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节脱位概述 关节面失去正常的对合关系称为关节脱位,俗称脱臼。关节脱位于匀以关节远侧骨端 的移位方向命名。 (一)分类 1、按发生脱位的原因分 ①创伤性脱位:正常关节受到外界暴力作用而发生脱位 ②先天性脱位:胚胎发育异常致关节发育不良,出生后出现脱位并逐渐加重。 ③病理性脱位:有病变的关节、骨端遭到破坏其形态难以维持正常的对合关系。 ④习惯性脱位:创伤性脱位时使关节一侧的骨端留有骨缺损或关节囊及韧带在骨性附着处 被撕脱,使关节存在有不稳定因素,在轻微外伤下可以多次发生再脱位。 2、按脱位发生时间分: ①新鲜脱位:<3W ②陈旧性脱位:>3W 3、按关节腔是否与外界相通分: ①闭合性 ②开放性 4、按脱位的程度分: ①完全脱位 ②不完全脱位或半脱位 (二)临床表现 一般表现:局部疼痛、肿胀、关节功能障碍 特有体征:①畸形 ②弹性固定:由于脱位关节周围肌肉的痉挛,加以关节囊与韧带的牵制,使 患肢固定在异常的位置,被动运动时可感到弹性抗力,故称弹性固定 ③关节盂空虚
-1- 关节脱位概述 关节面失去正常的对合关系称为关节脱位,俗称脱臼。关节脱位于匀以关节远侧骨端 的移位方向命名。 (一)分类 1、按发生脱位的原因分: ①创伤性脱位:正常关节受到外界暴力作用而发生脱位。 ②先天性脱位:胚胎发育异常致关节发育不良,出生后出现脱位并逐渐加重。 ③病理性脱位:有病变的关节、骨端遭到破坏其形态难以维持正常的对合关系。 ④习惯性脱位:创伤性脱位时使关节一侧的骨端留有骨缺损或关节囊及韧带在骨性附着处 被撕脱,使关节存在有不稳定因素,在轻微外伤下可以多次发生再脱位。 2、按脱位发生时间分: ①新鲜脱位:<3W ②陈旧性脱位: >3W 3、按关节腔是否与外界相通分: ①闭合性 ②开放性 4、按脱位的程度分: ①完全脱位 ②不完全脱位或半脱位 (二)临床表现 一般表现:局部疼痛、肿胀、关节功能障碍 特有体征:①畸形 ②弹性固定:由于脱位关节周围肌肉的痉挛,加以关节囊与韧带的牵制,使 患肢固定在异常的位置,被动运动时可感到弹性抗力,故称弹性固定。 ③关节盂空虚
(三)治疗 1、复位:以手法复位为主 手术复位指征:①合并有关节内骨折,不宜行手法复位 ②合并有软组织嵌入关节腔,手法复位失败 ③陈旧性脱位手法复位无效。 2、固定:2~3W 3、功能锻炼
-2- (三)治疗 1、复位:以手法复位为主 手术复位指征:①合并有关节内骨折,不宜行手法复位; ②合并有软组织嵌入关节腔,手法复位失败; ③陈旧性脱位手法复位无效。 2、固定:2~3W 3、功能锻炼:
下肢骨、关节损伤 第一节髋关节脱位 、髋关节后脱位: (一)脱位机制 当髖关节处于曲位,外力使股骨内收内旋时,股骨颈前缘抵于髋臼前缘形成一个支点, 因杠杆用迫使股骨头向后上方脱位。或当髋及膝两关节均处于屈曲位时,外力由前向后作 用于膝部,再经股骨而达髋部,或外力由后向前作用于骨盆,亦可发生股骨头后脱位。 (二)分类( Epstein分类法) 1、单纯性髋关节后脱位,无骨折,或只有小片骨折 2、髋臼后缘有单块大骨折片 3、髖臼后缘有粉碎性骨折,骨折块可大可小 4、髋臼缘及壁亦有骨折 5、合并有股骨头骨折: Pipkin分型 (三)临床表现与诊断 1、有明显外伤史 2、有明显疼痛,髋关节不能活动 3、患肢短缩,髖关节呈屈曲、内收、内旋畸形 4、可在臀部摸到脱出的股骨头,大粗隆上移明显( Shoemaker线、 Nelaton线、 Bryant三角) 5、部分病例有坐骨神经损伤表现 6、X线检查 (四)治疗 第1型的治疗 ①复位:全麻或椎管内麻醉下进行,伤后24~48h为复位的黄金时期。常用方法有Alis法、 bigelow法和 Stimson法
-3- 下肢骨、关节损伤 第一节 髋关节脱位 一、髋关节后脱位: (一)脱位机制 当髋关节处于曲位,外力使股骨内收内旋时,股骨颈前缘抵于髋臼前缘形成一个支点, 因杠杆用迫使股骨头向后上方脱位。或当髋及膝两关节均处于屈曲位时,外力由前向后作 用于膝部,再经股骨而达髋部,或外力由后向前作用于骨盆,亦可发生股骨头后脱位。 (二)分类(Epstein 分类法) 1、单纯性髋关节后脱位,无骨折,或只有小片骨折 2、髋臼后缘有单块大骨折片 3、髋臼后缘有粉碎性骨折,骨折块可大可小 4、髋臼缘及壁亦有骨折 5、合并有股骨头骨折:Pipkin 分型 (三)临床表现与诊断 1、有明显外伤史 2、有明显疼痛,髋关节不能活动 3、患肢短缩,髋关节呈屈曲、内收、内旋畸形 4、可在臀部摸到脱出的股骨头,大粗隆上移明显(Shoemaker 线、Nelaton 线、Bryant 三角) 5、部分病例有坐骨神经损伤表现 6、X 线检查 (四)治疗 1、第 1 型的治疗 ①复位:全麻或椎管内麻醉下进行,伤后 24~48h 为复位的黄金时期。常用方法有 Allis 法、 Bigelow 法和 Stimson 法
