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海市大至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论成 果教案 第四章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 学 章节 时 2 理论成果 教学目的:通过本章内容的学习,学生能够了解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 我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中取得的一些重要思想理论成果:认识到 在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中,我们所取得的理论成果对于巩固我国社 会主义制度、开创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促进世界社会主义发展的重 教学目的 要意义:明白我们在初步探索中由于遭受到严重挫折而产生的深刻教训, 和 也是我们更好建设社会主义的宝贵财富。 教学要求 教学要求: 课前布置学生阅读《论十大关系》、《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 问题》等书籍,授课时主要以教师课堂讲解为主,辅之以案例分析和视频 观看,从理论、政策、环境等方面增强学生对该章内容的了解、熟悉及 握程度。 教学 重点 教学重点:初步探索的重要理论成果。 难点 教学难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意义和经验教训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论成 果教案 章节 第四章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 理论成果 学 时 2 教学目的 和 教学要求 教学目的:通过本章内容的学习,学生能够了解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 我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中取得的一些重要思想理论成果;认识到 在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中,我们所取得的理论成果对于巩固我国社 会主义制度、开创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促进世界社会主义发展的重 要意义;明白我们在初步探索中由于遭受到严重挫折而产生的深刻教训, 也是我们更好建设社会主义的宝贵财富。 教学要求: 课前布置学生阅读《论十大关系》、《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 问题》等书籍,授课时主要以教师课堂讲解为主,辅之以案例分析和视频 观看,从理论、政策、环境等方面增强学生对该章内容的了解、熟悉及掌 握程度。 教学 重点 难点 教学重点:初步探索的重要理论成果。 教学难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意义和经验教训
回浩南大学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视频资料等。 教学方法:讲授法:案例分析法:讨论法等 教学过程: 第四章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 第一节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重要思想成果(1学时) 一、探索的背景 苏联社会主义存在的问题 斯大林上台后建立了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发起农民公社化运动 为了统一思想的大清洗,片面强调重工业,造成农轻重比例的严重失衡, 人民生活无法得到改善,社会不满情绪与日俱增。 斯大林经济体制主要特征(1)单一的公有制:(2)高度集中的计划 经济,排斥市场:(3)主要以行政手段管理经济。弊端(1)片面发展重 敕学进程 工业:(2)为支持工业,不惜损害农民利益,损害了农民积极性:(3) (含章节 计划指令压抑了地方和企业的积极性。 教学内容、 1956年2月苏共二十大上,赫鲁晓夫《关于个人崇拜及其后果》的“秘 学时分配、 密报告”,尖锐地揭露了斯大林的个人崇拜和肃反扩大化错误,在国际共 教学方法、 产主义运动中产生强烈的震动,也给中国带来了深远的影响。还引发了西 辅助手段) 方的反苏反共的浪潮和波匈事件。然而赫鲁晓夫上台后急躁冒进,违背自 然条件盲目开荒,人民怨声载道,依旧失败。 毛泽东说赫鲁晓夫“秘密报告”的作用有两点:一是他揭了盖子, 是他捅了漏子。说他揭了盖子,就是讲他的秘密报告表明,苏联、斯大林 并不是一切都是正确的,完全照搬苏联不行,这就破除了迷信。说他捅了 漏子,就是讲他作的这个秘密报告,没有经过党内充分酝酿,草率提出, 纰漏百出:暴露和纠正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如此重大而长期的问题,事先 不与各国共产党通气,难免引起巨大震荡和思想分歧。 1956年的复杂形势迫使每一个执政的共产党重新思考社会主义建设中 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时代在呼唤着新的认识、新的思想的出现。 曾经为马列主义思想宝库贡献了极为丰富的新民主主义理论的中国共 产党自然而然地迎接了这场挑战,开始了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伟大探
