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中根等:夜间经济理论研究进展 夜间经济理论研究进展 毛中根龙燕妮叶胥 摘要:夜间经济是以城市空间为依托,发生在下午6点到次日凌晨6点以服务业为主的相关经 济活动。其对带动经济増长、提升城市魅力、塑造社会空间、满足居民社交需要等具有重要作用 我国相关研究起步较晩,理论成果较少。国外夜间经济经历了更长的发展过程,实践中有更为成熟 的做法,研究成果更加丰硕,对我国更好地发展夜间经济有借鉴意义。基于此,本文梳理了国外相 关文献,从夜间经济的内涵、特征、作用,影响夜间经济发展的因素,发展夜间经济中面临的挑战,以 及对夜间经济的宏观调控等方面进行总结和归纳,并展望夜间经济理论的未来发展方向,以期对进 步的研究提供参考。 关键词:夜间经济城市经济服务业 、引言 夜间经济( night- time economy)最初是英国为了缓解城市夜晚空巢现象,为实现城市复兴提出 的经济学名词。20世纪90年代,城市去工业化发展及零售业去中心化发展导致市中心活力日渐丧 失,于是英国政府推出一系列政策措施以期实现城市复兴。这些政策都或多或少涉及夜间经济,为 夜间经济发展创造了基础和条件。与此同时,新自由主义盛行,人们参与夜生活的意愿不断增强。 良好的外部条件和强劲的内在需求推动夜间经济迅速发展。由此,夜间经济逐渐进入人们的视线, 并成为未来城市发展的共同趋势。2004年未来基金会( The future foundation)发布报告指出 2020年英国大约有四分之一的人口(1300万人)将在下午6点到9点之间“从事经济活动”( Baba zon8. Mallinder,2007)。2015年,夜间经济为格拉斯哥贡献了21.9亿英镑GDP,占全市GDP总量 的13.5%;吸纳了约16200个全职就业岗位,占全市就业的10.8%( Fedeli8. Lennon,2017)。2017 年,英国格拉斯哥启动了一项新的城市战略,旨在将该市打造成一个“充满创意和机会的绿色宜居中 心”。这项战略将发展夜间经济视作其能否成功的决定因素。当前,夜间经济作为我国“激发新一轮 消费升级潜力”的重要举措被提升到了战略层次。2019年4月,上海首推“夜间区长”和“夜生活首席 执行官”制度,旨在强化城市夜间治理能力,促进夜间经济发展。20 月,北京出台十三条具体 措施旨在点亮“夜京城”。2019年8月,国务院办公厅发文明确指出,到2022年建设200个以上国家 级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大力发展夜间经济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夜间经济被赋予新的内容和含义。夜间经济不是“啤酒十烧烤”的简单组 合,而是文化、科技、艺术的集中体现,是拉动国民经济提升城市魅力的重要一环。首先,夜间经济有 利于拉动国民经济增长。夜间经济以旅游业等中高端服务业为核心产业。这种劳动密集型服务业 不仅能够吸收大量劳动力、提高就业率,更易形成以旅游、休闲、娱乐为主的产业链,从而带动餐饮、 *毛中根,西南财经大学消费经济研究所、中囯西部经济研究中心,邮政编码:61130·电子邮箱: maogeηn@ swufe edu.cn;龙燕妮、叶胥,西南财经大学工商管理学院,邮政编码:61110,电子邮箱:269238876@ a. conT, yexu@ swufe.cdu.cm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绿色消费的内涵刻画、指数测度及发展机制研究”(71873107)。感谢匿名审稿专家 的建议,文责自负 103
夜间经济理论研究进展 毛中根 龙燕妮 叶 胥 摘要:夜间经济是以城市空间为依托,发生在下午6点到次日凌晨6点以服务业为主的相关经 济活动。其对带动经济增长、提升城市魅力、塑造社会空间、满足居民社交需要等具有重要作用。 我国相关研究起步较晚,理论成果较少。国外夜间经济经历了更长的发展过程,实践中有更为成熟 的做法,研究成果更加丰硕,对我国更好地发展夜间经济有借鉴意义。基于此,本文梳理了国外相 关文献,从夜间经济的内涵、特征、作用,影响夜间经济发展的因素,发展夜间经济中面临的挑战,以 及对夜间经济的宏观调控等方面进行总结和归纳,并展望夜间经济理论的未来发展方向,以期对进 一步的研究提供参考。 关键词:夜间经济 城市经济 服务业 一、引言 夜间经济(nighttimeeconomy)最初是英国为了缓解城市夜晚空巢现象,为实现城市复兴提出 的经济学名词。20世纪90年代,城市去工业化发展及零售业去中心化发展导致市中心活力日渐丧 失,于是英国政府推出一系列政策措施以期实现城市复兴。这些政策都或多或少涉及夜间经济,为 夜间经济发展创造了基础和条件。与此同时,新自由主义盛行,人们参与夜生活的意愿不断增强。 良好的外部条件和强劲的内在需求推动夜间经济迅速发展。由此,夜间经济逐渐进入人们的视线, 并成为未来城市发展的共同趋势。2004 年未来基金会(TheFutureFoundation)发布报告指出, 2020年英国大约有四分之一的人口(1300万人)将在下午6点到9点之间“从事经济活动”(Braba zon& Mallinder,2007)。2015年,夜间经济为格拉斯哥贡献了21.9亿英镑 GDP,占全市 GDP总量 的13.5%;吸纳了约16200个全职就业岗位,占全市就业的10.8%(Fedeli& Lennon,2017)。2017 年,英国格拉斯哥启动了一项新的城市战略,旨在将该市打造成一个“充满创意和机会的绿色宜居中 心”。这项战略将发展夜间经济视作其能否成功的决定因素。