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政治统治、政治管理和政治治理 第一节政治统治 一、政治统治的一般问题 色位的人福装治生中白在的视本提家,所液治统治是指在致省、经济、烹化上持 是晓吉高名实行方轮轻员大用应染限的 种阶级现象。 西方国家的政治学理论否定马克思主义关于政治统治是阶级专政的观点,但都认为,统治是运 用国家权力对他人的支配与控制。他们认为,统治就是国家权力掌握者对一般民众的控制与支配。 是体现官员与公民关系,而不是阶级关系。 方完粉超走分生生 君主是政治统治的主体(奴、封、现代专制国家如军事政权,一党专制。)君主掌握国家权 力对大众进行政治统治是存在于古代社会的普遍政治现象。现代社会君主政治是少数,或者是名义、 也还有君主制的变种仍存在于许多国家。为什么国家权力要由君主掌握,或者说由君主一人来掌握, 对这种政治现象进行辩护的理论有两种: 是父权论。这是以伦理 一个家庭需要一个家长 一个国家需要超级的大家长,国是家的延伸,君权是家长权力的放大。君民关系就如同父子关系 今天我们的干部仍有人讲:作为父母官如何。这两种理论出发点不同,宗教思想,教义或伦理思想 但结论是一致的,君主是政治统治的主体。 人民是政治统治的主体。资产阶级革命前后形式的理念、行为模式和制度安排。为什么是人 民统治 ~是社会契约论的观点:权力的本源是人民的,是人民的统治,自我统治。马克思主义 观点:生产 玫治统治就是 精英对大众的统治,精英理论为民主调大公的 (自治、统治之异)任何条件下,都不可能出现人们对自身的支配与控制,所以,人类历史就是精 英统治的历史。精英统治论作为完整的理论起源于20世纪20年代,早期代表人物是意大利政治理论 家加埃诺。莫撕卡,他被认为是精英主义理论的创始人。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出现了现代精英论, 其代表人物是德国社会民主党理论家米歇尔斯。60一 一70年代精英主义进一步发展,其代表人 物有丹尼尔·贝尔和西马代表人物马尔库塞等。精英主义理论虽然各有自已的观点,但他们一致认 为,政治统治是精英,而不是民众。那些人是精英,观点各异。分两种类型: 一元精英论认为,一个国家都有这样一个小群体,即精英集团,他们比一般人更富有,受
1 第三章 政治统治、政治管理和政治治理 第一节 政治统治 一、政治统治的一般问题 政治统治是政治生活中存在的根本现象。所谓政治统治是指在政治、经济、文化上占居优势 地位的人们运用国家政权的力量,对其他人的支配与控制。(三个基本点:优势、政权、支配。) 马克思主义者将政治统治概括为一部分人对另一部分人的专政。而且认为,统治是一种阶级现象, 是统治阶级对被统治的专政。西方学者是从官员与民众角度来理解统治的。 西方国家的政治学理论否定马克思主义关于政治统治是阶级专政的观点,但都认为,统治是运 用国家权力对他人的支配与控制。他们认为,统治就是国家权力掌握者对一般民众的控制与支配。 是体现官员与公民关系,而不是阶级关系。 政治统治现象的出现与国家是同时产生的,因为政治统治是凭借国家权力实现的,没有国家 权力就无所谓统治。因此,政治统治与国家密不可分。 1、谁统治? 君主是政治统治的主体(奴、封、现代专制国家如军事政权,一党专制。) 君主掌握国家权 力对大众进行政治统治是存在于古代社会的普遍政治现象。现代社会君主政治是少数,或者是名义、 也还有君主制的变种仍存在于许多国家。为什么国家权力要由君主掌握,或者说由君主一人来掌握, 对这种政治现象进行辩护的理论有两种: 一是神权论。在西方君权神授,君是神在人间的代表,真龙(二者差别在于,东方是神,西 方是人)天子,应该由神的代表君主来统治。 西方基督教的神权论。圣经上讲上帝创造世界,上帝 也创造了人。君主是上帝在人间的代表,统治人民天经地义。 二是父权论。这是以伦理解释政治现象而得出的结论。即家国一致。一个家庭需要一个家长, 一个国家需要超级的大家长,国是家的延伸,君权是家长权力的放大。君民关系就如同父子关系。 今天我们的干部仍有人讲:作为父母官如何。 这两种理论出发点不同,宗教思想,教义或伦理思想, 但结论是一致的,君主是政治统治的主体。 人民是政治统治的主体 。资产阶级革命前后形式的理念、行为模式和制度安排。为什么是人 民统治? 一是社会契约论的观点:权力的本源是人民的,是人民的统治,自我统治。 马克思主义 观点:生产资料公有制,经济上当家作主的政治体现。 