原来的计划走下去, 蒙娜丽莎显然刚刚垂死地挣扎过,脸上毫无血色,但看到凯莉,却一下子兴奋起 来,“求你,以真主的名义,请您亲手把那颗铜钉交给我吧!”到了这个时候, 她还在提要求,凯莉带着愤慨与不屑,问:“凭什么?” 13 接下来,凯莉简直无法理解,蒙娜丽莎竟然弱弱地说:“我想有个妈妈。” 还好有普雷第在,这位谙熟拉马拉文化的慈善服务者解释,在这个地区,铜钉代 表母爱,你把铜钉交到她手里,就代表着你对她女儿一般的爱。接着,普雷第还 指着铜钉上面的字母“M”说,看,这就是证明。 14 蒙娜丽莎所做的一切,当然不是为了真的要凯莉做母亲,而是想让杜米斯难 民营的其他孩子看到凯莉送她铜钉的情景,哪怕这一切都是假的,因为这些年来, 大多数孩子都被远方来的白人资助甚至收养了,但蒙娜丽莎却因太丑而变得愈发 孤单。 15 她太需要我们的爱了,凯莉拿着手里的第三幅画对男友说:“《蒙娜丽莎的 微笑》也抵不过她的真情。”我以真主的名义发 誓。 (本文有删改) (1)下列对这篇小说内容的理解,最恰当的两项是( )(5 分) A﹒《蒙娜丽莎的微笑》拟题含蓄蕴藉,让我们立刻想起意大利著名画家达·芬 奇的经典画作,文章多次提到画作,均指为小女孩蒙娜丽莎画的画。 B﹒第②段关于小女孩的神态和外貌描写,勾画出一个朴实而又遭受过磨难的小 女孩的形象。设下悬念,引发读者的阅读兴趣。为后文写出小女孩的悲惨遭遇与 她对被关爱的渴望做铺垫。 C﹒凯莉被铜钉刺到以后愤怒的举动,改变了她对小女孩的恻隐之心,她后悔没 听男友的建议,认为她以德报怨,结果发现事情的真相也和她料想的不一样。 D﹒小女孩蒙娜丽莎因为太丑而变得愈发孤单,她送图钉给凯莉并不是真的想让 凯莉做妈妈,而是满足自己的虚荣心。 E﹒小说主题耐人寻味,叙述了凯莉与小女孩逐渐接触的事情,小女孩的形象也 逐渐丰满,寄寓了作者深深的同情,也令读者深思。 (2)小说塑造了一个怎样的小女孩形象?请结合三幅《蒙娜丽莎的微笑》分析。 (6 分) (3)凯莉在文中起到什么作用?(6 分) (4)小说结尾凯莉说“《蒙娜丽莎的微笑》也抵不过她的真情。”她为什么这 样说,结合小说内容和主题谈谈你的理解。(8 分) 四、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2-15 题。 鬼姜花 刘心武 我问小岑,那是什么花?他告诉我,是鬼姜花。 小岑和小汤两口子,来我温榆斋书房所在的村子,开了家小饭馆。从饭馆窗户望 出去,就是田地,晚玉米收割尽了,地边上一丛丛高高的黄花,在秋阳照耀下灿 烂悦目
鬼子姜,学名菊芋,没人刻意种它,却在我们村子周围到处冒出来。 小岑小汤两口子,一个是苏北的,一个是贵州的,相遇在城里一家餐馆,一个是 厨,一个是服务员,他们相爱了,结合了,就把多年来挣的钱合起来,跑到这 个村边,开了这家餐馆。也曾打算细问他们的经历,小岑顾左右而言他,小汤就 哼歌:“不要问我从哪里来……” 就在我问了小岑“那是什么花”以后,过了两三天,我上午睡完懒觉,起床开门, 呀,门外台阶上,一大丛明黄的鬼姜花,插满一个浅蓝色的大塑料桶,由许多墨 绿的大叶子衬托,冲击着我惺忪的睡眼,使我醍醐灌顶般清醒到十二分。 我打电话给小岑,说:“谢谢你采给我的花。晚上我订了一只乡村五味鸭。” 乡村味鸭是他们餐馆的看家菜,临时烹制很费时间,提前预订,到时候很快端上, 味道尤其好。 晚上约好村友三儿,去小岑餐馆吃鸡子,喝小酒,侃大山。餐馆上座有一多半。 