汕头市金山中学2012-2013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 语文试题 、本大题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1、下列词语中,每对加点字的读音都不相同的一项是() A.拜谒/枯竭冲锋枪/冲击波恣意妄为/千姿百态 B.陨石/功勋倒胃口/倒栽葱崇山峻岭恶不悛 C.梗概/田埂迫击炮/迫切性瓜熟蒂落啼笑皆非 D篆书/椽子空白点庠空城计愚公移山/向隅而泣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最恰当的一项是() A在某些传染病暴发初期,医学专家最感到左右为难的是,如何判断和预测疫情的规模和发 展趋势,以便为公共决策提体供更多的科学依据 B广交会为企业提供了内外贸对接的契机,但这种对接不可能一挥而就,绝大多数出口企业 由于不熟悉国内市场,即使有意内销也无从着手。 C.再完美的机制也得靠人去操作,一旦机会主义、暴利主义成为心底横行之猛兽,即便要付 出天大的代价,破坏制度与规则者也会前赴后继。 D大型实景舞剧《长恨歌》的演员们充分利用华清池的空间,以优美的舞姿把发生在一千多 年前的爱情悲剧演绎得动人心弦,幻若梦境。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大师的这段经历非常重要,但流传的说法不一,而所有的当事人、知情人都已去世,我们 斟酌以后拟采用大师儿子所讲的为准 B我们说话写文章,在把零散的词语串成一个个可以用来传递信息、完成交际任务的句子的 时候,是需要遵循一定的语法规律的。 C这个法律职业培训基地由省司法厅和南海大学合作建立,是全国首家有效联合政府行政职 能和高效教育资源而成立的培训机构 D近期发热患儿增多,我院已进入门诊超负荷状态,为使就诊更有序,决定采取分时段挂号 如果由此给您带来不便,敬请谅解。 4、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在21世纪的今天,正确对待人与大自然的关系比以往任何时候都重 要 如闻天人一一一结果也受到了大自的报复 ②人类衣食住行所需的一切资料都取自大自然 ③有的国家对待大自然的基本态度是“征服自然” ④然而,大自然的容忍是有限度的,它是会报复的 ⑤他们把大自然看做伙伴,可惜他们的行动没能跟上 ⑥从表面上看,大自然真的被他们征服了 A②③①④⑤⑥B③①⑤②④⑥C②③⑥④①⑤D③④②①⑥⑤ 二、本大题7小题,共35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9题,共22分。 尧君素,魏郡汤阴人也。炀帝为晋王时,君素为左右。帝嗣位,累迁鹰扬郎将。大业末, 从骁卫大将军屈突通拒义师于河东。俄而通引兵南遁,署君素领河东通守。义师遣将吕绍宗 韦义节等攻之不克。及通军败,至城下呼之。君素见通,歊欷流涕,悲不自胜,左右皆哽咽 通亦泣下沾襟,因说君素早降以取富贵。君素以名义责之曰:“公纵不能远惭主上,公所乘 马,即代王所赐也,公何面目乘之哉!通曰:“吁!君素!我力屈而来。”君素曰:“方今力
汕头市金山中学 2012-2013 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 语文试题 一、本大题 4 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12 分。 1、下列词语中,每对加点字的读音都不相同的一项是( ) A.拜谒/枯竭 冲锋枪/冲击波 恣意妄为/千姿百态 B.陨石/功勋 倒胃口/倒栽葱 崇山峻岭/怙恶不悛 C.梗概/田埂 迫击炮/迫切性 瓜熟蒂落/啼笑皆非 D.篆书/椽子 空白点/空城计 愚公移山/向隅而泣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在某些传染病暴发初期,医学专家最感到左右为难的是,如何判断和预测疫情的规模和发 展趋势,以便为公共决策提体供更多的科学依据。 B.广交会为企业提供了内外贸对接的契机,但这种对接不可能一挥而就,绝大多数出口企业 由于不熟悉国内市场,即使有意内销也无从着手。 C.再完美的机制也得靠人去操作,一旦机会主义、暴利主义成为心底横行之猛兽,即便要付 出天大的代价,破坏制度与规则者也会前赴后继。 D.