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年级语文学科期中考试卷(教师版) 语言文字运用(33分) 1.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①北京时间29日,美国“安塔瑞斯”号火箭发射升空几秒后爆炸。据调査显示, 事故是由不当改装火箭发动机引起的。这 我们:科学工作来不得半点马 ②年轻人讲哥们义气,很容易 ,做出违纪违法的事情来。 ③伴随着新神曲《小苹果》的火爆,以筷子兄弟奋斗经历为故事」 的电影《老 男孩之猛龙过江》也火热上映。虽然不能与疯狂吸金近20亿的《变形金刚4》 相比,但也可以算是国产电影小成本制作成功的典范 A.启事义气用事原形 B.启示意气用事原型 C.启事义气用事原型 D.启示意气用事原形 【答案】B【解析】:“启示”和“启事”的区别是:“启事”是为了公开声 明某事而登在报刊上或墙上的文字。这里的“启”是“说明”的意思,“事”就 是指被说明的事情。而“启示”的“启”,则是“开导”的意思,“示”是把事 物摆出来或指出来让人知道。“启示”是指启发指示,开导思考,使人有所领悟 “义气用事”和“意气用事”的区别是:前者是生造词,有错别字;后者才是正 确的书写形式。“原型”和“原形”的区别是:“原形”指原来的形状、本来 的面目,有贬义。“原型”指原来的类型或模型,特指叙事性文学作品塑造人物 形象所依据的现实生活中的人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 A.英国政府计划从今年9月开始,推行4到5岁幼童将接受语文和算术能力的 基准测验”,此政策遭到了教师工会的强烈反对。 B.一种观念只有被人们普遍接受、理解和掌握并转化为整个社会的群体意识, 才能成为人们自觉遵守和奉行的准则。 C.批评或许有对有错,甚至偏激,但只要出于善意,没有违犯法律法规,没有 损害公序良俗,我们就应该以包容的心态对待。 D.今年5月9日是俄罗斯卫国战争胜利70周年,有近30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的
高一年级语文学科期中考试卷(教师版) 一、语言文字运用(33 分) 1.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 ...的一组是(3 分) ①北京时间 29 日,美国“安塔瑞斯”号火箭发射升空几秒后爆炸。据调查显示, 事故是由不当改装火箭发动机引起的。这 ▲ 我们:科学工作来不得半点马 虎。 ②年轻人讲哥们义气,很容易 ▲ ,做出违纪违法的事情来。 ③伴随着新神曲《小苹果》的火爆,以筷子兄弟奋斗经历为故事 ▲ 的电影《老 男孩之猛龙过江》也火热上映。虽然不能与疯狂吸金近 20 亿的《变形金刚 4》 相比,但也可以算是国产电影小成本制作成功的典范。 A.启事 义气用事 原形 B.启示 意气用事 原型 C.启事 义气用事 原型 D.启示 意气用事 原形 【答案】B 【解析】:“启示”和“启事”的区别是:“启事”是为了公开声 明某事而登在报刊上或墙上的文字。这里的“启”是“说明”的意思,“事”就 是指被说明的事情。而“启示”的“启”,则是“开导”的意思,“示”是把事 物摆出来或指出来让人知道。“启示”是指启发指示,开导思考,使人有所领悟。 “义气用事”和“意气用事”的区别是:前者是生造词,有错别字;后者才是正 确的书写形式。 “原型”和“原形”的区别是:“原形”指原来的形状、本来 的面目,有贬义。“原型”指原来的类型或模型,特指叙事性文学作品塑造人物 形象所依据的现实生活中的人。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 ....的一项是(3 分) A.英国政府计划从今年 9 月开始,推行 4 到 5 岁幼童将接受语文和算术能力的 “基准测验”,此政策遭到了教师工会的强烈反对。 B.一种观念只有被人们普遍接受、理解和掌握并转化为整个社会的群体意识, 才能成为人们自觉遵守和奉行的准则。 C.批评或许有对有错,甚至偏激,但只要出于善意,没有违犯法律法规,没有 损害公序良俗, 我们就应该以包容的心态对待。 D.今年 5 月 9 日是俄罗斯卫国战争胜利 70 周年,有近 30 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的