五味鸭端上之前,先端来碟小菜,是些不大规则的片片,三儿以为是荸荠,小岑 说是鬼子姜。夹一片搁嘴里,腌制过,味进得不深不浅,脆的不涩,用来开胃 好!小岑说我那一问启发了他,他第二天一早去挖了许多。现在他每桌客人都免 费送一碟。 忽然有摩托车突突突而来,突突声乍止,就冲进来一个三十岁上下的青年,已经 秋凉了,却只穿件箍在身上的跨篮背心,右臂隆起的三角肌上,刺青的图案是只 张开嘴露出尖牙的虎头。他冲到那边角上的空桌,小岑去招呼他。三儿跟我说 虎鬼子来啦!”我又好奇,又不免把警惕性提升。 Zxxk. Com 只见那边“虎鬼子”似乎在大声问小岑约他干什么,小岑微笑着,也不知道说些 什么。后来看见小岑先往那桌端去一盘鬼姜花,后来又端上一大盘热乎乎的也不 知道是什么菜,当然,还有二锅头口杯。小岑坐“虎鬼子”旁边,两人聊了一阵 我和三儿把五味鸭吃过一半.虎鬼子“喝完吃罢”跟小岑小汤道过谢,一阵风般 出去,风还没息,突突突声迅即远去。 第二天下午,趁餐馆没客,我拐进去问小岑“三儿说‘虎鬼子’是专到各餐馆收 保护费的,你对付他不容易吧?” 小岑就跟我说,再铁的心,也有软的部分。他昨天邀“虎鬼子”一一他让我别再 叫绰号,改称大名—一满虎,提醒满虎,是满虎他大妈去世的日子。满虎一次醉 后告诉他,自己生母产后没奶,父母觉得已经有儿有女,就把他送给邻村一个产 后死了孩子的妇女去养,那就是满虎大妈。满虎说这世界上只有他大妈对他好, 但是就在满虎懂得记日月的时候,大妈去世了。满虎记得,大妈家屋外,野生野 长着许多的鬼子姜。昨天小岑端出一盘鬼姜花,是替满虎祭奠他大妈的意思,而 那盘菜呢,是大妈当年常给满虎做的红烧独头蒜。小岑说满虎临走跟他说,以后 不再到处逛荡,打算到镇里集上摆个服装摊,将来再开个服装店,也跟小岑小汤 一样有个自己的正经营生。 我听了就说:“他能说到做到吗?”小岑有些不高兴了,稍微迟疑一下说:“刘 叔,没错,啥事都难说……可是我不就做到了吗?”(选自2015年22期《小小 说选刊》) 12.简析小说第二段景物描写在文中的作用。(4分) 13.试结合小说分析满虎这个人物的形象特点。(6分) 14.请简要分析小说中画线的句子的含义。(4分) (1)我又好奇,又不免把警惕性提升。(2分) (2)没错,啥事都难说……可是我不就做到了吗?(2分
鬼子姜,学名菊芋,没人刻意种它,却在我们村子周围到处冒出来。 小岑小汤两口子,一个是苏北的,一个是贵州的,相遇在城里一家餐馆,一个是 二厨,一个是服务员,他们相爱了,结合了,就把多年来挣的钱合起来,跑到这 个村边,开了这家餐馆。也曾打算细问他们的经历,小岑顾左右而言他,小汤就 哼歌:“不要问我从哪里来……” 就在我问了小岑“那是什么花”以后,过了两三天,我上午睡完懒觉,起床开门, 呀,门外台阶上,一大丛明黄的鬼姜花,插满―个浅蓝色的大塑料桶,由许多墨 绿的大叶子衬托,冲击着我惺忪的睡眼,使我醍醐灌顶般清醒到十二分。 我打电话给小岑,说:“谢谢你采给我的花。晚上我订了一只乡村五味鸭。” 乡村味鸭是他们餐馆的看家菜,临时烹制很费时间,提前预订,到时候很快端上, 味道尤其好。 晚上约好村友三儿,去小岑餐馆吃鸡子,喝小酒,侃大山。餐馆上座有一多半。 五味鸭端上之前,先端来碟小菜,是些不大规则的片片,三儿以为是荸荠,小岑 说是鬼子姜。夹一片搁嘴里,腌制过,味进得不深不浅,脆的不涩,用来开胃, 好!小岑说我那一问启发了他,他第二天一早去挖了许多。现在他每桌客人都免 费送一碟。 