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外科学教学大纲 前言 性质和任务 外科学是医学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医学及其临床科学的发展有着重 要影响。外科学有自身的理论体系、又与基础医学和其他临床医学有着密切 的关系,是临床医学专业的必修课程。《外科学》的教学任务是通过外科学 的教学,使医学生掌握外科常见疾病、多发病的病因、病理、临床表现、诊 断和防治的理论知识和外科基本手术技能,为从事外科临床工作奠定良好的 基础,为学习其他临床科学提供理论和实践基础。 外科学的具体内容包括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如下,大纲的要求分为掌握 熟悉、了解三个层次,学生应按此要求进行学习 、理论知识和技能 (一)、基础理论 1.掌握体液和电解质代谢,酸碱平衡失调、外科休克、外科感染、损伤、 烧伤的理论知识及临床特点、能作出诊断;拟定治疗方案。熟悉输血、肿瘤 的诊治要点,了解多器官衰竭,器官移植的一般知识。 2.掌握胆石症、阑尾炎、肠梗阻、腹外疝、腹膜炎、腹部闭合性损伤、 胃十二指肠溃疡并发症,熟悉颈部,乳房疾病,肝胰占位性疾病、肛管直肠 及周围血管疾病及门脉高压、上消化道出血的病因、病理、诊断及治疗方法
1 新外科学教学大纲 前 言 一、性质和任务 外科学是医学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医学及其临床科学的发展有着重 要影响。外科学有自身的理论体系、又与基础医学和其他临床医学有着密切 的关系,是临床医学专业的必修课程。《外科学》的教学任务是通过外科学 的教学,使医学生掌握外科常见疾病、多发病的病因、病理、临床表现、诊 断和防治的理论知识和外科基本手术技能,为从事外科临床工作奠定良好的 基础,为学习其他临床科学提供理论和实践基础。 外科学的具体内容包括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如下,大纲的要求分为掌握、 熟悉、了解三个层次,学生应按此要求进行学习。 二、理论知识和技能 (一)、基础理论 l.掌握体液和电解质代谢,酸碱平衡失调、外科休克、外科感染、损伤、 烧伤的理论知识及临床特点、能作出诊断;拟定治疗方案。熟悉输血、肿瘤 的诊治要点,了解多器官衰竭,器官移植的一般知识。 2.掌握胆石症、阑尾炎、肠梗阻、腹外疝、腹膜炎、腹部闭合性损伤、 胃十二指肠溃疡并发症,熟悉颈部,乳房疾病,肝胰占位性疾病、肛管直肠 及周围血管疾病及门脉高压、上消化道出血的病因、病理、诊断及治疗方法
3.掌握颅内压升高、颅脑损伤的病因、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原则。 4.掌握胸部损伤、胸腔感染、肺部及食管疾病的病因、病理、临床表现、 诊断及治疗原则。了解心脏、大血管等外科疾病的诊断要点,了解体外循环 的一般知识。 5.掌握泌尿、男生殖系损伤、炎症、梗阻、肿瘤、结石、结核的临床表 现、熟悉它们的诊断及治疗原则。 6.掌握骨折的分类、愈合过程、常见并发症及治疗原则。熟悉常见骨折、 腰腿痛、手外伤的诊断及治疗。了解骨、关节化脓性感染、结核、肿瘤的诊 治原则 7,掌握麻醉前准备、用药、生理指标监测及麻醉后管理。了解各种常用 麻醉方法。掌握初始复苏的理论及方法。 (二)、基本技能 1.掌握无菌技术的理论和实际操作。 2.掌握外科基本操作∷切开、止血、结扎、缝合四项基本技能。掌握切 开引流、静脉切开、在上级医生指导下掌握常见的骨折复位、急救、搬运、 完成体表浅部肿瘤摘除术、阑尾炎、疝修补等手术。掌握清创术、换药术 3.掌握外科常见的基础护理,参与一定护理工作。 4.能识别外科急诊并作初步处理 、学时安排 本大纲主要供五年制临床医学专业使用。总学时为113学时,其中理论 课102学时,自学和实践课11学时
2 3.掌握颅内压升高、颅脑损伤的病因、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原则。 4.掌握胸部损伤、胸腔感染、肺部及食管疾病的病因、病理、临床表现、 诊断及治疗原则。了解心脏、大血管等外科疾病的诊断要点,了解体外循环 的一般知识。 5.掌握泌尿、男生殖系损伤、炎症、梗阻、肿瘤、结石、结核的临床表 现、熟悉它们的诊断及治疗原则。 6.掌握骨折的分类、愈合过程、常见并发症及治疗原则。熟悉常见骨折、 腰腿痛、手外伤的诊断及治疗。了解骨、关节化脓性感染、结核、肿瘤的诊 治原则。 7,掌握麻醉前准备、用药、生理指标监测及麻醉后管理。了解各种常用 麻醉方法。掌握初始复苏的理论及方法。 (二)、基本技能 1.掌握无菌技术的理论和实际操作。 2.掌握外科基本操作:切开、止血、结扎、缝合四项基本技能。掌握切 开引流、静脉切开、在上级医生指导下掌握常见的骨折复位、急救、搬运、 完成体表浅部肿瘤摘除术、阑尾炎、疝修补等手术。掌握清创术、换药术。 3.掌握外科常见的基础护理,参与一定护理工作。 4.能识别外科急诊并作初步处理。 三、学时安排 本大纲主要供五年制临床医学专业使用。总学时为 l13 学时,其中理论 课 l02 学时,自学和实践课 l1 学时
