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政治与政治学 本章学习目的,明确掌握政治的含义,了解中西方政治学的产生及其发展脉络,树 立正确的马克思主义政治观,把握政治学研究的范围和内容,明确学习政治学的意 义,掌握并学会运用政治学研究的基本方法。 1、马克思主义政治观。 2、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的产生及其特点。 3、政治学的历史发展。 教学难点:1、政治学是不是科学,为什么要学习政治学 2、如何看待马克思主义政治学与西方政治学的区别 第一节、政治的含义 什么是政治?这是古今中外众多思想家和政治家反复探讨的一个重大问题。但 是由于人们观察问题的角度及侧重点不同,因而对政治一词的解释也就各不相同。 总体来说,可以把所有对政治的解释分为两大类:剥削阶级思想家的政治观和 马克思主义的政治观。 一、政治概念的不同理解 1、比较具有代表性的观点 (1)用道德的观点解释政治,认为政治是一种社会价值追求,是一种规范性的社会 道德。这是古代东西方国家较为普遍的观点。 (2)把政治说成是一种法律现象,政治实际上就是一个制定法律、遵守法律、执行 法律的过程。持有这种观点的代表人物是奥地利法学家凯尔森。 (3)认为政治就是对权力的追求和运用,或者说政治就是“权术”、“统治术”、“权 谋”。持有这种观点的代表人物是马基雅弗利。 (4)认为政治就是一种管理活动。这种观点的主要代表是中国的孙中山。 (5)认为政治就是制定和执行政策的活动。这是当代西方国家行为主义政治学的观 1
1 第一章 政治与政治学 本章学习目的,明确掌握政治的含义,了解中西方政治学的产生及其发展脉络,树 立正确的马克思主义政治观,把握政治学研究的范围和内容,明确学习政治学的意 义,掌握并学会运用政治学研究的基本方法。 1、马克思主义政治观。 2、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的产生及其特点。 3、政治学的历史发展。 教学难点:1、政治学是不是科学,为什么要学习政治学 2、如何看待马克思主义政治学与西方政治学的区别 第一节、政治的含义 什么是政治?这是古今中外众多思想家和政治家反复探讨的一个重大问题。但 是由于人们观察问题的角度及侧重点不同,因而对政治一词的解释也就各不相同。 总体来说,可以把所有对政治的解释分为两大类:剥削阶级思想家的政治观和 马克思主义的政治观。 一、政治概念的不同理解 1、比较具有代表性的观点 (1)用道德的观点解释政治,认为政治是一种社会价值追求,是一种规范性的社会 道德。这是古代东西方国家较为普遍的观点。 (2)把政治说成是一种法律现象,政治实际上就是一个制定法律、遵守法律、执行 法律的过程。持有这种观点的代表人物是奥地利法学家凯尔森。 (3)认为政治就是对权力的追求和运用,或者说政治就是“权术”、“统治术”、“权 谋”。持有这种观点的代表人物是马基雅弗利。 (4)认为政治就是一种管理活动。这种观点的主要代表是中国的孙中山。 (5)认为政治就是制定和执行政策的活动。这是当代西方国家行为主义政治学的观
点。 上述定义,从不同角度揭示了政治的内涵,展示了政治的某个侧面或某一特征, 直接或间接地涉及到了国家、权力、管理等政治核心问题,因而具有一定的合理性。 但是它们又都没有全面深刻揭示政治的丰富内涵和外延,因此必须进行更深入的探 讨。 2、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政治观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如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等,对政治进行过深刻的论述, 其主要观点是: (1)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这是从政治与经济的关系的角度来界定政治。 (2)政治是一种特定的社会关系,在阶级社会里,主要表现为阶级关系和阶级矛盾。 这是从社会关系的角度来揭示政治的实质。 (3)在阶级社会里,政治的核心问题是国家政权问题。 (4)政治既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 3、政治的含义 (1)对政治概念的不同定义 如何给“政治”这一政治学的核心概念下一个比较全面而准确的定义,可以说是 所有研究、学习政治学的人都要首先解决的一个重大问题。但由于政治这一概念所 涉及的问题十分宽泛,要给它下一个比较准确的定义确实具有一定的难度。因此, 中外有些政治学者在编写政治学著作或教科书时就干脆回避这一问题,即不对政治 这一核心概念进行界定。这种作法是不妥当的。 目前,中国的绝大多数政治学教科书都对政治这一概念进行了界定,但由于观 察问题的角度和侧重点不同,因而所下的定义也就有不同。大致说来,主要有以下 几种观点: 一是利益关系说。如,“政治就是在一定的经济基础上,人们围绕着特定利益,借助 2