忽然有摩托车突突突而来,突突声乍止,就冲进来―个三十岁上下的青年,已经 秋凉了,却只穿件箍在身上的跨篮背心,右臂隆起的三角肌上,刺青的图案是只 张开嘴露出尖牙的虎头。他冲到那边角上的空桌,小岑去招呼他。三儿跟我说: “虎鬼子来啦!”我又好奇,又不免把警惕性提升。[来源:Zxxk.Com] 只见那边“虎鬼子”似乎在大声问小岑约他干什么,小岑微笑着,也不知道说些 什么。后来看见小岑先往那桌端去一盘鬼姜花,后来又端上一大盘热乎乎的也不 知道是什么菜,当然,还有二锅头口杯。小岑坐“虎鬼子”旁边,两人聊了―阵。 我和三儿把五味鸭吃过一半.虎鬼子“喝完吃罢”跟小岑小汤道过谢,一阵风般 出去,风还没息,突突突声迅即远去。 第二天下午,趁餐馆没客,我拐进去问小岑“三儿说‘虎鬼子’是专到各餐馆收 保护费的,你对付他不容易吧?” 小岑就跟我说,再铁的心,也有软的部分。他昨天邀“虎鬼子”——他让我别再 叫绰号,改称大名——满虎,提醒满虎,是满虎他大妈去世的日子。满虎一次醉 后告诉他,自己生母产后没奶,父母觉得已经有儿有女,就把他送给邻村一个产 后死了孩子的妇女去养,那就是满虎大妈。满虎说这世界上只有他大妈对他好, 但是就在满虎懂得记日月的时候,大妈去世了。满虎记得,大妈家屋外,野生野 长着许多的鬼子姜。昨天小岑端出―盘鬼姜花,是替满虎祭奠他大妈的意思,而 那盘菜呢,是大妈当年常给满虎做的红烧独头蒜。小岑说满虎临走跟他说,以后 不再到处逛荡,打算到镇里集上摆个服装摊,将来再开个服装店,也跟小岑小汤 一样有个自己的正经营生。 我听了就说:“他能说到做到吗?”小岑有些不高兴了,稍微迟疑—下说:“刘 叔,没错,啥事都难说……可是我不就做到了吗?”(选自 2015 年 22 期《小小 说选刊》) 12.简析小说第二段景物描写在文中的作用。(4 分) 13.试结合小说分析满虎这个人物的形象特点。(6 分) 14.请简要分析小说中画线的句子的含义。(4 分) (1)我又好奇,又不免把警惕性提升。(2 分) (2)没错,啥事都难说……可是我不就做到了吗?(2 分)
15.小说以“鬼姜花”为题,有哪些好处?试作探究。(6分) 五、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 小马、苹果和打杂的叶梅 天色已很晚,从玻璃门外,可以看见店里排列整齐的皮鞋,在浅黄的灯 下泛着光。小马一步跨进去,面容姣好的女孩苹果马上就过来殷勤地招呼。旁边 又走过店里打杂的男人,穿一件洁净的灰色夹克,恭敬地问:“给您来杯茶?” 小马很累,靠在沙发上点点头,片刻面前来了一青花瓷杯,几片婀娜的 叶儿在浅绿的水里漂浮着,沁人心脾的香气随之而来,小马喝了一口,道:“ 茶 苹果走过来帮他擦鞋,看看那打杂的男人,两人都朝小马一笑 小马也很受用地笑了。一年前他偶然经过这,伫足端详,不想店里闪出 一位俏丽的女子,笑脸如花地问他:“先生,要擦鞋吗?” 他本没有这打算,却心血来潮地点头,并跟随人家走进了店里。他被奉 为贵宾,脱鞋、换上松软的袜套,听音乐、品茶、吃小点心,最后,脱下的那双 沾满泥垢的鞋再拿到他面前时,就像是一个满身疲惫和油泥臭汘的流浪汉变成了 位神气活现的绅士,让他几乎不敢相认 那些天,他正在这座让他疲于奔命的城市里四处寻找工作,心情糟糕透 了。可那会儿,当他将脚伸进焕然一新的皮鞋之后,心情突然有些好起来,站起 来感觉腰也直了,在这个喧闹的城市里,第一次感到自己也是个体面的人。 奇怪的是,这家店不收他的钱。 他以为听错了。