大型实景舞剧《长恨歌》的演员们充分利用华清池的空间,以优美的舞姿把发生在一千多 年前的爱情悲剧演绎得动人心弦,幻若梦境。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大师的这段经历非常重要,但流传的说法不一,而所有的当事人、知情人都已去世,我们 斟酌以后拟采用大师儿子所讲的为准。 B.我们说话写文章,在把零散的词语串成一个个可以用来传递信息、完成交际任务的句子的 时候,是需要遵循一定的语法规律的。 C.这个法律职业培训基地由省司法厅和南海大学合作建立,是全国首家有效联合政府行政职 能和高效教育资源而成立的培训机构。 D.近期发热患儿增多,我院已进入门诊超负荷状态,为使就诊更有序,决定采取分时段挂号, 如果由此给您带来不便,敬请谅解。 4、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在 21 世 纪 的 今 天 , 正 确 对 待 人 与 大 自 然 的 关 系 比 以 往 任 何 时 候 都 重 要。 , , , ; , ,结果也受到了大自然的报复。 ①有的国家希望做到“天人合一” ②人类衣食住行所需的一切资料都取自大自然 ③有的国家对待大自然的基本态度是“征服自然” ④然而,大自然的容忍是有限度的,它是会报复的 ⑤他们把大自然看做伙伴,可惜他们的行动没能跟上 ⑥从表面上看,大自然真的被他们征服了 A.②③①④⑤⑥ B.③①⑤②④⑥ C.②③⑥④①⑤ D.③④②①⑥⑤ 二、本大题 7 小题,共 35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5-9 题,共 22 分。 尧君素,魏郡汤阴人也。炀帝为晋王时,君素为左右。帝嗣位,累迁鹰扬郎将。大业末, 从骁卫大将军屈突通拒义师于河东。俄而通引兵南遁,署君素领河东通守。义师遣将吕绍宗、 韦义节等攻之不克。及通军败,至城下呼之。君素见通,歔欷流涕,悲不自胜,左右皆哽咽。 通亦泣下沾襟,因说君素早降以取富贵。君素以名义责之曰:“公纵不能远惭主上,公所乘 马,即代王所赐也,公何面目乘之哉!”通曰:“吁!君素!我力屈而来。”君素曰:“方今力
犹未屈,何用多言!”通惭而退。时围甚急,行李断绝。君素乃为木鹅,置表于颈,具论事 势,浮之黄河,沿流而下。河阳守者得之,达于东都。越王侗见而叹息,乃承制拜君素为金 紫光禄大夫,密遣行人劳之。监门直阁庞玉、武卫将军皇甫无逸前后自东都归义,俱造城下 为陈利害。朝廷又赐金券,待以不死。君素卒无降心。其妻又至城下,谓曰:“隋室已亡, 何苦取祸?”君素曰:“天下事非妇人所知。”引弓射之,应弦而倒。君素亦知事必不济,每 言及隋国,未尝不畝欷。常谓将士曰:“吾是藩邸旧臣,至于大义,不得不死。今谷支数年, 食尽,足知天下之事。必隋室倾败,天命有归,吾当断头以付诸君。”后颇得江都倾覆消息 又粮尽男女相食众心离骇白虹降于府门兵器之端夜皆光见月余君素为左右所害 (《北史尧君素传》) 5、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君素以名义责之曰 名义:名号 B时围甚急,行李断绝行李:使者 C.密遣行人劳之劳:使……劳累 D.君素亦知事必不济济:救济 6、下列句子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因说君素早降以取富贵朝廷又赐金券,待以不死 B我力屈而来通惭而退 C君素乃为木鹅乃承制拜君素为金紫光禄大夫 D天下事非妇人所知君素为左右所害 、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直接表明尧君素“节义”的一组是() ①炀帝为晋王时,君素为左右②君素以名义责之③越王侗见而叹息④君素卒无降心⑤引 弓射之,应弦而倒⑥吾是藩邸旧臣,至于大义,不得不死 A.①③⑤B.②④⑥C.①②④D.③⑤⑥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尧君素心念旧情,见到兵败而来的屈突通,哽咽流泪,悲伤得不能自控:但又能不为旧情 所羁,严历责问屈突通背叛主上的言行。 B尧君素在城池岌岌可危之时,机智地将请求增援的奏章放入自制的木鹅中传出城去,越王 侗见到奏章之后立即向他秘密派军增援。 C.面对旧幕僚的劝降,新朝廷的安抚,尧君素守节不移;妻子到城下劝降,他不但不为之所 力,反而拉弓射死了她,足见其意志坚决 D尧君素心知守城必败,但对隋仍心存侥幸,所以他常对将士说,城中的粮食吃光,天下之 事就定局了,如果隋朝灭亡,那是天意 9、(1)用“给下列文段断句。