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仪器:注意集中能力测定仪 六、实验学时分配 序号 实验项目 实验教学学时 1 动觉方位辨别能力的测定 2 双手协调性测定 4 3 反应时测定 4 4 注意集中能力测定 合计 16 七、椎荐教材和辅助教学资料 [1]《实验心理学》(第三版),朱滢,北京大学出版社,2014年: [2]《实验心理学》,郭秀艳,人民教有出版社,2004年: [3]《体有心理学》,马启伟,高等教有出版社,1995年。 (撰写人:王铁新审核人:孟春雷审定人:李吉慧)
24 主要仪器:注意集中能力测定仪 六、实验学时分配 序号 实验项目 实验教学学时 1 动觉方位辨别能力的测定 4 2 双手协调性测定 4 3 反应时测定 4 4 注意集中能力测定 4 合 计 16 七、推荐教材和辅助教学资料 [1]《实验心理学》(第三版),朱滢,北京大学出版社,2014 年; [2]《实验心理学》,郭秀艳,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 年; [3]《体育心理学》,马启伟,高等教育出版社,1995 年。 (撰写人:王铁新 审核人:孟春雷 审定人:李吉慧)
《体育社会学》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体育社会学 课程类别: 专业基础课 课程适用专业: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 考核方式:考试 总学时、学分:32学时2学分 一、课程教学目的 体育社会学在体育科学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它是一门把体育这种社会文化现象作为 个不新变化发展的整体 在外部研究体有与其它社会现 之间的相互天,在内部研体了 与人的社会行为 社会观念的关系, 制约因 ,用 学生话 在要 分析 提高对体有这二社会现象的理性认识, 中的 的的 认识。 一、课程教学要求 课程要求周学在学习过程中 要理论联系实际,能够用所学的体有社会学基本理论、观 点来解释、分析社会现 导当前的体育改苹实践。 三、课程教学重、难点 文化、教有以及传葉社会现的关系 难,点是体育社会学的研究方法、体育社会学研究范围和对象的确立。 四、课程教学方法与手 同时以专题论等形式浦讨闭老书目网上 检索、加深对体有社会学基本理论的理解,并通过现场调查和访谈法, 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 和解染问题的尘装能力和剑新能力 L,教学内容 体有社会 象据述。体有社合围象的重大变化 体育社会现象专门化、体育社会现象扩大化、体有社会现象复杂化。 关于体有社会现象的几个基本命题:体有是社会大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体有是社会文 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体有是社会的缩影和焦点、体育必须紧随社会的发展与时俱进。 2.重、难点提示 重点是体育社会现象的扩大化与复杂化。 难点是体有社会现象如何与时俱进 第二章社会学与体育社会学(4学时) 1.教学内容 体有社会学的概念、研究对象与研究范畴 位和 学科的引进恢复阶段、学科的组织加强阶段、学科的独立 发展 重、难点提示 重占是社合休有学的概及体百社合学研究的地位与价信 难点是体育社会学的研究对象与研究范砖 第三章体育流动的社会分层、流动与控制(4学时) 教学内容 社会分层与体育运动:社会分层概述、体有与社会分层的关系 社会流动与体有运动:社会流动理论、体有社会流动的方式 社会控制与体有运动:体有的社会控制体系、体有的社会控制作用、体有社会控制的机制
25 《体育社会学》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体育社会学 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 课程适用专业: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 考核方式:考试 总学时、学分:32 学时 2 学分 一、课程教学目的 体育社会学在体育科学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它是一门把体育这种社会文化现象作为一 个不断变化发展的整体,在外部研究体育与其它社会现象之间的相互关系,在内部研究体育 与人的社会行为、社会观念的关系,以及体育运动的结构、功能、发展动力和制约因素,用 以推动体育和社会合理发展的综合性学科。