当前,夜间经济作为我国“激发新一轮 消费升级潜力”的重要举措被提升到了战略层次。2019年4月,上海首推“夜间区长”和“夜生活首席 执行官”制度,旨在强化城市夜间治理能力,促进夜间经济发展。2019年7月,北京出台十三条具体 措施旨在点亮“夜京城”。2019年8月,国务院办公厅发文明确指出,到2022年建设200个以上国家 级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大力发展夜间经济。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夜间经济被赋予新的内容和含义。夜间经济不是“啤酒+烧烤”的简单组 合,而是文化、科技、艺术的集中体现,是拉动国民经济提升城市魅力的重要一环。首先,夜间经济有 利于拉动国民经济增长。夜间经济以旅游业等中高端服务业为核心产业。这种劳动密集型服务业 不仅能够吸收大量劳动力、提高就业率,更易形成以旅游、休闲、娱乐为主的产业链,从而带动餐饮、 — 103 — 毛中根等:夜间经济理论研究进展 毛中根,西南财经大学消费经济研究所、中国西部经济研究中心,邮政编码:611130,电子邮箱:maogen@swufe. edu.cn;龙燕妮、叶胥,西南财经大学工商管理学院,邮政编码:611130,电子邮箱:269238876@qq.com,yexu@swufe.edu.cn。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绿色消费的内涵刻画、指数测度及发展机制研究”(71873107)。感谢匿名审稿专家 的建议,文责自负。
螈苧點熊2020年第2期 酒店、交通等诸多相关产业协同发展,促进国民经济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其次,夜间经济有利于城市 发展。夜间经济伴随着城市演化而生,代表着城市空间和夜间活动的融合。夜晚作为大多数人的闲 暇时间,是闲暇消费发生的关键时段,是城市消费功能的重要体现,是提升城市魅力和影响力的重要 途径。最后,夜间经济对满足人们美好生活需要具有重要作用。夜间经济塑造包容、自由、放松的社 会空间,为各社会阶层提供社交场所,是提高人们社会认同感、归属感和依恋感的重要方式。夜间经 济具有与日间经济不同的特征和作用,因此其产生和发展具有必要性和必然性 然而,享乐主义作为推动夜间经济发展的驱动力之一,容易产生各种社会成本,可能威胁社会可 持续发展。因此,如何更好发挥夜间经济积极作用,并减少由此带来的社会成本,这对城市治理水平 和治理能力提出了较高要求。当前我国理论界对夜间经济的研究还比较匮乏,无论是理论层面还是 现实层面,学习和了解国外夜间经济的发展经验对我国未来经济发展都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夜间经济的内涵、特征及作用 (一)夜间经济的内涵及特征 夜间经济的起源可追溯到1977-1985年间。 Renato nicolini负责在意大利罗马举办一系列 名为“罗马庄园”的文化节,包括夜间活动。这一大型文化节以“电影之城”“体育和舞蹈之城”“电 视之城”“戏剧之城”等四个“城中城”活动为基础。直到深夜,仍然有成千上万的人在公园里闲逛 跳舞、吃饭、看电影、看芭蕾和戏剧、听音乐、聊天,彼此之间形成短暂而友好的关系( Bianchini, 1995)。20世纪七八十年代,政府认识到人们对美好夜晚生活需求不断增强,意大利、法国、丹麦、 瑞典、荷兰、德国等先后放松了对夜晩活动的管制,并出台相关政策鼓励城市夜晚活动的发展。但 夜间经济一词还未被提出。夜间经济是由 Montgomery(1990)在一篇关于英国城市规划的文章中 正式提出的。由于零售业去中心化发展导致竞争加剧,市中心的商业地位不断下降、活力不断丧 失,如何实现城市复兴成为一大难题。 Lovatt8. OConnor(1995)研究指出,旨在实现城市复兴以及 将人们带回城市的文化活动几乎都有意无意结合城市夜生活的概念,这是夜间经济被重视的原因 夜间经济作为英国城市复兴计划中的一项重要措施,一经提出便得到学术界和政府部门的广泛关 注。 Bianchini(1995)指出夜间经济是实现城市经济“翻倍”的机会,是激发城市活力的重要措施。以 Bianchini(1995)为代表的研究掀起对夜间经济研究的第一波浪潮,他们大多积极鼓励夜间经济发展 并持乐观积极态度。随着英国政府对夜间管制逐渐放松,廉价饮酒产业得到意外发展,进而助推城 市发展。 Finney(2004)和 Hobbs et al(2005)等认为,以酒精为核心的夜间经济大规模扩张导致的暴 力和混乱威胁到了社会治安。所以,伴随夜间经济发展而来的巨大社会成本逐渐显现,引起学者对 夜间经济研究的第二波浪潮。学术界对夜间经济的第二波研究较为悲观,人们对夜间经济的关注主 要集中在对饮酒和娱乐产业以及由此带来的各种问题的研究( Measham8. Moore,2009; Karen, 2009),这种关注导致人们把夜间经济狭义地与饮酒和娱乐产业等同看待。随着人们对健康和社会 问题的担忧,休闲和娱乐产业慢慢发展起来,人们对夜间经济的认识更加理性,对发展夜间经济的态 度也更加积极。学者们为更好地发展夜间经济提出了一系列政策措施( Hadfield,2009; Brands8. Schwann,2014),并开始关注到夜间经济对社区高级化的作用(Hae,2011),以及发展夜间经济的政 策措施产生的排他性结果( Wolfson8. Drozdzewski,2017),从而引发学者对夜间经济研究的第三波 浪潮。 目前学界关于夜间经济的定义并未形成统一认识。整体看来夜间经济具有经济和社会双重属 性。经济属性强调夜间发生的经济活动,主要指与休闲、娱乐等服务业有关的生产或消费行为。社 会属性强调在夜间城市这个公共空间内发生的各种日常活动和社交行为,例如遛狗和做游戏等 Rowe et al(2008)认为夜间经济是指与夜间娱乐和社交有关的一系列活动和体验,将一些非经济活 动纳入夜间经济范畴,强调夜间经济的社会属性。Ber(2011)认为夜间经济是在下午6点到次日凌 晨6点之间发生的,以服务和娱乐业为主的生产或消费行为,他更加强调与经济有关的夜间活动,即 104