绪 论 [理论课] 、学时:1学时 教学方式:系统讲授法 三、教学内容 1,了解外科学的范畴。 2.树立学习外科的正确观点 [自学课] 学时:1学时 二、教学方式:读书指导法 三、教学内容:了解外科学的发展及我国外科成就。 水、电解质代谢和酸碱平衡失调 [理论课] 、学时:5学时 教学方式:系统讲授法 三、教学内容 1.掌握各型缺水、钾异常、代谢性酸中毒的常见病因、诊断及治疗原则。 2.熟悉体液及酸碱平衡失调的病理生理及综合治疗原则、步骤和方法。 3.辅讲外科病人生理需要量的判断及平衡失调时的纠正方法
3 绪 论 [理论课] 一、学时:l 学时 二、教学方式:系统讲授法 三、教学内容: l,了解外科学的范畴。 2.树立学习外科的正确观点。 [自学课] 一、学时:l 学时 二、教学方式:读书指导法 三、教学内容:了解外科学的发展及我国外科成就。 水、电解质代谢和酸碱平衡失调 [理论课] 一、学时:5 学时 二、教学方式:系统讲授法 三、教学内容: 1.掌握各型缺水、钾异常、代谢性酸中毒的常见病因、诊断及治疗原则。 2.熟悉体液及酸碱平衡失调的病理生理及综合治疗原则、步骤和方法。 3.辅讲外科病人生理需要量的判断及平衡失调时的纠正方法
[实践课] 学时:4学时 教学方式:实习指导法 三、教学内容: 1.掌握消毒、灭菌等无菌术的基本概念,掌握手术人员及病人术区的术 前准备和术中无菌原则。掌握常用器械物品的消毒方法及要求。 2.熟悉手术室、手术、换药等的无菌操作规程和各种插管、引流管放置 及观察、护理注意事项。 3.了解水、电解质代谢和酸碱平衡失调在临床应用中的综合判断和处理 方法。 [自学课] 学时:2学时 二、教学方式:读书指导法 三、教学内容:各型缺水、高钾与低钾、代酸与呼酸、代酸与代硷的病因, 临床表现的比较。了解低钙、低镁的临床表现。 急性肾功能衰竭与多系统器官衰竭 [理论课] 、学时:2学时 、教学方式:系统讲授法
4 [实践课] 一、学时:4 学时 二、教学方式:实习指导法 三、教学内容: l.掌握消毒、灭菌等无菌术的基本概念,掌握手术人员及病人术区的术 前准备和术中无菌原则。掌握常用器械物品的消毒方法及要求。 2.熟悉手术室、手术、换药等的无菌操作规程和各种插管、引流管放置 及观察、护理注意事项。 3.了解水、电解质代谢和酸碱平衡失调在临床应用中的综合判断和处理 方法。 [自学课] 一、学时:2 学时 二、教学方式:读书指导法 三、教学内容:各型缺水、高钾与低钾、代酸与呼酸、代酸与代硷的病因, 临床表现的比较。了解低钙、低镁的临床表现。 急性肾功能衰竭与多系统器官衰竭 [理论课] 一、学时:2 学时 二、教学方式:系统讲授法
三、教学内容 1.熟悉急性肾功能衰竭的病因。 2.了解多系统器官衰竭的概念和急性肾功能衰竭的临床表现和治疗原 则 3.多系统器官衰竭的发病基础与防治原则和急性肾功衰的病理生理改 变 外科休克 [理论课] 、学时:4学时 、教学方式:系统教学法 三、教学内容 1.掌握休克的基本概念,掌握休克的诊断与监测及其治疗原则;掌握低 血容量和感染性休克的临床表现和治疗方法。 2.熟悉外科休克的病因,病理生理变化。 3.了解各型休克的病理生理及微循环变化。 4.辅讲休克中血管活性药物的应用。 [实践课] 、学时:2学时 教学方式:实习指导法
5 三、教学内容: 1.熟悉急性肾功能衰竭的病因。 2.了解多系统器官衰竭的概念和急性肾功能衰竭的临床表现和治疗原 则。 3.多系统器官衰竭的发病基础与防治原则和急性肾功衰的病理生理改 变。 外 科 休 克 [理论课] 一、学时:4 学时 二、教学方式:系统教学法 三、教学内容 l.掌握休克的基本概念,掌握休克的诊断与监测及其治疗原则;掌握低 血容量和感染性休克的临床表现和治疗方法。 2.熟悉外科休克的病因 ,病理生理变化。 3.了解各型休克的病理生理及微循环变化。 4.辅讲休克中血管活性药物的应用。 [实践课] 一、学时:2 学时 二、教学方式:实习指导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