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掌握体育内在要素的运 行规律及与社会现象间相互作用,培养学生运用社会学观点分析体育社会实践问题的能力。 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 使学生掌握社会进步中的体育运动、社会制度中的体育运动等基本 知识,提高对体育这一社会现象的理性认识,同时使学生对现代体育有一个全面的、辩证的 认识。二、课程教学要求 课程要求同学在学习过程中,要理论联系实际,能够用所学的体育社会学基本理论、观 点来解释、分析社会现实,指导当前的体育改革实践。 三、课程教学重、难点 重点是体育与政治、经济、文化、教育以及传媒等社会现象的关系。 难点是体育社会学的研究方法、体育社会学研究范围和对象的确立。 四、课程教学方法与手段 在教学活动中,以课堂讲授为主,同时辅以专题讨论等形式,通过阅读参考书目、网上 检索、加深对体育社会学基本理论的理解,并通过现场调查和访谈法,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 和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五、课程教学内容 第一章 绪论(2 学时) 1.教学内容 体育社会现象概述。体育社会现象的重大变化。 体育社会现象专门化、体育社会现象扩大化、体育社会现象复杂化。 关于体育社会现象的几个基本命题:体育是社会大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体育是社会文 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体育是社会的缩影和焦点、体育必须紧随社会的发展与时俱进。 2.重、难点提示 重点是体育社会现象的扩大化与复杂化。 难点是体育社会现象如何与时俱进。 第二章 社会学与体育社会学(4 学时) 1.教学内容 体育社会学的概念、研究对象与研究范畴 体育社会学研究的地位和价值 体育社会学在中国的发展:学科的引进恢复阶段、学科的组织加强阶段、学科的 独立 发展阶段 2.重、难点提示 重点是社会体育学的概念及体育社会学研究的地位与价值。 难点是体育社会学的研究对象与研究范畴。 第三章 体育流动的社会分层、流动与控制(4 学时) 1.教学内容 社会分层与体育运动:社会分层概述、体育与社会分层的关系 社会流动与体育运动:社会流动理论、体育社会流动的方式 社会控制与体育运动:体育的社会控制体系、体育的社会控制作用、体育社会控制的机制
2.重、难点提示 重点是社会分层的概念、体育运动中的社会分层现象及体育社团的性质和分类。 难点是体有的社会控制体系与社会流动方式。 第四章人口与体育人口(4学时) 1.教学内容 人口结构中的体有运动:人口数量与体有运动、人口质量与体有运动、人口分布与体 有运动、人口结构域体有运动 体 标准、我国体有人口的基本情况 重是亮云质量的因素和人口质量与体有的关系。 难点是中国体有人口的判定标准 第五章体育群体(4学时) 学内 群体的概念,群体的要素,群体的分类,群体的功能 体育群体的概念,体育群体的特征,体育群体的类别 2.重、难点提示 重点是体育群体的分类特征 难点是社会群体的界定,体有群体中的竞技群体的特点。 第六草体育与文化(4学时) 1.教学内容 文化、体有文化的一般概述:文化的概念、文化的结构 文化的要素与特征:语言与符号、规范、价值观、文化的多样性、统一性、共有性和发 展性 文化的文化的特性 一性、连续性、非宗教性 道德性、中庸和平、乡土情谊、体有 酒体有文化的发底,架穷体有文化与西方体有文化的治 难点提示 重点是文化的概念、结构、要素和特征以及体有文化的概念和所包含的内容 难点是现代体育几种主要特征的产生和发展过程。 第七章体育与人的社会化(4学时) 1.教学内容 社会化的定义,社会化的内容 体有社会化的功能,体有与人的现代化 2.重、难点提示 重点是社会化的定义,体有的社会化功能。 难点是体有与人的社会化的重要作用。 第八章体育的社会问题(4学时) 1.教学内容 社会问题的概念及性质 体会的装。体有性会的状 园题的特点与种类 难点是体育社会问题如何解决 第九章社会体育的社会学分析(2学时) 1.教学内容 的含义、特 社会体有的广泛性、社会体有的多样性、社会体有的灵活性、社会体有的业余性及社 会体有的公共产品性质 影响社会体育参与的基本因素:全民健身活动的环境条件、生活方式与生活质量、参与 6