(4分) 后颇得江都倾覆消息又粮尽男女相食众心离骇白虹降于府门兵 器之端夜皆光见月余君素为左右所害 (2)将文言文中画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①大业末,从骁卫大将军屈突通拒义师于河东。(3分) ②公纵不能远惭主上,公所乘马,即代王所赐也,公何面目乘之哉!(3分) 10、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后面题目。(共7分) 踏莎行 秦观 雾失楼台,月迷津渡。桃源望断无寻处。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 驿寄梅花,鱼传尺素。砌成此恨无重数。郴江幸自绕郴山,为谁流下潇湘去? (1)此恨无重数”,此乃少游心中之语。请结合全词说一说“恨”有哪几重。(4分)
犹未屈,,何用多言!”通惭而退。时围甚急,行李断绝。君素乃为木鹅,置表于颈,具论事 势,浮之黄河,沿流而下。河阳守者得之,达于东都。越王侗见而叹息,乃承制拜君素为金 紫光禄大夫,密遣行人劳之。监门直阁庞玉、武卫将军皇甫无逸前后自东都归义,俱造城下, 为陈利害。朝廷又赐金券,待以不死。君素卒无降心。其妻又至城下,谓曰:“隋室已亡, 何苦取祸?”君素曰:“天下事非妇人所知。”引弓射之,应弦而倒。君素亦知事必不济,每 言及隋国,未尝不歔欷。常谓将士曰:“吾是藩邸旧臣,至于大义,不得不死。今谷支数年, 食尽,足知天下之事。必隋室倾败,天命有归,吾当断头以付诸君。”后颇得江都倾覆消息 又粮尽男女相食众心离骇白虹降于府门兵器之端夜皆光见月余君素为左右所害。 (《北史·尧君素传》) 5、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君素以名义责之曰 名义:名号 B.时围甚急,行李断绝 行李:使者 C.密遣行人劳之 劳:使……劳累 D.君素亦知事必不济 济:救济 6、下列句子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 A.因说君素早降以取富贵 朝廷又赐金券,待以不死 B.我力屈而来 通惭而退 C.君素乃为木鹅 乃承制拜君素为金紫光禄大夫 D.天下事非妇人所知 君素为左右所害 7、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直接表明尧君素“节义”的一组是( ) ①炀帝为晋王时,君素为左右 ②君素以名义责之 ③越王侗见而叹息 ④君素卒无降心 ⑤引 弓射之,应弦而倒 ⑥吾是藩邸旧臣,至于大义,不得不死 A. ①③⑤ B. ②④⑥ C. ①②④ D. ③⑤⑥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尧君素心念旧情,见到兵败而来的屈突通,哽咽流泪,悲伤得不能自控;但又能不为旧情 所羁,严历责问屈突通背叛主上的言行。 B.尧君素在城池岌岌可危之时,机智地将请求增援的奏章放入自制的木鹅中传出城去,越王 侗见到奏章之后立即向他秘密派军增援。 C.面对旧幕僚的劝降,新朝廷的安抚,尧君素守节不移;妻子到城下劝降,他不但不为之所 动,反而拉弓射死了她,足见其意志坚决。 D.尧君素心知守城必败,但对隋仍心存侥幸,所以他常对将士说,城中的粮食吃光,天下之 事就定局了,如果隋朝灭亡,那是天意。 9、⑴用“/“给下列文段断句。(4 分) 后 颇 得 江 都 倾 覆消 息 又 粮 尽 男 女 相 食 众 心 离 骇白 虹 降 于 府 门兵 器 之 端 夜 皆 光 见 月 余 君 素 为 左 右 所 害 ⑵将文言文中画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6 分) ①大业末,从骁卫大将军屈突通拒义师于河东。(3 分) ②公纵不能远惭主上,公所乘马,即代王所赐也,公何面目乘之哉!(3 分) 10、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后面题目。(共 7 分) 踏莎行 秦观 雾失楼台,月迷津渡。桃源望断无寻处。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 驿寄梅花,鱼传尺素。砌成此恨无重数。郴江幸自绕郴山,为谁流下潇湘去? ⑴“此恨无重数”,此乃少游心中之语。请结合全词说一说“恨”有哪几重。(4 分)