苹果一笑:“我们老板吩咐过,您不用付钱 他想这一定是人家揽客的招数,而他是不会上当的。可现在的问题是, 他已经成了常客,可人家一次也没收过他的钱。 小马虽然纳闷,但这店已经让小马觉得熟悉亲切了,他不再问为什么, 苹果擦鞋时,小马迷迷蒙蒙地快睡着了 墙上的挂钟指向了10点,打杂的男人过来往杯里续水,轻手轻脚的。这 会儿,苹果在麻利地给他的鞋抛光,用纯正的棉布,看上去又厚又软,抚摸一般 娴熟地从鞋尖滑过,留下一抹光泽。 打杂的男人走过来,盯着小马的鞋蹲下身子说:“你这鞋跟已经歪了, 我给你钉钉。 他扶了扶眼镜,从身后的柜橱里拿过一个工具箱,里面家什齐全,先将 小马的鞋跟锉平了些,又找出两块半圆的橡皮,比划着用刀裁去,然后细密地掌 了一圈小铁钉,一眨眼的工夫,说:“你试试。” 小马穿上鞋,脚在里面很舒服,说:“没想到你还会修鞋。 男人谦恭地笑了笑,说:“这一两年修得不多。”小马问多少钱,男人 摇头。这似在小马的意料之中,他沉吟着:“如果我没猜错的话,你,就是老板。 男人挑了一下眉毛,没有否认,却突然说:“要是你不嫌弃,我想请你 做这家店的经理,利润三七开,你得七。 天真的已经很晚了,小马戒备地看了看店里,男人说:“你肯定怀疑我 的动机,我先给你说一件事。” 三年前,就在西客站,一个刚下火车的年轻人丢失了从家里带来的 3000元学费,满脸绝望地在站台上大喊大叫,要找人拼命,又要跳到铁轨上去, 后来是一群警察拉开了他……”男人声音变得细了:“你就是那个年轻人。… 而我,就是拿走钱包的小偷
15.小说以“鬼姜花”为题,有哪些好处?试作探究。(6 分) 五、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 分) 小马、苹果和打杂的 叶梅 天色已很晚,从玻璃门外,可以看见店里排列整齐的皮鞋,在浅黄的灯 下泛着光。小马一步跨进去,面容姣好的女孩苹果马上就过来殷勤地招呼。旁边 又走过店里打杂的男人,穿一件洁净的灰色夹克,恭敬地问:“给您来杯茶?” 小马很累,靠在沙发上点点头,片刻面前来了一青花瓷杯,几片婀娜的 叶儿在浅绿的水里漂浮着,沁人心脾的香气随之而来,小马喝了一口,道:“好 茶。” 苹果走过来帮他擦鞋,看看那打杂的男人,两人都朝小马一笑。 小马也很受用地笑了。一年前他偶然经过这,伫足端详,不想店里闪出 一位俏丽的女子,笑脸如花地问他:“先生,要擦鞋吗?” 他本没有这打算,却心血来潮地点头,并跟随人家走进了店里。他被奉 为贵宾,脱鞋、换上松软的袜套,听音乐、品茶、吃小点心,最后,脱下的那双 沾满泥垢的鞋再拿到他面前时,就像是一个满身疲惫和油泥臭汗的流浪汉变成了 一位神气活现的绅士,让他几乎不敢相认。 那些天,他正在这座让他疲于奔命的城市里四处寻找工作,心情糟糕透 了。可那会儿,当他将脚伸进焕然一新的皮鞋之后,心情突然有些好起来,站起 来感觉腰也直了,在这个喧闹的城市里,第一次感到自己也是个体面的人。 奇怪的是,这家店不收他的钱。 他以为听错了。苹果一笑:“我们老板吩咐过,您不用付钱。” 他想这一定是人家揽客的招数,而他是不会上当的。可现在的问题是, 他已经成了常客,可人家一次也没收过他的钱。 小马虽然纳闷,但这店已经让小马觉得熟悉亲切了,他不再问为什么, 苹果擦鞋时,小马迷迷蒙蒙地快睡着了 墙上的挂钟指向了 10 点,打杂的男人过来往杯里续水,轻手轻脚的。这 会儿,苹果在麻利地给他的鞋抛光,用纯正的棉布,看上去又厚又软,抚摸一般 娴熟地从鞋尖滑过,留下一抹光泽。 