26 2.重、难点提示 重点是社会分层的概念、体育运动中的社会分层现象及体育社团的性质和分类。 难点是体育的社会控制体系与社会流动方式。 第四章 人口与体育人口(4 学时) 1.教学内容 人口结构中的体育运动:人口数量与体育运动、人口质量与体育运动、人口分布 与体 育运动、人口结构域体育运动 体育人口的判定标准、我国体育人口的基本情况 2.重、难点提示 重点是决定人口质量的因素和人口质量与体育的关系。 难点是中国体育人口的判定标准。 第五章 体育群体(4 学时) 1.教学内容 群体的概念,群体的要素,群体的分类,群体的功能 体育群体的概念,体育群体的特征,体育群体的类别 2.重、难点提示 重点是体育群体的分类特征。 难点是社会群体的界定,体育群体中的竞技群体的特点。 第六章 体育与文化(4 学时) 1.教学内容 文化、体育文化的一般概述:文化的概念、文化的结构 文化的要素与特征:语言与符号、规范、价值观、文化的多样性、统一性、共有性和发 展性 中国文化的特性:统一性、连续性、非宗教性、泛道德性、中庸和平、乡土情谊、体育 文化的概念,体育文化在文化中的地位,体育文化的价值 体育文化产生的社会原因,体育文化的发展,东方体育文化与西方体育文化的差异 2.重、难点提示 重点是文化的概念、结构、要素和特征以及体育文化的概念和所包含的内容。 难点是现代体育几种主要特征的产生和发展过程。 第七章 体育与人的社会化(4 学时) 1.教学内容 社会化的定义,社会化的内容 体育社会化的功能,体育与人的现代化 2.重、难点提示 重点是社会化的定义,体育的社会化功能。 难点是体育与人的社会化的重要作用。 第八章 体育的社会问题(4 学时) 1.教学内容 社会问题的概念及性质 体育社会问题出现的必然性 体育社会问题的特点与种类。体育社会问题的解决 2.重、难点提示 重点是体育社会问题的特点与种类。 难点是体育社会问题如何解决。 第九章 社会体育的社会学分析(2 学时) 1.教学内容 社会体育的含义、特点 社会体育的广泛性、社会体育的多样性、社会体育的灵活性、社会体育的业余性 及社 会体育的公共产品性质 影响社会体育参与的基本因素:全民健身活动的环境条件、生活方式与生活质量、参与
者体育价值观念和态度、社会体育与社会健康 2.重、难点提示 难点是 六、学时分配 教学环节 章目 教学内容 理论教学学时实验教学学时 绪论 2 社会学与体育社会学 4 体有运动的社会分层、流动与控制 4 四 人口与体有人口 4 五 体有群体 4 六 体有与文化 4 体育与人的社会化 4 八体有的社会问题 4 社会体有的社会学分析 2 总计 32 程者技方式 成镇 考书目 体有现状调查研究》(2001年),中国群众体有现状调查课题组,北京体 学教程》.吕树庭、卢元镇编,高等教有出版社,2007年 人民体有 1007年 [4《体育社会学》,吕树庭、刘德佩编,人民体有出散社,2007年: [5]《论中国体育社团》,黄亚玲编,北京体有大学出瓶社,2004年。 (撰写人:冯晓丽审核人:孟春雷审定人:李吉慧)
27 者体育价值观念和态度、社会体育与社会健康 2.重、难点提示 重点是社会体育观念及社会体育特点和影响社会体育参与的社会学因素。 难点是社会健康与社会体育之间的关系。 六、学时分配 章目 教学内容 教学环节 理论教学学时 实验教学学时 一 绪论 2 二 社会学与体育社会学 4 三 体育运动的社会分层、流动与控制 4 四 人口与体育人口 4 五 体育群体 4 六 体育与文化 4 七 体育与人的社会化 4 八 体育的社会问题 4 九 社会体育的社会学分析 2 总 计 32 七、课程考核方式 考核方式:闭卷 成绩构成:平时成绩 40%、考试成绩 60% 其中平时成绩包括:课堂考勤 10%、作业成绩 10%、期中成绩 20% 八、选用教材和参考书目 [1]《中国群众体育现状调查研究》(2001 年),中国群众体育现状调查课题组,北京体 育大学出版社,2005 年; [2]《体育社会学教程》,吕树庭、卢元镇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年; [3]《社会体育学》,毛秀珠编,人民体育出版社,1997 年; [4]《体育社会学》,吕树庭、刘德佩编,人民体育出版社,2007 年; [5]《论中国体育社团》,黄亚玲编,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4 年。 (撰写人:冯晓丽 审核人:孟春雷 审定人:李吉慧)
