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重点中学2009届高三第一次月考模拟考试 语文试卷 第I卷(42分) (18分) 1.下列加点字的拼音、字形都没有错误的一组是 A.伛(yu)偻狡黠(xi)主弦(xudn)律心广体胖(pon) B.木讷(na)累(lei)赘 翘(qiao)首期盼暴殄(tian)天物 C.诤( zheng)友熨(yun)贴怙恶不悛(quan)如椽( chuan)之笔 D.攻讦(jie)佣(yong)金泥(ni)古不化 喁(yu)喁不休 2.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1)道路交通好了,公交车周转率提高了,旅游环境、旅游出行得到了充分 一切,是杭州市民本着大气开放的精神,把景区让给外地游客所带来的效应 (2)经过索马里族长老和红十字国际委员会 埃塞反政府武装把七名中方人质交 给了当地红十字国际委员会人员。 (3)美国的29个驻外使馆因搬迁而欲出售。购买这些建筑需考虑所有权等问题。比 如 您买了伦敦那座前海军工作大楼 不能完全拥有它的所有权 A.保障斡旋即使也 B.保证干预虽然但是 C.保证斡旋即使也 D.保障干预虽然但是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熟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A.春季广告人才专场招聘会上,包括央视广告部在内的40多家单位在此设摊,数千 个岗位虚位以待 B.关于李咏要离开“幸运52”栏目组的消息总不会是从天上掉下来的,正所谓“无风 不起浪,无根不长草”嘛 C.华裔学者裴敏欣说,8年多来他看到的“中国热”呈几何级增长,这与中美关系的 发展和中国崛起是休戚相关的 D.黄金周刚开始,杭城家电市场就出现“井喷”行情,苏宁更是独占鳌头,不得不从 职能部门抽调数百人下终端增援。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他们本着以保证质量、降低成本、便于服用为原则,改革了药品的处方、工艺和剂 型,从而贏得了市场。 B.研究性学习是学生在老师指导下,从自然、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专题进行研究, 并在研究过程中主动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方式。 C.为什么《红楼梦》这么难读?一方面是因为我们的鉴赏水平不高,另一方面是因为 我们生活的时代离曹雪芹相去太远 D.黑蚁与白蚁只要一相遇,就会进行全面战争,而且在较短时间内,黑蚁就可使敌方 数量减少十倍 5.填入下面横线处的句子,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句是 () 我不记得有比那天更蔚蓝更清新的黎明了!太阳刚从苍苍的山巅后面露出 来 ,使人感到一种甜美的倦意 A.山顶的白云变成了玫瑰色,又从玫瑰色变成了紫色,最后又发出了金色的霞光 B.它那最初几道光芒的温暖跟即将消逝的黑夜的清凉交织在一起
浙江省重点中学 2009 届高三第一次月考模拟考试 语文试卷 第 І 卷 (42 分) 一 (18 分) 1.下列加点字的拼音、字形都没有错误的一组是 A.伛.(yǔ)偻 狡黠.(xiá) 主弦.(xuán)律 心广体胖.(pán) B.木讷.(nà) 累.(1éi)赘 翘.(qiáo)首期盼 暴殄.(tiǎn)天物 C.诤.(zhèng)友 熨.(yùn)贴 怙恶不悛.(quān) 如椽.(chuán)之笔 D.攻讦.(jié) 佣.(yòng)金 泥.(nì)古不化 喁.(yú)喁不休 2.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 ⑴道路交通好了,公交车周转率提高了,旅游环境、旅游出行得到了充分________。这 一切,是杭州市民本着大气开放的精神,把景区让给外地游客所带来的效应。 ⑵经过索马里族长老和红十字国际委员会________,埃塞反政府武装把七名中方人质交 给了当地红十字国际委员会人员。 ⑶美国的 29 个驻外使馆因搬迁而欲出售。购买这些建筑需考虑所有权等问题。比 如, 您买了伦敦那座前海军工作大楼, 不能完全拥有它的所有权。 A.保障 斡旋 即使 也 B.保证 干预 虽然 但是 C.保证 斡旋 即使 也 D.保障 干预 虽然 但是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熟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 ) A.春季广告人才专场招聘会上,包括央视广告部在内的 40 多家单位在此设摊,数千 个岗位虚位以待 ....。 B.关于李咏要离开“幸运 52”栏目组的消息总不会是从天上掉下来的,正所谓“无风.. 不起浪 ...,无根不长草 .....”嘛。 C.华裔学者裴敏欣说,8 年多来他看到的“中国热”呈几何级增长,这与中美关系的 发展和中国崛起是休戚相关 ....的。 D.黄金周刚开始,杭城家电市场就出现“井喷”行情,苏宁更是独占鳌头 ....,不得不从 职能部门抽调数百人下终端增援。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他们本着以保证质量、降低成本、便于服用为原则,改革了药品的处方、工艺和剂 型,从而赢得了市场。 B.研究性学习是学生在老师指导下,从自然、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专题进行研究, 并在研究过程中主动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方式。 C.为什么《红楼梦》这么难读?一方面是因为我们的鉴赏水平不高,另一方面是因为 我们生活的时代离曹雪芹相去太远。 D.黑蚁与白蚁只要一相遇,就会进行全面战争,而且在较短时间内,黑蚁就可使敌方 数量减少十倍。 5.填入下面横线处的句子,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句是 ( ) 我不记得有比那天更蔚蓝更清新的黎明了!太阳刚从苍苍的山巅后面露出 来, ,使人感到一种甜美的倦意。 A.山顶的白云变成了玫瑰色,又从玫瑰色变成了紫色,最后又发出了金色的霞光 B.它那最初几道光芒的温暖跟即将消逝的黑夜的清凉交织在一起
C.空气里弥漫着破晓的寒气,草上也蒙盖了灰色的露水 D.它射下了几道微微温暖的光线,像火的带子一般贯穿了整个树林 6.下面是学生默写的古诗文名句,其中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A.(1)纤纤濯素手,札札弄机杼。(《迢迢牵牛星》) (2)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虞美人》) B.(1)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滕王阁序》) (2)六朝旧事随流水,但寒烟衰草凄迷。(《桂枝香》) C.(1)驾一叶之扁舟,举袍樽以相属。(《赤壁赋》) (2)满地黄花堆积,到黄昏,点点滴滴。(《声声慢》) D.(1)日月忽其不淹兮,春与秋其代序。(《离骚》) (2)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陈情表》) (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10题 太阳系内存在“暗彗星”? 英国天文学家日前通过计算机模型推测,太阳系中存在大量彗星,而人们只观测到了其 中很小一部分的原因,可能是太阳系内存在很多不发光的“暗彗星”。 彗星被称为“太阳系中的流浪汉"。传统观点认为它们的“家乡”位于距离地球5万到 10万个天文单位(1个天文单位相当于地球和太阳之间的距离,约15亿公里)的奥特星云 那里可能含有数干亿颗彗星。不时路过太阳系的恒星通过引力干扰奥特星云,将彗星推向太 阳。彗星的固体核很小,彗发和彗尾的物质全部来自彗核的蒸发,所以彗星毎接近太阳一次 它的核就变小一些,最后将消失,剩下的只是一群沿轨道运行的尘埃颗粒,它们在与地球相 遇时会引发流星雨。 