2020年第2期 酒店、交通等诸多相关产业协同发展,促进国民经济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其次,夜间经济有利于城市 发展。夜间经济伴随着城市演化而生,代表着城市空间和夜间活动的融合。夜晚作为大多数人的闲 暇时间,是闲暇消费发生的关键时段,是城市消费功能的重要体现,是提升城市魅力和影响力的重要 途径。最后,夜间经济对满足人们美好生活需要具有重要作用。夜间经济塑造包容、自由、放松的社 会空间,为各社会阶层提供社交场所,是提高人们社会认同感、归属感和依恋感的重要方式。夜间经 济具有与日间经济不同的特征和作用,因此其产生和发展具有必要性和必然性。 然而,享乐主义作为推动夜间经济发展的驱动力之一,容易产生各种社会成本,可能威胁社会可 持续发展。因此,如何更好发挥夜间经济积极作用,并减少由此带来的社会成本,这对城市治理水平 和治理能力提出了较高要求。当前我国理论界对夜间经济的研究还比较匮乏,无论是理论层面还是 现实层面,学习和了解国外夜间经济的发展经验对我国未来经济发展都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二、夜间经济的内涵、特征及作用 (一)夜间经济的内涵及特征 夜间经济的起源可追溯到1977—1985年间。RenatoNicolini负责在意大利罗马举办一系列 名为“罗马庄园”的文化节,包括夜间活动。这一大型文化节以“电影之城”“体育和舞蹈之城”“电 视之城”“戏剧之城”等四个“城中城”活动为基础。直到深夜,仍然有成千上万的人在公园里闲逛、 跳舞、吃饭、看电影、看 芭 蕾 和 戏 剧、听 音 乐、聊 天,彼 此 之 间 形 成 短 暂 而 友 好 的 关 系 (Bianchini, 1995)。20世纪七八十年代,政府认识到人们对美好夜晚生活需求不断增强,意大利、法国、丹麦、 瑞典、荷兰、德国等先后放松了对夜晚活动的管制,并出台相关政策鼓励城市夜晚活动的发展。但 夜间经济一词还未被提出。夜间经济是由 Montgomery(1990)在一篇关于英国城市规划的文章中 正式提出的。由于零售业去中心化发展导致竞争加剧,市中心的商业地位不断下降、活力不断丧 失,如何实现城市复兴成为一大难题。Lovatt& OConnor(1995)研究指出,旨在实现城市复兴以及 将人们带回城市的文化活动几乎都有意无意结合城市夜生活的概念,这是夜间经济被重视的原因。 夜间经济作为英国城市复兴计划中的一项重要措施,一经提出便得到学术界和政府部门的广泛关 注。Bianchini(1995)指出夜间经济是实现城市经济“翻倍”的机会,是激发城市活力的重要措施。以 Bianchini(1995)为代表的研究掀起对夜间经济研究的第一波浪潮,他们大多积极鼓励夜间经济发展 并持乐观积极态度。随着英国政府对夜间管制逐渐放松,廉价饮酒产业得到意外发展,进而助推城 市发展。Finney(2004)和 Hobbsetal(2005)等认为,以酒精为核心的夜间经济大规模扩张导致的暴 力和混乱威胁到了社会治安。所以,伴随夜间经济发展而来的巨大社会成本逐渐显现,引起学者对 夜间经济研究的第二波浪潮。学术界对夜间经济的第二波研究较为悲观,人们对夜间经济的关注主 要集中在对饮酒和娱乐产业以及由此带来的各种问题的研究(Measham & Moore,2009;Karen, 2009),这种关注导致人们把夜间经济狭义地与饮酒和娱乐产业等同看待。随着人们对健康和社会 问题的担忧,休闲和娱乐产业慢慢发展起来,人们对夜间经济的认识更加理性,对发展夜间经济的态 度也更加积极。学者们为更好地发展夜间经济提出了一系列政策措施(Hadfield,2009;Brands & Schwanen,2014),并开始关注到夜间经济对社区高级化的作用(Hae,2011),以及发展夜间经济的政 策措施产生的排他性结果(Wolifson& Drozdzewski,2017),从而引发学者对夜间经济研究的第三波 浪潮。 目前学界关于夜间经济的定义并未形成统一认识。整体看来夜间经济具有经济和社会双重属 性。经济属性强调夜间发生的经济活动,主要指与休闲、娱乐等服务业有关的生产或消费行为。社 会属性强调在夜间城市这个公共空间内发生的各种日常活动和社交行为,例如遛狗和做游戏等。 Roweetal(2008)认为夜间经济是指与夜间娱乐和社交有关的一系列活动和体验,将一些非经济活 动纳入夜间经济范畴,强调夜间经济的社会属性。Beer(2011)认为夜间经济是在下午6点到次日凌 晨6点之间发生的,以服务和娱乐业为主的生产或消费行为,他更加强调与经济有关的夜间活动,即 — 104 —
