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有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目标定向。 体有活动的目标设置:何为目标设置:目标设置的作用:体有活动中有效目标设置的原 :团队的概念及特征:团队目标的作用:团队目标的设 置方法 重、直提示 意的问愿 重点是体有 难点是体有活动中团队目标的设置。 第三音运动兴趣和动机(6学时) 1.教学内容 运动兴趣的定义、运动兴趣的品质、分类及影响因素 运动动机的定义、功能、种类,运动动机的培养与激发 2.重、难点提示 重点是运动兴趣、运动动机的概念及分类,影响运动兴趣形成的因素和运动动机的培 养和激发。 难点是运动动机的培养和激发及学生体有态度的转变。 动阳因4学时酚 第四章 1教学 归因的 归理 :内外部归因、归因与情绪反应、稳定性 运动中的归因训练和再归因训练 之,重、难点提示 重点是归因的概念及理论、运动中运动中习得性无助感的成因及对策,影响运动归因 的内外部因素,归因训练的方法。 难点是利用所学的归因理论解释运动情景中的成败原因。 第五章体育活动和心理健康(4学时) 1.教学内容 体有活动的心理效益、影响人们坚持体有活动的因素 体有活动行为的理论、预测及干预 体有活动的成稳行为 2重、难点提示 带来的 动理论 、章唤醒、焦虑、心境状态与运动表现(4学时) 唤醒、焦虑与运动表现之间关系:驱力理论、倒型假说、个人最佳功能区理论、多 维焦虑理论 影响赛前状态焦虑的主要因素 心境状态与运动表现:心境状态的概念、测量,心境状态与运动员的成就水平,心境 状态与运动疲劳的监测,赛前心境状态与运动成绩的预测,人格与心境的交互作用模式对 运动表现的预测 2.重、难点提示 念及测点是 换醒水平影响运动表现的主要理论,引起赛前焦虑的主要原因,心境状态的概 准点是唤醒水平影响运动表现的主要理论观点。 第七章心理技能训练(6学时) 19
19 体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目标定向。 体育活动的目标设置:何为目标设置;目标设置的作用;体育活动中有效目标设置的原 则 体育活动中团队目标的设置方法:团队的概念及特征;团队目标的作用;团队目标的设 置方法;设置团队目标时应该注意的问题。 2.重、难点提示 重点是体育活动中的学习目标定向和成绩目标定向的区别;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学习目 标定向的方法;体育教学训练中进行目标设置的原则;团队目标的设置方法及注意事项。 难点是体育活动中团队目标的设置。 第三章 运动兴趣和动机(6 学时) 1.教学内容 运动兴趣的定义、运动兴趣的品质、分类及影响因素 运动动机的定义、功能、种类,运动动机的培养与激发 2.重、难点提示 重点是运动兴趣、运动动机的概念及分类,影响运动兴趣形成的因素和运动动机 的培 养和激发。 难点是运动动机的培养和激发及学生体育态度的转变。 第四章 运动归因(4 学时) 1.教学内容 归因的概念及理论 运动中的归因分析:内外部归因、归因与情绪反应、稳定性 影响运动归因的因素 运动中的归因训练和再归因训练 2.重、难点提示 重点是归因的概念及理论、运动中运动中习得性无助感的成因及对策,影响运动 归因 的内外部因素,归因训练的方法。 难点是利用所学的归因理论解释运动情景中的成败原因。 第五章 体育活动和心理健康(4 学时) 1.教学内容 体育活动的心理效益、影响人们坚持体育活动的因素 体育活动行为的理论、预测及干预 体育活动的成瘾行为 2.重、难点提示 重点有体育活动带来的心理效益,影响人们体育活动坚持性的因素,体育活动行 为理 论及促进人们体育活动坚持性的策略。 难点是体育活动行为理论。 第六章 唤醒、焦虑、心境状态与运动表现(4 学时) 1.