打杂的男人走过来,盯着小马的鞋蹲下身子说:“你这鞋跟已经歪了, 我给你钉钉。” 他扶了扶眼镜,从身后的柜橱里拿过一个工具箱,里面家什齐全,先将 小马的鞋跟锉平了些,又找出两块半圆的橡皮,比划着用刀裁去,然后细密地掌 了一圈小铁钉,一眨眼的工夫,说:“你试试。” 小马穿上鞋,脚在里面很舒服,说:“没想到你还会修鞋。” 男人谦恭地笑了笑,说:“这一两年修得不多。”小马问多少钱,男人 摇头。这似在小马的意料之中,他沉吟着:“如果我没猜错的话,你,就是老板。” 男人挑了一下眉毛,没有否认,却突然说:“要是你不嫌弃,我想请你 做这家店的经理,利润三七开,你得七。” 天真的已经很晚了,小马戒备地看了看店里,男人说:“你肯定怀疑我 的动机,我先给你说一件事。” “三年前,就在西客站,一个刚下火车的年轻人丢失了从家里带来的 3000 元学费,满脸绝望地在站台上大喊大叫,要找人拼命,又要跳到铁轨上去, 后来是一群警察拉开了他……”男人声音变得细了:“你就是那个年轻人。…… 而我,就是拿走钱包的小偷
片沉默。苹果低着头,小马刚要开口,男人抢先说道:“你等等,让 我把话说完。那时候我很穷,你的3000块成了我的第一桶金,我用这钱交了房 租,买了一套修鞋的工具,我才有了今天。三年来,我一直想着这件事和那位年 轻人,你那天突然出现在门口,我认为这是老天爷的安排。” 小马按捺不住心里的吃惊,他说:“可是…” 男人再次打断他的话,“我只想求得你的原谅。请答应我的请求,让我 了一个心愿。 第二天,店里的伙计们来上班时,看见了身穿灰夹克的小马,苹果指着 他对大家说:“这是新来的马经理。 小马不能不满意眼下这份比较体面的工作,但他过了些时,还是忍不住 将苹果拉到了一边,“我坦白地告诉你”,他说,“我从来没丢过钱。老板他可 能弄错了,我并不是他要找的那个年轻人。” 苹果说:“是吗?”她脸色如常地看了看门前,老板正站在那里,仍然 像打杂的一样为进出的人拉门,或者十分专注地凝望着门外,苹果说:“我想, 恐怕他也并不确定,他一直都在寻找。当初,我在别人家里当保姆,女主人说她 丢了东西,把我赶了出来,我也是从这门前经过……” (1)下列对这篇小说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小说开头描写鞋店装饰,是按小说常规写法交代故事发生的环境,为 人物活动提供背景环境,具有承上启下和推动故事情节发展的作用。 B.小马在心情很糟的情况下被俏丽的女子请到鞋店擦鞋,因为这家店不 收他的钱,就经常来“成了常客”,可见,他是个爱占小便宜的人。 C.小说以苹果和“打杂的”殷勤招呼小马开始,以小马认为“打杂 的”“认错人”的看法得到苹果的认同结束,既紧扣题目使小说结构严谨,又深 化了主题。 D.小说善于从侧面刻画人物,如他“很受用地笑了”、他穿上擦好或修 好的皮鞋后的感觉很好等,从侧面写出了店主招徕顾客的手法非常高明。 E.发生在小马、苹果和“打杂的”之间的故事发人深思,体现了作者对 目前青少年创业引导与扶持现状的忧思,凸显出小说深刻的主题。 (2)小说中“打杂的”(老板)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6 分) (3)小说有明暗两条线索,分别是什么?这样处理有什么好处?请简要分析。(6 分) (4)“恐怕他也并不确定,他一直都在寻找”这句话意味深长。请结合小说内容 探究其丰富意蕴及其在全文中的作用。