教学进程 (含章节 教学内容、 学时分配、 教学方法、 辅助手段)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视频资料等。 教学方法:讲授法;案例分析法;讨论法等 教学过程: 第四章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 第一节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重要思想成果(1 学时) 一、探索的背景 苏联社会主义存在的问题 斯大林上台后建立了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发起农民公社化运动, 为了统一思想的大清洗,片面强调重工业,造成农轻重比例的严重失衡, 人民生活无法得到改善,社会不满情绪与日俱增。 斯大林经济体制主要特征(1)单一的公有制;(2)高度集中的计划 经济,排斥市场;(3)主要以行政手段管理经济。弊端(1)片面发展重 工业;(2)为支持工业,不惜损害农民利益,损害了农民积极性;(3) 计划指令压抑了地方和企业的积极性。 1956 年 2 月苏共二十大上,赫鲁晓夫《关于个人崇拜及其后果》的“秘 密报告”,尖锐地揭露了斯大林的个人崇拜和肃反扩大化错误,在国际共 产主义运动中产生强烈的震动,也给中国带来了深远的影响。还引发了西 方的反苏反共的浪潮和波匈事件。然而赫鲁晓夫上台后急躁冒进,违背自 然条件盲目开荒,人民怨声载道,依旧失败。 毛泽东说赫鲁晓夫“秘密报告”的作用有两点:一是他揭了盖子,一 是他捅了漏子。说他揭了盖子,就是讲他的秘密报告表明,苏联、斯大林 并不是一切都是正确的,完全照搬苏联不行,这就破除了迷信。说他捅了 漏子,就是讲他作的这个秘密报告,没有经过党内充分酝酿,草率提出, 纰漏百出;暴露和纠正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如此重大而长期的问题,事先 不与各国共产党通气,难免引起巨大震荡和思想分歧。 1956 年的复杂形势迫使每一个执政的共产党重新思考社会主义建设中 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时代在呼唤着新的认识、新的思想的出现。 曾经为马列主义思想宝库贡献了极为丰富的新民主主义理论的中国共 产党自然而然地迎接了这场挑战,开始了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伟大探
回洛南大学 索。首先第一步探索,就是走中国自己的路。 二、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的思想 (一)毛泽东发表《论十大关系》讲话的背景过程 1955.10党的七届六中全会对农业社会主义改造中的右倾保守思想开 展了批判 1955.11中央召开的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工作会议批判了对资改造工 作中右倾保守思想。 1955.12毛泽东又提出批判右倾保守思想,争取提前完成过渡时期总任 务。这次是着重批判经济建设领域的右倾保守思想。 1956初在落实一九五六年国民经济计划的过程中, 一些国务院的领导 人就急急忙忙地提出了反冒进的方针。随着社会主义改造即将基本完成, 毛泽东把注意力转到经济建设和科学文化建设上来。这意味着,开始了他 一生中又一次重大而艰巨的历史性探索,即在中国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1956.1.20毛泽东在中共中央召开的知识分子问题会议上指出:“我们 的工作要加紧一点。现在我们的主动一天一天地多起来,农业改造方面主 动更多了,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方面主动也更多了。但是,在知识分子问 题上没有主动,在工业方面没有主动。大多数重要装备要从外国进口,精 密的仪器不能造,大的机器不能造,这上头我们没有主动。经济上没有独 立,科学上没有独立。”又说:“现在我们是革什么命呢?现在是革技术 的命,叫技术革命,叫文化革命,要搞科学,要革愚蠢同无知的命。”为 此,他要求在比较短的时期内,造就大批的高级知识分子,同时要有更多 的普通的知识分子。毛泽东在讲话中还提出:“我们要把社会主义事业办 得又多,又快,又好,又省。”这是第一次提出了多快好省的口号。1956.125 毛泽东在最高国务会议第六次会议上的讲话中,更鲜明地提出,我们要大 发展,“要在几十年内,努力改变我国在经济上和科学文化上的落后状况 迅速达到世界上的先进水平”。 1956年,苏共二十大以后,毛泽东认为它对我们最重要的教益是要独 立思考,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际相结 合,提出要“以苏为鉴”,探索自己的道路。新中国成立初期,学习苏联
索。首先第一步探索,就是走中国自己的路。 二、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的思想 (一)毛泽东发表《论十大关系》讲话的背景过程 1955.10 党的七届六中全会对农业社会主义改造中的右倾保守思想开 展了批判 1955.11 中央召开的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工作会议批判了对资改造工 作中右倾保守思想。 1955.12 毛泽东又提出批判右倾保守思想,争取提前完成过渡时期总任 务。这次是着重批判经济建设领域的右倾保守思想。 1956 初在落实一九五六年国民经济计划的过程中,一些国务院的领导 人就急急忙忙地提出了反冒进的方针。随着社会主义改造即将基本完成, 毛泽东把注意力转到经济建设和科学文化建设上来。这意味着,开始了他 一生中又一次重大而艰巨的历史性探索,即在中国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1956.1.20 毛泽东在中共中央召开的知识分子问题会议上指出:“我们 的工作要加紧一点。现在我们的主动一天一天地多起来,农业改造方面主 动更多了,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方面主动也更多了。但是,在知识分子问 题上没有主动,在工业方面没有主动。大多数重要装备要从外国进口,精 密的仪器不能造,大的机器不能造,这上头我们没有主动。经济上没有独 立,科学上没有独立。”又说:“现在我们是革什么命呢?现在是革技术 的命,叫技术革命,叫文化革命,要搞科学,要革愚蠢同无知的命。”为 此,他要求在比较短的时期内,造就大批的高级知识分子,同时要有更多 的普通的知识分子。毛泽东在讲话中还提出:“我们要把社会主义事业办 得又多,又快,又好,又省。”这是第一次提出了多快好省的口号。1956.1.25 毛泽东在最高国务会议第六次会议上的讲话中,更鲜明地提出,我们要大 发展,“要在几十年内,努力改变我国在经济上和科学文化上的落后状况, 迅速达到世界上的先进水平”。 1956 年,苏共二十大以后,毛泽东认为它对我们最重要的教益是要独 立思考,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际相结 合,提出要“以苏为鉴”,探索自己的道路。新中国成立初期,学习苏联