政治精英是政治统治的主体 。与精英相对应的概念是大众。精英理论认为,政治统治就是 精英对大众的统治。精英理论为,民主强调大众的统治,实际上大众自己对自己的统治是不可能的。 (自治、统治之异)任何条件下,都不可能出现人们对自身的支配与控制,所以,人类历史就是精 英统治的历史。精英统治论作为完整的理论起源于 20世纪20年代,早期代表人物是意大利政治理论 家加埃诺。莫斯卡,他被认为是精英主义理论的创始人。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出现了现代精英论, 其代表人物是德国社会民主党理论家米歇尔斯。 60 —— 70 年代精英主义进一步发展,其代表人 物有丹尼尔·贝尔和西马代表人物马尔库塞等。 精英主义理论虽然各有自己的观点,但他们一致认 为,政治统治是精英,而不是民众。那些人是精英,观点各异。分两种类型: 一元精英论认为,一个国家都有这样一个小群体,即精英集团,他们比一般人更富有,受
这些人是国家权力的掌握者 八 取于会的上层人 主或公司总裁 当他们科 原来的公司总 的 世代 是因为他们 军队、文化上又处于优势。决定着利益的分配,谁得到什么,应该和如何得到什么?他们是统治者。 任何国家都是如此。人们的调查显示,多数政府官员是家庭殷实和受过良好教育的。只有股实的家 庭才能为他们接受教有和从政提供物质上的支持,他们不同常人的社会关系又为他们仕途发达辅平 了道路。(知识精英)不论任命和洗举制都是如此。(不为人认可①因为职业化②上下流动,不封 闭。) 多元精英论认为,精英不是一个集团,因为他们之间的利益有差异,甚至对立。另外,社会 生活有不同的领域,不同领域有自己的精英,这样就形成了不同的利益集团。如政治、军事、经济 化、社会等等。形成了多个 三角型以及相互之间的关系。是多元精英共同来统治社会 当然,多 时他 ]之间合作、斗争、协调等各种方式实现的。为何多元?还在于各领域的精 知识精英论,可归钠到 但观点新 可分别来说 。马克思主义认》 .hk 政治是经济上器 点是什 只精英的观点了 :上民 位的 级行正 现代 的经不是所有制因 而是知识和技术。因为在发展中国家,经济已是知识经济,因此,知识和 技术的掌据者已成为主宰经济和政治的力量」 治的统治者便品知识和技术的堂据者 :是出现 知与技术结益统治社△的结迎论。功治结治老口不是资本家而是知知书术的专家了。丹后 尔贝尔的观点和西方马章思主义代表人物马库塞的观点。他们认为,随若人类社会的发展,人类对 自然界的控制能力大大增强。科学技术既是控制自然的工具,又是控制人的手段。比如拿科技的结 品机器米说,人是机器的操纵者,又是机器的组成部分,而且成为机器操纵的对象,人必须按照机 器的动作程序调整自已的行为。于是出现了科学技术的异化现象,人为科技所控制,而它实际上体 现了人对人的统治。不仅如此,人们还依据科学技术的原则来改造社会政治度, 来实现政治和名 果是 性取代了价值理 手段成为目 过程中科兰 木有知 与技术成 具。如 的政治效能 政治与技术的 提 但结论源政治统 主义制度 2、如何统治 前述统治含义表明了三点:①政治统治与国家相关联,或者说只有在国家生活的领域。我们 前面讲到的象政党、社团内部不存在统治问题。②统治是权力支配与服从问题 关系。不论这种服 从是自觉的,还是被迫的。③统治的核心内容是运用国家权实现的,是以暴力为手段,或者以暴力 为后盾,具有特殊的强制性。有专门的强制性工具。 显力。是力右三纯举别,一是于组织性暴力,加街斗打塑。 一是半组织型暴力,加战争中作 战双方所使用的无序暴力:三是有组织的暴力,即国家政权机关使用的暴力。前两种在一般情况下 被看成是非法的,后一种一般认为是合法的。作为国家的暴力是有组织的,就是说,他有不同的暴 力机关,如车队、警察、监狱:它有行使暴力手段的程序 如法律:有专「门领导和控制暴力行使的 官吏:暴力机关是 的体系,有共同的方向和目标。 有组织的暴力是政治统治的物厅 基础 是政治统治得以存在的根本条件。如我们对人民解放军的定位 叫人民民主专政的 柱石,即 实际上任何由家政治 ,文明并不是废 具有更 使用棍棒 威 配力 是强制的 使人处于一种服从的状态。支配是必然的, 2
