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衢州市2015年2月高三语文教学质量检测(2015.2) 语言文字运用(共24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乜(mie)斜叨(dao)扰央浼(mi)穷兵黩(du)武 B.赧(nan)然嗾(sou)使使劲(jing)蓦(mo)然回首 C.傩(nuo)神伽(jia)蓝麋(quin)集义愤填膺(ying) D.脚癣(xuan)着(zhuo)意庠( XIang)序令人咋(ze)舌 2.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他的文章充满浓郁的爱国热情,紧密地联系社会现实,切中时弊,击浊扬清 入木三分,令读者拍案惊叹 B.近年来,一些大型的电子商务网站一般会利用11月11日这天举行大规模的 打折促销活动,此举引发的购物狂潮,令许多人自嘲已是入不付出。 C.2014十大流行语,既有宏大叙事,也有小清新:既有生命开阔情怀,也有人 文关怀,它们不可能涵盖2014年全部的状态,但是仍能让我们感受到语言的气 息和魅力。 D.文学是一种语言艺术,是蕴籍的审美意识形态,强调“若隐若现,欲露不露, 反复缠绵,终不许一语道破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 A.人生如潮水,起起落落,若处髙处,不必浊浪排空,目空一切,睥睨众生 若处峰谷,也不必显得分外落寞,一蹶不振,妄自菲薄。 B.父亲遭遇车祸,重病卧床,五岁男童带父行乞,稚能的肩膀扛起抚养父亲的 重担,让人感动且又让人心酸 C.尽管中央和地方政府在处理私挖滥采、治理矿难等问题上的态度是坚决的, 措施是严厉的,但实际效果却差强人意。 D.后悔是一种耗费精神的情绪,后悔是比损失更大的损失,比错误更大的错误, 所以我们不必为曾经犯过的错误而在心里一直耿耿于怀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记忆远不如它本身那么确定,而是始终处于遗忘和被遗忘的持续斗争中,也 就是说,我们仅仅能拾起历史的碎片、断裂的痕迹、稍纵即逝的且几乎无法理解 的人类命运 B.规模宏大设计独特的重楼环屋建筑群以其考究的营造方式和内在装饰,极大 地超越了中国历史建筑内装,在古代建筑史上具有重要意义。 C.专家指出,“高考移民”损害高考的公正性,但学生是无辜的,各地政府都 应以人本角度岀发,维护莘莘学子的权益,加强户籍、学籍管理,防堵漏洞。 D.自唐至清,历代都对西湖进行疏浚,1400年来,主要工程就有23项,如果 没有历代的疏浚,西湖恐怕早已湮没不存,今日的西湖文化景观遗产也就无从说 起 5.把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语段,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从古希腊人立下塞基洛斯墓志铭甚至更早的时候起,人们写作、歌唱与演奏音 乐的目的就是为了赞颂神的荣光与人世的美好。②但即便如此,对丑与恶的表现 也仅仅是停留在艺术层面上的,从未有人鼓励人们在实际生活中也如此操作。③ 当音乐史的长河逐渐流淌至近现代,作曲家们发现对暴力、扭曲、阴暗的描写同 样是艺术美的一种④古典音乐一定不会是助长人性中“恶”的一面的催化剂。⑤ 将艺术与生活区分开来,对于大多数人来说都没有什么难度。⑥听过斯特拉文斯
浙江省衢州市 2015 年 2 月高三语文教学质量检测(2015.2) 一、语言文字运用(共 24 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 3 分)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 A.乜(miē)斜 叨(dāo)扰 央凂(měi) 穷兵黩(dú)武 B.赧(nǎn)然 嗾(sǒu)使 使劲(jìng) 蓦(mò)然回首 C.傩(nuó)神 伽(jiā)蓝 麇(qún)集 义愤填膺(yīng) D.脚癣(xuǎn) 着(zhuó)意 庠(xiáng)序 令人咋(zé)舌 2.