鉴于奥特星云的体积,天文学家计算出太阳系中应该有大约3000颗彗星,远大于目前 观察到的400多颗科学界普遍持有的—种解释是彗星在围绕太阳飞行两圈后就分解了。 但是,英国的两位天文学家对这种理论提出了疑问。英国《自然》杂志网站近日报道说,这 两位分别来自英国阿马天文台和加的夫大学的天文学家通过计算机模型推算如果传统观点 正确,那么地球上观测到的流星雨次数就应该大增,达到每年30次。因此他们推测,太阳 系中实际上存在一些观测不到的“暗彗星"。这些彗星由漆黑的碳化合物组成,一旦这种彗 星离开奥特星云,就会一直吸收可见光,而不反射光,所以一直保持黑暗。 美国宇航局的“星尘”号探测器收集到的“怀尔德-2″彗星的尘粒似乎为这两位天文 学家的理论提供了支持。该探测器提供的信息表明,这颗彗星向外喷射漆黑的碳化合物。 但是,其他天文学家却对这种新理论表示怀疑。他们指出,尽管这种所谓的“暗彗星 不反射光,但它应该释放小股热量,那么美国宇航局的“斯皮策”红外太空望远镜就应该能 观测到这些彗星。而两位英国天文学家反驳这种说法的理由是,“斯皮策”观测的范围太小。 解决这个问题,可能要等到2008年美国宇航局发射“"广域红外勘察者”探测器了,它的观 测范围会更广。 7.下面有关“暗彗星”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暗彗星”理论是由两位英国天文学家提出并得到计算机模型验证的。 B.如果“暗彗星”确实存在,那么它们是不宜被称作“太阳系中的流浪汉”的。 C.英天文学家认为“暗彗星”由漆黑的碳化合物组成,它们之所以一直保持黑暗,是 因为一直吸收可见光,而不反射光。 D.“星尘”号探测器证明彗星向外喷射漆黑的碳化合物,为“暗彗星”理论提供了支
C.空气里弥漫着破晓的寒气,草上也蒙盖了灰色的露水 D.它射下了几道微微温暖的光线,像火的带子一般贯穿了整个树林 6.下面是学生默写的古诗文名句,其中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A.(1)纤纤濯素手,札札弄机杼。(《迢迢牵牛星》) (2)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虞美人》) B.(1)落霞与孤骛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滕王阁序》) (2)六朝旧事随流水,但寒烟衰草凄迷。(《桂枝香》) C.(1)驾一叶之扁舟,举袍樽以相属。(《赤壁赋》) (2)满地黄花堆积,到黄昏,点点滴滴。(《声声慢》) D.(1)日月忽其不淹兮,春与秋其代序。(《离骚》) (2)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陈情表》) 二 (12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7—10 题 太阳系内存在“暗彗星”? 英国天文学家日前通过计算机模型推测,太阳系中存在大量彗星,而人们只观测到了其 中很小一部分的原因,可能是太阳系内存在很多不发光的“暗彗星”。 彗星被称为“太阳系中的流浪汉”。传统观点认为它们的“家乡”位于距离地球 5 万到 10 万个天文单位(1 个天文单位相当于地球和太阳之间的距离,约 1.5 亿公里)的奥特星云, 那里可能含有数千亿颗彗星。不时路过太阳系的恒星通过引力干扰奥特星云,将彗星推向太 阳。彗星的固体核很小,彗发和彗尾的物质全部来自彗核的蒸发,所以彗星每接近太阳一次, 它的核就变小一些,最后将消失,剩下的只是一群沿轨道运行的尘埃颗粒,它们在与地球相 遇时会引发流星雨。 鉴于奥特星云的体积,天文学家计算出太阳系中应该有大约 3000 颗彗星,远大于目前 观察到的 400 多颗。科学界普遍持有的一种解释是,彗星在围绕太阳飞行一两圈后就分解了。 但是,英国的两位天文学家对这种理论提出了疑问。英国《自然》杂志网站近日报道说,这 两位分别来自英国阿马天文台和加的夫大学的天文学家通过计算机模型推算,如果传统观点 正确,那么地球上观测到的流星雨次数就应该大增,达到每年 30 次。因此他们推测,太阳 系中实际上存在一些观测不到的“暗彗星”。