毛中根等:夜间经济理论研究进展 夜间经济的经济属性。Rowe8. Lynch(2012)将夜间经济包含的经济内容进一步细分,具体包括购 物、现场表演、俱乐部、餐饮、咖啡馆文化、艺术展览、剧院、博物馆等活动。 McArthur et al(2019) 指出,夜间经济的经济维度更强调其消费属性,而不是生产属性。与夜间经济相伴相生的还有 个概念,即“24小时城市”( twenty- four hour city)。 Comedia(1991)在一份名为《下班时间:对英国 12个镇中心的经济、社会和文化生活的研究》的报告中呼吁建立一个“18小时城市”。该呼吁逐渐 演变成后面的“24小时城市”。 24小时城市将夜间经济活动看作日间经济活动的延伸,但夜间经济更加强调夜间经济活动中 的独有特征。现代城市与夜晩融合而成的夜间经济具有独特的社会空间,使其具备与日间经济不同 的情感特征(Shaw,2014)。因此,与夜间经济有关的研究总是与夜晚联系在一起,与夜晚有关的研 究也大多与夜间经济相关。致力于夜晚研究的学者用“边界”来描述夜晚。日间和夜间存在的微妙 边界,使二者具有完全不同的特点。Shaw(2015a)用“破裂的边界”来描述当代城市夜晚,认为不断 扩大的日间力量正在渗入夜晚,形成一个混合的社会空间。 Tadie&. Permanadeli(2015)认为,夜晚 代表一个灰色地带,以不同于白天的规则、准则和态度为标志,让人有一种自由和不受社会和习俗约 束、迫害的感觉,给人带来一种融合恐惧、神秘和欢愉的复杂情感( Williams,2008)。因此,城市之夜 被认为是休闲和自由的时空,是逃避工作压力和日常琐事的机会,能够给人们带来快乐、兴奋、冒险 恐惧、痛苦的强烈情感体验 (二)发展夜间经济的作用 1.经济作用。夜间经济以服务业集聚为特点。短期来看,它的经济拉动作用主要体现在增长效 、协同效应、集聚效应等三个方面。(1)增长效应,即通过简单的延长经济运行时间实现经济增长 Bianchini(1995)研究指出,夜间经济通过延长经济运行时间带动与其直接相关的旅游、休闲、娱乐产 业繁荣,是实现经济翻倍的机会。(2)协同效应,即夜间核心产业的发展会带动其他产业协同发展, 实现经济增长。一方面,夜间经济核心产业的发展会促进相关产业链的协同发展;另一方面,夜间经 济通过增加游客滞留时间,增加游客参与城市其他经济活动的机会。Hσ bbs et al(2005)研究指出, 以酒精为核心产业的夜间经济带动其他互补产业的繁荣,例如餐饮和出租车服务等。特别是当夜间 经济的核心产业转变为旅游等中高端服务业时,这种协同效应更为明显。夜间旅游的繁荣会带来餐 饮、出租车、住宿甚至零售业的繁荣, Olt et al(2019)研究指出,很多夜间经济商家的目标消费群体都 是游客。 Fuller et al(2018)研究了后一种协同效应,由于游客在逗留期间也会进行其他消费行为和 活动,因此,夜间经济带来的经济利润并非局限在夜间经济发展区,而是会带动和刺激整个城市的经 济增长。(3)集聚效应,即夜间经济集聚区会形成规模经济,促进经济增长。夜间经济发展通常会在 一定范围内形成以某些服务业为主的夜经济集聚区,从而使各厂商之间形成正外部影响,有助于降 低生产和销售成本,甚至催生新产业。Weng8.wang(2004)以台湾旅游业为例的实证检验表明,住 宿和餐饮等服务业之间确实存在规模经济。 Roberts(2006)研究指出,夜间经济中的艺术和文化活 动营造出的文化氛围,对催生数字媒体等“新”文化产业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夜间经济除了通过增长效应、协同效应、集聚效应等即期效应拉动经济增长以外,也能通过长期 效应拉动经济增长。 Nofre et al(2018)研究指出,夜间经济在塑造消费者对城市的“体验”方面具有 重要作用。 Heath(1997)也认为,无论是游客还是投资者,如果他们在某个地方有积极的夜生活体 验,那么他们更有可能再来。因此,从长期来看夜间经济对拉动经济增长也具有重要作用。 此外,夜间经济的经济作用也表现在更好地体现城市的消费功能上。 Ritzer(2001)研究指出,工 业城市到后工业城市需要经历深刻的转变过程,即从以生产为基础的社会和经济秩序向以消费为基 础的社会和经济秩序转变。 Glaeser et al(2001)认为,随着这种转变的发生,未来城市的命运越来越 取决于能否吸引到消费者。发展状况良好的夜间经济能够较好地体现城市的消费功能和城市的宜 居性,是吸引消费者居住的重要因素,决定一个城市能在多大程度上成功。 Hobbs et al(2005)认为, 夜间经济被视为是后工业城市的重要特征,是居民消费发生的重要场所,也是推动城市复兴、实现城
夜间经济的经济属性。Rowe& Lynch(2012)将夜间经济包含的经济内容进一步细分,具体包括购 物、现场表演、俱乐部、餐饮、咖啡馆文化、艺术展览、剧院、博物馆等活动。McArthuretal(2019) 指出,夜间经济的经济维度更强调其消费属性,而不是生产属性。与夜间经济相伴相生的还有一 个概念,即“24小时城市”(twentyfourhourcity)。Comedia(1991)在一份名为《下班时间:对英国 12个镇中心的经济、社会和文化生活的研究》的报告中呼吁建立一个“18小时城市”。该呼吁逐渐 演变成后面的“24小时城市”。 24小时城市将夜间经济活动看作日间经济活动的延伸,但夜间经济更加强调夜间经济活动中 的独有特征。现代城市与夜晚融合而成的夜间经济具有独特的社会空间,使其具备与日间经济不同 的情感特征(Shaw,2014)。因此,与夜间经济有关的研究总是与夜晚联系在一起,与夜晚有关的研 究也大多与夜间经济相关。致力于夜晚研究的学者用“边界”来描述夜晚。日间和夜间存在的微妙 边界,使二者具有完全不同的特点。Shaw(2015a)用“破裂的边界”来描述当代城市夜晚,认为不断 扩大的日间力量正在渗入夜晚,形成一个混合的社会空间。Tadié& Permanadeli(2015)认为,夜晚 代表一个灰色地带,以不同于白天的规则、准则和态度为标志,让人有一种自由和不受社会和习俗约 束、迫害的感觉,给人带来一种融合恐惧、神秘和欢愉的复杂情感(Williams,2008)。