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 A.他的文章充满浓郁的爱国热情,紧密地联系社会现实,切中时弊,击浊扬清 入木三分,令读者拍案惊叹。 B.近年来,一些大型的电子商务网站一般会利用 11 月 11 日这天举行大规模的 打折促销活动,此举引发的购物狂潮,令许多人自嘲已是入不付出。 C.2014 十大流行语,既有宏大叙事,也有小清新;既有生命开阔情怀,也有人 文关怀,它们不可能涵盖 2014 年全部的状态,但是仍能让我们感受到语言的气 息和魅力。 D.文学是一种语言艺术,是蕴籍的审美意识形态,强调“若隐若现,欲露不露, 反复缠绵,终不许一语道破。”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 ( ) A.人生如潮水,起起落落,若处高处,不必浊浪排空,目空一切,睥睨众生; 若处峰谷,也不必显得分外落寞,一蹶不振,妄自菲薄。 B.父亲遭遇车祸,重病卧床,五岁男童带父行乞,稚能的肩膀扛起抚养父亲的 重担,让人感动且又让人心酸。 C.尽管中央和地方政府在处理私挖滥采、治理矿难等问题上的态度是坚决的, 措施是严厉的,但实际效果却差强人意。 D.后悔是一种耗费精神的情绪,后悔是比损失更大的损失,比错误更大的错误, 所以我们不必为曾经犯过的错误而在心里一直耿耿于怀。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 A.记忆远不如它本身那么确定,而是始终处于遗忘和被遗忘的持续斗争中,也 就是说,我们仅仅能拾起历史的碎片、断裂的痕迹、稍纵即逝的且几乎无法理解 的人类命运。 B.规模宏大设计独特的重楼环屋建筑群以其考究的营造方式和内在装饰,极大 地超越了中国历史建筑内装,在古代建筑史上具有重要意义。 C.专家指出,“高考移民”损害高考的公正性,但学生是无辜的,各地政府都 应以人本角度出发,维护莘莘学子的权益,加强户籍、学籍管理,防堵漏洞。 D.自唐至清,历代都对西湖进行疏浚,1400 年来,主要工程就有 23 项,如果 没有历代的疏浚,西湖恐怕早已湮没不存,今日的西湖文化景观遗产也就无从说 起。 5.把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语段,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 ①从古希腊人立下塞基洛斯墓志铭甚至更早的时候起,人们写作、歌唱与演奏音 乐的目的就是为了赞颂神的荣光与人世的美好。②但即便如此,对丑与恶的表现 也仅仅是停留在艺术层面上的,从未有人鼓励人们在实际生活中也如此操作。③ 当音乐史的长河逐渐流淌至近现代,作曲家们发现对暴力、扭曲、阴暗的描写同 样是艺术美的一种④古典音乐一定不会是助长人性中“恶”的一面的催化剂。⑤ 将艺术与生活区分开来,对于大多数人来说都没有什么难度。⑥听过斯特拉文斯
基《春之祭》的人不会真去搞这么一场献祭仪式,热爱马勒交响曲的乐迷们也不 会因为受其中悲观厌世情绪的影响而真去做什么轻生之举。 A.④①③②⑥⑤B.⑤⑥④①③②C.④②①③⑤⑥D.③②④①⑤⑥ 6.生活处处有哲理,我们熟知的事物中往往蕴藉着独到的处世哲学,请仿照示 例,选取两种其他的事物,用简洁的语言揭示其蕴含的哲理。(4分) 示例:筷子一一生正直,为别人尝尽酸甜苦辣。 电梯一一从不计较位置的高低,一生磊落,能上能下。 7.阅读下面的文字,写一段关于莫迪亚诺的简介。(5分) 10月9日,瑞典文学院宣布2014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为法国作家莫迪亚诺 诺贝尔奖评委会的颁奖词称,莫迪亚诺的作品“唤醒了对最不可捉摸的人类命运 的记忆”,捕捉到了“二战”法国被占领期间普通人的生活。 莫迪亚诺是当今仍活跃于法国文坛并深受读者喜爱的著名作家之一,他1945年 出生于法国巴黎西南郊,自幼喜爱文学,十几岁便开始尝试小说创作。就读大学 一年后,他便离开学校专心从事写作。1968年,他的处女作《星形广场》一经 出版便备受瞩目,其代表作有《暗店街》、《八月的星期天》等,还有《夜晚巡 逻队》《环城大道》《凄凉的别墅》等被翻译成多种语言的畅销佳作,并获得过 法国法兰西文学院小说奖和龚古尔文学奖 北京大学法语系教授董强认为,莫迪亚诺的作品主题永远是关于回忆,“二战” 的阴影随处可见,有点像水墨画,是忧郁的。