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2014学年度第一学期 高二语文期中考试试卷 命题单位:无锡市洛社高级中学 考试时间:150分钟试卷总分:160分 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或字形书写正确无误的一项是 )(3分) A.星宿(xi)谂知(shen)疾风劲草(jing)蜗角虚名 B.城垣(yuan)旧醅(pei)酩酊大醉(ming)群贤毕致 C.缧绁(xie)枯槁(gdo)长歌当哭(dang)游目骋怀 D.栏楯(shin)祚薄(zub)呱呱而泣(gua)鱼雁传书 2.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刘和珍等爱国青年在反动政府门前表现出来的沉勇友爱、无所不为的精神,着实令人敬 佩 B.罗密欧与朱丽叶为了爱情,双双殉情。在两人的灵柩前,不共戴天的两个家族最终和解。 C.在几千年的中华文明中,“孝道”代代相传,不绝如缕,因此对当今的广大青少年进行“孝” 的教育是非常必要的。 D.他们一家十口人曾经幸福美满地生活在一起,但自从战乱时期劳燕分飞后,至今仍然音 讯全无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采取各种办法,大力提高和培养工人的现代技术水平,是一件加快制造业发展的迫在眉 睫的大事。 B.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要靠政府的力量,同时也不能不发挥民间力量在舆论动员、监 督检查等方面起到无可替代的作用 C.高中生的写作要有公民意识,不仅我们要关注社会上的重大事件,表现重大的社会问题, 更要注意从身边的普通人和日常生活入手,关注社会,关注人生。 D.直面人生,就是正视人生的苦乐顺逆,拥有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和通达乐观的健康人格 4.下列各选项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无误的一项是()(3分) A.王实甫的代表作是《西厢记》。他与关汉卿、白朴、马致远一同被称为“元曲四大家” B.归有光,字熙甫,号震川。唐代散文作家。著有《震川文集》。 C.《罗密欧与朱丽叶》是莎士比亚的一部诗意浓郁的爱情悲剧,他的重要悲剧还有《哈姆雷 特》、《麦克白》、《威尼斯商人》 D.后人将《楚辞》与《诗经》中的“国风”并称为“风骚”,《诗经》和《楚辞》成了中国 文学史上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两大风格流派的源头。 5阅读下面这段话,并加上一个结论性的语句。(不超过12字)(3分) 我国能源消费以煤为主,占72%,天然气仅占3%天然气消费所占比例远低于25% 的世界平均水平,也低于8.8%亚洲平均水平。目前世界人均消费天然气403立方米/年 而我国仅为25立方米。我国天然气主要用于化工、油气田开采和发电等领域,而居民
2013-2014 学年度第一学期 高二语文期中考试试卷 命题单位:无锡市洛社高级中学 考试时间:150 分钟 试卷总分:160 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20 分)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或字形书写正确无误的一项是( )(3 分) A.星宿.(xiù) 谂.知(shěn) 疾风劲.草(jìng) 蜗角虚名 B.城垣.(yuán) 旧醅.(pēi) 酩.酊大醉(mǐng) 群贤毕致 C.缧绁.(xiè) 枯槁.(gāo) 长歌当.哭(dàng) 游目骋怀 D.栏楯.(shǔn) 祚.薄(zuò) 呱.呱而泣(guā) 鱼雁传书 2.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刘和珍等爱国青年在反动政府门前表现出来的沉勇友爱、无所不为 ....的精神,着实令人敬 佩。 B.罗密欧与朱丽叶为了爱情,双双殉情。在两人的灵柩前,不共戴天 ....的两个家族最终和解。 C.在几千年的中华文明中,“孝道”代代相传,不绝如缕 ....,因此对当今的广大青少年进行“孝” 的教育是非常必要的。 D.