(8分) 六、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 死鸟 冯骥才 天津卫的人好戏谑,故而人多有外号。凡有外号,必有一个好笑的故事, 比方贺道台这个各色的雅号一一死鸟 贺道台相貌普通,但真人不露相,他的能耐有两样,一是伺候头儿,一是伺候鸟。 伺候上司的事是挺特别的一功。整天跟在上司的屁股后边,跟慢跟紧全都不成 而且光是赛条小狗那样跟在后边也不成。还得善于察言观色,摸透上司脾气,知 道嘛时候该说嘛,嘛时候不该说嘛:挨训时俯首贴耳,挨骂时点头称是。你要是 耐不住性子,皱眉撇嘴,露出烦恼,那就官儿不是愈做愈大,而是愈做愈小
一片沉默。苹果低着头,小马刚要开口,男人抢先说道:“你等等,让 我把话说完。那时候我很穷,你的 3000 块成了我的第一桶金,我用这钱交了房 租,买了一套修鞋的工具,我才有了今天。三年来,我一直想着这件事和那位年 轻人,你那天突然出现在门口,我认为这是老天爷的安排。” 小马按捺不住心里的吃惊,他说:“可是……” 男人再次打断他的话,“我只想求得你的原谅。请答应我的请求,让我 了一个心愿。” 第二天,店里的伙计们来上班时,看见了身穿灰夹克的小马,苹果指着 他对大家说:“这是新来的马经理。” 小马不能不满意眼下这份比较体面的工作,但他过了些时,还是忍不住 将苹果拉到了一边,“我坦白地告诉你”,他说,“我从来没丢过钱。老板他可 能弄错了,我并不是他要找的那个年轻人。” 苹果说:“是吗?”她脸色如常地看了看门前,老板正站在那里,仍然 像打杂的一样为进出的人拉门,或者十分专注地凝望着门外,苹果说:“我想, 恐怕他也并不确定,他一直都在寻找。当初,我在别人家里当保姆,女主人说她 丢了东西,把我赶了出来,我也是从这门前经过……” (1)下列对这篇小说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5 分) A.小说开头描写鞋店装饰,是按小说常规写法交代故事发生的环境,为 人物活动提供背景环境,具有承上启下和推动故事情节发展的作用。 B.小马在心情很糟的情况下被俏丽的女子请到鞋店擦鞋,因为这家店不 收他的钱,就经常来“成了常客”,可见,他是个爱占小便宜的人。 C.小说以苹果和“打杂的”殷勤招呼小马开始,以小马认为“打杂 的”“认错人”的看法得到苹果的认同结束,既紧扣题目使小说结构严谨,又深 化了主题。 D.小说善于从侧面刻画人物,如他“很受用地笑了”、他穿上擦好或修 好的皮鞋后的感觉很好等,从侧面写出了店主招徕顾客的手法非常高明。 E.发生在小马、苹果和“打杂的”之间的故事发人深思,体现了作者对 目前青少年创业引导与扶持现状的忧思,凸显出小说深刻的主题。 (2)小说中“打杂的”(老板)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6 分) (3)小说有明暗两条线索,分别是什么?这样处理有什么好处?请简要分析。(6 分) (4)“恐怕他也并不确定,他一直都在寻找”这句话意味深长。请结合小说内容 探究其丰富意蕴及其在全文中的作用。(8 分) 六、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 分) 死 鸟 冯骥才 天津卫的人好戏谑,故而人多有外号。凡有外号,必有一个好笑的故事, 比方贺道台这个各色的雅号——死鸟。 贺道台相貌普通,但真人不露相,他的能耐有两样,一是伺候头儿,一是伺候鸟。 伺候上司的事是挺特别的一功。整天跟在上司的屁股后边,跟慢跟紧全都不成。 而且光是赛条小狗那样跟在后边也不成。还得善于察言观色,摸透上司脾气,知 道嘛时候该说嘛,嘛时候不该说嘛;挨训时俯首贴耳,挨骂时点头称是。你要是 耐不住性子,皱眉撇嘴,露出烦恼,那就官儿不是愈做愈大,而是愈做愈小——