这些彗星由漆黑的碳化合物组成,一旦这种彗 星离开奥特星云,就会一直吸收可见光,而不反射光,所以一直保持黑暗。 美国宇航局的“星尘”号探测器收集到的“怀尔德—2”彗星的尘粒似乎为这两位天文 学家的理论提供了支持。该探测器提供的信息表明,这颗彗星向外喷射漆黑的碳化合物。 但是,其他天文学家却对这种新理论表示怀疑。他们指出,尽管这种所谓的“暗彗星” 不反射光,但它应该释放小股热量,那么美国宇航局的“斯皮策”红外太空望远镜就应该能 观测到这些彗星。而两位英国天文学家反驳这种说法的理由是,“斯皮策”观测的范围太小。 解决这个问题,可能要等到 2008 年美国宇航局发射“广域红外勘察者”探测器了,它的观 测范围会更广。 7.下面有关“暗彗星”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暗彗星”理论是由两位英国天文学家提出并得到计算机模型验证的。 B.如果“暗彗星”确实存在,那么它们是不宜被称作“太阳系中的流浪汉”的。 C.英天文学家认为“暗彗星”由漆黑的碳化合物组成,它们之所以一直保持黑暗,是 因为一直吸收可见光,而不反射光。 D.“星尘”号探测器证明彗星向外喷射漆黑的碳化合物,为“暗彗星”理论提供了支
8.下面对文中相关观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两位英国天文学家在反驳其他同行的质疑时,并未否认“暗彗星”会释放小股热量 B.两位英国天文学家对太阳系中应该有3000颗彗星的传统观点并不反对 C.反对者怀疑“暗彗星”理论的主要依据是“斯皮策”红外太空望远镜没有监测到这 些彗星的热量。 D.两位英国天文学家认为,太阳系中的大多数彗星是一些观测不到的“暗彗星”,否 定彗星绕太阳飞行会分解的看法。 9.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彗星的固体核很小,彗星在接近太阳时,彗发和彗尾就逐渐蒸发,直至最后从宇宙 中消失。 B.流星雨是彗星在太阳作用下分解而成的颗粒与地球相遇时引发的一种自然现象 C.在地球上观测到的流星雨的次数没有达到每年30次,由此可见,太阳系中的许多 彗星并不是在太阳作用下分解了 D.传统观点认为太阳系中本应有3000颗彗星,而目前只观测到400多颗,是因为绝 大多数彗星在围绕太阳飞行一两圈后就分解了。 10.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下列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A.奥特星云是属于太阳系的一种天体 B.2008年美国“广域红外勘察者”探测器发射后,才能证实英国科学家“暗彗星”理 论的正确性 C.英国天文学家所说的“暗彗星”来自于奥特星云 D.奥特星云可能含有数千亿颗彗星,其中绝大多数是“暗彗星”。 三(12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1-14题。 先大夫集后序 曾巩 宋既平天下,公始出仕。当此之时,太祖、太宗已纲纪大法矣,公于是勇言当民之得失 其在朝廷,疾当事者不忠,故凡言天下之要,必本天子忧怜百姓、劳心万事之意,而推大臣 从官观望怀奸、不称天子属任之心,故治久未洽。至其难言,则人有所不敢言者。虽屡不合 而出,其所言益切,不以利害祸福动其意也。 始公尤见奇于太宗,自光禄寺丞、越州监酒税召见,以为直史馆,遂为两浙转运使。未 久而真宗即位,益以材见知。初试以知制诰,及西兵起,又为自陕以西经略判官。而公常激 切论大臣,当时皆不悦,故不果用。然真过终感其言,故为泉州,未尽一岁,拜苏州,五日, 又为扬州。将复召之地,而公于是时又上书,语斥大世尤切,故卒以龃龉终。 公之言,其大者,以自唐之衰,民穷久矣,海内既定,天子方修法度,而用事者尚多烦 碎,治财利之臣又益急,公独以谓宜遵简易,以与民休息,塞天下望。祥符初,四方争言符 应,天子因之,遂用事泰山,祠汾阴,而道家之说亦滋甚,自京师至四方,毕大治宫观 公益诤,以谓天命不可专任,宜绌奸臣,修人事,反复至数百干言。呜呼!公之尽忠,天子 之受尽言,何必古人。此非传之所谓主圣臣直者乎?何其盛也!何其盛也 公在两浙,奏罢苛税二百三十余条。在京西,又与三司争论,免民租,释逋负②之在民 者,盖公之所试如此。 公卒以龃龉终,其功行或不得在史氏记,藉令记之,当时好公者少,史其果可信欤?后