(2)下片中“砌”字用得精巧,历来为人称道,请从炼字的角度加以赏析。(3分) 11、请补写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任选3题,多选只按前3题计分)(6分) (1)子曰:“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 。”(《论语》) (2)故木受绳则直,,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劝学》) (3)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 终期于尽!(《兰亭集序》) ,月照花林皆似霰。空里流霜不觉飞, (《春江花月夜》) 、本大题4小题,共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15题。 保卫我们城市的传统 王澍 回顾近二十多年来的历史在相当长时间里,我们在城市建设方面流于简单地向西方学 习,建设高楼大厦。现在看起来城市的建设应该根据各地情况采取不同思路。有悠久文明历 史的西欧根本不是当年我们从电视图像上看到的那种高楼林立的“现代化”。但是,发现这 点时己经有点晚了。现在我国不少城市都是“崭新”的,大部分都只有二三十年的历史,别说和 欧洲比,就是和“没有历史的美国比也要短得多。 这种现象和中国近代以来长期处于落后形成的追赶心态有关。很多人希望城市从外观上 都向发达国家靠近。很多旧城拆迁中,地方决策层都认为“太落后了”、“太破旧了”,非拆不可。 实际上,中国有非常优秀的城市化传统。和西方不同,中国从唐朝开始就出现很多城市。 由于社会具有成熟的宗族礼法格局,到明代形成了建筑无城乡差别的城市。在皖南的山区里, 现在可以看到遗存下来的非常成熟、优美、先进的古代建筑。把苏州切一块放到皖南山区的 农村,或是把皖南农村的一部分放大挪到苏州,几乎是一样的 从秦汉时人们开始用夯土技术造房子,在杭州这座南方富庶大城,至今可以看到那么多的 “土房子”,显示出秦汉建筑脉络的延续,是很重要的“城市记忆”。看起来土得掉渣的夯土技术 其实是高度理性的产物。“百年的砖千年的土”。中国古代造房子,很注重稳固和长久。 中国本土的建筑传统是一个循环营造的体系,有很多奇妙的细节,为现代建筑技术所不 及。如传统的中国建筑方式是没有下水道的,主要用地渗技术,从地表大范围地向地下渗透排 水,效果很好。而现在的下水道技术,只要有一个地方堵了,其他地方就都要积水。很多抛弃传 统简单采用西方技术的建筑方式都是这样,花了大价钱却制造出新的问题。 举这些例子并不是简单地提倡复古,而是想说明,中国传统建筑文化存在的很多“闪光点 但是目前处于不被人重视的境地。在过去相当长的时间内,中国传统的营造体系受到破坏,除 了在最不讲究建筑文化的地方——农村里尚有遗存在城市中大都已经中断了 城市之魅力不是来自于大楼有多高,马路有多宽而是来自于文化的独特性。竞争力就来 自于创造这种有差异性的文化的能力。 在很多城市,一些街道原本拥有历史上不同时代的各种痕迹都有其独特的城市记忆,层 次分明,形成历史线索的会合不应该在一次次旧城改造中被全面“覆盖”更新。尤其不能简单 地用“有没有住过名人”、“有没有发生过著名事件”作拆除与否的依据。前几年发生的拆除中 国美术馆后一个四合院的事件,当时的说法就是“不是文物也不是名人故居,也不是著名历史 事件的发生地”。这种思路左右了我们城市保护工作很长一段时期。很多人没有认识到中国 建筑文明并不是个别名人和历史事件构成的普遍意义上的大众生活才构成文化的根基,很多 路边的小东西都是重要的历史文化痕迹但是人们都把它们忽略了。 中国要变成有文化魅力的创新型国家需要的动力就包括历史文化的记忆这是产生自主 创新灵感的土壤。而城市的文化价值不是简单的“先进”、“落后”之比较而应该是“文化之差 异”,从这个角度讲面对越来越迅猛的城市化热潮,保卫我们城市的传统,已经到了无论怎么说 都不为过的地步了