就这种不是人干的事,贺道台却得心应手,做得从容自然。人说,贺道台这些能 耐都出自他的天性,说他天生是上司的撒气篓子,一条顺毛驴,三脚踹不出个屁 来,对么? 伺候鸟的事也是另外一功。别以为把鸟关在笼子里,放点米,给点虫,再加点水, 就能又蹦又跳。一种鸟有一种鸟的习惯,差一点就闭眼戗毛,耷拉翅膀:一只鸟 有一只鸟的性子,不依着它就不唱不叫,动也不动,活的赛死的差不多。人说贺 道台上辈子准是鸟儿。他对鸟儿们的事全懂,无论嘛鸟,经他那双手一摆弄,毛 儿鲜亮,活蹦乱跳,嗓子个个赛得过在天福茶园里那个唱落子的一毛旦。 过年立夏转天,在常关做事的一位林先生,带给他一只八哥。这八哥个大肚圆, 腿粗爪硬,通身乌黑,嘴儿金黄;叫起来,站在大街上也听得清清楚楚。贺道台 心里欢喜说:“公鸡的嗓门也没它大。”林先生笑道:“就是学人说话还差点 它总不好好学。怎么教也不会,可有时不留神的话,却给他学去了。不过,到您 手里一调理,保准有出息。”贺道台也笑了。说道:“过三个月,我叫它能说快 板书。” 然而,这八哥好比烈马,贺道台用尽法子,它也学不会。贺道台骂它一句:“笨 鸟。”第二天它却叫了一天“笨鸟”。叫它停嘴,它偏不停。前院后院都听得清 清楚楚。贺道台用罩子把笼子严严实实罩了多半天,它才不叫。到了傍晩,太太 怕把它闷死,叫丫鬟把罩子摘去,它一露面,竟对太太说:“太太起痱子了吧?” 把太太吓了一跳。再一想,这不是前几天老爷对她说的话吗,不留神竟给它学去 了。逗得太太格格地笑半天。待贺道台回来,对老爷说了。没等她去叫八哥再说 遍,八哥自己又说:“太太起痱子了吧!” 太太说:“没想到这坏东西竟这么聪明。” 自此,贺道台分外仔细照料它。日子一长,它倒是学会了几句什么“给大人请 安”“请您坐上座”“您走好了”之类的话,只是不好好说。可是,它抽冷子蹦 出几句老爷太太平时说的“起痱子”那类的话,反倒把客人逗得大笑,直笑得前 仰后合。 知府大人说:“贺大人,从它身上就知道您有多聪明了。” 贺道台得意这鸟,更得意自己。这话就暂且按下不提 九月初九那天,津门百姓照例都去登阁,俗称九九登高。这天直隶总督裕禄也来 到了玉皇阁,兴致非常好一口气直爬到顶上的清虚阁。随同来的文武官员全都跑 前跑后,贺道台自然也在其中。他指着三岔河口上的往来帆影,说些提兴致的话, 直叫裕禄大人心头赛开了花。从阁上下来,贺道台便说,自己的家就在不远,希 望大人赏脸,到他家去坐坐。裕大人平日决不肯屈尊到属下家中作客。但今日兴 致高,竟答应了。官员跟随左右,骑龙驾虎一般去了。 贺道台的八哥笼子就挂在客厅窗前,裕大人一进门,它就叫:“给大人请安。” 声音嘹亮,一直送进裕禄的耳朵里 裕大人愈发兴高采烈,说道:“这东西竟然比人还灵 贺道台应声便说:“还不是因为大人来了。平时怎么叫它说,它也不肯说。” 待端茶上来,八哥忽又叫道:“这茶是明前茶。”裕大人一怔,扭头对那笼子里 的八哥说:“这是你的错了。现在什么时候了,哪还有明前茶?”上司打趣,下 司拾笑。笑声贯满客厅,并一齐讪笑八哥是个傻瓜。 贺道台说:“大人真是一句切中了要害。其实这话并不是我教的,这东西总是时 不时蹦出来一句,不知哪来的话。”知府笑道:“还不是平日里说者无意,听者 有心。想必贺大人总喝好茶,它把茶名全记住了