持。 8.下面对文中相关观点的表述,不正确 ...的一项是( ) A.两位英国天文学家在反驳其他同行的质疑时,并未否认“暗彗星”会释放小股热量。 B.两位英国天文学家对太阳系中应该有 3000 颗彗星的传统观点并不反对。 C.反对者怀疑“暗彗星”理论的主要依据是“斯皮策”红外太空望远镜没有监测到这 些彗星的热量。 D.两位英国天文学家认为,太阳系中的大多数彗星是一些观测不到的“暗彗星”,否 定彗星绕太阳飞行会分解的看法。 9.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彗星的固体核很小,彗星在接近太阳时,彗发和彗尾就逐渐蒸发,直至最后从宇宙 中消失。 B.流星雨是彗星在太阳作用下分解而成的颗粒与地球相遇时引发的一种自然现象。 C.在地球上观测到的流星雨的次数没有达到每年 30 次,由此可见,太阳系中的许多 彗星并不是在太阳作用下分解了。 D.传统观点认为太阳系中本应有 3000 颗彗星,而目前只观测到 400 多颗,是因为绝 大多数彗星在围绕太阳飞行一两圈后就分解了。 10.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下列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 A.奥特星云是属于太阳系的一种天体。 B.2008 年美国“广域红外勘察者”探测器发射后,才能证实英国科学家“暗彗星”理 论的正确性。 C.英国天文学家所说的“暗彗星”来自于奥特星云。 D.奥特星云可能含有数千亿颗彗星,其中绝大多数是“暗彗星”。 三 (12 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 11—14 题。 先大夫集后序 曾 巩 宋既平天下,公始出仕。当此之时,太祖、太宗已纲纪大法矣,公于是勇言当民之得失。 其在朝廷,疾当事者不忠,故凡言天下之要,必本天子忧怜百姓、劳心万事之意,而推大臣 从官观望怀奸、不称天子属任之心,故治久未洽。至其难言,则人有所不敢言者。虽屡不合 而出,其所言益切,不以利害祸福动其意也。 始公尤见奇于太宗,自光禄寺丞、越州监酒税召见,以为直史馆,遂为两浙转运使。未 久而真宗即位,益以材见知。初试以知制诰,及西兵起,又为自陕以西经略判官。而公常激 切论大臣,当时皆不悦,故不果用。然真过终感其言,故为泉州,未尽一岁,拜苏州,五日, 又为扬州。将复召之地,而公于是时又上书,语斥大世尤切,故卒以龃龉终。 公之言,其大者,以自唐之衰,民穷久矣,海内既定,天子方修法度,而用事者尚多烦 碎,治财利之臣又益急,公独以谓宜遵简易,以与民休息,塞天下望。祥符初,四方争言符 应①,天子因之,遂用事泰山,祠汾阴,而道家之说亦滋甚,自京师至四方,毕大治宫观。 公益诤,以谓天命不可专任,宜绌奸臣,修人事,反复至数百千言。呜呼!公之尽忠,天子 之受尽言,何必古人。此非传之所谓主圣臣直者乎?何其盛也!何其盛也! 公在两浙,奏罢苛税二百三十余条。在京西,又与三司争论,免民租,释逋负②之在民 者,盖公之所试如此。 公卒以龃龉终,其功行或不得在史氏记,藉令记之,当时好公者少,史其果可信欤?后
有君子欲推而考之,读公之碑与其书,及余小子之序其意者,具见其表里,其于虚实之论可 核矣。 公卒乃赠谏议大夫。姓曾氏,讳某,南丰人。序其书者,公之孙巩也。至和元年十二月 二日谨序 注:①符应:古人认为天降的祥瑞,与人事相应,称符应。②逋负:拖欠。 1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疾当事者不忠 疾:痛恨 B.以与民休息,塞天下望 望;希望 C.绌奸臣,修人事 绌:通“黜”,罢黜 D.至其难言,则人有所不敢言者 难言:责难当世的言论,难,读ndn 1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A.公之尽忠,天子之受尽言,何必古人 以自唐之衰,民穷久矣。 始公尤见奇于太宗 益以材见知 C.以自唐之衰,民穷久矣 以谓天命不可专任 D.