领导人参加了在莫斯科红场举行的阅兵式。 【答案】C【解析】:A.删除“将”;“推行”缺少宾语,可在“‘基准测验’” 后加“的政策”。B.应将“接受、理解和掌握”改为“理解、接受和掌握”;D. 应在“70周年”后加“纪念日”;表意不明,“有近30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的领导 人”有歧义 3.下列诗句与“雨昏青草湖边过”对仗工整的一项是(3分) 薄罗轻剪越溪纹 B.山家烟火春日晴 C.花落黄陵庙里啼 D.饮马长城窟更寒 【答案】C【解析】:对仗也叫对偶,对是成对,偶是成双,对仗就是把两个 字数相等、词性相对、结构相同的句子放在一起,在古代诗歌和对联中运用。 4.李明同学说话喜欢引经据典,在下面几种情境讲话时,他引用古诗文恰当得体 的一项是(3分) A、同学张华要到外地上中专,李明给他送行时说:“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张华,你一人远走他乡要多珍重啊! B、同学刘欣写作文时想找一句表现读书乐趣名句,李明不假思索地说道:“这还 不容易,‘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嘛!” C、李明和同学一起去春游,面对满园盛开的梨花,他情不自禁地说道:“真可谓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太美了!” D、李明的同学张强学习上得过且过,不求甚解,李明意味深长地对他说:“‘学 而不思则罔’,你可不能总是浅尝辄止啊!” 【答案】D【解析】:A、“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的大意是:我和你都是 离乡远游以求仕宦的人,你去蜀州,我留长安,去和留虽有不同,但此刻的惜别 之意却是一样的啊!可改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B、“谈笑有鸿儒,往 来无白丁”意为到这里谈笑的都是渊博的大学者,交往的没有知识浅薄的人。不 能表现出读书乐趣。可改为“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C、“忽如 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诗人以“春风”使梨花盛开,比拟“北风”使 雪花飞舞,“忽如”二字写出了“胡天”变幻无常,大雪来得急骤,雪压冬林的
领导人参加了在莫斯科红场举行的阅兵式。 【答案】C 【解析】:A.删除“将”;“推行”缺少宾语,可在“‘基准测验’” 后加“的政策”。 B.应将“接受、理解和掌握”改为“理解、接受和掌握”; D. 应在“70 周年”后加“纪念日”;表意不明,“有近 30 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的领导 人”有歧义。 3.下列诗句与“雨昏青草湖边过”对仗工整 ....的一项是(3 分) A.薄罗轻剪越溪纹 B.山家烟火春日晴 C.花落黄陵庙里啼 D.饮马长城窟更寒 【答案】C 【解析】:对仗也叫对偶,对是成对,偶是成双,对仗就是把两个 字数相等、词性相对、结构相同的句子放在一起,在古代诗歌和对联中运用。 4.李明同学说话喜欢引经据典,在下面几种情境讲话时,他引用古诗文恰当得体 .... 的一项是(3 分) A、同学张华要到外地上中专,李明给他送行时说:“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张华,你一人远走他乡要多珍重啊!” B、同学刘欣写作文时想找一句表现读书乐趣名句,李明不假思索地说道:“这还 不容易,‘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嘛!” C、李明和同学一起去春游,面对满园盛开的梨花,他情不自禁地说道:“真可谓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太美了!” D、李明的同学张强学习上得过且过,不求甚解,李明意味深长地对他说:“‘学 而不思则罔’,你可不能总是浅尝辄止啊!” 【答案】D 【解析】:A、“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的大意是:我和你都是 离乡远游以求仕宦的人,你去蜀州,我留长安,去和留虽有不同,但此刻的惜别 之意却是一样的啊!可改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B、“谈笑有鸿儒,往 来无白丁”意为到这里谈笑的都是渊博的大学者,交往的没有知识浅薄的人。不 能表现出读书乐趣。可改为“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C、“忽如 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诗人以“春风”使梨花盛开,比拟“北风”使 雪花飞舞,“忽如”二字写出了“胡天”变幻无常,大雪来得急骤,雪压冬林的