教学内容 应激、唤醒和焦虑的定义 唤醒、焦虑与运动表现之间关系:驱力理论、倒 U 型假说、个人最佳功能区理论、多 维焦虑理论 影响赛前状态焦虑的主要因素 心境状态与运动表现:心境状态的概念、测量,心境状态与运动员的成就水平, 心境 状态与运动疲劳的监测,赛前心境状态与运动成绩的预测,人格与心境的交互作用模式 对 运动表现的预测 2.重、难点提示 重点是唤醒水平影响运动表现的主要理论,引起赛前焦虑的主要原因,心境状态 的概 念及测量方法。 难点是唤醒水平影响运动表现的主要理论观点。 第七章 心理技能训练(6 学时)
1.教学内容 心理技能、心理技能训练的概念,心理技能训练计划、方案与实施 线服酸酬珠的低数方法新进微松调练。自生训练。气功放松法。生物反慎训练。系一 干预方法:表象训练,认知训练,暗示训绮 训练的方法 难点是系统脱敏训练、渐进放松训练和白生训练的方法练习。 第八章动作技能的学习(4学时) 1,教学内容 动作技能的概念、组成,动作技能学习过程的变化结征,动作技能的分类、测量与 动作技能形成的理论与过程,影响动作技能学习的因素,动作技能的学习与训练 动作技能的迁移:技能的迁移及其理论、技能迁移的测量与评价,影响技能迁移的因 素,迁移的原则 2.重、难点提示 作技能的概急 组成和基 本特征:动作技能的分类、测量 能形成 部因素和外部因素:动作技能迁移的理论 原则 阶段和途径:影响动作技能学习的内 测量与评价 第九章运动损伤的心理致因与康复(4学时) 1,教学内容 运动损伤发生的心理学解释,影响运动损伤发生的心理因素 运动损伤的心理反应,运动损伤的心理评估作用、手段、具体内容及注意事项 运动损伤的心理康复方法 2.重、难点提示 重点是影响运动损伤发生的心理因素、运动损伤的心理反应过程及其特征,运动损伤 的心理康复方法。 难点是运动损伤的心理康复计划的制定 第十章运动中的团体凝聚力(4学时) 1.教学内容 体有 力中团体凝聚力的分类、概念模型和测量,影响体有团体凝聚力的因素 金是蕉高提不凝聚力定义特征以及分类、团体漫聚力的概念模型,影响团体凝 力的因素,团体凝聚力与运动表现之间的关系,提高团体凝聚力的途径和方法。 难点是体有团体凝聚力定义、特征以及分类和影响团体凝聚力的因素。 第十一章运动中的攻击性行为(4学时) 1.教学内容 攻击性行为的定义、分类,体育运动与攻击性行为 降低运动中攻击性行为的方法:降低运动员攻击行为的方法,降低观众攻击性行为的方 法 2.重、难点提示 重点是攻击性行为的定义、分类,运动中影响攻击性行为产生的内外部因素,降低运动 员和观众攻击性行 法方法 难点是 动中影响攻击性行为产生的内外部因素及其方法。 七、实验教学内容 20
20 1.教学内容 心理技能、心理技能训练的概念,心理技能训练计划、方案与实施 运动中的行为干预方法:渐进放松训练,自生训练,气功放松法,生物反馈训练, 系 统脱敏训练,模拟训练 运动中的认知干预方法:表象训练,认知训练,暗示训练 2.重、难点提示 重点是模拟心理训练、表象训练的概念、理论及方法,认知训练的理论和方法及 暗示 训练的方法。 难点是系统脱敏训练、渐进放松训练和自生训练的方法练习。 第八章 动作技能的学习(4 学时) 1.教学内容 动作技能的概念、组成,动作技能学习过程的变化特征,动作技能的分类、测量 与评 价 动作技能形成的理论与过程,影响动作技能学习的因素,动作技能的学习与训练 动作技能的迁移:技能的迁移及其理论、技能迁移的测量与评价,影响技能迁移 的因 素,迁移的原则 2.重、难点提示 重点是动作技能的概念、组成和基本特征;动作技能的分类、测量与评价;动作技能形 成的理论、阶段和途径;影响动作技能学习的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动作技能迁移的 理 论、原则、测量与评价;影响动作技能迁移的因素。 难点是动作技能的分类;动作技能形成的理论、阶段和途径;影响动作技能学习 的内 部因素和外部因素:动作技能迁移的理论、原则、测量与评价。 