《健康教育学》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健康教育学 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 适用专业: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 考核方式:考试 总学时、学分:48学时2.5学分 一、课程教学目的 健康教有学是一门通过教育的手段向社会、家庭和个人传投卫生保健知识,提高自我保 健能力,养成健康行为,纠正不良行为,消除危险国素,防止疾病的发生,促进人美健康 提高生活质量的科学.高校健康教有是中小学健康教育的延续和深化,是全民健康教有的重 要组成部分。 二、课程教学要求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树立现代的健康意识,掌提现代健康的概念及内容,拿提组 护健康的知识和技 能,提高心理健康水 生花 、改 来 提高自身健康管理能力, 动先课 生身心健康和全西发展 有保学 四、课程教学重 、发展概 的应围 课程教学方法与手段 对康生 开发健康教育网络课程、幕课等学习平台,扩大使康教育的覆盖而 学康与健康促仅学时】 促进概念 影响健康的因素 健康教有 健康决策是健康管理的基本原则 2.重、难点提示 重点是现代健康的概念,亚健康状态及预防,健康教有内涵。 难点是健康促进及健康管理。 第二章健康行为(6学时) 1.教学内容 行为 健康行为 危害健康行为 及防范 的经康行为的病因及预防筑略。烟草、毒品危害。酒、溢 媒今 难点是有害健康行为的病因及预防策略。 第三章心理健康(4学时) 1.教学内容 28
28 《健康教育学》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健康教育学 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 适用专业: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 考核方式:考试 总学时、学分:48 学时 2.5 学分 一、课程教学目的 健康教育学是一门通过教育的手段向社会、家庭和个人传授卫生保健知识,提高自我保 健能力,养成健康行为,纠正不良行为,消除危险因素,防止疾病的发生,促进人类健康, 提高生活质量的科学. 高校健康教育是中小学健康教育的延续和深化,是全民健康教育的重 要组成部分。 二、课程教学要求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树立现代的健康意识,掌握现代健康的概念及内容,掌握维 护健康的知识和技能,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增强抗挫折的能力;养成健康的卫生行为和生活 方式,纠正、改变不良的卫生习惯和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增加卫生知识,提高自我保健能力, 树立健康意识,形成文明、健康生活方式,提高自身健康管理能力, 增强维护全民健康的 社会责任感,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 三、先修课程 运动生理学、体育保健学 四、课程教学重、难点 重点是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的涵义、研究领域、基本特征、发展概况、社会作用和任务; 难点是健康传播、健康行为、健康心理的基本概念、主要方法、以及在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 中的应用。 五、课程教学方法与手段 课堂讲授和讨论相结合。通过阅读主要参考书目、网上查询、资料整埋和专题讨论,加 深对健康教育学生物了解,并掌握该学科的主要基本知识。 开发健康教育网络课程、慕课等学习平台,扩大健康教育的覆盖面。 六、课程教学内容 第一章 健康与健康促进(2 学时) 1.教学内容 健康与健康促进概念 影响健康的因素 健康教育 健康决策是健康管理的基本原则 2.重、难点提示 重点是现代健康的概念,亚健康状态及预防,健康教育内涵。 难点是健康促进及健康管理。 第二章 健康行为(6 学时) 1.教学内容 行为 健康行为 危害健康行为 物质滥用的危害及防范 2.重、难点提示 重点是健康行为的概念,危害健康行为的病因及预防策略,烟草、毒品危害,酗酒、滥 用镇静催眠要等成瘾性药物的危害及防范。 难点是有害健康行为的病因及预防策略。 第三章 心理健康(4 学时) 1.教学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