2 到更好的教育以及有更好的“关系”,属于社会的上层人物。这些人是国家权力的掌握者,当他们离 开国家机关以后,又成为大公司的股东、大商人、房地产主或公司总裁。而原来的公司总裁、大商 人、大股东等又转为国家权力的掌握者。他们退出历史舞台之后,他们的子女又子承父业,世代延 袭。这样,国家权力始终掌握在他们手中。说他们是精英,是因为他们占有高位、掌握财富、掌握 军队、文化上又处于优势。决定着利益的分配,谁得到什么,应该和如何得到什么?他们是统治者。 任何国家都是如此。人们的调查显示,多数政府官员是家庭殷实和受过良好教育的。只有殷实的家 庭才能为他们接受教育和从政提供物质上的支持,他们不同常人的社会关系又为他们仕途发达辅平 了道路。(知识精英)不论任命和选举制都是如此。(不为人认可①因为职业化②上下流动,不封 闭。) 多元精英论认为,精英不是一个集团,因为他们之间的利益有差异,甚至对立。另外,社会 生活有不同的领域,不同领域有自己的精英,这样就形成了不同的利益集团。如政治、军事、经济、 文化、社会等等。形成了多个三角型以及相互之间的关系。是多元精英共同来统治社会。当然,多 元精英在共同统治时他们之间合作、斗争、协调等各种方式实现的。为何多元?还在于各领域的精 英不一定发生角色的转换。 知识精英论,可归纳到一元精英中去,但观点新,可分别来说。马克思主义认为,政治是经济上强 大的力量的统治,或者说是经济上处于优势的阶级的统治。那么,这种强大的力量的支点是什么, 马克思认为是私有制。知识精英的观点不同,他们认为,由经济上居统治地位的阶级实行政治统治, 是工业社会或者是现代社会的特征,现在人类社会已进入了“后现代社会”,支持经济上强势的阶级 的已经不是所有制因素,而是知识和技术。因为在发展中国家,经济已是知识经济,因此,知识和 技术的掌握者已成为主宰经济和政治的力量,政治的统治者便是知识和技术的掌握者。二是出现了 知识与技术精英统治社会的精英理论。政治统治者已不是资本家,而是知识和技术的专家了。丹尼 尔贝尔的观点和西方马克思主义代表人物马库塞的观点。他们认为,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人类对 自然界的控制能力大大增强。科学技术既是控制自然的工具,又是控制人的手段。比如拿科技的结 晶机器来说,人是机器的操纵者,又是机器的组成部分,而且成为机器操纵的对象,人必须按照机 器的动作程序调整自己的行为。于是出现了科学技术的异化现象,人为科技所控制,而它实际上体 现了人对人的统治。不仅如此,人们还依据科学技术的原则来改造社会政治制度,来实现政治和社 会制度的合理化,结果是工具理性取代了价值理性,手段成为目标。而在这一过程中科学技术的发 明、发现者是知识分子,他意味着知识分子成为社会的统治者。知识与技术成为统治的工具。如培 根所说,知识就是 POWER 权力。知识精英论的观点提示了当代社会统治阶级政治统治方式的转换问 题,以及科学技术的政治效能,政治与技术的关系等。但结论却引向对科学技术批判,而不是资本 主义制度。 2、如何统治? 前述统治含义表明了三点:①政治统治与国家相关联,或者说只有在国家生活的领域。我们 前面讲到的象政党、社团内部不存在统治问题。②统治是权力支配与服从问题,关系。不论这种服 从是自觉的,还是被迫的。③统治的核心内容是运用国家权实现的,是以暴力为手段,或者以暴力 为后盾,具有特殊的强制性。有专门的强制性工具。 暴力。 暴力有三种类型:一是无组织性暴力,如街头打架;二是半组织型暴力,如战争中作 战双方所使用的无序暴力;三是有组织的暴力,即国家政权机关使用的暴力。前两种在一般情况下 被看成是非法的,后一种一般认为是合法的。作为国家的暴力是有组织的,就是说,他有不同的暴 力机关,如军队、警察、监狱;它有行使暴力手段的程序,如法律;有专门领导和控制暴力行使的 人——官吏;暴力机关是一个统一的体系,有共同的方向和目标。 有组织的暴力是政治统治的物质 基础,是政治统治得以存在的根本条件。如我们对人民解放军的定位,叫人民民主专政的柱石,即 是。实际上任何国家政治统治的维护都要以此为首先的条件。 现代社会走向文明,文明并不是废除 暴力,而是使它法治化,即依法行使;具有更多的人性化色彩,如废除死型,或死刑的行刑方式的 改变,枪决变为注射等。不伤及生命如高压水龙头,橡皮子弹、催泪瓦斯,软性武器,而不是直接 使用棍棒式如新加坡的鞭刑或严刑逼供,而是测谎仪之类等。 权威 。前面们讲权力是一种支配力,是强制的,使人处于一种服从的状态。支配是必然的