因此,城市之夜 被认为是休闲和自由的时空,是逃避工作压力和日常琐事的机会,能够给人们带来快乐、兴奋、冒险、 恐惧、痛苦的强烈情感体验。 (二)发展夜间经济的作用 1.经济作用。夜间经济以服务业集聚为特点。短期来看,它的经济拉动作用主要体现在增长效 应、协同效应、集聚效应等三个方面。(1)增长效应,即通过简单的延长经济运行时间实现经济增长。 Bianchini(1995)研究指出,夜间经济通过延长经济运行时间带动与其直接相关的旅游、休闲、娱乐产 业繁荣,是实现经济翻倍的机会。(2)协同效应,即夜间核心产业的发展会带动其他产业协同发展, 实现经济增长。一方面,夜间经济核心产业的发展会促进相关产业链的协同发展;另一方面,夜间经 济通过增加游客滞留时间,增加游客参与城市其他经济活动的机会。Hobbsetal(2005)研究指出, 以酒精为核心产业的夜间经济带动其他互补产业的繁荣,例如餐饮和出租车服务等。特别是当夜间 经济的核心产业转变为旅游等中高端服务业时,这种协同效应更为明显。夜间旅游的繁荣会带来餐 饮、出租车、住宿甚至零售业的繁荣,Oltetal(2019)研究指出,很多夜间经济商家的目标消费群体都 是游客。Fülleretal(2018)研究了后一种协同效应,由于游客在逗留期间也会进行其他消费行为和 活动,因此,夜间经济带来的经济利润并非局限在夜间经济发展区,而是会带动和刺激整个城市的经 济增长。(3)集聚效应,即夜间经济集聚区会形成规模经济,促进经济增长。夜间经济发展通常会在 一定范围内形成以某些服务业为主的夜经济集聚区,从而使各厂商之间形成正外部影响,有助于降 低生产和销售成本,甚至催生新产业。Weng& Wang(2004)以台湾旅游业为例的实证检验表明,住 宿和餐饮等服务业之间确实存在规模经济。Roberts(2006)研究指出,夜间经济中的艺术和文化活 动营造出的文化氛围,对催生数字媒体等“新”文化产业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夜间经济除了通过增长效应、协同效应、集聚效应等即期效应拉动经济增长以外,也能通过长期 效应拉动经济增长。Nofreetal(2018)研究指出,夜间经济在塑造消费者对城市的“体验”方面具有 重要作用。Heath(1997)也认为,无论是游客还是投资者,如果他们在某个地方有积极的夜生活体 验,那么他们更有可能再来。因此,从长期来看夜间经济对拉动经济增长也具有重要作用。 此外,夜间经济的经济作用也表现在更好地体现城市的消费功能上。Ritzer(2001)研究指出,工 业城市到后工业城市需要经历深刻的转变过程,即从以生产为基础的社会和经济秩序向以消费为基 础的社会和经济秩序转变。Glaeseretal(2001)认为,随着这种转变的发生,未来城市的命运越来越 取决于能否吸引到消费者。发展状况良好的夜间经济能够较好地体现城市的消费功能和城市的宜 居性,是吸引消费者居住的重要因素,决定一个城市能在多大程度上成功。Hobbsetal(2005)认为, 夜间经济被视为是后工业城市的重要特征,是居民消费发生的重要场所,也是推动城市复兴、实现城 — 105 — 毛中根等:夜间经济理论研究进展
螈苧點熊2020年第2期 市消费功能的重要方式。 2.社会影响。学者们分别从正面和负面两个角度考察了夜间经济的社会影响。 Lefebvre8. Nicholson- Smith(1991)提出的空间生产得到后现代地理学家Soja(1996)的进一步发展,后者提出了 第三空间”概念,认为空间具有精神属性。夜间经济的精神属性是其产生社会影响的主要原因。人 们受其精神属性吸引参与夜间经济,又反过来影响和改变着夜间经济塑造的社会空间。从正面影响 来看,发展夜间经济是满足居民社交需要等较高层次需要的重要途径。Yeo8.Heng(2014)研究指 出,夜间经济塑造出包容的社会生活空间,给富人、穷人甚至残疾人都提供了活动场所,为处于社会 边缘的人提供温暖和归属感,也为那些因家庭矛盾不愿意回家的人提供归宿。夜间经济通过促进人 们多元参与,让人们遇见平时不太可能遇见的人和事物,可以增加社交机会,满足社交需要。特别 地, Yeo et al(2016)研究指出,对普通人来说,夜晩具有更加明显的社交优势,人们在夜晚有更多的 机会形成和维护一段社会关系。 Eldridge(2019)认为这种社交优势不仅体现在有更多的机会遇见陌 生人,还体现在与其认识的人交往,发展亲密关系和培养身份认同感。在夜间经济这种与众不同的 社会生活空间中,人们有更大的机会和可能性进行社交以及接触和自己相似的群体,获得认同感和 归属感。事实上,人们很大程度上正是受这种社交需求的驱动参与夜间经济。正如 Roberts(2015) 指出的,倘若人们只是想喝酒,那么并没有必要非去市中心去喝酒 Norse et al(2018)认为发展夜间经济对社会带来了明显的负面影响。具体来说,夜间经济的发 展带来夜生活的扩展和商品化,以酒精驱动的享乐主义损害了夜间城市的宜居性,威胁到不同城市 群体的可持续共存。学者大多认为,夜间经济中产生的各种社会成本大多和过度饮酒有密切关系 以酒精为基础的夜间经济带来的社会成本主要有噪音、暴力、垃圾、公共安全等( Bromley8. Nelson, 2002;Chew,2009; Miller et al,201l; Brands et al,2015)。 Tarrant et al(2019)研究发现,当代大学生 (无论男女)大都以一种对自身有害的方式喝酒,这种过度饮酒不仅增大了受伤害的概率,也是造成 夜生活混乱的主要原因。 Tomsen8. Payne(2016)分析表明,周末和半夜发生凶杀案的概率最高,但 大多数凶杀案并非发生在夜生活集聚区内部。 