⑵下片中“砌”字用得精巧,历来为人称道,请从炼字的角度加以赏析。(3 分) 11、请补写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任选 3 题,多选只按前 3 题计分)(6 分) ⑴子曰:“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 , 。”(《论语》) ⑵故木受绳则直,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劝学》) ⑶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 。 ,终期于尽!(《兰亭集序》) ⑷) ,月照花林皆似霰。空里流霜不觉飞, 。(《春江花月夜》) 三、本大题 4 小题,共 16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2-15 题。 保卫我们城市的传统 王 澍 回顾近二十多年来的历史,在相当长时间里,我们在城市建设方面流于简单地向西方学 习,建设高楼大厦。现在看起来城市的建设应该根据各地情况采取不同思路。有悠久文明历 史的西欧,根本不是当年我们从电视图像上看到的那种高楼林立的“现代化”。但是,发现这一 点时已经有点晚了。现在我国不少城市都是“崭新”的,大部分都只有二三十年的历史,别说和 欧洲比,就是和“没有历史”的美国比也要短得多。 这种现象和中国近代以来长期处于落后形成的追赶心态有关。很多人希望城市从外观上 都向发达国家靠近。很多旧城拆迁中,地方决策层都认为“太落后了”、“太破旧了”,非拆不可。 实际上,中国有非常优秀的城市化传统。和西方不同,中国从唐朝开始就出现很多城市。 由于社会具有成熟的宗族礼法格局,到明代形成了建筑无城乡差别的城市。在皖南的山区里, 现在可以看到遗存下来的非常成熟、优美、先进的古代建筑。把苏州切一块放到皖南山区的 农村,或是把皖南农村的一部分放大挪到苏州,几乎是一样的。 从秦汉时人们开始用夯土技术造房子,在杭州这座南方富庶大城,至今可以看到那么多的 “土房子”,显示出秦汉建筑脉络的延续,是很重要的“城市记忆”。看起来土得掉渣的夯土技术 其实是高度理性的产物。“百年的砖千年的土”。中国古代造房子,很注重稳固和长久。 中国本土的建筑传统是一个循环营造的体系,有很多奇妙的细节,为现代建筑技术所不 及。如传统的中国建筑方式是没有下水道的,主要用地渗技术,从地表大范围地向地下渗透排 水,效果很好。而现在的下水道技术,只要有一个地方堵了,其他地方就都要积水。很多抛弃传 统简单采用西方技术的建筑方式都是这样,花了大价钱,却制造出新的问题。 举这些例子并不是简单地提倡复古,而是想说明,中国传统建筑文化存在的很多“闪光点”, 但是目前处于不被人重视的境地。在过去相当长的时间内,中国传统的营造体系受到破坏,除 了在最不讲究建筑文化的地方——农村里尚有遗存,在城市中大都已经中断了。 城市之魅力,不是来自于大楼有多高,马路有多宽,而是来自于文化的独特性。竞争力就来 自于创造这种有差异性的文化的能力。 在很多城市,一些街道原本拥有历史上不同时代的各种痕迹,都有其独特的城市记忆,层 次分明,形成历史线索的会合,不应该在一次次旧城改造中被全面“覆盖”更新。尤其不能简单 地用“有没有住过名人”、“有没有发生过著名事件”作拆除与否的依据。前几年发生的拆除中 国美术馆后一个四合院的事件,当时的说法就是“不是文物,也不是名人故居,也不是著名历史 事件的发生地”。这种思路左右了我们城市保护工作很长一段时期。很多人没有认识到,中国 建筑文明并不是个别名人和历史事件构成的,普遍意义上的大众生活才构成文化的根基,很多 路边的小东西都是重要的历史文化痕迹;但是人们都把它们忽略了。 中国要变成有文化魅力的创新型国家,需要的动力就包括历史文化的记忆,这是产生自主 创新灵感的土壤。而城市的文化价值不是简单的“先进”、“落后”之比较,而应该是“文化之差 异”,从这个角度讲,面对越来越迅猛的城市化热潮,保卫我们城市的传统,已经到了无论怎么说 都不为过的地步了
(选自《新华文摘》2007年第1—5期,有删改) 12-13题为选择题,请在答题卡“选择题答题区”作答。(第12题5分,选对一个选项得2分, 两项全对得5分,多选不给分) 12、根据文意,以下说法正确的两项是()() A近二十多年来我们在城市建设方面喜欢简单地向西方学习失去了本应有的自我个性。 B现在我国不少城市都是“崭新的,这是地方决策层盲目追赶的心态而造成的。 C.中国本土的建筑传统是一个循环营造的体系,超越现代建筑技术。 D文中所说的“城市记忆”是指城市里曾经出现过的人与事。 