一般说米,依靠强 实他是以被 治者的 人在。有了权威才 成正的社 成本大大降低 服从,。被统治者的生存状态 服从有西种形 是自觉服从。 被泊围从是政治不稳定是形态] 白澄服从是政消 稳定状态。因此,服从和权威的存在相统 是被治者的一动,理太 怎样才能做到服从状态 的形成?①牛存状态的不断讲步,物质上的衣食住行得到一定程度的解决。但不是难一条件】 政治上的主体地位,自己决定自己的命运。③意识形态宜传,为被统治者认同。美国一位政治家讲 “任何政府,甚至最野蛮的政府都可宜传一套政治意识.合法性。 三个方面缺一不可。当姚不同的 时期可能重心不同。但根本还是第一条。 二、合法性理论介绍 合法性含义 政治学上所讲合法性与法学上的合法性不同,后者指是否合平法律。政治学上的合法性指的 是人民对政府普遍认可 状司 地认可也两 的是统治看的 心埋状 政府服从 面 从有两种形 被迫 人和 见从 结果 合法性 府 迫服从 遍的被 法性 2、合法性实现途径 ①政治统治的时间的长短与合法性成正比。时间越长 合法性钺高,反之,时间械短合法性 低。这就是说,要使政治统治具有合法性,就必须尽量使其时间延长, 一般说来,新政府刚刚建立, 其合法性往往不稳定,老百姓还沿有时间来确定是否尊重它,服从它,这一时期的反抗合名一些 ②政府在良好的政绩中获得合法性。政府的政绩是多方面的:经济发展程度、社会公平程度 安全(人身、经济就业) 政治上的宽容、公民权利实现程度、多样化保护程度等。 ·个没有良好 改绩的改府,难以确立和维护合法性,塑造合法性是政府工作的核心 ③选举府官员以获得合法性。 选举是合法性的初始形态或第一步, 然后才有其他。现代国 家的政治制度中都包括选举制度,即政府的 选举基础上,选举是同意(认可)的表现 没有选举就没有合法性。比如 些国家发展 出现政变 就有许多因家 就表明自己的 承认车政权 ,军致 任何基本选举的 有 能真实表达自己的 上台之后所实 音和认 弊、或者假选举、真独裁,这也无助于 不的 ④通过意识形态教化,使民众具有统治阶级的价值观而塑造合法性。意识形态不仅仅表现为 系统的思想和理论,同时它也体现为统治阶级改造社会的 套行动计划如誉纲,还包括政治价值 品,如国瓶、国徽、历中纪今澳、器俊,特定的政治位式、政治刻仪、加问兵式、国庆游行、政治 性质的会议、乃至会场的布置,甚至颜色等这些都是具有象征性意义的政治符号,它也属于意识形 态的组成部分。统治者就是要以这种章识形态化了的政治思想、理论、行动计别、政治价值符号向 人们灌输特定的思想,以在群众心理上造成政府合法性,合法性的状态。当然,塑造合法性还有许 多其它万法。如我们前面讲到的“君权神授”、神话、示教、血紧等等。 (历史文化如成者王候收者 贼)合法性以同意为基础,以合法性、规律性,现代社会还包括科学性为具体形态。这是政治统治 的根本问题之 政治学研究应拓展合法性的研究视域(方法论 西方政治学将合法性研究的对象局限在政府上,甚至以它作为唯一的研究对象。就是说政府 3
3 必要的。强制也是如此。但是,对任何国家来说,强制意味着是一种高压态势。一般说来,依靠强 制来实现政治统治是暂的,不能永久。必须实现权力到权威的转化。什么叫权威,权威是一种影响 力,他是以被统治者的自觉服从为特征的。自觉服从意味着权力转化为权威,被迫服从则是还没有 实现转化。 在政治领域,有权力才能有权威,但是有权力则不意味着必然有权威。有权无威者大有 人在。有了权威才能形成正常的社会秩序,社会运行,政治统治的成本大大降低。 服从。被统治者的生存状态。政治统治的存在与维护要靠被统治者的服从才能变成现实。 服从有两种形态,一是被迫服从,二是自觉服从。被迫服从是政治不稳定是形态,自觉服从是政治 稳定状态。因此,服从和权威的存在相统一。是被统治者的一种心理状态。 怎样才能做到服从状态 的形成? ①生存状态的不断进步,物质上的衣食住行得到一定程度的解决。但不是唯一条件。 ② 政治上的主体地位,自己决定自己的命运。 ③意识形态宣传,为被统治者认同。美国一位政治家讲, “任何政府,甚至最野蛮的政府都可宣传一套政治意识.合法性。” 三个方面缺一不可。当然不同的 时期可能重心不同。但根本还是第一条。 二、合法性理论介绍 1 .合法性含义 政治学上所讲合法性与法学上的合法性不同,后者指是否合乎法律。政治学上的合法性指的 是人民对政府普遍认可的状态。普遍认可也叫同意,实际上指的是被统治者的一种心理状态,即对 政府服从的状态。前面我们说服从有两种形态:被迫服从和自觉服从,被迫服从是外力强制的结果, 自觉服从是内心真实意愿的表达。不论是那种服从,只要有了普遍服从,政府就具有了合法性,只 是说,自觉服从者占多数,被迫服从者占少数,合法性程度就高;被迫服从者多而自觉服从者少, 合法性程度就低;如果产生了普遍的被迫服从,合法性危机就可能到来。 