Smith8. Laymen(2018)指出,在媒体报道中夜间经 济似乎也与迅速上升的暴力水平直接相关。夜间经济中的暴力具有偶然性、爆发性和残酷性,这些 暴力涉及的受害者广泛分布在消费者、酒吧工作人员、外卖人员、出租车司机之中。但从酒精行业发 展来看,这种过度或者以有害的方式饮酒的行为带来的利润占整个酒精行业的60%。此外, Roberts 8. Gornostaeva(2007)指出,夜间经济发展会带来人们感知安全度的降低。 Bromley et al(2000)研究 表明,老人在晚上出门时会感到恐惧,会尽量避免经过有大量饮酒者的街道。但也有学者认为饮酒 是夜间经济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Tutenges(2013)认为年轻人大量饮酒会产生强烈的自由、力量和 团结感; Thurnell-Read(2015)认为饮酒是塑造个人身份、巩固友谊、从现代生活的压力和焦虑中解脱 出来的一种方式。 在夜间经济中,除了与酒精相关的产业会带来负面社会影响以外,休闲产业也可能带来负面影 响。 Smith8. Rayman(2018)研究指出,与休闲产业相关的研究一般强调他们的积极作用和意义,实 际上这种认识过于片面。一是休闲场所的建立可能会导致当地生态系统遭受破坏。例如,唐纳德 特朗普将阿伯丁郡( Aberdeenshire)海岸线的大片区域封闭起来,以建立“世界上最棒的”豪华高尔夫 球场、俱乐部和酒店,这对当地沙丘生态系统造成较大破坏。二是大量游客集聚会对周边居民正常 生活产生影响。例如, Nofre et al(2018)通过实地调查发现,巴塞罗那本地居民大多反映来访游客制 造了大量噪音,使他们夜晩难以入眠。三是游客离开之后留下的大量垃圾会对环境造成污染。例 如,马尔代夫是一个人口不到40万的岛困,每年却接待将近80万游客。数量庞大的游客离开之后 留下的垃圾对马尔代夫的生态环境造成巨大负担。四是交通工具对环境的污染。 Gossling et al (2002)实证研究表明,长途旅行中交通应当对环境污染负主要责任。 三、发展夜间经济的影响因素和挑战 夜间经济的发展是内部动力和外部环境综合作用的结果,具有必然性。接下来,本文分别从夜
2020年第2期 市消费功能的重要方式。 2.社会影响。学者们分别从正面和负面两个角度考察了夜间经济的社会影响。Lefebvre & NicholsonSmith(1991)提出的空间生产得到后现代地理学家Soja(1996)的进一步发展,后者提出了 “第三空间”概念,认为空间具有精神属性。夜间经济的精神属性是其产生社会影响的主要原因。人 们受其精神属性吸引参与夜间经济,又反过来影响和改变着夜间经济塑造的社会空间。从正面影响 来看,发展夜间经济是满足居民社交需要等较高层次需要的重要途径。Yeo & Heng(2014)研究指 出,夜间经济塑造出包容的社会生活空间,给富人、穷人甚至残疾人都提供了活动场所,为处于社会 边缘的人提供温暖和归属感,也为那些因家庭矛盾不愿意回家的人提供归宿。夜间经济通过促进人 们多元参与,让人们遇见平时不太可能遇见的人和事物,可以增加社交机会,满足社交需要。特别 地,Yeoetal(2016)研究指出,对普通人来说,夜晚具有更加明显的社交优势,人们在夜晚有更多的 机会形成和维护一段社会关系。Eldridge(2019)认为这种社交优势不仅体现在有更多的机会遇见陌 生人,还体现在与其认识的人交往,发展亲密关系和培养身份认同感。在夜间经济这种与众不同的 社会生活空间中,人们有更大的机会和可能性进行社交以及接触和自己相似的群体,获得认同感和 归属感。事实上,人们很大程度上正是受这种社交需求的驱动参与夜间经济。正如 Roberts(2015) 指出的,倘若人们只是想喝酒,那么并没有必要非去市中心去喝酒。 Norseetal(2018)认为发展夜间经济对社会带来了明显的负面影响。具体来说,夜间经济的发 展带来夜生活的扩展和商品化,以酒精驱动的享乐主义损害了夜间城市的宜居性,威胁到不同城市 群体的可持续共存。学者大多认为,夜间经济中产生的各种社会成本大多和过度饮酒有密切关系。 以酒精为基础的夜间经济带来的社会成本主要有噪音、暴力、垃圾、公共安全等(Bromley & Nelson, 2002;Chew,2009;Milleretal,2011;Brandsetal,2015)。Tarrantetal(2019)研究发现,当代大学生 (无论男女)大都以一种对自身有害的方式喝酒,这种过度饮酒不仅增大了受伤害的概率,也是造成 夜生活混乱的主要原因。Tomsen& Payne(2016)分析表明,周末和半夜发生凶杀案的概率最高,但 大多数凶杀案并非发生在夜生活集聚区内部。Smith & Raymen(2018)指出,在媒体报道中夜间经 济似乎也与迅速上升的暴力水平直接相关。夜间经济中的暴力具有偶然性、爆发性和残酷性,这些 暴力涉及的受害者广泛分布在消费者、酒吧工作人员、外卖人员、出租车司机之中。但从酒精行业发 展来看,这种过度或者以有害的方式饮酒的行为带来的利润占整个酒精行业的60%。此外,Roberts & Gornostaeva(2007)指出,夜间经济发展会带来人们感知安全度的降低。Bromleyetal(2000)研究 表明,老人在晚上出门时会感到恐惧,会尽量避免经过有大量饮酒者的街道。但也有学者认为饮酒 是夜间经济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Tutenges(2013)认为年轻人大量饮酒会产生强烈的自由、力量和 团结感;ThurnellRead(2015)认为饮酒是塑造个人身份、巩固友谊、从现代生活的压力和焦虑中解脱 出来的一种方式。 