著名翻译家柳鸣九认为,寻找是莫 迪亚诺小说题材中常见的母题。主人公们到处寻找自己的避难所,或是寻找自己 的血缘父亲,或是在寻找自己的过去。总之,他小说中的人物,就像漂泊的浮萍 似的,都在寻找自己的根。 二、现代文阅读(共29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8-10题。(9分) 中国服饰文化的观念意蕴 中国古代的服饰文化,之所以在其形制质料上注重葛麻丝帛和推崇黄色,在其社 会功用上讲求森严井然的等级秩序,除了华夏民族所处自然环境的影响、中国封 建社会政治体制的决定,还有其更为深层的文化背景和文化意味 中国古代的服饰制度,首先是与祭天结合,敬天祭祖、崇拜神灵,成为一种礼制。 《礼记·玉藻》正义引用郑玄之言:“名曰玉藻者,以其记天子晚服之事也。” 这说明中国古代的服饰制度,首先源于皇帝祭天活动的有关服饰记录。“天子玉 藻,十有二旒,前后邃延,龙卷以祭”,这记录了当时天子大祭时所穿服饰的形 制,即头戴饰十二旒的冠冕,每旒要以五彩丝线穿玉,前后下垂齐肩,身穿天子 专用的龙袍,然后才可以祭祀天帝宗庙。 周代的礼仪,多出记录了敬天崇神的服饰规则:季春之月,“后妃斋戒,亲东向 躬桑,禁妇女,毋观,省妇使,以劝蚕事。蚕事既登,分茧称丝效功,以供郊庙 之服,无有敢惰”这就规定在这个月令里,尽量减少妇女劳务,严格禁止妇女过 分地妆扮修饰,以便专事蚕桑丝服之事。因为所有这些都关系到祭天祭祖的礼服 问题。所以不得有误,,从这里可以看出,周代的服饰首先是关系到崇敬天地的 祭祀活动,这是一种“天人合一”的观念,天神通过特定的服饰和一定的仪式与 人相连。可见当时的礼仪离不开华服,包括服饰制度在内的一系列礼制典章,就 构成了一条沟通“人”与“人”的情感纽带,这也就是周礼中问什么对人们衣着 服饰有着详细而又繁琐的规定的原因了
基《春之祭》的人不会真去搞这么一场献祭仪式,热爱马勒交响曲的乐迷们也不 会因为受其中悲观厌世情绪的影响而真去做什么轻生之举。 A.④①③②⑥⑤ B. ⑤⑥④①③② C. ④②①③⑤⑥ D. ③②④①⑤⑥ 6. 生活处处有哲理,我们熟知的事物中往往蕴藉着独到的处世哲学,请仿照示 例,选取两种其他的事物,用简洁的语言揭示其蕴含的哲理。(4 分) 示例:筷子——生正直,为别人尝尽酸甜苦辣。 电梯——从不计较位置的高低,一生磊落,能上能下。 7.阅读下面的文字,写一段关于莫迪亚诺的简介。(5 分) 10 月 9 日,瑞典文学院宣布 2014 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为法国作家莫迪亚诺。 诺贝尔奖评委会的颁奖词称,莫迪亚诺的作品“唤醒了对最不可捉摸的人类命运 的记忆”,捕捉到了“二战”法国被占领期间普通人的生活。 莫迪亚诺是当今仍活跃于法国文坛并深受读者喜爱的著名作家之一,他 1945 年 出生于法国巴黎西南郊,自幼喜爱文学,十几岁便开始尝试小说创作。就读大学 一年后,他便离开学校专心从事写作。1968 年,他的处女作《星形广场》一经 出版便备受瞩目,其代表作有《暗店街》、《八月的星期天》等,还有《夜晚巡 逻队》《环城大道》《凄凉的别墅》等被翻译成多种语言的畅销佳作,并获得过 法国法兰西文学院小说奖和龚古尔文学奖。 北京大学法语系教授董强认为,莫迪亚诺的作品主题永远是关于回忆,“二战” 的阴影随处可见,有点像水墨画,是忧郁的。著名翻译家柳鸣九认为,寻找是莫 迪亚诺小说题材中常见的母题。主人公们到处寻找自己的避难所,或是寻找自己 的血缘父亲,或是在寻找自己的过去。总之,他小说中的人物,就像漂泊的浮萍 似的,都在寻找自己的根。 二、现代文阅读(共 29 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 3 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8—10 题。(9 分) 中国服饰文化的观念意蕴 中国古代的服饰文化,之所以在其形制质料上注重葛麻丝帛和推崇黄色,在其社 会功用上讲求森严井然的等级秩序,除了华夏民族所处自然环境的影响、中国封 建社会政治体制的决定,还有其更为深层的文化背景和文化意味。 