第九章 运动损伤的心理致因与康复(4 学时) 1.教学内容 运动损伤发生的心理学解释,影响运动损伤发生的心理因素 运动损伤的心理反应,运动损伤的心理评估作用、手段、具体内容及注意事项 运动损伤的心理康复方法 2.重、难点提示 重点是影响运动损伤发生的心理因素、运动损伤的心理反应过程及其特征,运动 损伤 的心理康复方法。 难点是运动损伤的心理康复计划的制定。 第十章 运动中的团体凝聚力(4 学时) 1.教学内容 体育运动中团体凝聚力的分类、概念模型和测量,影响体育团体凝聚力的因素 团体凝聚力与运动成绩的关系,团体凝聚力产生的其他效益 团体凝聚力的发展:团体凝聚力的发展模式,体育团体凝聚力发展的途径和方法 2.重、难点提示 重点是体育团体凝聚力定义、特征以及分类、团体凝聚力的概念模型,影响团体 凝聚 力的因素,团体凝聚力与运动表现之间的关系,提高团体凝聚力的途径和方法。 难点是体育团体凝聚力定义、特征以及分类和影响团体凝聚力的因素。 第十一章 运动中的攻击性行为(4 学时) 1.教学内容 攻击性行为的定义、分类,体育运动与攻击性行为 降低运动中攻击性行为的方法:降低运动员攻击行为的方法,降低观众攻击性行为的方 法 2.重、难点提示 重点是攻击性行为的定义、分类,运动中影响攻击性行为产生的内外部因素,降低运动 员和观众攻击性行为法方法。 难点是运动中影响攻击性行为产生的内外部因素及其方法。 七、实验教学内容
实验项目(一):动觉方位辨别能力的测定(4学时) 项目类别:必做 :通过实验使学生本体 动觉方位测定 双手协调性测定(4学时) 项目类别:必做 项日性质,哈证性 项目主要目的要求:通过实验增进双手在动作完成过程中的协调与配合,使学生理解练 习在动作技能形成过程中的地位及重要性。明确视觉反馈对动作操作的意义。 主要仪塔:双手调节器 实验项 反应时测定(4学时) 项目主要目的要求:掌握声、光反应时测定的测试方法与仪器使用。包括简单反应时利 选择反应时 体反应时的差异,并能有效认识反应时在体有活动中的作用。 后应时到:状代 实验项目(四):注意集中能力测定(4学时) 项目类别:必做 项目性质:验证性 项目主要目的要求:掌握注意集中能力的仪器使用和测试方法。通过实验深刻理解动作 完成过程注意集中程度与完成质量的关系。 主要仪器:注意集中能力测定仪 八、学时分配 教学环节 章目 教学内容 理论教学学时 实践教学学时 体有心理学概述 4 运动中的目标定向和目标设置 三 运动兴趣和动机 6 4 四运动归因 4 五 体育活动与心理健康 4 4 唤醒、焦虑、心境状态与运动表 六 4 七 心理技能训练 6 八 动作技能的学习 4 九 运动损伤的心理致因和康复 4 X 运动中的团体凝聚力 4 十一 运动中的攻击性行为 4 总计 48 6
21 实验项目(一):动觉方位辨别能力的测定(4 学时) 项目类别:必做 项目性质:验证性 项目主要目的要求:通过实验使学生本体感觉,对自身手臂的运动幅度和方位进行感知, 了解感知误差的来源和大小,并通过反馈提高动觉感知能力。 主要仪器:动觉方位测定仪 实验项目(二):双手协调性测定(4 学时) 项目类别:必做 项目性质:验证性 项目主要目的要求:通过实验增进双手在动作完成过程中的协调与配合,使学生理解练 习在动作技能形成过程中的地位及重要性。明确视觉反馈对动作操作的意义。 主要仪器:双手调节器 实验项目(三):反应时测定(4 学时) 项目类别:必做 项目性质:验证性 项目主要目的要求:掌握声、光反应时测定的测试方法与仪器使用。包括简单反应时和 选择反应时,了解个体反应时的差异,并能有效认识反应时在体育活动中的作用。 主要仪器:反应时测试仪 实验项目(四):注意集中能力测定(4 学时) 项目类别:必做 项目性质:验证性 项目主要目的要求:掌握注意集中能力的仪器使用和测试方法。通过实验深刻理解动作 完成过程注意集中程度与完成质量的关系。 主要仪器:注意集中能力测定仪 八、学时分配 章目 教学内容 教学环节 理论教学学时 实践教学学时 一 体育心理学概述 4 二 运动中的目标定向和目标设置 4 三 运动兴趣和动机 6 4 四 运动归因 4 五 体育活动与心理健康 4 4 六 唤醒、焦虑、心境状态与运动表 现 4 七 心理技能训练 6 4 八 动作技能的学习 4 4 九 运动损伤的心理致因和康复 4 十 运动中的团体凝聚力 4 十一 运动中的攻击性行为 4 总 计 48 16