景象。可改为“一树梨花百里春,冰霜无力减缤纷”。D、“学而不思则罔,思 而不学则殆”,罔,作蒙蔽,欺骗解;殆,指危险。”只重学习而不注重思考, 就有可能遭到蒙蔽而陷于迷惑:只重思考而不注重学习,就有可能因误入歧途而 招致疲乏及危险。故该句运用恰当。 5.选出下列句子语言得体的一项(3分) A多年不见的老乡捎来了家乡的土产,我推辞不了,最后只好笑纳了 B尽管只是绵薄之力,但他费了很大的劲,我们应该感谢。 C我因临时有急事要办,不能光临贵校座谈会,深表歉意 D这种陈词滥调的报告恐怕是没有人愿意恭听的 【答案】D【解析】:A“笑纳”是敬称:B“绵薄之力”是谦称:C“光临”是 敬称。 6.下面各句中没有使用比拟手法的一项是(3分) A.夜已将它黑色的翅膀张开在神州大地上。 B.她眼眉下的一湾秋水闪耀着火一般的激情 C.天幕上,群星闪闪烁烁,静静地俯瞰着黑魃魃的地面 D.即使有生花妙笔也难述说极光的神采、气势、秉性脾气于万 答案】B【解析】:A.将“夜”比拟成“鸟”B.只是将“眼睛”比喻成“一 湾秋水”,并没有使用比拟手法。C.将“群星”比拟成“人”。D.将“极光”比 拟成“人”。 7.下列各项中对加点实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3分) A.用心一也 用:使用 B.其出人也远矣 出人:超出一般人 C.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向:先前 D.击空明兮溯流光 溯:逆流而上 【答案】A【解析】:A.用:因为
景象。可改为“一树梨花百里春,冰霜无力减缤纷”。D、“学而不思则罔,思 而不学则殆”,罔,作蒙蔽,欺骗解;殆,指危险。”只重学习而不注重思考, 就有可能遭到蒙蔽而陷于迷惑;只重思考而不注重学习,就有可能因误入歧途而 招致疲乏及危险。故该句运用恰当。 5.选出下列句子语言得体 ....的一项(3 分) A 多年不见的老乡捎来了家乡的土产,我推辞不了,最后只好笑纳了。 B 尽管只是绵薄之力,但他费了很大的劲,我们应该感谢。 C 我因临时有急事要办,不能光临贵校座谈会,深表歉意。 D 这种陈词滥调的报告恐怕是没有人愿意恭听的 【答案】D 【解析】:A“笑纳”是敬称;B“绵薄之力”是谦称;C“光临”是 敬称。 6.下面各句中没有使用比拟..手法的一项是(3 分) A.夜已将它黑色的翅膀张开在神州大地上。 B.她眼眉下的一湾秋水闪耀着火一般的激情。 C.天幕上,群星闪闪烁烁,静静地俯瞰着黑魆魆的地面。 D.即使有生花妙笔也难述说极光的神采、气势、秉性脾气于万一。 【答案】B 【解析】:A.将“夜”比拟成“鸟”。 B.只是将“眼睛”比喻成“一 湾秋水”,并没有使用比拟手法。C.将“群星”比拟成“人”。 D.将“极光”比 拟成“人”。 7.下列各项中对加点实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3 分) A.用.心一也 用:使用 B.其出人..也远矣 出人:超出一般人 C.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 向:先前 D.击空明兮溯.流光 溯:逆流而上 【答案】A 【解析】:A.用:因为
8.下列各项中对加点虚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3分) A.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而:连词,表递进关系 B.其皆出于此乎? 其:代词,他/它 C.不知日之入 之: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 D.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于:表被动 【答案】B【解析】:其:表推测,以为“大概” 9.下列各项中加点词语不属于古今异义词的一项是(3分) A.蚓无爪牙之利 B.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 C.然后知是山之特立 D.哀吾生之须臾 【答案】D【解析】:略 10.下列文言句式中与其他三项句式不相同的一项是(3分) A.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B.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C.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 D.客有吹洞箫者 【答案】B【解析】:B是宾语前置句,其他三项是定语后置句。 11.下列句子中加点字与其他三项词类活用方式不相同的一项是(3分) A.积善成德 B.小学而大遗 C.而不知其所穷 D.正襟危坐 【答案】D【解析】:D项是形容词的使动用法,其他三项是形容词活用为名
8.下列各项中对加点虚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3 分) A.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而:连词,表递进关系 B.其.皆出于此乎? 其:代词,他/它 C.不知日之.入 之: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 D.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于:表被动 【答案】B 【解析】:其:表推测,以为“大概” 9.下列各项中加点词语不属于 ...古今异义词的一项是(3 分) A.蚓无爪牙..之利 B.