他们一家十口人曾经幸福美满地生活在一起,但自从战乱时期劳燕分飞 ....后,至今仍然音 讯全无。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3 分) A.采取各种办法,大力提高和培养工人的现代技术水平,是一件加快制造业发展的迫在眉 睫的大事。 B.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要靠政府的力量,同时也不能不发挥民间力量在舆论动员、监 督检查等方面起到无可替代的作用。 C.高中生的写作要有公民意识,不仅我们要关注社会上的重大事件,表现重大的社会问题, 更要注意从身边的普通人和日常生活入手,关注社会,关注人生。 D.直面人生,就是正视人生的苦乐顺逆,拥有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和通达乐观的健康人格。 4. 下列各选项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无误的一项是( )(3 分) A.王实甫的代表作是《西厢记》。他与关汉卿、白朴、马致远一同被称为“元曲四大家”。 B.归有光,字熙甫,号震川。唐代散文作家。著有《震川文集》。 C.《罗密欧与朱丽叶》是莎士比亚的一部诗意浓郁的爱情悲剧,他的重要悲剧还有《哈姆雷 特》、《麦克白》、《威尼斯商人》。 D.后人将《楚辞》与《诗经》中的“国风”并称为“风骚”,《诗经》和《楚辞》成了中国 文学史上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两大风格流派的源头。 5.阅读下面这段话,并加上一个结论性的语句。(不超过 12 字)(3 分) 我国能源消费以煤为主,占 72%,天然气仅占 3%。天然气消费所占比例远低于 25% 的世界平均水平,也低于 8.8%亚洲平均水平。目前世界人均消费天然气 403 立方米/年, 而我国仅为 25 立方米/年。我国天然气主要用于化工、油气田开采和发电等领域,而居民
用气在天然气消费结构中所占比例不到11%。由此可见, 6在画线部分填上恰当的三个语句,组成前后式相同,内容相适的排比句。(5分) 牵挂是“君问归期未有期”的那份哀伤,牵挂是“临行密密缝″的那份爱意,牵挂是 “少小离家老大回”的那声乡音, 二、文言文阅读(30分) (一)课内文言文(完成7-10题)(12分) 7.下列选项中加点词的词类活用情况与例句中加点词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例句:故述往事,思来者 A、臣具以表闻,辞不就职 B、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C、固主上所戏弄,倡优畜之 D、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 8.下列句子中,句式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项是( )(3分) A、安在其不辱也 B、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 C、(屈原)游于江潭 D、而文采不表于后也 9.下列各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3分) A.虽趣舍万殊 B.见狱吏则头枪地 C.小知不及大知 生孩六月,慈父见背 10.对下列各句中加点的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某所,而母立于兹 而:你 B.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 称:被称道 C.仲尼厄而作《春秋》 厄:困穷 D.本图宦达,不矜名节 矜:矜持 (二)课外文言文(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1-14题)(18分) 左思,字太冲,齐国临淄人也。家世儒学。父雍,起小吏,以能擢授殿中侍御史。思少 学钟、胡书及鼓琴,并不成。雍谓友人曰:“思所晓解,不及我少时。”思遂感激勤学,兼 善阴阳之术。貌寝,口讷,而辞藻壮丽。不好交游,惟以闲居为事 造《齐都赋》,一年乃成。复欲赋三都,会妹芬入宫,移家京师,乃诣著作郎张载,访 岷邛之事。