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 录 凡例/1 序井上清/1 日本史时代划分一览表/1 前言:日本历史的发展与时代划分/1 1.原始日本-一人类的共性与日本的个性/1 2.大王国家与部民一奴隶制与国家形成的特征/9 3.大化革新一从虚拟的氏族制到法制齐备之国/18 4.古代天皇制一仿中国唐朝与“现人神”/26 5.庄园与农民一律令体制的崩溃与武士的形成/37 6.贵族政治及其文化一从国家主义到贵族主义/45 7.武家的“草创天下”一六波罗政权与镰仓幕府/56 8.封建社会初期的特征 —农奴制的发展与民族文化的形成/65 9.镰仓幕府的灭亡 一在乡武士与农民显示力量;蒙古来犯/75 10.古代遗制的清算一“惣”的发展与室町幕府的矛盾/82 11.“下赵上”与战国时代的战乱 —“土一揆”与“国一揆”和战国大名/92 12.自由城市的萌芽一产业、商业、贸易的发展与城市/100 13.国民的活力与文化 一文化的群众化和日本与西方文明的交往/107 14.秩序与权威的改组一织田信长与丰臣秀吉统一全国/116 15.士农工商、秽多、非人一严密的封建统治网/127 1
16.锁国与封建制一被窒息的国民活力/136 17.农民与町人力量的增长一一封建社会的最后阶段/145 18.平民文化的发展一民族文化的创新/157 19.封建制度内部矛盾的激化 —一享保与天明时期的政治与社会/168 20.促成变革的各种因素的发展 —一革命与改革的预言、近代的前提/178 21.对外开放—封建制度危机与民族危机/192 22.推翻幕府—摆脱危机/204 23.明治维新(一)一革命与反革命/215 24.明治维新(二)一一 自上而下的近代化/227 25.自由民权的斗争一民主革命与东亚团结的联系/238 26.自由民权运动的挫折一一起义、统一战线、失败/250 27.完成天皇制一古代与近代的结合及其矛盾/262 28.初期国会与政党一从民权到国权/273 29.修订条约与中日甲午战争一一从被压迫国到压迫国/283 30.资本主义的发展一官僚、资本家、地主、群众/295 31.走向帝国主义之路一日俄战争与吞并朝鲜/308 32.日俄战争后日本国内外形势 一一帝国主义日本政治的基本结构/321 33.世界资本主义总危机 一第一次世界大战、俄国革命与日本/333 34.民本主义、米骚动、原内阁一向波拿巴主义靠拢/344 35.日本帝国主义危机一一四大矛盾之展开/357 36.侵略中国一大日本帝国的崩溃(一)/372 37.太平洋战争一大日本帝国的崩溃(二)/384 38.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日本与世界 一日本复兴的两条道路/393 结束语:日本历史的总结与展望/411 译者附记/416 2
1.原始日本 一人类的共性与日本的个性 日本史是人类史的一环 人类究竟从何时开始才在今之日本列岛地区生活的呢?这或许与亚洲人 类的历史一起都是从远古开始的。 目前已确认为地球上最远古的人类是1959年在东非坦噶尼喀湖流域发现 的人头骨,学名为“南方古猿”即“东非人”(Zinianthro-pus boiseii)。据 推断,他们当时生活的年代可远溯至175万年以前。截至目前,在亚洲发现 的最远古的人类化石是北京附近周口店的“北京猿人”(Sinanthropuspekinen- sis)和东爪哇的直立猿人(Pithecanthropuserectus),他们都曾生活在地质学 上的洪积世的初期即距今40万一50万年以前。 今之亚洲大陆东端的海中,由呈西南走向、细而长并相连为弓形的岛屿 所构成的我们日本地区,在洪积世时,一部分曾与大陆相连,今天的日本海 在当时则俨如内海。在北京猿人与直立猿人活动与居住过的地方曾出现过的 动物,在日本列岛地区也出现过,这一点也是为人所知的。北京猿人与直立 猿人的同类也许来过这里,但这个问题目前还无确切资料可言。此后又过了 20多万年,即距今约24万年到15万年前,从地质学上第三冰期的地层,在 日本列岛地区也曾发现过石器。制造与使用了这些石器,无疑说明这里有过 人类生活。 当然,不论是爪哇猿人还是北京猿人,甚至此后出现过的早期人类,其 骨骼都与现在的人类有着明显的差别。现今人类的直接祖先,即真人(Hoo-