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 C.然后..知是山之特立 D.哀吾生之须臾.. 【答案】D 【解析】:略 10.下列文言句式中与其他三项句式不相同 ...的一项是(3 分) A.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B.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C.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 D.客有吹洞箫者 【答案】B 【解析】:B 是宾语前置句,其他三项是定语后置句。 11.下列句子中加点字与其他三项词类活用方式不相同 ...的一项是(3 分) A.积善.成德 B.小.学而大遗 C.而不知其所穷. D.正.襟危坐 【答案】D 【解析】:D 项是形容词的使动用法,其他三项是形容词活用为名 词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2-16小题。(共22分) 游千山记 程启充① 千山在辽阳城南六十里,秀峰叠嶂,绵亘数百里。东引瓯脱②,南抱辽阳, 蓊郁而时有佳气。予丙申迁盖州,道出辽阳,乃与同志徐、刘二子游焉。 南折入山,数里,抵祖越寺。路颇峻,稍憩于寺之禅堂,乃登万佛阁。阁在 山半,缘崖旋转,越飞梁而入。凭栏四望,天风泠然,因宿于寺。时戊子日也, 循东山,望螺峰,附太极石,入岩涧。俯看万佛阁,已在下方矣。自一览亭迤西 而北,入龙泉寺。晡时,往香岩寺,乱溪而东,岩壑窈窕, 明晨,寺僧设斋,乃行,憩大树下。人境空寂翛然,有遗世之想。东峰危险, 徐、刘二子浮白③引满,其间适有吹笳者,声振林樾,闻之愀然。自龙泉至此 二十余里,陡绝洿陷,悬崖怪石,后先相倚,抚孤山,瞰深壑,奇花异卉,杂然 如绣。 翼日,晴霁,登中峰,顾瞻京国,远眺荒徼,山海混茫无际。数息,抵仙人 台,峭壁断崖,北隅以木梯登望之,股栗。健者匍匐而上,有石枰,九仙环弈焉。 自仙人台寻中会寺,入溪,穿石,荆棘塞路,不可杖,径仅容双趾。以匹布缚胸 使人从后挽之,扶滕侧足,盘跚而步,危甚,刘子先之,徐子与余相去数步,摘 山花以诗赠余,余亦倚声和之。坐石上,一老进麦饼。值饥,食之厌,问其姓氏, 笑而不答,乃至寺。行几二十里,因惫,坐僧房。久之,乃自中会反祖越 回望诸峰,如在天上矣。兹山之胜,弘润秀丽,磅礴盘结,不可殚述。使在 中州,当与五岳等;僻在东隅,高人、游士罕至焉。物理之幸不幸,何如也?昔 柳州山水以子厚显,予之劣陋,弗克传其胜,姑撮其大概如此 (选自《古今图书集成山川典》,有删改) 【注】①程启充,明代正德进土,曾仼御史、江西按察使,后被人诬告,贬戍抚 顺、盖州等处十六年。②瓯脱:泛指边界。③浮白:满饮。 1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阁在山半,缘崖旋转 缘:边缘 B.值饥,食之厌 厌:满足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2-16 小题。(共 22 分) 游千山记 程启充① 千山在辽阳城南六十里,秀峰叠嶂,绵亘数百里。东引瓯脱②,南抱辽阳, 蓊郁而时有佳气。予丙申迁盖州,道出辽阳,乃与同志徐、刘二子游焉。 南折入山,数里,抵祖越寺。路颇峻,稍憩于寺之禅堂,乃.登万佛阁。阁在 山半,缘.崖旋转,越飞梁而入。凭栏四望,天风泠然,因宿于寺。时戊子日也, 循东山,望螺峰,附太极石,入岩涧。俯看万佛阁,已在下方矣。自一览亭迤西 而北,入龙泉寺。晡时,往香岩寺,乱溪而东,岩壑窈窕。 明晨,寺僧设斋,乃行,憩大树下。人境空寂翛然,有遗世之.想。东峰危险, 徐、刘二子浮白③引满,其间适有吹笳者,声振林樾,闻之愀然。自龙泉至此, 二十余里,陡绝洿陷,悬崖怪石,后先相倚,抚孤山,瞰深壑,奇花异卉,杂然 如绣。 翼日,晴霁,登中峰,顾瞻京国,远眺荒徼,山海混茫无际。数息,抵仙人 台,峭壁断崖,北隅以.木梯登望之,股栗。健者匍匐而.上,有石枰,九仙环弈焉。 自仙人台寻中会寺,入溪,穿石,荆棘塞路,不可杖,径仅容双趾。以匹布缚胸, 使人从后挽之,扶滕侧足,盘跚而步,危甚,刘子先之,徐子与余相去数步,摘 山花以诗赠余,余亦倚声和之。坐石上,一老进麦饼。值饥,食之厌.,问其姓氏, 笑而不答,乃至寺。行几二十里,因惫,坐僧房。久之,乃自中会反祖越。 回望诸峰,如在天上矣。兹山之胜,弘润秀丽,磅礴盘结,不可殚.述。使在 中州,当与五岳等;僻在东隅,高人、游士罕至焉。物理之幸不幸,何如也?昔 柳州山水以子厚显,予之劣陋,弗克.传其胜,姑撮其大概如此。 (选自《古今图书集成·山川典》,有删改) 【注】①程启充,明代正德进士,曾任御史、江西按察使,后被人诬告,贬戍抚 顺、盖州等处十六年。②瓯脱:泛指边界。③浮白:满饮。 1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 ...的一项是 (3 分) A.阁在山半,缘.崖旋转 缘:边缘 B.值饥,食之厌. 厌:满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