遂构思十年,门庭藩溷?皆著笔纸,遇得一句,即便疏之。自以所见不博,求为 秘书郎。及赋成,时人未之重。左思自以其作不谢班、张,恐以人废言。安定皇甫谧有高誉 思造而示之。谧称善,为其赋序。张载为注《魏都》,刘逵注《吴》《蜀》而序之曰:“观中 古以来为赋者多矣,相如《子虚》擅名于前,班固《两都》理胜其辞,张衡《二京》文过其 意。至若此赋,拟议数家,傅辞会义,抑多情致,非夫研核者不能练其旨,非夫博物者不能 统其异。世咸贵远而贱近,莫肯用心于明物。”陈留卫权又为思赋作《略解》….自是之后 盛重于时,文多不载。司空张华见而叹曰:“班、张之流也。使读之者尽而有余,久而更新。” 于是豪贵之家竟相传写,洛阳为之纸贵。初,陆机入洛,欲为此赋,闻思作之,抚掌而笑, 与弟云书曰:"此间有伧父③,欲作《三都赋》,须其成,当以覆酒瓮耳。”及思赋出,机绝 叹伏,以为不能加也,遂辍笔焉。秘书监贾谧请讲《汉书》,谧诛,退居宜春里,专意典籍。 及张方纵暴都邑,举家适冀州。数岁,以疾终
用气在天然气消费结构中所占比例不到 11%。由此可见,______________。 6.在画线部分填上恰当的三个语句,组成前后式相同,内容相适的排比句。(5 分) 牵挂是“君问归期未有期”的那份哀伤,牵挂是“临行密密缝”的那份爱意,牵挂是 “ 少 小 离 家 老 大 回 ” 的 那 声 乡 音 , 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 。 二、文言文阅读(30 分) (一)课内文言文(完成 7-10 题)(12 分) 7.下列选项中加点词的词类活用情况与例句中加点词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3 分) 例句:故述往事,思.来者 A、臣具以表闻.,辞不就职 B、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C、固主上所戏弄,倡优..畜之 D、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 8.下列句子中,句式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项是( )(3 分) A、安在其不辱也 B、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 C、(屈原)游于江潭 D、而文采不表于后也 9.下列各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3 分) A.虽趣舍万殊 B.见狱吏则头枪地 C.小知不及大知 D.生孩六月,慈父见背 10. 对下列各句中加点的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3 分) A.某所,而.母立于兹 而:你 B.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 称:被称道 C.仲尼厄.而作《春秋》 厄:困穷 D.本图宦达,不矜.名节 矜:矜持 (二)课外文言文(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1—14 题)(18 分) 左思,字太冲,齐国临淄人也。家世儒学。父雍,起小吏,以能擢授殿中侍御史。思少 学钟、胡①书及鼓琴,并不成。雍谓友人曰:“思所晓解,不及我少时。”思遂感激勤学,兼 善阴阳之术。貌寝,口讷,而辞藻壮丽。不好交游,惟以闲居为事。 造《齐都赋》,一年乃成。复欲赋三都,会妹芬入宫,移家京师,乃诣著作郎张载,访 岷邛之事。遂构思十年,门庭籓溷②皆著.笔纸,遇得一句,即便疏之。自以所见不博,求为 秘书郎。及赋成,时人未之重。左思自以其作不谢班、张,恐以人废言。安定皇甫谧有高誉, 思造.而示之。谧称善,为其赋序。张载为注《魏都》,刘逵注《吴》《蜀》而序之曰:“观中 古以来为赋者多矣,相如《子虚》擅名于前,班固《两都》理胜其辞,张衡《二京》文过其 意。至若此赋,拟议数家,傅辞会义,抑多情致,非夫研核者不能练其旨,非夫博物者不能 统其异。世咸贵.远而贱近,莫肯用心于明物。”陈留卫权又为思赋作《略解》…… 自是之后, 盛重于时,文多不载。司空张华见而叹曰:“班、张之流也。使读之者尽而有余,久而更新。” 于是豪贵之家竞相传写,洛阳为之纸贵。初,陆机入洛,欲为此赋,闻思作之,抚掌而笑, 与弟云书曰:“此间有伧父③,欲作《三都赋》,须其成,当以覆酒瓮耳。”及思赋出,机绝 叹伏,以为不能加也,遂辍笔焉。秘书监贾谧请讲《汉书》,谧诛,退居宜春里,专意.典籍。 及张方纵暴都邑,举家适冀州。数岁,以疾终