E中国要建设成有文化魅力的创新型国家在城市建设方面不能简单地追求高楼林立的现代 化,而应该注意保卫城市的传统城市建筑要体现文化差异 13、下列各项中不能作为论据直接证明“中国有非常优秀的城市化传统”的是() A在皖南的山区里,现在可以看到遗存下来的非常完美的古代建筑。 B百年的砖千年的土,在杭州这座南方富庶大城,至今还可以看到用夯土技术建造的“土房 C传统的中国建筑方式是没有下水道的,主要用地渗技术 D拆除中国美术馆后一个四合院的事件 14、中国有非常优秀的城市化传统,结合文意,指出中国传统建筑文化有哪些“闪光点”。(4 分) 15、结合全文,你认为我们该如何保卫我们城市的传统?4分) 四、本大题为选考内容的两组试题。每组试题3小题,共15分 (一)文学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18题 城市里的蟋蟀 和城市站在一起,也就渐渐远离了自然。“唧……唧……唧……”,那曾经是我生命中不 可或缺的天籁似己远去。我已无法解读弥漫着欲望泡沫的城市生活,内心总处于无边的焦虑 与渴望之中。 不记得有多久没有数过星星了,抬头望天俯身看地的感觉似乎已经离我好远好远了。站 在阳台上,隔着那些被几何化的不锈钢防盗网,望着被分割成俄罗斯方块般的世界,看着闪烁 的霓虹灯和过往匆匆的都市人,我总觉得有一个声音在召唤着我。 那是童年时的那只蟋蟀的声音 儿时,在外婆家。“唧……唧……唧……”的虫鸣声似乎成了乡村每晚必定上演的歌剧, 蟋蟀们如矜持羞涩的少女,又如风度翩翩的绅士,不用伴舞,不用伴奏,只是清唱,顶多来个小 组唱,就这么简简单单,却和着泥土的气息,唱出了自然与生命的真谛 外婆不知从哪里给我捉来了一只蟋蟀,我把它养在一个花盆里。一次,邻居小姐姐把她的 蟋蟀放在我的蟋蟀身边,我们用枯树枝轻轻撩拨。忽然,两只蟋蟀大战了起来。几个回合之后, 小姐姐的那只败下阵来,我的那只却是一副得胜将军的模样。我们为蟋蟀的精彩表演啧啧称 赞。后来,我在作文中常常写到那只蟋蟀,老师说我的作文中充溢着一种乡情。 我的童年就这样在蟋蟀的吟唱声中度过。后来我还是被带进了城市,带进了贴着红白蓝 瓷砖的高楼,带进了有空调有电脑有俄罗斯方块游戏,却没有泥土没有草丛没有蟋蟀的房 间 在城市,我习惯了这种俄罗斯方块般的生活。早出晚归,步履匆匆。 不知何时起,我学会了“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学会了“防人之心不可无”,学会了冷 眼旁观,学会了猜疑与妒忌……那只承载着我童年欢笑的蟋蟀,早已被压在了心底。也许,是 我把它给遗忘了。前不久,我在一个商店里看到有竹制的或塑料制的蜻蜒、蟋蟀卖,便兴冲冲
(选自《新华文摘》2007 年第 1—5 期,有删改) 12-13 题为选择题,请在答题卡“选择题答题区”作答。(第 12 题 5 分,选对一个选项得 2 分, 两项全对得 5 分,多选不给分) 12、根据文意,以下说法正确的两项是( )( ) A.近二十多年来,我们在城市建设方面喜欢简单地向西方学习,失去了本应有的自我个性。 B.现在我国不少城市都是“崭新”的,这是地方决策层盲目追赶的心态而造成的。 C.中国本土的建筑传统是一个循环营造的体系,超越现代建筑技术。 D.文中所说的“城市记忆”是指城市里曾经出现过的人与事。 E.中国要建设成有文化魅力的创新型国家,在城市建设方面不能简单地追求高楼林立的现代 化,而应该注意保卫城市的传统,城市建筑要体现文化差异。 13、下列各项中不能作为论据直接证明“中国有非常优秀的城市化传统”的是( ) A.在皖南的山区里,现在可以看到遗存下来的非常完美的古代建筑。 B.百年的砖千年的土,在杭州这座南方富庶大城,至今还可以看到用夯土技术建造的“土房 子”。 C.传统的中国建筑方式是没有下水道的,主要用地渗技术。 D.拆除中国美术馆后一个四合院的事件。 14、中国有非常优秀的城市化传统,结合文意,指出中国传统建筑文化有哪些“闪光点”。 (4 分) 15、结合全文,你认为我们该如何保卫我们城市的传统?(4 分) 四、本大题为选考内容的两组试题。每组试题 3 小题,共 15 分。 (一)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6-18 题。 城市里的蟋蟀 吴丹红 和城市站在一起,也就渐渐远离了自然。“唧……唧……唧……”,那曾经是我生命中不 可或缺的天籁似已远去。我已无法解读弥漫着欲望泡沫的城市生活,内心总处于无边的焦虑 与渴望之中。 不记得有多久没有数过星星了,抬头望天俯身看地的感觉似乎已经离我好远好远了。