天子方修法度,而用事者尚所烦碎 蟹六跪而二螯,非蛇蟮之穴无克寄托者 13.下列六句话,分别遍为四组,全都说明曾公敢于直谏的一组是 ①推大臣从官观望怀奸、不称天子属任之心②而公于是时又上书,语斥大世尤切 ③以谓天命不可专任,宜绌奸臣,修人事④公之尽忠,天子之受尽言,何必古人 ⑤又与三司争论,免民租,释逋负之在民者⑥公卒以龃龉终,其功行或不得在史氏记 A.①②④ B.①⑤⑥ C.②③⑤ D.③④⑥ 14.下列对原文有关的内容和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宋朝立国后,虽积极推进法制建设,却未实现政通人和;在曾公看来,这主要是由 于各级官吏心怀奸邪,不堪重任造成的。 B.曾公在朝廷上言论激切,勇于谏诤,颇受两代国君的赏识和重用,成就了势力上 段“主圣臣直”的佳话 C.祥符年间,道教思想在朝野泛滥,全国各地大建宫观,曾公极力谏诤,表现了敢于 与潮流抗争的大无畏精神。 曾公关心民生,刚勇正直,对其功绩与品行,史籍却言之不详,作者虽对此深感遗 憾,叙述时却笔调委婉,藏锋不露 第Ⅱ卷(108分) 四(17分) 5.(1)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5分) ①虽屡不合而出,其所言益切,不以利害祸福动其意也(3分) ②故卒以龃龉终(2分) (2)用斜线()给下面文言文断句。(3分) 史官曰交友之道难矣人当意气相得时以身相许若无难事至事变势穷不能蹈其所言而背 去多矣况既死而能养其亲乎吾观杜环事虽古所称义烈之士何以过而世俗恒谓今人不逮
有君子欲推而考之,读公之碑与其书,及余小子之序其意者,具见其表里,其于虚实之论可 核矣。 公卒乃赠谏议大夫。姓曾氏,讳某,南丰人。序其书者,公之孙巩也。至和元年十二月 二日谨序。 注:①符应:古人认为天降的祥瑞,与人事相应,称符应。②逋负:拖欠。 1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疾.当事者不忠 疾:痛恨 B.以与民休息,塞天下望. 望;希望 C.绌.奸臣,修人事 绌:通“黜”,罢黜 D.至其难言..,则人有所不敢言者 难言:责难当世的言论,难,读 nàn 1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 ) A.公之.尽忠,天子之受尽言,何必古人。 以自唐之.衰,民穷久矣。 B.始公尤见.奇于太宗 益以材见.知 C.以.自唐之衰,民穷久矣 以.谓天命不可专任 D.天子方修法度,而.用事者尚所烦碎 蟹六跪而.二螯,非蛇蟮之穴无克寄托者 13.下列六句话,分别遍为四组,全都说明曾公敢于直谏的一组是 ( ) ①推大臣从官观望怀奸、不称天子属任之心 ②而公于是时又上书,语斥大世尤切 ③以谓天命不可专任,宜绌奸臣,修人事 ④公之尽忠,天子之受尽言,何必古人 ⑤又与三司争论,免民租,释逋负之在民者 ⑥公卒以龃龉终,其功行或不得在史氏记 A.①②④ B.①⑤⑥ C.②③⑤ D.③④⑥ 14.下列对原文有关的内容和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宋朝立国后,虽积极推进法制建设,却未实现政通人和;在曾公看来,这主要是由 于各级官吏心怀奸邪,不堪重任造成的。 B.曾公在朝廷上言论激切,勇于谏诤,颇受两代国君的赏识和重用,成就了势力上一 段“主圣臣直”的佳话。 C.祥符年间,道教思想在朝野泛滥,全国各地大建宫观,曾公极力谏诤,表现了敢于 与潮流抗争的大无畏精神。 D.曾公关心民生,刚勇正直,对其功绩与品行,史籍却言之不详,作者虽对此深感遗 憾,叙述时却笔调委婉,藏锋不露。 第Ⅱ卷(108 分) 四 (17 分) 15.(1)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5 分) ①虽屡不合而出,其所言益切,不以利害祸福动其意也(3 分) ②故卒以龃龉终(2 分) (2)用斜线(/)给下面文言文断句。(3 分) 史官曰交友之道难矣人当意气相得时以身相许若无难事至事变势穷不能蹈其所言而背 去多矣况既死而能养其亲乎吾观杜环事虽古所称义烈之士何以过而世俗恒谓今人不逮 1 , 3 , 5