(选自《晋书·左思传》,有删改) 【注】①钟、胡:即钟繇、胡昭魏晋书法家。②藩溷(faηhiη:篱笆边厕所旁。③伧父(f u):粗野鄙贱的人。 1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门庭藩溷皆著笔纸著:放置,安放B.思造而示之造:拜访,探访 C.世咸贵远而贱近贵:显贵,地位高D.专意典籍意:放在心上 12.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能说明左思《三都赋》创作成功,形成“洛阳纸贵”原因的 项是()(3分) ①思所晓解,不及我少时 ②不好交游,惟以闲居为事 ③门庭藩溷皆著笔纸,遇得一句,即便疏之④谧称善,为其赋序 ⑤至若此赋,拟议数家,傅辞会义,抑多精致⑥退居宜春里,专意典籍 A①③⑤ B.③④⑤ C.②④⑤ D.①⑤⑥ 13.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左思出身寒微,相貌丑陋,不善言辞,小时候习书法、学鼓琴都没有学成,但他后 天不断勤奋向学,所写书信重修饰,文采壮美华丽 B.左思面壁十年、呕心沥血写成《三都赋》后,立即名重一时,当时众多知名学者张 载、刘逵、卫权等交口称赞,并相继为之作注作序。 C.文章记述天资不算聪慧的左思成功的事例,意在告诉人们家庭儒学熏陶、后天不懈 努力以及名流赏誉鼓吹等主客观因素都是不可缺少的。 D.文章叙写了陆机入洛阳后,怀抱志愿,先鄙视嘲笑左思,后又为其所折服等事件, 旨在从侧面写出《三都赋》的名重当世 1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及《渔父》中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 (1)左思自以其作不谢班、张,恐以人废言。(3分) (2)及思赋出,机绝叹伏,以为不能加也,遂辍笔焉。(3分) (3)(屈原)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渔父》)(3分) 古诗词鉴赏【选做唐诗或宋词】(10分) 15.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10分) 九日 杜甫 重阳独酌杯中酒,抱病起登江上台 竹叶于人既无分,菊花从此不须开。 殊方日落玄猿哭,旧国霜前白雁来 弟妹萧条各何在,干戈衰谢两相催! ①竹叶:竹叶青酒。 (1)杜甫是盛唐时期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因此他被后人尊为 ,他的诗被称为“ ”。(2分) (2)结合前两联,简要说明诗人当时的处境。(4分)
(选自《晋书·左思传》,有删改) 【注】①钟、胡:即钟繇、胡昭,魏晋书法家。②籓溷(fān hùn):篱笆边,厕所旁。③伧父(f ǔ):粗野鄙贱的人。 1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门庭籓溷皆著.笔纸 著:放置,安放 B.思造.而示之 造:拜访,探访 C.世咸贵.远而贱近 贵:显贵,地位高 D.专意.典籍 意:放在心上 12.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能说明左思《三都赋》创作成功,形成“洛阳纸贵”原因的一 项是( )(3 分) ①思所晓解,不及我少时 ②不好交游,惟以闲居为事 ③门庭籓溷皆著笔纸,遇得一句,即便疏之 ④谧称善,为其赋序 ⑤至若此赋,拟议数家,傅辞会义,抑多精致 ⑥退居宜春里,专意典籍 A.①③⑤ B.③④⑤ C.②④⑤ D.①⑤⑥ 13.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左思出身寒微,相貌丑陋,不善言辞,小时候习书法、学鼓琴都没有学成,但他后 天不断勤奋向学,所写书信重修饰,文采壮美华丽。 B.左思面壁十年、呕心沥血写成《三都赋》后,立即名重一时,当时众多知名学者张 载、刘逵、卫权等交口称赞,并相继为之作注作序。 C.