回浩南大学 经验,必要的,一定成效。但实践表明,照搬照抄苏联经验不符合国情, 需要积极探索合适的道路。 1956.2.14-1956.4.24毛泽东共听取国务院三十四个部门的工作汇报。 1956.4.25毛泽东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发表了《论十大关系 的讲话,《论十大关系》初步总结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经验,提出以苏为鉴, 独立自主地探索适合中国情况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良好开端, (二)内容与基本方针(带学生一起阅读《论十大关系》) 《论十大关系》重点讨论经济问题,同时也包括同经济建设密切相关 的国家政治生活中的一些重大问题。毛泽东把这些问题,概括成十大关系, 即:重工业和轻工业、农业的关系:沿海工业和内地工业的关系:经济建 设和国防建设的关系:国家、生产单位和生产者个人的关系:中央和地方 的关系:汉族和少数民族的关系;党和非党的关系:革命和反革命的关系: 是非关系:中国和外国的关系。这十大关系不是平列的,而又有重点。“十 大关系中,工业和农业,沿海和内地,中央和地方,国家、集体和个人, 国防建设和经济建设,这五条是主要的。” 1,《论十大关系》确定的基本方针:提出这十个问题,都是围绕着一个 基本方针,就是要把国内外一切积极因素调动起来,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 过去为了结束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为了人民民主 革命的胜利,我们就实行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的方针。现在为了进行社会 主义革命,建设社会主义国家,同样也实行这个方针。什么是国内外的积 极因素?在国内,工人和农民是基本力量。中间势力是可以争取的力量。 反动势力虽是一种消极因素,但是我们仍然要作好工作,尽量争取化消松 因素为积极因素。在国际上,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都要团结,不中立的可 以争取为中立,反动的也可以分化和利用。总之,我们要调动一切直接的 和间接的力量,为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强大的社会主义国家而奋斗。这样 就进一步明确了,我们党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必须始终坚持的一个根本方针: 国内外一切积极因素调动起来,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 2.具体内容。具体来说,为了贯彻这一方针,报告从十个方面论述了我 国社会主义建设需要重点把握的重大关系。“十大关系”涉及生产力和生
经验,必要的,一定成效。但实践表明,照搬照抄苏联经验不符合国情, 需要积极探索合适的道路。 1956.2.14-1956.4.24 毛泽东共听取国务院三十四个部门的工作汇报。 1956.4.25 毛泽东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发表了《论十大关系》 的讲话,《论十大关系》初步总结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经验,提出以苏为鉴, 独立自主地探索适合中国情况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良好开端。 (二)内容与基本方针(带学生一起阅读《论十大关系》) 《论十大关系》重点讨论经济问题,同时也包括同经济建设密切相关 的国家政治生活中的一些重大问题。毛泽东把这些问题,概括成十大关系, 即:重工业和轻工业、农业的关系;沿海工业和内地工业的关系;经济建 设和国防建设的关系;国家、生产单位和生产者个人的关系;中央和地方 的关系;汉族和少数民族的关系;党和非党的关系;革命和反革命的关系; 是非关系;中国和外国的关系。这十大关系不是平列的,而又有重点。“十 大关系中,工业和农业,沿海和内地,中央和地方,国家、集体和个人, 国防建设和经济建设,这五条是主要的。” 1.《论十大关系》确定的基本方针:提出这十个问题,都是围绕着一个 基本方针,就是要把国内外一切积极因素调动起来,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 过去为了结束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为了人民民主 革命的胜利,我们就实行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的方针。现在为了进行社会 主义革命,建设社会主义国家,同样也实行这个方针。什么是国内外的积 极因素?在国内,工人和农民是基本力量。中间势力是可以争取的力量。 反动势力虽是一种消极因素,但是我们仍然要作好工作,尽量争取化消极 因素为积极因素。在国际上,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都要团结,不中立的可 以争取为中立,反动的也可以分化和利用。总之,我们要调动一切直接的 和间接的力量,为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强大的社会主义国家而奋斗。这样 就进一步明确了,我们党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必须始终坚持的一个根本方针; 国内外一切积极因素调动起来,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 2.具体内容。具体来说,为了贯彻这一方针,报告从十个方面论述了我 国社会主义建设需要重点把握的重大关系。“十大关系”涉及生产力和生