九、考核方式与要求 考核方式:笔试、闭卷。 成绩构成:平时成绩40%、考试成绩60% 共中平时成绩包括:课堂考勤10%、作业成靖10%、期中成绩20% 十、选用教材和参考书目 [1]《体有心理学》,马启伟编,人民教有出版社,1994年: [2]《体育运动心理学研究进展》,张力为、任未多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 [3]《体有心理学》,祝蓓里、季浏编,高等教有出版社,2000年: [4)《运动心理学》,张力为、毛志雄编,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 浏、般恒样、潮 ,高等教有出版社,2010年 大学出 .2014年 (摸写人:王铁新审核人:孟春雷审定人:李吉慧)
22 九、考核方式与要求 考核方式:笔试、闭卷。 成绩构成:平时成绩 40%、考试成绩 60% 其中平时成绩包括:课堂考勤 10%、作业成绩 10%、期中成绩 20% 十、选用教材和参考书目 [1]《体育心理学》,马启伟编,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 年; [2]《体育运动心理学研究进展》,张力为、任未多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年; [3]《体育心理学》,祝蓓里、季浏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年; [4]《运动心理学》,张力为、毛志雄编,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年; [5]《体育心理学 》,季浏、殷恒婵、颜军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年。 [6]《实验心理学》(第三版),朱滢,北京大学出版社,2014 年; [7]《实验心理学》,郭秀艳,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 年; [8]《体育心理学》,马启伟,高等教育出版社,1995 年。 (撰写人:王铁新 审核人:孟春雷 审定人:李吉慧)
《体育心理学》实验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体育心理学 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 适用专业: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所属实验室:体育心理学实验室 实验学时、学分:16学时0.5学分 一、实验教学目的 使学生形成科学的态度、动手操作的习惯以及对心理学研究的严谨态度。通过实验,要 求学生掌提体有心理学实验的基本程序、 实验目的与要求,能够根据实验中所得出的数据进 行科学的分析和说明,学会实脸中对无关变量的控制。 二、实验教学要求 体有心理学是一门兼具自然和社会科学性质的学科,通过体有心理学的实验使学生掌 心理的测量手段和方法,对体有心理学的学科性质能有准确把提。运动心理学中绝大部分以 心理进行测定。仪器实验部分以演示为主。