2 点。 上述定义,从不同角度揭示了政治的内涵,展示了政治的某个侧面或某一特征, 直接或间接地涉及到了国家、权力、管理等政治核心问题,因而具有一定的合理性。 但是它们又都没有全面深刻揭示政治的丰富内涵和外延,因此必须进行更深入的探 讨。 2、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政治观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如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等,对政治进行过深刻的论述, 其主要观点是: (1)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这是从政治与经济的关系的角度来界定政治。 (2)政治是一种特定的社会关系,在阶级社会里,主要表现为阶级关系和阶级矛盾。 这是从社会关系的角度来揭示政治的实质。 (3)在阶级社会里,政治的核心问题是国家政权问题。 (4)政治既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 3、政治的含义 (1)对政治概念的不同定义 如何给“政治”这一政治学的核心概念下一个比较全面而准确的定义,可以说是 所有研究、学习政治学的人都要首先解决的一个重大问题。但由于政治这一概念所 涉及的问题十分宽泛,要给它下一个比较准确的定义确实具有一定的难度。因此, 中外有些政治学者在编写政治学著作或教科书时就干脆回避这一问题,即不对政治 这一核心概念进行界定。这种作法是不妥当的。 目前,中国的绝大多数政治学教科书都对政治这一概念进行了界定,但由于观 察问题的角度和侧重点不同,因而所下的定义也就有不同。大致说来,主要有以下 几种观点: 一是利益关系说。如,“政治就是在一定的经济基础上,人们围绕着特定利益,借助
于社会公共权力来规定和实现特定权利所形成的一种社会关系。”(王浦劬主编:《政 治学基础》,北京大学出版社1995年版,第8-9页)。 二是社会关系说。如,“政治是处理社会公共生活和公共事物中关于权力与服从关系 的一般原则、制度和策略:在阶级存在的社会里,政治的基本内容是处理一国家权 力为中心,以阶级之间的关系和阶级之间的斗争为基础的社会公共生活和公共事物 的一般原则、制度和策略”。(姜涌编著:《政治学概论》,山东大学出版社1998 年版,第11页)。 三是活动政治说。如,“政治就是人们围绕公共权力而展开的活动以及政府运用公共 权力而进行的资源的权威性分配的过程。”(杨光斌主编:《政治学导论》,人民大 学出版社2000年版,第8页)“政治是指一定社会阶级或社会集团,为了实现和维护 本阶级的根本经济利益所进行的夺取国家政权、组织国家政权、巩固国家政权,并 运用国家政权进行阶级统治和社会管理的全部活动。”(王松王邦佐主编:《政治 学》,高等教育出版社1991年版,第4项)。 四是综合政治说。如,“政治是公共权力主体对社会资源的强制性分配以及由此达成 的相互关系。”(施雪华主编:《政治科学原理》,中山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32 页)“政治是阶级社会中以经济为基础的上层建筑,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是以政治权 力为核心展开的各种社会活动和社会关系的总和。”(王惠岩主编:《政治学原理》, 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第5页)如此等等。 (2)政治的确切内涵 由此可见,要给政治下一个比较全面而准确的定义,确实比较困难。为此,我 们下定义时,必须遵循以下原则:A、要考虑到政治范畴的外延性;B、要考虑到政 治范畴的确定性:C、要考虑到政治范畴的本质性。按照上述原则,综合各家所长 可以给政治下这样一个定义,即政治就是在特定经济基础上,人们为维护和实现自 身利益,围绕社会公共权力所从事的一切活动以及由此而形成的特定社会关系。 3