中国古代的服饰制度,首先是与祭天结合,敬天祭祖、崇拜神灵,成为一种礼制。 《礼记·玉藻》正义引用郑玄之言:“名曰玉藻者,以其记天子晚服之事也。” 这说明中国古代的服饰制度,首先源于皇帝祭天活动的有关服饰记录。“天子玉 藻,十有二旒,前后邃延,龙卷以祭”,这记录了当时天子大祭时所穿服饰的形 制,即头戴饰十二旒的冠冕,每旒要以五彩丝线穿玉,前后下垂齐肩,身穿天子 专用的龙袍,然后才可以祭祀天帝宗庙。 周代的礼仪,多出记录了敬天崇神的服饰规则:季春之月,“后妃斋戒,亲东向 躬桑,禁妇女,毋观,省妇使,以劝蚕事。蚕事既登,分茧称丝效功,以供郊庙 之服,无有敢惰”这就规定在这个月令里,尽量减少妇女劳务,严格禁止妇女过 分地妆扮修饰,以便专事蚕桑丝服之事。因为所有这些都关系到祭天祭祖的礼服 问题。所以不得有误,,从这里可以看出,周代的服饰首先是关系到崇敬天地的 祭祀活动,这是一种“天人合一”的观念,天神通过特定的服饰和一定的仪式与 人相连。可见当时的礼仪离不开华服,包括服饰制度在内的一系列礼制典章,就 构成了一条沟通“人”与“人”的情感纽带,这也就是周礼中问什么对人们衣着 服饰有着详细而又繁琐的规定的原因了
这里,“别禽兽”的“衣”与人逐渐统一,且作为社会化的个人符号,化为各种 各样不同的“衣”,这样,服饰便进一步由“天”“人”合一的中介,一变而为 人的符号化指意,并向上天传达人的崇拜与祈福,从而达到高度的“天人合 此后的统治者,出于统治国家的需要,改造或沿用周代之礼,将礼仪 宫舆、服饰的等级制度与修齐治平文化道统结合起来,所以从汉代起,封建帝王 制定了新的服饰制度,将森严的等级制度与虔诚的祭天仪式合为一体,相提并论 从而使服饰制度成为了国家政治生活中的一个重要内容。所以后代统治者虽然政 治主张不尽相同,但在大一统文化氛围的影响和“天人合一”的哲学观念的统摄 下,中国的舆服制度虽历代翻新,但万变不离其宗,始终是追求森严的等级和尊 卑的秩序为其主要目标,而这种追求又是以根本上寻求天上的秩序在人间的具象 化为其深层意蕴的 林少雄《中国服饰文化的观念意蕴》(文章有删改) 8.下列不属于古代服饰文化注重特定材质和颜色,讲求等级秩序的原因理解的一 项是() A.既得利益者为了保证自己对财富的长久占有,必须要将自己同贫穷阶层加以 区别,于是在服饰上便对色彩、样式进行规定,以便使服饰形成一定的形制 B.古时气候温暖湿润,草木茂盛,山间河谷枝条随处可见,葛藤纵横交错且其 纤维细长柔韧,适宜纺织编织,制成的麻衣“冬则不轻而温,夏则不轻而清” C.中国服饰质料上以葛藤丝帛为主的特征,不仅在外观上使人类和大自然亲密 与共、和谐相处,而且在内蕴上也无形中激发了人们回归自然、融入自然的精神 追求。 D.礼仪离不开华服,包括服饰制度在内的一系列礼制典章,就构成了一条沟通 “人”与“人”的情感纽带,这其中蕴含着大一统的文化思想和“天人合一”的 哲学观念。 9.下列各项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因为关系到祭天祭祖的礼服 问题,古代妇女在季春之月都被严禁过分地妆扮,以便专事蚕桑丝服之事 B.周代以后的统治者,处于治理国家的需要,改造并沿用周代之礼,将礼仪、 宫舆、服饰的等级制度与修齐治平文化道统结合起来。 C.《礼记·玉藻》引用郑玄的话,说明古代的服饰制度首先源于皇帝祭天活动 的有关服饰记录。 D.服饰与人逐步融合,并进一步发展为“天”“人”合一的媒介,又一变而为 象征人的身份、地位等的社会化符号。 10.中国服饰文化的观念意蕴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3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5题。(20分) 雨夹雪 刘正权 雨夹雪,半个月! 爹放下收音机对我说:“你把砍刀给我寻出来,我明天上山打两担柴,天气预报 说了,后天有雨夹雪。 我们这地方气候很特别,一热热个死,一冷冷个死,好多年不下雪了,陡然来十 天半个月的雨夹雪,会把人冻苕的,唯一的办法就是烤火,乡里人不习惯捂被窝。 烤火就得上山砍栗树棒子,现在都用液化气做饭炒菜,谁家还备有柴禾。好在村 后就是山,山上杂树多,封山育林这么多年,人们的砍刀都生锈了 爹吩咐完我,跟着冲厨房打了声招呼,我出去转转,晚饭不要等我!