2、合法性实现途径 ①政治统治的时间的长短与合法性成正比。时间越长,合法性越高,反之,时间越短合法性越 低。这就是说,要使政治统治具有合法性,就必须尽量使其时间延长,一般说来,新政府刚刚建立, 其合法性往往不稳定,老百姓还没有时间来确定是否尊重它,服从它,这一时期的反抗会多一些。 ②政府在良好的政绩中获得合法性。政府的政绩是多方面的:经济发展程度、社会公平程度、 安全(人身、经济就业),政治上的宽容、公民权利实现程度、多样化保护程度等。一个没有良好 政绩的政府,难以确立和维护合法性,塑造合法性是政府工作的核心。 ③选举政府官员以获得合法性。选举是合法性的初始形态或第一步,然后才有其他。现代国 家的政治制度中都包括选举制度,即政府的产生建立在选举基础上,选举是同意(认可)的表现形 式。现代社会人们形成的普遍观念是没有选举就没有合法性。比如,当一些国家发展中出现政变, 军事政府取代民选政府,就有许多国家就表明自己的态度,不承认军政权,在这种压力之下,军政 府都要宣布某某年还政于民,把政府交给民选政府等等,以求得认可,并使自己获得合法性。当然, 这并不是说,任何基本选举的政府都有合法性。希特勒法西斯政权是选举产生的,它仍然不具有合 法性。这是因为,它上台之后所实行的政策,并没有得到民众的认可,而是以恐怖手段迫使人们不 能真实表达自己的思想,形成了虚假的同意和认可,合法性不具有真实性。还有一些国家的选举舞 弊、或者假选举、真独裁,这也无助于合法性的确立,合法性是虚幻的,不真实的。 ④通过意识形态教化,使民众具有统治阶级的价值观而塑造合法性。意识形态不仅仅表现为 系统的思想和理论,同时它也体现为统治阶级改造社会的一套行动计划如党纲,还包括政治价值符 号,如国旗、国徽、历史纪念碑、雕像,特定的政治仪式、政治礼仪、如阅兵式、国庆游行、政治 性质的会议、乃至会场的布置,甚至颜色等这些都是具有象征性意义的政治符号,它也属于意识形 态的组成部分。统治者就是要以这种意识形态化了的政治思想、理论、行动计划、政治价值符号向 人们灌输特定的思想,以在群众心理上造成政府合法性,合法性的状态。 当然,塑造合法性还有许 多其它方法。如我们前面讲到的“君权神授”、神话、宗教、血缘等等。(历史文化如成者王候败者 贼)合法性以同意为基础,以合法性、规律性,现代社会还包括科学性为具体形态。这是政治统治 的根本问题之一。 3 .政治学研究应拓展合法性的研究视域(方法论) 西方政治学将合法性研究的对象局限在政府上,甚至以它作为唯一的研究对象。就是说政府
总体而 对稳定的 发展状态 如政治制度 完的只是政 合法性研究不可 争地以政府为对 政治兴分折且出是 种分析方法 国家的政治生活,如果将政府作为研究的唯一对象是不具有很强的解释力,因为社会主义国家政治 发展所面临的问题更为复杂,苏联东欧据变已说明了这一点。因此,政治合法性方法分析的对象应 是整个政治体系, 而不仅仅是政府。 (在2002年2期《政治学研究》文章认为政治体系) ①政治地理意义上的国家的合法性问题。(国度、国家)即人们对统 一国家是否认同的问题 在整个政治体系中,政治地理意义上的国家的合法性处在基础的位置上,没有了合法性,建立其上 的执政党合法性,政府合法性,政治制度的合法性等等就会统统消失。因此,合法性研究应把政治 地理意义上的国家列在其中 ②制度的合法性。 制度是行为规范,是特定社会秩序维护的基本准则。政府、执政党行使权 力都是按布 去合法住 不为民众认同 者民众 的,那2 的合法性也就不存在了。对制度的不服从,往往表现为对政治,对执政党的不 服从, 这里的权力 主要是指执政党 府(大玫府)及以附属 军B 性 司高 才具有合法性,相反 则 合法性 失去了合法性会要成 力主体的更迭, 在社会主义因家中,合法性的这三个层次都不可少。在资本主义国家也是这样,但相对而言, 其前两个层次几百年来尚无间颗。主要是第二点。而在社会主义国家,我们认为合法性的根本不在 政府,而在于执政党。 如苏东的名米法骨迪现象。说明了合法性“关结在尚” 三、政治统治的当代间题 依据政治权威建立的基础的差异,把政治统治分为不同的类型, 这种分类法的代表人物是德 国社会学家马克斯。韦伯(1864 1920)。西方学术界认为是与卡尔。马克思齐名的社会学 家。其观点影响很大。他将政治统治分为三个类型: 1、传统型权威 (非理性)传统型权威存在于古代社会及现代社会的部分国家 这种权威日 基原理 之所 威是基于血统。血缘被看成 天的 或者构建 治统治者 自己神话目 是民众 成者 王候败者哀 成为 也 。