文章记述天资不算聪慧的左思成功的事例,意在告诉人们家庭儒学熏陶、后天不懈 努力以及名流赏誉鼓吹等主客观因素都是不可缺少的。 D.文章叙写了陆机入洛阳后,怀抱志愿,先鄙视嘲笑左思,后又为其所折服等事件, 旨在从侧面写出《三都赋》的名重当世。 1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及《渔父》中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9 分) (1)左思自以其作不谢班、张,恐以人废言。 (3 分) (2)及思赋出,机绝叹伏,以为不能加也,遂辍笔焉。(3 分) (3)(屈原)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渔父》)(3 分) 三、古诗词鉴赏【选做唐诗或宋词】(10 分) 15.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10 分) 九 日 杜甫 重阳独酌杯中酒, 抱病起登江上台。 竹叶于人既无分, 菊花从此不须开。 殊方日落玄猿哭, 旧国霜前白雁来。 弟妹萧条各何在, 干戈衰谢两相催! 注:①竹叶:竹叶青酒。 (1)杜甫是盛唐时期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因此他被后人尊为 “_______________”,他的诗被称为“________________ ”。(2 分) (2)结合前两联,简要说明诗人当时的处境。(4 分)
(3)结合全诗,简要分析诗歌抒发了诗人哪些情感。(4分) 15.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题目。(10分) 御街行·秋日怀旧范仲淹 纷纷坠叶飘香砌。夜寂静,寒声碎。真珠帘卷玉楼空,天淡银河垂地。年年今夜,月华 如练,长是人千里 愁肠已断无由醉,酒未到,先成泪。残灯明灭枕头敲①,谙②尽孤眠滋味。都来此事, 眉间心上,无计相回避。 [注]①敲(q):倾斜。②谙:熟悉。 (1)有人认为“寒声碎”的“寒”“碎”两字用得极妙,你同意吗?请简述理由。(2分 (2)上阕是如何表现“愁”情的?请作简要分析。(4分) (3)请简析下阙的写作特色。(4分) 四、名句默写(10分) 16.① 众人皆醉我独醒,是以见放。(《渔父》) ②真的猛士 (《记念刘和珍君》) ③青山隔送行, (《长亭送别》) ④外无期功强近之亲 形影相吊。(《陈情表》) ⑤若夫乘天地之正 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逍遥游》) ⑥人固有一死, 用之所趋异也。(《报任安书》) 五、现代文阅读:文学类文本(20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7-20题 木鱼馄饨 林清玄 ()深夜到临沂街去访友,偶然在巷子里遇见多年前旧识的卖馄饨的老人,他开朗依旧, 风趣依旧,虽然抵不过岁月风霜而有一点佝偻了。 (2)四年多以前,我客居在临沂街,夜里时常工作到很晚,每天凌晨一点半左右,一阵 清越的木鱼声,总是响进我临街的窗口。那木鱼的声音非常准时,天天都在凌晨的时间敲响, 即使在风雨来时也不间断。 3刚开始的时候,木鱼声带给我—种神秘的感觉,往往令我停止工作,出神的望着窗 外的长空,心里不断的想着:这深夜的木鱼声,到底是谁敲起的?它又象征了什么意义?难 道有人每天凌晨一时在我住处附近念经吗? 4)在民间,过去曾有敲木鱼为人报晓的僧佀,每日黎明将晓,他们就穿着袈裟草鞋 在街巷里穿梭,手里端着木鱼滴滴笃笃的敲岀低量雄长的声音,一来叫人省睡,珍惜光明 二来叫人在心神最为清明的五更起来读经念佛,以求精神的净化;三来僧佀借木鱼报晓来布 施化缘,得些斋衬钱。我一直觉得这种敲木鱼报佛音的事情,是中国佛教与民间生活相契一 种极好的佐证。 (5)但是,我对于这种失传于阎巷很久的传统,却出现在台北的临沂街感到迷惑。因而 每当夜里在小楼上听到木鱼敲响,我都有按捺不住去一探究竟的冲动 (6)冬季里有一天,天空中落着无力的飘闪的小雨,我正读着册印刷极为精美的金刚