实 的适宜 对学生的指导和要求 骤和操作程序 与 (五)小组内成员要分工合作,各项工作轮流把任。微好实验记录。 (六)实验结束后主动整理实验仪器,清理实验室卫生。离开实验室前关闭电源。 (七)整理实验记录,撰写实验报告。 四、实验考核方式 考核方式:考察,包括实验考勤、技能操作和实验报告。 五、实验教学内容 实验项目(一):动觉方位辨别能力的测定 项目类别:必做 项目性质:验证性 项目主要目的要求:通过实验使学生本体感觉,对自身手臂的运动幅度和方位进行感知, 了解感知误差的来源和大小,并通过反馈提高动觉感知能力。 主要仪器:动觉方位测定仪 双手协调性测定 主要仪器:双手调节器 实验项目(三):反应时测定 项目类别:必做 项目性质:验证性 项目主要目的要求:掌握声、光反应时测定的测试方法与仪器使用。包括简单反应时和 选择反应时 了解个体反应时的差异,并能有效认识反应时在体有活动中的作用。 主要仪 让集中能力测光 项目主要目的要求:掌握注意集中能力的仪器使用和测试方法。通过实验深刻理解动作 完成过程注意集中程度与完成质量的关系。 23
23 《体育心理学》实验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体育心理学 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 适用专业: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 所属实验室:体育心理学实验室 实验学时、学分:16 学时 0.5 学分 一、实验教学目的 使学生形成科学的态度、动手操作的习惯以及对心理学研究的严谨态度。通过实验,要 求学生掌握体育心理学实验的基本程序、实验目的与要求,能够根据实验中所得出的数据进 行科学的分析和说明,学会实验中对无关变量的控制。 二、实验教学要求 体育心理学是一门兼具自然和社会科学性质的学科,通过体育心理学的实验使学生掌握 心理的测量手段和方法,对体育心理学的学科性质能有准确把握。运动心理学中绝大部分以 纸笔测验为主,通过主观报告的方法对人的心理进行测定。仪器实验部分以演示为主。实验 以小组的形式进行,以 4 至 5 人为适宜。 三、对学生的指导和要求 (一)实验前了解实验的目的、要求、步骤和操作程序。 (二)实验过程中严格遵守实验室的有关规定。 (三)按照实验步骤程序操作,不得进行与实验本身无关的活动。 (四)仪器使用要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爱护实验仪器和设备。 (五)小组内成员要分工合作,各项工作轮流担任。做好实验记录。 (六)实验结束后主动整理实验仪器,清理实验室卫生。离开实验室前关闭电源。 (七)整理实验记录,撰写实验报告。 四、实验考核方式 考核方式:考察,包括实验考勤、技能操作和实验报告。 五、实验教学内容 实验项目(一):动觉方位辨别能力的测定 项目类别:必做 项目性质:验证性 项目主要目的要求:通过实验使学生本体感觉,对自身手臂的运动幅度和方位进行感知, 了解感知误差的来源和大小,并通过反馈提高动觉感知能力。 主要仪器:动觉方位测定仪 实验项目(二):双手协调性测定 项目类别:必做 项目性质:验证性 项目主要目的要求:通过实验增进双手在动作完成过程中的协调与配合,使学生理解练 习在动作技能形成过程中的地位及重要性。明确视觉反馈对动作操作的意义。 主要仪器:双手调节器 实验项目(三):反应时测定 项目类别:必做 项目性质:验证性 项目主要目的要求:掌握声、光反应时测定的测试方法与仪器使用。包括简单反应时和 选择反应时,了解个体反应时的差异,并能有效认识反应时在体育活动中的作用。 主要仪器:反应时测试仪 实验项目(四):注意集中能力测定 项目类别:必做 项目性质:验证性 项目主要目的要求:掌握注意集中能力的仪器使用和测试方法。通过实验深刻理解动作 完成过程注意集中程度与完成质量的关系