这里,“别禽兽”的“衣”与人逐渐统一,且作为社会化的个人符号,化为各种 各样不同的“衣”,这样,服饰便进一步由“天”“人”合一的中介,一变而为 人的符号化指意,并向上天传达人的崇拜与祈福,从而达到高度的“天人合 一”。,此后的统治者,出于统治国家的需要,改造或沿用周代之礼,将礼仪、 宫舆、服饰的等级制度与修齐治平文化道统结合起来,所以从汉代起,封建帝王 制定了新的服饰制度,将森严的等级制度与虔诚的祭天仪式合为一体,相提并论, 从而使服饰制度成为了国家政治生活中的一个重要内容。所以后代统治者虽然政 治主张不尽相同,但在大一统文化氛围的影响和“天人合一”的哲学观念的统摄 下,中国的舆服制度虽历代翻新,但万变不离其宗,始终是追求森严的等级和尊 卑的秩序为其主要目标,而这种追求又是以根本上寻求天上的秩序在人间的具象 化为其深层意蕴的。 林少雄《中国服饰文化的观念意蕴》(文章有删改) 8.下列不属于古代服饰文化注重特定材质和颜色,讲求等级秩序的原因理解的一 项是 ( ) A.既得利益者为了保证自己对财富的长久占有,必须要将自己同贫穷阶层加以 区别,于是在服饰上便对色彩、样式进行规定,以便使服饰形成一定的形制。 B.古时气候温暖湿润,草木茂盛,山间河谷枝条随处可见,葛藤纵横交错且其 纤维细长柔韧,适宜纺织编织,制成的麻衣“冬则不轻而温,夏则不轻而清”。 C.中国服饰质料上以葛藤丝帛为主的特征,不仅在外观上使人类和大自然亲密 与共、和谐相处,而且在内蕴上也无形中激发了人们回归自然、融入自然的精神 追求。 D.礼仪离不开华服,包括服饰制度在内的一系列礼制典章,就构成了一条沟通 “人”与“人”的情感纽带,这其中蕴含着大一统的文化思想和“天人合一”的 哲学观念。 9.下列各项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因为关系到祭天祭祖的礼服 问题,古代妇女在季春之月都被严禁过分地妆扮,以便专事蚕桑丝服之事。 B.周代以后的统治者,处于治理国家的需要,改造并沿用周代之礼,将礼仪、 宫舆、服饰的等级制度与修齐治平文化道统结合起来。 C.《礼记·玉藻》引用郑玄的话,说明古代的服饰制度首先源于皇帝祭天活动 的有关服饰记录。 D.服饰与人逐步融合,并进一步发展为“天”“人”合一的媒介,又一变而为 象征人的身份、地位等的社会化符号。 10.中国服饰文化的观念意蕴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3 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1-15 题。(20 分) 雨夹雪 刘正权 雨夹雪,半个月! 爹放下收音机对我说:“你把砍刀给我寻出来,我明天上山打两担柴,天气预报 说了,后天有雨夹雪。” 我们这地方气候很特别,一热热个死,一冷冷个死,好多年不下雪了,陡然来十 天半个月的雨夹雪,会把人冻苕的,唯一的办法就是烤火,乡里人不习惯捂被窝。 烤火就得上山砍栗树棒子,现在都用液化气做饭炒菜,谁家还备有柴禾。好在村 后就是山,山上杂树多,封山育林这么多年,人们的砍刀都生锈了。 爹吩咐完我,跟着冲厨房打了声招呼,我出去转转,晚饭不要等我!