(3)结合全诗,简要分析诗歌抒发了诗人哪些情感。(4 分) 15.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题目。(10 分) 御街行•秋日怀旧 范仲淹 纷纷坠叶飘香砌。夜寂静,寒声碎。真珠帘卷玉楼空,天淡银河垂地。年年今夜,月华 如练,长是人千里。 愁肠已断无由醉,酒未到,先成泪。残灯明灭枕头敧①,谙②尽孤眠滋味。都来此事, 眉间心上,无计相回避。 [注] ①敧(qī):倾斜。②谙:熟悉。 (1)有人认为“寒声碎”的“寒”“碎”两字用得极妙,你同意吗?请简述理由。(2 分) (2)上阕是如何表现“愁”情的?请作简要分析。(4 分) (3)请简析下阙的写作特色。(4 分) 四、名句默写(10 分) 16. ① ,众人皆醉我独醒,是以见放。(《渔父》) ②真的猛士, , 。(《记念刘和珍君》) ③青山隔送行, , 。(《长亭送别》) ④外无期功强近之亲, ; ,形影相吊。 (《陈情表》) ⑤若夫乘天地之正, ,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逍遥游》) ⑥人固有一死, , ,用之所趋异也。(《报任安书》) 五、现代文阅读:文学类文本(20 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 17—20 题。 木鱼馄饨 林清玄 ⑴深夜到临沂街去访友,偶然在巷子里遇见多年前旧识的卖馄饨的老人,他开朗依旧, 风趣依旧,虽然抵不过岁月风霜而有一点佝偻了。 ⑵四年多以前,我客居在临沂街,夜里时常工作到很晚,每天凌晨一点半左右,一阵 清越的木鱼声,总是响进我临街的窗口。那木鱼的声音非常准时,天天都在凌晨的时间敲响, 即使在风雨来时也不间断。 ⑶刚开始的时候,木鱼声带给我一种神秘的感觉,往往令我停止工作,出神的望着窗 外的长空,心里不断的想着:这深夜的木鱼声,到底是谁敲起的?它又象征了什么意义?难 道有人每天凌晨一时在我住处附近念经吗? ⑷在民间,过去曾有敲木鱼为人报晓的僧侣,每日黎明将晓,他们就穿着袈裟草鞋, 在街巷里穿梭,手里端着木鱼滴滴笃笃的敲出低量雄长的声音,一来叫人省睡,珍惜光阴; 二来叫人在心神最为清明的五更起来读经念佛,以求精神的净化;三来僧侣借木鱼报晓来布 施化缘,得些斋衬钱。我一直觉得这种敲木鱼报佛音的事情,是中国佛教与民间生活相契一 种极好的佐证。 ⑸但是,我对于这种失传于阎巷很久的传统,却出现在台北的临沂街感到迷惑。因而 每当夜里在小楼上听到木鱼敲响,我都有按捺不住去一探究竟的冲动。 ⑹冬季里有一天,天空中落着无力的飘闪的小雨,我正读着一册印刷极为精美的金刚
经,读到最后“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一段,木鱼声恰好从 远处的巷口传来,格外使人觉得昊天无极,我披衣坐起,撑着一把伞,决心去找木鱼声音的 来处 ()那木鱼敲得十分沉重着力,从满天的雨丝里穿扬开来,它敲敲停停,忽远忽近,完 全不像是寺庙里读经时急落的木鱼。我追踪着声音的轨迹,匆匆的穿过巷子,远远的,看到 个披着宽大布衣,戴着毡帽的小老头子,他推着辆老旧的摊车,正摇摇摆摆的从巷子那 头走来。摊车上挂着一盏四十烛光的灯泡,随着道路的颠踬,在微雨的暗道里飘摇。一直 迷惑我的木鱼声,就是那位老头所敲出来的 (8)走近,才知道那只不过是一个寻常卖馄饨的摊子,我问老人为什么选择了木鱼的 敲奏,他的回答竟是十分简单,他说:“喜欢吃我的馄饨的老顾客,一听到我的木鱼声,他 们就会跑出来买馄饨了。”我不禁哑然,原来木鱼在他,就像乡下卖豆花的人摇动的铃铛 或者是卖冰水的小贩手中吸引小孩的喇叭,只是一种再也简单不过的信号。 (9)是我自己把木鱼联想得太远了,其实它有时候仅仅是一种劳苦生活的工具 ⑩老人也看出了我的失望,他说:“先生,你吃一碗我的馄饨吧,完全是用精肉做成的 不加一点葱菜,连大饭店的厨师都爱吃我的馄饨呢。”我于是丢弃了自己对木鱼的魔障,撑 着伞,站立在一座红门前,就着老人摊子上的小灯,吃了一碗馄饨。在风雨中,我品出了老 人的馄饨,确是人间的美味,不下于他手中敲的木鱼 ⑩后来,我也慢慢成为老人忠实的顾客,每天工作到凌晨的段落,远远听到他的木鱼 就在巷口里候他,吃完一碗馄饨,才开始继续我天未完的工作。 z和老人熟了以后,才知道他选择木鱼作为馄饨的讯号有他独特的匠心。他说因为他 的生意在深夜,实在想不出一种可以让远近都听闻而不致于吵醒熟睡人们的工具,而且深夜 里像卖粽子的人大声叫嚷,是他觉得有失尊严而有所不为的,最后他选择了木鱼——让清 醒者可以听到他的叫唤,却不至于中断了熟睡者的美梦。 