古人不亦诬天下士人哉 16.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使至塞上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1)《红楼梦》第四十八回,对于“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香菱说:“想来烟如 何直?日自然是圆的:这‘直字似无理,圆字太俗。合上书一想,倒像是见了 这景的。”你认为香菱对这两句诗的体味有没有道理,为什么?(3分) (2)这首诗运用了怎样的表达技巧,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请简要赏析。(3 17.文学常识填空。(3分) (1)法国作家莫泊桑的短篇小说《 》塑造了玛蒂尔德这样一位爱慕虚荣 追求享乐的妇女形象 (2)清朝初期,在中国大江南北各出现了一位著名的戏曲家,一位是南方的洪昇,一位 是北方的 ,即《桃花扇》的作者。 (3)中国古代“四书五经”中的“四书”是《大学》《中庸》《论语》《孟子》,而《四 库全书》是乾隆年间纂修的一部丛书,按照羊羊,羊羊,羊¥,羊四部分类。 五.(18分) 阅读下面一篇文章,完成18-21小题 波兹曼的诅咒 周国平 ①美国文化传播学家波兹曼的《把我们自己娱乐死》是一部声讨电视文化的著作。在阅 读的过程中,我确实时时听见一声声急切有力的喝问:难道我们真的要把自己娱乐死? ②无人能否认电视带来的便利,问题在于,这种便利在总体上是推进了文化,还是损害 了文化。 ③波兹曼认为媒介的变化意味着并且导致了认识世界方式的变化在文字一直是主要媒 介的时代,人们主要通过书籍来交流思想和传播信息。在书籍的阅读中,我们得以进入用文 字记载的悠久传统。相反,电视则以现时为中心,所传播的信息越具有当下性似乎就越有价
古人不亦诬天下士人哉 。 16.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6 分) 使至塞上 王维 单车欲问边, 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 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 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 都护在燕然。 (1)《红楼梦》第四十八回,对于“‘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香菱说:“想来烟如 何直?日自然是圆的:这‘直’字似无理,‘圆’字太俗。合上书一想,倒像是见了 这景的。”你认为香菱对这两句诗的体味有没有道理,为什么?(3 分) (2)这首诗运用了怎样的表达技巧,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请简要赏析。(3 分) 17.文学常识填空。(3 分) (1)法国作家莫泊桑的短篇小说《 》塑造了玛蒂尔德这样一位爱慕虚荣、 追求享乐的妇女形象。 (2)清朝初期,在中国大江南北各出现了一位著名的戏曲家,一位是南方的洪昇,一位 是北方的 ,即《桃花扇》的作者。 (3)中国古代“四书五经”中的“四书”是《大学》《中庸》《论语》《孟子》,而《四 库全书》是乾隆年间纂修的一部丛书,按照 , , , 四部分类。 五.(18 分) 阅读下面一篇文章,完成 18-21 小题 波兹曼的诅咒 周国平 ①美国文化传播学家波兹曼的《把我们自己娱乐死》是一部声讨电视文化的著作。在阅 读的过程中,我确实时时听见一声声急切有力的喝问:难道我们真的要把自己娱乐死? ②无人能否认电视带来的便利,问题在于,这种便利在总体上是推进了文化,还是损害 了文化。 ③波兹曼认为媒介的变化意味着并且导致了认识世界方式的变化。在文字一直是主要媒 介的时代,人们主要通过书籍来交流思想和传播信息。在书籍的阅读中,我们得以进入用文 字记载的悠久传统。相反,电视则以现时为中心,所传播的信息越具有当下性似乎就越有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