“转转?你当你还是村长啊!”爹愣了一下,爹才想起自己旧年里已下了台,不 该操这份心了。 爹嚅动嘴巴:“我也就顺便跟大伙说说,这雨夹雪的天气没火烤很难熬的! “是你的村长后遗症难熬吧!”娘不依不饶地损了一句,也是的,娘有太多的牢 骚,自打爹当村长起,家里地里就没伸过一根手指头,还落背后叫村民骂 可爹还是出了门,娘在厨房里使劲捣了一锅铲骂道,贱!天生的贱命!回头又冲 我说:“不等他了,吃饭!” 吃这么早的晚饭?我知道娘是故意难堪爹,爹不当村长了,谁还管他晚饭,眼下 的人,势利得很! 爹是裹着寒气进的门,倒春寒的前兆呢,爹使劲跺了跺脚,他的老寒腿这会肯定 疼得不行 我问爹:“吃晚饭没啊?” 爹说,“家家忙着寻砍刀呢,没空吃!” 娘把留在锅里的饭菜狠狠墩在爹面前,爹苦笑了一下,没作声,埋头呼呼吃起来, 吃相很狼狈,没一点村长风度。 像是为自己补过似的,爹二天大清早就背好绳索拎上砍刀就出了门。 我吃完早饭后好久,才见村民三三两两结伴上了山。也是的,两担柴,好弄,栗 树棒子熬火,十天半月很好打发的。 我坐在门口看书,还有个学期就高考,我压力很大,爹娘只准我看书,别的什么 也不许我插。不到中午,有人挑了柴禾三三两两回来了,娘在门口搓了搓围裙, 不说话,脸上比天上还阴。 我躲进屋里看书,不看天,看天我担心爹的老寒腿,也不看娘,看娘我害怕娘的 刀子嘴。 爹到底回来了,都下午二点半了。爹挑着一担柴禾,却是一些荆条枝子,这哪是 烤火的柴啊,生火还差不多。 我问爹饿不饿,爹偷眼瞅着娘的脸说不饿不饿,农村的饭两点半,正是时候呢! 爹卸柴禾时明显趔趄了一下,是饿得没劲呢,还是老寒腿打颤呢,不得而知。 娘说,山上栗树都死绝了吧! 爹说,没呢,多了去 娘一叉腰,那你咋半天工夫没弄回一根? 爹低下头,声音一点也不像当过村长的人。我疏道呢,山路几年没人走,让荆条 枝儿封住了,不疏一下,进不去啊! 难怪爹挑回一担荆条枝儿,他忙着疏道,人家砍栗树棒子,等疏通了,近处的也 让人砍完了,爹只能担回一担荆条枝了。 娘把荆条枝往外一扔,拍着大腿埋汰了爹一通,比头天晚上的磨刀声还响亮。 雨夹雪说来就要来了!我早早捂进了被窝,读书养成的习惯。天亮时我起床跑步, 也是读书养成的习惯,却被门外吓了一跳,一大堆栗树棒子堵在门口。 喊娘,再喊爹,爹眼里泪花直闪,我说没错吧,村里还把我当好亲待呢。 娘一撇嘴:“瞧把你能的!”眼圈儿却红了许多。我挺不解地说,“不就一堆栗 树棒子吗,把你们美气的!” 爹说:“你娃懂啥,除了栗柴无好火,除了郎舅无好亲!” 这回娘没对嘴,娘抬头看天,天上果然下起了雨夹雪。 11.“爹”头一天晚饭没赶上吃,转天午饭又延误了很长时间,文章先用“苦 笑”,后用“偷眼瞅着”来描写他的神态,反映了爹怎样的心理?(3分)
“转转?你当你还是村长啊!”爹愣了一下,爹才想起自己旧年里已下了台,不 该操这份心了。 爹嚅动嘴巴:“我也就顺便跟大伙说说,这雨夹雪的天气没火烤很难熬的!” “是你的村长后遗症难熬吧!”娘不依不饶地损了一句,也是的,娘有太多的牢 骚,自打爹当村长起,家里地里就没伸过一根手指头,还落背后叫村民骂。 可爹还是出了门,娘在厨房里使劲捣了一锅铲骂道,贱!天生的贱命!回头又冲 我说:“不等他了,吃饭!” 吃这么早的晚饭?我知道娘是故意难堪爹,爹不当村长了,谁还管他晚饭,眼下 的人,势利得很! 爹是裹着寒气进的门,倒春寒的前兆呢,爹使劲跺了跺脚,他的老寒腿这会肯定 疼得不行。 我问爹:“吃晚饭没啊?” 爹说,“家家忙着寻砍刀呢,没空吃!” 娘把留在锅里的饭菜狠狠墩在爹面前,爹苦笑了一下,没作声,埋头呼呼吃起来, 吃相很狼狈,没一点村长风度。 像是为自己补过似的,爹二天大清早就背好绳索拎上砍刀就出了门。 我吃完早饭后好久,才见村民三三两两结伴上了山。也是的,两担柴,好弄,栗 树棒子熬火,十天半月很好打发的。 我坐在门口看书,还有个学期就高考,我压力很大,爹娘只准我看书,别的什么 也不许我插。不到中午,有人挑了柴禾三三两两回来了,娘在门口搓了搓围裙, 不说话,脸上比天上还阴。 