回滋南大学 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各方面。前五条主要讨论经济问题,着眼于 从经济工作的各个方面调动各种积极因素。其中前三条讲重工业和轻工业 农业的关系,沿海工业和内地工业的关系,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的关系。 这里涉及的实际上是开辟一条和苏联有所不同的中国工业化道路问题。第 四、五条讲国家、生产单位和生产者个人的关系,中央和地方的关系,开 始涉及经济体制改革。这样就初步提出了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若干新 方针。“十大关系”的后五条,讲汉族与少数民族的关系、党与非党的关 系、革命和反革命的关系、是非关系、中国和外因的关系,都是属于政治 生活和思想文化生活调动各种积极因素的问题。 毛泽东认为,充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尽可能地克服消极因素,并且努 力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这是社会主义事业前进的需要。毛泽东这里讲 的积极因素与消极因素,既包括党内的因素,也包括党外的因素:既包括 国内的因素,也包括国外的因素:既包括直接的因素,也包括间接的因素 在毛泽东看来,社会主义建设中的积极因素与消极因素是一对矛盾,社会 主义事业的发展就是在这两种因素的矛盾中通过它们之间又统一又斗争而 实现的。在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中,一般来说,积极因素是处于主导的、 统治地位的,占有压倒的优势,这是社会主义事业必定胜利的可靠保证。 社会主义建设的积极因素与消极因素在一定条件下是可以互相转化的。我 们的任务是创造条件,大力促使消极因素比较多、比较快地向积极因素转 化,并同时尽力防止积极因素向消极因素的逆转。 在社会主义社会里,主要的社会成员有三部分人,就是工人、农民利 知识分子。巩固的工农联盟是社会主义制度的基础,同时也是建设和发展 社会主义事业的基础,对于这一点,党和毛泽东始终是明确的。问题是, 对于知识分子到底怎么看?1956年1月召开的关于知识分子的会议比较好 地解决了这个问题。周恩来在报告中代表党中央郑重宣布:中国知识分了 的绝大多数“己经是工人阶级的一部分。”他还特别指出:“在社会主义 时代,比以前任何时代都更加需要充分提高生产技术,更加需要充分地发 展科学和利用科学知识。因此,我们要又多、又快、又好,又省地发展社 会主义建设,除了必须依靠工人阶级和广大农民的积极劳动以外,还必须
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各方面。前五条主要讨论经济问题,着眼于 从经济工作的各个方面调动各种积极因素。其中前三条讲重工业和轻工业、 农业的关系,沿海工业和内地工业的关系,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的关系。 这里涉及的实际上是开辟一条和苏联有所不同的中国工业化道路问题。第 四、五条讲国家、生产单位和生产者个人的关系,中央和地方的关系,开 始涉及经济体制改革。这样就初步提出了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若干新 方针。“十大关系”的后五条,讲汉族与少数民族的关系、党与非党的关 系、革命和反革命的关系、是非关系、中国和外国的关系,都是属于政治 生活和思想文化生活调动各种积极因素的问题。 毛泽东认为,充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尽可能地克服消极因素,并且努 力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这是社会主义事业前进的需要。毛泽东这里讲 的积极因素与消极因素,既包括党内的因素,也包括党外的因素;既包括 国内的因素,也包括国外的因素;既包括直接的因素,也包括间接的因素。 在毛泽东看来,社会主义建设中的积极因素与消极因素是一对矛盾,社会 主义事业的发展就是在这两种因素的矛盾中通过它们之间又统一又斗争而 实现的。在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中,一般来说,积极因素是处于主导的、 统治地位的,占有压倒的优势,这是社会主义事业必定胜利的可靠保证。 社会主义建设的积极因素与消极因素在一定条件下是可以互相转化的。我 们的任务是创造条件,大力促使消极因素比较多、比较快地向积极因素转 化,并同时尽力防止积极因素向消极因素的逆转。 在社会主义社会里,主要的社会成员有三部分人,就是工人、农民和 知识分子。巩固的工农联盟是社会主义制度的基础,同时也是建设和发展 社会主义事业的基础,对于这一点,党和毛泽东始终是明确的。问题是, 对于知识分子到底怎么看?1956 年 1 月召开的关于知识分子的会议比较好 地解决了这个问题。周恩来在报告中代表党中央郑重宣布:中国知识分子 的绝大多数“已经是工人阶级的一部分。”他还特别指出:“在社会主义 时代,比以前任何时代都更加需要充分提高生产技术,更加需要充分地发 展科学和利用科学知识。因此,我们要又多、又快、又好,又省地发展社 会主义建设,除了必须依靠工人阶级和广大农民的积极劳动以外,还必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