sapiens)出现并开始生活于世界各地,已经是洪积世末期即距今3万一5万年 前了。在日本列岛地区,从北海道到九州各地,在洪积世末期的地层都发现 过打制石器即旧石器。当时,北海道与本州已经为今之津轻海峡所隔,本州 与四国、本州与九州间仍是相连的陆地,并且可以认为在朝鲜海峡与南中国 海的某地,通过大陆架与大陆相连。很可能“真人”就是通过这里从大陆来 往于今之日本地区的。 直到最近,公元1949年在群马县岩宿发现了打制石器以后,才肯定了日 本确有过旧石器时代,而其文化却又酷似欧亚大陆各地同一地质年代的文化。 这的确能说明人类文化就是同出一源的。就世界范围而言,原始人类文化的 共同性和相似性是人类从自然状态下只迈出了半步或者一步,也就是说,是 由于生产力还处于完全不发达的状态所决定的。这种状态经过了几万年。现 在人类以其能征服宇宙的、高度发展了的生产力为基础,使全球各民族在高 度发展各民族文化的同时,也可望把这种文化综合成一体化了的人类文化。 我们的日本历史也不外是这样人类史的一环。 本 在旧石器时代,日本地区的人们还没有过定居生活,他们为寻求食物而 辗转各地。既未发现他们使用过弓箭的证据,他们也完全不懂得使用陶器。 随后,当地球的历史由洪积世进入冲积世前后,即距今一万年前,地球 上的大部分都结束了旧石器时代,出现了表面研磨过的石器,而成为更加进 步的工具即新石器文化,同时也开始制造陶器。陶器,勿须多言,是烧焙黏 土制成的。从此,人类促使自然物发生化学变化,并制出了在自然环境从未 有过的物件。这是人类改变自然力量的一大进步。陶器既可用来贮存水和食 物,也可烧水和煮物,也可把它制成祭祀用具并具有美丽的形状。由于这一 发明,原始人类的生活较前就更加丰富了。 日本列岛的形成与绳文(纹)文化① 日本列岛地区与地球其他地区一样,也是在冲积世初期开始制造与使用 新石器和陶器的。同时,在新石器文化方面则显示出日本式特色。这时,日 本地区已经与大陆割断,成为四周环海的列岛了。从当时列岛及其周围社会 的生产力水平来看,要想跨海与大陆往来,即使不是完全不可能,也是极其 困难的。就这样,日本列岛的社会,大约有1万年左右,就不得不以几乎孤 ①译者注:“绳文”二字本应作“绳纹”。因日语中表示纹络形象的“纹样”与“文样”通用。按 著者意见,“绳纹”译作“绳文”。下同
立于周围社会的形式,走自己独特的路。大约在8000年前,四国与九州也成 了与本州割断的岛屿。其后,随着沿太平洋的海岸线后移,从距今5000一 6000年前,日本列岛的地形、气候及动植物生态,就变得与现在基本相同了。 迄今所知的最早在列岛社会出现的新石器时代文化,因为陶器上有绳子 痕印或与此类似的花纹而称其为绳文式陶器文化。本书将其简称为绳文文化, 并称该时代为绳文时代。绳文文化延续数千年,直到公元前3一前2世纪,其 遗迹与遗物,从北海道到冲绳本岛遍及日本各地。通过漫长的岁月,人们虽 未能从渔猎采集经济解脱出来,也没有发明金属器具,但由于不懈的社会劳 动,也逐步地提高了生产力与文化。 绳文时代,根据陶器外型与花纹的变化,以出土情况,大致可分为早期、 前期、中期、后期和晚期五个时期。 在早期,由于人们已经有了弓箭,可知已经进行了比旧石器时代更为发 达的狩猎。到前期之末,人们已经懂得乘独木舟出海捕鱼了。住处是从地面 下挖6一7平方米的方形或圆形穴,中间立一柱,四周茸以草木为房盖,即竖 穴。早期的居住集团规模很小,在同一地点定居的时间短。但进人前期后, 始 竖穴都相当多地排列在近海的高地上,成为小部落,现今还可见使用较久的 炉灶遗迹。可知在一地定居的时间也长了。 3 到了中期,部落也在远离海岸的腹地发展起来。如长野县八岳山麓就发 现过很多中期居住遗址。这一时期,在相当广泛的地区都进行了物物交换。 最有名的例证就是以长野县和田崖附近出产的黑耀石为原料制成的石镞。该 石镞不仅遍布关东①与信浓、越前、越后各地,还东及今之福岛县,西及今之 爱知县、福井县,甚至跨海到了佐渡岛。 从后期到晚期,人们从高地向平原附近活动。部落的规模也越来越大。 从居住遗址和贝冢中出土的陶器、石器和骨角器等劳动工具,种类既多,数 量也增加了。这正说明劳动生产得到发展而且是多样化了。东日本与西日本 在文化形态上也开始出现明显的差别。 绳文文化在陶器的形状与花纹上,东日本与西日本虽原来就承认有某些 差别,但直到后期,也无质的差别,各地都是朝着一个方向前进的。可是到 了晚期,东日本仍按原来的方向继续发展,钓具等骨器变得非常精致,陶器 的装饰,如青森县龟冈出土的典型的龟冈陶器就极为复杂了。相反,在西日 本,从绳文文化遗址出土的文物变化却很小,陶器甚至比以前更质朴。但出 ①译者注:日本古代以箱根关、足柄关、碓冰关以东称关东。今之关东指箱根以东,以东京与横滨 为中心的关东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