我躲进屋里看书,不看天,看天我担心爹的老寒腿,也不看娘,看娘我害怕娘的 刀子嘴。 爹到底回来了,都下午二点半了。爹挑着一担柴禾,却是一些荆条枝子,这哪是 烤火的柴啊,生火还差不多。 我问爹饿不饿,爹偷眼瞅着娘的脸说不饿不饿,农村的饭两点半,正是时候呢! 爹卸柴禾时明显趔趄了一下,是饿得没劲呢,还是老寒腿打颤呢,不得而知。 娘说,山上栗树都死绝了吧! 爹说,没呢,多了去! 娘一叉腰,那你咋半天工夫没弄回一根? 爹低下头,声音一点也不像当过村长的人。我疏道呢,山路几年没人走,让荆条 枝儿封住了,不疏一下,进不去啊! 难怪爹挑回一担荆条枝儿,他忙着疏道,人家砍栗树棒子,等疏通了,近处的也 让人砍完了,爹只能担回一担荆条枝了。 娘把荆条枝往外一扔,拍着大腿埋汰了爹一通,比头天晚上的磨刀声还响亮。 雨夹雪说来就要来了!我早早捂进了被窝,读书养成的习惯。天亮时我起床跑步, 也是读书养成的习惯,却被门外吓了一跳,一大堆栗树棒子堵在门口。 喊娘,再喊爹,爹眼里泪花直闪,我说没错吧,村里还把我当好亲待呢。 娘一撇嘴:“瞧把你能的!”眼圈儿却红了许多。我挺不解地说,“不就一堆栗 树棒子吗,把你们美气的!” 爹说:“你娃懂啥,除了栗柴无好火,除了郎舅无好亲!” 这回娘没对嘴,娘抬头看天,天上果然下起了雨夹雪。 11.“爹”头一天晚饭没赶上吃,转天午饭又延误了很长时间,文章先用“苦 笑”,后用“偷眼瞅着”来描写他的神态,反映了爹怎样的心理?(3 分)
12.“吃这么早的晚饭?我知道娘是故意难堪爹,爹不当村长了,谁还管他晚饭, 眼下的人,势利得很!”这段话在文中起什么作用?(3分) 13.赏析文中画线的句子。(5分) (1)娘在门口搓了搓围裙,不说话,脸上比天上还阴。(3分) (2)除了栗柴无好火,除了郎舅无好亲。(2分 4.请概括文中“爹”这个人物的形象特征,并作简要分析。(4分) 15.“雨夹雪”在文中多次出现,有何作用?(5分) 三、古代诗文阅读(共37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6-20题。(19分) 新轩乐府引 【金】】元好问 唐歌词多宫体,又皆极力为之。自东坡一出,“情性之外不知有文字”,真有“ 洗万古凡马空”气象。虽时作宫体,亦岂可以宫体概之?人有言乐府本不难作 从东坡放笔后便难作,此殆以工拙论,非知坡者。所以然者,《诗三百》所载, 小夫贱妇幽忧无聊赖之语,时猝为外物感触,满心而发,肆口而成者尔。其初果 欲被管弦、谐金石,经圣人手,以与《六经》并传乎?小夫贱妇且然,而谓东坡 翰墨游戏,乃求与前人角胜负,误矣。 自今观之,东坡圣处,非有意于文字之为工,不得不然之为工也。坡以来,山谷、 晁无咎、陈去非、辛幼安诸公,俱以歌词取称,吟咏情性,留连光景,清壮顿挫, 能起人妙思。亦有语意拙直,不自缘饰,因病成妍者,皆自坡发之。近岁新轩张 胜予亦东坡发之者欤 时南狩已久,日薄西山,民风国势有可为太息而流涕者,故又多愤而吐之之辞。 予与新轩臭味既同,而相得甚欢。或别之久而去之远,取其歌词读之,未尝不洒 然而笑,慨焉以叹,沉思而远望,郁摇而行歌,以为玉川子尝孟谏议贡馀新茶, 至四碗发轻汘时,平生不平事尽向毛孔散,真有此理。退之《听颖师弹琴》云: “呢呢儿女语,恩怨相尔汝。忽然变轩昂,勇士赴敌场。”吾恐颖师不足以当之 予既以此论新轩,因说向屋梁子。屋梁子不悦曰:“《麟角》《兰畹》《尊前》 《花间》等集,传播里巷,子妇母女交口教授,媱①言媟②语,深入骨髓,牢不 可去,久而与之俱化。浮屠家谓笔墨劝淫,当下犁舌之狱。自知是巧,不知是业。 陈后山追悔少作,至以《语业》命题,吾子不知耶?《离骚》之《悲回风》《惜 往日》,评者且以“露才扬己、怨怼沉江”少之,若《孤愤》《四愁》《七哀》 《九悼》绝命之辞,《穷愁志》,《自怜赋》,使乐天知命者见之,又当置之何 地耶?治乱,时也:遇不遇,命也。衡门之下,自有成乐,而长歌之哀甚于痛哭, 安知愤而吐之者,非呼天称屈耶?