实力,如战争中取胜而获得了权威,枪杆子里面出政权。乱世出英雄,时代造英堆。造 成民众被迫服从的状态。“你凭什么统治人民”?“历来如此”,血缘、宗教、神话、习惯、实力等等。 非理性权威。 、魅力型。建立在对掌权每个人崇散、以至崇拜、人格力量基础上的权威。统治者的魅 力(德)产生了吸引力,老百姓的向心力,龙卷风效应加人格力量,完单、高尚伟大的人格,超 凡的品质,造成了大众对其自觉的服从状态。在历史发展的转折关头,统治者的大智大勇,拨乱反 正。正确的决策使历史发展出现了逆转,其他人与此相比却作不到这一点,造成了一种服从的状态 崇尚英雄的文化心态, 票尚英雄的文化心态是魅力型权威产生的群众基础。 人们期里领袖、数星 救世主来解自己的例悬之苦,自己对自己的不信任。崇尚英雄是 些国家的民族性格,自己不是习 雄,也不可能是英雄。这种心态的日积月累,甚至成为国民精神的一部分, 生了盲目的服从心 理, 由崇敏走 崇拜,理性走向非理性。魅力型权威被认为 治的基本 力型 说 来危胁 人生
4 的合法性是其研究的唯一对象。这一研究视角和研究特性与西方政治发展的实际是相一致的,因为 自资产阶级革命胜利政权建立以后,就总体而言,西方国家政治生活的其他方面都处在相对稳定的 发展状态,如政治制度,法律,政治生活中变化不定的只是政府的更迭,因此,合法性研究不可避 免地以政府为对象。 合法性概念是一种政治学分析工具,也是一种分析方法,将它运用于社会主义 国家的政治生活,如果将政府作为研究的唯一对象是不具有很强的解释力,因为社会主义国家政治 发展所面临的问题更为复杂,苏联东欧据变已说明了这一点。因此,政治合法性方法分析的对象应 是整个政治体系,而不仅仅是政府。(在 2002 年 2 期《政治学研究》文章认为政治体系) ①政治地理意义上的国家的合法性问题。(国度、国家)即人们对统一国家是否认同的问题。 在整个政治体系中,政治地理意义上的国家的合法性处在基础的位置上,没有了合法性,建立其上 的执政党合法性,政府合法性,政治制度的合法性等等就会统统消失。因此,合法性研究应把政治 地理意义上的国家列在其中。 ②制度的合法性。制度是行为规范,是特定社会秩序维护的基本准则。政府、执政党行使权 力都是按制度的规定进行的。如果制度失去合法性,不为民众认同,或者民众认为破坏行为规则是 应该的,那么,制度的合法性也就不存在了。对制度的不服从,往往表现为对政治,对执政党的不 服从,合法性危机就会产生。 ③权力主体合法性。这里的权力主体主要是指执政党、政府(大政府)及以附属物,军队、 警察和监狱和政治权威人物(其可转换为政府,执政党合法性)等。它们是权力的行使者,要造成 公民服从、同意、许可的状态,才具有合法性,相反,则会失去合法性。失去了合法性则会导致权 力主体的更迭。重构合法性。 在社会主义国家中,合法性的这三个层次都不可少。在资本主义国家也是这样,但相对而言, 其前两个层次几百年来尚无问题。主要是第三点。而在社会主义国家,我们认为合法性的根本不在 政府,而在于执政党。如苏东的多米诺骨牌现象,说明了合法性“关键在党”。 三、政治统治的当代问题 依据政治权威建立的基础的差异,把政治统治分为不同的类型,这种分类法的代表人物是德 国社会学家马克斯。韦伯( 1864 —— 1920 )。西方学术界认为是与卡尔。马克思齐名的社会学 家。其观点影响很大。他将政治统治分为三个类型: 1、传统型权威。(非理性)传统型权威存在于古代社会及现代社会的部分国家。这种权威的 基础是: 血缘,(老鼠打洞原理)后来的统治者之所以有权威是基于血统。血缘被看成是有无正统 性的唯一标准。 宗教,基于宗教教义而获得权威,如君权神授,真龙天子,奉天承运,以天的名义 来为人间统治者,或者构建合法性,如伊霍梅尼。 神话,依靠神化政治统治者,或者自己神话自己, 或者让别人神化自己。如伊朗革命前的国王巴列维:与神交往。 习惯,主要是民众的习惯,如成者 王候败者寇。谁成为王,谁就具有正统性,合法性,也获得了权威性。形成大众的机会主义心理, 投机心理。 实力,如战争中取胜而获得了权威,枪杆子里面出政权。乱世出英雄,时代造英雄。造 成民众被迫服从的状态。“你凭什么统治人民”?“历来如此”,血缘、宗教、神话、习惯、实力等等。 非理性权威。 2、 魅力型。建立在对掌权每个人崇敬、以至崇拜、人格力量基础上的权威。统治者的 魅 力(德)产生了吸引力,老百姓的向心力,龙卷风效应。如人格力量,完美、高尚伟大的人格,超 凡的品质,造成了大众对其自觉的服从状态。在历史发展的转折关头,统治者的大智大勇,拨乱反 正。