站 在阳台上,隔着那些被几何化的不锈钢防盗网,望着被分割成俄罗斯方块般的世界,看着闪烁 的霓虹灯和过往匆匆的都市人,我总觉得有一个声音在召唤着我。 那是童年时的那只蟋蟀的声音。 儿时,在外婆家。“唧……唧……唧……”的虫鸣声似乎成了乡村每晚必定上演的歌剧, 蟋蟀们如矜持羞涩的少女,又如风度翩翩的绅士,不用伴舞,不用伴奏,只是清唱,顶多来个小 组唱,就这么简简单单,却和着泥土的气息,唱出了自然与生命的真谛。 外婆不知从哪里给我捉来了一只蟋蟀,我把它养在一个花盆里。一次,邻居小姐姐把她的 蟋蟀放在我的蟋蟀身边,我们用枯树枝轻轻撩拨。忽然,两只蟋蟀大战了起来。几个回合之后, 小姐姐的那只败下阵来,我的那只却是一副得胜将军的模样。我们为蟋蟀的精彩表演啧啧称 赞。后来,我在作文中常常写到那只蟋蟀,老师说我的作文中充溢着一种乡情。 我的童年就这样在蟋蟀的吟唱声中度过。后来我还是被带进了城市,带进了贴着红白蓝 瓷砖的高楼,带进了有空调有电脑有俄罗斯方块游戏,却没有泥土没有草丛没有蟋蟀的房 间…… 在城市,我习惯了这种俄罗斯方块般的生活。早出晚归,步履匆匆。 不知何时起,我学会了“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学会了“防人之心不可无”,学会了冷 眼旁观,学会了猜疑与妒忌……那只承载着我童年欢笑的蟋蟀,早已被压在了心底。也许,是 我把它给遗忘了。前不久,我在一个商店里看到有竹制的或塑料制的蜻蜒、蟋蟀卖,便兴冲冲
地买回了一对塑料蟋蟀,把它们放在一个塑料花草丛中。后来我在网上看到诗人流沙河的《就 是那一只蟋蟀》:“在海外,夜间听到蟋蟀叫,就会以为那是四川乡下听到的那一只”。我想我应 该记得童年的那只蟋蟀,可是它却无处可寻。我在俄罗斯广场中感到一阵茫然和悲哀 我那童年的可爱的蟋蟀,你在哪儿? “唧……唧……唧…”,也许是因为过度的思念,我竟然有些幻听,仿佛当年那只蟋蟀 在我耳边低吟,释放出一种平和的伤感,是的,它在为我现在的寂寥而伤感。我知道我无法寻 觅它,因为那只是幻觉。我却仍然探头往窗外搜索。窗外很眩,有红绿灯,有汽车尾气;窗外很 吵,有人在蹦的唱K,有人在猜拳行酒,也许这些都是城市应该有的声音吧。闪烁的霓虹灯尽 情地展示着城市的繁华与躁动不安,一如千娇百媚的舞女。难怪贾平凹会说:“找热闹的地方 容易,寻清静的地方难;找繁华的地方容易,寻拙朴的地方难”。楼顶上的激光柱不停地旋转 着,它在扫射着城市的夜空;波音777、空中客车在不停地起降。激光柱、客机的灯光让月 光星光都暗淡无光。生活的节奏在各种各样的挑战中不断地膨胀,不断地加快,喧嚣的环境、 乏味的生活、残酷的竞争使我们烦躁不安。我要将自己藏在哪里,才不至于被这城市的繁华 与喧嚣淹没? 没有人告诉我,只有暗淡的月亮对我凄然一笑 我到底还是惦记起那一只蟋蟀了。灯红酒绿的城市生活中会有我们的蟋蟀吗?在这里, 我的蟋蟀已无处躲藏。它逃离了不属于它的方格,逃离了充盈着欲望泡沫的城市。而我却站 在原地,无法跳出俄罗斯方块。 就是那一只蟋蟀/在你的记忆里唱歌/在我的记忆里唱歌/处处唱歌/比最单调的乐曲更 单调/比最和谐的音响更和谐/凝成水/是露珠/燃成光/是萤火/变成鸟/是鹧鸪/啼叫在乡愁 者的心窝… 我知道我的蟋蟀不是流沙河的那一只,但他的诗还是引起我深深的共鸣。也许,每个城市 人心中都有一只蟋蟀。城市人,你找到了心中的蟋蟀了吗? 16、文中说“我想我应该记得童年的那只蟋蟀,可是它却无处可寻,我在俄罗斯广场中感到 一阵茫然和悲哀”,这里的“茫然和悲哀”有怎样的内涵?(4分) 17、作者在文中为什么用了大量笔墨写儿时听蟋蟀、斗蟋蟀的事情?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 情感?(5分) 18、乡愁,是城市人一种共同心理。有人认为这是现代人精神家园失落所致,有人认为这是无 病呻吟。你是怎样看的?请结合原文加以分析。(6分)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9-21题 最精彩的表演 梅兰芳正伏在垂着淡青窗帘的南窗底下画兰竹。他这时已经完全把自己当作一位画家来 要求了,他画画不是为了收益,而是为了追求,说转移也未尝不可。一个艺术家,当被迫必 须放弃他的艺术活动时,就必须以另一种艺术活动来填补他的空虚。 当然,并没有谁不让他表演,恰恰相反,有人巴不得他表演,是他自己谢绝了舞台,千 里迢迢移家到香港来过这种淡泊的生活。而且他早已蓄起了胡须,有什么比这更能表示他断 绝粉墨生涯的决心呢! 他画画的另一个原因是,在他心中活着一些孤傲高洁的画家形象,他需要以这些人为风 范,坚定自甘淡泊、不慕荣利、清者自清、浊者自浊的做人准则。白石老人是先生的老师与 朋友,此刻又想到了他,笔下陡增豪气。这是一种神来之势,把几茎劲竹画得气韵不凡,仪 态万方,似乎一阵风要把它刮倒,它却摇了几摇,挺立如初。然而夫人推开镂花门走进来打 断了他,她极轻极慢地走到他的身边,把不速之客请求见他的事说了出来 在香港中国饭店二楼一间精雅的餐室里,穿着浅色西装、保持着学者风度的日本电影人 川喜多长政与中国同行张善琨,在整肃的餐桌前虚左恭候嘉宾。约定的时间到了,侍者通报