②固定:皮牵引或穿丁字鞋2~3W ③功能锻炼:卧床4W。2~3W后开始活动关节,4W后扶双拐下地,3月后可完全承重 2、第2~5型的治疗 主张早期切开复位与内固定 、髋关节前脱位 多以杠杄作用为主,当股骨强力急骤外展并外旋时,大粗隆与髋臼上缘相顶撞,以此 为支点形成杠杆作用,迫使股骨头向前脱位。或股骨外展、外旋下髋后部受到直接暴力 (二)分类:分为闭孔下、髂骨下与耻骨下脱位。 (三)临床表现与诊断 1、有外伤史、 2、呈外展、外旋和屈曲畸形 3、腹股沟处肿胀、可以摸到股骨头 4、X线可明确 (四)治疗 1、复位 2、固定 3、功能锻炼 髋关节中心脱位 (一)脱位机制 侧方暴力,直接打击在股骨粗隆区,使股骨头水平状移动,穿过髋臼内侧壁而进入骨 盆腔,如股骨轻度内收,股骨头向后方移动,产生髋臼后部骨折,如股骨轻度外展与外旋 股骨头上方移动,产生髋臼爆破型粉碎性骨折, 分类 1、第1型:单纯性髖臼内则壁骨折(耻骨部分),股骨头入盆可轻可重 2、第2型:后壁有骨折(坐骨部分,股骨头向后方脱出可有可无 3、第3型:髋臼顶部有骨折(髋骨部分
-4- ②固定:皮牵引或穿丁字鞋 2~3W ③功能锻炼:卧床 4W。2~3W 后开始活动关节,4W 后扶双拐下地,3 月后可完全承重 2、第 2~5 型的治疗 主张早期切开复位与内固定 二、髋关节前脱位 多以杠杆作用为主,当股骨强力急骤外展并外旋时,大粗隆与髋臼上缘相顶撞,以此 为支点形成杠杆作用,迫使股骨头向前脱位。或股骨外展、外旋下髋后部受到直接暴力。 (二)分类:分为闭孔下、髂骨下与耻骨下脱位。 (三)临床表现与诊断 1、有外伤史、 2、呈外展、外旋和屈曲畸形 3、腹股沟处肿胀、可以摸到股骨头 4、X 线可明确 (四)治疗 1、复位 2、固定 3、功能锻炼 三 髋关节中心脱位 (一)脱位机制 侧方暴力,直接打击在股骨粗隆区,使股骨头水平状移动,穿过髋臼内侧壁而进入骨 盆腔,如股骨轻度内收,股骨头向后方移动,产生髋臼后部骨折,如股骨轻度外展与外旋, 股骨头上方移动,产生髋臼爆破型粉碎性骨折。 (二)分类 1、第 1 型:单纯性髋臼内则壁骨折(耻骨部分),股骨头入盆可轻可重 2、第 2 型:后壁有骨折(坐骨部分,股骨头向后方脱出可有可无 3、第 3 型:髋臼顶部有骨折(髋骨部分)
4、第4型:爆破型骨折、髋臼全部受累 (三)临床表现与诊断 1、有强大暴力外伤史 2、后腹膜间隙出血多可致休克 3、伤处肿胀、疼痛、活动障碍 4、可合并腹部内脏损伤 5、X线 (四)治疗 1、第1型的治疗:皮牵引、股骨髁上牵引或侧方牵引4~6W,卧床10~12W,3月后负重 2、第2~4型的治疗:切开复位与内固定,对第4型可行关节融合或全髋置换术。 第二节股骨颈骨折 、解剖概要 1、维持髋关节完整的组织 2、颈干角与前倾角 3、成人股骨头的血供 因与分类 多数为间接暴力所致 1、按骨折线部位分类:(1)股骨头下骨折:发生股骨头缺血坏死的机会很大 (2)经股骨颈骨折 (3)股骨颈基底骨折:对血供的干扰较小 2、按X线表现分类:(1)内收骨折: Pauwells>50,不稳定 (2)外展骨折: Pauwells角<30、稳定 3、按移位程度分类:(1)不完全骨折 (2)完全骨折:①无移位 ②部分移位
-5- 4、第 4 型:爆破型骨折、髋臼全部受累 (三)临床表现与诊断 1、有强大暴力外伤史 2、后腹膜间隙出血多可致休克 3、伤处肿胀、疼痛、活动障碍 4、可合并腹部内脏损伤 5、X 线、CT (四)治疗 1、第 1 型的治疗:皮牵引、股骨髁上牵引或侧方牵引 4~6W,卧床 10~12W,3 月后负重 2、第 2~4 型的治疗:切开复位与内固定,对第 4 型可行关节融合或全髋置换术。 第二节 股骨颈骨折 一、解剖概要: 1、维持髋关节完整的组织 2、颈干角与前倾角 3、成人股骨头的血供 二、病因与分类: 多数为间接暴力所致 1、按骨折线部位分类: (1)股骨头下骨折:发生股骨头缺血坏死的机会很大 (2)经股骨颈骨折: (3)股骨颈基底骨折:对血供的干扰较小 2、按 X 线表现分类:(1)内收骨折:Pauwells>50。,不稳定 (2)外展骨折:Pauwells 角<30。、稳定 3、按移位程度分类:(1)不完全骨折 (2)完全骨折:①无移位 ②部分移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