3 于社会公共权力来规定和实现特定权利所形成的一种社会关系。”(王浦劬主编:《政 治学基础》,北京大学出版社1995年版,第8-9页)。 二是社会关系说。如,“政治是处理社会公共生活和公共事物中关于权力与服从关系 的一般原则、制度和策略;在阶级存在的社会里,政治的基本内容是处理一国家权 力为中心,以阶级之间的关系和阶级之间的斗争为基础的社会公共生活和公共事物 的一般原则、制度和策略”。(姜涌编著:《政治学概论》,山东大学出版社1998 年版,第11页)。 三是活动政治说。如,“政治就是人们围绕公共权力而展开的活动以及政府运用公共 权力而进行的资源的权威性分配的过程。”(杨光斌主编:《政治学导论》,人民大 学出版社2000年版,第8页)“政治是指一定社会阶级或社会集团,为了实现和维护 本阶级的根本经济利益所进行的夺取国家政权、组织国家政权、巩固国家政权,并 运用国家政权进行阶级统治和社会管理的全部活动。”(王松 王邦佐主编:《政治 学》,高等教育出版社1991年版,第4页)。 四是综合政治说。如,“政治是公共权力主体对社会资源的强制性分配以及由此达成 的相互关系。”(施雪华主编:《政治科学原理》,中山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32 页)“政治是阶级社会中以经济为基础的上层建筑,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是以政治权 力为核心展开的各种社会活动和社会关系的总和。”(王惠岩主编:《政治学原理》, 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第5页)如此等等。 (2)政治的确切内涵 由此可见,要给政治下一个比较全面而准确的定义,确实比较困难。为此,我 们下定义时,必须遵循以下原则:A、要考虑到政治范畴的外延性;B、要考虑到政 治范畴的确定性;C、要考虑到政治范畴的本质性。按照上述原则,综合各家所长, 可以给政治下这样一个定义,即政治就是在特定经济基础上,人们为维护和实现自 身利益,围绕社会公共权力所从事的一切活动以及由此而形成的特定社会关系
二、政治学的研究对象 1、政治学的研究对象 (1)代表性的观点 与对政治内涵的多种解释相联系,理论界对政治学研究对象的讨论也相当热烈, 具有代表性的观点主要有: A、关于研究国家学说、政府的具体机构以及实行革命与专政的理论策略等:B、 研究以国家为主体的政治关系、政治形式、政治活动及其发展规律: C、研究国家,包括国家的一般理论、国家的政治制度、国家的活动以及与国家 有关的一切政治力量、政治活动、政治关系等。 D、研究以国家政治权力为中心的一切政治关系的总和: E、不限于国家问题,一切政治现象都是政治学的研究对象,等等。概括起来, 可以归纳为以下三种学说: 第一、国家是政治学研究的永恒主题说 这种观点认为,政治现象就是国家活动以及围绕着国家而展开的活动,所以, 政治学实际上也就是国家学。从政治学的历史渊源来看,政治学正是从对国家的研 究过程中产生的。政治学的创始人、古希腊伟大思想家亚里士多德所写的《政治学》 是举世公认的政治学开山之作。这本书中的“政治”一词,来源于希腊语olis,意指 城邦,即城市国家。古希腊进入阶级社会后,建立了许多城市国家。城市国家的产 生,标志着政治生活领域的出现。正如马克思、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一书 中所说:“随着城市的出现,必然要有行政机关、警察、赋税等等,一句话,必然要 有公共的行政机构,也就是必然要有一般政治。”随着政治的出现,研究政治的政治 学也开始出现了。所以,政治学一产生就是以国家作为其主要研究对象的。古希腊 是最早出现城邦国家的地方,在这里也就出现了最早的政治学家亚里士多德,诞生 了最早的政治学著作《政治学》。亚里士多德在《政治学》中以国家为中心问题
4 二、政治学的研究对象 1、政治学的研究对象 (1)代表性的观点 与对政治内涵的多种解释相联系,理论界对政治学研究对象的讨论也相当热烈, 具有代表性的观点主要有: A、关于研究国家学说、政府的具体机构以及实行革命与专政的理论策略等;B、 研究以国家为主体的政治关系、政治形式、政治活动及其发展规律; C、研究国家,包括国家的一般理论、国家的政治制度、国家的活动以及与国家 有关的一切政治力量、政治活动、政治关系等。 D、研究以国家政治权力为中心的一切政治关系的总和; E、不限于国家问题,一切政治现象都是政治学的研究对象,等等。概括起来, 可以归纳为以下三种学说: 第一、国家是政治学研究的永恒主题说 这种观点认为,政治现象就是国家活动以及围绕着国家而展开的活动,所以, 政治学实际上也就是国家学。从政治学的历史渊源来看,政治学正是从对国家的研 究过程中产生的。政治学的创始人、古希腊伟大思想家亚里士多德所写的《政治学》 是举世公认的政治学开山之作。这本书中的“政治”一词,来源于希腊语polis,意指 城邦,即城市国家。古希腊进入阶级社会后,建立了许多城市国家。城市国家的产 生,标志着政治生活领域的出现。正如马克思、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一书 中所说:“随着城市的出现,必然要有行政机关、警察、赋税等等,一句话,必然要 有公共的行政机构,也就是必然要有一般政治。”随着政治的出现,研究政治的政治 学也开始出现了。所以,政治学一产生就是以国家作为其主要研究对象的。古希腊 是最早出现城邦国家的地方,在这里也就出现了最早的政治学家亚里士多德,诞生 了最早的政治学著作《政治学》。亚里士多德在《政治学》中以国家为中心问题