正确的决策使历史发展出现了逆转,其他人与此相比却作不到这一点,造成了一种服从的状态。 崇尚英雄的文化心态,崇尚英雄的文化心态是魅力型权威产生的群众基础。人们期望领袖、救星、 救世主来解自己的例悬之苦,自己对自己的不信任。崇尚英雄是一些国家的民族性格,自己不是英 雄,也不可能是英雄。这种心态的日积月累,甚至成为国民精神的一部分,而产生了盲目的服从心 理,跟着感觉走。由崇敬走向崇拜,理性走向非理性。魅力型权威被认为是当代发展中国家政治统 治的基本类型。因此,在发展中国家出现了一种普遍现象,对个人合法性认同形成魅力型权威的统 治者政治生活发展中将自身的合法性转移给了政府,政党乃至制度和国家的合法性上,就是说,个 人的合法性成为整个政治合法性的基础。危险在于,个人生命的终结,或者因为其他变故而不能掌 握政权,就会给整个政治体系的合法性的存在带来危胁。人在政存,人亡政息。特别是给政党政府
家乱与治的根 于职叔的法理型权 致府的产生是 己选举的结果 是自己意志表 通过选举把权力挖 予了权威人物 的红治是征得了被统治 的同意· 服从 就是服从自 当士 ,服从也 在法律却 的节围内的服从 性 不县言日的围从 统治者不能将法外义务强 个里加 民众则有反抗的权利。法律具有最高性特征。 另从那也是一陆白册的太 所以自微,是因为放治权威来源于人民的同章。不是强加的 不是外来的。因此,在自觉服从的基 础上,政治发展是一种稳定的、持续的状态。当然,服从不是绝对的,对人们来说,也有对政治统 治的不满,但不满不会导致人们用非法的手段来改变他,而是依据法律的规定和程序定时进行政治 统治者的替代。法理型权威的建构被认为是现代国家的特征,是一种理想状况。这也成为绝大多数 国家的追求,并使社会全部向此方向发展。 当然,三种不同形态的政治权威不是完全割裂的,其中任何一种都不是纯粹的形式。类型只 是理论分析简约的方式。实际生活中更复杂。如法理型权威中也包含魅力型的一些特点,甚至有传 统生的一些因京。其他亦同 韦伯在分析时也指出了这一点,同时他也认为, 从传统型到魅力型用 到法理型是一个由低级向高级发展的过程,只是不同类型有不同的价值取向而己。或者以其中某 处为主体。 (可多考)权力配置差异分类法 第国改治学家乔治 尔的分行法 同时,他也品 代西方政治学中影响较大的一种分析模式。需要说明的是这种分类法有着强烈的政治色彩,即为资 本主义制度护,而否定社会主义制度。这里我们为大家作介绍的目的 要是说,在阅读西方 治学芸作时时其相美概今和分析丁且要有一个准确、科学的认识,提高我们分游品非的能力,不 然就会被人家牵若鼻子走。 民半利权裁, 他们认为这是西方国家政治权威的类型。这是一种公民选举国家机关,由 国家机关管理国家事务的权威。维系和支持这一权威的因素有九个逻辑关联的方面:人民支持,政 府是选举出来的,人民认可,支持:政党竞争,权威不是法定的,不是天然的,而是人民选举的结 果:权力交替,依法定期更选执政党,政党之间台上台下的监督,保证了权威的理性 依法行使 民众的代表,民众选 目的代农,氏默是帝。则 样,官员自 为民众服务 民众的利益能得到表达和维扩 题的基础原则, 保护多 义不 ”数权利 种法定形 式表达 选回应人民 法律的酒用 也是 有了新闻自由,统治者不能这样】 同时人民也能毫无惧怕地表达自己的意见, 建议和要求,自 下而上的监督国家机关,形成民主的权 西方学者将极权一字作为法西斯围家和社会主义国家的政治现象看待。是结 指,而不是泛指,这是我们应注意的关键问题。什么是极权?布莱克维尔政治学百科全书中讲,这 概念首选是墨索里尼提出来的,后被用来专指法西斯主义: 二战后成为描述共产主义的术语。意 思是说,执政党对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外交乃指人民生活的方方面面讲行了全面、有效 的控制。比专制制度更为专制。因为历史上受交通、通讯的限制,那时的皇帝不可能做到这一点, 现代社会则可以做到这一点。所以,历史上叫专制,今天就是极权了。极权型或治权威的特点是什 么呢? 是一党控制或一党专制。这一点不同于君主制。在极权条件下,其他政党被禁止,个人自 由和公民权利基本上被 和智足: 领袖个人和党被神化,被认为一贯正确。其正确性不是来源于 上帝,而是来源于领袖的圣”,是“圣人”,不是神。超人、天才。人民被领袖领导者去参加有严格 5