在夜间经济中,除了与酒精相关的产业会带来负面社会影响以外,休闲产业也可能带来负面影 响。Smith & Raymen(2018)研究指出,与休闲产业相关的研究一般强调他们的积极作用和意义,实 际上这种认识过于片面。一是休闲场所的建立可能会导致当地生态系统遭受破坏。例如,唐纳德· 特朗普将阿伯丁郡(Aberdeenshire)海岸线的大片区域封闭起来,以建立“世界上最棒的”豪华高尔夫 球场、俱乐部和酒店,这对当地沙丘生态系统造成较大破坏。二是大量游客集聚会对周边居民正常 生活产生影响。例如,Nofreetal(2018)通过实地调查发现,巴塞罗那本地居民大多反映来访游客制 造了大量噪音,使他们夜晚难以入眠。三是游客离开之后留下的大量垃圾会对环境造成污染。例 如,马尔代夫是一个人口不到40万的岛困,每年却接待将近80万游客。数量庞大的游客离开之后 留下的垃圾对马尔代夫的生态环境造成巨大负担。四是交通工具对环境的污染。Gsslingetal (2002)实证研究表明,长途旅行中交通应当对环境污染负主要责任。 三、发展夜间经济的影响因素和挑战 夜间经济的发展是内部动力和外部环境综合作用的结果,具有必然性。接下来,本文分别从夜 — 106 —
毛中根等:夜间经济理论研究进展 间经济发展的基础、影响夜间经济发展的因素、发展夜间经济面临的挑战等方面加以阐述 (一)夜间经济发展的基础 1.照明设施的完善。照明设施的不断完善是夜间经济发展的基本条件。 Lovatt8. O Connor (1995)认为,现代照明设施的完善意味着夜晚变成“夜间”,人们不再因为黑暗而暂停工作,这是人类 在争夺夜间控制权的胜利,也是夜间经济发展的基本条件。 Tiesdell8. Slater(2006)进一步指出,照 明方式的出现使人们可以不再按照“自然”时间作息,即人们不再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人们对时间的 把握更加灵活化和随意化。更重要的是,不断完善的照明设施带来人们对时间的感知发生变化,并 引起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巨大改变。夜间灯光代表的经济意义也引发了越来越多学者的关注和研究 evin8. Zhang(2017)指出,灯光照明是评估国家和地区人口和经济活动的良好替代方法。 Wu et al (2013)考察了夜间灯光与GDP之间的关系; Elvidge et al(2012)将人口数据与夜间灯光数据结合形 成夜灯发展指数(NIDI),用于衡量收人分配差距; Xiao et al(2018)基于夜间灯光数据模拟能源消 费。 Mellander et al(2015)指出夜间灯光在衡量经济总量上的准确度不如衡量密度,可被用作衡量 城镇化率的良好指标。事实上 Levin8. Zhang(2017)研究发现,灯光亮度也会受诸如植被、建筑环 境和气候等非经济因素的影响,或者受人为因素的操纵,因此目前鲜有文献直接用夜间灯光来衡量 夜间经济。夜间灯光作为夜间活动的基础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夜间经济活动的强度,但并不能直接 反映夜间经济 2.城市去工业化发展。城市工业化发展改变了人们的生活习惯,使夜晚成为人们习惯的闲暇时 间;城市的去工业化发展则为夜间经济发展提供了空间、框架和基础。 Brabazon8. Mallinder(2007) 不仅指出了去工业化对发展夜间经济的意义,也指出了工业化对发展夜间经济的意义。伴随工业化 而来的机械化使不规律的工时制难以维持,人们慢慢习惯和适应朝九晚五的生活,即白天变成工作 时间,闲暇只能在夜间进行。城市去工业化发展使酒店业、旅游业和零售业取代工业成为新的经济 增长领域,为发展夜间经济提供基础和框架。 Jones et al(2003)认为城市的去工业化发展造成大量 土地和厂房的闲置,为发展夜间经济提供了空间。Rowe8. Lynch(2012)研究指出,去工业化带来的 管制放松、灵活工作时间、服务业增长以及更多闲暇时间,吸引了大量民众在城市内部生产和消费休 闲产品,使夜间经济发展成为可能 3.高等教育的快速扩张。高等教育的快速扩张为夜间经济发展提供了大量有消费意愿和消费 能力的消费群体,形成以年轻人主导的夜间经济。 Roberts(2006)认为,在高等教育快速扩张时期 新增的大学生是推动英国夜间经济繁荣的主要力量。1991—2001年间,英国高等教育机构的学生 总数增加了四分之三以上,一些夜间特许经营场所主要的目标群体就是18~24岁的大学生。Lind say(2009)、 Maclean8. Moore(2014)等研究发现,在澳大利亚的墨尔本,年轻人也是夜间经济中最 活跃的群体,他们大都容易被夜间经济所吸引 4.人均可攴配收入的增加。可支配收入是消费的基础,收入不仅决定人们能不能消费,也决定 人们可以消费什么。 Doll et al(2006)、 Zhou et al(2015)等认为,城市夜间灯光的亮度与这个城市的 经济发展水平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也就是说,城市夜间活动越多,意味着这个城市的经济发展水 平越高;城市的经济发展程度越高,其夜间活动也会更丰富。一个城市的经济发展水平越高,人们的 可支配收入往往也越高,夜间经济也会更活跃。 Roberts(2006)研究发现,20世纪90年代初英国经 济在经历衰退之后稳步增长,工党政府通过增加公共开支,几乎实现充分就业,居民可支配收入增 加,是该时期英国夜间经济迅速发展起来的重要原因。 5.政府管制的放松。20世纪90年代,英国夜间经济的繁荣离不开政府管制的放松。随着新自 由主义兴起,主张自由、私有、市场,反对政府管制的呼声日益高涨,政府部门和学界对夜间经济在拉 动经济增长、带动城市复兴中扮演的重要角色信心十足。放松对夜间饮酒类场所许可经营的主张取 得压倒性胜利。1997-199年间,曼彻斯特市中心拥有酒类许可的场所数量增加了243%。诺丁汉 郡特许经营场所的容量从1997年的61500个增加到2004年的105000个。除了许可经营场所数量 107