地买回了一对塑料蟋蟀,把它们放在一个塑料花草丛中。后来,我在网上看到诗人流沙河的《就 是那一只蟋蟀》:“在海外,夜间听到蟋蟀叫,就会以为那是四川乡下听到的那一只”。我想我应 该记得童年的那只蟋蟀,可是它却无处可寻。我在俄罗斯广场中感到一阵茫然和悲哀。 我那童年的可爱的蟋蟀,你在哪儿? “唧……唧……唧……”,也许是因为过度的思念,我竟然有些幻听,仿佛当年那只蟋蟀 在我耳边低吟,释放出一种平和的伤感,是的,它在为我现在的寂寥而伤感。我知道我无法寻 觅它,因为那只是幻觉。我却仍然探头往窗外搜索。窗外很眩,有红绿灯,有汽车尾气;窗外很 吵,有人在蹦的唱 K,有人在猜拳行酒,也许这些都是城市应该有的声音吧。闪烁的霓虹灯尽 情地展示着城市的繁华与躁动不安,一如千娇百媚的舞女。难怪贾平凹会说:“找热闹的地方 容易,寻清静的地方难;找繁华的地方容易,寻拙朴的地方难”。楼顶上的激光柱不停地旋转 着,它在扫射着城市的夜空;波音 777、空中客车在不停地起降。激光柱、客机的灯光让月 光星光都暗淡无光。生活的节奏在各种各样的挑战中不断地膨胀,不断地加快,喧嚣的环境、 乏味的生活、残酷的竞争使我们烦躁不安。我要将自己藏在哪里,才不至于被这城市的繁华 与喧嚣淹没? 没有人告诉我,只有暗淡的月亮对我凄然一笑。 我到底还是惦记起那一只蟋蟀了。灯红酒绿的城市生活中会有我们的蟋蟀吗?在这里, 我的蟋蟀已无处躲藏。它逃离了不属于它的方格,逃离了充盈着欲望泡沫的城市。而我却站 在原地,无法跳出俄罗斯方块。 就是那一只蟋蟀/在你的记忆里唱歌/在我的记忆里唱歌/处处唱歌/比最单调的乐曲更 单调/比最和谐的音响更和谐/凝成水/是露珠/燃成光/是萤火/变成鸟/是鹧鸪/啼叫在乡愁 者的心窝…… 我知道我的蟋蟀不是流沙河的那一只,但他的诗还是引起我深深的共鸣。也许,每个城市 人心中都有一只蟋蟀。城市人,你找到了心中的蟋蟀了吗? 16、文中说“我想我应该记得童年的那只蟋蟀,可是它却无处可寻,我在俄罗斯广场中感到 一阵茫然和悲哀”,这里的“茫然和悲哀”有怎样的内涵?(4 分) 17、作者在文中为什么用了大量笔墨写儿时听蟋蟀、斗蟋蟀的事情?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 情感?(5 分) 18、乡愁,是城市人一种共同心理。有人认为这是现代人精神家园失落所致,有人认为这是无 病呻吟。你是怎样看的?请结合原文加以分析。(6 分)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9-21 题。 最精彩的表演 梅兰芳正伏在垂着淡青窗帘的南窗底下画兰竹。他这时已经完全把自己当作一位画家来 要求了,他画画不是为了收益,而是为了追求,说转移也未尝不可。一个艺术家,当被迫必 须放弃他的艺术活动时,就必须以另一种艺术活动来填补他的空虚。 当然,并没有谁不让他表演,恰恰相反,有人巴不得他表演,是他自己谢绝了舞台,千 里迢迢移家到香港来过这种淡泊的生活。而且他早已蓄起了胡须,有什么比这更能表示他断 绝粉墨生涯的决心呢! 他画画的另一个原因是,在他心中活着一些孤傲高洁的画家形象,他需要以这些人为风 范,坚定自甘淡泊、不慕荣利、清者自清、浊者自浊的做人准则。白石老人是先生的老师与 朋友,此刻又想到了他,笔下陡增豪气。这是一种神来之势,把几茎劲竹画得气韵不凡,仪 态万方,似乎一阵风要把它刮倒,它却摇了几摇,挺立如初。然而夫人推开镂花门走进来打 断了他,她极轻极慢地走到他的身边,把不速之客请求见他的事说了出来。 在香港中国饭店二楼一间精雅的餐室里,穿着浅色西装、保持着学者风度的日本电影人 川喜多长政与中国同行张善琨,在整肃的餐桌前虚左恭候嘉宾。约定的时间到了,侍者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