世方以此病吾子,子又以及新轩,其何以自 解 予谓屋梁子言:“子颇记谢东山对右军哀乐语乎年在桑榆正赖丝竹陶写但恐儿辈 觉损此欢乐趣耳东山似不应道此语果使儿辈觉老子乐趣遂少减耶?” 【注】①媱(ydo):艳美;②媟(xie):淫秽 1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浮屠家谓笔墨劝淫劝:规劝 B.子妇母女交口教授交口:齐心 C.评者且以“露才扬己、怨怼沉江”少之少:轻视 D.世方以此病吾子病:批评 1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12. “吃这么早的晚饭?我知道娘是故意难堪爹,爹不当村长了,谁还管他晚饭, 眼下的人,势利得很!”这段话在文中起什么作用?(3 分) 13.赏析文中画线的句子。(5 分) (1) 娘在门口搓了搓围裙,不说话,脸上比天上还阴。(3 分) (2) 除了栗柴无好火,除了郎舅无好亲。(2 分) 14.请概括文中“爹”这个人物的形象特征,并作简要分析。(4 分) 15.“雨夹雪”在文中多次出现,有何作用?(5 分) 三、古代诗文阅读(共 37 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 3 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6-20 题。(19 分) 新轩乐府引 【金】】元好问 唐歌词多宫体,又皆极力为之。自东坡一出,“情性之外不知有文字”,真有“一 洗万古凡马空”气象。虽时作宫体,亦岂可以宫体概之?人有言乐府本不难作, 从东坡放笔后便难作,此殆以工拙论,非知坡者。所以然者,《诗三百》所载, 小夫贱妇幽忧无聊赖之语,时猝为外物感触,满心而发,肆口而成者尔。其初果 欲被管弦、谐金石,经圣人手,以与《六经》并传乎?小夫贱妇且然,而谓东坡 翰墨游戏,乃求与前人角胜负,误矣。 自今观之,东坡圣处,非有意于文字之为工,不得不然之为工也。坡以来,山谷、 晁无咎、陈去非、辛幼安诸公,俱以歌词取称,吟咏情性,留连光景,清壮顿挫, 能起人妙思。亦有语意拙直,不自缘饰,因病成妍者,皆自坡发之。近岁新轩张 胜予亦东坡发之者欤。 时南狩已久,日薄西山,民风国势有可为太息而流涕者,故又多愤而吐之之辞。 予与新轩臭味既同,而相得甚欢。或别之久而去之远,取其歌词读之,未尝不洒 然而笑,慨焉以叹,沉思而远望,郁摇而行歌,以为玉川子尝孟谏议贡馀新茶, 至四碗发轻汗时,平生不平事尽向毛孔散,真有此理。退之《听颖师弹琴》云: “呢呢儿女语,恩怨相尔汝。忽然变轩昂,勇士赴敌场。”吾恐颖师不足以当之。 予既以此论新轩,因说向屋梁子。屋梁子不悦曰:“《麟角》《兰畹》《尊前》 《花间》等集,传播里巷,子妇母女交口教授,媱①言媟②语,深入骨髓,牢不 可去,久而与之俱化。浮屠家谓笔墨劝淫,当下犁舌之狱。自知是巧,不知是业。 陈后山追悔少作,至以《语业》命题,吾子不知耶?《离骚》之《悲回风》《惜 往日》,评者且以“露才扬己、怨怼沉江”少之,若《孤愤》《四愁》《七哀》 《九悼》绝命之辞,《穷愁志》,《自怜赋》,使乐天知命者见之,又当置之何 地耶?治乱,时也;遇不遇,命也。衡门之下,自有成乐,而长歌之哀甚于痛哭, 安知愤而吐之者,非呼天称屈耶?世方以此病吾子,子又以及新轩,其何以自 解?” 予谓屋梁子言:“子颇记谢东山对右军哀乐语乎年在桑榆正赖丝竹陶写但恐儿辈 觉损此欢乐趣耳东山似不应道此语果使儿辈觉老子乐趣遂少减耶? ” 【注】①媱(yáo):艳美;②媟(xiè):淫秽 1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浮屠家谓笔墨劝淫 劝:规劝 B. 子妇母女交口教授 交口:齐心 C. 评者且以“露才扬己、怨怼沉江”少之 少:轻视 D. 世方以此病吾子 病:批评 1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