间经济发展的基础、影响夜间经济发展的因素、发展夜间经济面临的挑战等方面加以阐述。 (一)夜间经济发展的基础 1.照明设施的完善。照明设施的不断完善是夜间经济发展的基本条件。Lovatt& OConnor (1995)认为,现代照明设施的完善意味着夜晚变成“夜间”,人们不再因为黑暗而暂停工作,这是人类 在争夺夜间控制权的胜利,也是夜间经济发展的基本条件。Tiesdell& Slater(2006)进一步指出,照 明方式的出现使人们可以不再按照“自然”时间作息,即人们不再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人们对时间的 把握更加灵活化和随意化。更重要的是,不断完善的照明设施带来人们对时间的感知发生变化,并 引起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巨大改变。夜间灯光代表的经济意义也引发了越来越多学者的关注和研究。 Levin&Zhang(2017)指出,灯光照明是评估国家和地区人口和经济活动的良好替代方法。Wuetal (2013)考察了夜间灯光与 GDP之间的关系;Elvidgeetal(2012)将人口数据与夜间灯光数据结合形 成夜灯发展指数(NLDI),用于衡量收入分配差距;Xiaoetal(2018)基于夜间灯光数据模拟能源消 费。Mellanderetal(2015)指出夜间灯光在衡量经济总量上的准确度不如衡量密度,可被用作衡量 城镇化率的良好指标。事实上 Levin & Zhang(2017)研究发现,灯光亮度也会受诸如植被、建筑环 境和气候等非经济因素的影响,或者受人为因素的操纵,因此目前鲜有文献直接用夜间灯光来衡量 夜间经济。夜间灯光作为夜间活动的基础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夜间经济活动的强度,但并不能直接 反映夜间经济。 2.城市去工业化发展。城市工业化发展改变了人们的生活习惯,使夜晚成为人们习惯的闲暇时 间;城市的去工业化发展则为夜间经济发展提供了空间、框架和基础。Brabazon& Mallinder(2007) 不仅指出了去工业化对发展夜间经济的意义,也指出了工业化对发展夜间经济的意义。伴随工业化 而来的机械化使不规律的工时制难以维持,人们慢慢习惯和适应朝九晚五的生活,即白天变成工作 时间,闲暇只能在夜间进行。城市去工业化发展使酒店业、旅游业和零售业取代工业成为新的经济 增长领域,为发展夜间经济提供基础和框架。Jonesetal(2003)认为城市的去工业化发展造成大量 土地和厂房的闲置,为发展夜间经济提供了空间。Rowe& Lynch(2012)研究指出,去工业化带来的 管制放松、灵活工作时间、服务业增长以及更多闲暇时间,吸引了大量民众在城市内部生产和消费休 闲产品,使夜间经济发展成为可能。 3.高等教育的快速扩张。高等教育的快速扩张为夜间经济发展提供了大量有消费意愿和消费 能力的消费群体,形成以年轻人主导的夜间经济。Roberts(2006)认为,在高等教育快速扩张时期, 新增的大学生是推动英国夜间经济繁荣的主要力量。1991—2001年间,英国高等教育机构的学生 总数增加了四分之三以上,一些夜间特许经营场所主要的目标群体就是18~24岁的大学生。Lind say(2009)、MacLean& Moore(2014)等研究发现,在澳大利亚的墨尔本,年轻人也是夜间经济中最 活跃的群体,他们大都容易被夜间经济所吸引。 4.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增加。可支配收入是消费的基础,收入不仅决定人们能不能消费,也决定 人们可以消费什么。Dolletal(2006)、Zhouetal(2015)等认为,城市夜间灯光的亮度与这个城市的 经济发展水平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也就是说,城市夜间活动越多,意味着这个城市的经济发展水 平越高;城市的经济发展程度越高,其夜间活动也会更丰富。一个城市的经济发展水平越高,人们的 可支配收入往往也越高,夜间经济也会更活跃。Roberts(2006)研究发现,20世纪90年代初英国经 济在经历衰退之后稳步增长,工党政府通过增加公共开支,几乎实现充分就业,居民可支配收入增 加,是该时期英国夜间经济迅速发展起来的重要原因。 5.政府管制的放松。20世纪90年代,英国夜间经济的繁荣离不开政府管制的放松。随着新自 由主义兴起,主张自由、私有、市场,反对政府管制的呼声日益高涨,政府部门和学界对夜间经济在拉 动经济增长、带动城市复兴中扮演的重要角色信心十足。放松对夜间饮酒类场所许可经营的主张取 得压倒性胜利。1997—1999年间,曼彻斯特市中心拥有酒类许可的场所数量增加了243%。诺丁汉 郡特许经营场所的容量从1997年的61500个增加到2004年的105000个。除了许可经营场所数量 — 107 — 毛中根等:夜间经济理论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