就这种不是人干的事,贺道台却得心应手,做得从容自然。人说,贺道台这些能 耐都出自他的天性,说他天生是上司的撒气篓子,一条顺毛驴,三脚踹不出个屁 来,对么? 伺候鸟的事也是另外一功。别以为把鸟关在笼子里,放点米,给点虫,再加点水, 就能又蹦又跳。一种鸟有一种鸟的习惯,差一点就闭眼戗毛,耷拉翅膀;一只鸟 有一只鸟的性子,不依着它就不唱不叫,动也不动,活的赛死的差不多。人说贺 道台上辈子准是鸟儿。他对鸟儿们的事全懂,无论嘛鸟,经他那双手一摆弄,毛 儿鲜亮,活蹦乱跳,嗓子个个赛得过在天福茶园里那个唱落子的一毛旦。 过年立夏转天,在常关做事的一位林先生,带给他一只八哥。这八哥个大肚圆, 腿粗爪硬,通身乌黑,嘴儿金黄;叫起来,站在大街上也听得清清楚楚。贺道台 心里欢喜说:“公鸡的嗓门也没它大。”林先生笑道:“就是学人说话还差点。 它总不好好学。怎么教也不会,可有时不留神的话,却给他学去了。不过,到您 手里一调理,保准有出息。”贺道台也笑了。说道:“过三个月,我叫它能说快 板书。” 然而,这八哥好比烈马,贺道台用尽法子,它也学不会。贺道台骂它一句:“笨 鸟。”第二天它却叫了一天“笨鸟”。叫它停嘴,它偏不停。前院后院都听得清 清楚楚。贺道台用罩子把笼子严严实实罩了多半天,它才不叫。到了傍晚,太太 怕把它闷死,叫丫鬟把罩子摘去,它一露面,竟对太太说:“太太起痱子了吧?” 把太太吓了一跳。再一想,这不是前几天老爷对她说的话吗,不留神竟给它学去 了。逗得太太格格地笑半天。待贺道台回来,对老爷说了。没等她去叫八哥再说 一遍,八哥自己又说:“太太起痱子了吧!” 太太说:“没想到这坏东西竟这么聪明。” 自此,贺道台分外仔细照料它。日子一长,它倒是学会了几句什么“给大人请 安”“请您坐上座”“您走好了”之类的话,只是不好好说。可是,它抽冷子蹦 出几句老爷太太平时说的“起痱子”那类的话,反倒把客人逗得大笑,直笑得前 仰后合。 知府大人说:“贺大人,从它身上就知道您有多聪明了。” 贺道台得意这鸟,更得意自己。这话就暂且按下不提。 九月初九那天,津门百姓照例都去登阁,俗称九九登高。这天直隶总督裕禄也来 到了玉皇阁,兴致非常好一口气直爬到顶上的清虚阁。随同来的文武官员全都跑 前跑后,贺道台自然也在其中。他指着三岔河口上的往来帆影,说些提兴致的话, 直叫裕禄大人心头赛开了花。从阁上下来,贺道台便说,自己的家就在不远,希 望大人赏脸,到他家去坐坐。裕大人平日决不肯屈尊到属下家中作客。但今日兴 致高,竟答应了。官员跟随左右,骑龙驾虎一般去了。 贺道台的八哥笼子就挂在客厅窗前,裕大人一进门,它就叫:“给大人请安。” 声音嘹亮,一直送进裕禄的耳朵里。 裕大人愈发兴高采烈,说道:“这东西竟然比人还灵。” 贺道台应声便说:“还不是因为大人来了。平时怎么叫它说,它也不肯说。” 待端茶上来,八哥忽又叫道:“这茶是明前茶。”裕大人一怔,扭头对那笼子里 的八哥说:“这是你的错了。现在什么时候了,哪还有明前茶?”上司打趣,下 司拾笑。笑声贯满客厅,并一齐讪笑八哥是个傻瓜。 贺道台说:“大人真是一句切中了要害。其实这话并不是我教的,这东西总是时 不时蹦出来一句,不知哪来的话。”知府笑道:“还不是平日里说者无意,听者 有心。想必贺大人总喝好茶,它把茶名全记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