鱼总是木鱼,不管从什么角度来看它,它仍旧有它的可爱处,即使用在一个馄饨 摊子上 4我吃老人的馄饨吃了一年多,直到后来迁居,才失去联系,但每当在静夜里工作 我仍时常怀念着他和他的馄饨 老人是我们社会角落里一个平凡的人,他在临沂街一带卖了三十年馄饨,已经成为 那一带夜生活里人尽皆知的人,他固然对自己亲手烹调后小心翼翼裝在铁盒的馄饨很有信 心,他用木鱼声传递的馄饨也成为那一带的金字招牌。木鱼在他,在吃馄饨的人来说,都是 生活里的一部分。 那一天遇到老人,他还是一袭布衣、还是敲着那个敲了三十年的木鱼,可是老人已 经完全忘记我了,我想,岁月在他只是云淡风清的一串声音吧。我站在巷口,看他缓缓推走 小小的摊车消失在巷子的转角,一直到很远了,我还可以听见木鱼声从黑夜的空中穿过,温 暖着迟睡者的心灵 ⑩木鱼在馄饨摊子里真是美,充满了生活的美,我离开的时候这样想着,有时读不读 经都是无关紧要的事 7.结合散文内容,简要分析“老人”这一人物形象。(4分) 18.解释下面两句话在文中的含意。(6分) (1)木鱼在他,在吃馄饨的人来说,都是生活里的一部分。(3分) (2)我离开的时候这样想着,有时读不读经都是无关紧要的事。(3分) 第四、五两段写僧侣敲木鱼为人报晓已经失传,有何作用?(4分)
经,读到最后“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一段,木鱼声恰好从 远处的巷口传来,格外使人觉得昊天无极,我披衣坐起,撑着一把伞,决心去找木鱼声音的 来处。 ⑺那木鱼敲得十分沉重着力,从满天的雨丝里穿扬开来,它敲敲停停,忽远忽近,完 全不像是寺庙里读经时急落的木鱼。我追踪着声音的轨迹,匆匆的穿过巷子,远远的,看到 一个披着宽大布衣,戴着毡帽的小老头子,他推着一辆老旧的摊车,正摇摇摆摆的从巷子那 一头走来。摊车上挂着一盏四十烛光的灯泡,随着道路的颠踬,在微雨的暗道里飘摇。一直 迷惑我的木鱼声,就是那位老头所敲出来的。 ⑻一走近,才知道那只不过是一个寻常卖馄饨的摊子,我问老人为什么选择了木鱼的 敲奏,他的回答竟是十分简单,他说:“喜欢吃我的馄饨的老顾客,一听到我的木鱼声,他 们就会跑出来买馄饨了。”我不禁哑然,原来木鱼在他,就像乡下卖豆花的人摇动的铃铛, 或者是卖冰水的小贩手中吸引小孩的喇叭,只是一种再也简单不过的信号。 ⑼是我自己把木鱼联想得太远了,其实它有时候仅仅是一种劳苦生活的工具。 ⑽老人也看出了我的失望,他说:“先生,你吃一碗我的馄饨吧,完全是用精肉做成的, 不加一点葱菜,连大饭店的厨师都爱吃我的馄饨呢。”我于是丢弃了自己对木鱼的魔障,撑 着伞,站立在一座红门前,就着老人摊子上的小灯,吃了一碗馄饨。在风雨中,我品出了老 人的馄饨,确是人间的美味,不下于他手中敲的木鱼。 ⑾后来,我也慢慢成为老人忠实的顾客,每天工作到凌晨的段落,远远听到他的木鱼, 就在巷口里候他,吃完一碗馄饨,才开始继续我一天未完的工作。 ⑿和老人熟了以后,才知道他选择木鱼作为馄饨的讯号有他独特的匠心。他说因为他 的生意在深夜,实在想不出一种可以让远近都听闻而不致于吵醒熟睡人们的工具,而且深夜 里像卖粽子的人大声叫嚷,是他觉得有失尊严而有所不为的,最后他选择了木鱼——让清 醒者可以听到他的叫唤,却不至于中断了熟睡者的美梦。 ⒀木鱼总是木鱼,不管从什么角度来看它,它仍旧有它的可爱处,即使用在一个馄饨 摊子上。 ⒁我吃老人的馄饨吃了一年多,直到后来迁居,才失去联系,但每当在静夜里工作, 我仍时常怀念着他和他的馄饨。 ⒂老人是我们社会角落里一个平凡的人,他在临沂街一带卖了三十年馄饨,已经成为 那一带夜生活里人尽皆知的人,他固然对自己亲手烹调后小心翼翼装在铁盒的馄饨很有信 心,他用木鱼声传递的馄饨也成为那一带的金字招牌。木鱼在他,在吃馄饨的人来说,都是 生活里的一部分。 ⒃那一天遇到老人,他还是一袭布衣、还是敲着那个敲了三十年的木鱼,可是老人已 经完全忘记我了,我想,岁月在他只是云淡风清的一串声音吧。我站在巷口,看他缓缓推走 小小的摊车消失在巷子的转角,一直到很远了,我还可以听见木鱼声从黑夜的空中穿过,温 暖着迟睡者的心灵。 ⒄木鱼在馄饨摊子里真是美,充满了生活的美,我离开的时候这样想着,有时读不读 经都是无关紧要的事。 17.结合散文内容,简要分析“老人”这一人物形象。(4 分) 18.解释下面两句话在文中的含意。(6 分) (1)木鱼在他,在吃馄饨的人来说,都是生活里的一部分。(3 分) (2)我离开的时候这样想着,有时读不读经都是无关紧要的事。(3 分) 19.第四、五两段写僧侣敲木鱼为人报晓已经失传,有何作用?(4 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