5 的合法性带来危胁。导致合法性危机和政治不稳定。因此,魅力型政治领袖的去留,是当代落后国 家乱与治的根本。一人兴邦,一人丧邦。 3、法理型权威。与魅力型权威相比较,他是非人格化的权威。权威来源于法律的授予,来源 于职权的规定。人们对权威的服从,不是基于对个人的服从,而是对自己意志的服从,因为权威人 物,政府的产生是自己选举的结果,是自己意志表达,并通过选举把权力授予了权威人物——统治 者。统治者的统治是征得了被统治者的同意。服从统治者,就是服从自己的意志。 同时,服从也是 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的服从,是理性的服从,而不是盲目的服从。统治者不能将法外义务强加给民 众,如果强加,民众则有反抗的权利。法律具有最高性特征。 另外,服从也是一种自觉的状态,之 所以自觉,是因为政治权威来源于人民的同意。不是强加的,不是外来的。因此,在自觉服从的基 础上,政治发展是一种稳定的、持续的状态。当然,服从不是绝对的,对人们来说,也有对政治统 治的不满,但不满不会导致人们用非法的手段来改变他,而是依据法律的规定和程序定时进行政治 统治者的替代。法理型权威的建构被认为是现代国家的特征,是一种理想状况。这也成为绝大多数 国家的追求,并使社会全部向此方向发展。 当然,三种不同形态的政治权威不是完全割裂的,其中任何一种都不是纯粹的形式。类型只 是理论分析简约的方式。实际生活中更复杂。如法理型权威中也包含魅力型的一些特点,甚至有传 统型的一些因素。其他亦同。 韦伯在分析时也指出了这一点,同时他也认为,从传统型到魅力型再 到法理型是一个由低级向高级发展的过程,只是不同类型有不同的价值取向而已。或者以其中某一 处为主体。 (可参考)权力配置差异分类法 。美国政治学家乔治。奥威尔的分类方法,同时,他也是当 代西方政治学中影响较大的一种分析模式。需要说明的是这种分类法有着强烈的政治色彩,即为资 本主义制度辩护,而否定社会主义制度。这里我们为大家作介绍的目的,主要是说,在阅读西方政 治学著作时,对其相关概念和分析工具要有一个准确、科学的认识,提高我们分辨是非的能力,不 然就会被人家牵着鼻子走。 ①民主型权威 。他们认为这是西方国家政治权威的类型。这是一种公民选举国家机关,由 国家机关管理国家事务的权威。维系和支持这一权威的因素有九个逻辑关联的方面:人民支持,政 府是选举出来的,人民认可,支持;政党竞争,权威不是法定的,不是天然的,而是人民选举的结 果;权力交替,依法定期更迭执政党,政党之间台上台下的监督,保证了权威的理性,依法行使; 民众的代表,民众选举自己的代表,民众是上帝。犹如市场中顾客是上帝一样,官员能为民众服务, 民众的利益能得到表达和维护;多数原则,决定问题的基础原则,保护多数,又不剥夺少数权利, 有益于公正、公平、正义;持异议和不服从的权利,持异议是客观的,民众以各种法定形式表达自 己的思想和见解、维护自己利益,国家不能进行非法压制,依和平方式可以解决;政治平等,人人 平等、选举如此,国家法律的适用上也是如此,如尼克松,如克林顿;积极回应人民意见,任何统 治者都能积极回应人民意见,不然,人民让你下台,所以统治者任何时候都必须关注人民需要什么, 以什么方法得到什么。新闻自由,没有新闻自由,统治者就会掩饰错误,腐败,安于人民的消极支 持。有了新闻自由,统治者不能这样,同时人民也能毫无惧怕地表达自己的意见,建议和要求,自 下而上的监督国家机关,形成民主的权威。 ②极权型权威 。西方学者将极权二字作为法西斯国家和社会主义国家的政治现象看待。是特 指,而不是泛指,这是我们应注意的关键问题。什么是极权?布莱克维尔政治学百科全书中讲,这 一概念首选是墨索里尼提出来的,后被用来专指法西斯主义,二战后成为描述共产主义的术语。意 思是说,执政党对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外交乃指人民生活的方方面面进行了全面、有效 的控制。比专制制度更为专制。因为历史上受交通、通讯的限制,那时的皇帝不可能做到这一点, 现代社会则可以做到这一点。所以,历史上叫专制,今天就是极权了。极权型政治权威的特点是什 么呢? 一是一党控制或一党专制。这一点不同于君主制。在极权条件下,其他政党被禁止,个人自 由和公民权利基本上被取消和否定;领袖个人和党被神化,被认为一贯正确。其正确性不是来源于 上帝,而是来源于领袖的“圣”,是“圣人”,不是神。超人、天才。人民被领袖领导者去参加有严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