研究了国家的一般理论问题、国家的具体制度问题以及治理国家的原则、国家兴亡 盛衰的道理和国家权力的划分等。 进入近代以来,随着社会政治生活的日益复杂和政治学研究领域的不断扩展, 政治学不再仅仅局限于研究国家的活动和制度的范围,它开始对影响国家活动的、 以国家为中心的各种政治现象,包括各种政治行为和政治关系都加以研究。如:影 响国家活动的各种政治力量,包括阶级、政党、领袖、群众、组织、集团、舆论等: 影响国家活动的各种政治关系,包括民族关系、阶级关系、国家与人民的关系、国 家与国家的关系等:影响国家活动的各种政治运动和斗争,包括革命、改革、改良 等,都是围绕着国家这个中心进行的。正如西方传统政治学研究的代表人物之一、 美国政治学家伽纳所说:“国家的现象,在其千变万化之中,对于家庭、部落、民族 及其他一切私人集团而言,虽不是毫无关系,究竟有所不同。此种特异的国家现象, 即构成政治学研究的主题。简言之,政治学从头至尾即是研究国家的科学 现代西方政治学的研究同样没有超出研究国家问题的范围。虽然有的政治学家 主张把政治体系或决策或其他的什么对象作为政治学的主要任务和研究中心,但最 终都没有超出国家问题这个范围。马克思主义政治学更是强调国家问题在政治学研 究中的中心地位。《共产党宣言》标志着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的产生,在这之后的 系列经典著作中,都继承并发展了《共产党宣言》的思想,把国家问题作为政治学 研究的中心问题。因此,不论从哪种角度看,国家都是政治学研究的永恒主题。 第二、政治学即权力学说 这种观点认为,国家并不是政治的同义语。国家如同阶级、政党一样,是一个 历史范畴,它是历史发展到特定阶段的产物。所以,在国家产生之前以及将来国家 有可能消失之后,甚至在目前非国家层次的许多方面,人类社会中都会有政治存在。 例如,在现实生活中存在着许多权力之争,其中有属于国家层面的,如政权归属或 政府职位的权力之争:也有不属于国家层面的,如企业、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内部 5
5 研究了国家的一般理论问题、国家的具体制度问题以及治理国家的原则、国家兴亡 盛衰的道理和国家权力的划分等。 进入近代以来,随着社会政治生活的日益复杂和政治学研究领域的不断扩展, 政治学不再仅仅局限于研究国家的活动和制度的范围,它开始对影响国家活动的、 以国家为中心的各种政治现象,包括各种政治行为和政治关系都加以研究。如:影 响国家活动的各种政治力量,包括阶级、政党、领袖、群众、组织、集团、舆论等; 影响国家活动的各种政治关系,包括民族关系、阶级关系、国家与人民的关系、国 家与国家的关系等;影响国家活动的各种政治运动和斗争,包括革命、改革、改良 等,都是围绕着国家这个中心进行的。正如西方传统政治学研究的代表人物之一、 美国政治学家伽纳所说:“国家的现象,在其千变万化之中,对于家庭、部落、民族 及其他一切私人集团而言,虽不是毫无关系,究竟有所不同。此种特异的国家现象, 即构成政治学研究的主题。简言之,政治学从头至尾即是研究国家的科学 现代西方政治学的研究同样没有超出研究国家问题的范围。虽然有的政治学家 主张把政治体系或决策或其他的什么对象作为政治学的主要任务和研究中心,但最 终都没有超出国家问题这个范围。马克思主义政治学更是强调国家问题在政治学研 究中的中心地位。《共产党宣言》标志着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的产生,在这之后的一 系列经典著作中,都继承并发展了《共产党宣言》的思想,把国家问题作为政治学 研究的中心问题。因此,不论从哪种角度看,国家都是政治学研究的永恒主题。 第二、政治学即权力学说 这种观点认为,国家并不是政治的同义语。国家如同阶级、政党一样,是一个 历史范畴,它是历史发展到特定阶段的产物。所以,在国家产生之前以及将来国家 有可能消失之后,甚至在目前非国家层次的许多方面,人类社会中都会有政治存在。 例如,在现实生活中存在着许多权力之争,其中有属于国家层面的,如政权归属或 政府职位的权力之争;也有不属于国家层面的,如企业、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内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